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社员的知心人 党的好干部
叶养同志热爱群众,深入实际,十年如一日
中共广东省委号召全省干部向他学习
本报讯 广东电白县电城公社湿水大队党总支部书记叶养,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深入生产,深入群众,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连续十年都被评为模范干部。中共广东省委号召全体党员和干部学习叶养的优良品质和工作作风。
叶养参加工作十年来,一直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群众赞扬说:“老叶当干部后,还是和我们社员一样,没有半点干部架子。”他除了参加开会、学习外,大部分时间都和群众在一起,不是在田间劳动,就是在食堂当炊事员,或去社员家里访问。公社化后,他的担子虽然比以前更重了,可是他仍然坚持参加劳动,而且工作还一天比一天更为深入。去年一年,他做了二百一十二个劳动日,今年1月至4月,就做了六十一个劳动日。通过“三同”,他了解到许多不易了解到的情况和问题,并迅速想办法加以解决。今年4月,他和大路坡生产队社员一起插秧时,看见插秧进度很慢,社员老是沉闷不说话。后来,在叶养的启发下,社员向他揭发了食堂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摸清情况,他又亲自到这个食堂当炊事员,倾听社员意见。这样,很快就查出食堂存在的问题,并立即作了处理,保证社员吃饱吃好。社员情绪顿时高涨,出勤率达到100%,很快便完成了插秧任务。在一次总支委员会议上,有人反映长坡生产队落后的原因是“老顽固”、“老保守”。叶养对这个看法有怀疑,第二天他背着铺盖,挑着工具,到这个队安家落户,和贫农下中农一起“劳动”,很快便了解到这个队落后的原因,是“三包”不落实,包产指标偏高等。为了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叶养在这个队召开“三包”现场会议,合理调整各个生产队的“三包”指标。结果,群众生产情绪便迅速高涨起来。
叶养在工作中坚持政治挂帅,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坚决与各种歪风邪气作斗争,捍卫社会主义事业。1959年春天,突然刮来一股散食堂的歪风,有七户富裕中农带头退出了食堂。党内一些干部也受到影响。党总支讨论关于办好食堂的问题时,意见分歧。叶养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以后,指出不积极办食堂是思想右倾的表现。他说:“不积极领导办好食堂,是不关心群众生活的表现,毛主席教导我们,群众的柴、米、油、盐都要帮助解决。公社化后,群众的生活担子全在我们肩上,既要抓好生产,又要抓好生活,搞好生活正是为了促进生产。”又说:
“食堂不但要办,而且要办好,办到共产主义!”开完会以后,叶养便带头到湿水生产小队食堂去当炊事员,搞试验田,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依靠贫农、下中农,盖起厨房餐厅,种蔬菜二十五亩,养猪一百零五头,扩大食堂的家底。接着,在这个食堂召开全大队十三个食堂的现场会议,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倾听群众意见,改进食堂工作。结果,这个大队的食堂全部巩固下来,成为全县有名的“六好”标兵食堂。
叶养在参加劳动中,总是以身作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其他干部和社员。去年9月的一个夜晚,突然黑云密布,雷电交加,接着下了倾盆大雨。这时,叶养身体发热,躺在床上。当他听到大队部后边石陂头的流水声和往常有点不同,就爬起床去叫醒民兵说:“石陂头可能被大雨冲坏了,赶快去抢救!”说完,他带领十多个社员一口气直奔向石陂头,只见陂头被冲开一个缺口。这时,叶养毫不犹豫地跳下齐人深的水里去,用自己带病的身体顶住缺口。他这种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深深感动了群众,社员一个接着一个争先恐后地跳下去,用木桩、石块堵塞缺口。今年1月,大桥河渡槽的清基工程紧张施工的时候,水深又冷,人们不愿下去。为了提早放水春耕,叶养首先脱下棉衣,扑通一声带头下水,和十七个共产党员坚持清基工作。由于水深流急,社员陈亚钦被急流冲走了,岸上的人们都十分焦急。叶养想:见死不救,怎能算个共产党员。他使尽力量,沉下河底,东摸西找,才把陈亚钦救上来。他这种舍己为人的风格教育了干部,感动了群众,大家纷纷表示决心,提早完成这项工程。
叶养关心社员更是无微不至。他把社员的困难看作是自己的困难,尽力帮助解决。今年2月,湿水村八十岁的老社员叶汝训,突然患了重病,家里没有人料理。叶养不管工作怎样忙,总是每天早晚两次前去照料,请医生、买菜、送饭、帮助倒屎倒尿。最近,大路坡生产队贫农社员陈亚钦的老婆生了一个孩子,因为丈夫不在家,生活有点困难,刚出世的小孩还没有准备好衣服。叶养便买了六尺布送给她。叶养关心群众,群众也关心他。去年11月,他由于劳累过度发了病,许多社员都去探望他,有的还拿白糖、鸡蛋、猪肉前去慰问。
叶养对公共财产十分爱惜,勤勤俭俭,从不乱花公家一文钱。社员都说:“老叶是我们最好的当家人。”近两年来,许多人曾劝叶养买架自行车。可是,他总是这么说:“我们是跑田垌闹生产的,自行车用处不大,不如把钱用到生产上去。”今春,有的干部看到别的大队新建办公室,向他提议建座新房子办公。叶养不但不同意,反而把大队办公的一个祠堂让出一部分做托儿所、一部分做仓库。在他倡议下,还把两年来大队节约下来的几千元,全部用到生产上和举办群众集体福利事业。他还常常教导支部的党员说:“共产党员要成为勤俭朴素的榜样”。


第3版()
专栏:

抗旱抢种保苗力争秋季丰收
河南大挖地下水已播种夏种作物九百万亩
山东各级领导机关大批干部下乡领导抢种
陕西合理安排劳力畜力同时兼顾夏收夏种
据新华社郑州13日电 河南省广大地区,随着夏收即将结束,掀起了一个千军万马的新的抗旱抢种高潮。保证无雨也要种好,种足。到6月4日统计,全省已播种夏种作物九百万亩。
5月下旬以来,河南省各地又普遍呈现旱象,各主要河道流量都日渐减少,全省水库蓄水量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五十多亿立方米,在干旱继续发展的情况下,全省广大人民向旱灾展开了搏斗。开封专区麦收已经结束的地区,除留一部分劳力突击复收细打外,70%的劳力都已转入抗旱抢种保苗,因而全区每天夏种日进度达到八十七万八千多亩。夏收已经基本结束的信阳专区,全区已种上夏播作物四百多万亩。
省委要求各地在抗旱抢种中,拿出今春大打机井、开挖地下水的劲头来,一股劲、一个决心,开展一个大挖地下水运动。开封专区全区进行水源大排队,所有水库、坑塘、沟河、渠道、水井全部利用,水源不足地区,加速打机井,整修灌溉渠道和田间工程,整修改造浅井,加强坑塘,作到滴水归田。方城县拐河公社组织人力、物力炸山开渠,解决了王桥大队七千亩历年来无水不能浇的困难。
据新华社济南13日电 山东人民在抢收小麦同时,抢时间,夺分秒,积极开展抗旱抢种、抗旱保苗斗争,力争超包产、超计划。小麦成熟早收割快的地区,抗旱抢种保苗运动已经开始形成高潮。
目前,山东省内许多小河断流;小水库和塘坝也干涸了许多,地下水位大大降低,有少数水井也干了。土壤含水量10%以下的田约占受旱面积的40%左右。这种情况,对夏播十分不利。山东人民在抗旱夺得夏季丰收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抗旱抢种运动。宁阳县葛石公社的七十六个突击组广辟水源,力争“滴水皆用,万水归田”。他们奋战七天,挖出山泉三十二个,拦河十六条,修大小渠道三十条、共长一百多里,扩大灌溉面积五千多亩,抢种了一万多亩大秋作物。鲁西冲积平原上的聊城专区,为保证夏季生产高速度高质量,根据小麦抗旱丰收经验,全区掀起了大抓早(抗旱早种)、多(多种高产作物)、好(翻耕灭茬,施足底肥,建丰产田,种植规格化)、密(密植)、保(保证春苗正常发育)五字措施的热潮。现在,全区运到田间的优质肥料已达一百多亿斤。
为了更广泛更深入地开展抗旱抢种运动,中共山东省委决定从省级机关调二分之一的领导力量,专市调三分之二的得力干部从速加强夏季生产第一线的领导。深入动员抗旱播种,保证禾苗正常发育。
据新华社西安13日电 陕西省在收割夏熟作物的同时,正积极进行抗旱夏种。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棉花、水稻、玉米、薯类等几项主要作物的夏播面积已达计划面积20%以上,预计一般在6月15日左右可以基本播种完毕。
今年陕西省夏收田几乎全部都要复种,因此工作量大,劳畜力紧张。各地人民公社发扬一大二公的优越性,合理使用劳力畜力和安排活路。兴平县、咸阳市各公社把全部劳力组成两套人马,采取有分有合的办法,早上晚上集中突击种秋,中午碾场脱粒,作到了种秋、碾场两不误。汉中市新乐公社把万名劳力组成收割、放水、犁田、插秧等专业队,开展红旗竞赛,九天蓄水一万二千多立方米,刚收割的一万八千亩麦田全部翻犁,还插秧三千多亩。(附图片)
江苏盐城县伍佑人民公社的青年们在抢收大麦
新华社记者丁峻摄
河南临汝县寄料公社寄料大队社员,正在刚收过的麦田里播种晚玉米 赵秦禄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潮汕平原韩江干堤战胜大洪峰
广东省潮汕平原韩江干堤,在抗洪大军顽强固守下,已安然击退了台风暴雨带来的特大洪峰的袭击。目前,韩江水位仍在危险水位以上。广大干部和群众仍在堤上继续不懈地坚持战斗。
几天来,汕头地区紧张的防洪抢险斗争,得到了省委的极大关怀和支持。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省长陈郁、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尹林平和人民解放军空军驻广州部队负责同志,11日下午又乘飞机到达汕头专区抗洪前线上空,视察韩江堤防情况。空军和民航部门仍在继续大量空运抢险器材,进一步加强对汕头专区抗洪斗争的支援。
福建受台风地区大力恢复生产
福建省遭受台风、暴雨和洪水侵袭的地区,正大力恢复生产。在风雨初停的田野上,到处车船穿梭往来,人声喧腾,人们忙着排渍、扶苗、洗苗和补种加肥,并突击修复被台风暴雨和大潮冲毁的堤防、水坝等水利工程,安置被淹村庄的受灾居民。
厦门市郊遭受台风暴雨和大潮冲坏的部分海堤,经过各公社集中力量突击抢修,只一天多,就基本修复。连江、安溪等县广大社员在受淹的十多万亩农田中,开沟排水、扶苗、洗苗和加工加肥。
贵州结合夏收认真选种
获得夏收作物丰收的贵州省,认真进行了选种工作,选留的各种良种,数量足、质量高。为了满足今年扩大秋种面积的需要,各地都多选了相当数量的后备种子。毕节专区各生产队早在夏收作物生长旺盛时期,就组织老农、技术干部和社员评选小组,深入田间逐丘逐片评比鉴定,选择种子基地。夏收一开始,各地采取了专业队与社员突击相结合的办法选留良种。
由于对选出的良种都是单打、单晒和分品种专仓、专人管理,镇宁、安龙、普定等县选留的各种良种,经过鉴定,纯度和净度达到95%以上。
上海郊区选留夏熟作物种子
上海市郊各人民公社大搞夏熟作物的选种、留种工作,建立早稻、晚稻等秋熟作物的种子基地。
中共上海市委、市郊各县县委和各公社党委对今年夏熟作物的选种、留种工作特别重视,认为这是认真贯彻“八字宪法”、促使农业生产高速度持续跃进的有力保证。因此,市委曾经专门召开了全市种子工作会议和选种现场会议,组织各县、社代表参观学习,交流选种经验,推动选种工作全面展开。
今年上海市郊区夏熟选种工作声势浩大,各县、各公社都组织了选种专业队伍。
侯正元改革成功悬挂式中耕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标兵、共产党员侯正元,最近改革成功一种悬挂式中耕器。这种中耕器制作简便,由一个人掌握,能随时升降,加快了地头转弯速度,工效比牵引式中耕器提高一倍以上,而且可以避免中耕器在转弯时伤苗埋苗现象。兵团有关部门已开始向各农场推广这种中耕器。
侯正元是生产建设兵团一级劳动模范,去年出席了全国群英会。从1956年初,他就开始驾驶一台莫特兹拖拉机,而且不断地改革机具和革新耕作技术,创造了四年来安全耕作一万七千多小时无大修的新纪录。


第3版()
专栏:

农业部要求各地
切实做好小水库防汛工作
据新华社12日讯 农业部在10日发出作好小型水库工程防汛工作的通知。
通知说,小型水库数量多,分布面广;它与大、中型骨干工程连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不仅提高了灌溉或发电的效能,并且加强了防洪能力。因此,小型水库的防汛工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通知要求各地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水库的管理运用上,既要蓄水防旱,又要掌握时机,留有余地,准备接蓄洪水,任何认为工程小,无关紧要;或认为有了大、中型工程的防御,小型水库就不会有问题了,因而不积极研究对策的麻痹思想都是错误的。二、进一步做好检查工作。特别是未经过洪水考验的工程,应切实核算防洪能力,检查工程质量。三、建立和健全群众性防汛队伍,分片包干每一个工程,固定专人负责,落实到底。四、作好汛期通汛联络工作,及时通报雨情,作到工程、村镇、县、公社之间紧密联系,争取主动。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大旱年获得了大丰收
我们河南鲁山县马楼人民公社,从去年种麦开始到小麦抽穗灌浆,有二百多天没下过一场透雨。这是多少年来没有过的大旱灾,要在旧社会,就成了大的灾荒年。可是,在实现了人民公社化的今天,不但没有成灾,相反全社的小麦播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九千多亩,并取得了大旱年间的大丰收。
我们公社的四万九千多亩小麦,不论山地、平地,还是丘陵、洼地,你在收割以前来到这里便见到处麦浪滚滚,一片丰收景象。一般麦棵三、四尺,每个穗子都有三、四寸长,每穗约有五、六十粒籽,粒粒饱满。虎营大队的田地过去被群众称为“荒草湖”,今年的小麦也获得了大丰收。社员歌唱道:“人民公社像太阳,照的虎营变了样,澎河倒流水利化,荒草湖长出了好庄稼。”王庄大队往年收麦时,割的麦子不够拉,今年全大队的二十七辆牛车全部出动,昼夜不停运不完。麦铺摆满地,麦垛堆积如山。各大队原来造的场和准备的仓库,现在都感到不够用了。
今年不仅是小麦大丰收,而且是小麦、大麦、豌豆、扁豆样样丰收。有的生产队成倍的增产。全公社已粗打的三千八百四十六亩小麦,平均亩产二百四十四斤,比去年增产19%;已粗打的九百零五亩大麦,平均亩产二百五十二斤,比去年增产20%。历年高产的马楼丰产方,高产再高产,已粗打的三百一十二亩小麦,平均亩产五百零八斤,比去年增产77%。广大社员都是欢天喜地,兴高采烈,庆贺丰收。目前,社员们正在劲头十足地抢收抢打,细收细打,决心把丰收的果实全部拿到手。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 苏殿选(附图片)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开展了路上清场头清的复收运动
我们公社5月底基本上完成了夏收工作,比过去提早大约十多天,收打也比较精细。公社家业大,如果收打不细致,一亩地丢一斤粮,几千亩上万亩地就要丢几千斤上万斤粮。为了做到颗粒归仓,公社党委在夏收结束以后,我们公社组织了五千多名少年儿童和老年人,采取田中拾、路上拣、场头扫等办法,开展了一次田头清、路上清、场头清的复收运动。从5月30日到6月3日五天中,共拾到扫到麦子三万七千六百五十一斤,蚕豆二千五百三十四斤,油菜籽九千一百二十斤,并拾回麦柴四万七千六百五十一斤,蚕豆秸二万二千五百一十四斤,菜籽秸和荚壳三万七千五百斤。
我们想,如果每个公社都来一个复收复打运动,一定会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江苏江阴县长泾公社通讯站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江心沙洲开荒得到了丰收
我们队里1958年种二百五十亩夏粮,收了一万七千五百斤粮食;1959年种三百七十亩夏粮,收了四万四千斤粮食;今年种了九百亩夏粮,收了十五万斤粮食。往年总是夏不接秋;今年除留足接秋口粮和种籽外,还可卖五万斤余粮。社员看到今年丰收的粮食,不论男女老少,都是欢天喜地。我们这个队是个老缺粮队,四百六十口人只有一百七十八亩水田和七百六十亩旱田,收的粮食不多,每年要国家供应半年左右的口粮。去年冬播开始,县委号召扩大面积多种夏粮。我们响应了县委的号召,原有旱地不够用,就到白沙洲开了二百五十亩荒地种麦子。这个计划一提出,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有的说种夏粮油水不大,有的说种多了管不了,贪多嚼不烂;尤其是在长江中的孤洲上种麦子,更是反对,说这是糟蹋种籽。我们开了几次贫农下中农座谈会,讲明了多种粮食的意义,大家都下定决心:不能再当缺粮队了!我们就以贫农、下中农和积极分子为骨干,集中了十六头耕牛和一百六十个劳力,大战了半个月,完成了九百亩的播种任务,质量也很好。麦子生起来后,又锄了两遍草,追了两遍肥,麦子长得很旺,收打下来平均产量一百七十八斤。这一下子,不但改变了我们生产队的缺粮面貌,还改变了过去重秋收轻夏收的习惯,大家都要求来年多种夏粮。说个老实话,去年扩大这么多的夏粮面积,是不是能做到保收,当时我心里还不是蛮有把握的。现在取得了丰收,对我的教育也很大。我更明确地认识了:只有听党的话才能取得胜利。任何习惯都是可以改变的。不能怨夏粮不能高产,主要是过去耕作粗糙,管理不善,产量才不高。
今年我们还要大开荒,把水稻面积从一百七十八亩扩大到一千一百五十八亩,秋后还要在白沙洲开荒九百亩,使1961年的夏粮面积比1960年再扩大一倍。
湖北洪湖县燕窝公社
彭厚绿


第3版()
专栏:读者来信

丰收不忘节约
我们盐城县郭猛公社西垛生产队收完了二百九十四亩大麦、元麦以后,个个社员笑逐颜开,欢庆六十年代头一年的大丰收。但是大家马上就想到:今年麦子比往年长得好、收得多,根据往年的吃粮经验,必须精打细算,做到细水长流,保证生活越过越甜。在节约用粮的讨论会上,许多人都谈出自己过日子的经验。例如贫农王金培说:“吃粮要计划,没有计划就不能过好日子,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不会计划一世穷’”。社员袁兆江还算了一笔帐:“如果生产队每人每天省五钱米,全队三百十六个人每年就能节省五千六百八十八斤粮食,能供十二个人吃一年。”
在提高思想统一认识以后,生产队长就领导大伙订出了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许多办法。
同时,通过节约粮食还改善了大伙的生活。食堂做到有饭有粥,有汤有菜,各样俱全,每十天吃荤一次。
目前我们已节约了约四百斤粮食,大家都形成了计划用粮,节约粮食的风气。
江苏盐城县郭猛公社社员
夏士海 宋广高 臧以新


第3版()
专栏:四川通讯

川中千里麦海行
本报驻四川记者集体采写
我们从南充到武胜,从广安到仪陇,先后历经十个县、市,行程往返一千多里。到处看到的是丰收的小麦,听到的是欢乐的歌唱。
红山瘦土变粮仓
川中,丘陵起伏,峰峦重叠,到处是红山、秃岭,挖下去几寸就现出一层层的赤色砂岩。这里连年丰收,并不是由于自然条件特别优惠。
我们来到武胜县建设公社,只见大片大片肥沃的梯田,锦带般地环绕山间。麦子一崭齐,一个样,沉甸甸的麦穗,引得人心花怒放。
一百五十多天以前,第一管理区支部书记尹卓成就在这一带地方的北山坡上誓师,他代表全管区社员向社党委保证:“要叫小土连大片,要叫瘦地变良田,坚决让土地大翻身!”看吧!这边,锄头挥舞,一层层把土从坡顶向坡下放去。那边,运土队从几里路以外挑来肥土肥泥。一个个山嘴削平了,陡坡放缓了,几百块零星地块变成了大片梯田。这个壮举像燎原之火,很快就烧遍全社,一个冬天,全社大部瘦土坡地就大变样。
川中地区从1958年就开始了大规模的改良土壤运动。去年,一个冬天又改造了成千上万这样的红瘦岭,使坡上坡下、好土坏土全都获得了增产。干坡旱地唱丰收
从南充西北行,来到了西充县。川中地区年年春旱。今年春天全区雨量又比往年少20%以上。而西充受旱最严重。但是,这儿田野上仍然洋溢着一片丰收的景象。
在双凤公社的麦地里,一群群社员正在紧张地收割。这边,姑娘们高唱着山歌:“人民公社威力大,天大灾害也不怕;种出麦子一大坝,穗穗小麦肥又大”;那边,小伙子马上回诗一首:“青山翠谷歌声绕,千顷麦田翻波涛,今天金浪刚涌过,明朝又用绿笔描。”直唱得那赤金雕镂样的麦穗,似乎也伴和歌声翻飞起舞。
难怪人们这样欢腾,这场丰收得来的确不易!麦苗从出土就受到干旱威胁。好容易靠着一挑挑、一担担地浇灌,才保证了麦苗正常生长。但接着又来了一场严霜。麦苗叶尖萎缩了,而原有塘堤蓄水早已用光了。怎么办?社里开了紧急会议,青年们建议从几里外河堰里引水,一个个争着报名参加车水队。
第二天清晨,从河岸到山坡,在连夜赶修的沟渠上,成百架水车一字儿排开,水车上红旗飘飘。从播种时就开展了对手赛的青年队和姑娘队的队员们,谁也不肯示弱。小伙子苏绍普车完一班不下水车,姑娘队的陈伯芬立即请人把饭送到车上,要再干一班。整整五天,大家轮班苦战,把一座河堰车干,使全部麦地浸透四寸以上。三天后,干枯的麦苗就转青了。
双凤公社是全区抗旱夺丰收的一个缩影。几个月来,沿着嘉陵江、渠江等千百条大小河川、有多少条“长龙”日夜不停地为麦田运送着甘露。据统计,全区仅三次抗旱高潮就出动了四百多万人次,使一半左右的受旱麦地得到灌溉。
山区平坝一个样
进入苍溪、仪陇山区,在山岩上、墙壁上到处可以看到“山区赶平坝,一季顶一年”的大幅标语。
仪陇县将军公社是全县第一个提出山区赶平坝的英雄公社。从种麦开始,他们就几次组织了参观团到平坝丘陵区的武胜、西充去学习高产经验。每次一回来,全社立即展开讨论,订规划,提措施。社员们说:“他们能做到的事,我们也一定能做到!”
这里有个高耸的将军山,满山荆棘岩石,过去一亩地两季只收二百多斤。去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无数火把照亮了山野。共青团支部书记何仁亮带着一支青年突击队,来到山上最艰险的石坡。青年们个个像出山的猛虎,拿起钢钎,十字锹,抬上炸药,在山上安营扎寨,改造荒山。共青团员林长金不小心被石头打伤了脚,大家劝他休息,他说:“为了赶上平坝,这算得了什么?”擦上药,马上又回到工地。这个事情一传开,全社掀起了学习林长金的热潮。短短几天就涌现了高工效红旗手三千多人。
从前,这里的麦地种下以后,管理总是跟不上,然而,今年一切都变了。全社的麦子中耕达到五次,五天一次追肥,三天一次治虫,实行了压苗、培土等一系列先进措施。
当我们来到这里时,麦子已经收完了,苦干终于获得了丰收。
县委书记的指挥田
在这麦收的日子里,我们走过多少地方,参观过多少高产麦田,真是一片比一片高产,一片比一片逗人爱。但是,最好的麦田,往往都是各级党委书记亲手参加种植的。
每一个看到西充县委小麦指挥田的人,都不禁要为之惊叹。那一百亩麦田,麦株密密层层,麦穗重重叠叠,每亩达到四、五十万穗,一般麦穗都有七八十粒,许多超过一百粒。走到地里,两边看不见人。人们把这片指挥田称做标兵中的标兵,的确当之无愧。从播种到收获,已经无法计算有多少地区、多少干部和群众来参观过。在川中许多地方,每当我们问及一样新技术、新措施的由来,几乎都得到了同样的回答:“从西充学来的!”
正当这片麦子收割时,我们来到这里。在群集的参观者面前,一位头戴草帽,脚穿草鞋的汉子,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片田的种植技术,谈着防虫防风的经验。他对地里的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这就是县委书记李君文同志。
但是,这位被人称为“专家”的县委书记,学种麦也只是从1958年10月在这里建立指挥田时才开始的。他从那时起,便在这里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共同钻研农业技术。大风雨的夜里,他和社员们一块冒雨到几十里外的山上赶运树枝,抢救倒伏的小麦……。就这样,他由熟到专,先后和社员们研究出改造土壤、合理密植、施肥培土等方面的许多先进技术。有一次,他无意中发现挑粪时踩倒的麦苗,基部粗壮,长得分外矮健,于是联想到苗期镇压。这里从没有压苗的习惯,他亲自一次次地试验,天天到田间观察效果,和老农、技术干部共同探讨。最后总结出了早压、狠压、多压的成套压苗技术,使麦子长的更好,又有效地防止了倒伏。这一经验今年已经推广到全专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