1960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机具有库 专人保管 检修及时 维护经常
郜家店公社管理农具办法好
非计划检修时间减少 设备利用率提高
本报沈阳23日电 沈阳市西丰县郜家店公社大力加强机具设备维护管理工作,做到了机具有库、专人保管、检修及时、维护经常,有效提高了机具设备的利用率。
郜家店公社最近两年来开展了以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为中心的群众性工具改革运动,机具设备大量增加。全社现在拥有各种农业机具一千零二十五件,动力设备六十台,农田排灌设备八十多套,分别比去年增加了半倍到一倍以上。这个公社从今年年初以来,就陆续采取了若干维护机具设备的措施。7月份又开展了以建立机仓为中心的维护机具设备的群众运动。从此以后,丢失设备部件的现象和非计划检修时间显著减少,机具设备利用程度大大提高。例如:主要动力设备柴油机7月份以前的利用率平均只达到40%—50%,8月份已提高到70%以上;粮谷加工、饲料粉碎等机器的利用率,也都有显著提高。过去“三秋”前常常要集中很多人力检修和赶制农具,今年由于“三秋”工具保管的好,从事检修和赶制旧工具的人比往年大为减少,有更多的人力投入了改制新式农具的工作。最近就改革成功了十几种新式“三秋”工具。
机具设备利用程度的提高和大批新式机具的不断改制出来,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7月份以前,全社粮谷加工、饲料粉碎,大部分是手工劳动,现在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三秋”生产的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程度,也因改制成大批用机械作动力的机具而大大提高。
郜家店公社在加强机具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紧紧抓住了建仓保管、检修维护、提高技术这三个环节。
建立机仓,让所有的机具设备都能遮风雨,这是维护机具设备的首要环节。从今年7月份开始,全社十四个大队和九十多个小队普遍修建了简易机具仓房,建立了各种管理制度,实现了“铁机不生锈、木机不烂铆、使用要登记、用后归机仓”。
各生产队在建立机库后,进一步加强了机具设备维护检修工作。为了使各种机具安全运转,减少非生产时间,除确定公社机械厂、木器厂、农具修配厂作为全社机具检修基地外,还由这三个厂和公社机电管理站抽出专人,组成流动检修队,经常到各大队和小队检修机具设备。他们还建立和健全了重点机具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加强了日常的保养工作。这样就使机具损坏现象逐渐减少,增加了正常运转的时间。如平原生产大队两台柴油机和由它们带动的粮谷、饲料等加工机具,经过建立和健全维护检修制度后,最近两个月来运转一直正常。
公社党委还从各方面加强职工的技术教育,提高他们的操作技术水平,以免损坏机具。今年,全社已有五十多人经过短期轮训,同时新培养了二十多名技工。一些新机具开始使用时,都由公社机械、木器、农具修配三个厂派出能工巧匠,深入田间传播使用技术,帮助社员熟悉操作技术。损坏机具的现象因而显著减少。
由于公社党委在加强机具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中,始终坚持了政治挂帅的原则和大搞群众运动的方法,广大干部、社员和机械手维护管理机具设备的积极性很高。全社在短期内,就修建了一百多座机库,并把分散在露天地的各种机具集中到机仓里去。永丰生产大队不但做到了大小机具用完就入库,社员们在雨天还经常主动把机具用草袋子苫上,使机具不受雨淋。
郜家店公社为了维护管理好机具设备,在组织领导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除了公社和大队都有一名领导干部负责机具管理工作以外,公社还设立了机电管理站,统一负责机具设备的管理和维修工作;同时确定公社农具修配厂、木器厂和机械厂作为农业机械检修的基地;各大队也建立了机修点,专门负责机具维修工作。全社目前已做到中修不出社,小修不出队,同时能部分进行大修。


第3版()
专栏:

保证农业机具在秋种冬耕中充分发挥威力
广东机械工业赶制拖拉机配件 襄阳工人下乡修农具传授技术
本报广州23日电 广东省机械工业部门为了保证全省现有拖拉机在即将到来的冬耕中充分发挥作用,从第三季度开始,就指定一部分工厂集中力量生产拖拉机配件。到9月底止,全省生产拖拉机配件的主要工厂,全年的配件生产任务都已提前超额完成或接近完成。
广东省的农业机械这几年增加很多,全省农村的拖拉机已有三千八百多标准台。它们将在今冬明春耕地一千万亩。为了保证现有的拖拉机在冬耕生产中全部上阵,机械工业部门需要大抓拖拉机配件的生产。广东拖拉机厂为此建立了拖拉机配件生产的专线,由副厂长负责领导。他们还指定了专业人员、专用的车床和专用材料。到9月底止,这个厂已生产配件二百七十多吨,共五万三千多件,提前三个月超额30%完成了原定的全年生产任务。现在,这个厂又接受了新的任务,要在第四季度生产更多的配件。广州联光汽车零件制造厂承制的拖拉机配件,全部做到按时、按量、按质、按品种完成任务。这个厂第四季度的配件生产任务,到10月16日止,已经完成50%。许多原来没有承担拖拉机配件生产任务的修配厂,主动要求分担配件生产任务。如广州钢烽汽车零件制造厂经过挖掘生产潜力,主动同农业机械物资供应站联系,承制了一批气门、推杆、油泵轴等产品。
本报武汉23日电 湖北省襄阳专区工业部门采取“四上门”(农具送上门,配件送上门,修理送上门,技术传授送上门)的办法,支援农村人民公社修理和补充农具,以便搞好秋种,并为明年春耕生产作好准备。全区由一万八千个技术工人组成的三千五百多个修配组,已经带着行李、工具和配件深入秋种第一线,展开修理和改良旧式农具、传授新式农具使用技术的活动。
襄阳地区广大职工在夏收结束以后,立即响应地委的号召,着手修理和补充“三秋”工具。8、9两月,全区共修好配好各种秋播工具九十万件,制造和改良了各种农具二十多万件,并且在秋播前把这些农具及时送到了生产队。
目前,这个地区已进入秋种高潮。在紧张的秋种运动中,有些农具损坏了,有些农具需要改良,有些农民使用新式农具的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根据这一情况,大批工人又深入秋种第一线,就地修理和改良农具,传授技术。枣阳县的大批工人到生产队和小队以后,及时修好十行条播器一千五百多部(次),修好配好各种犁耙、板车等二万四千六百多件,有力地推动了秋种工作。光化县农具二厂职工到白莲公社同升生产队以后,不仅帮助社员修好大批农具,而且在十天内,同社员一道把全队二百八十部旧式犁都改良了,提高工效30%。郧西县在秋播前制造了一千六百部“庞公式”三行自动条播器,因为有些农民不会使用,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职工们到生产队,在现场训练了三千多名条播手,使三行自动条播器都很好地使用起来。


第3版()
专栏:编后

抓维修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农民要种好庄稼,就要把农具维修好。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
维修好农具的标志是什么?标志是损坏少,寿命长,利用率高……。要做到这几点,首先要做好经常的维修保管工作。西丰县郜家店公社在这方面有一套好办法,结果就基本上达到了上述要求。他们还有一个收获:平时把农具维修保管好了,便节省了农忙前集中赶修、赶制农具的人力,因而能腾出手来去更多地改良农具。
要维修好农具,自然需要工业部门的支援。像广东机械工业部门那样早早安排力量赶制配件,像襄阳的工人们那样把农具、配件、技术和修理工作送上门去,都体现了支援农具维修工作的主动精神。
搞好农具维修工作的关键,在于有正确的认识。农村公社不片面地重使用轻维修,工业部门不片面地重制造轻修配,大家都用抓使用、抓改革、抓制造一样的劲头来抓维修,农具就会维修得更好。大家都照这样的精神办事,秋种、冬耕以及明年春耕生产就会有更多的得心应手的利器!


第3版()
专栏:

兰州专设农具租赁门市部
新华社兰州电 甘肃省兰州市民用器材公司农业机械生产资料批发商店,开展农业机械、农具租赁业务,使物尽其用,有力地支援了生产。
这种租赁业务,是适应兰州市的机关厂矿、学校纷纷自办农场、菜园和其他生产基地的需要而开展的,并且专设了农具、农业机械租赁门市部。一个多月来,全市有二十五个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在门市部租赁了铁铣、镐头、喷雾器共八种、二百八十五件。
开展农业机具租赁业务,首先可以提高工具利用率,充分发挥工具的效能。由于各单位使用各种农械、工具的时间不一,商业部门就可以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使用时间,增加农具使用次数。如8月下旬,兰州市工商联政治讲习班种的三十亩洋芋和菜地发生了虫害,急需一批喷雾器,到租赁门市部一次租了九部,使用三天,消灭了虫害,保证了丰收。随后,这批喷雾器又连续租给了兰州通用机器厂等五个单位使用。如果这些单位都自己购买喷雾器,不仅是数量要得多,而且由于全年使用次数少,大部分时间将闲置不用,会造成物资浪费。
其次,农业机具的租费低廉,可以使各单位节省开支,贯彻勤俭节约的原则。如租赁一部喷雾器一天只付费五角,而买一部却要花费九十元。


第3版()
专栏:

像抓制造一样抓农业机械维修
清江县农业机械台台健全
本报南昌23日电 江西省清江县狠抓农业机械的维修工作,保证每一部农业机械充分发挥作用。全县应修配的三万多部(台)抽水机、拖拉机和大量的半机械化农具,都已修理完毕,台台成套,零件齐备,正在“三秋”生产中发挥着巨大威力。
清江县今年雷厉风行地制造和推广了大批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农具,在春耕生产、夏收夏种中发挥了很大作用。秋季到来以前,中共清江县委一面继续组织有关单位制造和推广了一万七千多部(台)机械农具,一面根据部分农业机械经过夏收夏种需要维护修理的情况,决定像抓制造和推广农业机械一样,大抓农业机械维修工作。县委把全县县、社、队的农业机械修制力量统一组织起来,组成了强大的农业机械修配网,并确定全县的农业机械修造工厂以60%的人搞修配,40%的人赶制一批新机械。在修配工作中,三级机械修配力量互相分工协作。全县还抽出了一千多名铁、木、篾工人,组成四百三十多个流动修配小组,到各个生产小队巡回修配新旧农具。
各级农业机械厂(站)的职工在工业支援农业的思想指导下,积极投入修配热潮。县农业机械厂在赶修农业机械的同时,还为各公社农机厂突击赶制了十台六尺车床,加强了公社修制力量。临江公社农机厂职工针对木工赶不上铁工的情况,大搞木工机械化,在短时间内,制造推广了锯板、刨料、打眼、清边等革新工具,实现了木工半机械化生产。木工车间和铁工车间并肩前进,在半个月内就完成了八百多部快速割禾器的修配任务。
在大抓修配工作的同时,各地普遍加强了爱护农业机械的教育,建立和健全了农业机械管理制度。如临江公社姜璜管理区确定机械化农具(如抽水机等)由操纵机械的人员负责经常保养,并实行“四定”;定人、定机、定维护费用、定使用年限;半机械化农具实行专人、专用、专管,由干部、积极分子、老农民、劳动模范负责。因此,各种农具都做到了随时养护、收检、洗晒,损坏率显著下降。县委已及时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并在全县推广。


第3版()
专栏:湖北通讯

金凤山
陈德安 陈裕荣
襄阳专区通用机械厂的农村调查研究组组长、钳工、共产党员金凤山同志,是湖北省工业支援农业技术改造的一面鲜艳的红旗。
金凤山从1954年夏季进入通用机械厂(原名新光铁工厂)以来,六年如一日地全心全意支援农业技术改造。六年中,他为了创制、改良、修配农具和传授技术,到过省内襄阳、枣阳、当阳、孝感、咸宁、麻城等十几个县的农村,还到过云南省昆明市附近的少数民族地区。他创制和改良了三十一种新式农具,还亲手教会许多农民使用和修配新式农具。
他经常这样说:“农业的事就是工业的事,支援农业是工人的本分。”正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他在支援农业中表现了崇高的共产主义劳动态度。
金凤山是一个改良旧农具和制造新式农具的能手。在制造农具中,他特别注意质量,对那种只管制不管用的作法坚决反对。中共襄阳地委从小麦连年增产中,发现襄樊市庞公公社创制的三行自动条播器是一种很好的条播工具,但还有一些毛病,需要改进。今年7月间,地委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金凤山。原来庞公式三行自动条播器虽然能自动下籽,但破籽率高达20%。经过金凤山和厂里木工车间罗小华等六、七个木工一起集体研究,改了五次,破籽率降到了千分之三。当时,有的人就说:“十行播种机的破籽率都有千分之十五到二十,千分之三算最好了。”但是,金凤山却不这样想,他说:“一般的小麦一两有八百多粒,一亩田如果下二十斤,就是二十五万多粒,一千粒破三粒,一亩田就要浪费八百多粒,正合一两麦,全区算起来,该是多大损失!再算算一粒麦要发十几个到二十几个头,一亩田就要少出一、两千刁麦,这对小麦增产影响多大!”于是他又继续改革,终于消灭了破籽现象,使“庞公式”三行自动条播器的下籽完好率一般都达到百分之百。
金凤山又是一个“农具修理专家”。他把修配工作看得很重要,随身总是带着工具,看到坏了的农具就修理。有一次,他和厂里的一个工人,到光化县传授改装双轮双铧犁的技术。走到张集,有的农民拿出三部坏喷粉器,问他两人能不能修。金凤山说了声“能修”,接过手就修起来。修理好后,茶也没喝一杯就走了。走在路上,那个工人说:“我说老金,不该管的事你也要管。那个喷粉器又不是我们厂出的,我们下来又不是修理喷粉器,为什么要帮他修呢?”金凤山说:“哪是该管的事,哪是不该管的事?只要是群众的事就该管。不管是哪个厂出的,看到坏了不修,心里怎么过的去!”
金凤山又像一部播种机,把自己的技术热心地传授给农民,每到一个地方总要带会一批徒弟。有一次,他到枣阳县传授改装和使用双轮双铧犁的技术。一天吃过午饭,带着新市的三十多个青年在公路旁边的田里,试用改装了的双轮双铧犁。公路上过路的人看到犁得好,就说:“我们也来学一学!”不大一会,就围拢来十几个人,有挑担子的,有拉车的,有赶集的。这时太阳快落下去了,新市的一些青年就说:“金师傅,你累了一天,回去歇歇吧!”但是,金凤山却兴致勃勃地又把犁拆散,一件件地给那些过路的人讲解每个部件的名称、改装办法、规格,然后又把拆散的犁装起来,犁给他们看,还扶着手叫他们自己犁着试验。过路的人临走高兴地说:“今天出门,算住了一趟不要钱的学!”
金凤山从自己多年的经验中,深刻地认识到要支援好农业,不光要精通本行的业务,还要十分了解农业。因此,他时刻注意学习农业生产知识,了解各种农具的性能,虚心向农民学习。他制造和修理农具,经常和农民一起研究,在现场反复试验,不凭主观“闭门造车”。1956年,襄阳专区普遍推广小麦密植。通用机械厂生产的旧式薅锄,已不能适应需要。厂里就叫金凤山下乡了解小麦密植后要用什么样的薅锄。金凤山来到襄阳县伙牌农业社。社员们正在麦田里做活,他也参加到里面一起干。社员高桂枝说:“你来得正好,我们正在发愁:今年小麦密植,老薅锄宽了,你们厂能不能打些窄薅锄?”金凤山就问:“几寸宽合适?”社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歇气的时候,金凤山和社员们一起量了麦苗的行距,最密的是四寸。金凤山又问:“麦子发蔸后,到锄草时还该有多宽的行子?”社员们一合计:“还有三寸六、七”。金凤山就说:“那样的话,打三寸三宽行不行?”社员们都说合适。金凤山回到厂里向领导汇报了农民的意见,画了个图样,由锻压车间打了两张样版。样版打好了,他又拿着样版到伙牌农业社请社员们鉴定。社员们拿到田里一试验,宽窄很合适,就是锄背打平了。金凤山回厂作了修改,又拿到伙牌农业社试验;后来又根据农民意见改了一次,再送到襄樊市郊区农业社请社员们鉴定,都说“好得很”。
金凤山同志六年如一日地全心全意支援农业技术改造的模范事迹,得到党和人民的多次表扬。现在,襄阳专区工业交通部门的职工已经掀起了学习金凤山的热潮。
(原载湖北日报,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右图:金凤山在设计新农具 新华社记者  刘心宁摄


第3版()
专栏:来信

巧造万把锄
广东揭阳农业机械厂党委不久前决定:为了更好地支援冬种,全厂开展万锄大战,突击生产一万把锄头。
揭阳农业机械厂一向制造机器,9月上旬开始生产锄头时,三座小炉子用手工生产,当时预计到9月底只能生产五百把。这怎么行呢!
孙岳成副厂长在车间里踱来踱去。看到煤气炉、空气锤和大吊锤,心里忽然一亮:“如果用煤气炉来锻烧,用大吊锤、空气锤来锻打,再加上用电焊焊接锄头耳,不就把手工操作变成机械化流水作业了吗?”他把这个方案报告给党委,党委立即抽调三十多个人到锻工车间,投入万锄大战。
机械化生产开始了。第一天,生产了八十二把锄头。两天以后,日产量就达到了二百零九把。
在使用新工具的过程中碰到了新问题:空气锤只能打薄,不能打出锄头的两边尖角,还要经过小炉加工,生产进度还不够快。怎么办?孙岳成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平锤的锤面是马面形的,而空气锤的锤面却是平面的,当然打不出尖角。于是,他迅速设计了一个马面形的空气锤锤面。当新锤安装起来以后,当晚只用三个多钟头就打出了一百三十多把锄头,而且省掉了一道工序,一计算,工效比过去提高了六倍。 (陈用轩)


第3版()
专栏:来信

摸透了社员的心思
一天傍晚,社员贺老六拖着犁拐,肩扛着耙,吆喝着老黄牛从田间回来。在饲养处的门口,和山西侯马三泉供销分店的营业员孙顺德打了个照面。两个人聊了一会儿,小孙发现老六肩上扛着的耙短了三个齿。他想:半个月前自己曾经逐队检查,把短齿的耙和犁铧都补上了,为什么老六这个耙上还短耙齿?后来他想到,这个地区是半山地带,地里的小石块很多,因此耙齿很容易折断。应该赶快帮公社解决这个问题。
营业员的责任感促使小孙没有吃饭就回了分销店,把耙齿和犁铧装了一平车拉到公社。在路上,他又碰到了贺老六。原来老六吃了饭正准备找队长谈耙齿的事。小孙知道他是去要耙齿,就说:“大伯,别着急,耙齿给您送来了。”老六惊奇地说:“你怎么就摸透了我的心?”小孙把刚才看到的、心里想的说了一下,贺老六不禁连连夸奖。
这天晚上,小孙就把七十个犁铧和二千多个耙齿送到了各个生产队。(世华、经显、墨林)


第3版()
专栏:来信

巧运锅驼机
不久以前,我们汽车中心站运调股要运一台大型锅驼机到灵丘县去。这台机器身大体重,去灵丘的路又是山路,要想拉运这样大的锅驼机实在有些困难。
我们的副股长刘祥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了个“诸葛亮会”。有人说:“把锅驼机拆开来运!”大家都说这是个好办法。可是都不知道怎样拆。刘祥想:汽车修理工人一定能拆,可是他们的修车任务也很紧。会后,他去同几个正在休息的夜班修理工人商量,大家一听是支援农业的事,就赶紧帮助拆锅驼机,并且细心地教我们如何安装。
锅驼机拆好了。派谁安全地把这个大玩艺运到目的地呢?刘祥同志想起了先进司机刘存强。跟他一商量,他很干脆地答应下来。他把汽车认真地检查了一遍,又找了一个结实的挂车,很快就把机器装上车去。
两天后灵丘县来了电话,告诉我们,锅驼机已经顺利运到,并已投入了农业生产。
(山西大同中心汽车站 王义魁)


第3版()
专栏:来信

城里派出支援大军
  汝光
彩旗飘飘卷太阳,
队伍披上红霞装。
队伍跨过百条街,
队伍弯过千条巷。
地动山摇河让路,
百里以外脚步响。
城里派出一支军,
铁镐钢锄架肩上。
车轮卷土歌声壮,
歌声催得金稻晃。
移山倒海显身手,
建设农村似天堂!


第3版()
专栏:来信

支部书记的星期天
我们四车间的党支部书记李厚成家在农村,他已一、二年没有回过家。最近一个星期天,他打算回家看看。
当他路过陈庄公社的时候,忽然听到两个青年人在谈论:“我们的面粉加工厂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开工了。”“可能是发电机有毛病。”李书记听了就插嘴说:“你们社里有没有电工?”青年人回答:
“有,但是到外地买电气材料去了。”李书记说:“我就是电工,看能不能帮你们修一修。”两个青年听了马上异口同声地说:“这太好了,我们欢迎。”
李书记伏在发电机上仔细一检查,发现是电刷子有毛病。但公社当时没有这种配件。为了不让公社的面粉加工任务受影响,李书记决定先将我们厂备用的电刷子暂时借给他们。
傍晚时,李书记从工厂把电刷子拿到公社去的时候、公社的干部们感动地说:“您这样帮助我们,我们真不知如何感谢才好!”李书记笑着回答:“我们都是一家人,还谢干啥!”
(山东滨县王旺庄发电厂 夏侯年)


第3版()
专栏:

一根藤上两个瓜 工人农民是一家 (木刻)
瘳志惠 马正荣作


第3版()
专栏:

店队挂钩 连年有余    柯南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