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燃烧的火种
——记哈尔滨郊区农村共产党员孙德
赵连城 庄进修
没有更多的渲染,未经精心的组织,一个农村共产党员的事迹象春风一样传遍了哈尔滨城乡,拨动了干部、群众的心弦。
他叫孙德,是哈尔滨市郊区东风镇南井子屯一个普通的庄稼人。他象一颗燃烧的火种,在他生活的地方点燃了群众理想、奋斗的火焰。农村改革之初,他率先迈出一步,为联产承包责任制趟出路子;自己富了,又尽自己的力量帮助贫困户治穷,使一个全省挂了号的穷屯,逐步从穷窝里爬出来,初步走上了致富之路。他为党赢来了万人心。
一,致富敢迈第一步
1982年春天,当党的第一个关于农村改革的一号文件传到这个远郊小屯的时候,大伙儿吃不准,手抄着手在门前打转转。他们对新政策还看着;对“大锅饭”还恋着,谁也不想先伸头,但又盼着有人先趟趟路。全屯几百口人的眼睛一下子盯在了孙德这位全屯唯一的党员身上。孙德不识多少字,他叫孩子把党的一号文件拿来念了一遍又一遍,越听觉得心里越亮堂。这位解放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已有三十六年党龄的老同志懂得,过去党领导我们闹翻身是为了过好日子;解放后,搞土改、办合作,也是为了发展生产,改变农民的贫困面貌。可是,自打“以阶级斗争为纲”以来,提倡“穷过渡”,弄得地里不产粮和菜,农民靠吃返销粮。政策不变,国家要完,人心思变。可是,谁来走这第一步呢?应该是共产党员。于是,他挺身而出,说服大队同意把他这个屯子的生产队变成四个作业组,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又挑头提出他家承包一垧(十五亩)菜田,他说:“承包失败了,我借钱还债;成功了,大伙接着干!”
当时,不少人都替老孙头捏着一把汗;也有一些人,包括个别党员干部却给孙德泼冷水。可他硬是挺住,扑下身子种地,不仅种好了自家承包的一垧地,当年净挣三千块钱;而且指导一个作业组,夺得好于往年的小丰收。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使屯邻乡亲们认识到党的一号文件指出的道路是正确的。
1983年,中央又一个一号文件传下来的时候,南井子屯的人不再观望徘徊了。二十三年没向国家交过粮和菜,生产队欠国家贷款十六万元,社员欠队里债有的高达七千元,这样的生产队还有什么可恋的?
可是,南井子这个穷队除去土地实在没有可分的。五匹瘦马,两匹跛;一台板车还被供销社拉走抵欠债去。真是人无口粮马无料,种地无籽种,拉犁无绳套;分了责任田,农户作了难。
当然,也有家底稍好些的户,或外边有人接济的户,他们很快置齐了农具、车马,以又一次解放了的心情种自己的责任田去了。困难户们瞅着人家的拖拉机直眼馋,可要借用就得拿现钱,尽管收价不高,仍然没人能用得起。可地总得种呀!这些少劳力、无畜力、无机车的户望望天、跺跺脚,急得满嘴起燎泡,难处给谁说?
乡亲们的难处,孙德看在眼里,挂在心上。生产队长没了,作业组长没了,可我这个党员还在,我不能看着周围的群众犯难呀!他和全家商量着把去年承包菜地得的钱全部拿出来,买了两匹马,又用六百块钱赎回供销社押下的那台大板车。车马套齐了,他挨家告诉困难户:“用车用马到我家来套,白使白用不要钱!”
他说得实在,乡亲们信得真。打那天起,孙德的两马一车就成了“公用财产”。每天,天不亮就有人来套车;下晚,天黑了才把车马送回来。
看到孙德真帮人,穷乡亲们都把他当成主心骨。困难户鞠成友要买马,找孙德借钱,孙德家里没现钱,把养的一百三十多只小母鸡卖了,当天就把钱给鞠成友送了去。
精明的人替老孙算了这笔帐:一只鸡一年能赚十块钱,这下老孙净亏一千多。可孙德却笑着说,能帮老鞠解了难,这财破的也值得。
听说这件事的屯邻乡亲都觉得心里热乎乎的。大家说,承包了,分地了,老孙头也没和咱们分心眼。到节骨眼上,还得靠党员啊!
二,帮穷着重帮志
俗话说,大家帮一人容易;一人帮大家难。南井子困难户有事都往孙德家里跑。没有种籽找他,没有化肥找他,甚至没钱拿电灯费也找他。孙德也没有摇钱树,有时也就真作难。可他抱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宁肯自己千难万难,不让群众一处受难。
最使孙德为难的还不是乡亲们的索取和求帮,而是有的贫困户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鞠成君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上有白发苍苍的父母,下有未成年的孩子,妻子犯有精神病。沉重的负担,多年的贫穷,扭曲了这位淳朴农民的心灵。他撇下一家老小,整天到哈尔滨去游荡。白天在饭馆里拣剩饭吃,晚间到车站候车室找个旮旯睡觉。孙德三番五次地去哈尔滨找他。找回来后又走了,走了再找。孙德真心实意的关怀,终于使这位“拉脸造”的乡亲回心转意,向他说出了心里话:“这一家老小,我实在管不了,又瞅着难受,不走咋整啊?”孙德说:“你不是会做豆腐吗?”
“可做豆腐的家把什都叫我卖了,我那还有钱买呢?”
“只要你干活,我给你整本钱。”孙德说到做到,回家牵出自己家养的正怀着崽的老母猪,卖了二百五十元,为鞠成君买了豆子和做豆腐的工具,帮他把豆腐坊开起来。鞠成君的豆腐越做越好,小生意越来越兴隆,一天能赚三四元钱,一家人生活有望了。
鞠成君的回头、自立、自强,对和他同等状况的困难户是一个很大的触动和冲击,使他们真正懂得了,有党的好政策,有孙德这样的好党员领路,靠辛勤劳动就能改变自己的贫困处境。
于是,更多的人向孙德伸出求助的手。但唯有王春和没有向他靠。他认为,孙德谁都可以帮,就是不可能帮助我王春和。十年前,当公社党委把孙德派往这个没有党员的生产队时,王春和很反感,他觉得是强龙压了坐地虎。于是,处处和孙德为难,他说要让孙德落下户,我王春和脑袋朝下走。如今,孙德带头富起来了,全屯人都围着人家转,王春和觉得脸没处撂了。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王春和家两间破草房让风雨悠得直打晃,王春和却坐在屋里任凭雨水挟着泥土往身上掉,直呆呆地看着八十多岁的老娘偎在炕上打哆嗦。就在这时,孙德顶风冒雨跑进来,二话没说,背起王春和的老娘就往自己家里送,又回来陪着王春和坐在要塌的草屋里,一句一句地劝他心放宽,眼放远,有困难党和政府都不能看着不管。王春和觉得孙德句句话都打在自己的心弦上。他紧紧握着孙德的手,把满心憋屈事一件件地倒出来……
孙德把王春和的困难报告给区里有关部门,为王春和贷下了一笔盖房子的款,又用自己的四百块钱为王春和家买了瓦。开工的日子,孙德象自己家办喜事一样,里边外边的帮王春和操持着。王春和本想盖两间,孙德劝他盖三间:“你老了,干不动活了,腾出一间房子养小鸡,也好挣钱过日子。”王春和登时感动得双泪长流。
王春和立志要做孙德这样的人,他庄稼活路好,谁家种地有难处他都去帮助,不收分文报酬;他又借贷款买来一匹马,直接交到孙德那里。他说:“我这匹马和你的马放一起,乡亲们谁用谁牵去,也是一分工钱都不收!”
看着这位眉眼间都带笑的屯邻,孙德心里激动、高兴。他为王春和的转变高兴,为鞠成君的自强高兴,更为党的政策落到群众行动上高兴。他从入党的那天起就记住了这样一句话:我们共产党员好比是种子。种子开花结果了!还有什么比这更能使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高兴的呢?
三,燃烧着自己,为乡邻造福
春深了,南井子绿了。
秋来了,南井子熟了。
在孙德的模范行动带动下,党的富民政策在这个穷乡僻壤结出了硕果。1983年、1984年,南井子屯的农民接连迎来两个沉甸甸的金秋:人均收入从一百元以下上升到二百元,又从二百元翻到了四百元。全屯95%以上的农户脱了贫,30%已进入先富起来的行列。
乡亲们感谢孙德,不少人都准备好白肉血肠,准备请老孙头喝杯庆丰酒;
村、镇、区的领导同志以及孙德的家属关心着孙德,担心他积劳成疾,关照他歇歇脚、喘口气;可孙德想的是屯子里还有六七户人家至今没脱贫,他惦念着驼背陈学北和他双腿残废的老婆带一个哑巴孩子怎么过;他惦念着邵红家没有劳力,责任田怎么种;他惦念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退伍军人,一个人的日子咋安排;他惦念着鞠成君的豆腐渣能不能喂饱十多口猪;他也惦念着傻子赵喜山领到的贷款能不能用到正当的地方……
他心想,过去吃“大锅饭”的时候这些人都熬过来了,现在有了党的富民政策再也不能老叫这些人在穷窝里误着。要点燃起这些家底薄、力量单的人家的致富之火,就得给他送去燃烧之柴。
孙德一家一家地去走、去看、去谈;又到镇党委、区委和区民政部门、农行、供销社去反映、去汇报、去争取同情和支持。他盘算着找出什么样的方式,创造那些条件,让这些贫困户跟着先富的也逐步富起来。
这个条件终于被他找到了。群众自愿,上级支持,在南井子建起了一个以孙德为核心的扶贫联合体。民政部门、农行,作这个联合体的后台;联合体内的农户们互帮互助。这不是合作社、也不是过去的互助组,这是一种经济上、生产上和生活上的松散联盟。搞好了,大家共同受益;搞不好呢?责任当然都在孙德身上,上边各部门冲孙德说话,各种贷款和补偿合同都记在孙德名下,出了问题,当然要找孙德。
孙德几乎把自己的全身心都用到了这几户如何脱贫上,他家里的人负担更重了,他的老婆、孩子要比别人家多付出更多的劳动。累急了,免不了有些怨言。孙德就向家人解释,群众有难处就得找党,可我不能让群众上北京找党去啊。
当初,不少人都说,孙德帮的那几户是“瞎子闹眼”——没治的户。谁想到,1985年一年之间,这几户面貌就有了大改观,光养猪平均每户就达二十五头,这一项可收入几百元,责任田也越种越好。到年底,联合体六户中五户脱了贫,过去的债开始还了,家里的摆设也开始添了。
这些长年搭拉着脑袋和眼皮过日子的贫困户们,终于昂起了脑袋、睁开了眼,从心里往外乐啦!
1985年,南井子屯人均收入超过了五百元,终于从井底跳出来,站到了井沿上,日子也红火起来。
多少年没有的金秋,多少年没有的丰收,把南井子人乐坏了,忙昏了。人们欢乐之余,才发现跟前少了点什么。咦,老孙头哪去了?
去年冬天,孙德长年觉得不好的胃,剧烈地疼痛起来。继而,冒虚汗、便血。这位坚强得象一棵老榆树一样的汉子终于挺不住了。他被安排到太平区医院一间最好的病房里,全屯的人都为老孙头的病倒感到揪心;村、镇、区、市的领导也都为孙德的病情而焦虑。附近工厂、机关的工人、干部都为他的事迹所感动。人们随时准备向这位老党员提供一切需要和帮助。可是孙德却悄悄地从病房里跑了。他惦记着屯子里尚未修好的自来水井;他记挂着今年遭了灾的几户人家冬天的生活和开春的生产,他心里装着所有的人,唯独没有他自己……
(哈尔滨日报供本报专稿)


第2版()
专栏:

增加投入 化害为利
无为县兴修水利发展“水育农业”
本报讯 新华社记者孔祥迎报道:过去三年两头遭灾的安徽省无为县,近几年积极投资开展水利配套建设,大大改善了生产条件,一跃而为旱涝保收的稳产高产县。1984年以来,这个县粮食总产量连续两年突破十亿斤,人均收入平均每年增加五十元。
无为县位于巢湖以南,长江北岸。全县圩区面积占80%,素有水乡之称。历史上是个多灾的地方。解放后到1983年三十四年间,有二十个年头受灾。威胁最大的是水灾。实行农业大包干后,这里一度放松了水利建设,一些水毁工程没有及时修复,致使圩区抗洪能力下降。1983年一场洪水,使全县粮食少收四亿斤,群众损失上亿元。这一年,大水过后,无为县吸取教训,对全县水利建设统筹规划,制订了一个综合治理的兴修水利方案。计划在三年内,经过整修加固,综合治理,使全县十九个重点圩口能抵御二十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并做到既能防洪又能排涝。
针对农业大包干后组织大规模工程资金难筹,劳动力难调的实际,无为县委采取了重点工程由国家支持、县里补贴,一般工程由集体、群众自筹,谁受益,谁出钱、出工的办法。三年中,国家支持近一百万元帮助修复水毁工程,县财政每年拿出近五十万元,加上地方、群众集资,共筹集资金三百二十万元。县里用这些钱增加圩区“死角”电站布点,共新建、改建了十一个排灌站,增加装机四千六百千瓦;新建、改建六座供电站,并对全县一百七十多座大小排灌站的机械进行了检修。
全县农民投工七十多万人次,用两个半月的工期,完成土方三千多万立方米,整修加固圩堤四百多公里,使重点圩口防洪排涝能力达到了预定标准。在山区、丘陵区,完成了四十二座水库除险加固,一万四千多口塘坝整修和二十八座电灌站的维修工程,疏理和开掘抗旱渠道三百五十多公里,形成了以水库为中心,站渠配套的水利体系。
综合兴修水利改变了无为县的面貌。初春时节,记者走访了这个县的一些圩区,只见整修一新的高大圩堤展现在江河两岸,河内帆船点点,往来穿梭;堤外鱼塘成片,鹅鸭成群。县里领导告诉记者,过去圩区水来一片白茫茫,水去一片空荡荡。现在,圩区群众因水制宜,水中取财,发展起养禽、养鱼、养蚌育珠,种水稻、种茭白、种藕、种芦苇等“水育农业”。去年,全县养水禽七百五十万只,养鱼十七万亩,养蚌育珠四万亩,种水稻一百七十五万亩,种藕、种茭白、种芦苇等水生作物二十多万亩。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第2版()
专栏:

利用合营企业疏通外销渠道
泉州一集体企业创汇二百多万美元
福建省泉州海滨服装皮件厂,按照国际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去年产品出口创汇达二百多万美元,成为福建街道集体企业的佼佼者。
重视外引内联,确立外向型的经营方式,是这家企业创汇多的成功之道。这个厂先后与香港的两家公司开展合作,合资经营,从日本、美国引进了一百多台设备,促使产品不断更新,积极按外贸部门要求进行生产。同时,这个厂还与省外十多家同行企业建立联营业务,利用外地的资源、技术、设备和厂房,扩散加工生产适销的各种皮制品,然后通过合营企业的外销途径组织产品出口。


第2版()
专栏:

又一“六五”攻关项目通过鉴定
京杭运河杭州段水体黑臭将可消除
“六五”攻关项目,“运河杭州段污染综合防治技术”方案于最近通过了国家鉴定。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人工河道,杭州段南起杭州市中心的艮山港,北至武林头,全长二十三点六公里,兼有航运、养殖、饮用、排灌和旅游之利。由于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水体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终年黑臭,鱼虾绝迹。
一九八三年以来,三百多名科技人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提出了综合防治方案。按照这个方案实施,到一九九零年,运河杭州段水体黑臭将可消除。


第2版()
专栏:

以营林为基础边采伐边营造
“红松故乡”实现林业生产良性循环
以“红松故乡”著称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林口、朗乡、南岔三个森工局,认真落实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边采边造,在采伐迹地上营造成功三百一十六万五千亩以红松和落叶松为主要树种的第二代人工林,使森林资源被过量采伐了的老林区焕发了青春,开始实现林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如今,这三个林业局的大片大片人工红松和落叶松林已经形成幼林群落,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林口局的百万亩人工林,有三十五万七千亩已经郁闭成林,十五万亩已经间伐利用。朗乡局保存下来的一百一十三万五千亩人工林,已郁闭成林六十一万亩,森林覆盖率比建局时提高百分之六。南岔局人工林保存面积一百零三万亩,郁闭成林三十六万亩,红松林所占比重接近保存面积的一半,明显地保持了“红松故乡”的特点。
(据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利用大好春光 大力植树造林
铜仁地区按部门分工绿化
本报讯 贵州铜仁地区农业、水电、公路等部门积极响应中央绿化委员会《关于各部门绿化任务分工负责的建议》,为改善生态环境,开展栽行业树,造部门林。
这个地区的思南县农业部门负责投资营造桑蚕林基地。已规划在圹头至思南的乌江两岸和许家坝分片栽植桑树一百万株。印江县农业部门根据本地自然特点,负责发展柑桔、杜仲林,计划在峨岭,板庄栽植柑桔、杜仲四十万株。德江县水电部门负责营造水土保持林一千亩,并在沟渠两旁、水库周围栽植泡桐十万株。松桃苗族自治县水电部门规划实施“牛郎水土保持工程”,栽柑桔十二万株、杜仲八万株、金银花六万株。沿河县水电部门按照绿化分工,东官庄水库周围大搞植树造林。公路养护部门的江口段、铜仁段、石阡段在公路两旁负责栽植行道树。目前,各部门各行业大栽行业树、大造部门林的热潮,正在全区各地蓬勃开展。
(吴荣华)


第2版()
专栏:

增强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能力
安徽对轻工小企业进一步放权
本报讯 记者赵希龙报道:3月15日,记者从安徽省政府获悉,为了把国营轻工企业放开搞活,增强企业自我改造、自我发展的能力,安徽省政府决定,对轻工国营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放权。
这项改革是:凡是符合第二步利改税试行办法规定的小企业,都可以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的可以承包、租赁或有偿转让给职工集体经营或个人经营。
经省政府批准的这项改革,总结了近几年企业改革中的经验教训,存利去弊,遵照“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原则,在企业管理和生产经营自主权、财政税收、价格管理以及分配原则和形式等方面,都作了放权搞活的具体规定,使实行国家所有、集体经营的轻工小企业,既能放开手脚干,又有一定的规章可循。
该省轻工系统国营小型企业在全国国营小企业中占的比重比较大,放开搞活,有很重要的作用。


第2版()
专栏:

投劳入股 统一营造 按股分红
梁庄乡四村联合造林取得成效
本报讯 山西省广灵县梁庄乡采取投劳入股、按股分红的方式,组织四个村的农民联合造林,统一经营,取得成效。1984、1985两年间,四村投工两万多个,造林一万二千多亩。
地处白石山山脚的木厂、井洼、贺家堡和刘家沟四村,宜林面积有四万多亩,是发展针叶用材林的理想基地。但四个村只有一千六百多口人、八百多个劳力,而且居住分散。如果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缺劳力、缺资金、缺技术,困难很多。1984年春季,梁庄乡政府经同木厂等四个村商议,组织了林业生产合作社,制订了合作社章程。章程规定以投劳入股的形式联合造林。村民自愿报名、自由组合、自己认股。每造一百亩林,折合一个股。如愿意入股,而无劳力造林者,交一百元也可领取一张股票。股票可以继承、转让。章程还规定,新栽林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归入股人员所有。林木长大,有了收益以后按股分红。群众积极性很高。两年来,四个村的三百八十二户村民中,已有三百五十六户入了股,共九十八股。新的林业联合体实行民主管理。经入股人员协商,选举产生管理委员会。 (齐荫桐 张多堂)


第2版()
专栏:市场随笔

如此“内外有别”
王永烈
某皮鞋厂生产的羊毛皮鞋,以式样美观、质量优异而畅销国外。当地一家商店慕名购了一批,想不到大多做工粗糙,退货的接踵而至。原来,该厂对外销产品和内销产品,在质量上是相差太悬殊了。
现在,许多企业集中力量攻外销产品,精益求精,这无疑是对的。但千万不能在内销产品生产上马马虎虎的。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因此不能如此的“内外有别”;从“生意经”计,也是一个失策。因为同一个商标的产品,质量相差如此之大,最终是要“倒牌子”的!


第2版()
专栏:农村经济论坛

给农产品加工业以优惠
相岩
湖南省素称“鱼米之乡”,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农业有较大的优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条件优越,意义深远。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的发展,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相当于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左右,其中食品工业成为仅次于机械工业的第二大产业。但是农业的稳定增长、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整个社会需求来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步子还不快,加工的技术水平不高,领域不宽。从总体上说,湖南省农产品生产走在加工前头,并向加工业发出了“求助之声”,如不加快发展加工业,许多农产品的生产就要在低水平的过剩和“卖难”声中退缩。
现在的问题是,有些地方忽视了农产品加工业这个重要的产业部门。一方面,明明拥有大量的农产品资源优势不能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一些乡镇企业又不愿意搞农产品加工,而热衷于机械加工业,在城市工业的石头缝里去求生存。探究其中原因,主要是对农产品加工业扶植不够,而不能归之于乡镇企业的产业方针有误。
目前在农产品加工业中,除烟酒、麻纺等少数加工企业利润较高以外,大部分加工企业都是微利、保本经营,有的甚至出现亏损,难以为继。
扶植农产品加工业,主要靠灵活运用各种经济杠杆。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应实施以行业为标志的政策优惠,不论其经济形式如何,都应该享受合理的照顾。乡镇企业的税收减免,重点对象应该是那些就地加工农产品的企业。这类企业的现行计税工资基数应适当提高,其他应在税前提取的各种基金如职工福利基金、大修基金、折旧基金、技术改造基金、职工教育基金等,其列支项目和比例均应与同行业的小型国营企业、二轻企业基本相同。技术改造贷款本息,应允许在税前还贷。企业自筹资金开展综合利用,其收益应全归企业所有,不应提取摊派税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应当优先安排,并适当增加额度、延长还贷期限,降低利率。财力较好的地方,每年都应挤出一定的资金,用于农产品加工业的新产品开发。
给农产品加工业以优惠,从局部看是花了钱,效益不大,但从农工结合的整体功能和效益来看则要大得多。如果说前者是花了“小钱”,那么后者就是换了“大钱”,划得来。


第2版()
专栏:

福建省漳州市附近的“百花村”,遐迩闻名。这里种花历史悠久,可上溯到明代永乐年间。现在全村八百多户,家家养花。走进村来,仿佛步入花海:花圃、路旁、门前、庭院、屋顶……处处是花。图为屋顶平台上的花圃。
本报记者 李仁臣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