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4月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群众的热情越高 越要珍惜群众的热情
洛阳轴承厂注意劳逸结合,实行苦干巧干结合,积极组织职工革新技术,在坚持八小时生产的情况下,使产品数量、质量都有提高,品种也有增加,设备损耗率降低
新华社郑州电 本社记者李茜报道:洛阳轴承厂在生产高潮中,注意劳逸结合,引导群众在坚持苦干的同时,注意巧干。
这个厂今年要增加百分之二十的新品种,其中大部分是超精密轴承、特大型轴承和具有特殊性能的轴承。同时,产量也增长很多。为了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工厂组成了十二个“三结合”革新小组,集中力量搞一些大中型的革新项目,解决生产上的关键问题。工人、管理人员和服务部门的职工还开展了比学赶帮竞赛活动。因此全厂在不增加设备和抽出一百七十多人脱产学习的情况下,一、二月都全面完成了生产任务。一月份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四十五,品种增加百分之五十四;二月份产量较去年同期增长百分之五十六点五,品种增加百分之四十六。这两个月轴承的一等品率也比去年最好的月份有所增加。全厂出现了蓬蓬勃勃的生产高潮局面,工人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
但是,生产高潮起来以后,是不是就万事大吉了呢?这个厂检查和分析了工作中露头的问题。他们发现,磨工车间张汉学小组和董希庭小组从春节开展竞赛以来,干劲特别大,几乎天天突破定额,刷新纪录,班产轴承套圈由七千件增加到一万件以上。开始这两个小组是用提前做好生产准备和减少其它辅助时间的办法提高生产的,但是后来他们发展到提前上班,中午吃饭也不休息,边吃边干。有一天,车间主任张志光到张汉学小组去参加劳动,提前半小时到机台上做生产准备工作。谁知有几个工人已经干了近二百个活,生产这样多的产品最少要提前两个小时上班。
这两个小组的情况引起了工厂领导干部的重视。他们在其他车间,也发现有些工人为了多干几个活,推迟下班的时间,缩短了交班前擦洗机器的时间。因而少数机器的清洁状况有所下降。他们认为这种情况虽然只是个别的,但如继续发展,不但不能保证工人正常的休息和学习,而且生产设备也将受到损失,生产高潮就很难持续、健康地发展下去。
怎样把群众的热情引向巧干呢?这个厂总结推广了磨工车间平面无心工部(相当工段)开展技术革新活动的经验。这个工部今年的生产任务比去年增加将近百分之五十,年初讨论计划时,打算向领导上要一台设备和二十四个工人。后来工人们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提出一百多条改进机具、操作和劳动组织的建议,大部分被采纳了。已经用于生产的八项技术革新就发挥了很大作用。例如工人侯长江用废料做了一个打“毛刺”的小机械手,代替手工操作,节约了两个工人和一台平面磨床。这个工部开展革新活动虽然不久,但是已经达到的生产能力可以看出,不增设备不增人,就能完成今年的生产任务。
工厂领导从这里得到启示,在集中力量搞那些重大革新项目的同时,也应该象那个工段那样,开展群众性的找窍门、小革新活动。这种小窍门和小革新,花钱少,收效快,有广泛的群众性。
开展小革新的经验一经工厂推广,全厂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活动,很快就开展起来。目前,职工们共提出一千多条技术革新建议,已经确定采纳的有四百多项,其中有二百多项已经用于生产。这样一来,生产任务完成得更好,个别单位加班加点的现象也没有了。内径工部总结和推广了五个优质高产“尖子”的操作方法,原来班产六百件至七百件套圈的工人,普遍提高到九百件左右;原来班产九百件的几个“尖子”,学习别人的操作技术,也都提高到一千件以上。
职工们进行巧干的结果,把全厂的生产高潮又向前推进了一步。三月份的生产计划虽然比二月份实际完成的指标还高,但是工人们在坚持每班生产八小时的情况下,到十八日已完成全月产量计划的百分之九十三以上,品种也有增加,产品质量和设备完好率也都有提高。


第2版()
专栏:

抗旱防旱 适时春播 争取高产
甘肃积极耙耱铺沙蓄水抗春旱防夏旱
青海高原农业区抗旱播种春小麦青稞
新华社兰州二日电 甘肃省各地人民因地制宜采取各种措施,展开防旱抗旱活动。
甘肃省去冬以来总降水量比历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三十到四十。目前,许多地区春旱开始露头。全省各地都注意加强耙耱保墒工作。大部分土地耙耱了一两遍,多的耙耱了四五遍。全省已耙耱一千多万亩,占夏田计划播种面积百分之七十多。春小麦播种开始以后,各社队又逐块摸清墒情,采取措施抢墒播种。一些墒情较差的地区,还吸取老农的经验,采用适当深播的办法,使种子接近湿土;少数有撒播习惯的社队,今年积极改撒播为耧播,减少浮籽,争取出好苗。不少社队还因地制宜多种了一些耐旱作物,并积极筹集成熟期短的作物种子,准备在因干旱出苗不好时翻种或补种。
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各社队,运用当地特有的铺“沙田”防旱抗旱经验,积极给耕地铺压沙石。目前,已铺新沙田十一万四千多亩,超额完成了冬春铺沙田任务。在黄河沿岸和各支流经过的黄土丘陵区,人们已新修水平梯田二十多万亩,为今后蓄水抗旱创造了条件。在河西走廊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人们正积极掏泉、打井,扩大提水灌溉面积。为了节约用水,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各地结合春耕,还大力整修渠道和平田整地。张掖专区已平整土地四十多万亩,改大水漫灌为小块畦灌。目前,河西走廊各水库仍在继续蓄水,预防夏旱。
新华社西宁二日电 青海高原农业区各族社员正在抗旱播种春小麦和青稞。他们一播下种子,就紧接着耙耱保墒,有灌溉条件的就马上浇催苗水。
到三月底,这片高原春麦产区,已经播种一百多万亩。
青海去冬今春雨雪很少,部分地区发生旱象。没有灌溉条件的浅山区目前干旱威胁大,但社员们战胜干旱的决心和干劲更大。这些地区春播中,社员出勤率一般都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墒情不好,各地就适时早播,以利用耕地下层解冻的墒气催芽,并增施人畜粪肥保墒。
在春播期间,绝大多数县社干部深入田间,带领群众同干旱作斗争。浅山区面积较大的民和、循化等县,由于采取了各种措施抗旱播种,因旱不能保证全苗的耕地已大大减少。
在条件较好的川水区和高山潮湿区,水库已纷纷启闸,电灌站开足了马力,新装的水轮泵也转动起来,渠道把春水引进了麦田。社员们提出“寸土必争”,尽可能减少歇地,种好地边地角,每个生产队力争多种三亩五亩。今年高山潮湿区的歇地将比往年减少三分之一左右。湟中县平安公社除了种好原有的水浇地以外,还在河滩上开辟了可以浇水的新耕地九百多亩。各族社员都很讲究播种质量,争取高产。


第2版()
专栏:

从一千多粒到一千多万亩
由广东农民育种家选育的矮秆、抗倒伏的高产早稻良种“矮脚南特”,在广东浙江福建安徽等省迅速大面积推广,很受农民欢迎
新华社广州二日电 由农民育种家洪春利和洪群英选育成功的矮秆、抗倒伏的高产早稻良种“矮脚南特”,去年在广东、浙江、福建、安徽等省推广种植了六百多万亩,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到一千多万亩。而开始选育出这种良种时,只有一千多粒。
洪春利现在是广东省潮阳县灶浦公社东仓大队党支部书记。洪群英原是东仓大队技术员,现在是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特约研究员。“矮脚南特”是他们在一九五六年选育、经过三四年栽培试验获得成功的。
这个早稻品种具有早熟、秆矮、耐肥、抗倒伏、高产等优点,受到各地农业领导部门和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因此迅速得到推广。去年,广东省种植了九十多万亩“矮脚南特”。浙江、福建、安徽等省也开始大面积推广这个良种。浙江省推广的面积最大,去年全省种植了四百三十多万亩。另外,湖北、四川、江苏等省也从去年起开始小面积推广。
我国南方许多地区高温多雨,台风频繁,过去种植高秆早稻品种,往往在生长时期遭受台风暴雨袭击,造成倒伏减产。因此,解决早稻倒伏问题,一直是这些地区提高早稻产量的重要关键之一。“矮脚南特”在广东省等地种植比一般高秆品种早熟一二十天,不仅能避开早稻生长后期遭受暴风雨和螟虫为害,还能延长晚稻沤田时间,使劳力安排和种植季节的矛盾得到缓和。据调查,一般亩产可以达到六七百斤,比过去种的高秆早稻品种增产百分之十至三十。个别地区栽培技术好,还出现过大面积亩产千斤以上的纪录。“矮脚南特”培育者洪春利和洪群英的家乡——潮阳县灶浦公社东仓大队,去年种植的三百五十多亩,平均亩产八百一十二斤,比种高秆品种每亩增产三百斤左右。广州市三元里公社鹤边大队鹤南第二生产队,前年种了三十五亩“矮脚南特”,平均亩产一千一百四十八斤。浙江省嘉兴、绍兴、诸暨、衢县等五个县、一百五十二个生产单位,去年共种“矮脚南特”三万二千五百多亩,平均亩产七百二十七斤,比当地原有品种每亩增产二百斤左右。


第2版()
专栏:

首都各界参观美国无人驾驶飞机残骸
第一天观众达三万人,热情称赞解放军打得好打得准打得狠
据新华社二日讯 今天,首都三万人,踊跃参观被我人民解放军击落的美国军用无人驾驶飞机残骸。
在今天参观的人群中,有工人、机关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部队官兵、基干民兵和唱着嘲笑美国佬歌曲的少先队员。他们怀着激愤的心情痛斥美国强盗的侵略罪行,热情称赞解放军打得好、打得准、打得狠。曾经在朝鲜战场上同战友们一起打落了三十四架美国飞机的前志愿军某部高射炮手张世荣说:“美国佬在朝鲜战场上已经和我们较量过了,他们不是中国人民的对手。但是,这个‘手下败将’是不会放下屠刀的,我们一定要百倍警惕,握紧手中枪,让它来一个、打一个,来一双、打一双,有来无回。”观众们在陈列这架美国飞机残骸的广场上,还谈论美帝国主义纸老虎到处挨打的狼狈相。
今天上午,各国驻中国大使馆武官也参观了这架美国军用无人驾驶飞机的残骸。


第2版()
专栏:短评

只有适当地逸才能更好地劳
洛阳轴承厂的领导同志,在领导工业新高潮时,注意了劳逸结合、苦干和巧干结合,真是冷静的促进派。
洛阳轴承厂的领导部门,一发现工人中有加班加点现象,就立即总结和推广有的单位开展技术革新,提高劳动效率的经验,引导工人在苦干的同时注意巧干。结果,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了,生产任务超额完成了,加班加点现象消灭了,劳逸结合的原则贯彻了,整个企业的生产高潮向前推进了。我们要的正是这种善于把苦干和巧干结合起来,把劳和逸结合起来的促进者。只有对广大群众这样促,才能使生产高潮真正进。
可是,也有一些企业的领导者,还不完全懂得这个道理,他们认为,既然是生产高潮,就要加班加点,既然要完成更多的生产任务,就不得不加班加点。他们满足于加班加点所得到的东西,却不考虑加班加点可能失掉的东西。他们还不懂得,保证群众必要的休息时间,虽然一时看来较之加班加点有所失,却可以换取群众更好的劳的精力,终究是所失有限,而所得是无穷的。如果满足于加班加点,虽然一时看来较之不加班加点有所得,但弄得群众精力疲倦,影响了群众劳动的积极性,终究是所得有限,而所失是很大的。毛泽东同志说得好:“睡眠和休息丧失了时间,却取得了明天工作的精力。如果有什么蠢人,不知此理,拒绝睡觉,他明天就没有精神了,这是蚀本生意。”如果我们不坚决贯彻劳逸结合的原则,满足于加班加点的现象,实际上干的是“蚀本生意”。
群众的热情越高,越要珍惜群众的热情;坚持劳逸结合,就是珍惜群众热情的重要方法。群众的干劲越大,越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坚持劳逸结合,就是关心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应该这样珍惜群众的热情,关心群众的生活,才能成为生产高潮真正的促进者。


第2版()
专栏:

四月二日,刘少奇主席同党和国家领导人彭真、谭震林观看了河北省话剧院演出的《战洪图》以后,上台同演员、工作人员合影
 新华社记者 杜修贤摄


第2版()
专栏:

身在连队 心在战场
——介绍沈阳部队某部一连炊事班以革命精神创造快速做饭法
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某部一连炊事班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坚持四个第一,发扬革命精神,创造出一套快速做饭方法,把每天炊事工作时间,由十个多小时缩短到四个多小时,有效地解决了炊事员的工作与学习、工作与休息的矛盾,同时,也促进了他们思想革命化、作风战斗化,适应战备要求。
一连炊事班这十一个贫下中农的子弟,在全国比学赶帮大好形势鼓舞下,迫切希望有充裕的时间读毛主席的书;学军事、练本领,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可是旧的炊事操作方法,使他们比其他战士提前起床两小时,做完上顿忙下顿,参加学习没时间。就是给他们补课,由于一天的劳累效果也很差。打球、唱歌、看电影的时间就更不用提了。大家感到这样旧的做饭方法,打起仗来会使部队吃不上饭。他们下定决心要平时为战时,改革做饭方法,要在“快”字上作文章。怎样才能快起来?大家经过认真讨论,认为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破守旧思想立革命思想
第一,破守旧思想,立敢想敢干的革命思想。开始有个别同志对改革炊事工作缺乏信心;但多数同志认为,有毛泽东思想为指针,有党支部领导,只要敢于革命,就一定会成功。党支部知道后,便引导大家联系实际进行讨论。炊事员周继生说:我刚到部队看打靶,一看距离那么远、靶子那么小,就认为根本打不着,后来经过自己实践,不但打着了,还打了优秀。做什么事都一样,能不能做到,要到实践中去摸索才知道,凭主观想象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指导员张光华联系大家摆出的事实,组织炊事班反复学习《实践论》和毛主席有关人的正确思想从那里来、敢于革命敢于胜利的语录。炊事班在毛泽东思想的启示下,认识到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胜利是属于敢于革命的人。没有参加变革实践就说办不到,这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从而树立了敢于革命,敢于胜利的思想,人人表示决心,一定要打破炊事工作的旧框框。
破自由散漫立战斗作风
第二,破自由散漫的旧习惯,立紧张快速的战斗作风。他们认识到:不革掉旧习惯的命,就树不起战斗化作风。他们自觉地订了一条制度:开饭前一小时进伙房,操作时不扯乱谈,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每个人要把一分一秒的时间都充分利用起来。
剁馒头,过去是在面板上剁,剁出来的馒头要由两个人一个一个地送到笼屉里去,既浪费人力、浪费时间,又容易使馒头走样。能不能在这里节省一两个人加强揉面工作呢?大伙一研究,办法出来了。把揉好的面条放在一条长木板上剁,剁成馒头后,由另一人一起端走装屉。这样,一人装屉就足够了。腾出一两个人来去揉面,速度比过去提高了好几倍。
炊事员蒋绍明,从小就养成了“天塌下来也不急”的慢习惯,他下了决心要改变。于是他在起床时尽量加快速度,集合时督促自己跑在前面,做饭时看到活抢着去干。战斗化的环境,自觉的锻炼,使他养成了紧张快速的作风。大家说他由“老不忙”变成了“神速兵”。
就是这样,他们从一个一个小事中,节约了一分一秒的时间,养成了战斗化的作风。
树过硬思想练过硬本领
第三,苦练基本功。炊事技术基本功不过硬,是阻碍快的关键。大家认识到:过硬的思想,过硬的作风,再加上过硬的基本功,就能在任何时候达到快的要求。于是一场苦练炊事技术基本功的热潮掀起来了。
菜组的同志,把做三顿饭当做练切菜的好机会,又跑到养猪场切猪饲料,练习刀法。他们说:“不吃练功的苦,换不来‘快’字的甜。”终于人人练出了一手好刀法。四个人切五十斤萝卜丝,由过去的三十八分钟缩短到十几分钟,还切得又细又匀。
做饭的戚明月同志,为了提高淘米速度,淘了一遍又一遍,也练出了一手又快又净的淘米技术。淘五十斤米,由四十分钟缩短到八至十分钟。他还总结出“开水下米不搅锅,盖锅上汽撤大火”的焖饭经验,饭做得又快又好吃。
烧火的张正孝同志说:“我的烧火技术不过硬,锅开不了,全班都快不了。”于是他天天蹲在灶前,仔细观察了炉火的燃烧情况,晚饭后就动手改灶。他改了试,试了改,连续试验了十几个晚上,终于改好了炉灶,把烧开一锅水的时间缩短到二十来分钟,还节约了煤炭。
单项基本功快起来以后,就进行全班合练。在合练中,调整了分工,合理地安排了工序,加强了协作。做饭时间到了,只见炊事班整队进入伙房,穿好工作服,一声口令,同时开始操作。一人跑去烧火,一人淘米,一人切调料,其余的人集中力量切菜。十几分钟,水烧开了,米淘好了,菜也切好了。这时,切调料的人,打出菜锅里的饮用开水,开始炒菜、烧汤;淘米的人,下米焖饭;切完菜的人,这时就分别做:下顿饭的准备工作(担水、称粮、洗下顿吃的菜)、病号饭、准备开饭。厨房的清扫工作谁得手谁干。不到一小时,这些事都作好了。他们与班排同时吃饭后,二十分钟左右即可收拾完毕,撤离伙房。
既是炊事员又是战斗员
快速做饭的成功,使他们做了时间的主人。他们第一次制定了自己的革命化、战斗化的时间表。每天在伙房操作的时间只有四个多小时,除改善连队生活和有关炊事勤务占去一二个小时外,每天至少可以保证四个多小时的学习时间。这个部队的首长刘兆同志说:“快速做饭法是炊事人员的一个创举,是学习毛泽东思想,鼓足革命干劲和开动脑筋的结果。它的意义非常重大,在平时用有限的时间做好饭菜,培养了炊事人员战斗化作风,解决了多年来没有解决的工作与学习、工作与休息的矛盾;在战时抢了时间,同样用有限时间使部队随时吃上饭,保证战士健壮的体力,促进部队更好地完成战斗任务。”
一九六四年总评时,炊事班十一个人有十个人评上了五好。全班被评上了四好班,食堂评上了五好食堂。
炊事员学习军事时间有了保障,参加军事训练经常化了。从前,打靶临时突击,上去就推“光头”。可是去年实行快速做饭后,四次打靶,四次优秀,出了六名神枪手。投弹成绩由平均二十七米上升到四十四米,实现了既是炊事员,又是战斗员的愿望。某部连长田金生说:“实行快速做饭后,不再为战时吃不上饭担心了。在必要时,炊事班可以顶一个战斗班拉出去。”在生活作风上,炊事班也由过去的“拖拖拉拉事务处”,变成了“三八作风先进班。”去年五次评比,五次占先,夺得了连队的“三八作风优胜流动红旗”。
炊事员精神面貌和工作面貌的改变,对班排战士有很大影响,很多同志把炊事班当作锻炼自己的“熔炉”。炊事班红的思想,紧张的作风,成了推动班排前进的动力。特别是炊事员当了特等射手的事迹,成了鼓舞全连战士苦练过硬本领的精神力量。


第2版()
专栏:

白天能快,夜间也能快
某部五连炊事班学习一连炊事班快速做饭好经验
去年,我连炊事班以革命精神认真学习了某部一连炊事班快速做饭经验,取得了显著成绩。我连炊事班被树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尖兵班,军、师授予“五好食堂标兵”称号。下面我谈谈,我们怎样学习一连快速做饭经验和运用这个经验后炊事班精神面貌的变化。
党支部分工让我抓炊事员的政治学习。最使我伤脑筋的是“上小课”(即补课)。他们的“时间”问题常在我的脑子里打转。沈阳部队领导机关介绍了某部一连炊事班创造快速做饭的经验,炊事员听了很高兴,支部便立即组织试行。并且组织炊事员反复学习毛主席的文章《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和林彪同志有关战斗作风的论述,使炊事员们认识到实行快速做饭就是为了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养成战斗作风。平时养成了这样的作风,战时才能保证部队吃上饭。大家说连队食堂应该是一个“火线食堂”,不应该是“和平饭店”。认识提高了,他们说:“路,一连已给我们踩出来了,我们不朝前走还有什么革命精神呢!”经过勤学苦练,解决了改灶、切菜速度等问题。
“夜老虎”是我军的特点,白天能快,夜间能不能快呢?夜间做饭还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怎么办?“学习一连闯的精神,往前闯!”他们白天用手巾蒙着眼练切菜、淘米,手削了皮,包扎好,继续练,就这样炊事员在无照明条件下也能快速了。
做饭快速了,炊事班政治学习、军事训练也不缺课了。毛主席著作的学习落实了,思想觉悟很快得到了提高。
部队千里行军,有时白天走,有时夜间走,昼夜兼程。一天走二百多里,连续二十多天,对炊事班是个严峻的考验。他们负荷量都在五十斤左右,行了一天军,脚疼腿痠,可是还能粗粮细作,坚持三上门(开水、洗脚水、病号饭送上门)。为了适应实战需要,一路之上,在零下二十六七度情况下,坚持在野外做饭。他们却非常愉快地说:“苦练才能出精兵,温室里培养起来的苗没有硬骨头劲。”二十多天的行军,部队什么时候要出发,什么时候就能把饭做好,不误部队行动,大风雪天,也保证了部队吃热吃饱吃好。步兵班的同志说炊事班是硬骨头。
实行快速做饭,政治思想上获得了丰收,军事技术上也获得了硕果。炊事班的同志军事技术很过硬,全班九人,除一个新同志外,八个人是特等射手,投弹总评超过五十米。群众赞扬他们说:既是炊事班,又是战斗班,既是炊事员,又是战斗员。我们还要继续前进,扎扎实实地培养出一个革命化、战斗化的炊事班。
沈阳部队某部五连副指导员 王荣高


第2版()
专栏:短评

“火线食堂”
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某部一连炊事班平时为战时,实行快速做饭法,也是战备工作之一。
有了战备的思想,就能够克服因循惯例,敢于革命,敢于胜利,创造出改革炊事的办法。
沈阳部队某部五连炊事班反复学习了毛泽东同志的《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文章和林彪同志有关战斗作风的论述,使炊事员们认识到实行快速做饭就是树立常备不懈的思想,在平时也能养成战斗作风。他们学习一连的快速做饭,下决心把“和平饭店”改办成一个“火线食堂”。
要办好“火线食堂”,就要勤学苦练,练好基本功。
过硬的思想,指导着过硬的行动。过硬的基本功,则是实现过硬的行动的真功夫。正如五连炊事班的同志所说的,苦练出精兵。一连炊事班同志们认识到,有了过硬的思想,过硬的作风,再加上过硬的基本功,就能在任何时候达到快的要求。于是,他们掀起了练功热潮,练好了烧火、切菜等的基本功。五连炊事班也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解决了改灶、切菜速度等问题。而且练成了“夜老虎”,在无照明条件下也能够快速做饭。
一连和五连的炊事班实行了快速做饭,这就保证了部队在打仗的时候随时能吃上饭,在平时有时间读毛主席的书和练成杀敌立功的硬本领,成为既是炊事班,又是战斗班。这种常备不懈和苦练过硬本领的战斗精神,值得大大提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