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8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亚非舆论继续评论开罗会议的成就
艾地主席说印、南的“和平共处”政策遭到可耻失败
许多国家报纸指出会议给了美帝国主义沉重的打击
新华社雅加达十六日电 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今天报道,印度尼西亚共产党主席艾地十四日在这里的一个革命干部训练班上讲话时说,印度和南斯拉夫所奉行的“和平共处”政策在第二次不结盟国家会议上遭到了可耻的失败。
艾地着重指出,它们的“和平共处”事实上是向帝国主义投降的政策。
艾地赞扬苏加诺总统在开罗会议上的讲话。他说,这篇讲话在发展进步的不结盟政策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并且为印度尼西亚外交政策赢得了胜利,这种政策是:高举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旗帜,并且加强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为核心的新兴力量的团结。
艾地说,不结盟政策有两种。那些自称是“不结盟”而事实上是屈从帝国主义的人是伪善和反动的。目前正在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摆脱帝国主义、新老殖民主义的统治而斗争的国家所奉行的不结盟政策是一种爱国的和进步的不结盟政策,是对万隆精神的补充。
艾地重申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的重要性。他指出,旧有势力的头子就是美帝国主义。他说,“如果我们不反对和粉碎美帝国主义,就不能击败旧有势力和建立新世界。”
新华社讯 一些亚非国家报纸继续发表社论欢呼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的潮流在第二次不结盟国家会议给予美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
印度尼西亚《人民日报》十五日发表社论说: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战斗精神给第二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带来了具体的成果。
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下,修正主义者和帝国主义走狗阻挡不了革命精神在会议上取得优势。这次会议存在着两条路线的斗争。
《东星报》在十四日的社论中赞扬了第二次不结盟国家会议在它的最后宣言中强调要消灭殖民主义。它说,“会议站在争取独立、解放与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罪恶统治的国家一边。”社论说,自称为“不结盟国家”的印度和南斯拉夫在会议上忙于兜售它们的“和平共处”政策,置各国的独立和解放运动和争取发展的权利于不顾。没有彻底的独立和解放,就没有真正的和平共处,而只能有奴役。印度和南斯拉夫企图把一切放在所谓和平共处之下,为此甚至准备牺牲独立和解放运动。社论说,“我们决不会追随它们。”
缅甸《人民报》十四日发表社论说:“帝国主义势力和殖民地国家之间决不可能和平共处,纵使独立国家之间有可能在平等的基础上和平共处。”
这家报纸谈到第二次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最后宣言时,表示了支持关于美国和其他殖民主义国家的军队从世界各地撤走、停止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断绝同南非的外交关系以及召开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等要求。社论说,“这些要求是以反对帝国主义的原则为基础的。帝国主义对这一切自然感到不愉快。”
缅甸《卫报》十四日的社论说,殖民主义的痕迹的继续存在以及大国在世界许多地方保持军事基地,仍然是使不结盟国家不安的问题。
柬埔寨《礼貌报》十四日发表评论说,开罗会议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中的合法地位,拒绝投靠美国的冲伯参加这次会议,这可以说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人民团结一致给予美帝国主义者的一个沉重打击。
《巴基斯坦时报》十三日发表社论说,不结盟国家直率地谴责美国对古巴、刚果、南越和柬埔寨奉行的政策,要求美国撤除军事基地,并且警告美国不要在印度洋建立新基地。社论说,不结盟国家会议的宣言狠狠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形形色色的新老殖民主义。印度的领袖们在这个问题上徒然地表示了恼怒。会议的结果表明,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许多亚洲国家在许多重大的国际问题上采取的立场是正确的。而“印度现在已经完全孤立于亚非大家庭之外”。
社论说,“印度力图操纵不结盟国家会议,拼凑一种反华阵线和取消万隆十项原则,它的这种企图已经失败。”
《加纳时报》十日发表社论说,美帝国主义走狗冲伯企图挤进第二次不结盟国家会议来破坏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这一活动已经遭到可耻的彻底失败。
社论说:不许冲伯参加会议是对干涉刚果(利)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一次示威,这说明了不结盟国家决心要根除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和它所维护的一切。


第5版()
专栏:

西哈努克亲王强调维护独立需要友好国家支持
柬埔寨信赖中国是最可靠朋友
康托尔亲王报告柬埔寨在不结盟国家会议上的努力
新华社金边十六日电 柬埔寨王国政府首相、出席开罗不结盟国家会议的柬埔寨代表团团长诺罗敦·康托尔亲王昨晚向一个集会报告开罗会议情况时说,柬埔寨全力支持反对新老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斗争,并赞同所作出的有利于各国人民反对外国统治和种族歧视的斗争的各项决议。
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主持了这次专为听取康托尔亲王的报告而举行的集会。
康托尔亲王强调指出,柬埔寨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功,它使会议宣言列入了柬埔寨的要求——紧急召开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新的日内瓦会议,为和平解决世界这一地区的问题寻求令人满意的政治解决办法并保证严格执行两次日内瓦会议的各项协议。
康托尔亲王继续说,“关于和平共处,我们代表团同所有的兄弟国家都表示深信,不消灭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和平共处是不可能充分实现的。”
他指出柬埔寨代表团对会议向各国发出的、要求他们参加关于部分禁止核武器试验的莫斯科条约的呼吁表示了保留。我们解释了柬埔寨为什么不签署这个不完整的文件,尽管它对这个文件并不抱敌对态度,也不愿意别人以之作为一项道义上的义务来要求它改变自己的决定。
康托尔亲王说,我们完全支持敦促那些在别国领土上驻有军队和拥有基地的国家立即撤走军队和撤除基地的建议。
此外,他说,我们赞成对帝国主义国家要在印度洋建立基地的企图的谴责。
关于边界问题,柬埔寨对宣言要求与会国保证尊重在各国取得独立时存在的边界的提法提出正式的保留。他说,“我们采取这种态度的理由是,我们的边界,特别是同南越的边界,是殖民当局在不利于我们的情况下建立的。”这样,我们对之拥有无可争议的权利的大片土地被剥夺了。我们已经表示,只有在下述情况下,我们才会放弃行使这些权利,即我们的邻居同意按照我们目前的边界线尊重和保证我国的领土完整,特别要包括西贡当局对之提出无理要求的我国沿海岛屿,并且同意尊重在南越的高棉少数民族的正当权利。
他说:在关于联合国的问题上,柬埔寨代表团的提案——要求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承认它的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为会议所采纳。
西哈努克亲王在康托尔讲话之后强调指出:开罗会议的最后宣言有重大的意义。
他说,但是,“为了保证我国的中立和独立,使我国的领土完整得到尊重,我们必须信赖一些可靠的朋友,这些朋友真正以行动支持我们,不是仅仅在口头上或者通过一些决议来支持我们。在我们可以信赖的友好国家中,首先就是一贯给予我们以无条件的全力支持的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5版()
专栏:

东京七千工人学生集会反对美国核潜艇
冲绳法庭首次否决美国当局军事法令
新华社十七日讯 东京消息:将近七千名工人和学生昨天晚上在东京集会,反对美国核潜艇“进驻日本”。
这次集会由阻止核潜艇进驻全国委员会发起,由社会党、日本工会总评议会、中立工会联合会等组成。
社会党委员长河上丈太郎以及日本工会总评议会和横须贺、佐世保共同斗争会议的领导人一起呼吁与会者加强反对美国核潜艇进驻运动。
来自横须贺和佐世保的代表们报告说,他们那里的组织已经分别发动征集这两个城市半数以上合格选民的签名运动,来阻止美国核潜艇进驻他们的港口。会后,他们提着灯笼,高呼口号,游行通过闹区的街道。
新华社十四日讯 东京消息:冲绳的法庭第一次否决美国的一项迫害人民的军事法令,并释放被美国当局控告的冲绳人民党中央委员根保幸荣和另一位参加反美示威的人。
首席法官在宣布判决时说,美国的军事法令是同保证人民言论自由的原则背道而驰的。
两位被告曾经在今年二月组织群众示威,反对美军在冲绳岛举行“速遣”空运演习。美国当局就诬告他们“违反”美国关于举行五十人以上的示威必须取得警察当局的许可的军事法令。冲绳和日本本土的进步政党和公众曾经强烈反对美国当局的这种迫害,坚决要求释放被告。两位被告说:应当受到审判的是美国。它以我们的乡土为基地,对亚洲人民采取侵略行动。我们采取的行动是正义的。
冲绳人民党委员长濑长龟次郎和社会大众党委员长安里积千代分别发表声明指出说,这个判决是一个勇敢的判决。


第5版()
专栏:

波多黎各代表谈开罗会议
关于波多黎各决议是对美直接打击
据新华社开罗电 争取波多黎各独立运动中央委员会委员诺尔曼·彼特里在参加不结盟国家会议后,十三日在这里接见新华社记者时说,“不结盟国家会议关于波多黎各的决议是对美国的一个直接打击。这是声援波多黎各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的一个表现”。
在谈到和平共处的问题时,彼特里表示他不同意铁托的观点。
他问道:“被压迫的人民怎么能同侵略他们的人共处在一起呢?以波多黎各的情况来说,美帝国主义同波多黎各民族解放之间永远不能共处。只要有帝国主义的侵略,就没有和平。”
彼特里在谈到波多黎各的目前政治状况时说,“波多黎各被剥夺了同其他任何国家建立政治、贸易或是军事关系的权利。它的全部外交事务都操纵在美国政府手里。”他还说:“美国在这个岛上有九个主要军事基地,包括远程导弹和核武器基地。波多黎各百分之十的耕地掌握在美国武装部队手中。这个岛上百分之七十八的投资来自美国。”
彼特里要求记者转达波多黎各人民对中国人民的谢意,感谢中国人民兄弟般地同情和支持波多黎各争取独立的斗争。
波多黎各是西印度群岛中的一个岛屿,一八九八年被美国占领。
在波多黎各人民反对美国统治的日益高涨的斗争形势下,美国政府被迫在一九五二年宣布波多黎各为美利坚合众国的一个“自由联邦”。事实上,波多黎各仍然是美国的一个殖民地。


第5版()
专栏:

柬埔寨外交部发表公报
强烈抗议南越飞机侵袭柬埔寨
新华社金边电 据柬埔寨新闻社十五日报道,柬埔寨外交部就南越对柬埔寨的新的侵略行为再次提出强烈抗议。
柬埔寨外交部发表的一项公报指出,本月十三日,南越的三架“空中袭击者”型飞机侵犯柬埔寨领空,深入到柬埔寨境内四公里多的柴桢省的特拉比安士贯地区上空,并对这个地区的村庄进行了机枪扫射和发射了火箭。这次袭击造成了一些损失。


第5版()
专栏:

戴高乐结束南美十国之行
德姆维尔说此行成果是法国回到了拉丁美洲
美报不加掩饰地流露了华盛顿的反感和不安
据新华社十六日讯 本社记者报道:法国总统戴高乐今天离开巴西回国,从而结束了他对拉丁美洲十国历时二十六天的访问。
戴高乐这次访问了南美的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巴拉圭、乌拉圭和巴西等十个国家,行程达两万哩。这是他一九五八年执政以来出国时间最长的一次访问,也是他今年三月访问墨西哥的延续。
戴高乐在南美十国访问期间,不仅在官方场合,而且在公众场合广泛进行了活动。
这位法国总统在许多官方和公众场合发表讲话时,一再鼓吹拉丁美洲建立“自己支配自己”的“均势世界”,并且强调“拉丁美洲走向世界舞台的前列对于世界的均衡是必不可少的”。
在刚刚踏进一向被称为美国
“后院”的南美大陆的时候,戴高乐随即在委内瑞拉议会中发表演说,强调不能允许任何国家“从国外强使任何国家屈从”,“也不能允许它们在国外建立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管理制度”。其后,这位法国总统还在一些南美国家鼓励它们反对外国干涉和排除“一切压迫和霸权”。
十月九日一期的美国《时代》周刊在评论戴高乐的这些言论时说,“戴高乐一次也没有指名提到美国,但是他的意思是清楚的。”
与此同时,戴高乐在同一些南美国家首脑发表的联合公报和单独发表的公开讲话中,极力宣扬了法国同拉丁美洲国家所共有的“拉丁传统”、“拉丁血缘”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共同理想”、“共同文明”,并且一再强调它们之间的“亲密关系”,鼓吹欧洲的拉丁人和美洲的拉丁人“在决定世界命运方面可以起重要的作用”。
在访问这十个南美国家期间,戴高乐同它们的领导人就经济、文化、技术和贸易方面的合作举行了会谈,并同其中一些国家签订了有关协定。戴高乐还答应向一些国家提供有关技术和财政方面的援助。其中,委内瑞拉同意法国在最近派遣一个包括石油专家在内的经济代表团访问委内瑞拉;秘鲁同意法国派遣一个专家代表团去秘鲁帮助进行技术训练,并派遣法国教员在秘鲁的技术学校任教。
在智利、阿根廷、乌拉圭等国,戴高乐同身受美国压价政策之苦的这些国家的首脑就它们的农、矿产品的世界市场价格问题举行了会谈,并且谈及欧洲经济共同体同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来协调它们的国际贸易政策问题”。
在戴高乐的这次访问接近尾声的时候,陪同他进行访问的法国外交部长德姆维尔七日在阿根廷科尔多瓦对法国电视台记者发表谈话时说,戴高乐这次南美之行的“第一个成果是基本的,政治方面的成果,就是法国可以说回到了拉丁美洲。第二个具体成果显然是法国对拉丁美洲的吸引力有所增加。”
对于戴高乐的这次访问,美国报纸则不加掩饰地表示了华盛顿的反感和不安。《华盛顿邮报》九月二十日的一篇文章明确地指责戴高乐此行“是想要取代美国(在拉丁美洲)的地位”。它说,“在拉丁美洲眼中,美国是一个其地位多少有些下降的卫士。法国正在毛遂自荐作为新的卫士。”《纽约时报》九月二十七日也担心戴高乐访问南美“将会起到减少拉丁美洲对这个‘北方大国’(指美国)的依靠的作用。”它特别对戴高乐“鼓励(它们)采取‘第三立场’”表示反感。


第5版()
专栏:

尼加拉瓜国会通过决议
废除美国强加的屈辱性条约
美国务院竟声明不承认条约废除
据新华社讯 马那瓜消息:尼加拉瓜国会最近决定废弃一九一四年美国通过威逼利诱手段强迫尼加拉瓜签订的授予美国在这个国家修建运河的永久权利的“布尔扬—查莫罗条约”。
由尼加拉瓜国会两院通过的一项联合决议指责这项条约
“使尼加拉瓜的经济发展遭到严重挫折”。决议说,如果需要在尼加拉瓜境内开凿一条接通两洋的运河,那么应该根据一项不会损害尼加拉瓜的主权、并且可以保证这个国家“公平地参加管理工作和分摊利润”的条约来进行。
事实上,由于美国根据这项条约有权修建的运河要通过尼加拉瓜和哥斯达黎加之间的圣胡安河,而美国根据这项条约有权修建的海军基地位于尼加拉瓜、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所共有的太平洋丰塞卡湾,这项条约不仅侵犯了尼加拉瓜的主权,还损害了上述几个中美国家的权益。为此,中美洲法院曾经宣布这项条约为无效。
在尼加拉瓜国会作出废弃这项丧权辱国的条约的决议之后,美国政府马上对尼加拉瓜施加公开的压力,并提出自己对尼加拉瓜国会的决定的解释。美国国务院新闻发布官麦克洛斯基八日在一项声明中说,“根据我们的理解,尼加拉瓜国会十月六日通过的联合决议并不构成对条约的废弃,而是要求在一旦决定根据现条约在尼加拉瓜修建一条运河的时候,签订一项规定修建条件的协定。”


第5版()
专栏:

美国老羞成怒破口大骂
报纸继续攻击不结盟国家开罗会议的反帝主调
狂妄威胁印度尼西亚和其他坚持反帝路线国家
据新华社讯 华盛顿消息:对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积极成果极为恼怒的《美国人报》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停止”对参加会议的一些国家的“援助”。
《美国人报》十三日在社论中懊丧地说,“我们再一次看到,这种‘不结盟’实际上是反对美国的结盟。”
这家报纸威胁说,会议“对美国的指责应当足够使政府仔细重新研究它对参加开罗会议的某些国家的态度。
“办法之一是立即停止对埃及、加纳和几内亚等‘不结盟’国家的一切财政援助,正如对印度尼西亚已经做的那样。”
《纽约时报》十三日也说,“大谈西方殖民主义是会议的一个明显特点。”“那里那么多的谈论把美国当作目标是特别不幸的。”
新华社讯 华盛顿消息:《华盛顿邮报》十四日继续攻击印度尼西亚在不结盟国家会议上的立场,并且威胁说,美国要加紧援助英国和“马来西亚”。
这家报纸说,“现在已经应该向印度尼西亚十分清楚地表明,如果苏加诺轻率的对抗运动继续下去的话,美国将向英国和马来西亚提供无条件的援助”。
《华盛顿邮报》狂妄地表示要“勒住(印度尼西亚)这匹马”,它说,“否则我们将发现我们自己在东南亚碰到了一次新的危险”。
十四日的《华盛顿明星晚报》在抱怨不结盟国家会议“公报的总的调子是反西方的、特别是反美的”时,也肆意诋毁不结盟国家。它说,不结盟国家会议的宣言“有助于突出说明它们的极其微不足道的事业是不合逻辑、自相矛盾、甚至是令人猜不透的”。它诬蔑说,开罗会议“证明是荒谬的”。这家报纸还说什么不结盟政策“形成了说法上的矛盾——愚蠢的不合逻辑的东西。显然,这与其说是一种政策,不如说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行动,一种多少带有滑稽味道的国际骗局”。
它说,“在这种情况下,最好劝不结盟国家别再开会了,这种集会是一种胡闹的集会。”


第5版()
专栏:

美国继续进行地下核试验
三国条约签订以来核试验已达二十九次
新华社十七日讯 华盛顿消息:据美国原子能委员会昨天宣布,美国昨天在内华达试验场又进行了一次地下核试验。
根据美国官方宣布的数字,这是今年以来的第十七次、莫斯科三国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以来的第二十九次地下核试验。


第5版()
专栏:

印报悲鸣印在开罗会议上没有朋友
承认夏斯特里在会上进行反华活动遭到失败
据新华社讯 新德里消息:“陷于孤立”,“没有不结盟朋友”,“遭到了相当大的失败”……,印度报纸对印度在不结盟国家会议上遭到败绩普遍表示不满和沮丧。
《政治家报》十二日的一则开罗电讯提出:“印度必须从开罗会议汲取哪些教训?”电讯说,“印度陷于孤立,谁也不为它进行斗争。”
报道列举印度的失败说,“夏斯特里提出的关于派遣特别代表团到中国去的建议没有获得响应”;“为了使科伦坡会议国家设法打破中国顽固的拒绝所造成的僵局而作的努力也没有获得响应”;“印度在自决权这一问题上遭到了相当大的失败”。它说,“在决议中印度希望从会议中获得的东西有多少是真地获得了?很少。”
报道承认印度总理在开罗贩卖帝国主义修正主义私货而陷于十分孤立的地位。它说,“遗憾的是,人们清楚地看到印度没有不结盟朋友。”“没有一个国家准备同印度站在一起进行斗争,或为印度进行斗争。”
这家报纸的另一则报道懊丧地说,“从会议的结果来看,不该举行这次会议。”
《印度斯坦时报》十二日在报道中嘲笑夏斯特里在会上进行反华遭到失败,它说,“关于派遣代表团到北京去敦促中国停止制造核武器的动议象潮湿的政治雷管那样完蛋了。”
《政治家报》十三日的社论对参加会议的许多国家的首脑的反帝立场以及他们和中国人民团结反帝的友谊,痛心疾首。社论说,“有人随便对西方集团的大国进行露骨的批评,但是没有什么迹象表明对任何共产党国家进行了批评,更不用说对中国进行批评了。”


第5版()
专栏:

英国工党以微弱多数上台
威尔逊任工党政府首相
新华社伦敦十六日电 英国议会选举结果今天揭晓,工党以微弱的多数击败连续执政十三年的保守党而上台执政。
保守党政府首相道格拉斯—霍姆已向女王提出辞呈,女王召见工党领袖哈罗德·威尔逊,任命他为工党政府首相。
威尔逊今晚任命了一些重要的内阁大臣,其中包括首席国务大臣兼经济事务大臣乔治·布朗;外交大臣帕特里克·戈登—沃克;国防大臣丹尼斯·希利;财政大臣詹姆斯·卡拉汉和下院领袖赫伯特·鲍登。
十五日举行的大选结果是:在下议院六百三十个议席中,工党获得三百一十七席,保守党获得三百零三席,小党派自由党九席。工党比保守党多得十四席,而在全部议席中只有五席的多数。另有一席尚待统计。
在这次大选中,工党经过激烈竞争,从保守党手中夺得六十一个议席,保守党获得的选票比一九五九年减少百分之五点八,降到百分之四十三点五,这是一九四五年以来英国各党在大选中失票最多一次。
一家英国报纸说:“工党险险取胜,不是由于这个党的领导人作为,也不是由于他们政策,而是由于人们对保守党大资产阶级执政十三年的反应。”
威尔逊新政府是英国历史上第五次工党政府。工党在一九四五年大选中利用保守党政府内外交困的局面,曾以压倒多数取得胜利组成战后第一届工党政府,但是在一九五○年大选中,工党只获得六席的微弱多数,当时的艾德礼政府只维持了二十个月,接着在一九五一年举行了另一次大选,保守党重新上台。
威尔逊今晚发表简短的电视谈话承认,工党只获得“微小的多数”,但是他声称“这不会影响我们执政的能力”。他还说,他的政府将首先研究严重的经济问题。
《泰晤士报》指出:“(工党政府)维持在下院的薄得象纸一样的多数太费力了,不管怎样,工党岌岌可危的地位容易受补缺选举的浸蚀。”


第5版()
专栏:资料

英国新首相威尔逊
英国大选结果已经揭晓。执政十三年的保守党政府垮台了,取而代之担任英国新首相的是工党的领袖哈罗德·威尔逊。
威尔逊出生于一九一六年三月。父亲是个药剂师。一九三七年从牛津大学的耶稣学院毕业,旋任该校的经济学讲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期中,转入政界。他曾在英国战时内阁任秘书厅经济助理和燃料动力部经济统计司司长,一九四五年当选下院议员。一九四五年至一九五一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他在一九四七年到一九五一年期间,在艾德礼工党内阁中任贸易大臣。一九五一年四月,由于工党的党内分歧,威尔逊退出了工党内阁。
从一九五六年起,威尔逊在工党的影子内阁中历任经济事务发言人、外交事务发言人和工党主席等职务。一九六○年和一九六二年,他两度和盖茨克尔、布朗争夺工党正副领袖,均告失败。盖茨克尔逝世后,一九六三年二月,他终于击败对手布朗,被推选为英国工党领袖和议会党团领袖。此外,威尔逊还任社会党国际的副主席。
威尔逊担任工党领袖期间,继续执行了工党一贯的外交和内政的政策。他曾经一再声言,要“同美国保持牢固的关系”,以至于“在外交政策的某些方面,工党的态度或许更接近美国的看法”。他几次提出了一些具体计划,鼓吹西方谋求与苏联的“真正合作”。他要求放弃英国的“独立核力量”,而扩充英国的常规军备,来为北大西洋集团的“防务”作出“贡献”。
他还赞成建立美国倡议的“联合国警察部队”,以便镇压殖民地人民的民族独立运动。
在国内问题上,威尔逊着重宣扬了英国工党这次的竞选纲领,提出意味着进一步装备和加强大垄断企业的“现代化”口号,宣布只在钢铁工业和供水事业方面实行“国有化”,鼓吹通过“计划”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以工业扩张率为基础的“收入政策”,实际上就是“限制工资”政策,同时又在房屋、教育、就业、物价等方面提出许多诺言。
(据新华社讯)


第5版()
专栏:资料

英国工党
英国战后第六届大选昨天宣布了结果,英国工党获胜,工党领袖威尔逊当选为英国新首相。
英国工党一九○○年以“劳工代表委员会”的名义成立,一九○六年改名工党。工党包括职工会、地方组织、“社会主义”团体和合作社联盟等四部分,号称有党员六百四十多万人。它是一个以社会民主主义为招牌,实际上否认阶级斗争、主张劳资合作并为垄断资本服务的资产阶级政党。它同保守党一起,是英国资产阶级“两党制”的基础,并且都是英国垄断资本的驯顺工具。由于领导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以及它所属的工会工人群众的压力,工党内部经常出现所谓
“左派”,不时爆发内讧。
英国工党成立后,六十年来,只执政九年多,这就是:一九二四年一月至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二九年六月至一九三一年十月的两届麦克唐纳政府;一九四五年七月至一九五一年九月的艾德礼政府。在艾德礼政府期间,对内把某些企业“国有化”,宣扬“民主社会主义”,同时冻结工资,降低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对外政策方面,工党政府追随美帝国主义,在一九四九年参加了北大西洋侵略集团,在一九五○年参加了侵朝战争。在此期间,工党政府还实行武装干涉希腊,并对马来亚和其他殖民地进行了血腥镇压。
一九五一年十月英国大选,工党失败,退为在野党。
工党在重大的对内对外政策上同保守党实质上并无区别。两党本届的竞选纲领和领袖竞选言论,都说明了这一点。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