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8月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保住这只手
新华社记者 陆左华 熊铮彦
今年一月二日早晨,一辆三轮车在马路上飞奔。车上,青年工人王存柏双眉紧蹙;生产组长倪国祥用双手紧紧托着王存柏擎着的右臂。转眼之间,车子穿过几条马路,突然急刹车,停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门口。
护士长华景燕赶紧把王存柏搀进急诊室,还没有来得及问病情,三轮车工人张文明又递给她一只沉甸甸的“手套”,里面装着一只轧断的手。华景燕马上向全体护理人员告急:“快!赶快准备抢救!一个工人同志轧断了手!”她随即抓起电话筒,直接找到了值班医生奚学荃。
共产党员奚学荃迅速来到急诊室,看到这个青年工人的右手,从手腕关节往上约一寸的地方被轧断了。按照通常的治疗办法,只能在断腕上把伤口包扎起来,等伤好以后再装一只假手。“是不是只能这样治疗呢?”奚学荃一边想,一边带着那只断手,奔上六楼,去找主治医生陈中伟。
能不能把完全切断的手重新接上?这是创伤外科的尖端课题。几十年来,很多医生、专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在动物身上做了很多实验。但是,这种手术在人体上施行成功只是最近几年的事,而且国外仅有几例,国内还没有成功过。
陈中伟接过这只切断约半小时的手,看到皮肤呈现着失血的灰白色,但是切断地方的肌肉还比较红润,骨头的断面比较整齐。他反复考虑以后,决定要把青年工人的这只断手重新接上。
敢于挑起这副重担的陈中伟马上打电话向党支部汇报。党支部完全支持他们的意见,并且马上组织力量支援他们。
给工人同志接手的决定一传到手术室,麻醉医师和护士们在几分钟内就做好了手术前的一切准备。
年轻的陈中伟,是解放以后成长起来的医生,他一九五四年从上海第二医学院毕业到现在只有九年。他在医院门诊和病房工作,也曾经到工厂去给工人治病,调查研究车间的劳动卫生情况,他亲眼看到工人们用灵巧的双手为社会主义辛勤地进行着创造性劳动,对劳动人民的手逐渐产生了感情。工人们每当病愈重回工作岗位的时候,常常握着陈中伟的手说:“你们是毛主席培养出来的好医生”。陈中伟深深体会到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几年来,他勤学苦练,积累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一九六○年,陈中伟曾经成功地为一个病人接过一只折断的手,可是那只手只折断四分之三,比较容易成活。现在这只手全部断离,在外科学上说来,接合一只完全断离的手和缝合有部分皮肉连接着的断手比起来,有很大的不同。根据文献记载,断肢血液循环中断六小时以后,就不能重新接活了。时间拖得愈长,困难就愈多愈大。早一分钟动手术,成活的希望就可以增加一分。
紧张的战斗刚要开始,副院长刘同坡、外科主任、护理部主任都先后来到手术室。外科党支部副书记王智金医生也同外科副主任钱允庆赶来参加战斗。钱允庆对缝血管有比较丰富的经验。这真是“雪中送炭”,大大增强了陈中伟他们的信心和责任感。
陈中伟熟练地先把切断的肌腱(筋)整理一番,以防止接错。随后就动手接骨头。这时候,在旁边的王智金考虑到断手的血管、神经、肌腱接上以后要比原来的短一些,便提醒陈中伟把骨头也稍稍切短一点。这个细心的建议立刻被陈中伟采纳了。
接通血管是手术的关键,也是手术中最困难的问题。贯通手肢的四条主要血管——两根动脉、两根静脉,口径都只有两毫米半到三毫米光景,比火柴梗略粗一些。钱允庆虽然接过很多血管,但是接这么细的手腕血管还是第一次。用针线缝合不仅花时间太多,而且血管这么细,缝接的地方将来可能会变得狭窄,容易阻塞血液流通。钱允庆决定应用一种又快又稳妥的套接法。他和陈中伟在手臂和手掌的两个断端的伤口上,分别找到了又滑又软的桡动脉。钱允庆先把塑料管套在胳臂一端的血管上,屏住气息,轻轻地将露出的一段血管翻卷上套管,陈中伟就把手掌一端的血管对准口径套接了上去。为了防止滑脱,在套接的地方系了三道丝线。
桡动脉刚接好,血管夹子一松,手背上原来瘪瘪的血管顿时显露出来,手部皮肤的颜色逐渐由灰白转红,静脉里也回流出紫红的血液。医生、护士都兴奋地笑起来。这时已经是吃中饭的时候了。
第二条是接静脉,进行得非常顺利。
第三、第四条血管比桡动脉更细,原来的塑料套管显得粗了些,血管翻不上口,接不起来,手术暂时停顿了。手术室护士长宗英,为了寻找口径适合的塑料管,想了不少办法,终于解决了这个新的难题。最后两条血管也顺利地接通了。
紧接着是缝接肌腱和神经。切断了的二十多根神经和肌腱,外形十分相似,在血肉凝结的创口上,很难分辨清楚。接错其中的任何一条,就会影响以后手功能的恢复。陈中伟在学校读书时,对人体解剖学这门基础课曾经下功夫钻研过,有比较好的根底,对手部肌腱、神经的形态和位置很熟悉。他细心地把手术开始时整理过的肌腱,一根根慢慢地拉出来,分别接上。又用一种月形的手术针和最细的丝线,像绣花那样,把薄如蝉翼的神经膜,细巧地一针一针缝了起来……。
手术进行了七个半小时。当手术结束的时候,窗外已经是暮色朦胧,万家灯火。医生和护士们始终精神贯注,都忘记了吃饭。他们为第一次“前臂完全性创伤性截肢再植手术”的成功,兴奋得久久不能平静。
晚上,到外面开会的医院院长、党总支书记朱瑞镛一回到医院,马上详细询问了抢救经过,对医生、护士们全心全意为劳动人民服务的精神倍加赞扬,并且告诉他们注意病情变化,想一切办法,使这只接上的手活下去;有什么困难,随时向党总支汇报。
第二天中午,新的问题发生了——接上的手肿胀起来。这是由于密布在手肢上的小血管和淋巴管全部切断,尚未长好,血液和淋巴液回流不畅而引起的。肿胀越来越厉害,不到半天时间,手背肿大了三毫米。这天晚上,陈中伟、奚学荃、鲍约瑟医生和护士通宵守护在病人身旁,每隔十分多钟就测量一次,无情的肿胀却有增无减。医生们查阅了许多文献资料,想了不少减压消肿的办法:把手搁得高一些,无效;注射消肿药和激素,无效;按摩,也无效;裹冰袋降温,还是无效。肿胀不停地发展着,这只手很可能坏死。
一定要度过肿胀关,让这个青年工人的右手活下去!困难,没有动摇医生们坚定的信念。一月四日上午,医院的内科、外科医生都跑来想办法。下午,医院又邀请了上海市几位有名的外科、骨科专家来会诊。有的专家认为可以继续采取正在施行的消肿办法;有的专家根据动物实验的经验,主张切开皮肤;有的专家指出,刚接上的手抵抗力很弱,切开皮肤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一旦发生感染,不仅这只手保不住,还会给病人带来更大的痛苦。
会诊结束,院长、党总支书记朱瑞镛同陈中伟、钱允庆等医生进行分析,认为专家切开皮肤消肿的实际经验,值得参考。医生们决定采取切开减压的办法来消肿,同时竭力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防止细菌感染。
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护士们把病人迁进一间单人病室。病室中的环境和一切用具,都进行了紫外线照射和严格的灭菌消毒。陈中伟和钱允庆当夜给病人肿胀的手施行了减压切开手术,并且指定住院医生鲍约瑟专门负责病房工作,给病人换药。护士们一丝不苟地严格执行着无菌操作,就是病室里的空气也经常消毒。到一月十八日,肿胀全部消失,又过了一个星期,连切口的瘢疤盖也脱落了。通过X光血管造影检查,四条血管血液循环都很通畅。医生和护士的高度政治责任心和严格的科学的操作,终于战胜了肿胀,保住了这个青年工人的右手。
为了保住这只手,第六人民医院医生和护士度过了许多不眠的夜晚。陈中伟、钱允庆经常讨论、琢磨到深夜,鲍约瑟为了防止病房的细菌感染,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把婚期推迟了三个多月。理疗科人手很少,还派了一个护士专门为病人按摩,进行太阳灯、紫外线照射和超短波治疗,以防止肌腱粘连和肌肉萎缩,促进了手功能的恢复。
在医院外面,上海机床钢模厂的工人们像关心自己的手一样,关注着自己阶级兄弟的手。老工人王茂林拾到装着断手的手套,考虑到断手可能还有用,就及时赶送到三轮车上。施行手术的那天,工厂厂长和生产组长倪国祥都守在手术室门口,一直等到亲眼看到手已经重新接上才回去。断手接好的消息传到厂里,工人们高兴得欢呼起来,奔走相告。女工林培芳当天自愿留在病房守夜,她整夜用双手托着病人的右臂,生怕这只刚接上的手受压。同病人素不相识的三轮车工人张文明“飞车”把病人送到医院以后,还一直惦记着这件事,下午又到医院门口来探听消息,直到傍晚听到手已经接上的喜讯以后,才安心地离去。
最近,我们再度去第六人民医院访问这位重新获得右手的王存柏。医院为了继续研究和观察他右手功能的恢复情况,为了便于指导他锻炼手功能,还将让他在医院里住一个时期。王存柏看见我们走进病房,高兴地忙着伸出他已经复活的右手,同我们握手表示欢迎。他的手很温暖。当我们仔细察看他手上接合处的伤痕的时候,他微笑着屈起手指要同我们做一次拉力试验。他的拉力可真不小。一月十七日,我们第一次去访问时,看到他的手指还只会微弱地颤动,现在连四公斤的重物也能提起。这个青年工人懊悔地谈起一月二日早晨由于自己疏忽,这只右手被轧断的情景。他说:我以为这只手肯定保不住了,想不到我们的医院这样关心,还请了全市有名的医学专家来会诊,把我的手接得这样好。他兴奋地当着我们的面用这只重新接活的手举茶杯喝水,执钢笔写了:“党使我断手复活!”、“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这几句话,的确道出了这个青年工人对党无限感激的深情。
(附图片)
王存柏的右手已能握笔练习写字了  新华社记者 王子瑾摄
王存柏的被医院重新接好的右手    新华社记者 王子瑾摄
王存柏当时被轧断的右手            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在湘西到闽北的密林中 在白山黑水间的林海里
铁道兵赶修五十多条森林铁路
工程兵某部在大兴安岭提前筑成一条林区公路干线
新华社五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正在南北各地林区修筑五十多条窄轨森林铁路。目前,从湘西到闽北的密林中,在白山黑水间的林海里,到处都有铁道兵战士在紧张施工,有的线路路基已经筑好,有的线路已经开始铺轨。
这些新建的窄轨森林铁路,大部分从铁路沿线通向原始森林。工地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气候异常,给施工部队造成很大困难。铁道兵战士们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大、小兴安岭林区施工的铁道兵部队,今年初春刚开进工地时,当地的最低气温是零下三十多度,积雪有一两尺深。战士们刨开冰雪,在密林深处架设帐篷,建造房屋,并砍倒树木赶筑了运输道路。筑路工程展开以后,铁道兵战士在“向大自然进军,为森林工业开道”的口号下,奋力铲掉落叶层和树根,然后炸开尚未解冻的土层,开出路堑。初夏,在塔头草密布的泥沼地段,到处是齐膝深的泥潭。战士们整天踩在冰凉的稀泥里,排除泥水,挖去斗大的塔头草,担来石碴,填筑路基。在南方林区筑路的铁道兵战士,冒着酷热加紧施工。铁道兵某部在闽北崇山峻岭中修筑森林铁路,经常受到暴雨袭击。战士们冒雨施工,热烈开展劳动竞赛,工效不断提高。
在紧张的施工中,铁道兵各部队广泛深入地开展了增产节约运动,处处精打细算,节约国家资财。铁道兵某部在新建铁路沿线的临时房屋,全部是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建造的。许多施工部队普遍利用林区的竹子、树枝、藤条等材料,制造和修补土筐等工具。在江西林区筑路的铁道兵某部工程技术人员,不辞艰苦地穿密林、越山涧仔细鉴定线路。他们经过反复测量和计算,改善了一条森林铁路的设计,减少了四万多土石方的工程量,降低造价三万四千多元,并使线路边的一条小河不致阻塞,可以继续用来做流放木排、竹排的运输渠道。
在铁道兵战士的辛勤劳动下,目前这些森林铁路正在不断向南北各地林区的腹地伸展。
新华社五日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某部以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大兴安岭修筑一条林区公路。这条公路的干线工程已提前一个月在六月底完成,目前连接各处林场的几条支线正在紧张施工。
这支奉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工程兵部队今年四月间开进林区时,大兴安岭的暴风雪不时掀翻战士们的帐篷,线路经过的冻土层上一镐头只能凿出个白点。工程兵战士说:“风雪摧不垮我们的意志,冻土硬不过我们的决心!”他们在严寒里,发奋苦练在冻土层打眼放炮等技术,还砍来藤条、树枝自制了价值两万多元的各种工具,积极准备施工。五月初工程全面展开以后,战士们一面砍树木、挖树根、炸冻土、填石碴修筑路基,一面在雨季到来以前日夜抢修桥梁涵道工程。在河心立桥脚时,必须砸开七八寸厚的冰块下水作业,工程兵的干部和战士争先跳进寒冷彻骨的河水里,奋勇担当这个艰苦任务。
现在,在这条新建成的林区公路上,第一次开进大兴安岭深处的汽车正把木材源源运往外地。


第2版()
专栏:

断手再植成功的启示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院长 朱瑞镛
我院外科施行断手再植手术成功,是一件显示医务工作者的思想基础、技术基础和集体作用的创新事例。
对断手的处理,按惯例是将残肢进行扩创缝合,待伤口长好以后,再装上假手。这样做,简单省力,也并不违背医疗原则。但是,主治医生陈中伟和急诊值班医生奚学荃,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毅然决然把手接上去。他们在整个手术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没有知难而退,而是见难而进,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这是工人同志的手,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手;保住这只手,是医务人员在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中积极贡献自己力量的本份工作。在党的长期教育下,通过政治学习、业务实践和社会实践,我们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变化,他们逐步树立了为劳动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和千方百计为病人解决疾苦的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促使这个手术成功的主要动力。
医疗技术能不能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得到更好的实际效果,起决定性作用的首先是正确对待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说要牢固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任务,就是保护在各条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劳动力,尽快地恢复病者的健康。医务工作者尽管与病人素昧平生,仍然待病人如亲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千方百计地为病人解除疾苦。断手再植,就是这种新的医生和病人关系的一例。
我院参与这次手术的大多数人员,他们多数经历了下农村下工厂的业务实践和社会实践,对劳动人民有了较深切的思想感情。如陈中伟在一九五八年下工厂时,老工人告诉他,在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时代,青年艺徒,不断掉几只指头,就成不了工人,不少人还被资本家一脚踢出工厂。陈中伟的感触很大,他感到作为社会主义时代的医生,决不能让缺掉手指的工人去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他和他领导下的骨科各级医生热忱地对待外伤病人的思想基础。
这正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教导我们的:“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我们的医务工作者由于比较正确地理解这个根本问题,才敢于打破惯例,排除困难进行断手再植手术,并获得成功。这是第一个启示。
然而,光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红心,而没有必要的技术基础,也不可能使这个手术得到成功。这个技术基础,就是扎扎实实的基本功。
手腕部的解剖位置,骨头、肌腱、血管、神经等的排列,是相当复杂的。当它们被全部截断以后,怎样接法,对陈中伟、钱允庆来说,是一个崭新的问题;而时间因素,又是那么重要。文献上有关动物实验证明,如果超过六小时,血管还没有接通,即使接上了,也不能再恢复活力而会重行坏死脱落。在这样紧急的情况下,他们能够应付裕如,是与他们有一定的良好的基本功分不开的。例如,在截断的组织中,分清神经和肌腱,已经不是容易的事;要对二十四根肌腱,条条辨明,如果没有熟练的解剖学知识,就更难做到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先接什么,后接什么;哪些骨头、肌腱、神经必须接上,哪些可以不接,都是大有讲究的。所有这些,证明了陈中伟在从师学习中,在日常业务实践中所积累起的基本功,发生了作用。又如接通血管,是这个手术得到成功的重要环节之一。由于钱允庆有一定的血管外科的经验,并且在平时经常阅读文献,在图书馆内就很快找到了需要的资料,从而保证了在四小时内接通了血管。
在医疗工作中,无论是内科的诊断治疗,外科的手术,都是由很多的程序组成的。这里面,有主要的环节,也有次要的环节。基本功练得不够的人,虽然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往往只能解决近期效果,很难考虑远期疗效。他们在工作中往往主次不分,抓不住主要问题,即或有时抓住了主要环节,却疏忽了次要的、细小的环节,导致工作失败。在这次手术中,虽然事出仓猝,但事后证明,手术过程中的各个细节,都是经过仔细考虑安排的。不仅在主要的技术操作上如接血管、神经、肌腱等都做得很好,即使一些次要的,甚至看起来是细小的问题,也没有被忽视。这样,不仅保证了手术成功的近期效果,也保证了远期的效果。
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基本制度,构成基础工作质量。对于各类医务人员来说,只有扎扎实实、一点一滴地日积月累,才能练好基本功和提高基础工作质量,从而为提高医疗护理等质量,为创造较高的医疗水平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这是第二个启示。
有人说:“医生是独立的脑力劳动者”。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医务工作是集体工作。无论是内科,还是外科或其他各科,要想及时取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都离不开集体的作用,都需要各级医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这一工种和那一工种之间,急诊室、手术室、骨科病房等护理人员(包括公务员)的密切无间的配合。经验证明,一个医生,不论他的学术知识和临床经验如何丰富,如果没有各级医生和护士对病情的严密观察以及有关部门的协助,就不能及时得到准确的情报,也就不能作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当然,我们不否认医生,尤其是高级医生在医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但是他们完全应当有依靠集体的思想;而其他人员,则应当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疗工作中的作用。断手再植的成功,就十分生动地证明了在医务工作中集体作用的重要性。
近代医学的发展,使临床医学上专业愈分愈细,这是有利于发展医学科学水平和提高医疗质量的。但是对于医院管理工作来说,也带来了不少新问题。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对人体某一个局部疾病的治疗,往往包括两个甚至好几个专业,而人体内各组织和各脏器之间,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某一区域疾病又往往与邻近区域甚至远隔区域的病变有关。专业分工愈细,所谓“边缘性”疾病出现愈多。因此怎样使不同的专业,共同解决某一疾病,在今天还是一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这次骨科和心血管外科医生的共同作战,各以自己的专业,互相配合,不分主次,起了很好的作用。对我们今后的医务工作来说,也是一个启示。
断手再植成功的经验指明,只要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扎实实的基本功和集体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向又红又专的方向迈进,我们就能为祖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2版()
专栏:

东北大部地区秋收作物长势好
山西大部秋田管理精细禾苗生长茁壮
新华社四日讯 东北地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秋季作物适时完成夏锄,大部分地区做到三铲三趟,有些地区还达到四铲四趟以上。由于铲趟遍数多,除部分受灾地区外,大部分地区的秋季作物生长良好,高粱、玉米长得棵高叶茂,已经孕穗出蓼,大豆也开始开花结荚,花生和棉花的长势也比去年好。
适时地多铲多趟,消灭草荒,是东北地区秋季作物增产的关键。今年,各地在春耕播种结束不久,就组织人力开始头遍铲趟。辽宁省今年投入夏锄的劳力,比往年大大增加。有些地区还建立了田间生产责任制,开展竞赛活动,促使铲趟又快又好。往年地多人少的一些地区,今年由于劳力安排得好,多数农田做到三铲三趟。春旱严重播种较迟的一些地区,绝大部分农田也做到地净草光,并且追施了粪肥。吉林省许多地区在夏锄期间,还派出一批干部到生产有困难的社队,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帮助这些地区迅速消灭草荒。每人平均有几十亩耕地的黑龙江省,为了及时完成今年的铲趟,除合理安排劳力夏锄以外,发挥了大量的农业机械的作用。各国营农场普遍采用机械灭草和中耕。省属的五十多个农场,使用机械中耕的作物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各地拖拉机站也纷纷出动拖拉机为人民公社趟地。兰西县有百分之八十七的生产队使用拖拉机趟地,全县的秋收作物普遍达到三铲三趟,进度也比往年快。
今年,东北地区西部一带,在春耕和夏锄阶段,有不少地方发生先旱后涝现象。春天,有些地方播种几次才出苗。干旱最严重的辽宁西部的锦州、朝阳等地,有些耕地播种四五次才保住苗;吉林有些干旱严重的地方,社员们从几里外担水补种移苗,七月中旬以后,东北地区进入雨季,一些地区连降大雨,河流涨水,低洼地区发生内涝。目前,各地正采取各种措施排除内涝,保护庄稼;没有发生内涝的地区也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新华社太原三日电 山西省大部分秋田作物长势良好。玉米、高粱正在扬花,谷子、黍子开始孕穗。目前,广大社员正采取各种办法,加强大秋作物的田间管理。
到七月中旬,各地的大秋作物已经锄过一遍到二遍,部分秋田锄过三遍,有三百多万亩谷子、玉米等作物施了追肥,八十多万亩受旱的禾苗也浇了水。在秋田管理中,各地特别注意加工管理生长较差的秋田。左权县有四万多亩山地、远地,因为管理差,禾苗黄瘦。这个县的领导部门发现这一情况后,立即抽调了二十五名干部,到这些生产队同队干部一起带头到山地、远地突击锄草、追肥。社员们在他们的带动和影响下,很快进行了第二次锄苗,绝大部分玉米加施了肥。
最近,省的有关领导部门分析了当前的农业生产形势,认为继小麦增产之后,全省除雁北地区的大秋作物因干旱生长较差外,大部地区由于雨水充足,管理精细,禾苗生长整齐茁壮。但是,一些地区今后还可能发生旱、涝、风、雹等自然灾害。因此,要求各地坚持不懈地锄草追肥,抗旱防涝,扑灭病虫害,加强田间管理,争取秋收作物有个较好的收成。


第2版()
专栏:

检阅我国乒乓球运动后备力量
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在太原揭幕
新华社太原五日电 检阅我国乒乓球运动后备力量的一九六三年全国少年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太原市的山西体育馆开始举行。
来自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一百七十九名男、女少年乒乓球选手,今天全部出场,开始在少年男、女单打中争夺全国冠军称号。战幕揭开,在体育馆内的六张乒乓球台上,激战场面层出不穷,少年乒乓球健儿们的精彩表演不时博得观众的热烈掌声。
这次锦标赛共有八十九名选手参加男子单打,九十名选手参加女子单打。选手们的平均年龄是十五点八岁,最大的十七岁,最小的十二岁。他们都是从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少年乒乓球选手,其中大部分人是第一次参加全国性比赛,有六十一人已经分别取得了一级、二级、三级和少年级运动员的称号。
这次的男、女单打两项比赛,都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男、女选手各分为十个小组进行单循环预赛,排出小组的名次。第二阶段,把第一阶段获得小组同名次的选手再分别划为九个小组,进行单循环决赛,争夺全国冠军和比赛的全部名次。
这次锦标赛将进行到八月十六日结束。


第2版()
专栏:

杨三生打破男子二百米仰泳全国纪录
新华社四日讯 著名男子仰泳选手杨三生三日下午在北京以二分二十八秒八的成绩,打破了他本人保持的男子二百米仰泳二分二十九秒五的全国纪录。原来的纪录是他在一九六○年九月间创造的。
三日,二十二岁的杨三生是在北京陶然亭游泳场参加一次优秀游泳运动员表演赛时,创造这一仰泳全国新成绩的。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博荣公社西拉金民族生产队的社员们在大豆地里除草,争取今年大豆丰收。
新华社记者 袁汝逊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