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伟大的爱国者 普通的战士
——纪念戴高乐将军
翟象乾
“我告诉你们,法国并没有完蛋。使我们失败的那些因素总有一天会为我们带来胜利。因为法国并不孤立!法国并不孤立!……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法国抵抗运动的火焰决不应该熄灭,也绝不会熄灭。”这是1940年6月18日下午,戴高乐将军在伦敦发出的对法国人民的庄严号召。他呼吁:“我请已在英国的或将要来英国的、无论有没有带来武器的法国官兵们……军事工业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们和我取得联系……。”当年,这一号召曾使多少爱国的法国人心情激荡、热血沸腾啊!
今年是戴高乐将军发出这个著名的“六·一八”号召的40周年,正好也是戴高乐将军诞辰90周年和逝世10周年。对戴高乐将军怀着深挚感念之情的法国人民,把今年称为“戴高乐年”。回顾40年来的历史,正如当年戴高乐将军所指出的:“法国抵抗运动的火焰绝不会熄灭”,而且它愈烧愈旺,终于在烈火中使法兰西大地重光。作为法兰西民族英雄和伟大政治家的戴高乐,他的光辉业绩彪炳史册,他的崇高形象光照人间!
在风雨如晦、战云密布的1940年春天,戴高乐将军在法国面临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关头,毅然同投降卖国的贝当政府决裂,只身出奔英国,在伦敦发出救亡图存的庄严号召,高举民族抗战大旗,组织“自由法国”运动,同德国法西斯展开英勇的搏斗。
1944年8月25日,在胜利的欢呼声中,戴高乐将军重返巴黎,就任临时政府首脑,但不久,由于政见分歧而宣布辞职退隐。在第四共和国的11年多中,政局动荡,政府频繁更迭,待到1958年阿尔及利亚发生军事叛乱时,法国国内局势更加恶化。国民议会于是授权戴高乐将军组织新政府,改革国家机构并主持制定新宪法。接着,他被选为第五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他断然采取措施,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和平地完成了法属非洲的非殖民化。从此,在他强有力的领导下,法国获得了政治上的稳定。在国内经济建设方面,戴高乐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法国进入了世界的前列。同时,在新的复杂的国际形势下,他勇敢、明确地坚持打破大国霸权控制、维护本国独立自主的立场。戴高乐将军曾经自豪地说过:“第五共和国出现的新事物,就是法国有了一种政策,推行了一种政策:法国自己的政策”。他要法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行事。他指出:“美苏两霸正力图瓜分世界”;“对苏联可能进行的侵略应有所准备”。这些深具卓见的语言,今天读来,使人对他不能不怀着深深的敬意。
戴高乐将军的政治生涯虽然几经坎坷,但他却是光明磊落的。1969年戴高乐将军在全国公民投票中失败后,自动宣布退职。第二年的11月9日,他就在科龙贝双教堂故居因病逝世了!
戴高乐将军的伟大之处,不仅由于他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爱国者和政绩斐然的政治家,还因为他具有平凡俭朴的崇高风范。他不尚浮华,在法国解放初期就任总理后,目睹全国尚处在贫困中,因而拒绝迁入爱丽舍宫;他也没有享用过在朗布依埃的豪华总统别墅,而甘愿在布伦树林附近自费租赁一所私人住宅。他生活俭朴,在1946年第一次退职后,回到自己的科龙贝双教堂故居,唯一的收入只靠他的准将养老金。他不追逐名位,坚决拒绝将他的军衔提到国家的最高一级,而宁愿保持最低一级的将军军衔。他不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把杜鲁门总统送给他的私人礼物——一架DC4型飞机交给空军。他也不讲排场,把他的一部美国大型轿车卖掉,而改坐一辆普通的法国小轿车。由于经济拮据,他的饮食很简朴,一点酒也要留下来招待客人。他关怀人民疾苦,女儿安娜先天残废,又不幸夭折,使他十分悲痛,并更加同情受疾病折磨的人,把他写回忆录得到的大部分版税用于为残疾儿童设置的慈善信托基金,以及捐给法国红十字会等各种慈善事业。他总是自食其力,1969年第二次退职后,拒绝领取作为前总统应享有的年金,只依靠稿费和自己在法国北部的一个农场的收入维持一家生活。
戴高乐将军去世之前,预先写下了遗嘱,规定他的“墓碑上只写:‘夏尔·戴高乐(1890—)’”等字样;嘱咐“葬礼……仪式必须极其简单。我不希望举行国葬,不要总统、部长、议会代表团和公共团体代表参加”;“不要乐队吹奏,也不要军号”;“不要在教堂或其他地方发表演讲。国会里不要致悼词”;“我事先拒绝接受给予我的任何称号、晋升、荣誉、表彰和勋章”。
按照戴高乐将军的生前意愿,他简朴的墓就设在科龙贝双教堂他女儿的墓旁,葬礼也很简单,但法国人民抑制不住对这位为祖国披肝沥胆,建立了丰功伟绩的伟人的怀念和哀痛,四万人从法国各地来到科龙贝双教堂,为他洒泪送葬。在那里还竖起了一座巨大的玫瑰色花岗岩的“洛林十字”,用“自由法国”的这个标志永远纪念戴高乐将军。同一天,在下着倾盆秋雨的巴黎,五十多万悲痛的群众涌上街头,汇集到凯旋门广场上,对这位伟大的法兰西民族英雄致哀。第二天,巴黎市议会又决定把凯旋门所在的星形广场,改称为夏尔·戴高乐广场……
戴高乐将军在世界各国也受到广泛的尊敬。1970年11月11日,我国领导人在唁电中赞扬戴高乐将军是“反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的不屈战士”,并送去两个大花圈,放在他的墓地上。
中国人民不仅对作为伟大的爱国者的戴高乐将军怀有敬意,并且也把他作为中法友谊的奠基者之一而深深地怀念。1964年1月27日的中法建交就有戴高乐将军所作的贡献。在戴高乐将军1969年退职之后,他还考虑过访问中国的计划;1970年6月,戴高乐将军谈到他想访问的国家时还特别提到:“到中国去,对我来说是一个美梦!说真的,我很想到那儿去。”但遗憾的是,不久之后,他却不幸逝世了!让我们用发展中法两国关系的实际行动,来继续实现戴高乐将军对法中友谊的良好愿望吧!(附图片)
1940年戴高乐在伦敦检阅首批法国志愿部队,宣布“自由法国”诞生。
法国人民的悼念


第7版()
专栏:

汉堡漫记
提到汉堡,人们脑际往往就会浮现大船云集的港口、繁忙的大吊车、现代化的码头设施和数不尽的泊位。可以说,没有港口,就不会有今天的汉堡。但是,整个汉堡的风貌,却又远比一个巨大的、现代化的港口更为多采,更加吸引人。
“通向世界的门户”
我对汉堡的认识是从乘汽艇游览100平方公里的港口区开始的。蒙蒙细雨中,汽艇徐徐驶过各种高大的货仓、炼油厂、造船厂、发电站、雷达设备……。向导通过汽艇上的扬声器向人们介绍港口的规模和沿途的设施。那巨大的港口设备,那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真使人有目不暇给之感!
其实,这座欧洲数一数二的海港并不在海边,它距海百多公里。易北河为它提供了广阔的水域,11万吨大船可直达港口。那全长65公里的63个码头,随着潮水涨落而升降,可同时供250艘巨轮停泊、装卸。每年进出港口的船只多达18,000艘。300条航线使汉堡同世界上1,100个港口相联结,年吞吐量达5,800万吨。西德出口物资的60%经由汉堡运往世界各地。的确,这座被称为“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的西德最大港口和欧洲的重要交通枢纽,理所当然地具有它的独特面貌和地位。
汽艇通过缓缓开放的两道闸门,驶入河道的另一侧。坐在旁边的丹麦朋友告诉我,这两个用电纽控制的庞然大物,是用来阻止泥沙流入港区的。易北河顺流而下,每年带来大量泥沙,造成河道港区泥沙大量淤积。这个办法,显然要比用挖泥船清除积沙有效得多。
汽艇继续劈开层层浊浪前进,不时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浮动船坞、各种类型的吊车和星罗棋布的大小工厂。汉堡港是欧洲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集装箱中心。这里的沃尔脱肖夫集装箱中心占地200万平方米,共有19台大型吊车。它标志着海上货运现代化的方向。
汉堡港虽不靠海,却是北海和波罗的海两海之港。船只从波罗的海经基尔运河到达易北河口来到这里,从而使汉堡成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瑞士等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各国海外贸易的通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汉堡成为水陆交通的中心。
多采多姿的广场
从游艇上岸,徒步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建筑物前。陪同的西德朋友告诉我们,这就是市政厅。这是一座德国风格和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风格相融合的古老建筑。在市政厅前面的广场上、建筑物内的大厅和院子里,人山人海,到处是出售形形色色的小商品和纪念品的小摊。具有各种特色的食品摊前挤满了人。院子里临时搭起来的台上正在演出类似我国相声一类的节目,簇拥在那儿的观众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询问西德朋友,才知道我们此来恰逢市政厅节。随着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来到市政厅前的广场上。广场中间,那显眼高处停放着一辆小轿车。原来这是吸引人们购买彩票的广告,它鼓动人们花几个马克碰碰运气:兴许,你会得到一辆小汽车哩!
广场中央,孩子们排着队,相继登上一个高台,从上面跳到铺得厚厚的海绵垫上作乐。临河街头,人们坐在色彩鲜艳的椅子上喝着饮料,悠闲安逸地望着来往行人和观赏沿河景色。虽说市政厅节并非盛大节日,但在这充满节日气氛的广场上,我们似也分享了汉堡人的欢乐……
半城港口半城树
我们从市政厅来到阿尔斯特湖畔。这儿湖水粼粼,天鹅成群,景色十分迷人。是的,人们大都知道意大利的威尼斯是闻名世界的水乡,殊不知市内河道纵横的汉堡,拥有桥梁2,125座,其数目远远超过威尼斯。这是汉堡市的一大特色。据说,威尼斯只有桥400座。因此汉堡又有“北部威尼斯”之称。
从飞机上俯瞰,与其说汉堡是座海港,毋宁说它是一座绿色的花园城市。早在上个世纪,汉堡就以树多而闻名。市内街道整洁,绿树成荫。市区过半面积是草地、公园、树林。商业区街道两边大型百货店、服装店、古玩店、豪华的饭店鳞次栉比,同幽静的住宅区形成鲜明的对照。有数百年历史的大教堂等古老建筑和风格各异的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构成了这个千年古城的独特风韵。汉堡,确实是美丽的。
但汉堡也有它阴郁的一个角落。离码头不远的圣保利区是欧洲颇有点名气的“红灯区”,德国人称之为“罪恶的一英里”。这里是一些海员、游客寻欢作乐之地,是色情充斥的场所。连汉堡的一本导游册子也称之为名声极坏的罪恶去处。它反映了汉堡社会生活的一个小小侧面。
历史上,汉堡曾屡遭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市内建筑的70%、港口设施的80%毁于空袭。但勤劳智慧的德国人民迅速地重建了这座城市,并使它变得更加容光焕发、引人入胜。汉堡,它又是西德战后重建努力的一个缩影。 ·张允文·(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美国的浪费与节约
冉隆勃
初到美国,就产生一种印象,觉得美国人很不讲究节约。美国正出现“能源危机”,为了节约汽油,总统卡特号召人们上下班时最好几个人共用一辆汽车,超级公路上最高时速规定为55英里。但响应者寥寥,大街上仍然多半是一人开一辆车;超级公路上,只要没有警察监视,汽车还是开足马力快跑。
贯穿美国的超级公路,一般是6行车道,中间以钢结构架或草坪相隔。每公里造价之高,占用土地农田之广,是颇惊人的。
大城市里的高楼大厦还在不断平地而起。其造型越来越奇特,内部结构和设备越来越豪华。几乎所有楼房,24小时全靠灯光和空调设备,仅此两项,全国所耗电力就相当可观了。
在日常生活中,浪费也是很大的。比如:一些塑料餐具,用一次便扔掉了;许多价格较低的手表,稍出毛病也就丢弃;一场雨后,纽约街头的垃圾桶里就出现不少行人抛弃的塑料雨伞,有的仍完好如新;垃圾堆上常有稍加修理即可使用的用具;一次宴会之后,浪费掉的食物常常比吃掉的还多……
美国的电视广告泛滥成灾。它鼓吹消费,鼓励浪费,即使在猫狗身上也不例外。出售猫狗食品罐头的公司极力鼓吹本公司的产品所含维生素是如何丰富,受到全国猫狗的热烈欢迎,真是天花乱坠,让那些“爱犬如子”者不惜破费,以使那些宠物们得享最高超之口福……。
但是,在美国参观访问一段时间后,我又发现,美国人并非全然不注意节约。相反,在生产领域内,他们是非常注意节约的。
譬如矿山,美国矿山生产中装运矿石的电铲和载重卡车,其作业效率是按分按秒计算的,生产中的要求极其严格。电铲装车速度那怕每车只能提高半分钟,也竭力争取,因为这就意味着每天增产许多吨矿石。
各种机械设备制造厂都有一支人数可观的研究设计队伍,专门从事减少原料消耗、减少动力和劳动力需求、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竞争能力的研究。大小工厂室内室外的仓库,井井有条,竭力减少浪费。
美国的大工厂往往是“大而不全”。一些大厂,其产品上的许多重要部件,凡外购比自己制造便宜的,一律外购;原来是自行生产的,也停产外购,以降低成本。
我们听过美国一些专家作的关于如何创建一项工程的介绍。简要说来,首先要组织一批专门人员,事先进行周密的计算和研究,包括投资与利润的比较研究、技术可行性研究,这是一项复杂的研究工作。研究后,如认为该项工程可行,就按照美国广泛使用的《计划评审法》或《统筹法》来制定从设计、施工到定购设备、运输、安装、试车、投产的全部计划。制定这套计划,目的在于控制成本,即在规定的投资范围内,以最快的速度建成投产。成本控制的关键性因素是时间。美国人是很讲效率的,按照他们的说法,“时间就是金钱”,拖延是最大的浪费。制定规划,中心任务就是控制时间。
对比我国,似乎有些不同。中国人是很注意节约的:离开房间要记住关灯;吃剩的饭菜下顿再吃;破了的衣服缝缝补补;坏了的东西修理再用……这些当然是美德。但我们的节约,似乎着重在个人消费方面,而在生产领域内,这些年来许多地方呈现的却是另一种现象:浪费严重。这种现象,确实值得我们深省。


第7版()
专栏:

泰国古城掠影
柯贤伟
泰国有着悠久、璀璨的民族文化。泰国朋友把他们的祖国比作“东南亚之珠”,而古城,更是他们的“宝中之宝”。在殷勤好客的主人安排下,我们兴致勃勃地游览了古城。
古城位于曼谷东面30公里,在北榄府的挽蒲县境内,因此有“挽蒲古城”之称。挽蒲古城并非古来即有的胜迹,而是近些年来泰国各地古迹“搬家”、集中或仿建而成。它始建于1963年,占地约200英亩。这里集中了泰国近50个府(全国现有72个府)的75座宫殿、寺庙和佛塔等建筑精华,是泰国各地著名文物、古迹的缩影。古城形状与泰国地形相似,布局也是按原建筑物所在府的布局设置的。它是泰国古代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荟萃之地,因而又有“小泰国”之称。
在古城,游人能看到巍然耸立的柏威夏山石宫、素可泰王朝富丽堂皇的庙宇,以及素叻猜也塔。其他建筑物还有帕昭舍殿、讪佩宝殿、角亭、堪楼、律实宫、皮迈石宫和古市场等。这些本来星罗棋布于泰国各地的建筑,显示了泰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吸引了多少肤色不同、语言迥异的各国旅游者。人们登上柏威夏山眺望,古城全貌尽收眼底。漫步古城之中,但见佳木葱茏,百卉争妍;幽香袭来,沁人心脾。古城内溪涧纵横,一座座有着浓厚民族风格的古色古香的楼台亭阁、宫殿庙宇,掩映在万绿丛中,组成一幅美妙的画卷。
参观泰国大城王朝时期的一座宫殿时,我们看到里面陈列着中国古代的瓷器。这是中泰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大城王朝
(阿瑜陀耶王朝)时期约略与我国的明朝相当。15世纪初,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第二次访问亚非各国时,曾率领船队到过暹罗(泰国),沿湄公河而上,直到大城。在按照曼谷王朝一世王王宫的最早形式复制的仿古建筑中,有着栩栩如生的石雕人像。据说,这些雕像是由古代中国驶往泰国的商船运去的。在另一些建筑里,陈放着刻有中国字画的石碑和木雕,以及一些陶瓷器等实物。所有这些珍贵的文物,表明了中泰两国早在久远年代,就开始了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
挽蒲古城之游,使我们不仅饱览了泰国美丽的风光,也沉浸在中泰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之中。(本文照片柯贤伟摄)(附图片)


第7版()
专栏:

景色迷人的火山
一提到火山,往往使人联想起那升腾的烈火、灼热的岩浆,感到十分可怕。但是有些地区的火山,非但不令人害怕,反而呈现出蔚然壮观的迷人景色,吸引各国游客前去观赏。
在濒临大西洋的萨尔瓦多、哥斯达黎加等中美洲国家,山地纵贯,火山错列。萨尔瓦多更有“火山国”之称,境内有圣米格尔、圣阿纳、圣维森特、伊萨尔科等火山。其中伊萨尔科是活火山,高一千八百八十米,因为它的爆发是定期的,故称之为定期性火山。它一会儿喷射出带硫磺味的蒸气,一会儿静止下来,大约每隔十五分钟一次。爆发时,时而如烟波万顷,时而如彩绸飞舞,云雾迷漫,变化万千。因此,航行在太平洋的船只经过萨尔瓦多时,人们常把这座火山的亮光作为航行的标志,并称它为“太平洋的灯塔”。
一九五八年,萨尔瓦多为了招徕更多的国外游客,在伊萨尔科对面的维尔德山顶上,建造了旅馆和观景台,同时将火山南面清澈见底的火山泉辟为游泳区。
在哥斯达黎加首都附近,有几百个火山游览区,例如伊拉苏、吐尔拉和柏斯火山等。其中柏斯火山最为著名,是世界上最大的喷泉火山。火山口的口径有一英里多,深达几百英尺。它喷出的沸泉高达二千五百多英尺。火山周围风景秀丽,草木常青。每年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旅游通讯》供稿)(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