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打破框框,为农民服务
中国医学科学院农村巡回医疗队第二分队队长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 吴英恺
我参加中国医学科学院农村巡回医疗队第二分队在湖南省湘阴县浩河公社工作、学习和生活了三个月,为期虽短,可是受到很大启发教育。由于深入了农村,既了解了农村的生活生产和卫生情况;也学习了贫下中农的优良品质,同他们开始建立了阶级感情,对于象我这样久居城市的专业医生来说,真是大开眼界,大开心窍,受到一次深刻的阶级教育和革命实践教育。头脑中开始有了一些阶级观点、生产观点和群众观点。当然这都只是初步的,但对自己的思想改造和业务工作革命化都将起到重大的影响。
多年来,在自己参加的医疗、干部培养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总觉得是有许多牢不可破的框框。年复一年,只能按部就班地循用老一套办法,有时运动来了破一下,但也难以坚持,逐渐又回到老路上来;因而有时自己还认为这老一套就是正确的、不可改变的规律。这次下乡之前,我也曾设想通过深入农村在新的环境下找出打开业务框框的路子,经过三个月的实践,自己觉得在这方面倒是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过去我们看待自己有关的业务工作,不是从广大工农兵劳动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而是从一个小专业和个人兴趣出发的,往往是在分工和专长的掩盖下,挑病人推病人,设置了种种规章制度和“医疗礼仪”的框框,而不能全心全意去解决所有病人的问题。在农村巡回医疗中,就没有这类的问题,一个巡回小组,两三个医务人员,到一个生产队,有什么病,就看什么病,治什么病,医生不分什么科,首先是考虑方便病人,少花钱,快治好病。复杂的病,三两个医生一商量就把问题解决了,符合多快好省的要求,符合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初到农村时,对病人来门诊和按我们的计划下队巡回都没有什么问题,就是对病家临时来叫出诊,不习惯,总想
(也是这样作了)叫病人来门诊看病,可是通过不断的思想斗争和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才扭转了这个从自己出发而不从群众利益出发的思想,进而发展到自动到病家去打针、换药、查血等等,千方百计为病人解决问题。这说明什么问题呢?当然不是说我们对每一个病人都要到他家里去看才是为人民服务,不过在需要和可能的时候,医生和医疗组织不总是应该从方便病人、保证生产出发吗?专科专业和专家,只应该是为医疗工作服务、为病人服务,而不应该反而增添工作负担和病人负担吧,医疗工作的规章制度也应该是从保证病人利益和有利于工作出发。从这些初步的经验和体会来看,我们医疗工作中有不少框框是应该打破的,也是可以打破的。
过去在城市医院中,我们治病用药,追求特效和新品种,常好多种药同时应用,剂量大些时间长些,觉得有保证。有时也觉得不必如此,但也不敢高出这个框框也不敢低于这个框框。我们初到农村,手上只有阿斯匹林、胃舒平、甘草片、紫药水等普通药,也有几种常用的抗菌素,可是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也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就有许多顾虑,用这些普通药能治好病吗?工作实践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通过送医送药上门,及时恰当地投下了这些所谓普通药;在必要时谨慎地按小剂量应用了青霉素、合霉素等,又开展了针灸疗法。就是这样,在头一个月中治疗了一千八百名病人,总药费还不超过五百元,绝大多数病人,包括一些象肺炎、伤寒、阑尾炎等急重病人,都治好了或见好了,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也是深刻的教育。让我们认识到过去那种多用药用贵药的框框是可以打破的;在治疗中还是人的因素第一,而不是药的因素第一,在用药中不是贵药新药解决问题,而是药用的对头就解决问题,相反,用药多用贵药,不但浪费也常增加工作负担和病人痛苦。
我们在开展巡回医疗的同时,也为公社的各生产队培训了一百多名卫生员和接生员。卫生员多是二十来岁、贫下中农出身的女孩子,文化基础最多是小学毕业。未开班时我们顾虑很多:学员文化程度低,培训完了不起作用;又缺乏教材教具和进行这种工作的经验,恐怕难以教好,等等。可是在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和教员学员的共同努力下,在短短三两个月内,绝大多数卫生员和接生员都学得很好。卫生员有了一个小药包,早晚之间为本生产队的群众治疗小伤小病,有的已经治过上百的病人了,收到既方便又及时有效的效果。农民群众高兴地说:“这回有了我们自己的医生了,多亏医疗队,感谢毛主席!”接生员用新法接生,作到母子安全,还开展了计划生育的宣传工作和具体工作。我们分析了一下为什么这次培训工作如此有效呢?首先这些贫下中农出身的青年们和妇女们,都是带着高度的阶级感情,为了广大贫下中农的切身利益来学习和工作的,医疗队也发扬了革命干劲,千方百计地设法教好,大家自编讲义,自作教具,除上课示教之外,还个别地传授认药消毒,带着学员看病接生,就是这样热情地教,积极地学,在为消灭农村常见疾病保证生产的共同斗争中,目标一致,同心协力,所以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收到了很好的成果。这一段经验,使我们认识到在培训干部上也要打破框框,突出政治,发挥学与教的人的因素,带着阶级感情来教来学,要比强调资格论和条件论,用老一套的办法的效果好得多了。
在开展农村卫生防病工作中,我们在春末夏初就面对消灭苍蝇这样一个问题。在农村环境消灭苍蝇是多么不可想象的难事呀!我们医疗队的同志们还是下了决心,一定找出一条办法。经过大家细心的观察研究,想出灭蝇先灭蛆的办法。又发现在这个地区,由于厕所都是用粪缸,而蛆都集中生长在粪缸里,这就找出了杀蛆灭蝇的主要目标。又经大家分头实验,得出结论,用小量六六六粉撒布在粪缸里,一次撒粉用不到一分钱,可以全部将蛆杀死,按每星期撒粉一次,每月每家用费只有四五分钱,一年按六个月计算,不过两三角钱。以后我们就在黄花大队和浩河的一条街上,又作了面上的实验,基本上作到了无蛆队和无蛆街。这项工作,给我们提示了一种从实际出发,大家动脑动手,通过科学实验,多快好省地解决问题的科学工作路线。要按照旧的所谓高标准的科学研究框框来看,究竟这是不是研究工作呢?我们说用六六六粉杀蛆,是人所共知的,但是找出用小量药粉有效地成片地灭蛆灭蝇的实际方法,应该说是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工作。
参加农村巡回医疗中的几点经验体会,说明在农村由于没有城市医院中的条件和框框,医疗队的同志们,在农村一片大好革命形势下,就能够发扬革命精神,开展创造性的劳动,在不断为贫下中农服务的实践中,提高了为劳动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在农村火热的革命熔炉里烧退了个人的名利杂念;在事事需要多方合作的情况下,培养了集体主义精神。有了这些因素,就为我们打破旧框框,在治病防病、干部培养和科学实验各个方面,走上了革命化的新的路子。归根到底,要想打破这些框框,医务工作人员就必须长期深入工农兵群众,认真为他们服务,树立起无产阶级阶级感情,与此同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克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三个月农村巡回医疗工作使我初步认识了这一条根本道理;至于更具体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还需要今后不断努力学习和更长期地参加三大革命的实践锻炼。


第3版()
专栏:

同工农紧密结合 不断改造思想
北京同仁医院农村巡回医疗队队长
北京同仁医院副院长 徐荫祥
党号召我们参加农村巡回医疗,我被批准第一批下乡,感到很高兴,不过另一方面也确实存在着四怕思想:怕苦、怕脏、怕累、怕生病。但一想到毛主席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所指出的,辨别一个人是不是革命的标准,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农村巡回医疗是一个革命工作,要搞革命就不能怕这怕那,必须在农村医疗工作的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改造自己,因此,我就信心百倍地、愉快地坚持参加了这一工作。
下乡巡回医疗是同工农结合的好办法
解放后,我虽曾多次到过农村,参加短期劳动或是参观学习,每次下去,在思想上总是片面地认为下农村是为了劳动锻炼,看看解放后的农村建设和人民公社的集体力量,使我们更好地在本职岗位上做好工作,从来没有考虑过我应当为农民做些什么。在学习中,对党的以农业为基础,全国都必须支援农业的方针只停留在理性认识阶段,口头上完全承认这一方针是正确的,但从来没有把我们医疗事业和农业生产连系起来,科学研究的设计从未考虑到它对保护农民健康有什么意义,教学时也从未告诉学生农村有哪些常见病和怎样为他们服务,也就是没有意识到我们有为农民服务的责任。这次到了农村,比较长时期地住下来,接触到更多的农村实际,逐渐对农民建立了一些感情,就感觉到同以前几次到农村大大不同,现在我真正认识到走出医院大门,下乡巡回医疗,是实行同工农结合最可靠的措施之一,是所有知识分子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实现思想革命化的必由之路。
说来惭愧,象我们这些非无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城市度过的,甚至到外国住过若干年头,但却很少涉足自己祖国的农村,对于实际上以血汗养育了我们的农民兄弟却是那么陌生。正如上面所说的,这是我一生中第一次真正在农村住下来,和医疗队的其他同志一起,在北京南郊红星人民公社九个大队进行巡回医疗,挨户串门地对几个村作了访贫问苦和治疗工作,还参加了劳动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并培养了农村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提高了一部分当地的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虽然只有短短四个月的时间,但通过这些实际工作逐步加深了我对农村和贫下中农的感情,使我更深地体会到党提出的为农民防病治病是卫生工作革命的方向,促进卫生队伍革命化的重要措施,并真正认识到伟大祖国的建设,如果没有广大农村的建设和农民的辛勤劳动,我们的工业、文化教育事业以及其他各项事业都将难以健全地发展,事实上也是不可想象的;另一方面,如果城乡还有那么大的差距,就谈不到过渡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
农民辛勤劳动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解放后,在党的英明领导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但是,同广大农民的实际需要相比,还是很不够,农村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太多了。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处处都需要我们来做大量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革命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这使我清楚地懂得了要不断革命,要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道理。
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向工农群众学习,但是我们知识分子总是不重视或是不愿意向他们学习,思想深处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骄傲自满,看不起工人农民。这次在农村中,使我看到不但广大贫下中农有许多优秀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就是在基层医务人员身上,也有不少可以学习的东西。农民的艰苦、勤劳、俭朴、诚恳,和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打动了我们医疗队每个同志的心,也因此而建立了更深的阶级感情。农民热爱公社,把集体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他们对劳动的感情是那样深厚,不怕热,不怕累,有时还忍着饥渴,甚至带病劳动。有一次我为贫农石香珍治疗扁桃体周围脓肿,她有高烧和咽下困难,我嘱她休息几天,不料她对我说:“这些日子我一直坚持劳动,我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从没有歇过。”我听了她的话很受感动,觉得应当尽快地把她的病治好,于是我立刻作了穿刺,抽出了脓液,并考虑到前几天曾给她服过磺胺消炎片没有好,要使她好得快就需用一些更有效的药,所以就免费给了她两天量的四环素,心里想不但不能收她药费,而且不能告诉她药的真正价钱,否则她下次不敢叫我看病。两天后,她果然好了,我十分高兴。通过这个例子和其他很多例子使我感觉到给农民治好病是最愉快的事情,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他们辛勤劳动的革命精神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榜样。
以前认为种地是件容易事,唯有知识分子学洋文、读洋书才是“高级”劳动。但通过这次下乡与农民同劳动,体会到没有丰富的农业知识,没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地里就不会长出好庄稼,知道了一棵稻子从出秧一直到成熟需要经过多么复杂的手续,并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中体会到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辛勤劳动的果实,要了解谁养活谁的问题,答案是非常清楚的。
农民需要大量“多能”的医生
下乡以后和卫生所的医务人员接触较多,他们不怕忙,不怕累,在条件差的环境下做出了不少成绩,保证了农民的健康。他们不分星期假日,不论下雨刮风,不论白天黑夜,经常背起药箱,骑着自行车到处奔跑,这种服务精神真不愧为农村白衣战士。对比之下,我们在城市里按时上下班,有的人多看了病还有怨气,实在太不应该了。为了解决人数少,病种多,争取最高的疗效,农村医生个个都是多面手。我以前对培养青年大夫总是强调专,片面地认为专是培养的目标,愈专愈好,才能提高医疗质量,解决问题,现在我才体会到广大农村更需要的是大量的“多能”的医生,能够解决广大劳动人民实际问题的医生,而不只是“一专”的医生。科学研究也应当面对农村,向农民的多发病开战。
我们还从农村中最基层的医务干部——卫生员那里学习到了不少东西。广大的农村需要大量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来做一般的卫生预防工作,这比对医生的需要还要迫切。我们同仁医院医疗队为红星公社九个大队六万多人口培养了二百七十七名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他们都是贫下中农出身的知识青年,学习成绩多数都很好,而且都非常热情,热爱农村,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贡献,学习回去短短的一个多月中就作出很大成绩。孙村大队西滋村的杨淑兰,就是一个很好的卫生员。有一次村里一个孩子忽然发高烧,经她检查发现皮肤有出血点,诊断出是流行性脑膜炎,并于深夜十二点护送患儿到十几里外的医院进行抢救,很快得到治愈。当医院里的医生知道她是卫生员而不是家属时,都很感动。还有不少卫生员发动群众大搞爱国卫生运动,使农村卫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民反映说:“卫生员真管事,现在小伤小病更不需要下火线了。”卫生所的医生说:“这批卫生员真好,是我们的有力助手。”我以前认为卫生员文化不高,年岁又轻,学习时间太短,不一定能起多大作用。但是事实作了最好的回答。有人问他们:“是什么动力促使你们能够工作得这样好?”他们的回答是:“学习了毛主席的《纪念白求恩》和《为人民服务》以后,就使我们对工作有了信心和勇气。白求恩是外国人,为了中国的解放事业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帮助抗日,最后牺牲了生命;我们是中国人,就更应该更好地为大家服务了。”我虽然给卫生员训练班讲了些课,但更主要的,他们对工作的极端负责任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的精神教育了我。
在阶级斗争实践中学习毛泽东思想
这次下乡期间,农村正在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我们得有机会参加各种群众会议,思想上收获很大。目前我国还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这是知道的,但是不下去就体会不到农村阶级斗争的尖锐性和复杂性,如果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阶级敌人破坏我们社会主义建设的恶毒言行,怎么也不会加深我对地主阶级和其他敌人的憎恨和对广大贫下中农的热爱和敬佩。拿农民和我自己对照,他们虽然不象我们学了那么多理论知识,但他们的革命警惕性和斗争性比我强得多。毛主席说:“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地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确实是这样,如果不深入实际,没有和贫下中农密切接触,我是不可能受到这样深刻的教育的,同时也使我深深体会到一切工作中政治挂帅的重要性。
医疗队下乡把医药送上门,体现了党对农民的关怀,因而到处受到群众的欢迎,到处传诵着感谢党和毛主席的声音。孙村大队妇女队长白凤兰说:“旧社会,咱贫下中农死活没人管,今天可不同了,党派来医疗队到农村给社员治病,有钱没钱都能看病,毛主席给我们带来了幸福!”很多农民在治好病后说:“感谢党和毛主席派来了好医生,我们只有加倍努力种好地,来答谢党和毛主席对我们的关怀。”
毛主席说过:“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的确,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是真挚的,他们立即把对国家医疗照顾的感激心情化成了实际行动,忘我地劳动,争取农业丰收来支援祖国的建设。所以农村巡回医疗的政治意义是很大的,保证农民健康也就是保证了一支强大的社会主义建设队伍的健康。回忆过去,我们在城市里为病人治病,很少考虑到医疗工作好坏的政治影响,经常或多或少地从自己的兴趣或个人的得失出发来为病人治病。这次下乡使我深深认识到了业务必须为政治服务的伟大意义,作为一个医务人员,应当更好地服务于工农群众,更快地治好他们的疾病,使他们能在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迈进一步
在农村中还使我理解了许多在城市里不能理解的事情。我刚到农村不久,在西红门大队的一次巡回医疗中,贫农薛淑敏来看病,她说十年前因为耳朵里痒用铅笔去挖,笔头的铅断在里面,一直没取出来,现在耳朵已聋了。我听了“十年”这两个字,很惊奇,心里想,怎么她能忍受十年而不将它取出呢?怀疑断铅是否还在耳朵里。用镜子一照,果然耳道深处有一团黑色东西塞住了鼓膜,将它取出一看,原来这一段断铅已被黑色分泌物层层包绕,成一团块,取出后,她立刻恢复了听力。当我问她为什么不早到北京城里去治的时候,她沉痛地说:“一是没有时间,再说城里的医院治病很贵,我也没那么多钱啊!”我听了她的话心里震动很大。同样例子还有好几个。这些事例引起了我的深思,也使我对这些纯朴、敦厚的农民产生了感情。想想过去,我对农民的疾苦和困难既不了解,也不想了解,更谈不到有什么感情,对来医院治病较晚以致延误了治疗时机的农民不但不去同情和关怀他们,反而有时还埋怨他们。这是我们思想上和医疗工作上的真正差距,我们成天主观地自诩是在为人民服务,农民长年累月地辛勤劳动,养活着我们,而我们为他们服务得怎样呢?他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却多年来得不到解决,是谁的责任呢?是党没有叫我们为农民治病呢?还是我们知识分子怕累、怕苦、怕脏而不愿到艰苦的农村去呢?想到这里,我无话可说了。毛主席要我们学习白求恩做一个高尚的人,也指明了我们努力的方向。这次到农村巡回医疗接触到农村实际,使我找到了差距和原因所在,认识到知识分子必须和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看到和克服自己的缺点,树立阶级感情,改造自己的世界观,才能真正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农村巡回医疗促使我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但这仅仅是一个开端,今后必须时刻记住、永远记住毛主席的教导,“他今天把自己结合于工农群众,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结合了,……那就是不革命的,……”不断地和工农群众结合,使我们在思想革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


第3版()
专栏:编后

要这样学
今天发表的几篇文章,都谈到结合实际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体会。为什么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才能把毛泽东思想学到手呢?
毛泽东同志谆谆教导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少医务工作者说,他们在没有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之前,对这个教导的精神理解得是很不深切的。群众想些什么?群众要求什么?只有同农民群众生活在一起,了解了群众的疾苦,培养了工农的感情,就能真正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意义。
毛泽东同志谆谆教导我们,做一切事情都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农村的实际是什么?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怎么样?许多医务工作者在没有深入农村之前,对这些也是不那么清楚的。同农民生活在一起,农民需要什么样的医疗帮助,逐渐摸清楚了,自己的医疗作风也就可以相应地改变了。切身的体会,直接的经验,是接受真理的基础。


第3版()
专栏:

在农村抢救危重病人的体会
中医研究院农村巡回医疗队副队长
中医研究院内科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主任 朱颜
解放后,我很早就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可是那时候只是当作一种政治知识来学的,没有联系自己的思想改造、联系工作来学。所以在理论上虽然有所提高,而实际上收效并不那么大。而且学习也不经常,有时间就学,工作一忙就不学,一曝十寒,先学后忘,根本不可能把毛主席思想学到手。近几年来,看到许多先进工作者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提高了思想觉悟,增强了革命热忱,无论在生产建设、教学研究、科学实验各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绩,这对我很有启发,开始抱着不断改造自己、好好为人民服务的目的去学。平时系统地学,碰到问题,有的放矢地学,学了就用,边用边学。这样,不但对自己的主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起了促进和鼓舞作用,而且在医学业务水平乃至治疗疑难大症的效果方面也有了提高。开始尝到了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甜头。这次参加中医研究院组织的农村巡回医疗队到顺义县几个公社开展巡回医疗工作,是一个具体为贫下中农服务、更好地改造自己的好机会。我带了毛主席的书到了农村,和贫下中农共同生活,向贫下中农学习,和贫下中农一起参加各种斗争,通过巡回医疗,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培养和增强了对劳动人民的阶级感情,初步树立了阶级、群众、生产三大观点。在农村的时间虽然不算太长,而思想收获可真不少。现在只就在农村抢救危重病人方面谈谈我的体会。
今年春天,我们医疗队刚到农村,一个分队驻在天竺公社,进村后就听说邻近一个村里正在发生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几天工夫,就死了三个孩子。其中两个孩子在病势危急时曾由当地医生转送到县医院和北京的医院抢救,结果都没有救过来,另一个孩子病情更急,连转送也来不及就死了。当时的情况相当严重。
我们闻讯后,立即赶到这个村子去了解情况和巡回医疗。我心里想:这种危重病人的主要表现是脱水和昏迷,能够及早转送到城市大医院去抢救,当然好。可是这里离城市也不近,病情紧急,远道转送,耽误救治时间,而且路上颠簸,对病人也不利。单靠转院显然不是办法,无论如何,能设法就地抢救才好。因此,提出就地抢救的建议。可是医疗队和卫生所的一些医务人员认为:这些危重病人,转送到城市医院去都抢救不过来,在当地这样的设备条件下恐怕更不用想抢救了。
看来,大家对这样危重的病人进行就地抢救还缺乏信心,事实上确实也没有什么准备,光凭主观热忱是不行的。再加我自己也长久没有搞急性传染病,手也生了,怕砸锅,心里也有点犹豫。但是又立刻想到党和毛主席交给我们医疗队的任务首先是为贫下中农防病治病,我们能眼看着这些危重病人不管吗?我们能只把他们向城市医院一送了事吗?不,决不能这样做。那末又怎么办呢?问题来了,只有向毛主席求教。于是召集了医疗队和卫生所的部分医务人员开紧急会议。说明情况,摆出问题,大家反复地认真地学习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文章,和毛主席的战略上要藐视一切困难,战术上要重视一切困难的指示。当时大家对就地抢救危重病人的顾虑,主要是怕由于条件差,经验不足,万一抢救不成,死了人,不但影响不好,而且心里也不安。想到毛主席说过:“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毛主席还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意思是说只要对人民有利,连死也不怕,只要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万一有点差错,受点批评算得了什么?有什么可怕呢?毛主席还批评过:“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我们如果看到病情危重就向别的医院送,还能算是负责任吗?决不能把重担子推给人家。另一点,条件差,经验不足,也是事实,但是毛主席常常教导我们,在战争上,决定胜败的是人民,不是武器,小米加步枪,可以打败武器精良的敌人,说明人的因素第一,那末,我们医疗队和卫生所合作起来,有中医,有西医,有护士,有化验员,必要的药品和医疗器材在卫生所也可设法供应,再加在党的领导下,有卫生局、人民公社和群众各方面的支援,怎么不能把危重病人在当地进行抢救呢?何况条件和经验是要人去创造的,路是人走出来的呢?经过讨论分析,大家对贫下中农的阶级感情增强了,思想觉悟提高了,为人民服务的热忱高涨了。主观上打破了旧的框框,顾虑解除了,胆子大了,干劲更足了。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前几天三个孩子的死亡原因,主要是由于远道转送,耽误抢救时机,因此大家一致认为,这种危重病人必须争取时间,千方百计进行就地抢救,不能再简单地一送了事。于是立即决定,采取具体措施,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在当地设立临时病房,接收危重病人。医疗队和卫生所合作,用中西医两套办法,进行抢救,有的还在病人家里进行抢救。就这样,在短短的时间内,一连抢救了十多个危重病人。同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这种传染病很快就被控制住,社员群众的心也很快地安下来了,大家都很满意。天竺有一位贫农叫于文龙的,当他的孩子从昏迷中被我们抢救苏醒过来的时候,十分感动地说:“要不是毛主席、共产党派你们下来,这孩子早完了,你们医疗队来得正是时候,如果是旧社会,这病不知要死多少人哪!”
通过抢救危重病人的实践,取得了胜利,医疗队和卫生所的医务人员,在政治思想上和医疗业务上都大大提高了一步。过去对这种危重病人不敢伸手抢救,现在敢了,而且抢救技术也比较熟练了,用药的剂量和预后的判断也都比较准确。大家更深刻地体会到毛泽东思想确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碰到什么问题,都必须认真学习毛主席著作,好好地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同时也体会到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组织农村巡回医疗队下乡为农民防病治病,开展巡回医疗,确实是一个革命的措施,应该成为一种制度,永远坚持下去。
毛主席的著作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我们必须系统地学习,用毛泽东思想之“矢”,来射实际工作之“的”。学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用主席的指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且工作越忙越要挤出时间学。因为越忙越容易出问题,如果一忙反而不学,就容易迷失方向,对工作反而不利。这些只是我的粗浅体会。总之,我学习毛主席著作还是学得很不够的,今后要更认真地学,干一辈子革命,要学一辈子毛主席著作。(附图片)
北京同仁医院病理科主任王庆德(右)用带徒弟的办法,为北京门头沟区妙峰山公社拢家庄大队培养亦农亦医医生。
北京市卫生教育所供稿
广西桂林市工人医院五官科医师李金兰、结核病防治所医师汪横珍在柘木公社何家大队村头为社员的小孩敷药。
桂林市人民医院外科副主任刘祖林(左二)和医务人员为社员切除甲状腺囊肿。
  《桂林日报》陈亚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