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飞吧!绮丽的金龙
张胜斌
瞧!多么绮丽的山峰,峥嵘峻绝,状若飞龙。四年以前,它还是一条凶恶的“孽龙”,无鳞无甲,瘦瘠荒凉,现在竟变得这么丰满,这么英俊,怎不令人惊异呢!
传说五十多年以前,金龙山就是一座“森林密茂,云雾迷离”的宝山,是湖南会同林区的八景之一。海拔一千二百多米,盛产茶桐竹木,包谷杂粮,黄金山货。山上有金龙“宝顶”,宝顶殿前有个无底深渊,口上只有脸盆大,常年轰轰作响,喷吐瑞气,传说这就是金龙的咽喉。殿上龙王威灵显应,每当旱年,乡邻来此祈雨者络绎不绝;山下有淘金冲、福发洞、崩金山,传说藏有“金牛”,屙[ē]金尿拉金屎,那里盛产黄金,是当地人民世代相传的淘金宝地;然而最出奇的还是那变幻无穷的宝山气象,“云出知风雨,暮景辨阴晴”。当地农民预测未来的天气变化,大都是从宝山变幻的景色中判断出来的。
宝山呵!神奇莫测的宝山。它给人创造了多少幸福,也给人带来了多少灾难。民国四年以后,它便开始遭劫:瘟疫流行,连年灾害,饿殍[piǎo]载道,土匪满山,国民党为了“平匪安民”,敲诈勒索,纵火烧山,从此金龙变色,焦头烂额,化作“孽龙”。天雨它掀起咆啸的山洪,冲毁田园庄稼;天旱它又伸出火舌,吸吮[shǔn]山泉,水枯流断,人民处在灾难之中,都恨“孽龙”可恶。老人梁开泰沉痛地回忆说:“自从大火烧山以后,孽龙出洞,百姓遭殃,头年水,二年旱,三年出匪,四年遭瘟,灾祸连年不绝,不知夺去了多少生命财产!”
梁开泰,这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住在金龙山下已有七十多年了,不知遭受过多少折磨,在那苦难的岁月里,他并不憎恨“孽龙”,他所憎恨的是那可恶的社会,他叹息地说:“要不是金龙出葛,不知要饿死多少穷人。”当年金龙山虽然荒凉,却长起了漫山肥葛(即含有淀粉的葛根),挖不绝,吃不完。人们都说:逃进金龙山,葛粑随你担,有借不要还;求拜地主沈万山,利息要几翻,能借不能还。”穷人们谁能借得起呢?为了要活命,他们只得忍痛把金龙挖得遍体鳞伤,水土大量流失。每当老人挖到那肥硕的葛根,看到那愈来愈瘦的黑砂壤土,心里多么焦灼啊!他说:“要是长此下去,山场元气耗尽,子孙后患无穷。”他和其他的老人一样,盼望着有一个好的年成,养精蓄锐,绿化宝山,可是一连盼来了四十多年灾难。
人们渴望的太平盛世终于来到了。1949年林区解放,从此山下人民摆脱了苦难的命运,跃跃欲试,降服“孽龙”。可是每当他们扛锄上山的时候,却又感到畏惧彷徨,多么辽阔的荒山啊!山高路远,莽莽苍苍,连绵三万余亩。单家独户,谁有力量能够把它绿化呢?于是,他们只得静悄悄地回到山下。随后互助组、初级社以至到高级社的建立,力量虽然不断壮大,可是困难仍然很多,1957年又遇到了五十多天的旱灾,广大社员全力抢救,并没有全部挽回灾害的损失,当时的岩脚高级社为了抗旱保苗,更是不分昼夜,他们在粟家冲的一丘田里,就安装了二百多个竹筒,接引翻山溪水抢救禾苗,结果全社仍有三百多亩稻田受旱减产。这次教训,更加激起了山下人民治山治水的决心,他们说:“唯有降服‘孽龙’,才能杜绝灾害。”于是,人们又从心里迸出了绿化宝山的火花。
这是1957年冬末,大雪冰封的时节,山下社员就自动串连了四十一个高级社,组织了二千六百多人,破冰扫雪上山,造林五千多亩,在那寒风凛冽荒无人烟的山头上,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战胜风雪严寒,创造了大面积全垦造林的英雄业绩。梁开选,这位康泰的老人,就是当年绿化宝山的“闯将”,在那天寒地冻的山头上,老人的胡须曾经结成了冰柱,草鞋结成了冰块,蓑衣斗笠结起了雪亮的冰层,他没有叫半个苦字。回想当年,他说:“这是为子孙造福,哪一个又不称心乐意呢?”这位饱经灾害折磨的老人,深刻地懂得自己劳动的意义,他那豪放的声音,说出了山下人民世世代代的心愿。向太茂,这个年青人的代表,当年第一批绿化宝山的先锋,在造林的阵地上加入了共青团的组织;在偏僻的荒山上建立了自己的乐园;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他和其他劳动者一道营造了一万六千多亩速生丰产林木。五年来他一步也没有离开过宝山,去年林场下放,公社大队劝他下山,叔父长辈劝他回去,他却一声不响,后来年轻人一群一群地下山去了,而他一个人却仍然留在山上,他多么留恋宝山呵!去冬今春,当人们群起上山挖葛的时候,他更是放心不下,就是天寒地冻的时节,他也要到林子里转来转去,见到挖葛人就和他讲道理说好话,把他们引到荒山上去,看到挖倒了的树木,就一株一株地把它栽起来,经过他们亲手培植起来的林木,长得分外可爱,栽得较早的已有一丈多高,而他这个可爱的青年,个儿却仍然那么矮小,这与他所栽培的林木比较,多么不相称呵!然而他那降龙伏虎的英雄气概,却远远超过了林木的高度。
去年宝山脚下九十七个生产队,一千四百多户人家,都承受了金龙的恩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队队超过包产,处处获得丰收。
多么可爱的金龙,当我来到它的跟前,它给我如此深刻的印象。昔日的创伤已经化作了翠绿的鳞甲,四年前栽培的杉木,已经成了茁壮的幼林,重重叠叠,横直成行……
飞吧!绮丽的金龙,它要腾云驾雾而起,它要昂首展翅高飞,它要歌唱美丽的未来。


第4版()
专栏:大家谈

勿以恶小而为之
曹宪文
去年12月8日的人民日报第四版发表了一则消息:
上海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六年级的一个少先队员,一天早晨,跟小队的其他队员们一起乘电车,她以为小队长替她买了车票,自己就没有买,下车后才知道小队长没有替她买,急得她马上转身赶回去,可是电车已经开走了。这时,一个队员毫不在乎地说:“三分钱有啥关系,算了,我们也不是有意不买票的。”但另一个队员反对:“算了?那怎么可以呢!我说还是要去补买一张票。”全小队都议论开了:有的说,不补票是贪小便宜。有的说,虽说不是有意的,那现在知道了,就应该马上补呀!有的说,三分钱是小事,可咱们红领巾的荣誉要紧呀!……议论的结果,是写一封信,把三分钱附在里面,交给售票员。
这个故事体现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用一句古话来概括,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
为什么应当“勿以恶小而为之”呢?因为,“小”中有“大”。乍一看,一张电车票,只有三分钱,而且不买车票又是无意的,那就更微不足道了。但是,知道没有买车票而不去补票毕竟也是贪小便宜的一种表现。事情虽小,却关系到一个人品质的好坏,行为的善恶。上海第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一个少先队员说得好:“三分钱是小事,可咱们红领巾的荣誉要紧呀!”这不是“小”中有“大”么!为什么应当“勿以恶小而为之”呢?因为,“小”能变“大”。今天你在一件小事情上不老实,明天就可能在大事情上不老实;今天你贪图一些小便宜,明天就可能去贪图大便宜。初次无意,再次三次便有意了;头回胆小,二回三回胆就大了。……这样发展下去,“小”岂不要转化为“大”?
孩子们干的事情,有时对成年人也有教育意义。三分钱的故事就是一例。


第4版()
专栏:

浓荫深处椰子香
方航
在海南岛最南端的榆林港的海滨上,有一座被一片葱绿的树木深深遮掩的营房。这里的树木是那样的茂密,站在营房门口放眼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密密层层的香蕉树的阔大的叶子;向上看,是伞一样的树叶覆盖着的木瓜;再抬头上望,则是巨大的椰子树叶在迎风飘动。椰子树、木瓜树和香蕉树,从空中、从地上,从四面八方把这座营房笼罩起来。这是一个多么诱人的住处!
住在这里的部队,就是以内外团结好、艰苦朴素作风好而闻名军内外的某部四连。
四连自从驻守这里以来,就特别重视绿化工作,战士们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把自己的营房打扮起来,每年每年都种下了许多树木,而种得最多的,则是椰子树。
这里真是一个椰子树的世界。四连共有二百多棵椰子树,遍布于营房前后,最高的竟有二十多米高。今年,四连的椰子丰收了。大大小小的椰子,像巨大的绿色珠宝一样,围绕着高高耸立在一切树木之上的椰树颈部。一颗成熟的椰子,差不多有五斤多重,若从一二十米高的树上掉下来,砸在人的身上,那可不是好玩的!所以,四连每隔几天就要组织战士上树摘一次椰子,全连有百分之八十的战士学会了爬椰子树。现在,爬椰子树已经成为战士们最喜爱的一种体育活动了。
四连的同志们说,今年每棵树可以结一百多个椰子。这些椰子在战士们的生活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每当操作或劳动归来,战士们就剥开几个椰子,喝着又清凉又芳香的椰子水,半日的疲倦和夏日的炎热,马上被驱逐得无影无踪。客人来了,椰子便成了招待客人的最好水果。文工团来演出,干部、战士们去探家,椰子都成了最好的礼物。四连的战士们自豪地说:“我们连的椰子,从祖国的最南方,走到祖国的最北方啦!椰子的肉,含有大量的脂肪,每个椰子可以榨出四两油,椰子肉可以生吃,也可以熟吃。夏天,当蔬菜生产到了淡季的时候,四连就用椰子作菜吃。他们把椰肉切成碎块,放在锅里一炒,椰油就冒出来啦,香喷喷地像油炸花生仁一样可口。他们还把椰子肉切成细丝,拌上糖蒸包子吃,也十分香甜。每逢吃椰子,战士们都乐得合不上嘴。
可是,吃椰子容易,种椰子却难。四连的战士们为了这些椰子曾付出艰辛的劳动。近两三年来,他们先后栽了几百棵椰子。开始的时候,由于他们不懂椰子的习性,许多树苗都死了。但是战士们不怕这些,死了再种,一年年不停地种,终于培育出了一片新的椰子林。一棵椰子树,从育苗到结果,一般要十年,四连有一百多棵椰子树只有一人多高,还不能结果。目前连队的干部、战士,大多数人将是吃不上这些树的果子了。但是他们照样殷勤地为这些小树浇水、施肥,是那样地精心管理。他们说:前人种树后人吃果嘛!今天我们种活一棵树,明天祖国就增加一份财富!


第4版()
专栏:

伊朗谚语
暴君决不可以为王,豺狼决不可以牧羊。
对锋牙利齿的老虎宽仁,就是对善良的羊群凶狠。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有了知识而不运用,如同一个农人耕耘而不播种。
谁若不肯听取忠告,便是愿意接受谴责。
毕生结交的朋友不应一旦疏远。
疾驰的快马往往只跑两个驿亭,从容的驴子才能日夜前进。
蚊子如果一齐冲锋,大象会被征服。
(谢茂才辑)


第4版()
专栏:

泥土在燃烧
傅仇
枣红色的烈马,
枣红色的衣袍,
马如流火,
衣如大旗,
卷起热烈的旋风,
在草地上飞跑。
千个帐篷闻马啸,
牧民的儿子回来了!
牧民拥来拦烈马,
拉着青年直问好:
急如星火的烈马,
有什么好音飞报?
请问你勘查草地的工人,
怀中又带来什么珍宝?
乡亲呵!
请看马蹄下,
黑色的泥土在欢笑;
请听我的怀里,
黑色的泥土在高叫;
我怀抱千里草地,
骑着烈马飞跑;
我带来一包泥土,
来向乡亲汇报:
请在你们的脚下,
捧起泥土瞧瞧;
我们藏族几代牧民,
在它上面放牧,睡觉;
历来只说草地,
只长丰盛的牧草;
谁知草地太富饶,
今天才认清它的真面貌;
黑油油的泥土呵,
它藏着多少火苗;
这是泥炭!
这是燃料!
草地找到了燃料,
草地就更兴旺了;
我们煮茶,
烤火,
将不再烧牛马粪了;
帐篷里电灯齐明,
工厂里马达欢叫;
挤牛奶,
制奶粉,
剪羊毛,
我们就要用机器了!
看我们伟大的时代,
叫草地又翻身了!
看我们伟大的太阳,
照得泥土也燃烧!
牧民翻身上马,
跟着枣红色的烈马;
一手举着泥土,
升起霞光万道;
千里草地,
骑着烈马飞跃!
沸腾的草地,
千里泥土在燃烧!


第4版()
专栏:

春(套色木刻) 陈更新


第4版()
专栏:

吊车之林(木刻) 莫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