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24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提高丰产方 促进一般田 铲除“死角地”
偃师力争小麦生产更上一层楼
秋播质量大大提高,为明年夏粮均衡增产打下基础
本报郑州23日电 河南省偃师县在今年麦播工作中,正确处理了丰产方和一般田的关系,既大抓丰产方,又狠抓一般田,同时又着重抓各方面薄弱环节——在一般田内抓“死角地”,在丰产方内抓三类苗,使得全县秋播质量大大提高,为明年夏季全面平衡增产,扎扎实实的打下了基础。
公社化后,偃师县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的优越性,大搞小麦丰产方,切实贯彻执行了农业生产“八字宪法”,使粮食单位产量有显著提高,为大面积粮食作物生产提供了比较系统的增产经验。但是全县各个地区单位产量的增长却很不平衡。不仅丰产方和一般田有显著的差别;即在一个地区的一般田或一个丰产方内,产量高低也有不同。据今年夏收五十一万余亩粮食作物的站队情况来看,二十万亩丰产方和三十一万余亩一般田,单产平均相差一倍以上。其中五万余亩所谓
“死角地”,产量更低,平均每亩还不足一百斤。形成产量悬殊的原因,主要是领导、劳力、肥料、种子、工具等使用的很不平衡。近地、平地、领导常去的地,劳力搭配的强,水利条件好,肥料上得多,管理很认真;远地、薄地、背地和领导少去的地,劳力、肥料、种子、工具,样样都配备的很差。
今年秋播前,中共偃师县委认真总结了历年来小麦增产经验和检查了存在问题,认为要实现粮食生产的持续跃进,在大抓丰产方的同时,大抓一般田,并狠抓各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薄弱环节中大挖潜力,达到大面积平衡增产,是这个县争取小麦生产更上一层楼的关键。为此,中共偃师县委在安排今年秋播工作中,把抓平衡增产,抓薄弱环节当作首要问题,并从领导、劳力等各方面进行了具体安排。首先是增兵添将,加强生产第一线。除县委常委和公社党委书记分片包干外,又在下放干部中抽出七十二名强有力的领导骨干,到二十四个生产落后队和三百零五个落后片,担任支书、队长,保证改变低产面貌。各个公社又根据这个精神,重新部署劳力、机械,合理分配肥料、种子,保证既要使丰产方向更高标准迈进,又要使一般田和“死角地”来个“翻身”。
为了在不同土质、不同地区树立榜样,各级领导干部都一手搞高额丰产样板田,一手搞变低产为高产的样板田。全县已分别在川、坡、沟、岭建立了二万二千多亩不同类型的样板田。
偃师县在大抓丰产方的同时,大抓一般田,狠抓薄弱环节的做法,使今年麦播工作进行的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丰产方和一般田的秋播质量都大大超过往年。全县大面积丰产方由去年二十万亩发展到三十万亩,占麦播总面积57%以上;播种质量和去年比较,耕层深度平均提高三寸左右,底肥增加二千多斤,一部分地还用“六六六”粉进行了土壤处理。
一般田和“死角地”变化更显著。老城公社二万一千多亩低产田,过去有很多是“胡种胡收”,今年在加强对这些田的领导以后,播种量迅速提高。从已经播种的一万六千多亩来看,一般都变浅耕为深耕,耕层超过五寸;变“斋公地”为施肥地,每亩平均三千斤左右;变晚种为适时早种,平均比去年提前七天;变稀植为合理密植,比去年下种量平均多三斤左右。
偃师县今年在麦播工作中,还解决了使用土地不合理和浪费土地问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全县由于秋菜比以往任何一年种的都多,加上机关、学校、厂矿不适当的多占大队好田好地,使麦播面积显得很紧张。为保证小麦种足,把更多的好地投入小麦丰产方,一方面发动社员大搞麦菜套种;一方面动员各机关、学校、厂矿,把应当停下来的基建停下来,并尽量利用本单位屋前房后和其它小片空地种菜,以便腾出好地交给各队种麦。目前,全县麦菜套种的已达三万六千多亩,经过逐块、逐场检查,从县、社各机关、学校、厂矿腾出来种麦的好地达二千三百八十多亩。在寸土必争,力争多种的口号下,各生产队还起用了一部分已经废弃和准备废弃的所谓“望天收”的地。大口公社山泉大队就起用一千二百亩,东村大队就起用一千亩。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甘肃打贮牲畜过冬饲料
甘肃省各地抓紧冬前有利时机,积极打草、贮草,为牲畜过冬准备饲料。各地采取种、采、贮、加工各种代饲料等方法,已干贮各种饲草饲料一亿三千五百多万斤,青贮一千一百多万斤,收集草籽二十八万多斤,种植饲草、建立饲料基地三百零三万多亩。
新疆临冬播种春种作物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积极推广春种农作物临冬播种。各地安排春麦临冬播种的面积都比去年扩大。此外,春播的大麦、青稞、豌豆、扁豆、油菜、葫蒜、红花、大麻等农作物和一些春菜也将部分地实行临冬播种。
临冬播种早春作物是自治区农作制度上重大的改革。
青海推广春麦冬种
青海省去年冬季播种的五十多万亩春小麦、青稞等一般比各项条件大致相同的春播春麦增产百分之十以上。各公社、农场又进一步摸索到许多经验。
春麦冬播的好处鼓舞了各族人民,全省许多公社和农场都计划今冬成倍或几倍地扩大冬种,而且已为播种作了准备。
浙江普查畜禽良种
浙江省家畜家禽地方优良品种普查工作胜利结束。经普查鉴定的二十一个优良畜、禽品种中有著名的金华两头乌猪,嵊县花猪,龙游乌猪,以及湖州绵羊、萧山鸡等。这些品种的特点是产仔多、性早熟、生长快,耐粗饲、肉质好。
延津捞水草作猪饲料
河南省延津县位丘人民公社社员积极打捞水藻草,储备猪饲料。目前已经打捞晒干储存的水藻草有一千九百四十二万斤,占今冬明春养猪需要量的百分之八十一点八;其中有四百一十五万斤经过粉碎、煮熟、发酵,已经加工成饲料成品。
溆浦县抗旱抢种油菜
连续三年获得湖南省油菜高产红旗的溆浦县,在总结历年油菜丰产经验的基础上,正适当提早地抗旱抢种油菜。到十四日,全县油菜播种计划已完成百分之六十多,其中播种较早的三万多亩已苗高三、四寸,一片嫩绿。
目前,各公社正一面抗旱抢种油菜,一面组织专人浇水保苗,种一丘管好一丘。


第2版()
专栏:

秋收要善始善终
拉高生产队开展收全收净运动做好扫尾工作
多收粮食一万多斤,多收的谷草豆叶足够全队牲畜吃到明年夏季
本报讯 贵州独山县平湖公社拉高生产队,把增产节约精神贯穿到秋收工作中,坚持收全收净收彻底。全队在短短四天中,因为精收细打增收了一万多斤粮食。中共黔南州委要求全州各地人民公社生产队,在秋收扫尾工作中学习拉高队的经验,力争秋收多多益善。
9月26日,拉高队十个生产小队中,王家寨、平寨等四个小队,除晚熟甘薯、荞子外,基本完成了包括主粮、杂粮和青麻等经济作物在内的秋收任务,连谷草、豆叶、玉米秆等副产品都收了回来。这时,全队也完成了应收作物收割量的90%左右。就在这个时候,各小队的秋收扫尾工作突然慢了下来,原因到底在哪里呢?
为了力争秋粮收全收净,党支书记张正华和驻队干部、公社副社长王开华,到秋收进度比较慢的拉早等小队,了解情况。他们发现坡顶、背槽等零星小块长得不好的庄稼,一直无人收割。张正华和王开华问社员张正坤,那块谷子为什么不收?张正坤说:“谷子长得像
‘鬼烧香’,路又远,哪得空去收。”经过细谈,张正坤又说:队里是按劳动定额评分,超过定额得奖,大田大地庄稼好,收得快,突破定额多;这里路远、地块零星、山??里,庄稼长得不好,费工大收得的数量少,得不到超定额奖励,所以社员宁愿在大田里挤,不愿去边远处收。他们离开拉早小队,来到据汇报说是已经基本收完的下拉高等四个小队。这里山顶沟边,寨旁土角,房前屋后,不但没有收干净,而且晒坝上还抛撒了粮食。特别是五旁四坎上的庄稼也没有收。这些小队的干部和社员还弄不清这些庄稼究竟是归食堂作家底,还是入生产队集体仓,所以把收割的事一直拖了下来。张正华和王开华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心里亮堂了。当晚拉高队党支部就召开了包括小队干部、作业组长、临时性的挞谷小组组长和党团员、积极分子在内的扩大会议,修改了在秋收扫尾时期,由按劳动定额计酬奖励的办法,为分片包工计酬评奖的办法;再次明确了原来小队种的五旁四坎、田边土角的庄稼,坚决按照党的秋收政策办事,通通归小队食堂作家底。党支部的意见贯彻下去以后,得到了广大社员的热烈拥护。各个小队,都安排了一部分劳力坚持秋收扫尾工作,各临时作业组、包工组,都根据自己秋收的实际情况,订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抢收扫尾措施。原来认为秋收已经“完成”的小队,又根据党支部意见,复打二道、全收精收五旁四坎、??角角,大家都说自己队秋收扫尾还大有“油水”。这样一来,轰轰烈烈的“收全收净,善始善终”的秋收扫尾高潮,在各个小队开展起来。据拉高生产队十个小队统计,到9月30日止,开展秋收收全收净的增产节约运动,从复打二道、精扫晒坝、收拣抛撒以及把原来漏收和不打算收的收起来后,就增加了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二斤粮食,占全队粮食总产量1.6%;收回来的谷草、豆叶、包谷秆等农副产品,能作饲料的足够全队二百五十多头牲畜吃到明年夏天。(附图片)
山东五莲县街头公社为扩大小麦播种面积,在大搞丰产方的同时,实行菜地套种。图为西峪生产队的社员们,在萝卜地里套种小麦
新华社记者 李汉孝摄
青海高原喜收水稻。图为乐都县老鸦公社白崖子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们,正在收割第一次大面积种植的水稻  吴宝基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前线忙秋收
(套色木刻)
张征众 作


第2版()
专栏:山西通讯

定呌晚茬麦赶上早茬麦
本报记者 马明 武赞庭
十月中的一天,我们穿过晋中平原,来到太谷县凤凰山下的沙河人民公社,看到这里正掀起了抢种晚茬麦的热潮。
在公社的宽阔田野里,一个个种麦突击队,和为种麦腾茬的秋收队,正在毗邻相接的田间交叉作业,展开竞赛。这边,成群的秋收队,还在挥镰抢收秋熟庄稼,犁地、耙地;那边,种麦突击队,已经在新开辟的工作面上吆喝着一犋犋牲口,开沟下种。整修畦田、运送肥料的人群和车辆,也在来往地忙碌着。昨天,这里还是低头、红脸的谷子、高粱在等人收割;今天,整齐的小麦畦田已经出现。而在早种的麦田里,出土的幼苗,已是一片葱绿。
不让三类田扯腿
桃园堡管理区党支部副书记刘林魁,是全社出名的“智多星”。这些天,他为种好今年的回茬、晚茬麦,考虑得很多。这个管理区要完成播种比去年增加一倍的晚茬麦任务,而且收了秋才能种麦,农活、劳力确实够紧了。可是,在刘林魁看来,只要做好秋收腾茬和种麦的安排,组织两支队伍突击,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他还觉得“晚茬麦产量一定比早茬麦低”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他想:如果把三类苗消灭在播种期和播种以前,再加上精细管理,晚茬麦是可以赶上早茬麦的。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打破常规,争取块块麦田增产,就要先给占麦田较大比例的远地、低产田“吃偏饭”,让他们和近地、高产田“平起平坐”。
正在这时,他听说南洸管理区关家堡生产队创造了低产田赶高产田的经验,便前去求“经”取“宝”。回来后,他为传“经”送“宝”,走遍了管理区各个生产队,还在第四生产队参加搞了一片试验田。这片百亩远旱地,往年很少施肥,这次不但上足了优质肥料,而且经过起高垫低,细致地平整,扩大了播种面积,还可以引水灌溉。
第四生产队改造低产田的事,很快传遍了全管理区。第一生产队的社员们也发出了“坚决不让三类苗拉后腿”的誓言。这个队的土地加工突击队的小伙子们,一鼓作气,把三块高低不平、不便浇水的晚茬麦地垫平补齐,加工加肥,耕耙的很细致。同一队开展对手赛的二队、三队、五队,也急起直追,学四队赶一队,搞得热火朝天。当我们参观这些队早种的晚茬麦地时,平坦的小麦畦田里,一行行刚出土的嫩绿幼苗,正在竞长。地边插着的丰产牌上,用大字给这些原来的“薄地”写上了新的名字:“聚宝盆”、“刮金板”、“金圪洞”。
走在前面的人
我们在公社党委会办公室里,看到了南洸管理区吴家庄生产队提前完成种麦计划的喜报。可是当我们赶到吴家庄的时候,这里的社员们已经开始着手为麦田冬浇作准备了。
“不种一亩寒露麦”。这是吴家庄生产队为保证适时播种发出的豪言壮语。这个生产队播种的四百一十亩小麦,有三分之二是回茬麦,在种麦任务大、时间短的情况下,不但保证适时下种,而且达到了块块麦田播种高质量高标准。播种前,年轻的女队长赵世爱,发现二百七十亩晚茬麦田按计划还缺少一半肥料。她把这个问题向大家提出来,自己又挨门逐户地到社员家仔细观看,看到许多茅坑里还积存有粪渣。她便卷起裤腿,跳进茅坑,挥锨挖掘粪渣。她的这一行动,激励了全体女队员。她们从早到晚,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在三十多个粪坑内,挖出粪渣五千多担,使每亩晚茬麦都达到了和正茬麦同样多的肥料。
“老技术”竞赛
在候城管理区第四生产队种麦突击队里,有三个“老技术”,一个是五十三岁的“犁地能手”王锁贵,另两个是善长撒籽的王明兴和杨启贵。王锁贵天刚发亮,就赶着牲口上地,别人一天耕五亩,他耕六亩,碎土又细又匀。有一天,他发现畜力不足影响种麦进度,于是向队的领导干部提出了用人力耙地的建议,把耙地的牲口腾出来抢种。
王明兴和杨启贵,常在一块地撒籽,他们出手快,撒得匀,什么样的地需要多少种籽,适宜种那种品种,都有一套经验。一天,王明兴向老杨提出挑战:“我种的麦每垅播幅四寸,保证均匀。你呢?”杨启贵回答说:“出土后比比看,明年麦收的时候,不比你增斤,也能增两。”从此,两个人就一着不让地比赛开了。


第2版()
专栏:短评

不留尾巴
贵州独山县平湖公社拉高生产队在作好秋收扫尾工作中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今年,这个队的秋收进行得比过去快,更比过去好。但是,他们没有满足已得的成就,而是乘胜前进,在全队进一步开展了秋收收全收净的增产节约运动。经过收割零星庄稼、复打二道、清扫晒场,仅四天功夫,就增收了一万一千六百三十二斤粮食,占全队秋粮总产量的1.6%;收回来的作物秸秆,足够二百五十头牲口吃多半年的饲料。
今年各地都进一步加强了对秋收工作的领导,集中了更多的劳力投入秋收战线,更加注意了精收细打,秋收的质量比哪一年都好。但是,还能不能再精益求精呢?收尾工作做得怎样呢?平湖公社的事实告诉我们,秋收扫尾工作中还有漏洞可堵。
秋收不仅要收好主粮,也要收好杂粮和各种经济作物,不仅要收好大块地上的作物,也要收好“五边”地和各种零星小片作物;不仅要使粮食颗粒归仓,还要把副产品——秸秆、藤叶等样样收好、藏好。
特别是收好各种小片土地上的零星作物,在今年来说更加重要。今年夏秋之际,各地曾发动群众,以“寸土必争”的精神和“见缝插针”的办法,利用荒地和各种空隙土地,扩种了不少的杂粮、油料和瓜菜。这部分庄稼,成熟期先后不一,又比较零星分散,沟沟洼洼,路边、屋边到处都有,稍不注意,就会发生漏收、迟收。
对秋收的扫尾工作,公社和生产队的干部应该层层抓紧,要深入到田间、场坝,对全部庄稼的收打情况,一处不漏,一丝不苟地进行认真地检查。要作好政治思想工作,提高群众认识,订出具体办法,保证把那些边远田、分散地、收割费工的零星庄稼收回来。那些由生产小队或社员个人利用零散小片土地增种的庄稼,应该归小队和社员所有,要及时向社员讲清党的这个政策,以利于这些庄稼的适时收打。
秋收的扫尾工作是整个秋收工作的一个重要阶段,各地领导上必须认真地动员群众,才能获得秋收工作的全胜。


第2版()
专栏:

麦棉套作麦棉双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室
我国各地棉区都存在粮、棉争地的矛盾。大多数地区,凡无霜期在三百天以下的,收了麦直播棉花已不可能;而收了棉花再播麦,也会使小麦减产。怎样能使粮棉双丰收呢?麦棉套作是一个好办法。麦棉套作就是将小麦播成三、四尺宽带状,留出相应的空行,次年在空行内播入三至四行棉花。
许多经验证明,在水肥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套作是能够获得高而稳定的产量的。据陕西乾县烽火人民公社的试验,在与大田一切措施相同的情况下,麦棉套作几年来都获得了丰产:1959年小麦平均亩产五百一十四斤(以实播面积计。下同),比大田增产119%;籽棉五百七十六点六斤,比大田增产36%;1960年五十亩大面积的套作小麦平均亩产八百九十二斤,比大田增产75%。
为麦棉生长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麦棉套作增产的原因,主要是解决了密植和透光通风的矛盾。套作增加了边行,也就是增加了直接受日射的面积。如以百尺长、三尺宽的播种带计,在麦、棉生长后期受日射面积能比一般麦田增加170%,其中接受太阳直接辐射的面积增加50%左右。同时,种成带状后,株间透射也大大增强。一般大田在麦棉生长后期,株间辐射强度仅只达到自然辐射的1—5%;可是套作的麦、棉带中央(最荫蔽处),株间辐射强度能达到自然辐射的10—20%。尤其是与大田比较起来,套作麦、棉带间早晚透射特别多,而早晚的日射对于光合作用来说是最能被利用的。例如,根据实测结果,棉花在8月初(蕾铃盛期)的株间透射率,套作中央部分早、晚比大田多10—15%,正午比大田多约5%。小麦后期的情况也类似。
由于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及透射率的增加,不但促进了作物光合作用,而且提高了田间温度,加之套作的通风情况较好,使得后期田间空气能保持较为干燥。在小麦拔节至成熟和棉花封垅后,套作田间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能比大田小10—15%。
套作与大田小气候的这些差异,改善了作物的生存条件,日射在田间分布均匀,使得光合作用旺盛,因而小麦分蘖多、穗大、粒多、粒重;棉花蕾多、铃大。
套作的麦棉抗逆力强
套作的麦、棉,还表现了较强的抗逆力。对于小麦来说,最突出的一点是,套作的小麦不易倒伏。从茎秆性状的调查看来,套作小麦,特别是它的边行,茎粗节短,抗折断力强,表现了明显的抗倒伏的性能。
套作棉花的最大特点是,它的蕾铃脱落少。麦棉套作,二者生长期有一定的交错时间,在华北地区这段时间约为四、五十天。这一阶段生长在麦带间的棉苗,受麦带遮光,田间的温度也因麦带的影响而比大田稍低。这些不利条件使得棉花苗期发育缓慢,前期现蕾少(但春季大风和寒潮多的地方又不一样,麦带能缓和降温和风速,对棉苗起了保护作用,因此是有利的),但是麦收后,日射和通风情况大大优于大田。7、8月间大田蕾铃一般脱落严重,而套作却脱落较少,并且现蕾多。因此,套作棉花最后还是比大田产量高。
套作作物生长健壮,有较强的抗病力,同时日射较强,及空气湿度较小,因此对病菌的发展也起了抑制作用。调查表明,套作的小麦锈病发生较少,棉花烂铃较少。
套作的麦、棉对气候变化能有较大的适应性。例如烽火公社所在的陕西关中地区,去年遭伏旱,今夏却阴雨连绵,但就在这条件截然不同的两年,套作的作物却都表现得很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套作作物生长较健壮,有较大的抗逆力;另一方面是套作田的水分状况较好——旱年因蒸腾面积小,总耗水量少,土地下层能保持较多水分;涝年因地表温度较高和通风良好关系加速了蒸发,能够保持地面和近地层空气较为干燥。
总的说来,采用套作的方法,可以较有把握地得到丰产。据某些调查材料证明,套作能使一亩地发挥一亩半,甚至两亩的作用,因此能解决粮棉争地的矛盾。之外,在棉地套种麦子,还可以减少回茬麦,调剂秋收秋种时劳力的紧张。套作的麦、棉由于其抗逆力的增强,又可省去一系列的田间管理工序,如小麦倒伏后的补救措施,棉花的推株并垅、打老叶等;在空行间进行操作管理,也较一般大田方便得多。根据烽火公社这几年的经验,麦棉套作不但不费劳力,反而省劳力。麦棉套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耕作制度。
发挥套作潜力必须注意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发挥麦棉套作的增产潜力,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麦、棉的带宽度多大算适宜?
有麦、棉套作习惯的地方不少,各地沿用的带宽不一。根据我们研究,麦、棉带过宽过窄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增产。套作增产作用,主要在于它能增加边行,发挥边际效应。据实测结果,日射从大田边行往中间减弱,小麦约在二尺以后,棉花约在第三行以后,就削弱到与大田中央相近了,植株性状也是在此范围内表现与田中央部分有差异,所以边际效应幅度大约是二至三尺宽。如果套作带太宽(五六尺以上),那么边行增加得少,带中央部分受不到边际效应的好处。相反,要是带放窄了,则带与带间距离也随着窄了(如果要求麦、棉各占一半面积的话),这距离缩小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带与带之间的互相遮荫,这时边际效应实际上也不存在了。此外,麦带距离越近,对棉苗的遮荫越厉害,使棉苗前期生长不良,是麦棉套作不利的一方面。有些地方采取一尺的带宽,甚至在麦行中播入棉花,其结果不但不能充分利用套作的优点使小麦增产,对棉花的生长更是不利。根据试验,小麦带以三尺宽度为最好,棉花带可稍宽(四尺五左右),这样除增产效果最明显外,使用机播和操作管理也较方便。播种棉花时还要注意其边行与麦带距离不能过近(不少于五寸),否则边行棉花处在麦带阴影中,出苗延迟,发育不良。
二、带向是东西好呢,还是南北好?
为减轻麦带遮荫对棉苗发育的影响,最好采取东西带向。据今年试验,东西带向的棉苗基本上能全日接受日照,不被麦行遮挡,田间温度也因而有所提高,这都利于棉苗的生长,其性状表现显著优于南北向。对于小麦及棉花后期的生育说来,东西向的日照和温度条件也比南北向要好。
三、密度怎样才算适宜?
在水肥较足的情况下,阻碍一般大田进一步提高密度的原因主要是透光通风问题不能解决。套作的田间有很好的透光通风条件,所以密度可适当增大。例如烽火公社一般大田小麦适宜播量是二十三到二十五斤,套作的可增至三十斤;棉花一般大田约四千五百株,套作可增至五千株以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