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6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朝鲜《劳动新闻》连续刊载对中国的访问记
热烈赞颂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貌
本报讯 朝鲜《劳动新闻》最近连续刊载这家报纸访华代表团撰写的、以《中国纪行》为总名的访问记,热烈赞颂和介绍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伟大成就和新的风貌。
从六月四日到十七日已发表六次、共四篇访问记。
第一篇题为《坚强的统一伟大的团结》,文中说,“葵花向太阳,人心跟着党”这支歌是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心中之歌。新中国是跟着党和毛主席、用一个意志团结起来的人民大家庭,劳动人民同党的命运紧密地连结在一起。文中介绍了重庆钢铁厂、广东省南海县大荔人民公社、云南边疆傣族地区的增产斗争和人民生活,并且用北京东城区选举人民代表的盛况说明群众对党的无限热爱和信赖。文中说,“如同根深的大树不怕任何狂风暴雨一般,深深扎根在中国大地上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磐石般的团结一致,是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任何诽谤、诬蔑和阴谋所动摇不了的。”
第二篇访问记的题目是《八字方针的伟大硕果》。文中说,中国人民正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满怀胜利信心地前进。人们生活明朗,富有朝气,充满对劳动的喜悦和对未来的信心。文中介绍了北京、上海、重庆、鞍山、沈阳等地工厂企业的飞跃发展,钢铁品种和质量的提高,云南省地方工业产品成倍增长。文中还介绍了全国支援农业战线以及广东、湖南、四川、浙江等地为生产粮食而斗争的具体活动。文中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已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开始结果。我们深信已经有新高涨的中国国民经济今后将更加迅速地发展。
第三篇的标题是《新社会的新人》。文章首先谈到了雷锋展览馆见闻和介绍了雷锋生平事迹。文中说,雷锋是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教育出来的伟大战士,是在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开放的一朵红色的共产主义花朵。在新的制度下,在共产党的光芒照耀下所开放的这种花正在更红、更灿烂地美化着中国各地。文中谈到了观看《霓虹灯下的哨兵》和在上海访问“好八连”的情况,介绍了“好八连”的事迹。文中说,这个话剧是以和平建设时期激烈的阶级斗争和斗争过程中思想成长过程为主题的。现在,它和雷锋的伟大事迹一起,成了中国人民很好的教育材料。文中还介绍了沈阳电线工厂车工牛在鸿、湖南省某人民公社五好社员李秉子的事迹,介绍了上海国棉二厂裔式娟小组教育人、关心人、改造人和连续十年保持“先进集体”荣誉的事迹等。文中说,这许许多多动人的事迹都是中国共产党对教育青少年倾注了巨大力量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为了把后代培养成在任何惊涛骇浪中都毫不动摇,能够可靠地肩负起建设新社会的人材,始终教育他们不要忘记过去,提高他们的阶级觉悟,在工作、学习、生活等一切领域中反对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袭,耐心地教育他们以共产主义态度生活和工作。
第三篇访问记里还用见闻的事实谈到了中朝人民的传统友谊。文中说,以共同理想、共同目的紧密团结在一起的朝中两国人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互相依靠,互相学习,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了在东方早日实现社会主义,正在并肩前进。
第四篇文章题目是《在自力更生的革命旗帜下》。文中介绍了王林鹤发明高压电桥、上海工人建设现代化化肥厂以及湖南省株洲市、昆明机床厂的一些动人事迹。文中还介绍了上海发昌机械工厂、杭州运祥绢织工厂的技术革新成就以及重庆钢铁厂工人黄永昌成长为副厂长和长江光学机械厂十九岁的女工何美娣发明平行光管的经过。文中说,只有那些以火热的革命热情突破无数难关的人才能说出对未来满怀信心的豪言壮语:“困难帮助了我们”。我们从党的干部、工人、工程师和厂长那里一再地听到了这句话,每当这时,我们就更深地了解了为什么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飞跃发展深感不安和无法隐藏他们的恐惧。
第四篇访问记强调说,“我们访问了中国不少城市和农村,我们觉得,对勤勉、朴素、刚毅的中国人民理解得越是深刻,对他们高举自力更生的大旗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了解得越多,就对社会主义中国的威力和繁荣的未来怀着更大的信心。”


第3版()
专栏:

  朝鲜民青同盟中央扩大全会发出号召
在青少年中大力进行阶级教育
新华社平壤二十二日电 据此间报纸今天报道,朝鲜民主青年同盟中央委员会最近在平壤举行第十六次扩大全会,总结了贯彻金日成同志关于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指示的情况,讨论了民青组织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学生工作的任务。
民主青年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长洪淳权在会上作了报告,很多人发了言。他们一致指出,民青组织遵照金日成同志的指示,在教育、培养青少年成为智、德、体兼备、全面发展的新人方面取得了成就。
根据会上的报告和发言,目前朝鲜全国共有一千八百一十三个学校班级参加了争取
“千里马学级”称号的运动,两万九千八百多个少年团组织参加了争取“模范分团”称号的运动。现在已经有二十五个学校取得了“双重千里马学级”称号,四千个分团取得了“模范分团”称号,十五个分团取得了“双重模范分团”称号,八个学校的少年团取得了“模范少年团”称号。
全会提出,今后的任务首先是在青少年学生中进一步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习,尤其是要系统地学习党的政策和金日成同志的教导,使他们用党的思想体系坚强地武装起来。同时,民青组织要在青少年学生中大力进行共产主义教育和阶级教育,并且多方面地组织青少年参加社会活动、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和体育活动等。
全会决定今年十月召开朝鲜民主青年同盟第五次代表大会。


第3版()
专栏:

  苏联伏龙芝建成一毛纺呢绒联合工厂
新华社莫斯科二十一日电 据塔斯社报道:苏联吉尔吉斯加盟共和国首都伏龙芝最近建成了一座毛纺呢绒联合工厂,年产量达九百万米织物。
这座联合工厂共占地四十公顷。基本的劳动过程都是机械化和自动化的。


第3版()
专栏:

  古巴城乡开展造林运动
据新华社哈瓦那二十日电 目前,古巴城乡正开展植树造林运动。许多志愿劳动者参加了这个运动。
古巴今年将植树六千二百万株。从一九六○年起种的树加上预计到今年年底要种植的树,总共有两亿二千二百多万株。在古巴种得比较多的有:松树,柏树,桉树等药材树,贵重的木材树和果树。这次植树造林运动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出产建筑用木材和美化国家。


第3版()
专栏:

  越南海防水泥厂扩建竣工
据新华社河内电 越南北方的印度支那最大的海防水泥厂扩建工程已经完成,从五月份试生产以来,各部分机器的运转都很正常,并且在五月份已生产了六千吨水泥。
这家工厂的扩建工程是一九六○年开始动工的,它包括两个回转窑,计划年产量二十万吨。扩建部分从碾石到烧成水泥,自成系统,实际上等于新建一座水泥厂。这项扩建工程的投入生产,将使海防水泥厂今年的年产量达到五十九万吨,比和平恢复初期的一九五六年的年产量增加二倍多。
海防水泥厂的旧厂部分是法国殖民者在一八九九年建立的。一九五五年海防解放前夕,法国侵略军撤退时把已经十分陈旧的机器大加破坏,致使生产陷于停顿。这家工厂的职工在兄弟国家专家帮助下,发扬了主人翁的精神,夜以继日地艰苦奋斗,终于战胜种种困难,在七个月后全面恢复了生产。(附图片)
  海防水泥厂扩建的回转窑 越南通讯社稿(新华社发)


第3版()
专栏:

  越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黎德寿发表讲话
  号召坚决反对现代修正主义
  在国内反对资产阶级思想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战线
新华社河内二十二日电 据越南《前锋报》报道: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黎德寿十七日向河内和中央各部门的劳动青年团团员和干部一千多人讲话。他在讲话中号召青年必须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坚决反对右倾机会主义和现代修正主义。
黎德寿在谈到越南劳动党的战斗目标和理想时说,我们的党为了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的解放而战斗,使无产阶级和人民摆脱一切压迫和剥削,建立共产主义的社会,为每个人带来幸福的生活。我们党的理想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这是人类最崇高最美丽的理想。在党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党就指明并坚持不懈地为这一理想而奋斗。
黎德寿用越南和各国的具体历史事实说明,反对帝国主义、反对资本主义和反对其他反动势力的阶级斗争是尖锐、艰巨和激烈的。他强调说,在当前国际范围的思想战线上,我们必须坚决粉碎右倾机会主义、现代修正主义,而南斯拉夫修正主义就是它的最集中和最丑恶的表现。他说,在国内,我们必须进行反对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斗争,反对右倾机会主义的各种表现。必须从组织上和思想上以及各方面来巩固党。这是激烈的阶级斗争的极其重要的战线。
黎德寿说,只有战胜右倾机会主义、现代修正主义,战胜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思想,革命队伍才能统一。这一斗争十分艰巨,但我们必将胜利。
黎德寿说,革命者不怕尖锐的斗争,也不怕牺牲。怕斗争、怕牺牲就不敢搞革命。他号召青年们要确立自己应走的正确道路。这就是革命的道路,就是为共产主义理想而战斗的道路。他说,胜利地到达共产主义,这不是平坦的道路,而是曲折的道路。但每当我们越过一段曲折的道路的时候,我们就将取得新的胜利。


第3版()
专栏:

  “杀敌立功”运动开展头一个月旗开得胜
南越人民武装歼敌五千多
据新华社河内二十二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南越人民和人民自卫武装力量在开展“学习北村,杀敌立功”运动的头一个月——四月份,共歼灭美国—吴庭艳集团军队五千六百二十九人,其中打死、打伤五千零六十三名(包括三十八名美国侵略者),俘虏五百六十六名。此外,仅南部中区就有六百零二名伪军向人民投诚。
北村是南越美萩省丐礼县新富乡的一个村庄。今年一月初,南越人民自卫武装力量曾在那里英勇抗击美吴集团的“扫荡”,一天之内歼灭敌军三百多人。在这一胜利的鼓舞下,南越人民广泛展开了杀敌立功运动。
据报道,南越人民和人民自卫武装力量在四月里共与敌人战斗一千八百六十二次,围攻敌人据点七百次,伏击敌人五十二次,歼灭了大批敌人,缴获近一千件武器,四万七千发炮弹、子弹和手榴弹,击落和击伤三十二架敌机,击毁七十一辆军用卡车和十五辆两栖坦克,击沉十艘战船,炸翻两列军用火车。


第3版()
专栏:

  在当地人民协助下
南越四十七名爱国者越狱
据新华社河内二十二日电 据越南南方解放通讯社报道:被囚禁在南越金瓯省南根监狱里的四十七名爱国者,在当地人民的协助下于六月初逃出监狱。报道说,这四十七名爱国者是在今年初被美国—吴庭艳集团关在南根监狱里的。他们在监狱里遭受了美吴集团野蛮的拷打和虐待。


第3版()
专栏:

  为美帝国主义推行“和平战略”效劳
  南斯拉夫报刊大事吹捧肯尼迪演说
  对揭露肯尼迪阴谋的世界进步舆论进行无耻攻击
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贝尔格莱德消息:南斯拉夫修正主义集团报刊对美国总统肯尼迪六月十日发表的加紧推行“和平战略”的演说,大加吹捧,连声喝采。
铁托集团的喉舌《战斗报》六月十三日发表评论说:“肯尼迪对于维护和平的可能性的乐观态度,也就是说,他确信战争是毫无意义的这一点,应该给予最大的重视,而他个人关于消除冷战方面的论断和使美国舆论建立起基本上服从于和平利益的新见解这一点,也应该给予同样的重视。”
评论在提到“和平”和“共处”的“准则”时吹捧说,“美国总统对待这些准则的态度有许多特点”,“对增进国际合作和促进世界和平作出重大贡献”。评论还说:“美国总统除了在这个(按:指核试验)问题上表现出了政治家的巨大责任感外,还英明地、有远见地探讨了国际关系的其它某些方面。”
这篇评论还说什么对肯尼迪这篇演说持“保留态度”、“审慎态度”或“审慎的乐观态度”,都是“过分片面的、失败主义的,甚至是居心不良的态度”。
《战斗报》十六日又发表评论,继续为推销肯尼迪的“和平战略”效劳。评论说:“肯尼迪的演说和苏美关系的事态发展……意味着争取维护世界和平的长期努力取得新的重大胜利。”评论说,肯尼迪的演说之所以是意义重大的,“不仅由于演说对缓和东西方关系中的紧张局势直接作出了贡献,而且首先由于演说强有力地指出,必须现实地估计当前的世界情况。”
这篇评论还颠倒黑白地把肯尼迪说得好像真是一个什么和平的保卫者,而对揭露了肯尼迪玩弄和平阴谋的世界进步舆论则无耻地进行诬蔑和攻击。它说,肯尼迪演说使“所有侵略势力,所有把战争看成是实现自己自私目的的手段的人,都遭到了严重的打击”,并使“一切谈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失败主义理论遭到了进一步的粉碎”。《共产主义者》周报十三日发表的评论,也重复了这一滥调,它说:“我们只能同意肯尼迪总统的看法:甘心于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是一种最糟糕的失败主义。我们只能欢迎关于他的国家不会发动战争的保证。”


第3版()
专栏:

  肯尼迪的热包子
 韦启美


第3版()
专栏:

  台湾“美国新闻处”处长殴打记者
引起台湾新闻界人士公愤
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据台北市《大华晚报》七日报道:驻高雄市“美国新闻处”处长周济安无理殴打台湾报纸记者,引起当地新闻界人士的公愤。
消息说,高雄市《台湾新闻报》记者林今开二日下午到当地“美国新闻处”处长周济安的住宅访问,周济安“无暇接见”,林今开把访问未成的经过写成消息,发表在这家报纸上。五日晚上九时,这个美国官员手持报纸,闯进《台湾新闻报》社,指责这家报纸刊出的消息使他难堪。报社主笔见他来势汹汹,连忙向他解释说,消息并无不妥之处。周济安听了,就大声辱骂,并找到记者林今开,当众打了他耳光。
这一侮辱记者事件,引起当地新闻界人士的公愤。高雄市“记者公会”决定召开理监事会议,为林今开作后援。林今开在同业支持下,已向驻台湾的“美国大使馆”控告,并将向蒋匪帮的“法院”提出控诉。


第3版()
专栏:

  铁托同美国报纸主编谈话
  重申投靠美帝国主义的政策不变
  恶毒攻击中国,对苏共中央给中共中央的信表示“满意”
新华社二十二日讯 贝尔格莱德消息:据南斯拉夫报纸六月十九日报道,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四月十九日在贝尔格莱德接见美国《星期六晚邮报》主编罗伯特·谢罗德时重申,南斯拉夫投靠美帝国主义的政策不变。
铁托说,“我们同美国的合作从来不成问题”,“我们这方面从来没有使相互的良好关系成为问题”。他对美国的“某些人士”对铁托集团的行动表示的“不信任”感到“遗憾”。他说,“他确信,时间会证明这样的看法是错误的”。他说,“没有发生什么事情可以意味着,南斯拉夫同一切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合作的政策发生了改变”。
铁托对美国总统肯尼迪主张美国在对外贸易方面继续给予南斯拉夫最惠国待遇“表示满意”。他还说,美国近年来运往南斯拉夫的小麦对南斯拉夫是“有用的”。
当罗伯特·谢罗德提出,如果铁托集团改变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的名称,那么,“南斯拉夫同西方的关系将会大为简单”,铁托在回答这个问题时说,“这里的问题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容”。
在谈到在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设立一条直通电话线的问题时,铁托说,他对苏联和美国两国的领导人的直接接触表示“欢迎”。他还说,在禁止核试验问题上,苏联已经采取步骤来适应美国的建议和态度,并且在原则上同意视察。他认为,苏联不会坚持三次视察,如果协议仅仅取决于这一点的话,苏联可能同意作一定的增加。
铁托并且恶毒地攻击中国“要战争”。他说,“在一定的情况下,我得出了这样的看法”。
他又说,他对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三月三十日给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信是“满意的”,“虽然不是百分之百的满意”。他认为,“整个来说,我们可以说,这封信无论是对我们来说,还是总的来说,都是积极的。”
在谈到铁托集团是否会在南斯拉夫农村重新实行集体化政策时,铁托直截了当地说,“我们不会改变政策和实行某种行政性的集体化”。他还承认,南斯拉夫“农村的分化非常迅速”。


第3版()
专栏:罗马尼亚通讯

  拖拉机手七兄弟
  本报记者 魏凌冰
最近,我们访问了罗马尼亚布拉索夫州阿格尼达县的机器拖拉机站。站长约瑟夫·波普特别向我们称赞十八个工作队中的第十二工作队。我们看到在拖拉机站的俱乐部里写着这样的大幅标语:“拖拉机手们应该向鲁素·伊昂领导的第十二工作队学习!该队在生产上取得了很大成绩,每台拖拉机的耕作量超过了一千二百标准公顷!”
当地人都亲切地把这个工作队叫做“鲁素拖拉机队”。人们这样称呼它,不仅是因为这个拖拉机队的队长名叫鲁素·伊昂;更主要的是,在这个拖拉机队里有鲁素家的七兄弟。这个拖拉机队共有十二名拖拉机手,长期为阿格尼达集体农庄代耕。
正当我们和站长交谈的时候,一辆崭新的卡车从大路上奔来,在拖拉机站的办公室外面稳稳地停下,从驾驶台上跳下了一个结实、精干的青年。站长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鲁素·伊昂同志!集体农庄新买的一辆卡车,因为聘的司机还没有来,他暂时兼做司机工作。”
在拖拉机手七兄弟中,三十一岁的鲁素·伊昂是年纪最大的一个。一九五二年他从拖拉机手学校毕业后,就在拖拉机站工作。他经常向弟弟们讲述拖拉机的神奇力量,弟弟们也亲眼看到了拖拉机对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于是,就像站长所形容的:“他们好似害了传染病一样,一个个都对拖拉机着了迷。”
鲁素七兄弟都是在小学毕业后就去学习开拖拉机。他们都安心从事农业生产,没有一个人想到城市去工作。一九六一年春天,最小的弟弟鲁素·米哈伊经过拖拉机站的训练和哥哥们的帮助,成了正式的拖拉机手。从这以后,七兄弟就在同一个工作队里并肩劳动。
“鲁素拖拉机队”以自己的出色成绩远近闻名;最近几年,这个拖拉机队一直是阿格尼达县的红旗拖拉机队,它在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分别超计划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七十二完成了耕作任务;今年又超额百分之三十五完成了春耕生产计划。由于爱护机器和节省燃料,他们在最近两年为国家节约了三十多万列伊(罗币)。他们的耕作质量总是优等的,而每标准公顷耕作量的成本却比全站的平均成本低百分之十八。
鲁素·伊昂对我们说,他们这个工作队决心在今年继续保持红旗拖拉机队的荣誉。现在,他们已做好了麦收准备工作,就等麦子成熟了。
我们听到人们赞扬“鲁素拖拉机队”的不畏困难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这个队的拖拉机手们常常主动要求承担最困难的任务。不论多陡的坡地、多硬的土质,他们都能使耕作质量达到或超过所规定的标准。拖拉机站的领导在把最困难的任务交给“鲁素拖拉机队”后,总是放心的。站长给我们讲了下面两件事:去年秋季天气干旱,萨萨乌什集体农庄急需抓紧农时抢种小麦,但是,为这个农庄代耕的拖拉机队不能胜任这项紧急任务,换上“鲁素拖拉机队”后,播种工作就顺利完成了。一九六一年秋天,由于阴雨连绵,附近一个集体农庄有三十车厢甜菜困在地里运不出来。“鲁素拖拉机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出动全部拖拉机,前往抢运;这些甜菜很快就运到了火车站。
“鲁素拖拉机队”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首先是因为鲁素七兄弟积极努力。他们之中,老四鲁素·维尔泽尔和老五鲁素·乔治都是罗马尼亚工人党党员,其余的弟兄除鲁素·伊昂外,都是劳动青年联盟的盟员。老五和老六鲁素·约瑟夫都是国家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因此,他们的政治觉悟比较高,对工作的意义理解较深,能以身作则,事事带头。队长鲁素·伊昂的组织能力很强,对农业生产非常熟悉,和集体农庄配合紧密,对整个工作的安排能做到得心应手。
在“鲁素拖拉机队”里,一向保持着互助合作、团结友爱的优良作风。队长在分配工作时,照例把自己的弟兄分开,以便和其他拖拉机手团结互助,共同劳动。去年,拖拉机站曾把两名工作最落后的拖拉机手分配到这个工作队,在七兄弟的帮助下,他们现在也成为先进工作者了。
站长告诉我们说,老四鲁素·维尔泽尔已在最近被提拔到另一拖拉机队去当队长。他虽然开始工作不久,但也做出了良好成绩。目前,他领导的拖拉机队的成绩在全站名列第二。
谈到鲁素七兄弟的成绩,不能不提一提他们的父亲鲁素·班迪里耶。我们在他家里和他谈了话。
今年七十三岁的鲁素老汉,几年前曾在机器拖拉机站当记工员,那时,他也学会了开拖拉机,只因上了年纪,未能当上拖拉机手。他对儿子们要求非常严格,他经常到田里去检查他们的工作质量。最小的儿子米哈伊是他检查的重点,因为这个十八岁的青年是众兄弟中工作经验最少的一个。鲁素老汉常常一清早就到儿子们家里挨户查看一遍,看看他们都下了田没有。尽管这七兄弟都按时出工,但老汉仍怕有人万一睡过了头。
在阿格尼达,许多人都知道鲁素家经常召开家庭会议,会议的主持者就是鲁素老汉。他常把儿子们召集到自己屋里,听他们汇报工作情况,和他们讨论生产中的问题,弟兄们也相互提出批评和建议。会议开得很认真,连六十一岁的老母亲也成了会议的积极参加者。
鲁素老汉很注意使儿子们养成节俭朴素的作风。虽然他和儿子们已各自分居,但他常常检查他们的工资是如何开支的,他不容许任何浪费行为。在他的影响下,七兄弟中没有一人吸烟、嗜酒。老六在结婚时想办几桌筵席,被老汉坚决劝阻了。
我们问鲁素老汉为什么把儿子都送去开拖拉机,他说,解放前他是佃农,每年打的粮食三分之一给地主,每周还得给地主做两天无偿劳动。那时,受尽了压迫,吃够了苦。解放后组织了集体农庄,他看到集体化道路比富农道路好;而办好集体农庄就需要拖拉机手,于是他就让七个儿子都去开拖拉机。(附图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