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3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实行三结合设计 促进设计革命化
  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设计院
我们设计机器制造工厂已经十三年了。十三年来我们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经过反复的实践,才逐渐认识到,实行现场三结合设计,是设计革命化的一条根本道路。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们对设计和建设大型工厂没有经验,照搬外国的做法,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有人形容那时的设计是:“伸手要资料,数据书上查,唯我说了算,遇事打官腔”,设计院活象一座“技术衙门”。
一九五八年在大跃进形势的推动下,设计院内大搞群众运动,思想比过去活跃,突破了一些老框框,取得一些成绩。但当时由于关门闹革命,常常以想当然代替科学分析,也犯了不少脱离实际的错误。经过总结经验,重学调查研究,大批设计人员下厂参加生产实践,看到了过去设计脱离实际的一些毛病。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人又动摇起来,想回头重走过去那种依靠少数人冷冷清清关门设计的道路。
去年,全国学大庆,学解放军,学毛主席著作,革命形势迫使我们必须找出一条设计革命化的道路。大庆油田是在现场设计,对建设负责到底,我们是不是也应当这样做?一部分同志拥护,更多的同志怀疑和反对,强调机械工业和油田不同,不一定要到建设现场去。后来,我们派出了少数几个工作组,进行现场设计的试验。下现场的同志回来以后,绝大多数都说现场设计好,在院的同志拥护现场设计的也多起来了。但是相当一部分同志还有怀疑,他们承认改建项目到现场去设计有利,但认为新建项目不必要;少数重点项目派工作组出去可以,一般项目下现场设计也没有必要。当时院的领导没有下去蹲点,亲自摸索经验,拿不出充分的理由来说服大家。到了去年国庆前后,我们派出更多的工作组,既到建设现场,也去生产现场,领导亲自参加试点,三个月的时间做出了不少成绩,更多的同志体会到了现场三结合设计不只是设计方法的改变,而是毛泽东思想在设计工作上的具体运用,是走社会主义设计道路的问题。现在下现场依靠工农群众做设计在全院已逐渐深入人心,大家争着要下现场。今年我们已派出十一个工作队(组)下去了,承担全院当前设计任务的百分之七十五,进一步摸索现场三结合设计的经验。
设计工作者一定要下现场
为什么设计人员一定要下楼出院到现场去呢?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只有下现场才能认识实际,解决主观与客观之间的矛盾。而在下现场时,首先应当下建设现场。
有的同志说:“不下现场,也能了解现场情况。”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过去,我们有一个收集现场资料的提纲,以为收集到这些资料,坐在家里,对当地的情况都能了如指掌了。事实是,再细致的提纲也不能包罗万象,而且不从当地具体条件出发,要了一大堆资料,既劳民伤财,又不解决实际问题。过去很多工厂的同志就向我们抱怨过:“你们要的资料太多了,何不亲自下来看一看呢?”确实,亲自下去看一看与凭资料作设计是完全不同的。最近,我们为了解决一个工厂防洪问题,根据雨量资料和地形图,套公式计算,要挖一条四点八米宽、一点四米深的排洪沟,犹如一条小运河。图纸发出以后,当地工人、农民都反对,以后亲自下去访问当地老农,了解历年洪水情况,再实地观察地形,修改设计,排洪沟的截面缩小了百分之八十,节约了大量土方与耕地。
也有的同志说:“工艺设计和土建、公用设计不同,与地区特点关系不大,不一定要到建设现场去。”事实并非如此。即使是一个完全新建的工厂,为了取得当地的生产经验,与当地工厂协作生产,解决原料供应、废料处理等问题,都需要到建设所在地去。各专业设计之间,时常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此也需要集中到建设现场共同解决一些问题。
当然,设计人员也需要到生产现场去,这也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设计工厂之前,把我们的认识拿到类似的生产现场去检验,将可以避免和减少错误,必要时还可以在生产现场就地作一些试验,这对设计生产工艺来说尤为必要。十三年来,我们设计过几个平炉铸钢车间,照抄权威资料,以为这是最好的设计了,结果是同样的错误一再出现。最近,我们设计某厂平炉铸钢车间时,吸取了国内主要机械工厂平炉铸钢车间的生产经验,工艺布置有了改进,与过去的设计比较,减少了许多投资,增加了产量。为了解决一个厂的许多问题,我们常常需要到许多生产现场去作调查研究,但是就一个设计项目来说,要选择一个点,作为现场设计的基地。新建工厂没有生产基地,可以到负责筹建新厂的老厂去,也可以到生产类似产品的样板厂去。
有的同志说:“亲自下现场收集了资料,再带回设计院做设计不行吗?”到现场去转一圈,收集些资料,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这比完全不下现场当然要好一些。但是它与下现场做设计,亲自参加劳动,调查研究,进行试验相比,大不相同。要了解一件事的真相,不生活在那个环境里,是很难做到的。对于一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在动手设计的时候已经完成,而是在设计过程中,不断遇到问题,再调查,再认识,最后才能形成一个比较正确的概念,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身在现场。同时,完成了设计文件,还只是认识的第一次飞跃,究竟设计是否正确,还要到施工和生产中考验,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的修改设计,这也需要到现场去。
设计工作怎样贯彻群众路线
到了现场是否一定就能做出符合实际的设计呢?不一定,身在现场只是有了联系实际的客观条件,还需要主观上作许多努力,其中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联系群众。我们亲自在现场取得一些第一手资料,这固然是可贵的,但我们在现场的时间毕竟很短,实践的经验很少,真正了解实际的是成年累月生活和生产在现场上的群众。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获得大量的第一性资料。我们在设计一个型砂加工工厂时,到现场一看,周围有农田,按照书上的资料,工厂排出去的废砂水对农田有害,便设计了一套庞大的废砂水处理系统,自以为这是关心农业生产。以后去访问农民,农民说:“这里是水碱地,需要砂,砂盖碱,赛过金板,再有水就太好了。”以后我们就修改了设计,节约投资三分之二,还支援了农业。
我们体会,设计人员下现场以后,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实行三结合。三结合包括工厂、施工单位和设计院的结合,领导干部、专家和群众的结合。最近我们在设计一个机械制造厂的时候,下现场同工厂的领导、产品设计者和工人共同研究,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情况下,修改了产品设计,也修改了工厂设计,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可以节省设备投资四百五十万元,少建厂房面积约一千平方米。
在实行三结合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要依靠直接从事生产的工农群众。过去,我们也尝试过三结合,但往往是找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多,很少去找工人,这样仍然不能解决脱离实际的问题。工人是直接的生产实践者,他们的意见最有权威,许多问题,领导干部和技术人员常常并不清楚,工人却一清二楚。
要真正做到与群众相结合,就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坚持“四同”,即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四同”之中,同劳动是最基本的。有一个同志在设计热处理车间时,去征求工人的意见。工人说:“这里应当设计一个起重设备”,当时他想,一个零件只有几公斤重,手拿一下不就成了吗?何必再多花钱增加设备呢?以后他参加了劳动,才体验到一个零件只重几公斤,可是一天里连续拿几十个零件,就很疲乏,以后就按照工人的意见,修改了设计。
现场三结合设计好处多
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办一切事情都要走群众路线,“革命要依靠人民群众,大家动手,反对只依靠少数人发号施令”,多年来我们没有这样认真去做,工作就出了许多毛病;现在下现场三结合设计,马上见到了效果。
在设计中怎样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去在设计院内部,设计院与工厂和施工单位之间,常常理解不同,争来争去,不能解决。到了现场,不同思想之间的斗争仍然存在,但几个单位的上下都在一起,共同学习政策,联系实际,就比较容易统一认识。有一次,在北京审查一个厂的建设方案,宿舍标准高一些好,还是低一些好,争论很多。以后按标准盖了一幢宿舍,下现场一看,虽然还有争论,但是这幢宿舍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相差悬殊,有目共睹,工人们又提了许多正确的意见,这才领会了党提出的生活福利建筑应当低标准,不要脱离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道理,意见基本取得一致。
过去设计院内部,设计院和工厂、施工单位之间,分兵把口,烦琐哲学很多。到了现场,统一指挥,联合作战,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摆脱了旧的一套制度的束缚,大大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加快了建设进度,提高了质量。以往在设计院设计,不了解建设现场的情况,工地要图急,院里拼命赶,图纸送出去以后,有的长期不用,要用的又问题很多,往返书信电报联系,造成工地窝工影响工程质量的事常有。在现场三结合设计,根据施工力量、材料供应等条件,确定了的建设项目,集中力量完成,由于吸取了各方面的意见,统一分歧修正错误于设计过程之中,不是在设计出图之后,这样打的是歼灭战不是消耗战,不仅设计工作多快好省,整个建设也是多快好省。
我们有些行政领导和政治工作干部,技术知识比较少,和技术人员相处,听他们谈起技术问题,似乎很神秘,翻开设计图纸,看不出名堂,啃书本从头学起又太费时间,因此感到不懂技术业务很难领导好设计工作,政治工作不易渗透到业务中去,不少重大问题实际上是让技术干部说了算。现在下了现场,看到实物,听到工人的意见,亲自调查研究参加生产实践,感到许多技术问题并不象坐在设计院时想象的那么神秘,抓住了设计工作中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以政治带业务,既能提出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意见,也发现和解决了技术业务上的一些问题,把政治思想和技术业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我们的技术骨干,大多有十年左右的设计工作经验,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搬书本抄资料,自己也觉得有些思想僵化,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了现场,担子重了,遇到的问题多了,工作也做活了,长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思想上和业务上比坐在办公室里进步快。过去新参加工作的同志,至少要培养一年才能在老同志指导下做设计,三年以上才能独立设计。现在有的同志毕业不到半年,在现场依靠工人的帮助,设计的质量比老同志坐在办公室套指标抄资料做出来的还要好。我们有不少同志,原来自以为是“知识里手”,下现场以后,发现自己很多问题不如工农,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有了参加劳动亲自实践、与工农结合的愿望。过去口头上也说为工农兵服务,但与工农兵的实际距离很远,下了现场,思想感情上开始起了变化,改造思想的自觉性提高了。
澄清对现场设计的几种思想顾虑
我们在实行现场三结合设计的过程中,也曾经遇到过不少思想上的顾虑,主要有下面这些:
有的同志说:“下现场三结合固然好,只是太费时间,影响完成任务。”实际上,我院最近三个月以现场三结合设计为主,每月完成的设计任务,比去年平均每月完成的任务多一倍。这些同志只看到调查研究要花费时间,三结合统一认识要花费时间,没有看到由于发动了群众,破除了烦琐哲学,在工厂和施工单位同志的帮助下从实际出发进行设计,比自己在办公室冥思苦索,盲目照搬照套,省去了大量无效的劳动时间;只看到闭门造车发图既多又快,没有看到发图以后,由于问题多,补缺改错所费的大量时间。再说,我们所要求的不是单纯的发图多、快,而是建设事业的多快好省,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即使设计多花费一些时间也是值得的。
有的同志说:“建设项目多,下现场设计,人力分散,技术骨干配备不齐,不能保证设计质量。”目前建设事业发展迅速,任务与人力之间确有矛盾,加以过去专业分工过细,也增加了一定的困难。但是,这些同志以为只有设计院的同志会设计,没有看到建设单位的工人和技术干部也会做设计;只看到少数骨干有知识,没有看到群众更有知识。我们有许多设计新手在现场与工人结合,设计质量不是降低了,反而是提高了。
有的同志说:“现场设计参考资料少,不如在设计院方便。”他们只看到书本上的死资料有用,没有认识到现场活资料必不可少。过去积累的参考资料固然有很多用处,但这些资料要与现场实际相结合,才能发挥效用。当然,为了支援现场设计,留院的同志要为前方做好资料的后勤工作。
有的同志说:“设计都下现场,领导力量照顾不过来,设计出了问题谁负责。”他们只以为领导干部最有知识,没有想到脱离了实际,领导干部同样也会犯错误;只以为事事亲自过目才算领导,没有想到领导干部蹲点,以点带面,可以避免官僚主义,正是加强了领导。我们已经相应地修改了技术责任制,现场设计中的技术问题主要在现场作决定,各级领导干部大部分都到现场去了。领导干部不在场的,授权下级决定。当然,在现场的同志,也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但是发现了,要纠正,也只有到现场去解决。
以上这些思想认识问题,有的已在现场三结合设计的实践中逐步解决,有的还待今后进一步解决。我们实行现场三结合设计的时间不长,还在摸索阶段,今后还会遇到新的问题,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挂帅,坚持革命的方向,困难总是可以克服的。


第2版()
专栏:

  既帮耕读小学教师教书 又向耕读小学教师学习
花观村全日制小学教师实行这个办法后,提高了耕读小学的教学质量,推动了全日制小学的教学改革
据新华社济南十五日电 宁阳县蒋集公社花观村全日制小学的教师一面对耕读小学的教师进行辅导和帮助,一面向耕读小学教师学习,全日制小学在教学上也有了一番改革。
花观村原有一所全日制小学,从一九六三年冬开始,办起了三个耕读初小班,以后陆续发展到十个班四个组,学生有三百六十多人。耕读小学的九名教师中,只有三个人初中毕业,其余六个人只有高小程度。他们大半是新任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刚一开课就碰到许多困难,很需要有经验的教师对他们进行辅导和帮助。另一方面,全日制小学的九名教师中,有七名受过师范教育,平均教学年龄在六年以上,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所全日制小学选拔了一些比较优秀的教师分别担任各耕读班的副班主任,协助耕读小学教师解决教学中的“难点”,解答各种问题。这些教师都利用课余时间或假日同耕读小学教师一起备课。耕读小学教师也虚心向有经验的全日制小学教师学习,不懂就问。在全日制教师的耐心帮助下,几名教学经验比较少的耕读小学教师很快就掌握了备课、讲授、批改作业等基本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全日制小学教师在辅导耕读小学教师的时候,还做到帮中有学,边帮边学。他们首先注意学习耕读小学教师对待贫农下中农子女那种深厚的阶级感情。耕读小学教师中有三分之二是贫农下中农子女。他们家里过去受尽地主阶级的剥削与欺凌,祖祖辈辈没有人念过书,差不多都有一段辛酸的血泪史。如今,他们都把耕读小学的学生看作自己的阶级姊妹,怀着强烈的阶级感情来关怀和教育贫农下中农子女。许多出身贫苦的全日制小学教师都被许许多多这样的事情所感动,也处处体谅贫农下中农学生的困难,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关怀他们。
耕读小学的教师,平时一面教书,一面劳动,晚上当先生,白天是社员。在这种风气影响下,许多全日制小学的教师都觉得,再不能象以前那样脱离劳动了。有的挤出星期天和假日参加生产队的集体劳动,有的每天早上坚持拾一筐粪。
全日制小学教师还发现耕读小学的教材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教学上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学得快、记得牢、用得上。这就促使他们在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也作了一些改革。
一年来,花观村的全日制小学教师和耕读小学教师已经逐渐形成了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关系。有的耕读小学教师虚心向全日制小学教师学习文化知识,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全日制小学教师在帮助耕读小学教师的过程中,也尝到了甜头,不再认为是“负担”,而且学习的兴趣越来越高。


第2版()
专栏:短评

  帮得好,学得更好
目前各地正在积极试办半工(农)半读学校。全日制学校应当怎样对待半工(农)半读学校呢?蒋集公社花观村小学作出了正确的答案,这就是:热情帮助,虚心学习。
花观村在一九六三年冬举办了耕读小学,教师大半是知识青年,缺乏教学经验,工作中碰到许多困难。这个村的全日制小学选派一些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优秀教师,进行辅导和帮助。他们同耕读小学教师一起备课,解答各种疑难问题,进行“现场示范”,使耕读小学教师很快掌握了备课、讲授、批改作业等基本方法。
全日制学校大力帮助刚刚办起来的半工(农)半读学校,不仅是一般地关怀半工(农)半读这一新生事物的成长,而且是为了更快地普及教育,更好地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花观村小学的教师一年来热心帮助耕读小学教师搞好教学,做得完全正确。
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们在帮助和辅导耕读小学教师的同时,虚心向耕读小学教师学习。耕读小学开办不久,教师大都是没有教过书的青年人,文化水平也不高,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呢?有。只有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才会把帮助别人和向别人学习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就会既看到别人的不足,又看到别人的长处;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把帮和学结合起来,做到帮中有学,边帮边学。
花观村耕读小学也象其他地区的一些半工(农)半读学校一样,虽然出生未久,在许多方面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学校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经验。但是它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方面,却有着全日制学校难以比拟的优越性。这些正是值得全日制学校认真学习的。花观村小学的一位教师说得好:耕读小学的教师半农半教,学生半农半读,光这一条,就值得全日制小学师生学习。这是他们向耕读小学学习中的深刻体会。一年来,他们虚心学习,促进了自己的思想革命化,那种“闭门教书、脱离劳动”的状况有了改变,教学改革也前进了一步。他们帮助了耕读小学,又从耕读小学得到了十分可贵的帮助。
全日制学校教师也只有虚心向半工(农)半读学校的教师学习,他们在对后者进行辅导和帮助的时候,才能切合实际,丢开旧的办学“框框”,同半工(农)半读学校的教师共同研究,取得新的教学经验。


第2版()
专栏:来信

  帮助了别人 提高了自己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公社要求全日制小学教师积极帮助生产大队举办耕读小学。我当时是抱着任务观点去执行的。后来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我受到了深刻的阶级教育,认识到举办耕读小学是广大贫农下中农的要求,是关系到普及教育的大事情,不热心支持耕读小学是不对的。我也是贫农出身,当自己回想起苦难的童年和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上了中学、师范、当了人民教师的情景时,越发感到自己不热心帮助耕读小学,就是忘本。于是,痛下决心,要怀着对阶级敌人的恨和对阶级兄弟的爱,帮助贫农下中农把耕读小学办好。
首先,我挤出晚饭后和星期天的空闲时间,和耕读小学教师一起挨门逐户地访问学校附近的贫农下中农,宣传举办耕读小学的好处,动员还没有入学的贫农下中农子女入学。这样,耕读小学很快发展起来,由开办时的一个班、三十多人增加到三个班、一百多人。乍一上来,耕读小学的教师不会教学,我就耐心地辅导他们。先让他们当学生,我当先生,一边教一边分析为啥这样教;接着我再当学生,他们当先生,他们在上边教,我在下边进行指点。他们在不长的时间内,就掌握了一套教学方法。一上来,耕读小学的教师管理儿童不得法,我就帮助他们处理学生纠纷,还介绍了教育各种不同性格儿童的经验。经过个把月,耕读小学教师逐渐摸到门路,教学秩序也建立起来了。
一年多来,在帮助耕读小学的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帮助耕读小学教师的过程,也是改造自己、促使全日制学校革命化的过程。起初,我有一种错误想法,认为只能是全日制小学去“辅导”耕读小学,而耕读小学对于全日制小学却没有什么帮助。后来学习了上级指示和有关文件,逐渐认识到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事实上,耕读小学有许多地方值得全日制学校学习。例如,耕读小学教师坚持亦农亦教,给了我很大的影响。以前,群众反映有些全日制学生越学越懒,我始终找不出主要原因。现在我明白了:全日制小学教师如果只会讲道理,不实际从事生产,道理讲得再好,学生还是照教师手脑分离的坏样子学。教师不参加劳动,也不组织学生劳动,学生当然要“越学越懒”了。耕读小学就不然。学生边劳动、边学习,从小就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教师既能劳动,又能教书,他们始终是普通劳动者,孩子从小就跟着他们的好样子学。所以,群众普遍反映:耕读小学的学生“越学越勤快”。教师和学生实行半农半教和半农半读,光这一条,就值得全日制小学师生永远学习。我就首先从这一点学起,放下“教书先生”的架子,尽量挤出星期天和假期,到生产队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一年来,干了六十多个工日。还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了复收、割草、种植等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通过劳动,我和贫农下中农的关系密切起来,他们再不把我当成是“教书先生”了,许多人亲切地喊我“老齐”。我了解到很多老贫农的家史,这些都成了教育我自己和我对学生进行阶级教育的生动的活教材。还了解到群众对教学的意见,也初步摸索出了改革教学的门路。有一天,老贫农路克水对我说:“老齐,白班(指全日制小学)的学生学好几年还不跟夜班(指耕读小学)学一年管用哩!”我说:“为啥?”他说:“夜班学一年,就会认票证、记工分、算草账……”老贫农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使我明白了:贫农下中农需要学生学点什么。我翻阅了耕读小学的识字课本,发现这个课本的确符合农村的实际,而全日制小学的课本中正是缺少这一点。于是我学习了耕读小学的这些长处,在教学上,作了大胆的改革。我在二年级以上的算术课中,适当地加进记工算账的补充教材,在语文课中增教了农村常用字。这样做,群众很欢迎。山东宁阳县蒋集公社花观村小学教师
齐继仉


第2版()
专栏:

  我国新建一座现代化大型化肥厂
  河北化肥厂第一期工程建成投入生产
新华社天津十五日电 河北化肥厂第一期工程已在最近建成投入生产。
这是我国新建的又一座现代化大型氮肥厂,机械化程度较高,工厂的劳动保护设施也较好。它的投入生产,对于提高河北省和全国其他粮棉产区的单位面积产量,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第2版()
专栏:

  我国第一艘挖蛎壳船下水
我国第一艘链斗式挖蛎壳船最近在上海中华造船厂下水。它是为开发我国东南沿海丰富的蛎壳资源而设计建造的。
这艘船的船首装有链斗式挖泥装置,启动之后,四十四只挖泥链斗可以连续地把带有蛎壳的泥浆从十到十五米深的海底挖起,自动倾入筛洗装置。蛎壳经过筛选和水洗,把石块和泥浆清除,然后通过运输机装入运输船运往陆地。


第2版()
专栏:

  长春生产新型垄作播种机
吉林省试制成功的一种适合东北地区垄作的新型播种机,最近在长春一座工厂开始成批生产。
这种名叫“综合号”的播种机,分四行和六行两种,由小型和中型拖拉机牵引,主要播种大豆、高粱、玉米和谷子等旱田作物。
“综合号”播种机可以条播、穴播和混播,也可以平播和垄上播种,一次完成开沟、撒种、施肥、覆土和播后镇压五项作业。以播种高粱为例,四行播种机每小时可播十四亩多,六行播种机每小时可播十五亩多,比畜力播种效率高很多。试制成功之后,曾经在辽宁、吉林等地试验播种两万多亩,证明性能良好。


第2版()
专栏:

  本溪试制成功垄作镇压器
一种适合东北地区农田耕作条件的垄作镇压器新近在本溪市农业机械厂试制成功。新的镇压器试制成功,使垄作农田的机械全部实现了配套。
这种用拖拉机牵引的垄作镇压器,性能好、整地平、压强均匀、能自动抖掉粘土,既适用于高低不平的垄作土地,又适用于平作农田。
这种新的镇压器用十四马力的小型拖拉机就能牵引,用四十五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能牵引三台,比畜力滚子提高效率六十倍。


第2版()
专栏:

  山东生产畜力棉花播种机
山东临清县益华机械厂正在成批生产一种新型畜力双行棉花播种机。
这种新试制成功的BM—2A型畜力双行棉花播种机,同一般木制棉花播种耧比较,新的机具效率高,播种均匀,结构轻巧,操纵方便,地头转弯容易。播种机上还有拖轮,使用时可以不用人扶。


第2版()
专栏:

  河南制成三用棉花播种耧
一种播种、中耕、施肥三用的棉花播种耧最近在河南安阳县水冶机械厂试制成功。
这种三用棉花播种耧比较轻巧,效率高,下籽匀,能同时自动覆土、镇压,并且容易保墒,山区、平原等各种不同地区都可以使用。


第2版()
专栏:

  湖南试制成功多种新农具
湖南省手工业部门又试制成功二十多种新式改良农具。这些改良农具有改良蒲滚、小麦条播器、刮麻器、熟铁牛拉水车、棉花移苗器、绿肥开沟犁等。其中有的已成批投入生产。过去农民用手刮麻,劳动强度很大。试制成功了新的刮麻器,不但可以代替繁重的体力劳动,工效还比手工提高两倍。熟铁牛拉水车,车身轻,工效高,牢固结实。棉花移苗器,比人工用锄头移苗提高工效五倍。


第2版()
专栏:

  西安试制成功电动磨刃机
西安丰收镰刃厂最近试制成功一种电动磨刃机,这种磨刃机效率比人工磨刃高得多,而且磨出的刀口厚薄均匀,宽窄一致。
过去这个厂的工人都用手按着刀片在磨石上磨刃,熟练工人一天最多只能磨三十多个刀片,还容易发生刃口不齐,膛不平,磨面宽窄不一等现象。现在,磨刃工人只要坐在磨刃机旁装卸刀片就行了。一个工人一天平均能磨三百多个刀片。


第2版()
专栏:

  苏州制成一种丝绸剪花机
苏州振亚丝织厂新近制成一种剪花机。
振亚丝织厂生产多品种的丝织品。其中有些丝织品质地轻薄,瑰丽多彩,都是双层的。但是从织机上出来,绸面上有无数浮丝,需要剪花。
过去剪花一直依靠手工,工效低,质量差。
剪花机由挑丝机和滚丝机两部分组成。挑丝机先把紧贴在绸面上的浮丝挑断,接着滚丝机的滚刀就把挑断的浮丝全部剪掉。于是,薄似蝉翼的绸面上便出现了色彩鲜明的花型,质量比手工剪的还好。


第2版()
专栏:

  天津制成新型文献复印机
一种新型的文献复印机新近在天津照相机厂试制成功,并且已经正式生产。
这种文献复印机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复印文件手稿、技术图纸,也可以直接复印书籍、杂志;即使装订很厚的书也不需要拆开来,可以直接复印。复印的速度快,效率高,字迹与原稿一样清楚,保存的时间也比较长。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