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祖国游动的国土”
蓉川
“祖国游动的国土”,我国的远洋船员们,常用这样最亲热的称呼来形容他们所驾驶的巨轮。
一条轮船航行在汪洋大海上,不过是一叶扁舟;停泊在鳞次栉比的船群中,也不过如闹市里的一楼一阁。但是,我们祖国的远洋船,无论航行在任何海域,停泊在国外任何港口,都是那末引人注目。这不只是因为它具有那壮丽的船身,而是因为它顶上飘着的五星红旗,闪耀着伟大祖国的光辉;这不只是因为它载出去那些五光十色的货物,而是因为它载出去的是中国的繁荣兴盛和六亿五千万人民的友谊。
请去同那些从万里重洋返回祖国的远洋船员们谈一谈吧。他们有时也会同你谈起那海上的奇景;但是,他们更津津乐道的,还是他们在国外的亲身经历。
我国的远洋船每新到一个友好国家的港口时,总有许多人拥挤在码头上,欢迎中国船,争看中国船。有些人还专门租了小艇子,划到中国船的附近观看。有的国家的妇女有戴面纱的风俗,据说只有在亲人面前才将面纱除去;但是,她们参观中国船的时候,却悄悄地除去了面纱。中国船员走到大街上,到处有人向他们招手致意。孩子们则手拉手地把他们围起来,欢跃地喊:“中国朋友!中国朋友!”有些外国朋友,见到中国船员就伸出大拇指激动地说:“毛泽东!”虽然彼此言语不通,可是这胜过千言万语的一句,就充分地表达了他们的深厚情谊。
我们的远洋船到达最亲密的兄弟国家的时候,更是到处受到热烈欢迎,有些场面简直难以用语言、用笔墨来描述。这些兄弟国家的人民看到中国船,就如同到了兄弟的中国一样,那么振奋高兴。他们把中国船员围起来,问中国的工业生产、农业收成、原子弹爆炸、首都北京的美景等等,他们非常关心和熟悉中国各方面的情形。特别使人感动的是,他们同中国人民一样地热爱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他们衷心地恳请中国船员们,代他们问毛主席好,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中国船员在这些兄弟国家,经常被邀参加节日观礼,参观市区、工厂,或者游览风景区。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还常邀请他们到家里去做客。我们的船员在亲密的兄弟国家,真象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在国外华侨的眼中,远洋船则是祖国繁荣兴盛的象征。侨胞们看到祖国的远洋船,象回到了祖国一样。他们拥到码头上摸一摸船梯,划着小艇子靠近船边,摸一摸船身,就会激动得掉下眼泪来。在印度尼西亚,有一位六十多岁的华侨老人,从一百多公里以外,赶到港口来看祖国的轮船,回去后逢人便讲;有一位华侨双目失明了,还专门坐着三轮车赶到港口,象抚摸亲人一样恋恋不舍地抚摸着船身,临走还向船深深地鞠了一躬。
我们的远洋船是伟大祖国的游子。它受母亲的嘱托,为我们遍天下的朋友载去友谊,也为母亲载满友谊而归。
在党和毛主席的教导下,我们的远洋船员们在成长着。他们经常这样鞭策自己:“我们的巨轮是‘祖国游动的国土’,我们是‘祖国游动的国土’上的公民。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要无愧于伟大的祖国,无愧于船顶上的五星红旗。”
我们的远洋船员们,在实践着他们的誓言。他们那种热心服务、认真负责、勤劳奉公的精神,在国内外不断博得好评。一次去印度接归国华侨时,船员们往返替旅客搬运行李,把肩膀都磨破了。一位在国外工作的同志感动地说:“看到你们这样热情,真想坐你们的船一起走。”遇到病人、产妇乘船,船员们更是关怀备至,上下船用担架接送,航行途中送饭送药。有的旅客在感谢信中,称他们是“毛泽东时代的船员”。
我国的远洋运输,是一种新兴事业,经验还很不足。但是,我们的远洋船员们,决心克服一切困难,掌握过硬本领。他们抓紧一切时机,锻炼爬高、带缆、操舵、抢险、配载、保养、维修等各方面的本领。为了替国家节约外汇,他们经常自己担负扫舱、清炉等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不另外雇人。有时,为了缩短运输时间,保证运输质量,还亲自参加装卸作业。他们热爱劳动、热爱祖国,也严格遵守新到国家的法律,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有些外国朋友对他们说:“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象你们这样勤劳奉公的好船员。”
有一位五十五岁的老船员叫朱清连。他十岁给地主放牛,二十三岁上船当练习生,已经度过了三十多年的海上生活。他受过地主的折磨,受过把头和船主的剥削,多次尝过失业的痛苦。每当他对人提起过去的辛酸历史,谈到今天新中国海员的幸福生活时,总是热泪盈眶。对旧社会的憎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使得他干活越干越有劲。在船上,他象一个管家婆,眼里到处都是活,什么时间也闲不住。大家都称他为赤胆忠心的老黄忠。
我们这些可爱的远洋船员们,真不愧是“祖国游动的国土”上的公民。他们不仅有着一般海员那种豪迈慷慨的性格,更重要的是,毛泽东思想武装了他们。毛泽东思想给了他们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给了他们发奋工作、刻苦锻炼的毅力,给了他们战胜狂风巨浪、战胜海盗的勇气。正如他们自己所说:“只要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什么海也能过,什么船也能驾,什么风浪也不怕。”
祖国的远洋船啊!我们热爱祖国稻菽千里、烟囱林立的每一寸土地,我们也热爱你这远涉重洋的“祖国游动的国土”。祖国的远洋船员们啊!我们以作为一个伟大祖国的公民而自豪,我们也以有你们这样一些工作在“祖国游动的国土”上的同志而骄傲!


第6版()
专栏:大家谈

“养”和“使”
北京铁路局丰台机务段机修工人 王保丽
前几天,车间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三号车床在修期未到、生产正忙的节骨眼上,突然发生了转速不均、机音杂乱的故障。车床工小李子不管三七二十一,照常开车干活;张师傅发觉后,制止了他这种做法,立刻找人修理。这件事看来很平常,却使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怎样对待“养”和“使”?
车床的保养和使用关系很大,如果“养”得不好,“使”得不好,不但会缩短车床的寿命,也同样会影响工业生产任务。这就需要机修工和车床工树立正确的“养”、“使”态度。我觉得,“养”固然重要,但“使”也同样重要。“养”是“使”的基础,“养”不好,“使”起来不顺手,老发生故障,就会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而“使”呢,又不能单纯的“使”,“使”中也要注意
“养”,不爱护车床,不好好使,也要影响优质高产。“养”和“使”,乍看起来,似乎是对立的,要“养”就影响“使”,要“使”就不能“养”。其实并不完全这样。车床在停修维养的时候,当然就不能使了。但“养”是为了“使”,只有“养”好了,才能更好的“使”。“养”和“使”是统一的。“使”的时候,就不能“养”了吗?不见得。“使”中也能“养”。勤检查,常加油,好好使,爱护车床,这就是“使”中之“养”。如果认为“我就是管使的”,对车床不爱护,“使”的时候不注意“养”,“驴不死不下磨”、“牛不亡不卸车”,这种想法和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第6版()
专栏:

美丽的帕米尔草原(外一首)
 陶阳清清的泉水淙淙流淌,白色毡房搭在芳草地上,蝴蝶绕着香花飞舞,云雀在蓝天上歌唱。绿缎子般的草原上,浮动着白云般的羊群,彩绸般的花丛里,火龙般的马群在飞奔。鲜花呵!没有一朵不芬芳,牧民呵!没有一个不欢畅,老人弹起考姆孜琴,姑娘的歌声随风荡漾:连成片的牧场多么宽敞,合了群的牲畜多么兴旺,生活在公社的柯尔克孜,就象生活在幸福的天堂。那英武的乌拉克奇(注),好象勇士奔上战场,以自己的赤胆忠心,祝福祖国繁荣富强。八十斤重的大山羊,放在草原的中央,一声号令群马奔驰,马蹄震得大地摇晃。奔马上的乌拉克奇,伏身把羊刁在手掌,好象随手掐一朵花,那么灵巧那么快当。一马当先几十匹马追上,马身上仿佛长了翅膀,马鬃象逆风的火焰,马尾似流星的余光。刹那间一群马围住山羊,钢铁般的臂膀呵!勇猛地争夺撕抢,一只手就有无穷的力量。这个钻在马肚底下,那个一脚踩蹬飞翔,山羊突然举上天空,有人站在马背上去抢。呵!饶勇的柯尔克孜民族,你有这般强悍的人民,还有什么困难可以阻挡?还有什么高峰不能攀上?
注:柯尔克孜语:乌拉克
奇,意即刁羊手。


第6版()
专栏:

节日刁羊欢乐的国庆节,是集会的好时光,辽阔的草原上,是刁羊的好地方。骑马而来的观众,都穿着民族盛装,姑娘辫穗上的发饰,闪射着珠宝的光芒。红旗在蓝天上飘荡,歌声在白云里飞扬,欢唱社会主义的祖国,雄狮般高踞在世界上。


第6版()
专栏:读者 作者 编者

读者对《你追我赶》一文的批评
七月二十九日本报六版发表《你追我赶》一文后,收到几封读者来信,对这篇文章提出了批评。我们认为读者的意见是正确的。
读者来信指出,这篇文章对于比学赶帮运动的目的性作了不正确的描写。读者王平说:“文章给人这样一种印象:比赛纯粹是为了分个上下,争个高低,因此竞赛双方——周岗和张楼千方百计要夺红旗,争冠军。这就宣扬了‘锦标第一’的错误思想。”读者来信还指出,文中所写的人物形象是不真实的。譬如周大虎,在部队时是个五好战士,可是在这里却被表现为一个目光短浅、心胸狭窄的人。当他走在对手前面时,就“心里甜丝丝的”;落在对手后面时,就象挨了“当头一棒”。这样来描写周大虎,显然是不恰当的。


第6版()
专栏:

公社保健员〔套色木刻〕
 耒汶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