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文艺战线上的尖刀
——看兰州部队某部业余九人话剧组演出的小话剧有感
曹禺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部队某部业余九人话剧组给首都观众送来一台小话剧。九位精神饱满的战士,四个短小精悍的话剧(在此次来京演出中,还有兰州部队战斗文工团话剧队的一个小戏《刺刀见红》,与他们合作演出,戏也很好),服装道具随身带进剧场。轻装来,轻装去,一场戏演下来,满座春风。观众们在会心称意的笑声中有了启发,受到教育,在息息相关的笑声中能够深思,能够回味。
这几个小话剧确实很短,有的演出时间不过十分半钟。但这些戏都能迅速地反映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配合政治工作的需要。作者、演员是五好战士、神枪手、神炮手、技术能手。他们能文能武,以业余时间,利用轻便易行的文艺形式作武器,对准工作中的活思想,一枪中靶。他们心无杂念,根据“需要”和“可能”搞文艺宣传。他们做到了为革命写戏,为革命演戏。这就说明为什么他们的小话剧发挥了如此强大的战斗作用。
不面壁虚构,从实际生活寻找创作的根据,有的放矢,是这些小话剧特点之一。这个部队单位一向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他们的篮球代表队和别人赛球,也穿的是打了补丁的球衣。他们就依据这段生活实际,写出《球衣问题》。他们调查研究过去有些队员的思想情绪,联系有些业余球队不重打球而重球衣的作风,创造出一个不肯穿补丁球衣的队员——杨光大。全队战友们的革命风气启发了杨光大的觉悟,老首长补缀多次的背心推动了杨光大的转变。十分半钟的《球衣问题》,歌颂了革命部队中重锻炼、重实干,不重排场的思想,以小喻大,也宣传了在一切革命事业中必须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毛主席说:“研究问题,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小话剧《先别肯定》中的高大牛,一片好心,可闹出不少笑话,只因为他“粗枝大叶地看到一点矛盾的形相”,就一味地“我敢肯定”,结果主观主义地把事实“肯定”颠倒了。吹唢呐重要?还是放电线重要?把矛盾的真相调查清楚了,全面地深入地研究了,就不会冤枉苦练军事基本功的新战士于林,明白了于林吹唢呐也是革命工作的道理。断事看人,要全面,要客观,《先别肯定》把这个思想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了。
四个小话剧有强烈的感染力。它们反映了人民内部矛盾中几个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有的是全面与片面的思想方法的矛盾,有的是重实干与重外表的思想斗争,有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头脑里还保存着个人主义的思想差距(《驾驶执照》)。可以看出,作者严肃地对待每一件小事,通过小事件,说明大道理。因而,他们提出的问题有普遍意义,在各条战线的斗争中都可能存在,都能得到共鸣。所以台上一声警钟,观众的思想也随之震动,台上台下,此呼彼应,起落相承,戏中人解决了思想问题,观众的认识也跟着提高了。
这几个小话剧,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洋溢着充沛的阶级感情。它们一面热情饱满地歌颂了军民之间军爱民、民爱军的骨肉相亲的关系(《灵活处理》);一面正确地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了达到更高的团结,更好地完成革命任务,就必须帮助个别战友克服缺点,进行必要的斗争。从爱护同志、团结同志出发,进行深刻细致、令人心服的启发与教育,在革命的春风化雨中,大家取得统一的认识,采取了统一的行动。每个戏都流露出海一般深的战斗友谊,每个戏又都是妙趣横生的喜剧,新颖活泼地运用了“团结——批评——团结”的解决思想矛盾的方法。
他们在艺术上勇于革新,敢于创造。紧紧抓住一个问题,一个活思想,一抓到底,不贪大求全。在小而精的范围里,写得有曲折,有起伏,不单薄,不呆板;不故做深奥,却深入浅出,把一个问题辟得透彻;开门见山,矛盾提出得快;解决矛盾的方法却委婉有致,生动感人。真是一个坑,下一颗种,颗颗种都开放出春光照人的鲜花。这些戏是战士们学习毛主席思想的重大收获。从内容到形式,体现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闪耀着人民解放军“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个大字的灿烂光辉。
小话剧,是文艺战线上的尖刀,这把尖刀既灵便,又锐利,可以比较迅速有效地解决问题。小戏比起大型戏,可以写得快,写得多;反复不断,锐意加工,更可以写得好,写得精。象兰州部队的小话剧,用人不多,演出简便,容易送到群众中去,也容易被群众掌握,也就容易发挥出更广泛的业余的革命文艺的力量。
小话剧和戏曲小戏一样,是使革命文艺能够普及的一个重要形式。我们要多写、多演革命的小话剧与小戏。兰州部队某部业余九人演出组的小话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第6版()
专栏:

把群众的创作力量组织起来
——记海伦县群众业余文艺创作活动
在黑龙江省海伦县的广大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深厚的创作力量,特别是剪纸和地方戏曲,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这几年,海伦文化馆、民间艺术团和《海伦日报》,各自联系了一批业余作者。为了把这些分散的创作力量组织起来,使他们的业余创作能够有领导地、有目的地进行,经中共海伦县委决定,在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四年,先后成立了县业余美术协会和业余文学中心创作组,由县委宣传部和县人委文教局具体负责领导这项工作。
现在,海伦县业余美术协会和业余文学中心创作组,共吸收骨干成员七十八名。在他们的带动下,先后在一些工厂、生产队、机关和学校里建立了三十多个基层业余创作组和业余美术小组。全县的业余作者现在已经达到三百多人。
抓思想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一支业余作者队伍形成之后,面临的问题是要对他们加强思想教育,使他们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不走岔道。海伦县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主要抓两条:一条是抓政治思想,一条是抓创作思想。
起初,有些业余作者对创作没有信心。县委就在文化宣传工作会议和业余作者座谈会上鼓他们的志气,勉励他们敢于拿起笔来,敢于做文化的主人。后来,个别业余作者写了几篇作品,报刊也登了,劲头一来,竟整天坐在家里写作,不去劳动了。这虽然不是普遍现象,却是一个很坏的苗头。县委立即抓住它,在业余作者会议上组织讨论,反复强调要做一个又会劳动又会做文艺工作的人。会后,除了对有这种想法的业余作者进行个别教育以外,同时又主动同业余作者所在单位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共同帮助业余作者端正认识,使他们很快回到正路上来。
由于思想教育工作抓得紧,所以大多数业余作者,根扎得正,思想对头,在劳动和工作中表现很好。东方红公社玉泉大队创作组七名成员,有的是全省回乡知识青年标兵,有的是全县耕读小学教师模范,有的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
帮助业余作者明确和提高创作思想,是培养业余作者重要的一环。县委通过邀请业余作者参加县里举行的有关会议和听传达报告的办法,帮助他们更多地了解国内外政治动向和党的方针政策。这些学习和讨论,对业余作者的创作实践起了很大的作用。一个业余作者最初写成的独角戏《家务事》,思想意义较差。通过学习和讨论后,作者提高了认识。最后,这位业余作者改写的作品,塑造了一个大公无私、热爱集体的先进女社员,演出后很受观众的欢迎。
根据业余创作者不同时期创作中存在的模糊思想,组织他们带着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是提高业余作者思想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海伦县有关部门在大力培养业余作者中的一项重点工作。有一个时期,一些业余作者写了一些快板、二人转和绘刻了一些剪纸作品,就觉得这些东西“土气”,“不够味”,要搞“大头货”。这种思想一露头,就立即组织他们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许多业余作者读到毛主席在里面批评一些人不爱工农兵的墙报、壁画、民歌、民间故事等萌芽状态的文艺时,也认识到自己的思想不对头。一度有过这种思想的农民业余作者张凤山说:“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我自己是工农兵中的一员。群众喜欢小演唱,我不写这个又写什么呢!”
抓辅导
提高创作水平
为了提高群众业余文艺创作的质量,海伦县有关部门,采取了各种措施加强对业余作者的辅导。它主要是由文化馆、民间艺术团和县报三个单位共同分工负责的。
文化馆设有抓创作的专职干部,经常同业余作者保持联系,每季发送一次约稿信;县报通过平时的组稿往来,对业余作者进行细水长流的培养;民间艺术团利用聘请业余创作员的方式,把四十多名业余作者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这些单位的干部和演员下乡工作和演出时,常常登门访问,帮助业余作者解决创作中的困难,甚至一起构思作品。
文化馆、民间艺术团和县报,对业余作者的作品,常常采取领导、专业和群众相结合的办法,帮助业余作者提高创作水平。民间艺术团去年举行几次业余作者作品专场演出,邀请县领导同志和业余作者同场观摩,然后组织讨论会,集思广益,精益求精。文化馆今年组织了一部分优秀业余故事员,到群众中试讲业余作者创作的新故事,然后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再行加工修改。这不但对新故事作者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学习机会,对参加试讲的故事员也是一个提高的过程。有一些工农业余作者,占有的创作素材很丰富,但是由于受到写作技巧的限制,一时不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文化馆和民间艺术团就组织写作水平较高的业余作者同他们合作,互相取长补短。优秀的二人转《靶场会》等作品,就是由工人、社员和教师共同合作完成的。
县里的党政负责人对群众业余创作很关心,主管文教的县委书记和宣传部长,工作再忙,也抽空参加业余作者的会议和学习活动。因此,业余作者虽然身居一村一舍,一厂一校,但耳聪目明,创作思想很开阔。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的拉场戏《地头上的斗争》,歌颂大型水利建设成就的快板《英雄坝》,取材于本县商业战线上真人真事的小说《两次表扬》等等,就是县委一位书记在一次会议上向业余作者推荐的题目。今年年初集体完成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剪纸,是在省委有关同志建议下进行创作的。
在有关方面这种热心帮助下,一批年轻的业余文艺作者,正在迅速成长。业余剪纸爱好者林树盛、赵云阁、李录等,都是青年工人和社员,他们现在已经能够绘刻一些思想意义比较深刻的作品。农民业余作者张凤山,过去只念过四年书,一九五八年开始创作,现在已经能够写地方戏曲、新故事、散文等作品,八年中,发表的作品达一百余篇。
一支宣传队伍
一九六三年县业余美协成立不久,数十名业余美术爱好者以很高的政治热情参加了县委举办的阶级教育展览馆的筹备工作,完成了三百六十多件史实性的美术作品,后来又复制了十一套流动展览画轴,供农村巡回展出。最近,他们为了配合正在全县开展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又在紧张地挥笔作画,准备不久重新举办阶级教育展览馆。在“三史”教育中,一些业余剪纸爱好者大胆地运用剪纸连环画的形式,绘刻了不少“三史”题材的作品。现在正在海伦镇上展出的剪纸连环画《筐》,真实而又形象地记述了海伦县一个贫农在旧社会带着讨饭的破筐到处流浪的血泪史,每天有很多人在这里围观,并且深受教育。广大业余美术爱好者在运用美术作品的武器来为政治和生产服务方面,尽了自己的一分力量。
海伦县的群众业余剪纸活动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过去,农民逢年过节都有剪纸张贴的习惯。不过,那时的民间剪纸,题材大多数是花鸟虫鱼和图案花边,只供装饰点缀之用。最近三年来,广大业余剪纸爱好者参加了有组织的、有目的的创作活动,使剪纸艺术的内容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已经由只供人们欣赏的装饰点缀品变成反映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有力武器,特别是今年年初由二十名业余剪纸爱好者集体完成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更使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在表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方面迈出了一大步。继《东方红》之后,他们又根据同名剧《南方来信》、《椰林怒火》以及其他的资料,绘刻了三套反映越南南方人民英勇抗击美国侵略者的剪纸。
海伦县的业余文学爱好者,也积极地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来为当前的“三大”革命斗争服务。去冬今春,为了更好地开展大讲新故事活动,推动农村俱乐部业余文化活动,文化馆发动业余作者大写新故事。几个月的工夫,业余作者就编写了五万多字的新故事脚本。分布在农村的业余创作组,也充分运用文艺的武器,在生产和斗争的前沿阵地发挥作用。东方红公社玉泉大队业余创作组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每当党的中心工作一来,他们就立即投入战斗。今年农村掀起了生产热潮,创作组就在黑板报上办了文艺副刊栏,以诗歌、快板、故事等多种形式,热情地歌颂本村的新人新事。这个大队的黑板报可贵的地方还在经常出版,几天就出一期,从不间断。同时,这个创作组还根据社员的思想问题编了一些小戏在俱乐部演出。社员们看了以后说:“这都是实在事,看了开脑筋。”
为业余创作开辟阵地
海伦县的工农群众在业余文艺创作的园地里,经过辛勤的耕耘,获得了丰硕的果实。过去,海伦县民间艺术团经常为寻找演唱脚本而四出奔走。自从依靠业余作者大搞剧目创作以后,这种状况已经完全改变了。最近一年多来,全县有四十多名业余作者为这个剧团创作了六十一个“二人转”、独角戏和拉场戏,已经上演了三十六个,其中有二十三个成为剧团经常上演的保留剧目。这些比较优秀的脚本,不仅在本地经常上演,而且有的还流传到外地。现在,在民间艺术团经常上演的剧目中,本县业余作者的创作占了三分之一。
《海伦日报》副刊版每期发表三五篇业余作者的作品。它是本县业余作者经常发表习作的园地。每逢重大节日,报纸还举办征文活动,鼓励更多的业余作者进行创作。
除此以外,文化馆还积极加工整理业余作者的作品,印发给农村俱乐部,供他们演唱。特别优秀的作品,文化馆还负责向报刊推荐,许多刊物也主动为群众业余创作开辟阵地。
群众业余创作的大量美术作品,主要是通过展览的方式,让它同群众广泛见面。除了配合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举办阶级教育展览会以外,平时还根据党的各项政治运动和中心工作,举办各种专题展览。象“援越抗美剪纸展览”、“农村写生展览”、“儿童画展”等等。农村的业余美术小组还不定期地搞墙头画展。业余美术协会还在城镇举办经常性的画廊和出版《海伦美术》季刊,大量展出和发表业余美术爱好者的作品。《海伦日报》也经常发表他们的美术作品,有时还出刊业余作者画页,最近两年仅发表群众业余创作的美术作品就达一千五百多幅。
本报记者 雷仲予


第6版()
专栏:

话剧《英雄工兵》的思想艺术特色
吴启文
话剧《英雄工兵》自始至终都以一种气势磅礴、热情饱满的思想艺术力量震撼着观众。戏剧的情节单纯而集中,它只是写了一个工兵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三江口修水电站的故事。但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战友间的思想斗争,却表现了这个老工兵连从长征到抗美援朝所建立的累累功勋和优良传统,写出了一部鲜艳的红色连队史。我们从这个红色连队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的革命本色,看到了我们的战士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怎样成长壮大,看到了他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斗志昂扬、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
这个戏所以能那样强烈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激动,首先在于它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高昂地唱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不断革命,彻底革命。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是我们战斗的社会主义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从《英雄工兵》来看,使我们内心深处无法平静的,是老工兵连那种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失败、不怕艰险的革命精神。他们放着亲手修建的漂亮营房不住,常年住在简陋的工棚里;他们修好了许多桥梁公路,自己却总是在险山恶水之间披荆斩棘,开路搭桥;他们修好了水电站,又要到海岛上去点小油灯,……他们的生活理想、生活乐趣和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广阔、高尚、丰富。他们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着同志、要求着自己,以革命的名义回想着过去,以革命的志气对待着现在,以革命的理想瞻望着未来。而斗争又给一个革命战士带来了怎样的激情和欢乐啊!“走不完的战斗胜利康庄路,看不尽的锦绣江山万里图”,这里洋溢着多么自豪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写出了工兵的特点,也表达了革命者的情怀。把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表现得如此高昂、感人,这正是《英雄工兵》最鲜明的思想艺术特色。
这个戏的另一个特色,是它从剧本到演出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对于革命者说,谈到生活,那首先就是指的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来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革命实践。《英雄工兵》的生活气息,就是从那与洪水抢时间、争胜败的斗争中迸发出来的生活的火花;就是从那蓬蓬勃勃的建设水电站的火热场景和气氛中,从人们那种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里流露出来的生活的芬芳。同时,在一些精心选择的细节和语言里,也反映了我们生活中那种健康、明朗、诙谐的情趣。如副连长邵虎臣因为工人青年突击队要换他的岗而有一肚子意见,人家为他准备了一口肥猪,他却问“有牛没有?”当副指导员过后责备他对工人是什么态度时,他说:“什么态度,我这不是一个劲地在笑吗?”邵虎臣是一个勇猛无畏、性格直爽的革命战士,任务没完成就撤下来,他自然有情绪;可是在工人老大哥的面前又不能过于任性,虽然一个劲地克制,还是顶了人家几句。这是十分性格化的语言,也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英雄工兵》的生活气息,表现着一种战斗的、革命的生活特色,在这种生动活泼的革命生活中,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军民之间形成了水乳交融的革命关系,这种革命精神给了观众强烈的感染。
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这是话剧《英雄工兵》又一个鲜明的特色。《英雄工兵》通过以指导员丁战为代表的一些英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对于党和社会主义的耿耿忠心和无限热爱,从而也就写出了他们作为阶级战士精神世界的基本特征。同时,剧中还通过一系列特定的人物关系,接触到了战友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等等的感情内容。一次洪水的袭击,卷走了女司机高翔和新战士赵明。指导员丁战失去了妻子,赵师傅失去了儿子,他们遭到了这意外的不幸,心情自然是十分悲痛的。但是,当他们彼此相对的时候,却是极力为对方着想,相互安慰,把对方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他们把失去的亲人首先视为自己阶级的一员和同志,所以就能化悲痛为力量,立即又投入了与洪水的紧张斗争中去。这里,夫妻、父子的感情升华了,提高了,因而也更加激动人心了。它超出了一般市俗之情,表现为一种革命的阶级之情。剧中丁战、邵虎臣和何万里“三个老疙瘩”间的战斗友谊,更显现了这种阶级感情的浓度和光采。思想认识上的矛盾,引起了他们之间的原则斗争。他们深厚的友情不但丝毫没有削弱、冲淡这一斗争,反而加强了这一斗争,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同时,也决不因原则的斗争就淹没了他们的友情,相反,通过斗争,这种友情却更进一层,更为纯挚了。
我们看到,三个战友回忆在朝鲜的一段战斗经历时,是那样地心心相印,神采飞扬。何万里和邵虎臣都就自己思想认识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丁战也激动地检讨一直未能和战友谈心,是自己革命责任心还不强,是对阶级兄弟的感情还不深。当他又听到何万里的歌声时,高兴地说:“能听到我们班副唱歌,真比饿了三天吃顿饺子还要香啊!”这种战友之间情感的描写,让观众更深地看到了英雄人物的精神状态,他们不仅表现了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彻底革命的精神,而且爱憎分明,感情丰富。我们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不正是这样的吗?塑造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是社会主义戏剧的首要创作任务,这就要求把英雄人物放置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展示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他们的革命情操和阶级感情来感染观众,引起观众思想感情的变化。《英雄工兵》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以上,我们分别从革命精神、生活气息和阶级感情的角度接触到了这个剧本的一些思想艺术特色。但是,作为戏剧作品,归根到底,这一切总是通过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体现出来的。
《英雄工兵》成功地塑造了丁战、邵虎臣、何万里的性格形象。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构成了全剧基本的戏剧冲突;而随着这一戏剧冲突的展开和解决,又反过来实现了人物性格的刻划。从表面看,邵虎臣与何万里的矛盾是最激烈的、明朗的,但剧本并没有把他们的矛盾当作戏剧冲突的基础,而是通过他们两个各自的思想表现,来和丁战的性格构成真正的冲突。而这种冲突的表现和解决是在反对两种片面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斗争中得到充分体现的。
在第二场戏里,经过日夜奋战,没有保住围堰,洪水冲开了决口,还卷走了高翔和赵明,当时情势十分紧张。周书记说:“在这严重的困难面前,我们要顶得住!”但是,怎样才能顶得住呢?当时何万里实际上已经认输,有了撤下来休息整顿的想法,自然谈不到顶得住困难;可是象邵虎臣那样凭着勇气一味蛮干,即使如他所说“豁上我这一百多斤不要”,也毕竟不能赢来胜利。丁战此时虽也还没有找到战胜困难的有效办法,但他对何万里的临阵退缩、消极撤退的打算,以及对邵虎臣的不顾事物的客观规律,盲目硬拼,都表示了反对。他看出了这两种片面的做法,都不能走向胜利。丁战在政治上的成熟,就集中表现在这严重的关头,他能把毛泽东思想运用于当时的具体革命实践中。我们看到,一旦取得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后,终于找到了“定向爆破,移山堵口”的办法,而使被动转化为主动,不利转化为有利,失败转化为胜利。冷热结合,革命干劲和科学求实精神结合,战略上藐视困难和战术上重视困难结合,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结合,用丁战的话说就是“既要有两打铁牛寨的勇气和决心,又要有三打铁牛寨的智慧”,这革命的辩证法,正是使得丁战能在危急的时刻指挥若定,在下一个洪峰到来之前完成围堰合龙,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做冷静的促进派,就是“三个老疙瘩”战友通过这一场思想认识的矛盾冲突得出的结论。
目前这个剧本正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加工修改中。据我们了解,作者修改时准备在表现工兵英雄的革命干劲时,注意劳逸结合的描写,在描写连续战斗时,表现适当的休整。我们相信,剧本经过不断的修改加工,它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近两年来连出好戏。从《南海长城》到《带兵的人》到《英雄工兵》的创作和演出,这是一个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过程。而取得如此令人欣喜的成就,又是和战士话剧团的同志们长期深入生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不懈努力直接相关的。预祝他们在下一个战斗中,打出更高的水平来。


第6版()
专栏:

农村青年的好榜样
(剪纸组画之一)
海伦县
林树盛、郑 杰、傅作仁等十三人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