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针锋相对, 以牙还牙
林旭
正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十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我想到那只被中朝人民戳穿了的纸老虎,又联想到我们俗话所说的“黄鼠狼改不了偷鸡”。这是对兽性难移的动物本质所作的有力的概括。我为什么想起了这么一句话?事出有因:我国人民从抗美援朝的伟大斗争中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帝国主义永远是全世界人民的死敌,它的侵略本性是一万年也不会改变的。
对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侵略本性,我国人民早就看透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最根本的特点就是:一方面,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坚决与人民为敌,它们既凶恶,又狡猾;另一方面,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又都是纸老虎,它们是完全可以被打倒的。一切反动派的伎俩都是这样:有时张牙舞爪地向人民实行武装进攻,有时又进行甜言蜜语的政治欺骗,花样尽管不同,货色则是一个,其目的就是剥削、掠夺与压迫人民,进行疯狂的扩张侵略。
1950年,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新生不久,美帝国主义企图从朝鲜伸过魔爪来,把我国扼死在摇篮里。这情形,就和十月革命后苏联遭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一样。美帝国主义对于我国总是想尽一切办法进行侵略的。当时,我国人民一再表示,要求迅速停止侵略朝鲜的战争,要求美国武装力量退出台湾,希望和平解决朝鲜和远东问题。然而,人民的一切和平愿望丝毫也改变不了帝国主义坚决与人民为敌的本性。杜鲁门在1950年1月间还涂脂抹粉地发表声明“不干涉台湾局势”,可是就在几个月以后,美帝国主义的第七舰队就侵占了我国的领土台湾,并且把侵略战争的矛头一直指向我国的东北,严重地威胁我国的安全。
历史的事实不是很清楚吗?越是人民胜利的时候,越是人民取得成绩的时候,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就越是不甘心他们的失败,越是千方百计地进行捣乱,与人民为敌。如果有谁因为胜利而放松对帝国主义的警惕性,那是大错特错的。其结果,只能是麻痹人民的斗志,从政治上解除人民的武装,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我国人民从自己的切身经验中懂得了一条真理,那就是: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高度的革命警惕性,随时准备打退外来的侵略。
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蔓延到了我国的大门口。怎么办?是“针锋相对,寸土必争”呢,还是妥协屈服?这是一个重要的抉择。显然,两种态度,两个结果:斗争就是胜利;妥协就是失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高举着正义的旗帜跨过鸭绿江。面对拿着刀的敌人,我们也拿起刀来,不怕流血牺牲,英勇抗击。帝国主义在人民的铁拳面前,只好服输。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是举世皆知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经过三年的艰苦奋战,以无比英勇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打退了美国侵略者和他的帮凶军队,三年中共歼灭敌人一百零九万,其中包括美国侵略军三十九万,结果,打着联合国旗号的美国侵略者在遭到惨重的打击之后,不得不坐下来在朝鲜停战协议书上签了字。
历史的事实不是又很清楚地摆在我们面前吗?对于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唯一的办法就是组织力量和他们斗争”,任何别的办法都是行不通的。一切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不经过人民的斗争,永远也不会自动放弃侵略和压迫人民的。美帝国主义不经过中朝人民的坚决打击,就不会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和平,不是乞求来的,也不是敌人用盘子托着送上门来的。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赢得和平,“你打痛了敌人,他就会来讲和”。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停战谈判正是如此。1951年7月10日,当着美国侵略军在五次战役中损兵折将二十二万多人,因而不得不在开城的会议桌上坐下来谈判的时候,他们仍然是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的。他们企图在会议桌上索取在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用所谓“海空军优势的补偿”,要求我方退出一万二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在这个无理的要求被拒绝以后,敌人又叫嚷着“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进行威吓,并且发动了大规模的夏秋季攻势,实行了目的在切断我后方运输线的所谓“绞杀战”,进行了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然而,英雄的中朝人民是既不受骗,也不怕恐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坚持和敌人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在夏秋季反攻中给了敌人更惨重的打击。于是,敌人的一切所谓“绝对优势”“军事压力”都破产了,号称“不可战胜”的美国侵略军队失败了,“炸弹、大炮和机关枪”的“辩论”彻底“辩”输了。敌人不得不承认侵朝战争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失败”。那位打着“联合国”旗号的美国侵略军的总司令克拉克也伤心地说:“我是美国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议书上签字的将军。”
历史是最严峻的镜子,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重温抗美援朝斗争的历史,无论对于我们自己,对于我们的朋友,甚至是对于我们的敌人,都是意味深长,很有教益的。


第8版()
专栏:

难忘的告别
原志愿军战士 张华
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十周年的时候,作为一个曾经是志愿军的战士,不能不使我回忆起在朝鲜战场上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的情景,更不能不使我怀念起在战斗中同志愿军建立了深厚友谊的朝鲜人民。
提起友谊,还得从我们志愿军撤离朝鲜时的一些故事说起,那些激动人心的场面使我永生难忘。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促使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遵照志愿军总部颁布的撤军命令,就要分批返回祖国。这件事激动着每个朝鲜人的心。许许多多人准备了最贵重的礼物,跋涉几十里甚至几百里来到志愿军驻地送行。当我们每一批志愿军就要离开某一个阵地,某一个村庄或某一幢营房的时候,朝鲜人民总是扶老携幼来到志愿军驻地,彼此热泪盈眶,依依惜别,显得格外难舍难分。友谊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送行的人群送了一程又一程。当我们乘上列车,火车的汽笛快要轰鸣的时候,朝鲜人民恨不得要用自己的手臂去拉住那长长的列车。在送别的时刻,朝鲜人民争着把远道带来的礼物塞到我们的手里,这里有他们祖传几代的传家宝,有朝鲜妇女在出嫁时用的金戒指、银耳环。江原道伊川郡有一位名叫宋明学的老人,把在二百年前壬辰祖国战争时期祖先们曾同敌人作战用的水瓢送给我们,并意味深长地说:“当你们回国后拿起这个水瓢饮水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同敌人作斗争。”咸镜南道洪元郡元德里老大娘姜今顺把自己保存了四十多年的出嫁时用的金戒指赠给志愿军。为了感谢志愿军,不知有多少人,不知用多少件礼品来表达朝鲜人民的心意。最使人感动的也最使我们经常回忆起的是黄海南道裴川郡逢火里妇女赵东旭的礼品。在我们撤军前几天,赵东旭收到了丈夫一封从人民军那里寄来的信,信上写道:“我不能亲自去欢送志愿军,因此希望你代替我把最贵重的礼物送给志愿军……。”她读完丈夫的信后,火速地缝了一个红绸布口袋,上面精致地绣了象征和平和友谊的两只和平鸽,然后在那口袋里装上凤仙花、葵松花、百日红、野菊花等五种花子和丈夫的信。同时她也附了一封信,信上写道:“爱亲的朋友,一路平安!回到祖国以后,在同你们亲人团聚的时候,请把这些代表朝鲜人民心意的花子撒在你们的土地上,当这些鲜花开放的时候,希望你们回想朝鲜,我希望让这些友谊的花朵开遍中国各地。”
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情谊与爱戴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完的,这种真挚的友谊也是难以用笔墨来形容的。为什么在我们两国人民之间会有这样可贵的友谊呢?
在反抗美国侵略者的艰苦斗争的日子里,在战火弥漫的战场上,中朝两国人民军队为了保卫朝鲜的锦绣江山,为了保卫中朝人民能过安宁的幸福生活,不论在高山、平地,也不论在白天、黑夜,始终肩并肩,手携手,同生死,共患难。为了战友的安全,宁肯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战友得到温饱,宁肯自己餐风宿露。为了攻占一个山头,或者为了守住一个坑道,都愿自己来承担最艰巨的任务。在最艰苦的情况下,总是互相鼓励,互相支援。朝鲜人民为了保证志愿军顺利战斗,总是竭尽全力支援我们。他们不顾风雪严寒,不顾敌机扫射,出生入死,抢救中国人民志愿军伤员,抢修公路桥梁,运送弹药物资。志愿军打到哪里,他们就支援到哪里。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志愿军亲如手足的支援与关怀,深深感动着我们,使远离祖国的志愿军战士感到犹如生活在自己家里那样温暖。当每个志愿军战士想到这些,身上就产生无比巨大的力量。因此,我们每个在朝鲜的同志都表示:为了扑灭战火,使朝鲜人民早日摆脱侵略者的蹂躏,要把自己的一切以至生命献给朝鲜。这里使我想起这样一件事情:在1951年一个初冬的夜晚,我们住在德川附近的一个村庄,忽然听到防空哨一连发出三声枪响,预告着敌机又要来捣乱了。我们志愿军一面各自警惕地守卫在自己的岗位上,一面要朝鲜老乡赶快进入防空洞躲避。这时村庄的灯火早已全部熄灭,敌人先后来了八架飞机,在村庄上空盘旋,先扔下了一颗照明弹,接着就是一阵震耳的爆炸声,房屋顿时起火,把山头都照亮了。在火光中,我们看见一个大着肚子的妇女,急忙向山旁防空洞奔跑,由于身上已怀了九个多月的孩子,走路十分艰难。就在这个时候,一颗炸弹落在她的身边,炸弹的巨响把她震倒了。这时,我们连的三个战士争先扑到那个妇女身边,顾不及察看她的伤处在那里,火速地把她抬到我们的避弹所,发现她并没有受重伤,只是右臂上被炸弹片擦破了一些皮。我们连里的卫生员把伤处包扎了一下,第二天就送到我们的战地医院。一个星期后,她的伤治好了,并在医院里生下了一个白胖胖的小男孩。当我们去看望她的时候,她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满眶热泪地对我们说:“我叫朴顺姬,一年前,当美国侵略者刚发动战争的时候,我的丈夫就要求参加人民军,今年2月高兴地被批准了。就在我丈夫参军后不久,一个五岁的男孩和一个不到三岁的小女孩都被美国强盗的飞机炸死了,这笔血债还未清算,这次侵略者又犯下了这样滔天的罪行,不但烧掉了我的房屋,差一点我和肚里的孩子都遭到他们杀害,幸亏志愿军,不但救了我,而且救了我的小生命。这个恩德是我们母子两个一辈子也忘不了的。”最后她告诉我们,为了感谢志愿军,她给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友谊”。
事情过去已快九年了,可是,当我回忆起在朝鲜的那些令人难忘的日子,我的心又飞向了鸭绿江彼岸。


第8版()
专栏:

二次海南行(三首)
朱光
问海
重来南海问沧波,
肆虐风姨几度过,
浪静无垠如晓镜,
红霞起处有渔歌。
椰林散
步滨海椰林欲搏天,
迎风凤翼舞翩翩,
村童放牧煨椰熟,
浪涌潮来月正圆。
游林场
林场百里郁苍苍,
处处山腰拓垦忙,
铁马奔驰芟野棘,
高歌公社好家乡。


第8版()
专栏:

纪录胜利的皮带
白世藻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展的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使美国鬼子胆战心惊,坐卧不安。
1952年,中、朝人民军队彻底粉碎敌人的夏、秋攻势后,战线进一步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志愿军根据“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采取了许多巩固阵地的措施,筑起了举世闻名的地下长城,并且还根据“积小胜为大胜”的作战原则,依靠坑道工事,广泛开展了群众性的冷枪冷炮杀敌运动,仅守卫在上甘岭地区537.7高地北山的志愿军某部六连的狙击手们,几个月就用冷枪打伤敌人一千余名,敌人惊呼537.7高地为“狙击兵岭”。
这条皮带就是志愿军李景禄烈士在用冷枪杀敌时的“纪录带”。他每打死一个敌人,就在这皮带上钻一个孔,他总共用冷枪杀敌七十一个,在这条皮带上钻了六十四个孔,最后打死七个敌人,还没来得及钻孔,李景禄同志就在一次炮战中为了掩护战友而光荣牺牲了。


第8版()
专栏:革命文物

在这条皮带面前
李晓白
在这条皮带面前,
我低头惦念李景禄的音容:
在朝鲜的风雪战场上,
他的眼冒出仇恨的火星;
于是机枪射出千万条火锥,
戳进狼心。
英雄消灭一个侵略者,
在皮带上戳个小窟窿;
皮带呵真是一条绞索,
系着美帝六十四条生命!
不,还有七个窟窿未戳上,
英雄把青春献给了和平。
在这条皮带面前,
我低头惦念英雄的音容;
我似乎听见他在说:
同志,就这样来丰富自己的生命!


第8版()
专栏:

栗子树下
戚治邦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抗美援朝十周年纪念日。每逢这一伟大节日来临的时候,我就很自然而然地回忆起中朝两国人民军队并肩作战的战斗友谊,回忆起我们与朝鲜人民的深厚友谊。有一件事情使我终身难忘。
1957年9月,深秋来到了朝鲜三八线上的伊川郡龙亭里(“郡”相当于我国的县,“里”相当于我国的乡)。山野开始脱下深绿色的夏装,披上了暗红色咖啡色的秋装。我志愿军某部九连与龙亭里人民住在同一条山沟里,相隔只二里来地。九连营房背后,有几棵栗子树,那累累丰硕的果实,比鸽子蛋还大,真令人喜爱。随着深秋的来临,栗子成熟了,一个个往地下掉,掉得满地皆是。九连的战士们每天上山进行战术作业,要往返四次经过栗子树下,每当经过的时候,大家的脸上都自然而然地堆满了笑容,不断地称赞说:“多好的栗子哇!今年准是个丰收年!”可是,谁也没想到弯下腰,捡一个栗子尝尝。每个战士的心坎里,都牢牢地记着毛主席“爱护朝鲜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的教导。
日子一久,掉在地上的栗子越来越多,可不见人来收拾,大家都耽心栗子要腐烂损失了。不知是谁出的点子,把炊事房里的大箩筐放在树下,在树上贴了一张红纸,纸上写了三行端端正正的字:“爱护朝鲜人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谁经这里,把栗子拾到箩筐里去,不要忘记。”十分引人注目。全连同志看了这张纸条,都说这主意好。自此以后,每当演习来回经过栗子树下的时候,每一个战士都停住脚步,弯下腰,把地上的栗子一个个捡到箩筐里。一天,正当战士们捡栗子的时候,一位六十多岁的朝鲜老大爷手拿布袋,来到了栗子树下。他看到树上贴的红纸条,瞧了又瞧,认了又认,不明白纸上写的什么。一个战士看见了,转过身来,一个字一个字念给老大爷听。老大爷还是摇摇头说不懂。那个战士用手指指正在拾栗子的同志,又做了个把栗子装满箩筐的手势,然后指着龙亭里人民委员会的方向,意思是说,等把栗子捡满了筐,就送到龙亭里人民委员会去。打听到栗树是谁家的,再送到主人家里去。老大爷听着听着,爽朗地笑了起来,连连点头说:“我的明白,我的明白。”接着,他打了个手势,说明栗子是他们家的,他今天就是来拾栗子的。战士们知道了栗子是老大爷家的,高兴极了,加快了拾栗子的速度。一会儿栗子就装满箩筐了。老大爷看来非常感动,他一会儿拉这个战士的衣袖,一会儿又攥那个战士的胳膊,要志愿军战士吃栗子。可是谁也没有吃。栗子装满了箩筐,两个战士抬着送到了老大爷的家里。老大爷的心情越来越激动,翘起大拇指,一连声地说:“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好,好!”


第8版()
专栏:

深情溶透三尺雪(中国画) 曹延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