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建议

不要让毛竹梢烂在山里
毛竹全身都是“宝”,从根到梢,样样有用。毛竹的根须可做洗锅刷,竹枝可作扫帚、马鞭,下料可以加工渔具。特别是竹梢,规格小的可作农具把;规格大的可代替毛竹,破篾编筐、土箕、菜篮和其他竹制农具、日常生活用品,还可代替木材做脚手架,搭凉棚等。在目前竹木材料供应还不够充裕的情况下,积极开展毛竹的综合利用,用毛竹的副产品代替部分竹木材料,是有重要意义的。
积极开展毛竹的综合利用,还可以推动毛竹产区的人民公社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增加集体和社员的经济收益。去年毛竹重点产区浙江省安吉县的供销社收购竹壳四万担,竹枝二十万担,竹梢四百万根等,收购额达一百二十万元,使全县每户社员平均增加收入三十元。但是有不少地区却对毛竹副产品重视利用不够,把毛竹梢留放在山里烂掉。据估算,大体上四根毛竹梢相当于一根毛竹的使用价值,如果把各地的毛竹梢全部或大部收集利用起来,几乎相当于国家全年毛竹采购量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一根毛竹的副产品,如果都利用起来,它的价值就相当于毛竹本身价值的百分之五十。各毛竹产区如果对毛竹副产品做到合理利用,就可以使社、队和社员增加收入三千万元。用这些钱可以购买化肥约二亿斤,或购买棉布七千万市尺。
为什么有些地区对毛竹副产品不能做到合理利用呢?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供销收购部门对毛竹和毛竹副产品的收购缺乏全面观点,仍然有重大宗,轻小宗的思想,特别是对收购毛竹梢有思想顾虑,他们害怕收购了毛竹梢,会影响毛竹本身的规格长度。收购部门抓紧对毛竹的收购,这当然是对的,但绝不能因此就忽视对毛竹副产品的收购和利用。这些地区的供销收购部门,应制定合理收购价格,在购销业务上树立起群众观点和生产观点,加强收购,把毛竹副产品充分地利用起来。
全国供销总社 丁焕章 董镇楚


第5版()
专栏:

栾川因地制宜建立多种经营基地
社员群众认为建立基地有四大好处:一、开发利用了过去没有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二、多种经营门路固定、长期生产,收入不断增加;三、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四、便于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科学实验。
本报讯 位于伏牛山区的河南省栾川县,经过全面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多种经营生产基地。现在,全县一千六百多个生产队,已有一千一百多个队建立了多种经营生产基地。有林业、牧业、干鲜果、药材、竹园、苇塘,以及木耳、蜂蜜、桑蚕等。
这个县建设多种经营生产基地是从一九六二年春天开始的。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全县的林、牧、副三业出现了飞跃发展的局面。一九六一年林、牧、副三业总收入占农、林、牧、副四业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八,到一九六四年即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二点三,预计今年将超过百分之五十。为国家提供的几项主要商品也都大大增加了。
栾川境内群山矗立、沟壑纵横,林、牧、副资源丰富,耕地比较少,群众一向注意发展多种经营。但发展很不平衡。有的队多种经营收入平均每人每年合四五十元,有的队只合几块钱。一九六二年春,栾川县委派出八个调查组,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广泛地征求基层干部和社员的意见,通过调查,发现老丈、东增河和陈家?[mā妈]三个大队由于做法不同,结果也不相同。庙子公社老丈大队有四千多亩灌木丛,丛里长着八万多株野生毛栗,只要经过嫁接,加强抚育管理,十年以后就可发展成为板栗林,可是,他们嫌时间长、受益慢,就在灌木丛里砍卖木柴或烧炭,这种做法,收入不大,又破坏了资源,失去了长远的副业门路。三川公社东增河大队另是一种作法。这个大队每当农闲季节都要抽出一批劳力进行残林迹地更新和利用荒山造林,但是,没有很好地组织当前能见收益的副业生产,结果,现金收入很少。栾川公社陈家?大队又是一种作法。这个大队根据本队的自然资源和劳力条件,全面进行了多种经营生产规划,并有计划地建设了用材林和经济林生产基地。他们既发动社员造林,又组织社员办了砖瓦窑和水磨等收效快的副业生产。这样,林木发展起来了,现金收入增加了,受到社员群众的普遍欢迎。这三个大队的不同做法不同结果,启发了栾川县委,使他们认识到发展多种经营,一定要有全面规划,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基地。
栾川县委抓住老丈、东增河和陈家?三个大队的活材料,发动全县干部和社员展开讨论,大家认为,老丈大队的做法,只会使多种经营门路越来越窄,收入越来越少,对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都不利;东增河大队重视长远建设,忽视临时性副业生产,也不符合社员要求;陈家?大队根据本队自然特点,以建设林业生产基地为主,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作法,充分体现了“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正确方向,对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都有好处。各级党委还通过老丈大队的活事实,用算细账的办法,反复向干部、社员说明发展长远性多种经营的意义。
思想认识统一以后,陈家?生产大队的经验迅速在全县推广。陶湾公社张盘大队经过全面规划,靠山地区的生产队已利用荒山栽种一万五千多株漆树,作为生产生漆基地。位于平川地区的队也利用河边、堰边、村边栽种桑树,作为发展桑蚕基地,同时,全大队还办了砖瓦窑和油坊、磨坊,并安排一部分女辅助劳力养蚕。栾川公社竹园大队位于浅山区,水草丰茂,经过全面规划,利用牧坡发展牲畜,一年繁殖幼畜六十五头,出卖商品牛十四头。现在,这个大队已经成为商品牛繁殖基地了。
这个县在建设多种经营基地的时候,坚持了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针。如深山地区的生产队,以建设林业生产基地为主,在发展十年以上见效的桦栎、油松等用材林和经济林的同时,发展三五年见效的竹、苇等。浅山地区以建设牧业生产基地为主,同时发展十年以上见效的核桃、生漆等和三五年见效的果树以及一年见效的中药材、桑蚕等生产,并组织手工编织、烧制砖瓦等受益快的生产。平川地区以充分利用地边、河边、低洼水湖发展竹、苇、柳条为主,同时,大力利用水源开办粉坊、磨坊、油坊等各种加工作坊,以及组织手工编织和养蚕等生产。
栾川县委从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办好多种经营生产基地,绝不只是生产队的事,一定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全力支持。如牧业部门从外地引进“南阳黄牛”和“秦川牛”优良种公牛,在牧业生产基地建立了五个改良牛示范区,并派干部帮助。供销部门经常派出干部分赴各地联系推销多种经营产品。
栾川县有计划地建设多种经营生产基地,已经获得相当大的成绩。群众反映有以下几大好处:第一,使过去分散的、零星的、无计划的多种经营,逐步走上门路固定、长期生产、收入稳步上升的道路。第二,使过去没有利用起来的自然资源,逐渐利用起来了。一九六一年全县只有一百六十个生产队利用牧坡发展商品牲畜,现在利用牧坡发展商品牲畜的生产队达到七百多个。许多生产队都把村边、堰边和沟、河两岸利用起来。有的生产队还利用幼林网眼实行林粮间作或林药间作。第三,建立生产基地以后,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植树造林覆盖了地面,固定了土层,对保土、保水起了重要作用。发展了牛、羊、猪以后,有机肥料比过去增加了三分之一。一九六二年以来,全县共购买农业机械九千多部,各种农具四十多万件。第四,有了多种经营基地,大大促进了科学实验的开展。过去这里不种油桐、木腊、山萸肉,经过领导、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试验,现在已经试种成功。
目前,栾川县委正进一步总结经验,解决产品的加工、运输和销路等新问题。


第5版()
专栏:

从建设新农村长远打算出发积极建设副业基地
周至县扩大多种经营门路
本报讯 陕西省周至县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打算出发,抓紧建设副业生产基地,促进了农村副业生产的发展。
周至县南倚秦岭,北临渭河,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金周至”之称。但是,这里过去生产比较单一,只抓粮棉生产,不抓多种经营。几年前,山东省聊城专区农业生产参观团到周至参观时,提了一个意见,说这个地方是草多没养羊,水多没养鱼,滩多没栽桑。周至县委对这个意见非常重视,很快就在全县展开了工作。一方面,教育干部和社员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大理想,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小农经济思想;一方面,帮助各社、队解决发展多种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制定了长远规划,并且把它纳入国家经济建设计划之中。从此,这个县多种经营的门路逐年扩大,多种经营的收入逐年增加。一九六四年全县多种经营的收入,比一九五九年增长了六倍;今年这个县已培育各种苗木二千多亩,比去年度增长了九倍,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每个生产大队至少有一头母畜或种公畜。
周至县从自己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多种经营的基本建设同农业生产的基本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多种经营的发展,不但没有妨碍,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如全县的植树造林,便与治理渭河和控制水土流失密切结合。全县营造的四万六千多亩用材林和经济林,绝大部分分布在渭河沿岸的河滩地和秦岭北麓的丘陵沟壑区,有的分布在渠旁、堰边、或阴湿低洼之地。这样,不仅避免了粮棉与多种经营争地的矛盾,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起到防洪、护堤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仅秦岭北麓营造成片林带以来,已使两万亩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占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最近几年,这个县在渭河南岸新建和扩建了九个林场,陆续造林种草九十华里,加上其他工程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沿岸的农田,并且使渭河河床南移的趋势逐渐减弱。另外,如繁育绿肥种子既是发展多种经营的一项重要门路,又是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建设。
这个县根据各个地区群众的生产习惯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划定了各种生产基地。在山区和沿山地区,饲料比较丰富,药材资源很多,就作为药材和畜牧业的生产基地。处于渭河与黑河之间的富仁公社,沙滩地比较多,适宜于发展果树生产,就作为果品生产基地。司竹公社是全县最低的地方,河流交错纵横,原来就有栽竹习惯,就作为竹子生产基地。现在,这个县已经建立了果品、药材、蚕桑、养猪、养鱼、大家畜繁殖等十四个生产基地。中共周至县委认为:建立多种经营生产基地,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可以进一步做好供产销工作。例如,周至县盛产药材,品种不下五、六十种,但是在建立基地以前,生产比较分散。建立药材基地后,产量迅速增加,供销部门在这些地区设立收购站,签订了合同。
二、便于加强技术指导,提高产品质量。如葡萄、苹果等水果生产,技术性比较强,大量种植以后,不论在抚育、修枝、保管、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请人指导或派人外出学习。但是,在建立基地以前,没有力量解决。现在可以由县上统一解决,具体指导。县上原有的技术力量,也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在繁殖大家畜方面,情况也是这样。有关部门在畜牧生产基地举办了训练班,传播饲养管理技术,并且帮助群众从外地选购了秦川牛、关中驴等优良种畜。
三、树立了样板,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如以楼观公社周一大队为中心的秦岭北麓果树林带初步形成以后,先后就有许多人来参观学习,对推动全县林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第5版()
专栏:

野生植物简介
橡子
橡子是一种较大宗的木本粮食。橡子仁可以喂猪、造酒、制粉和出口。据黑龙江、辽宁、四川等产区试验,用橡子喂猪,一斤橡子可以顶三斤甘薯;一百斤橡子可酿六十五度白酒三十三斤或九十五度酒精十五斤。出口一吨橡子仁可换回同量化学肥料。
橡子资源很丰富,据有关部门估计,一般年景,全国橡子的产量约相当八百万亩耕地粮食产量。但是过去采集利用的很少,如果这项资源的十分之一被利用,就等于增产二亿斤粮食,产区每户农民就可以增加四、五元收入。
橡子采集比较容易,加工方法也较简单,可以用辅助劳力采集。但是采集期短,种子水分较高,不易保管。因此要注意掌握季节,及时组织力量上山突击采集,采集起来的橡子要及时脱壳、晒干,以防止发霉变质。
长皂角
长皂角也叫紫皂角(见左图),是豆科乔木,五月开花结果,九、十月成熟,形似镰刀,呈紫红色,故称紫皂角。据有关资料记载,黑龙江、河北、浙江、陕西、广东、四川等二十一个省
(区)都有生长,以湖北、湖南等地为重点产区。
皂角外壳可经过浸泡提制皂素,是制农药六六六杀虫剂的原料,剩余的下脚料烧成灰后,可提制碳酸钾,是化学工业原料。最近上海市纺织工业部门,利用长皂角制成了新的产品,需要原料将大幅度增加。
苍耳子
苍耳子(见右图)是野生植物油料。属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三、四尺,秋末子实成熟,果为卵形,比黄豆略粗,外部密生带钩的硬刺。
苍耳子分布于长江以北,以华北、东北等地产量较多。它大多生长在村边、沟沿、路旁、荒地、田野间。苍耳子主要用来榨油,含油量和大豆相近。油属半干性油,可用以制油漆、油墨、油毡、肥皂等。榨油后的饼是一种很好的肥料。
据有关部门估算,这种野生油料全国每年结实量达一百万担左右,但利用数量不到十分之一。利用少的主要原因是用苍耳子榨油的成本高,出油率低,销路不畅。目前吉林省四平采用苯浸法,山西省太原采用热榨法,河北省天津用本市制造的小型加工设备榨油,出油率都在百分之十以上,比过去有了提高,给苍耳子的采集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采集时要注意苍耳子的成熟度,不要过早或过迟。(附图片)


第5版()
专栏:短评

一项有效措施
发展农村副业生产,应当采取“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针,从“短”的、即临时性的项目入手,逐步进行长远性的建设。建立副业生产基地,就是有计划地贯彻长短结合方针的一种有效措施。
生产分散,种类繁多,是农村副业生产的特点之一。从这样的特点出发,发展农村副业生产必须多种多样,因地因时制宜,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都利用起来。零星分散的资源,固然要加以利用;集中的成片的资源,尤其要很好地利用。有些地方,虽然现成的副业资源不多,但是有发展某种副业生产的巨大潜力,应当积极进行开发、培植。每个地方都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建立起各种各样的副业生产基地,副业生产就有了骨干,有了固定门路。
自然界的资源是丰富的,但每个地区的某种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在副业生产中,如果只抓现成的,不顾长远的;只抓零星的容易见效的项目,不抓集中的资源建设;只采收,不培植;甚至采取“杀鸡取蛋”的做法,尽管一时收入不少,却给以后造成不易补救的损失。反之,如果只顾长远建设,忽视当前收入,又不易调动群众积极性。只有既抓眼前又抓长远,才是正确的途径。建立副业基地的作法,正是使群众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一个好方法。栾川县总结了三种不同的作法,逐步建立起副业基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主要不是为了自己消费,而是为了满足市场和出口需要,是农村副业生产的另一特点。从这样的特点出发,不仅要注意解决副业的生产问题,而且要解决副业产品的销路问题。对于零星分散的副业产品,供销社和国营商业部门应当积极收购,对于大宗的集中的副业生产,更要有计划地收购产品、供应某些物资。农村副业生产,主要是商品性生产,要促进它的顺利发展,就不仅要增加产品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便为产品找到广阔的销路。在生产零星分散的条件下,这些问题是比较难于解决的;而在建立生产基地、集中成片生产的条件下,这些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因为这样作了,不但能够加强产供销之间的联系,而且便于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指导,便于更好地组织农民学习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栾川县、周至县建立多种经营基地以后,在果品生产、牲畜繁殖等方面,传授新的技术,引进新的品种,都得到了比较好的成绩。有了多种经营的基地,也就有了活样板,因而更好地带动了全县副业生产的发展。
多种经营基地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过程,有的要三五年,有的要十多年。我们应该及时进行全面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立起多种多样的副业生产基地,使多种经营得到新的发展。


第5版()
专栏:来信

开展副业缺少技术人材怎么办?
在短时间里能不能培养一批发展多种经营的各种匠人、手艺人,克服缺少技术人材的困难?山东牟平县观水公社八甲大队摸索出一些经验。
这个大队地处牟平西南部一个山村,群山重围,土地少而瘠薄。过去各种农具都得依靠外地供应或自己备料外请匠人来村制造。
人民公社化后,群众迫切要求发展多种经营,繁荣集体经济,但是操办几次都失败了。主要原因是缺少技术人材。由于副业生产搞不起来,这里每年需要的大量牲口掌子都得向外地购买,农忙时期,往往有很多牲口因为不能及时穿掌而不能使役。这里出产山条,但群众不会编筐,每年有十几万斤山条运到外队去加工,然后再运进来盛装水果或山货。
大队党支部根据社员积极要求培养副业技术人员的意见,从一九六二年起,就挑选了思想好、立志建设山区的男女青年,帮助他们学习了粉碎、红炉、石匠、瓦匠、木业、窑业、编条、制淀粉、榨油、果业、打掌子、掌蹄子、绣花、放养柞桑蚕等十八种行业的技术。三四年来共培养出八十五名男女青年手艺人,这些新的技术人材,现已分别掌握了农产品加工、制做中小型农具、农村修建等二十多种开展副业生产的技术。
培养的方法主要是采取请师进村、派徒外出、带徒学艺和访师取经等办法。如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铁工木工石工,便到兄弟队聘请师傅到队里带徒传艺;对一些技术性较单纯而又简易的技术,就采取派人到兄弟队去求师学艺,然后再回队当老师,边学边教。一九六二年以来,大队共请来木、瓦、石、红炉六名老师傅进行以师带徒,共派出二十多人次学习果业、放养、编条等技术。这个办法带徒弟广、出师快。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内,全大队共培养出石工九人、瓦工五人、木工三人、红炉工四人、编条十一人、烧窑工五人、粉碎工二人、榨油推粉工三人、绣花手二十人。还培养了放养柞蚕桑蚕的技术手三十六人。这些技术新手经过刻苦学习和实践锻炼,很快就成了熟手。
这个大队有了一批技术人材以后,副业生产随着发展起来,多种经营日见兴旺。一九六二年以来,全大队的副业生产已由原来的饲养、采集、花边、烧炭、烧石灰、放养柞蚕等六种发展成二十二种。去年多种经营纯收入五万三千三百五十九元,占总收入百分之三十六。同时三年来还为集体增加积累四万多元,购买了各种农具、机械等。今年这里的多种经营又有进一步发展,据统计一至五月份全大队的多种经营已收入五万零九百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五十九。
山东省牟平县 曲田青


第5版()
专栏:

我们能生产白木耳了
河南卢氏县木耳产区公社社员在有关部门协助下,经过十多个月的试验,学会了培植白木耳技术,由六月上旬到目前已收获两茬银耳,为发展多种经营开辟了新的途径。
白木耳异名银耳,属菌类植物,形如菊花,有的色白,有的间有黄色,本身含蛋白质、脂肪、醣和维生素等;在医疗上为滋补品。
卢氏县是河南省黑木耳主要产地,为了增加木耳生产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根据县委指示,去年春季曾组织人员到湖北省参观学习了银耳生产技术,并在木耳主要产区狮子坪、官坡两个公社选择了十六个生产队为试点,进行银耳生产试验,以便取得经验全面推广。
生产银耳具有时间长,工序多,技术高的特点,一般从着手生产到长出银耳需要十个月,中间经过选材、砍材、剔枝、打节、点花、上堆发汗、翻堆、散堆、排杆、拣耳和炕耳等十多个生产环节;每个环节都带有强烈的季节性和技术性,如果一环抓不好,不是影响产量,就是不长银耳。再加上当地气候和湖北不同,群众又无生产银耳习惯,真是困难重重。
在试验的过程中,他们学习了《愚公移山》、《矛盾论》、《实践论》等文章,把敢想敢干的革命干劲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正确结合起来,既尊重外地经验,又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经过摸索,一个一个地解决了碰到的具体问题。如散堆、排杆两个生产环节,按照外地经验,要在“惊蛰”前后,即在三月六日左右完成。但在卢氏这时冰雪才开始解冻,草木刚发芽,如果在这时散堆、排杆,就会受气候条件影响,不能生长银耳。参加试验的人员进一步学习了外地经验,经过查对各种资料,反复进行调查研究,最后,把散堆、排杆推迟了四十四天,到农历“谷雨”前后进行,结果获得了成功。同时在试验中不仅对关键性的问题特别重视,而且对每一个生产环节也都认真对待。
河南省卢氏县 常金泰 权则壤(附图片)
这是卢氏县培育成功的白木耳


第5版()
专栏:编后

在困难面前
缺乏资源,缺乏资金,不懂技术,怎么进行副业生产?这两封来信介绍的情况和经验,给人一些启发。
在发展副业生产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副业基础比较薄弱的地方,困难就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采取什么态度呢?是知难而退,还是迎着困难前进呢?这是问题的关键所在。从这两件来信反映的情况看来,这两个地方的干部和社员是迎着困难前进的。他们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经过一段努力,过去不懂的,很快懂得了;过去不会的,很快学会了。有了经验,有了技术人才,副业生产就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地发展起来。八甲大队副业生产项目由六种发展到二十二种;卢氏县原来只会生产黑木耳,现在也能生产白木耳了。
这种进步说明,群众发展副业生产的要求是迫切的,热情是高涨的;有关领导方面只要根据群众的要求,认真加强领导,困难就会迎刃而解,不利条件就会转化为有利条件。人们知道自己是为繁荣集体经济而学习技术,为革命而学习技术,就会斗志昂扬,克服各种困难,把要学的东西学到手。
在农业生产、副业生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农村公社、生产队的干部和社员,还会遇到许许多多困难。这种不怕困难、勇于前进、善于学习的精神,现在需要,将来需要,永远都需要。


第5版()
专栏:

安徽省枞阳县左岗公社孙岗大队各生产队认真实行封山育林,积极营造经济林木。图为孙岗大队抚育更新的竹林。
程嘉楷摄(安徽日报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