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新风力机的诞生
从新风力机的设计过程中,我们体会到,外国的东西,绝不是不可超过的,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破除迷信,是不是相信自己的力量,敢不敢走自己的道路。
一九六四年春,我们为了设计一台风力机,到南方各省作了一次调查。在广东阳江县,我们看到了一台外国的低速风力提水机,有的同志就如获至宝,看了又看,越看就越觉得它优点多。他们肯定认为比我们过去自己设计的风力机塔架要轻便得多。回院以后,他们就建议立即仿照这台风力机搞设计,甚至要求把它买回来放在院内,以便随时参考。
这个意见在设计人员中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多数同志认为这台风力机的水平并不怎么先进。我们对待外国的东西要一分为二,不能迷信。为了弄清真相,我们就把这台风力机同我们设计的风力机作了仔细的分析比较,发现我们设计的塔架要比他们的轻。后来我们找到了这台风力机的样本,拿尺寸相近的塔架与我们过去设计的塔架的重量相比,我们发现还是比它轻。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还发现它的调速方式比较复杂,尤其是风轮结构十分陈旧;加以它需要的材料规格,我国目前还不能大量生产,不符合我国的具体情况。这件事,说明我们有些人的迷信外国的思想,已达到了何等程度,明明是我们的东西比它好,可是他们却看不到,硬是抱住外国的落后东西当宝贝。
经过这样的具体分析,我们的认识提高了。决定不仿造这台风力机,要走自己的道路,从我国的情况出发,设计出一台性能更好,重量更轻,价格更低的低速风力机。我们的设计试制工作,是在江苏泰州的农业机械厂里进行的。泰州市科委给了很大的支持。工厂的干部和工人也积极参加了这项工作。在设计中我们从我国儿童传统的风车玩具和自行车轮的结构上得到了启发,设计了一种自行车轮式的风轮结构。经过反复的试验修改,证明性能很好,重量要比同尺寸的外国风轮轻百分之四十。在风力机的调速系统上,我们采用了一种侧翼配重调速系统,这是从群众创造的土办法中总结出来的,只需要几根绳子,系上一些重块就可以了,它既保证了良好的调速性能,又简化了风力机的结构。风力机的塔架,我们采用了独杆拉线的方式,重量比外国的风力机要轻百分之五十。我们还结合地方情况,请水泥制品厂设计了钢筋水泥柱子,进一步节约了钢材,降低了成本。这台风力机的成本只要一千元,大批生产后造价还可大为降低,比外国的便宜得多。而且那台外国风力机只能提水,这台风力机既可提水,又能磨面、碾米,因而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目前江苏省正准备成批生产。
通过这件事情,使我们认识到,要搞出先进的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设计,首先要破除对洋人的迷信。那个原来主张抄袭外国风力机的同志,也就是后来负责设计中国式风力机的那个同志。人还是这个人,由于精神面貌起了变化,他不再把外国东西看得那么神秘了,因此才有可能根据我国的条件,来进行设计。可见,要进行设计革命,首先必须破除迷信,相信自己的力量,然后才可能走自己的路。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 吴声浔


第2版()
专栏:

什么样的机器最有生命力?
脱离实际,盲目追求洋化的机器是没有生命力的。外国的农业机械,只有经过改造,使之中国化,才能达到“外为我用”的目的。这是我们在设计打井机中得到的一点体会。
有些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同志,看不起群众创造的土机器,总认为这些土里土气的东西,一无是处,迟早是要被那些洋机器淘汰的,因此总是想法把它们洋化起来。今年年初,我们在进行农用简易打井机的研究工作以前,就曾经有过这种想法。
我国北方地区的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已经创造了一些人力回转的土法打井机具,深受群众欢迎。我们在开始设计的时候,认为现有的这种人力回转的土法打井机具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要把人力推转改为动力推转。当时,有人正在从这方面对土法打井机进行改进,但改进方案基本上是按照外国的洋钻机制订的,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成本从原来估计的二千多元上升到一万多元。
生硬地搬用洋办法来“改造”土机具的这种做法对不对呢?我们带了这个问题到华北、东北等地农村作了调查。从调查中,我们发现过去农村也曾用过洋钻机,打得快,也打得深。但是价格昂贵,打井成本高,操作技术复杂。而且机体庞大笨重,装卸麻烦,搬运不易。因此,在我国农村现有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用这些洋钻机打井农民群众就会“买不起、用不了、搬不动”。反之,群众创造的一些土机器,结构简单,一般县级小厂就可以生产,价格很便宜,操作很容易,搬运很方便。这些,对我们很有启发。
我们在打井现场上还对土打井机的操作过程作了些具体分析。发现在打井过程中,用人力推转锥具钻进的时间,只占总时间的百分之三十,但卸泥和升降锥具的时间,却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如果能从缩短卸泥和升降锥具的时间着手,来改进机具的设计,就能大大提高现有打井工具的效率。于是,我们结合人力回转打井机的特点,把石油钻机上的一种单杆井架加以改造,设计了一种斜置式单桅杆井架,用一根木杆代替了原来的八根粗大木杆。这样整个机具就轻巧多了,很受群众欢迎。为了提高卸泥速度,我们参考了一种外国筒井打井机的卸泥方式,改进了土打井机上不够先进的卸泥结构,效果也很好。
现在,我们设计的一台新的人力回转打井机,已由山西太谷县马车修配社试制成功。这台打井机,经过十多眼井的试验,证明性能良好,效率提高百分之三十以上,劳动强度大为减轻。
从这次工作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农机产品设计只有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才能在生产中生根、开花、结果。脱离实际,盲目追求洋化的机具是没有生命力的。外来的洋机器,必须经过改造,加以中国化之后,使它符合我国的生产实际,才能真正地为生产服务,这就是所谓“外为我用”。设计人员不问中国农村的经济和技术水平,否定群众的创造,一味追求洋化,那就非在中国的现实面前碰壁不可。
中国农业机械
化科学研究院
冯悟庸


第2版()
专栏:

一场竞赛
我国的工业产品能不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在同外国粮食烘干机的一场竞赛中,回答了这个问题。只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紧紧依靠广大群众,刻苦钻研,就能够设计出超过外国机器的机械产品。
今年三月间,我们来到了贾家庄。从参加劳动中了解到,当地群众迫切地要求解决粮食烘干问题。前两年他们从太原借来一台烘干机。它是完全按照外国产品仿制的。使用的结果,社员们都不满意,以后就搁在院子里了。这次我们来到这里,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要求我们设计试制一台烘干机。当时,我们虽然不懂,但我们想:“生产上迫切需要的,我们就一定要搞。”这样,我们就下定决心,要同院子里的这台仿造外国的烘干机较量一番。
设计什么样的烘干机才能超过洋机器,符合农村要求呢?开始,我们思想上不够明确。在研究考虑的过程中,老是在洋机器、在国内现有的大型烘干塔的圈子里打转转。我们提出的第一个方案也是塔式烘干机,虽然这个方案比院子里的这台外国的烘干机有了较大的改进,造价可以降低到五千元。但是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造价还是太高。强烈的责任感,鞭策我们又作了反复考虑多方比较,我们认识到,要为农村设计便宜简易的烘干机,必须跳出框框,走自己的路。
通过和社员一起劳动,我们获得了比较丰富的有关粮食干燥的感性知识。我们想到,洋式的烘干塔是直立的,粮食是由上往下掉时被烘干,整个机器就必须是封闭的,因而粮食在里面烘焦了也无法知道。如果把烘干塔放平了,做成箱式,并让它振动,粮食从这端运动到那端,不同样也可以烘干吗?这样,箱子可以敞开,粮食烘干质量可以掌握。而且也可以烘干薯类,达到一机多用。于是,我们就提出了振动式烘干机的设计方案。同社员群众一研究,我们又发现用外国烘干机,粮食需要经过两次烘烤才能干燥,需要两套升运器等辅助设备。而我们可以让粮食在烘干箱里多烘一些时间,一次烘干,不就可以省去一套辅助设备吗?热气发生炉也可以根据我国农村的情况,改用砖砌。这样一来,烘干机的结构大大简化了,机器所需要的动力也比那台外国的烘干机减少四分之一。使用的时候只要四个操作人员就行了。烘干机的造价降低到不超过两千元。烘干粮食的成本也比它低。当地能够自行制造,容易迅速推广使用。这台振动式烘干机就是大队农具修配队试制的。
经过亲身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工作,树立全心全意为五亿农民服务的思想,紧紧依靠广大工农群众,我们就能够打破洋框框,超过洋机器,创造出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新型机械。
中国农业机械
化科学研究院
夏德济 俞莘民


第2版()
专栏:

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 努力实现剧团革命化
法库县剧团全心全意为农民演戏
中共中央东北局号召东北三省各地剧团和文化单位向他们学习
新华社沈阳十日电 辽宁省法库县剧团,坚持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全心全意为广大农民服务,受到热烈欢迎。东北三省报纸以显著地位刊登了他们的经验,中共中央东北局并写了批语,号召东北各地剧团和文化单位向他们学习。
法库县剧团以本县三十万农民为服务对象,坚定不移地把根子扎在农村。他们每年平均有七个月在乡下,自带行李,自背服装、道具,走遍了全县二百九十二个生产大队和许多偏僻的山村。仅一九六三年初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就为农民演出了七百九十四场。为了适应农村分散的特点,他们把整个剧团分成三个队六个小组,每组六、七个人,以文化轻骑队的形式分头上山下乡,演出的剧目也以中小型为主,常演的二三十个剧目都是不超过一个钟头的短剧。
法库县剧团本来是评剧团,为了满足社员群众的要求,演员们在评剧之外,还学会了二人转、大鼓、相声、拉洋片、莲花落、魔术、独角戏、表演唱等十二种文艺形式,有的演员一人会六七种,观众可以根据爱好选择节目。
今年开始,剧团还利用黑板报向群众进行时事政策宣传,表扬好人好事。另外,他们看到农村社员缺少书看,就背书下乡,为新华书店代销书籍、图片。从一九六三年到现在,他们在乡下代售了成千册图书,受到群众的欢迎。剧团演员下乡时,经常参加生产劳动,还经常帮助社员磨面、修厕所、盖猪圈等。剧团演员下乡时坚持与群众实行“三同”,从不特殊化。社员群众有时用好吃的来招待,他们都一再解释谢绝。他们每离开一处,基本上都能做到“三不走”:群众的水缸不满、院子不净不走;场地不打扫干净不走;损坏群众的东西不赔不走。许多社员写信称赞他们的好作风。
法库县剧团有一个时期由于方向不明确,政治思想工作抓得不紧,工作并不出色。当时,剧团醉心于“三大”(大剧团、大剧目、大价码),平时很少下乡,下乡也不受欢迎。演员中思想作风问题也较多,一些从农村业余剧团吸收的出身贫农下中农家庭的青年,在学到本领能上台演两出戏以后,有的开始追求名利,讲求穿戴,家里老人来看他,反而嫌“土气”。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在中共法库县委的领导下,深入学习毛主席著作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解决思想问题,使剧团的工作面貌和思想面貌发生了变化。
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做好人的思想工作,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演员的头脑,是法库县剧团实现革命化的决定关键。开始动员下农村演出时,有些演员思想不通,认为下乡演出不光采,说“下乡一个月得丢五百年道行”等。县委领导干部亲自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并指出法库县三十二万人口有三十万在农村,不为农民服务就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使大家认识有了提高。
提倡演出形式多样化,本来是根据群众提出的意见,有些社员要求他们来个二人转,还有的提出听大鼓。可是当剧团动员大家搞“一专多能”的时候,有些演员怕学二人转“唱坏了嗓子”;有的怕“蹦蹦搭搭地毁坏了身段,弄成四不象”。这时剧团领导上又组织大家学《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几篇毛主席著作。不少人对照白求恩和张思德,开始认识到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不强。随后在自愿的基础上,由一部分青年演员做试验,取得经验再推广。由于有了自觉性,演员学习各种曲艺形式很起劲,没有人教就自己练,没有道具就自己做,很快地人人都掌握了几种曲艺技巧。
法库县剧团在实现革命化的过程中,紧紧抓住劳动化这个环节。这个剧团的许多演员,原来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好逸恶劳、鄙视劳动的旧思想旧习气。剧团下乡时,认真组织大家向农民学习农活,拜农民为师。还以小分队为单位,开展小段劳动评比。每次从农村演出回来,党支部组织大家总结参加劳动的体会,表扬劳动好的同志。这样,许多人由不自觉到自觉,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全团四十三个人中,现在已有三十二个人能顶整劳动力,有八个人能顶半劳动力。从扶犁、点种到秋收、打场样样农活都能干。由于经常参加劳动,演员们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感情,所以能做到下乡时经常关心群众,不使自己特殊化。
法库县剧团演员由于长期与农民生活、劳动在一起,也有力地促进了演员在艺术上的成长。他们演出的《夺印》等革命现代戏质量有很大提高,他们演出的《三丑会》、《抛财礼》、《两个队长》等戏,反映了农村的现实生活,密切配合了实际斗争,对群众起到鼓舞和教育作用。由于演员在农村分散活动,演出实践的机会多,有些过去演传统戏只能跑龙套的,现在也能当主角了。不少人既会演戏,又会宣传,既会做艺术工作,又会做群众工作。此外,剧团长期深入农村,演出的场次多、观众多,也扭转剧团的亏损局面,去年以来已不要国家补贴,靠演出就能维持正常开支。


第2版()
专栏:

把平凡的工作同革命事业联系起来
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新贡献
二十八万观众参观“好司务长孙乐义事迹展览”,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革命化的教育
新华社十日讯 今年五月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开始展出的“好司务长孙乐义事迹展览”,今天结束。首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八万多观众看了这个展览,一致赞扬这个展览是促进人们思想革命化的活课堂。大家表示,要学习孙乐义“身在灶旁,胸怀世界”的革命精神,做好工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作出更大贡献。
展出期间,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参观了展览。
这个展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联合举办的。从展出的第一天起,就引起了首都各界人民的很大注意。每天从早到晚,赶往参观的人群,川流不息。黑龙江、内蒙古、青海和云南等地,也派人专程前来参观学习。南京、济南、长春、广州、西安、武汉等地许多单位,还派人前来复制了全部展品,带回去在本地展出。一位从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来北京工作的邮电局干部,不仅自己抽星期天参观了展览,并将展览的全部说明词抄录下来,回去先后向本机关和全州八个县市邮电系统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作传达。不少外地观众还买了许多展览说明,带回去当学习资料。
观众们在参观时,特别注意学习孙乐义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改造思想,把平凡的工作和革命事业联系起来的精神。他们在孙乐义“用毛泽东思想改造自己”的事迹面前久久佇立,仔细阅读着孙乐义的学习心得笔记,受到很大的教育。西藏翻身农奴、共产党员索朗卓玛参观展览以后,怀着激动的心情,用藏汉两种文字在留言簿上写道:“孙乐义同志所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是因为他学习了毛主席著作。我一定要象孙乐义那样,牢记阶级苦,不忘血泪仇,干一辈子革命,学一辈子毛主席著作。”驻京部队某部刘运来,原来一直在琢磨,孙乐义为什么能把事务工作做得这样好,他在孙乐义“认真听毛主席的话,切实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的展览事迹面前找到了答案。他说,孙乐义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和《纪念白求恩》以后,能够联系思想实际,经常用“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作为两把“尺子”,来对照自己,检查自己的思想行动,把个人工作和伟大的革命事业联系起来,所以工作越做越好。我一定要学习孙乐义这种精神。
许多人参观了展览以后,找到了自己思想上的差距,决心以孙乐义为榜样,做好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些服务行业的人员和部队后勤战线上的干部、战士,参观展览以后,更加热爱自己的工作。北京部队某部司务长郭居珍,原来认为当司务长吃力不讨好,不愿干这一行,在参观展览时,他一边看一边想,觉得和孙乐义相差太远了,下定决心向孙乐义学习,在平凡的岗位上,好好地为人民服务一辈子。


第2版()
专栏:

歌唱党和毛主席 歌唱革命和建设
新疆民族传统歌舞大放异彩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十日电 新疆的民族歌舞艺术花坛,正在他们美丽的土地上大放异彩。
新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歌舞形式。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歌舞晚会)、“刀郎舞”,哈萨克族的“阿肯游唱”,柯尔克孜族的“猎舞”,蒙古族的“那达慕”,都在民间流传很广。随着文化革命的深入发展,这些传统的歌舞都在逐步进行革新。维吾尔族社员以他们耳闻目见的新人新事,编成歌排成舞,充实“麦西来甫”的内容。麦盖提县人民创作的一套包括七首歌曲的《麦盖提木卡姆》,抒发了人民对党、对毛主席无限热爱的情感。库车县齐满公社社员创作的《歌唱齐满公社》的歌舞,热烈地歌颂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建设新农村所取得的成就。随着内容的革新,传统的歌舞形式也在不断发展。过去“麦西来甫”从头至尾都是伴奏伴唱,场中双人对舞,现在增加了独唱、合唱、集体舞和有情节的歌舞,表演动作也更加纯朴、含蓄,具有浓烈的民间舞蹈的韵味。而在新的生活中间创作出的“摘葡萄舞”、“丰收舞”、“采棉舞”、“手鼓舞”、“步步跟着毛主席”、《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和《草原上成立了人民公社》等歌舞,更受到了农村、牧区各族社员的欢迎。这些歌舞具有健康、诙谐、活泼、热情的特色,准确地塑造了维吾尔、哈萨克等各族劳动人民的性格。


第2版()
专栏:

万岁!毛主席,共产党
港澳“祖国建设图片展览”深受各界欢迎
新华社香港电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六周年,香港各界最近举办了“祖国建设图片展览”。
这个展览从九月三十日开始,一连七天分别在中华总商会礼堂、中国航空公司办事处、港九工会联合会所属的港九工人俱乐部等处展出,已于六日结束。
这次展览共展出三百多张图片,集中反映了祖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战线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受到香港工人、学生和其他各界同胞的热烈欢迎。许多观众在留言簿上写下热情洋溢的词句,歌颂祖国的伟大成就。一位署名冯成的海员写道:“万岁!毛主席、中国共产党,我为生活在您的时代而无比欣幸,我坚决永远在您的伟大旗帜下奋勇前进!”一位署名李汉雄的老工人写道:“……眼看祖国的强大,怎能不使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呢?”一个署名林万的观众写道:“十六年前做中国人自卑,十六年后做中国人自豪”。很多青年学生在留言簿上表示要做有为的中国青年。
澳门各界举办的“祖国建设图片展览”,由三日至七日在澳门中华总商会礼堂展出,观众也很踊跃。


第2版()
专栏:

高歌欢舞迎旭日
乌鲁木齐演出维吾尔族大型歌舞《人民公社万岁》
维吾尔族大型歌舞《人民公社万岁》最近在乌鲁木齐正式演出。
《人民公社万岁》是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六周年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十周年而演出的。这部大型歌舞的音乐主要用维吾尔族民间古典大曲十二木卡姆中的《乌夏克木卡姆》配成的,舞蹈主要采用维吾尔族优秀的民间舞蹈配成。
参加演出《人民公社万岁》的有二百多名演员。演出在《高歌欢舞迎旭日》的序曲声中开始,刹时间唢呐长啸,鼓乐齐鸣,舞台上一轮光芒四射的红日在天幕上徐徐升起,映出“人民公社”四个金色大字。几十名不同服饰的各民族演员,举盘擎碟,在喜庆人民公社成立的“麦西来甫”(集体歌舞)会上跳起欢快的刀郎舞、盘子舞,歌颂人民公社就象初升的太阳。从这里开始直到幕终,这部大型歌舞的十场演出,以感人的音乐舞蹈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新疆各民族人民解放后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各民族人民喜庆人民公社诞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各族人民加强团结,保卫边疆、建设边疆,锣鼓喧天庆祝自治区成立十周年的情景。
这部大型歌舞在改造运用流传民间的音乐舞蹈艺术的同时,还创作了许多新的民族歌舞,来反映新疆农村中采棉、民兵练武、拖拉机耕地、土地规划等新事物。这些歌舞同样保持着民间歌舞纯朴、雅致的风格。
(据新华社讯)


第2版()
专栏:短评

两点启示
今天发表的三封读者来信,介绍了三种农业机械产品的设计经验。这三种产品的设计过程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之点:这些产品的设计者,在工作中几乎都不同程度地经历了一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斗争,而后才获得了设计工作的成功。
风力机的设计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最初,设计者迷信外国的思想占了上风,很自然地选择了完全仿造外国风力机的道路。后来,经过了一番分析,扫除了迷信思想,振起了革命精神,这位设计者从盲目赞赏洋机器、完全仿造洋机器,一变而为走自行设计的道路,设计出了新型的中国式的风力机。
有些人总觉得,设计工作是一项纯技术工作,画画图,拉拉计算尺,作些技术性的调查……什么思想问题之类,都是硬加上去的。可是事实一再否定了这种看法。今天的三封来信又一次证明了,产品设计工作总是思想领先的。要求是迷信外国的思想领先,把设计工作引入一条少慢差费的路上去;要求是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领先,设计工作就可能取得多快好省的效果。
今天的三封来信给我们的又一个启示是:破除迷信的最好办法,就是到群众中去,到生产斗争的实践中去,增加感性知识,吸收群众的丰富经验。迷信思想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思想作风,总是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的。那些迷信外国的人,往往是群众观念很差的人,他们既不了解群众,也不了解实际,生产斗争的实际知识贫乏得很。他们如果下决心到群众中去,到实际中去进行一些深入的调查研究,那对他们是大有益处的。
打井机的设计人员就是这样做的。原先,他们也曾为洋钻机的设计所吸引,想用洋钻机去代替和“改造”土机器。可是当着他们深入到了群众中间,群众就告给他们许多书本上所没有的新道理,使他们了解在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盲目推广洋钻机是行不通的,它将造成群众“买不起、用不了、搬不动”的局面,影响井灌面积的扩大。而群众在这方面却有许多好的办法。后来,他们总结了群众的创造,又吸取了洋机器的某些合理部分,就设计出了一种为群众欢迎的简便易行的打井机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