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7月5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管得宽”
新华社记者 冯健 周原
集体主义思想的激流,正在涤荡着公社化后的农村。
在河南舞阳县湾马村一家低矮的农舍里,满头银发的女社员杨仙变啦!这个给地主种了大半辈子地的老佃农,土地改革后才翻身。那时,她的思想天地像她门前的七分地块那样狭小。她丢过一个小倭瓜,就用谷草捆成一个“草人”,辟心窝钉在家门口的桐树上,一天三遍往上浇开水,一边浇,一边咒:“我要叫你身上疼,叫你不能舒坦一天,看你还偷不偷俺的倭瓜?”结果连自己的小桐树也浇死了。
从那时起,到今天她帮助丈夫为公社饲养牲口娃儿,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这中间,成立农业合作社的钟声敲过了,加入人民公社的锣鼓声响过了。杨仙的那块七分地并入了生产队连片的大田,她的思想天地也渐渐开阔了。她帮助丈夫喂小牛、小驴,像抚养人娃一样亲。夜半更深,她常常侧耳谛听着牛娃吃草的声音。风雪寒夜,怕牛娃冻着了,总要起来生把火。有一夜,她的新裹腿带掉进火里烧成了灰,她没有再咒人骂人,只是淡然一笑。她左腕长疮,不能下地劳动,每天在门前屋后,撵猪赶羊,替生产队和别的社员照看庄稼和果树。
她是湾马村农民的一个缩影。几年前,当小农经济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湾马村里像杨仙这样的农民,站在小块土地上,谨守着自己的一草一木,谁要是来过问,她就讽刺说:
“就你管得宽!”
今天,像杨仙这样的公社社员,站在公社的田野上,用主人翁的姿态,守护着集体所有的一草一木。他们自豪地说:
“我就要管得宽!”
“管得宽”,河南农村这句古老语言的寓意,变啦!
× × ×
杨仙在变,湾马村在变。这种激变,是随着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风暴,在新同旧、先进同落后的冲突斗争中展开的。
七十二岁的下中农马青云,在田间、村头和果林里劳动。他的眼睛还没花,他处处护卫着公社的财产。这片果林是他当年为地主嫁接的。青年社员马国华不懂得树木成长里包含着多少旧时的艰辛,他上树去扳柴,树枝喀嚓一声折断了,马青云多心疼啊!他忍不住说:“国华,下来,不准毁公家的树!”
“这跟你不相干。”
“有我的一份,我就要管。”
“就你管得宽!”
“我就是管得宽。”
马青云,这个被地主管了几十年的老人,现在要管生产队的事,而且管得真,管得严。老汉常挽起袖子,到处说:“我就要管得宽。”但是,有些人听他,有些人抗他。这天,马国华从树上溜下来,俩人你指着我,我指着你,激烈争吵起来。马青云一把抓住马国华的柴筐子,要去找公社党支部副书记马志忠评理,恰巧,马志忠走到这里,听到两人的争吵。马志忠批评了国华几句,国华悄悄走开了。
但是,这样的争吵在湾马村并没有完。……
马贵贤拔了队里一棵柿树苗,贫农马二欣干涉了他,他回奉道:“就你管得宽!”
马天义翻犁收获后的红薯地,按规定犁红薯地须由生产队派人跟在犁后去拾没有收净的红薯;但马天义没叫人跟他去拾,把红薯抛撒在地里。七十二岁的贫农马文看到了,上去就抓住笼头,不准他犁。马天义把牛鞭一撂,说:“就你管得宽”。
谷地里草锄得不净,红薯地里缺苗,地没有犁到边,猪羊践踏了庄稼,马大江、马二欣、马三畏去管,回奉他们的也是:“就你管得宽!”
湾马村四处冒烟了。这样的事,一桩桩、一件件,扣打着马志忠的心。他在深思:为啥说“就你管得宽”的,都是些私心重的人?为啥说“我就是管得宽”的,偏偏是一群热爱集体的贫雇农和下中农?
“我就是要管得宽!”,这是许许多多贫农、下中农社员的声音,是集体主义思想在呼喊。这声浪挡不住,压不住,它越来越高,猛烈地冲击着小农自私固封的思想堤防。
党支部决定发动全村社员们来讨论。
生产队的公房里,一盏汽油灯当中吊起。它嘶嘶地响着,把屋里照得亮堂堂的。
马志忠开门见山,向二百三十多个社员提出两个问题,让大家讨论:
“生产队的事,靠大家管。是管得宽好?还是管得窄好,不管好?
“管,对谁有利?不管,对谁有害?”
会场上一窝蜂似的嗡嗡着。一个社员说:“猪娃子拱菜园,老绵羊祸害庄稼,要是没人管,受亏损失大家都有一份儿。”一个女社员说:“咱生产队好比一家人。妯娌们一心攒体己,吃里扒外,一家咋能过好?”一个青年社员说:“老年人,经得多,他们过的桥比俺走的路还多哩,要是没有老人们管,俺年轻人,有劲使不上。”
这时,马国华蓦地站了起来。他提起扳生产队的树枝当柴烧,跟马青云顶嘴的事。他讷讷地说:“我不该占公家的便宜,青云那次管得对。是我错了。”社员们又七嘴八舌议论起来:“人家管得宽,是为大家,不是为自己。”“对大家对生产队有好处的事,就得有人管。”“谁占了公家的便宜,不服管,谁得向大家检讨。”……。
下弦月悄悄从东天升起了。马志忠站起来说:“管得宽就是好,有了管得宽,咱生产队就有了耳目和胳臂。以后不论是谁,只要作了不利于集体的事,都要服管,我头一个表示服管。”马志忠提议:选出几个热爱集体、大公无私、精通农活的人,给他个名义,就叫“管得宽”。
会场上像一锅水滚了。社员们想起了马文。他当过长工,犁耙收打,是全把式,年年给生产队估产,亩产从没有错过五斤。又想起马青云。他在自留地里为生产队精选了一升质地纯净的谷种——“流沙白”,统统交给队上,自己连一粒也没有留。还有马二欣,每年麦收秋收时期,他天天端着饭碗给生产队看场,从来没计过工分报酬……
社员们举手选出了马文、马青云、马大江、马二欣、马三畏、马常福、马元青和马娃八个人,当全村的“管得宽”。这八个人,有四个贫农,三个下中农,一个中农。
湾马人把荣誉和信赖交给了这八个人。他们决心甩掉多少年来同小块土地联系在一块的自私、狭隘的思想,宣告向集体主义思想看齐。
从此,“就你管得宽”这句讽刺人的话,在湾马村渐渐消失了。
× × ×
这八个“管得宽”,年长的七十二岁,年少的五十六岁,一个个不蓄胡须,不服老。去年,有几个还扛动一百几十斤重的麦布袋。这些被社员们举手加封的“管得宽”,既不是党支书,也不是队干部,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社员。平日在场上、地里、果园、村头,遇见地犁得不好,锄得马虎,收割打场不干净的,偷摘桃杏、践踏禾苗的,凡是集体的财产,公社的家当,只要有人损害,不管三举人,四进士,祖爷爷,祖奶奶,都是铁面无私,又说又管。社员们说,“管得宽”们手里有一把黑虎铜锤,“上打天子下打臣。”
去年夏天,正当高粱棵格吱吱地往上窜的时候,湾马村遭了冰雹。那一天,天空连声打着炸雷,滚滚乌云里闪着蓝红色的电光。龙卷风卷着冰雹呼啸而来。
平地上积起尺把厚的冰雹。高粱、谷子打得像哀杖,苹果、柿子树被打得像干枝梅,连麻雀也没有来得及逃脱,一个个被打死在地上。
湾马村笼罩着悲戚绝望的气氛。冰雹过后,已经暮色苍茫,村子里看不见炊烟。生产队长、社员们默默走向田野,蹲在地里,呆呆地看着光秃秃的庄稼秆,搭拉着脑袋,哭啦。马志忠满脸愁容,眼里噙着一包泪……。
集体经济面临着一次严峻的考验。
就在这个时刻,几个“管得宽”找马志忠去了。他们约着生产队的干部,到地里去看灾情,想办法。马青云看着泪汪汪的马志忠,说:“志忠,这还不要紧,论季节,补种豆子、玉米、红薯还不算晚。赶快想法子弄种子。” 马二欣说:“我经验过,烟苗只要留着根,还能再发芽。”马大江说:“别看谷子打成了披毛狗,只要快锄,还不碍事。明天赶紧派人来锄。”
值得特别一提的是,虽说湾马村遭了雹灾,按国家计划种植的四十五亩烟苗,一亩也没有毁掉。当时有的社员看秋收无望,想把烟苗毁了,改种玉米,多收些粮食。但“管得宽”们不同意。因为烟苗一毁,国家分配的种烟计划就完不成啦。
是“管得宽”们帮扶着湾马村的干部和群众,战胜了这场致命的灾害。秋后,湾马村的粮食得到了丰收,社员们在完成了缴计划之外,多卖给国家一千四百斤烟叶。
× × ×
“管得宽”成了八个老农的光荣称号。社员们喊“管得宽”,夸“管得宽”,敬“管得宽”,学“管得宽”。一种新风尚在这个普通村庄里形成了。
今年收麦天,青壮年在前边割麦运麦,老太婆、小孩子在后边拾麦,从没有一个人往家里拿过一把麦。连在路上拾麦的,也自动往生产队的打麦场上送。湾马村社员自留地的麦,都比生产队的麦熟得早,但是,社员们先割大田,后割自留地,几乎没有一家例外。由于社员们把好粪都给了生产队,今年集体的麦块块胜过自留地。生产队的麦,一亩地要拉一车半;自留地的两亩还装不满一大车。社员们说:“大河没水小河干,大河有水小河满。生产队家大业大了,户家也就富了”。
马文有个孙子叫连三,十三岁。今年在地里为拾麦的孩子过秤、记数、开清单,天天算得一清二楚。有一次他给一个孩子称麦,秤钩背住了,他没有看见,结果错称为二十斤。一旁的社员看见了,掂量这捆麦没有那么重,再称一下,果然多称了七斤。这本来是件很小的差错,不会有人去责备连三。但是,这个受过马文教养的孩子,眼里却骨碌碌滚出了泪珠。他惭愧自己没有尽到责任。
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今年小麦返青后,从早到晚看守大田里一条斜抄小路,不准人走,免得糟蹋了麦子。一天,有个人扛着半布袋粮食硬是抄斜路过来了。那孩子上去拉住,一定要他返回去重走大路。那人扭不过孩子,只好红着脸拐了回去。
——这就是湾马村年青的一代。他们一开始生活,就受着“管得宽”的熏陶。在他们白纸一样的心灵里,第一次被生活写下两个大字,就是:“集体”。
湾马是河南省的普通一村。在这样一个村庄里,有这样的“管得宽”,有这样的社员,有这样的风尚,任凭怎样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还能动得了人民公社这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一枝一叶吗?


第2版()
专栏:短评

赞“管得宽”
“就你管得宽!”
“我就是管得宽!”
湾马村里对待集体经济的这两种态度,可说是针锋相对。
抱着“就你管得宽”态度的人,讽刺别人管得宽,说是集体所有的一草一木“跟你不相干”。
抱着“我就是管得宽”态度的人,坚持自己要管得宽,说是集体所有的一草一木“有我的一份”。
两种态度,谁对谁不对,曾经在湾马村里引起一场争论。争论的结果,抱着前一种态度的人,承认别人管得对,自己错了。他们决心甩掉多少年来同小块土地联系在一起的自私思想,宣告向集体主义思想看齐。
这场争论和争论的结果,是很有意义的。
管得宽,好得很!宽,当然不是无边的,这里要有一条分明的界线,只要是涉及集体的以至国家的利益,哪怕是一草一木,一针一线,人人都要管,而且要管得宽,管得严,管得细。因为集体的、国家的利益,也是每一个社员、每一个公民的利益,人人都有份,同人人都相干。杨仙、马青云们管的事,就有这么一条分明的界线。杨仙在风雪寒夜看护生产队牛娃的时候,不慎被烧掉了自己的东西,只是淡然一笑置之;可是生产队里的一草一木,她看得比自己的东西更珍贵。这里,集体利益就被放在个人利益之上。湾马村还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去年夏天下了一场冰雹,秋庄稼被打光了,按国家计划种植的四十五亩烟苗,却一亩也没有毁坏,有的社员想毁掉烟苗,改种玉米,可是,“管得宽”们不同意,因为这样一来,国家分配的计划就完不成。这里,国家利益又被放在集体利益之上,显示出湾马村社员更高的风格。这是这场争论后湾马村集体主义思想的升华。
湾马村的这些“管得宽”们,是些什么人呢?是在旧社会喘息了大半辈子的老佃农杨仙,是曾经被地主管了几十年的下中农马青云,是贫农马二欣、马文,等等。这些过去的穷哥儿们,今天的普通社员,是农村中革命的阶级队伍的砥柱。他们以主人翁的高度责任感,忠心耿耿地监护着集体的以至国家的利益。
怎样对待这些“管得宽”们呢?这里还得提一提湾马村的党支部。这个党支部不但认真地发动了一场争论,而且,在争论结束的时候,又做了一件既有风趣又有意思的事:加封“管得宽”,社员们选出几个贫下中农为“管得宽”。这并不是什么几品官职,也没有什么明文法规,可是他们手里有一把无形的“黑虎铜锤”,铁面无私,又说又管,“上打天子下打臣”,扶保社会主义的江山。
提到这个例子,并非提倡硬搬这种作法,目的只是想说明这样一个意思:发扬这种具有强烈的阶级感情的“管得宽”精神。
在我们的农村里,有无数这样的“管得宽”们;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战线上,也有无数这样的“管得宽”们。应该像湾马村党支部那样,依靠他们,珍视他们,尊重他们,让广大群众学习他们爱护集体、爱护国家的“管得宽”精神。


第2版()
专栏:

战胜各种困难及时抢运 开展群众运动增产节约
全国提前完成上半年木材生产任务
比去年同期增产百分之十以上,坑木枕木等主要品种生产计划比去年完成得好
新华社四日讯 全国林区职工战胜困难,提前完成了今年上半年木材的生产任务。
据林业部统计:上半年全国林区生产的木材,比去年同期增加了百分之十以上。其中坑木、枕木等主要品种的生产计划,也比去年完成得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主要木材产区的产量都超过了上半年的计划;广西、贵州等省区的木材产量已占到全年生产计划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去冬今春,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等部分林区,气温比往年偏高,下雪较少,给利用冰雪滑道集材的单位带来了不少困难。南方木材主要产区的广东、福建、广西和江西南部等地,遇到了严重干旱,河水很小,部分溪河并发生干涸现象,影响木材流送。在这种情况下,林区的广大职工努力采取各种措施及时抢运木材。黑龙江省牡丹江林区去年冬天组织了六千多工人、干部挑水上山浇冰雪滑道,并利用早晚气温较低时间集运木材,这对超额完成第一季度生产计划起了重要的作用。广东、福建、江西等省的林区职工和人民公社的社员们,采取了筑坝蓄水、提高水位、改进扎排方法等措施,加快了放运木材的速度。溪河干涸的地区就把木材集中到溪边河旁,等水待运。六月中旬以来,福建、广东等省的许多林区已经先后落雨,河水迅速上涨,这些地区正在加紧抢运木材。
今年上半年各地林区都开展了增产节约木材的群众运动。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职工降低伐根,合理造材,充分利用小径木和梢头木,今年一到四月份为国家增产木材四千多立方米。据不完全统计,四川省各林区今年一到四月份从采过的伐区和集材道路两旁拾回丢掉的木材,利用过去没有利用的小径级材、梢头木、风倒木、枯死木,以及打捞流送中沉水的木材,共有五万六千多立方米。福建、湖南、广东、江西、广西、湖北、浙江、安徽、贵州等省区的林区工人,今年以来,注意了木材流送的防洪保安工作,使流送过程中漂失的木材比去年同期减少百分之九十以上。
为了加速木材运输,东北和内蒙古今年用于集材的拖拉机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二十以上,运输木材的森林铁路和公路也比去年修得多。南方各地林区从去冬以来,都积极新建和修理流送木材的河道和防洪设备。福建、广东等南方九个重点木材产区,去冬今春共炸去河床礁石四十九万立方米,新修闸坝九十多个和拦挡木材的“河绠”三十多座。(附图片)
吉林林区大兴沟林业局贮木场职工加紧调运木材,供应各地需要。这是他们正在用缆索装车。
张 靖摄


第2版()
专栏: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两岸冬播作物黄熟
藏族农民喜收青稞小麦
新华社拉萨三日电 西藏东部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两岸的冬播作物陆续黄熟,藏族农民开始挥镰收割。
三江流域的左贡、宁静、八宿、桑昂曲等县,气候比较温暖,去年共播种冬青稞、冬小麦三万多克(一克相当一亩)。宁静县打水乡已收割的冬青稞,平均每克地产三百斤左右,比去年约增产百分之九。现在,西藏高原的雨季已经到来,三江两岸的藏族农民正在抢晴天,躲雨天,兴奋地紧张地劳动,熟一块收一块,力争颗粒归仓。
三江流域的冬播作物在生长期间曾遭受旱灾和虫灾,藏族农民们依靠互助组的集体力量,以高度的生产积极性进行了抗旱、灭虫斗争,并且加强了田间管理,结果不仅战胜了灾害,还普遍获得较好的收成。


第2版()
专栏:

一批难侨到云南同亲人团聚
广西负责人慰问难侨和侨眷
新华社昆明四日电 第二批从印度回国的受难侨胞和他们的家属五十多人,三日下午到达昆明,受到昆明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
当难侨们乘坐的汽车驶近招待所时,欢迎的人群敲锣打鼓,鞭炮声和掌声响成一片。难侨们下车后,云南省接待和安置印度受难归侨委员会副主任、昆明市副市长、省侨联主席王昭明,省侨联副主席张相时等都上前同难侨们亲切握手,热烈欢迎他们前来云南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并祝贺他们和亲人团聚。当难侨们走过欢迎的人群时,一群青年向他们献了鲜花。
这些难侨绝大部分是安置在云南省的第一批印度归国难侨的亲属。两个多月以前,当他们的亲人登上祖国接侨船的时候,他们当中很多人却被印度政府无理阻挠,未能和亲人们一道回国。现在他们能回到祖国同亲人团聚,个个喜形于色。在一片欢乐的气氛中,难侨何应光同第一批回国的他的七十四岁的父亲何现星会见了。父子团聚共叙离情,悲喜交集。当何现星抱着他离散重逢的孙儿时,更是忽而老泪盈眶,忽而笑得嘴也合不拢。第一批来云南文山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工作的难侨姜斗升,自从他回国后,他的妻子因不堪印度政府的残酷迫害而死去。他的四个孩子在第二批回到了祖国,大儿子姜传海已被送去北京学习,另外三个孩子——十三岁的姜传全、五岁的姜英丽和两岁的姜英佳,都在接侨工作人员的细心护送下,平安地到达了云南,将同他们的父亲团聚。
归侨们在昆明休息几天以后,将分别赴平远街、太和、宾居华侨农场等处,同安置在那里的亲人在一起。另有一些原籍在云南的归侨,将返回原籍同亲人团聚。
新华社南宁四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副主席莫乃群最近在国营来宾华侨农场分别接见了第二批印度归侨代表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血统的华侨眷属。
莫乃群在接见归侨代表时,向归侨和他们的家属表示亲切的问候。
归侨代表们非常感激政府对他们的深切关怀。莫乃群勉励他们要以农场为家,同老场员一起,团结互助努力把农场建设好。
莫乃群接见二十一名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血统的华侨眷属时,对她们勇敢地冲破印度政府的阻挠,毅然同她们的亲人前来中国的行动表示赞扬。他说:“中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你们到中国来安家落户,中国政府和人民都表示热烈欢迎。”难侨崔鸣山的妻子、不丹血统的买莉激动地说:“印度政府把我们的东西都抢光了,中国政府却处处关怀和照顾我们,我们一定要努力参加新中国的建设。”她们还纷纷谈到重建家园的计划。莫乃群告诉她们,她们的儿女将免费进入农场小学学习,她们听了都很兴奋。
接见时,还有自治区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丁明、柳州专区副专员戴春涛,自治区侨联副主席潘清启等在座。


第2版()
专栏:

福建抗击台风暴雨
新华社福州三日电 一日早晨在广东省东部沿海登陆的第四号台风,进入福建后风力已大大减弱。现在,台风已到达闽北西部山区,正在逐渐消失。
台风给福建带来了暴雨。福建沿海的龙溪、厦门、晋江等地区降雨一百毫米以上,东山、漳浦、诏安、平和、南靖、漳州、晋江、泉州、仙游等县(市)降雨量达二百多毫米。暴雨引起江河猛涨,九龙江和木兰溪发了洪水。台风过后,各地正在排水抢救被淹作物。
目前,福建南部的龙溪、厦门和晋江等地区的早稻正处在黄熟期,荔枝、桃、李等水果也已成熟。为了减少台风暴雨带来的损失,各地在台风之前,就抽调大批干部到基层,领导群众抢割早稻和收摘荔枝。
在台风到来之前,各地普遍检查了水库和江河堤防等水利工程,并组织人力抢修险工和加固危险堤段。各地党政领导机关还采取措施,将住在有危险的房屋里的居民转移到安全地带。存放在低洼地带的国家物资,也都在台风来到之前,转移到安全地方。


第2版()
专栏:

北京京剧团结束澳门演出回穗
新华社香港三日电 北京京剧团赴澳门演出团一行八十四人,结束在澳门的演出后,由团长萨空了率领,今天上午乘车离开澳门返回广州。
前往欢送的,有澳门各界代表和知名人士何贤、柯正平、马万棋、崔德棋、梁培、张晴辉、谭立明等。送行者和演出团人员一再握手告别,感谢他们在澳门的精彩演出,并祝他们一路顺风。十多位女孩子向演出团的主要人员献了花。
演出团在六月二十七日到达澳门后,在二十九日、三十日和七月一日演出了三场。演出的剧目有《赵氏孤儿》、《秦香莲》、《碧波仙子》和几个折子戏。澳门同胞对马连良、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著名京剧艺术家的精彩表演倍加赞扬,对青年演员的成就也感到喜悦。


第2版()
专栏:

防治苍蝇有新药剂
新华社三日讯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最近合成了一种防治苍蝇的新药剂。用这种药剂来防治苍蝇,比现在使用的一些药剂效果要好。
目前我国用来防治苍蝇的药剂主要是“六六六”、滴滴涕和敌百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近两年来从实验中发现,苍蝇对这几种药剂都已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影响了防治效果。
基于上述原因,这个研究所毒理室的研究人员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合成了一种防治苍蝇的新药剂,暂定名为S一○一。据他们初步试验,用这种药剂来防治苍蝇,最大的好处是目前还不存在抗药性的问题,用它来防治对“六六六”、滴滴涕和敌百虫已经产生抗药性的苍蝇,都有效果。同时,杀死苍蝇的速度也比用“六六六”要快。


第2版()
专栏:

湖北主要土特产品收购量增加
湖北省土特产品的收购工作十分活跃。据省供销合作社统计,到六月中旬,各种土特产品的收购金额达四千六百多万元。苎麻、桐油、木耳、皮木油、烟叶、棕片、蜂蜜、龙须草等八种主要土特产品的收购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五到两倍。湖北农村的土特产品种很多,是农民的一项重要的经济收入。各级供销合作社把支持农村集体副业生产的发展和做好收购工作,作为支援农业的一项重要任务。他们在今年年初就同集中产区的生产队签订了收购合同,并且及时供应生产需要的物资和进行生产技术指导,以促进各种土特产品的发展。
各地供销社在做好主要土特产品收购工作的同时,积极设法扩大小土特产的经营。他们根据市场的需要,扩大了收购的品种和数量,并有计划地储存一部分,以适应旺季市场的需要。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抓紧旺季收购羊绒羊毛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商业部门今年一至五月份已收购羊绒、羊毛和驼毛三百六十多万斤,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三十六到一倍多。牧民们在抓剪绒毛时,剔去了杂质浮毛,并且十分注意场地清洁。所以今年收购的绒毛质量比往年好。
这些绒毛正在源源运往北京、天津和呼和浩特等城市,支援这些地方的毛纺织工业。今年头五个月已经运出的羊毛、驼毛和羊绒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二点三倍。


第2版()
专栏:

山东超额完成桑蚕茧收购任务
我国主要桑茧产区之一的山东省,到六月二十四日,已经超额百分之三十六点二完成了桑茧的收购计划。临朐、益都这两个重点养蚕县,已经收购的桑蚕茧,超过国家计划二十八万斤。
今年春天山东省养育了三万张桑蚕,由于广大蚕农精心养育,每张桑蚕的单位产量和全省的桑茧总产量都比去年增加。临朐等县养的桑蚕平均单位产量六十斤,为近几年来所少有。
山东省今年放养的柞蚕面积也比去年扩大,柞蚕茧总产可比去年增长一倍以上。
为了发展养蚕事业,山东省许多集中养蚕的人民公社,今年专门成立了蚕茧生产领导组织,建立了技术指导网,训练了不少技术较高、责任心强的养蚕专业人员。


第2版()
专栏:

四川开展水利工程整修活动
四川各地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在中稻插秧结束后,普遍抽调出了一批劳力,整修塘、堰、水库等蓄水工程。各地已动工的工程共四万多处,其中有三万多处已经竣工。
四川省遍布各地的塘、堰和水库等蓄水工程,灌溉着约百分之四十的耕地面积,这些工程主要依靠夏秋雨季蓄水。而中稻插秧以后,正是这些塘库水浅的时候,整修方便。因此,各地历来就有夏季修整部分塘、库的习惯。根据今年各地的安排,夏修工程数量相当于去冬今春水利岁修工程数量的三分之一。
在动工前各地切实作好了规划,重点定出一批必须在夏季整修的工程,并从劳力、物资方面作好安排。同时认真贯彻了勤俭办水利的原则,尽可能节约整修水利工程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各地一面整修水利,同时不放松抢雨蓄水。潼南县最近一次雨后,出动了五万多社员,修整田坎,理沟截流,把水引入塘、库和稻田中。
(据新华社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