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湖北通讯

深山老林创家业
——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侯廷仁建设山区的模范事迹
本报记者 曹葆铭 田庄 李金锴
近两年来,国营湖北竹溪综合农场的场长侯廷仁总是经常被一些来自平川的青年男女相跟着,他们坚决要求参加到这个山区农场里来劳动。老侯说:“高山、平川都是建设?。”他们说:“高山建设更需要人。”老侯说:“高山里很苦。”他们说:“你这大年纪都不怕,我们青年人更不要紧。”总之,不达到目的不肯罢休。
的确,怎么能叫这些富有理想的青年不往高山上跑呢?老侯他自己就是一个见深山老林便直往里钻的人。几年间,这个农场便由低山地区的三合坝发展到二高山的漆树坪,进一步发展到海拔二千二百米的大高山绝龙岭、云雾溪,在南北三百六十里,东西一百三十里的地区里开发了二百多座山。他们就在这头上是太阳、脚下是白云的高高山上,种粮食,放牛羊,兴药材,办工厂,没有领国家一文钱,而现在却为国家积累了两百多万元的财富。最近,他们又在羊家扒——这座属于大巴山系的老山林里,利用山间激流作动力,建起了水电站、机械厂、黄连素厂等十三个小工厂和七十多间工人宿舍。眼看这个原来只有两户三人的老树扒,就要成为一个工业小镇了。
有群众就有办法
这个农场在三合坝创办的时候,只有老侯一个人和两间破房、五十四亩白沙地,耕牛农具通通没有。老侯来到这里,思谋了好几天也不知怎办才好。县长段景修找他商议如何办农场,老侯寻思了一阵说:“先拨点经费置买耕牛农具吧!”县长笑了笑说:“农民一人种几亩地都能养活一大家人,你现在有五十四亩地,还要经费?老侯呀,咱们国家给反动派搞穷了。咱们没钱要办有钱的事!”接着,县长又问他:“你经过土改没有?”“经过呀。”“那好,土改是怎搞的?我们共产党啥事都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这下可拨亮了老侯的心。
侯廷仁回到三合坝,就决定想办法发动群众。一天,他见七十多岁的贫农涂学明领着小儿子在田里打谷。那个青年不会打,把谷子撒的到处都是,他走上前去,说:“这样打,不行啊!”说着,他就动手帮助干。他接过谷把来,扬的开,拌的重,一粒谷子都不撒在桶外,草把也扎得整齐利索,喜得涂老汉教育他儿子说:“娃子,看人家是怎打的?要好好学。十年能熬个举人,熬不到个庄稼手。”老侯帮涂老汉打了一天谷子,老汉又叫他一起吃饭,详细询问他的情况。他将县委的指示一讲,老汉说:“是党派你来办农场的?那好,儿子我有三个,牛也是现成的,你有啥困难尽管讲,有我们贫雇农相帮。”老侯就这样开始同群众建立了亲密的换工关系。他起早贪黑,白天帮人家干活,夜晚借农具给农场耕地。临到农场要种麦时,几家贫农连人带牛都来了,乡里二十四个党、团员也每人挑了担肥料来,帮老侯把麦子妥妥实实地种下了。
社会主义是人建设的
一年后,农场用自己的收入还清了债,添置了耕牛农具。还吸收了六个工人。老侯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是人建设的,不是钱买的”。我们要勤俭建国,必须听党的话,坚决依靠群众,艰苦奋斗。
农场在山脚扎下了根,就进一步向山上发展。老侯领着四个工人上到山腰罗家坡。这里阳光、水源充足,还有密密的一片好水草,能耕能牧,但就是野猪多。他们头天上山,一群野猪就趁他们出外砍柴的机会钻进茅棚里来,将锅灶拱翻。他们就坚持在这里种粮食,牧牛羊,把这里建成了向大高山进军的根据地。
根据县委指示,农场按山区的特点,要种粮食,还要发展多种经营,大搞药材生产。老侯打听到邻近四川边界的大高山云雾溪里有很多野生黄连秧,便马上同尹绪刚、萧德才五个工人进入这座横直一二百里的深山老林去采集。老侯他们先在丰溪镇用三十斤面粉做成两斤一个的大馍带上,攀过脚边就是百丈深渊的阎王边、鬼门关,才进入这座森林。里面,密密生长着高大的松、杉和桦树,还有栗子、核桃、水梨、洋桃各种果木和杜仲、当归各色各样的药材。山林里,清清的泉水哗哗流,黑黑的油土几尺厚。但是,这好的地方却没人开发,任凭树叶、野果结了落,落了结,在地面铺上尺多厚。他们在这深山密林里,白天四出找黄连秧,夜里升起一堆篝火,几人背靠背睡觉。他们一连找了五天,就是找不到黄连秧。临到干粮吃尽那天,他们才发现密密的林荫间里长着香菜般的黄连秧,一片接连一片,多极了。他们一气扯了十一万棵秧子,就勒紧裤带,挑着往山外走。
他们就用这批野秧兴起第一棚黄连,以后就发展到几十棚、几百棚。他们还将几十种野生药材培植成了家生药材。生产越发展,老侯越认为那些人迹罕到的深山老林是金山银窝,财宝无穷。在农场准备大发展时,他就冒着风雪到深山里去勘察了一个多月。凡是没人开发的大山,他都想开发;凡是没人经营的老林,他都想经营。他一次便看中了几十座山林。
化整为零就地发展
但是,怎么向这许多地方发展呢?老侯盘算了一下,他们经营了五年,总共才有四个队四十二人和十万元财资,怎么也支配不开。县委书记阎怀智给他出了个主意:“农场当初只有你一个人。你们这次就实行‘三人一小队,五人一大队’的办法,把骨干都撒出去,让他们从小到大,就地发展。”老侯在党、团员会上传达了这个意见,说:“兴业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推沙。我们虽然比过去强些,但也要事事注意勤俭,省钱又省人。”党员尹绪刚——一个从小被反动派逼到山里砍柴为生的工人,当时就报名到方家坪。临行前,他去商店买了担新粪桶,边走边想:“侯场长办农场只带来一把雨伞,我也只花三块钱买这担桶。”谁知正碰上老侯,老侯笑着说了句:“场里有的是旧桶,找出来修补修补就顶上新的了,何必再买?”他一想,对呀,自己还不够勤俭啊,立即把新桶退回去了。他同三个队员踏着积雪到达方家坪时,天已黑了。这个长期没人来的老林,连个破茅棚也没有,他们便躺在一个突出的岩石下面过了一夜。第二天大早起身仔细观看,这里不仅水好土肥,而且坡势平缓,正好种植药材。他们马上分头砍树架茅棚,开垦荒地,先后种上了四十亩玄参、八十亩甜菜。他们四个人,头一年就有了七千多元的收入。
尹绪刚他们做出了勤俭建队的榜样,全场立时掀起了“学老尹,赶老尹”的热潮。大家都只挑一担桶和一口锅,带上几把锄头、弯刀,向山里进发。在种药材的同时,他们还分别根据山区“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的多”的复杂的自然条件,在二高山上种苞谷、燕麦,在大高山上种四季豆、洋芋,在石缝里种上爬山豆,向高山要粮又要钱。他们的农场也就由最初的一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四十二个队,九百多人。
发展最快的是被人称做“小侯廷仁”王仲山领导的大花园生产队。王仲山今年才十九岁。四年前,他背个小包袱来农场时,老侯见他人小,只分配他去看一只羊和一头牛。在这群荒山开发者的影响和领导下,王仲山几年间就锻炼成了一个出色的牧人。大发展时,他一人赶着二十头牛,走了很多路,翻上了邻近陕西的一个大山梁,梁上一趟平,有好几万亩地。他同途中招来的跟他年纪相仿的两个青年一起,就在这名叫大花园的山梁上办起农牧场。现在,他这个队已经发展到九十六人,种了一千八百多亩粮食和五百亩甜菜,还办起了养猪场、药材场、酿酒厂等等,已经成了一个小型的综合农场。
青年们争先上山
当侯廷仁他们在大高山建成“粮食丰足有余,财富开发不尽”的金银山的事迹传开之后,许许多多的青年男女都响应县委建设山区的号召,向荒山进军。
今年还没有满十七岁的郭秀华,就是这样来到农场的。她在学校听了老师讲侯廷仁勤俭建设山区的故事,便向她妈妈提出了进山的决心。她妈妈不愿意,认为她太小。第二天鸡才叫二遍,她就摸黑走了。这个倔强的小姑娘心想:“学侯场长,大家都学嘛,怎么能分人大人小?”她来到农场,就约了三个人在乱石滩旁开出五分地来,利用工余时间进行种植玄参的试验。最初,场里按老办法点种玄参,株距一尺五,一亩地就种不上多少一点。后来,侯廷仁又和王昌珍一起设法改为点种密植,再改为条播,每亩地的产量就由一百多斤提高到七百来斤。但郭秀华嫌单行条播还稀,又想法改为双行条播。当时便有一些青年工人嘲笑她:“这么密,长起来怎通风?郭秀华,你这样要能收到大玄参,我就把这条沟里的水全喝了!”她气得小辫子往后一甩,顶了一句:“真要收了大玄参,你能有这大的肚子?”老侯听说这事,特地上她地里看了看,说:“女娃子,有志气,初生的牛犊不怕虎。就是要这样。”她不仅搞业余试验地种药材,在生产队劳动时,她见了野生药材、野生纤维就往回带,见了锄头底下有几粒野生半夏也往兜里揣。秋收之后,要出售药材了,药材采购人员越收越惊异,忍不住向老侯讲:“你们这个女娃真行,五分地就收了七百多斤干玄参和两千多斤玄参芽子,卖了我们八百元。”队上的保管员也来汇报:“郭秀华光从地里拾回的野生药材就卖了两百多元。”从此,郭秀华就成了著名的“千元姑娘”。
在这里建设高山的英雄儿女当中,还有在海拔二千多米兴建十里黄连棚的“五英姑娘”(由五个姑娘组成的战斗组),有坚持在老营盘上的红霞突击队,……他们在这高高山上,白天劳动,晚上学习。休息的时候他们顺手拾两个斗笠就跳起了蚌蛤舞,顶上一床被窝便玩开了狮子灯,热闹得很。
就是他们,为向高山进军开辟出了广阔的道路。现在,竹溪全县都开始进军高山了,山里五个公社很快便增加了四分之一的人口。(附图片)
侯廷仁
王仲山赶着二十头牛去找新牧区 区辉插画


第2版()
专栏:

调查资源安排劳力见缝插针大搞突击
把能吃能穿能用的野生动植物都收回来
声势浩大的小秋收运动正由北到南全面展开
据新华社20日讯 一个声势浩大的、与大秋收紧密结合的小秋收运动,已经由北到南全面展开。运动开展得比较早的黑龙江、辽宁、吉林等省在9月份就形成了小秋收的第一个高潮;山西、河北、内蒙古、河南、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和自治区运动的规模也很大,目前正陆续进入高潮;浙江、江西、广西、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和自治区的很多县、社也结合大秋收和晚秋作物的田间管理,见缝插针地展开了小秋收运动。
今年各地的小秋收运动是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和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开展起来的。各地党委把小秋收运动当作整个秋收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加强了对运动的领导,建立或健全了机构,调查了资源,制订了规划,安排了劳力。因此,许多省区运动的规模之大,收效之快,都超过了往年。黑龙江省从8月中到9月下旬,出动了二百三十多万人到山林、湖沼、草原,一个多月内就采集各种野生淀粉原料、饲草、药材、水产等共三百多万吨。吉林省从7月末到9月中旬采集各种野生原料二千二百万担,比整个上半年的采集量还要多。野生资源极为丰富、过去还没有充分加以利用的甘肃、青海、宁夏等省和自治区,今年“小秋收”运动的发展也很迅猛,青海省最近已采集各种野生资源两亿多斤,宁夏回族自治区采集三千一百多万斤,都大大超过了去年同期的采集量。
各地对于开展小秋收运动的时间和劳动力的安排上,普遍运用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并且有了不少新的创造。各地比较普遍采取的一种作法是:当大批野生植物成熟时,利用农业生产间隙,抽调一批主要劳力为骨干,同时充分发动社会闲散劳力和半劳力,组织短期突击,用最快的速度把一切能吃、能穿、能用、能烧的野生植物、动物和水产品都收起来。黑龙江、吉林等省就是利用大秋作物没有成熟以前,农业生产上的“挂锄”时间,组织数以百万计的采集队伍,远处安营扎寨,近处早出晚归,一个月短期突击就取得丰硕的收获。当这些省的大秋作物收获季节到来时,在集中主要力量秋收的同时,继续对一些“过时不候”的野生植物进行采集工作。河南省林县石板岩人民公社把农业生产和小秋收运动结合得十分巧妙。当田间管理基本结束,早秋作物还没有成熟的时候,这个公社组织了80%的整劳力和半劳力进行第一次小秋收突击运动;早秋作物成熟后,立即以80%的劳力转入秋收、种麦,只留10%—15%的劳力坚持小秋收;早秋作物收获基本结束,晚秋作物尚未成熟时,他们又组织50%的劳动力,进行第二次短期突击采集。这样既如期完成了秋收、种麦任务,又采集了大批山货、油料、土产。
与大搞突击运动的同时,各地普遍推广了“上山带把刀,回来挑一挑”,“下地带个篓,回家不空手”等先进经验,发动公社社员、饲养员、放牧员、中小学生,利用田间管理、放牧或上学前后的空隙时间,捎带采集野生植物。四川省洪雅县采取这个办法,在一个半月内就储备各种野生原料一千万斤。黑龙江省林甸县六千多名秋田管理大军人人捎带采集,五天之内就采摘草籽十五万六千斤,割水稗草四十万斤。此外,对于一些采集起来略带技术性的或小宗分散的野生植物,不少地区仍然组织专业队进行经常采集工作。不论集中采集,分散采集或捎带采集,各地都制定了合理的报酬制度和收益分配方法,大大鼓励了广大群众参加小秋收运动的积极性。
各地商业部门随着群众性采集运动的开展,大力加强了各种野生资源的收购、加工、调运工作。各地普遍增设了收购网点,开展了流动收购、随队收购等业务。9月份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各种野生原料的收购量都比8月份成倍增长。(附图片)
山区的小秋收(套色木刻) 汪其忻作


第2版()
专栏:

侯廷仁发愤图强勤俭建设山区树立榜样
竹溪县万人上山落户大办农业
本报武汉22日电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侯廷仁领导的湖北竹溪县综合农场建设山区的经验,已经在全县普遍开花结果。侯廷仁在党的领导和群众支持下,终于在深山老林里办起了大规模的综合农场,为开发山区、建设山区树立了榜样。当中共竹溪县委提出“学侯廷仁、赶侯廷仁”的号召后,全县广大人民立即行动起来,纷纷背着行李、带着工具,争先到深山密林里安家落户。截至目前,全县已有一万多人进山,办起大小农场六十六个。
在竹溪县,“学侯廷仁、赶侯廷仁”已经形成群众运动,形成鼓励人们发愤图强的力量。“向山要粮”、“向山要钱”,这是竹溪人民为实现农业生产持续跃进、迅速改变山区面貌提出的响亮口号。
竹溪县地处鄂西北大山区,与陕西、四川紧相接壤。境内山高气寒,无霜期比平原地区短三、四十天。对于这样的大山,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种人认为,山区是“穷山恶水”没奔头;另一种人认为,山区是“摇钱树”、“万宝山”、“金银山”。贫农出身的共产党员侯廷仁就是后一种人突出的代表。他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依靠群众,与全场职工一起艰苦奋斗,勤俭建设,经过几年的摸索,创造了一套全面开发山区的经验:在粮食够吃有余的前提下,采取以小养大、以近养远、就地取材、就窝繁蛋的方法,充分利用山区水源好、土质肥的自然条件和“高一丈,不一样,阴阳坡,差得多”的气候特点,迅速发展山区生产,做到物尽其用,地尽其利,使农、林、牧、副全面大发展。他们这种作法收效很大,在七、八年中,这个农场便从低山发展到二高山、大高山,从原来只有一个人、五十四亩地、两间破草房,发展到九百多个工人、一万六千多亩耕地、四千二百多亩药材、一百六十多头耕牛、一百七十多只羊、九百多头猪,还有造纸、制酒、制糖、织麻袋、制火腿等各种大小工厂五十三个,另外还生产白木耳、香菌、生漆等各种土特产,总共为国家积累了二百万元财富,成为竹溪县开发山区建设山区的一面红旗。
在学习和推广侯廷仁的经验时,人们把学习他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和他改造自然的成功方法结合起来,即根据山区特点,分别不同情况,因地制宜地种粮食,栽培药材,发展牧业,利用山区原料办工业和发展各种土特产品。辽叶湖生产队,过去是全县出名的穷地方,年年靠国家供应粮食。人们说:“山大人稀,石厚土薄,交通不便,野兽成群,像这样的大山,有啥奔头!?”可是,经过学习侯廷仁的事迹后,大家的看法变了,都说:“侯场长能办到,我们也行!”于是,他们根据高低山、阴阳坡的不同情况,一面大搞粮食,一面大搞多种经营。现在,这个队达到了既有粮,又有钱,粮食有余,户户有存款。


第2版()
专栏:短评

祖国需要千百万个侯廷仁
请看,湖北竹溪县的一座座山头,原来是荒无人烟,野兽出没,被人认为是“穷山恶水没奔头”的荒山野岭,一到侯廷仁手下,只几年工夫,却转眼变成了粮食丰足,六畜兴旺,药材、特产等各种财宝取之不尽的“金银山”。
在我们辽阔广大的祖国土地上,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无穷的地下宝藏而能够变为“金银山”的荒山野岭,不只是湖北竹溪县一个县有,需要去把自然宝藏变成祖国社会财富的英雄,也不能只是一个侯廷仁,而是千百万个像侯廷仁一样的党的好同志。你看,那在湖北和四川边界的深山老林里,密密生长着高大的松、杉和桦树,还有栗子、核桃、水梨、洋桃各种果木和杜仲、当归各色各样的药材。山林里,清清的泉水哗哗流,黑黑的油土几尺厚。树叶、野果结了落,落了结,在地面铺上尺多厚。这里蕴藏着多么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有着多么美丽的自然景色。这还只是地面上能够看到的一些野生植物呢,还有野生动物,还有地下宝藏等等;这需要多少人去开发,多少人去经营啊!千百万个侯廷仁,到山区去,到老林去,都是伟大祖国所需要的。
现在,侯廷仁用了几年的时间,把竹溪县的一部分山头开发了;竹溪县继侯廷仁到深山老林去的英雄好汉们又有成千上万了。他们背着行李,带着工具,争先到深山密林去安家落户。在不久的将来,又可以看到有多少座“万宝山”“金银山”被开发出来啊!
侯廷仁是党的好同志、好儿女,听了党所指示的正确方向和工作方法,树立了开发荒山野岭的雄心壮志,依靠自力更生,依靠农民群众,把荒凉的山区建成了大规模的综合农场。侯廷仁成了建设山区的光荣榜样,吸引了多少青年男女上山取“宝”。
人们要想体会战胜困难,勤俭建国的精神吗?侯廷仁的作法,就很值得学习。大家知道,河北省有个王国藩,他发扬“穷棒子”精神,曾经用三条半驴腿,使农业社的生产迅速发展起来。侯廷仁去改造那些大山,甚至连一把镢头也没有带,就只是他一个人,两只手。他坚决听党的话,创造了优异的成绩。他在建设山区的实践斗争中,深深体会到“社会主义是人建设的,不是钱买的”这条真理。一旦掌握了这条真理,侯廷仁便增长了无限的智慧和力量。他和开发山区的同志们抱有“凡是没人开发的大山,都想开发。凡是没人经营的老林,都想经营。”的气吞山河的伟大气魄,雄心壮志,依靠群众,艰苦奋斗,勤俭办场,战胜了种种困难,从一个人发展到了九百多人,办起了农、林、牧、副的综合农场和十几个工厂。而且锻炼和培养出了一批建设山区的骨干。十四五岁的放牛娃,经过这里劳动生活的锻炼,就能够带上几个人,找到一块山林,办起了一个近百人的综合农场。离开学校不久的小姑娘,来到这里,就能够“人小立大志”,开发一片土地,种出密植高产的药材。
让我们学习和发扬侯廷仁埋头苦干、战胜困难、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彻底改变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吧!
让我们学习侯廷仁建设山区的丰富经验,把一座座的荒山野岭变成“万宝山”“金银山”吧!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东北、华北地区加紧秋耕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等省、区秋耕运动正在全面展开。
目前,黑龙江各人民公社和国营农场已翻耕土地二千二百多万亩。吉林截至十月十五日,全省秋翻地达五百多万亩。内蒙古到十月四日,全区深翻耕地达二千三百多万亩,部分地施了底肥。山西到十月十五日,已经耕翻的地占应耕地的百分之三十二。
在今年秋翻工作中,各地都特别注意了翻耕质量。黑龙江在翻耕中充分发挥了农机具的效率。吉林省的许多县、公社都成立了秋耕质量检查团。内蒙古各地建立和改进了役畜的使用和饲养,改进了耕翻技术。山西省各地组织了有经验的干部、技术员和老农深入田间,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了多、快、好、省的秋耕方案。
湖南抗旱抢种油菜
湖南省截至十八日止,已播种油菜一百三十九万多亩,育苗二十多万亩。
湖南当前秋旱比较严重,但是社员们依靠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正胜利地进行着抗旱抢种。各地在战胜干旱中创造了很多先进的经验,采取了油菜种湿、土湿、肥湿的三湿播种办法和抗旱浇水、追肥、治虫三结合的办法,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陕西棉农抢摘新棉
陕西广大棉农正在积极收摘新棉。据最近统计,全省已摘回籽棉一亿二千七百多万斤。
为了加快摘棉进度、提高摘棉质量,大荔、铜川、渭南、盩厔、蒲城、兴平和西安等主要产棉区的人民公社,普遍组织了摘棉专业队。全省各棉产区的城镇,都组织了大批人员下乡支援人民公社抢收棉花。西安市附近纺织厂的工人,还组织拾花团分别到大荔、渭南等地帮助收棉。
晏桃玉日播油菜五十八亩
全国“三八”红旗手、贵州铜仁县漾头公社陈家寨小队女队长晏桃玉,最近用简易滚筒播种机,创造了日播油菜五十八亩五分的新纪录,比一般工效高三点九倍,比手播工效高十九倍半,并且做到了不漏行、不缺窝,质量良好。
今年以来,晏桃玉在许多农事活动中做出了优异的成绩。在春耕、插秧中,她曾以日犁油菜田三十二亩、日插秧六亩的成绩,被评为全县的犁田标兵和全专区的插秧标兵。


第2版()
专栏:

为牲畜安全过冬早做准备
吉林突击收贮饲料修建畜舍开展爱畜保畜运动
山东莒县中楼人民公社大家畜两年多增长百分之三十七点八
本报长春22日电 吉林深入开展以突击收贮饲料、抓秋膘、建畜舍为中心的爱畜、保畜、增畜运动。在运动中,延边地区各县为了消灭牲畜瘦弱现象,通过全面的膘情大检查后,乘牧马放牛的有利时机,对瘦弱牲畜普遍采取以管理区为单位集中的方法,确定专人赶畜上山,扎寨放牧,促使牲畜迅速增膘。大安县采取大群化小群、选好草放牧和早出晚归增加放露水草的时间等办法,已使三千五百多匹三类膘的牲畜达到了七、八成膘。目前,全省已有80%多的牲畜达到了七、八成以上的膘情。在这个基础上,各地积极采取了人工授精与自然交配相结合的方法突击配种,使全省怀胎的母畜比去年增加了5%。
为了做好牲畜过冬渡春的准备工作,各地根据省委的指示,在9月初组织了一百八十多万人,突击采集饲料。现已收贮青饲料共计二百二十多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一倍多。
与此同时,各地人民公社又抽出一批劳力修建畜舍,到9月末统计,全省新建畜棚三万一千多间,猪舍九万二千多间;为了保证严冬新生仔畜全生全活,各地还修建和扩建了许多家畜接产室。现在许多公社和牧场都达到了马有棚、猪有舍的要求。各地还给畜禽作了一次全面的防疫注射。据白城、四平、通化、延边四个地区的统计,已有九十多万头猪、六万多匹马、二十四万多头牛注射了各种疫病预防针,并起垫、消毒各种畜舍九万多间。
目前,吉林各地结合秋收,进一步大抓收贮饲料工作,已将收贮农副产物计划落实到了生产队。
本报济南22日电 山东莒县中楼公社的大家畜,已从公社化初期的一千六百五十一头,发展到二千二百七十六头,两年多来增长37.8%。
中楼公社每到秋季,便发动群众大采、大晒、大储饲草,保证牲畜有足够的饲草过冬渡春。今年早秋收获结束时,公社开展了一个采集野生饲草的突击周,到9月底,全社已采集储备干野草三百三十三万斤;加上玉米等作物秸棵三百八十八万斤,平均每头牲口合三千一百六十五斤,足够冬春两季之用。
中楼公社现有适龄母畜八百七十头,已配种怀胎的占60%。公社建立了人工配种站,队队养了种畜。为了搞好配种工作,公社还建立了一套奖惩制度。现在,全社有16%的母畜达到一年繁殖一头幼畜,其余的三年繁殖两头。
为加强饲养管理,公社建立了畜牧管理委员会定期检查工作。并在各队开展三勤(勤检查,勤垫栏,勤出栏),五净(栏净,槽净,存草屋净,畜体净,水净)评比运动。从公社到大队定期召开牛、驴、骡、马评比大会。今年夏季,公社在评比大会上,表扬奖励了大家畜膘肥体壮、发展快的鸡山沟、板楼、姚埠三个生产队,并选出八十四名模范饲养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