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探望老房东、老战友
古元
这是一幅通过今日农村的日常生活片断,表现时代新面貌的版画。一个解放军军官访问了过去的老房东——在战争的日子里同甘苦、共患难的老战友。这种亲密的会见意味着什么呢?这里隐藏着无限的潜台词,让观众去推想。作者用明快而朴素的构图、刀法和黑白处理,创造了一种富有诗意的艺术语言。这里似乎无甚惊人之处,但在平凡中能看到不平凡的意义,艺术的魅力就产生在这里。(李桦 文)


第6版()
专栏:

初踏黄金路
 李焕民
这幅版画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优美的人物形象创造,引人注目,感人于中。通过对丰收的歌颂,深入地揭示了藏族劳动妇女的美。画中的人物形象纯朴、健美,她们已经彻底摆脱农奴的地位,成为建立新生活的主人。作者用流畅的刀法,和橙、黄、红三色为基调,交织成一幅色彩响亮、明朗,阳光热烈、灿烂的图画。“初踏黄金路”既切题又富有诗意;既表现了丰收的喜悦,又预示着藏族人民幸福美好的前程! (马克 文)


第6版()
专栏:

人民之声
  王晶猷
报纸每天把新消息传送给读者,这是一件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作者在画中省去了一切背景,突出地刻划了一群送报员凌晨出发的情景,热情地歌颂了这一平凡的劳动。众多人物在作同样的工作,而所借以刻划人物的道具也相同,在艺术上很易陷入雷同呆板之困境;这就需要在大同中有小异,统一中有变化,这幅画在这方面是较为成功的。他如构图的新颖,刀法的富有变化,也收得一定的艺术效果。
 (李桦 文)


第6版()
专栏:

乡村小学
 徐匡
艺术要表达政治上的方针政策,必须通过具体的生活形象和画面巧妙的安排,以引起人们的思考与联想。画中正在学习的小学生,是透过窗户被看到的,他们虽是画的主人公,作者却把画面的主要地位让给一些锄头与雨笠,这显然是为了主题的需要而作的巧妙安排。观众看到窗前的生产工具,便能自然联想到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意义。
(李桦 文)


第6版()
专栏:

嘉陵锦绣
 酆中铁
无论从内容或艺术表现来看,这无疑是一幅成功的风景版画。作者吸取了传统绘画构图的特点,出色地描画了嘉陵江两岸富饶的田野和经过人工改造过的自然面貌。层峦叠翠,阡陌纵横,曲折回转,气象万千。寄情于景,意境深远,流露着作者对祖国和乡土的由衷热爱。刀法上线面结合,粗细有致,有虚有实,变化丰富;密而不闷塞,细而不琐碎。显示了作者组织概括的才能和严谨不苟的风格。
(马克 文)


第6版()
专栏:

今年更比往年强
姚天沐
反映农村的新面貌,描绘农村的新人,是目前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画面描写的是一个生产大队在办公室开会总结生产的情景。作者在人物刻划上下了相当大的功夫,他们的身份、年龄和性格各不相同,但对于人民公社的道路都充满着信心,并且由于丰收而带着兴奋的情绪。构图集中而稳定,但美中不足的是主题的表现还欠明确的说服力,人物安排也有些舞台化。(李桦 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