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24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农民业余教育的新发展
  中共河北省邯郸市委书记处书记 周基
  以方建校 劳教结合
农业丰产方新耕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为高速度地发展农民业余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任务。首先,由于丰产方连接了成千上万亩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耕种和管理,农民作业在方田,因而农民业余教育的组织形式必须相应地进行改变,才能更好地适应生产,便利生产,服务生产。其次,由于丰产方的建立,为加速发展农业生产力开辟了新的途径,这就不仅极大地鼓舞了群众的劳动热情,而且大大地鼓舞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广大农民为了实现大面积的丰产,迫切要求迅速掌握当前急需的农业机械技术和科学、文化知识,并为将来全面地实现机械化的技术操作作好准备。第三,丰产方种植单一,劳动专业,参加不同专业劳动的社员,需要掌握不同的专业技术知识,因而必须迅速培养专业人材,建立起一支又红又专的技术队伍。这些既是高速度地发展农业生产所急需解决的问题,又是农民业余教育服务生产的方向问题。因此,伴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文化教育也必须相应地进行革命,才能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推动生产力更进一步地发展。
根据上述情况和要求,中共邯郸市委在建方之初,就及时地提出了“以方建校,劳教结合”和“建方建校同时并举”的方针,大力地支持和领导了以方办校的工作,从而迅速地在全市范围内出现了一个建方建校相互交织的群众运动,使块块方田都建立了政治、文化、技术三合一的红专学校。到现在,全市以方办校的有五千一百一十六处,其中一方单办的一千二百九十九处,联方办的七百七十三处,方内外结合办的三千零四十四处。参加方办各类学校学习的青壮年达六十九万多人,约占进方劳力的79%多。学校大体分为这样几种:一种是中心红专学校,由公社党委直接领导,学员由各管理区选送。它的主要任务是:搞试验,攻尖端,创高产,起示范作用,为各生产队培养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一种是红专分校,由管理区主办,学员由各管理区丰产方选送。它的任务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一定文化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新型农民。一种是方内外相结合的业余学校,由各生产队主办,在中心红专学校和红专分校的指导下,组织全体社员参加政治、技术、文化学习,不断提高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文化水平,使他们掌握一般的农业常识。这三级业余学校在学习时间上,是根据季节的变化和农活的忙闲,灵活掌握。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以中心红专学校为核心,基本上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农民业余教育网。这样作的结果,农民业余教育不仅迅速地普及了,而且提高了;方田办学已经成为农民业余教育的主要形式。广大社员对这种作法是满意的。他们高兴地歌颂道:“农民进了方,如同进学堂;及时学政治,前进有方向;定期学文化,挥笔写文章;技术大提高,丰产有保障;鼓劲搞生产,方田赛天堂。”
  学以致用,促进生产
以方办校有些什么好处呢?首先,它保证了农民业余学习的时间,使农民业余教育走向经常化。农民业余学习和参加生产劳动的矛盾,这是历来存在的一个问题。而采取以方办校的方法来组织农民的业余学习,就比较妥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实行以方办校,在同一个方内的社员,既是劳动者,又是学员,这就不仅更便于安排他们劳动和学习的时间,而且可以在地头学习,使学习的时间比过去增多了。其次,更重要的是使农民的学习同生产、同科学研究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农民业余教育更好地为政治为生产服务。历年来,我们一贯强调农民业余教育必须实行学习和生产相结合,政治、技术和文化相结合,但是过去由于学习一般是以生产队或以村为单位来组织的,每个学员每个时期从事的生产劳动项目不可能一样,因而很难做到根据实际需要来组织学习。而以方办校以后,就可以根据方内学员的思想情况,根据方内生产的需要,组织学员学习时事政治和生产技术,或者从事某种科学研究。这样,丰产方就既是社员从事生产劳动的基地,又是社员学习和搞科学研究的基地。第三,使学和用更好地结合起来。由于学习或研究的东西都是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学习和研究的成果,当然可以立即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这对于迅速提高社员的技术理论水平大有好处。所有这些都说明,以方办校能更好地在农民业余教育中贯彻劳教结合、学以致用、学习为政治为生产服务的方针。
一年多来,我们正是这样作的。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红专学校都统一安排了社员的生产、学习和休息时间,使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保证。在一般情况下,学员每天劳动不少于八小时,学习两小时;在农忙的时候,有些课程便尽量地安排在生产操作中去结合进行。这样作,既保证了搞好生产,又有效地克服了过去业余学习中存在的时断时续现象,使业余学习能够经常进行,大大地加快了农民知识化的进程。在学习内容上,是以总路线为纲,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根据丰产方的远景规划和当前生产计划来确定的。各红专学校的初级班和中级班,都设有政治、文化和技术三科,采取统一红、分业专、文化学习分开班的办法进行学习。在课程的设置上,各校一般是政治课占15%,文化课占55%,技术课占30%。初级班修业年限为一年半左右,在文化上达到业余小学毕业水平,技术上能够熟练掌握一至两种农作物技术知识和机械技术。中级班修业年限为二年左右,要求在主要课程上达到相当于中学毕业的文化水平,技术上达到相当于初级技术学校或中级技术学校毕业水平。各校都采取了根据季节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在课堂上讲授农业技术基本知识,然后进行田间操作的方法,以学习推动生产,以生产促进学习。为了使生产和学习更好地结合,一般学校特别是中心红专学校都设有试验田(作科学研究项目试验)、卫星田(创造高产纪录)、优种田(培育和繁殖优良品种)、指挥田
(作样板,起示范作用),并建有温室和简易气象站,作科学研究之用。对棉花、小麦等重点研究项目,都固定专门小组进行操作试验,建立档案,定期观察记录,积累资料,交技术研究组研究提高,用以指导一般田的生产。
据我们了解,自从以方办校以来,经过广泛深入地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广大社员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敢想、敢说、敢干的共产主义风格,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见先进就学、见后进就帮的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正日益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如磁县成安公社“九二四”棉花丰产方的女红旗手王素梅,经过党的教育和在红专学校学习,不但自己积极地领导棉花姑娘争夺高产,而且主动地帮助竞赛对手高瑞芹研究措施,制止棉花脱铃。还有不少学员经过党的培养和在丰产方学习、锻炼,已经光荣地参加了共青团或共产党,或者被评为农业生产上的红旗手。只磁县成安公社就有一百四十名学员参加了共产党,三百二十名青年学员参加了共青团,三百五十名学员成为农业生产上的红旗手。
广大学员不仅在生产上是标兵,而且在学习上也是猛攻科学、文化堡垒的闯将。他们的特点是,刻苦钻研,见难猛进,边学边用,步步上升。一年多来,在全市进方的社员中间,已有二十一万多人摆脱了文盲状态,升入了方办初级学校学习;另有二十二万多人达到高小结业水平,二千二百多人达到初中结业水平,分别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初级学校的学员也都学会了五百至一千多个字,达到了会写、会认、会用的程度。据不完全统计,广大学员写的歌颂共产党和毛主席,歌颂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的诗歌和快板达三十五万余篇。如“九二四”棉花丰产方的女学员秦爱芹,就写了一首很好的棉花丰收诗:“棉花长的真稀罕,万里银波漫成安,千顷棉田如绿海,雪白棉花似银川,棉花白云连成片,‘神仙’难辨云和棉。”
由于社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迅速提高,由于教学紧密地结合了生产,贯彻了学中用,用中学,学以致用的精神,学员的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为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一年多来,在技术干部、老农和学员三结合下,在七万一千多亩农作物高产试验场地上,已经搞过试验一万一千五百多项次,其中棉花四千八百项次,粮食、油料等农作物六千七百一十一项次。试验内容涉及土肥、植保、嫁接、分期灌溉、种子处理、种植方法、作物密度和田间管理等许多方面。经过这些试验和研究,摸清了当地很多种农作物的播期、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规律,找到了很多使农作物高产的方法,为今后改进耕作技术和耕作制度积累了大批科学资料。大名县金滩镇丰产方的农民选种家黄玉岭,选出的“郑寨一号”双季玉米,今年4月上旬播种,7月13日就第一次收获。磁县临漳丰产方的学员,在科学研究活动中,对小麦搞了十一个项目,八十五个处理,使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一千一百八十斤,比当地小麦产量高出两倍。其中十亩丰产田,亩产达到二千零六十二斤。他们还创造了冬播棉花,消灭霜后花的经验,并且使冬播谷子早熟,亩产达到一千多斤。这些对一般田都起了很大的示范作用。群众称赞道:“学技术,搞高产,丰产方是咱们的好样板。”更重要的是,各业余学校还培养了大量的人材。磁县临漳丰产方中心红专学校,去年毕业的一百二十人中,就有四十二人担任了技术干部,十六人担任了生产队长,二十八人担任了会计,三十四人担任了业余教师。大名县各丰产方已有四千五百多名学员,掌握了果树、棉花、花生、红薯等一整套培植技术。武安矿区伯延公社双万亩红旗丰产方的八十二名学员,学会了四种拖拉机的驾驶技术。全市已有十七万多农民,分别达到了初级和中级农业技术学校毕业的水平。他们对各种技术,特别是对专业技术,不仅能在实践中运用,而且还能提高到理论上去认识。
  依靠群众 勤俭办学
以方办校是农民业余教育的群众运动的新发展,我们在办学的中间始终坚持了依靠群众、勤俭办学的方针,对各种问题都本着因陋就简、自力更生的原则加以解决。比如校舍问题,一般都是利用旧房和借用空闲民房。有的地方的房舍实在缺乏,学员们就自筹物料或利用旧废物料,用业余时间兴建房屋。桌凳、教具等,是采取借用和教师、学员自带等办法解决的。教师是根据“就地取材,能者为师”的原则解决的。政治教师一般都是公社党委副书记和生产队党支部宣传委员兼任;文化教师以原来生产队的民校教师为主,适当吸收新生力量;技术干部以丰产方的技术干部为主,并聘请了部分有经验的老农任课。有的学校还与工厂、拖拉机站、农机农具修配厂、农业学校等单位建立了保教、保学合同,根据生产需要,聘请他们到方传授技术。为了培养、提高业余教师,有的地方还组织了业余师范,吸收教师参加业余学习。有的地方建立了教师传授站,组织教师和辅导员,定期到站接受传授,观摩教学,互相学习,交流经验。有的地方以丰产方为单位,建立了研究小组,共同备课,互相提高。涉县在普通师范附设了工农师范班。邢台县举办了半耕半读工农师范班。同时,业余学校的教员,都同学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既向学员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又在生产中向老农向学员学习。许多教师都反映:“岗位就在第一线,既教学又实践,过上三年并五载,能文能武样样全。”
邯郸地区以方办校的农民业余教育,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虽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今后,我们要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以及市委对整个工作的安排,围绕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深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对以方办校的工作加强领导。根据既服务于当前农业生产需要,又为长远目标打算的精神,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多、更快、更好地为农业生产培养各类人材。各中心红专学校的学员达到中等技术学校毕业水平后,除用以充实农业生产技术骨干外,要适当选一批优秀学员继续深造,使他们达到大专学校毕业程度,以便在几年内使公社、管理区、生产队都有自己培养出来的又红又专和一专多能的农民大学生,成为农业建设战线上的高级技术人材和骨干力量。为了达到上述要求,要采取集体培养训练,分站(红专学校经验交流站)讨论研究和加强在职进修等办法,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要在学员中进一步培养学习积极分子,不断地充实师资力量。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建立起一套适应农民业余学习的新学制,编写出适合要求的新教材。


第7版()
专栏:

  技术革命中的劳动心理学问题
  方芸秋
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向劳动心理学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因此,劳动心理学工作者应当考虑,如何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让劳动心理学更好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服务,并使劳动心理学自身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对创造性思维的初步研究
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劳动心理学工作者首先应当总结和研究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规律,即:什么样的客观条件才能最有利地促进主观能动性——积极的创造性思维——的充分发挥?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缩短创造过程?如何才能使不断革命的口号最有效地成为工人群众的现实行动?等等。
关于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劳动心理组先后在上海华通开关厂、北京开关厂和长辛店机车厂进行过一些研究。例如,在北京开关厂和长辛店机车厂,研究者和工人群众一起工作,详细地记录了创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情况和规律,制出了多付自动冲模,并解决了机车厂久未解决的弹簧吊杆加工机械化问题。两个开关厂的冲压工作都因生产猛增而跟不上,以致成为全厂生产的落后环节。研究者协助工厂采取了以下几项办法促进了发明创造。
一,分析矛盾,确定课题。我们同车间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共同研究,明确了生产中的主要矛盾是冲压件的上下料自动化问题,确定了革新课题。二,利用“原型”启发思维(任何创造发明都要经过一定的启发,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我们用自动化机件的示意图和简略模型,作为启发工人思考设计的原型,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给以语言启示,诱导创造者的思路。三,边想边做,逐步提高。人的认识是逐步提高的,因此我们在华通厂利用了人的这一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先向工人提出较简单的课题。原型只是一个半自动化的简单冲模自动机构的示意图,工人在这个基础上创造了更为高级的全部自动化的冲模。最后,我们把创造出来的百余付自动冲模作了一次展览。有的工人就以自动化冲模为原型,创造了导电片数片器,消灭了手工操作,提高效率两倍。
通过以上工作,我们初步总结出一些关于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发展规律。
一,“原型”在启发创造性思维中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需要选择适当,否则反而会起限制作用。一般说来,原型越接近于要创制的机件,启发作用越大。但是我们也观察到,有的原型过于具体,致使设计接近于模仿而减弱了创造性。例如我们将华通厂工人先制出来的自动冲模的照片作为原型的一部分交给北京开关厂的工人,他们在设计时反而受到了较多的限制。
二,专业知识和技术是创造发明的必要条件,但是有时反而会限制思维活动。工程技术人员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所以在考虑问题时比较深入全面,这是一个优点。但是,他们往往容易受其知识的限制,而陷入复杂的原理和机构的设想。例如一牵涉到自动化,他们就容易联系到齿轮丝杠系统,而富于实际经验的工人则往往能够想出更为简单实用的原理和机构,如抓料杆等装置。从这一事实出发来看目前技术革命运动中的三结合形式,就能体会到这种结合的优越性,因为它可以互相补长去短,使创造革新进展得更为顺利。
三,创造性活动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提高的。例如,机器在运转时,各部分的时空关系不断变化,是不同于静止时的。我们观察到经验不足的工人在开始设计新机件时,考虑不到这些时空关系的变化,因而造成返工。在进一步的实践中,他们就不仅改正了错误,而且预见到以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这样,他的思想方法在实践中就逐步地提高了,所创制的机件也就逐步地完善起来。
以上这些,粉碎了资产阶级心理学关于创造发明只是少数“天才”的特殊权,“可遇而不可求”,既不能计划,也不能限期完成等等谬论,而肯定了以下的经验。
一,创造发明可以有计划地布置。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有目的地有步骤地布置发明创造,进行技术革命,使群众的创造性思维朝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因为,计划是根据生产需要提出的有目的、有步骤的行动纲领,它是调动群众积极性,加强思维的指向性的有效措施。今年初,各地各厂纷纷订立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规划步骤,无疑地就对促进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起了很大的作用。
二,创造发明可以集体进行。在创造过程中的相互启发(群众称之为“开诸葛亮会”),可以促进革新设计的完善化,这样就大大弥补了个人经验的狭隘性和技术力量不足等困难,做到事半功倍。
三,创造发明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用突击方式限期完成。列宁曾经说过:革命“是在人的一切聪明才智特别高涨和紧张的时候,由千百万被最尖锐的阶级斗争所激励的人的意识、意志、热情和理想来实现的”。“民众在其它任何时候都不如革命时期这样能表现为新社会制度底积极创造者,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渐进主义狭小眼光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人的思维活动正具有这样的特点。当客观情势迫使人们需要完成紧急任务时,人脑的思维活动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这往往是创造性活动最旺盛的时机,容易获得丰富的成果。上海压延厂的职工为了不让海燕电影制片厂到他们的工厂拍摄联华带钢厂四化运动前落后状况的镜头,就发愤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在四天内使全厂面貌焕然一新,终于使得海燕电影制片厂不得不另找“对象”。这个生动例子就证实了上述原理的正确性。
今后的工作方向
目前,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正在继续深入发展。总的说来,它包括两大环节,一是创造,一是推广(巩固、提高)。我们认为对于劳动心理学来说,在这两大环节中有着丰富的研究内容。
一,正确地提出课题的问题。一般说来,革新创造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三结合的形式,往往是领导出题目,群众来围攻。这里的问题是:一方面,领导者如何根据形势的发展,最锐敏地认识到技术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课题。这里有主观如何迅速地正确地反映客观的问题。另一方面,领导者如何使所出的题目最深刻地为工人群众——直接参加创造活动的人们——所掌握,以便他们的设计、创造最有效地推动课题的解决。这里牵涉到用怎样的表达形式来交换思维内容,以达到统一认识的问题。
二,进行创造发明的最短途径的问题。在许多创造革新的事例中,往往可以看到人们需要经过几百次的试验才能取得成功,后来又因这一创造仍不能满足需要而又复进行改革。这里的问题是:是不是一定需要有那么多次的试验?能不能用更少的时间创造出更实用的新机器来?例如,上海沪光科学仪器厂王林鹤同志创制的万伏高压电桥,试验三百七十一次成功了。但是,它的体积庞大,线路复杂,以致使生产远赶不上需要。后来,谢文同志又经过无数次试验,加以改造简化。对于这类过程,如果能够研究其思维活动的规律性,找出其成功和失败原因的共同规律,总结出若干“创造发明要领”的原则原理,那就一定能够为提前完成革新任务带来很大好处。
三,推广创造革新成果的问题。如何使革新项目得以巩固、推广和提高,是当前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这里包含着许多细致的问题。首先,新的机器必然同新的操作方法相联系,这里面有提高技术水平的问题。例如,任何一个新的机器,新的操作方法,掌握它总要有一个过程,需要克服许多旧习惯;再加上新改革的机器必然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就容易为人们所否定。因此,工人要掌握新机器的原理和性能,就必然要克服习惯势力的影响。劳动心理学也研究熟练技巧问题。一般地说,反应较“灵活”的人,比较容易改变旧习惯以适应新情况;反应“迟缓”的人,经过努力也能适应新方法。并且,不同工人的旧有知识经验及其对新机器的兴趣等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改旧换新”过程的速度。可以推想,情况不同的人改变自己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也一定各有特点。如何针对这些特点,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客观条件,促使他们很快地适应新情况,乃是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
其次,新的机器、工具是否适合于人的特点,这也是需要考虑的。劳动心理学中有一专门的课题,叫做“工程心理学”。简单说来,工程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机器、仪表等的安排、设计如何不违反人的生理、心理的特点。例如,有的机器设计将操纵的开关、手把等分得过于零散,这就势必使人在操作时要做较多的转身动作,不仅影响生产效率,而且容易增加疲劳。又如,作为操纵依据的仪表盘的安排,也有许多讲究。安排得不适当(主要指不适合于人的视觉条件),就会降低效率,甚至导致操作错误。如此种种就不符合人的生理、心理的特点,因而都会影响创造发明的推广。
此外,往往在一些相互有关的生产系列中,某一环节实行了自动生产,效率大增,而其他环节却跟不上,这就影响了这一环节自动生产的继续应用。另一种情况是,单机自动化以后,机器的专门化同通用化之间、大批量同多品种之间、单机自动同自动线之间,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用积极的平衡、不断革命的原则,当然是解决这类矛盾的首要方法。这就需要对于这些矛盾作具体的分析。这里牵涉到人同物、物同物、以及人同人(例如劳动组织)之间的关系问题。正确地处理这些关系,就能够保证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些也是劳动心理学工作者感到兴趣的问题。我们曾经在某电子管厂装架工段的流水线上,研究过流水线各工种如何合理安排劳动组织的问题,发现这样的工作线是最能保持紧张的节奏生产的。我们通过计时分析,帮助工人调整了组织以后,就使这条流水线的工效比以往提高了56%。还有,在巩固、推广和提高的过程中,通过上述各具体矛盾的解决,必然酝酿着新的创造和革新,这就是技术革命运动得以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经步骤,因而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这里同样也存在着我们前面所讲过的创造过程中包括的许多心理学问题。
总之,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这两大环节——创造和推广,为劳动心理学提供了内容丰富的研究课题。劳动心理学如果能够配合工程技术人员及其他有关单位,深入实际,密切联系工人群众,对这些课题作进一步的总结和研究,那就必定能够在促进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发展,以及丰富劳动心理学的内容等方面,作出更有价值的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