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2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商品音乐
谢逸
报载:美国一些“技巧高的音乐家”,都已被商人雇用,他们为商人创作适合于各种商品的曲调,使人们在听乐的时候,马上联想到某种商品上去,例如,“化妆品音乐”,“温暖而有刺激感”云云。在美国,音乐既有此妙用,因而推销商品或是饭店开张,音乐家就被雇用去举行演唱或演奏。
这是没有什么奇怪的,华尔街的老板站在越来越多的穷人骷髅[kū-lou]堆上,追逐越来越高的利润,因此,美国的自由神,在漫天的铜臭中,早已失去了神采,她头上戴的已不是珍珠王冠,而是缀上枯骨的毡帽;她手里高举着的,已不是照耀人们前进的正义火把,而是闪闪发光的金元。而今呢?缪司,这专理文艺美术的女神,却又丢了手中的采笔,抛开怀里的琴弦,被赶到熙熙攘攘的十字街头,高举着香皂、奶油,捧托着香烟、裤带之类,替商人到处去兜揽生意:“买一件吧,这是‘温暖而有刺激感’的哟。”
大亨们的罪愆[qiān]还不止此,连埋在地下的艺术大师的幽灵,也被他们挖掘出来,被驱使着去为他们出力。可不是么?福特汽车公司的老板,就用巨款收买了纽约的一个著名的交响乐团,专为这家公司演奏贝多芬的第五交响乐。这个老板利用人们爱听贝多芬作品的机会,不让乐队一气演完,而是把每一乐章间断开来,从中插入一段一段的广告,以宣传福特牌汽车如何如何的美妙。
贝多芬用自己那不屈的意志,写下了不朽的乐章。他说:“我的艺术应当为贫苦的人造福。……当我能接近这地步时,我该多么幸福呵!”而对于奴役人民的暴君呢,贝多芬却又是视若仇敌的,他的第三交响曲起初是献给拿破仑的,但当拿破仑称帝的时候,他愤怒地走到桌前,将乐谱的封面撕得粉碎;当一个公爵要他为占领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的军官演奏时,他愤怒地在大雨倾盆的夜晚跑回家去,并且将那个公爵送给他的胸像摔在地板上。
但现在,贝多芬逝世已一百三十多年的现在,他的名字却硬给贴上了庸俗透顶的商标,他那不朽的乐章,却被脑肥肠满、浮胖如猪的大亨拿起刀叉,像在餐桌上支割面包似地被切得七零八落,乱不成章了。在美国,从贝多芬的作品中,已听不出鸟啼,听不出雷鸣,听不出大自然的诗趣,也听不出“花岗石的河道里的火焰的巨流”(罗曼罗兰语)。在美国,贝多芬的乐章,不再和夜莺的歌声、玫瑰花的香气混成一片,而是充溢着铜臭金霉的气息,面目全非了,如果贝多芬地下有知,他一定是痛恨得暴跳如雷的。
从一张由树上飘落下来的枯叶,可以知道萧瑟秋天的降临,从商品音乐,可以看到美国文化艺术的雕残景象。美国的文化艺术,在沉重发霉的空气中是逐渐糜烂下去了,但美国人民是不愿意在窒息中过活的,总有一天,他们会将窗子打开,重新听到美妙的贝多芬的交响乐曲。


第4版()
专栏:

访粤杂咏
冯定
抵广州昨辞燕市欣逢雪今入羊城喜见花老去江山还少识宁遑访月泛仙槎
游肇庆七星岩拔地奇岩号七星天成景物亦人成危楼小筑临崖耸荒泊深疏积水清洞里荡舟窥异象?穴中弄石得奇声?好名俗子贪功甚佳胜处偏乱抹名?洞顶和洞侧的岩石,如鱼虫鸟兽,草木瓜果,千态万状。导游者用火炬照视。?上下小艇处,一石有孔,吹之作海螺声,一石用草垫击之,作鼓声。
访湛江专区一穷二白不关天高举红旗跃向前巨槽凌空行铁筏?长堤拦海作盐田?奇花异草迎遐客冬麦春禾卜大年万手勤劳文自盛少先无事不争先??湛江在雷州半岛,向来最为干旱,最为贫困。1958年在与广西交界处筑水库。并筑青年运河,自北而南,再分向东南、西南引水,贯穿半岛。引向东南的,经一谷地,筑一大渡槽,中可行船,旁有人行道。?1958年开始,从市区至东海岛间,筑一大堤,名东北大堤,堤两边垒石,中间填土;堤底相边的石相距四十八米,堤面宽七米。?湛江市粤剧团,绝大多数团员都还带红领巾,而演技绝佳。
访湛江湖光国营农场?开辟农场似战场新林已改故山荒鸡豚肥硕牛丰乳稻薯充盈茅富香公足才能私亦足湖光原是国之光人间尚有风云变折叠戎装仔细藏?农场于1952年创办,由一个营转业,现人口已近六千人。
游天涯海角?北去南来琼岛边万山灵秀万川妍天涯海角多游客应念社民苦力田?琼岛南端,有天涯海角游览区。所在天涯公社,时常苦旱,生活颇艰苦,各族人民正在发挥积极性,努力生产,克服困难。


第4版()
专栏:

礼物
那家伦
鞭炮欢乐地响着——春节来临了!一清早,我就拉开窗帘,久久注视着一片银装的世界。雪花,还在飘飘落落。静静飘落的雪花啊,在我心海里掀起激浪,把我引向那同样一个雪花纷纷的春节……
八年前的今天,我正随一支勘测小分队战斗在耸入云际的碧罗雪山上。那是一个终年积雪、荒无人烟的高大山岭。只要头顶有一朵“过路云”,马上就落下拳头大的雪团。雪地上,到处是野兽的足迹。为了任务的需要,我们二十多个人分成五个组,从顶峰到山腰,扎上帐篷,分段测绘地形。政委和我,都在异常艰苦的最高峰的第一组。
那天,一起床,兼管伙食的我就发愁:几天来,我们一直吃荞麦饼,没菜,更没一点油星;过节了,总该改善一下伙食,尤其是年迈体弱的政委……还没想出个法来,突然帐篷一掀,驻在最下面的五组的报务员闯进来了。他背着两个大挎包,腋下还挟两个水红萝卜。他抹了把汗,说声:“政委,给您拜年来了!”当即撂下东西回身走了。
“腊肉!鸡蛋!萝卜!”我解开挎包带,高兴得直喊。
政委放下正写字的笔,搓搓冻僵了的手,却从挎包里抽出一封信来:
“敬爱的政委同志:我们全组向您拜年!昨日后晌,我们的朋友阿木老猎人,冒着风雪,从山脚给我们送来了十斤腊肉、十个鸡蛋、两个萝卜。他说,这是他全家十六口人对大军的一点心意。他异常固执地要我们收下,我们多推让了一下,他就跺脚、吹起胡子来了……
“后来,我们作了研究,决定把这份心诚意重的礼物,转送给您和第一组的同志。因为您们住得最高——最冷、最苦。而您呢,年龄最大,又负过伤,肩上的责任最重……”
政委紧捏着信笺,久久凝视着,而后一挥手:
“走,到各组拜年去!”背上东西,我跟他跨出帐篷。一阵寒冷的大风迎面扑来,仿佛要把我们扑倒。我们的目光,透过面前的小红旗,一直望到插在山腰的第五面小红旗,它们正在寒风中闪闪飘动,那样触目,那样鲜艳,多像在暴风雪中燃起的五支火炬!我们互相搀扶着,踏上厚厚的积雪,向最近的一支火炬走去。
每当我们刨开帐篷外面的积雪,掀开闭得死死的、冻得僵硬的帐篷门时,里面总要发出一阵欢呼声,大家像很久未见面一样,亲切地围住政委。政委也变得像孩童似地和大家喧闹。但当政委拿出东西给大家,个个撅着嘴巴执意不肯收下。直到政委像下命令一样十分严肃起来,他们才不得不勉强收下。而那一双双连遇上天大艰难也不减弱光彩的眼睛,却噙着满满的泪水。
我们跨进第五组的帐篷,却不一样:大家都蓦[mò]然立起来,注视着政委。政委的来临,早在他们意料中。
“坐下,坐下。”政委招招手,“东西,我代你们送了。这是你们的一份……”
“政委……”刚才送东西来的话务员脸憋得通红。
“哦,还没找你算账呢!为啥丢下就跑,脚下抹油了?!”政委的话,把大家逗乐了……
送完东西,回到山顶,雪已经停了。高阔的天穹现出一片美丽的彩霞,遍岭白雪闪射着耀眼的红光。我们不禁立在一块石岩上,放目远眺祖国辽阔的河山,心间涌起一股自豪的感情。
“饿了吧?走,做荞麦饼去。”政委拍拍我的肩。
可是,当我们一进门,都不禁怔住了,那些东西——十斤腊肉、十个鸡蛋、两个萝卜,又照样摆在帐篷里。
我奔过去,拿起压在上面的字条,一看:“政委同志,我们再次请求您:收下吧!”下面签名是“五组全体”。紧接着,后面又有三种不同字迹的签署:四组,三组,二组。
接过字条,看着,看着,极不爱动感情的政委的眼里,突然落下好几颗晶莹的泪珠。好大一阵,他才扭过头说:
“命令各组派一个同志,来领取阿木老大爷送给我们的过节礼物!”
我抑制住感情的冲动,打开报话机,用激动得有些颤抖的声音,喊道:
“各组注意,泰山向你们宣布一道命令……”
这声浪,曾经在多少颗心里掀起激奋的浪花。只要一想起来,我的心就会像在雪山上烤到篝[gōu]火一样,暖呼呼的……


第4版()
专栏:大家谈

谈“源头活水”
姚子静
宋朝朱熹《观书有感》诗云: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的确,池里只有死水,积滞日久,就会腐秽[huì]干枯,如果有活水来源,不仅不会干枯,而且能永远保持澄澈明朗,波光如镜,人们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池水之所以能如此清澈,重要关键,是有源头活水,源活而后流清,流清才会不腐,古人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dù]”、道理亦即在此。
因此想到我们要永远不腐秽,不干枯,首先要疏浚来源,即不断补充新的东西,多吸收新的知识,学习新的经验,才能在大跃进的时代中不落伍,真如朱熹所说的有活水来源,才会“水清如许”。
一般说来,这源头有二种,一是已经总结出来的书本知识,一是在实际工作中的体会与经验,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我们要以实践来提高我们的理论,以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源头虽不同,而使自己永远不腐秽的效果则相同。因此,不论在学习与工作的岗位上,就须多阅读报章杂志,吸收理论知识,积极投身到实际斗争中去,使自己的斗争经验与工作方法,不断的新陈代谢,充实自己,改造自己。
一句话,我们要使源头通畅,导引活水来涤荡积滞,才会永远朝气蓬勃地在建设社会主义行列中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第4版()
专栏:访书见闻录

杨慎的“滇程记”
明代中叶,四川省一位有才能的作家——杨慎,写了一部“滇程记”。这部著作,虽然没有“徐霞客游记”篇幅壮观,但是对云南自然环境,少数民族风俗的记载,风景的描写,并不逊色,它是一本比“徐霞客游记”早一百年左右的游记。
杨慎,字用修,号升庵,四川成都人。生于明弘治元年(一四八八),卒于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正德六年(一五一一),考取状元。因为触犯了世宗皇帝,削去经筵讲官的职务,谪[zhé]戍云南永昌卫。他活了七十二岁,有四十多年住在云南。他在“长短句续集”中赞美着滇南春色:
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树树齐开了,艳李夭桃都压倒。妆点好,园林处处红云岛。他久居在农村,爱上了农村,“高嶢水泛归”中描写了农村夜景:
远水明如镜,流萤点似星,喜吾庐地偏人静,趁渔灯归来,风露冷,听农谈四邻相应。这是多么幽美的抒情诗!他在云南经常写诗、词、戏曲,并且还著作、编辑不少有学术价值的书,如“词品”、“五言律祖”(九卷)、“古今风谣”、“绝句辩体”、“山海经补注”……等。
他的“滇程记”,是谪戍云南永昌的路途上写的。这部游记是他去世后出版的,他的孙子杨宗吾在万历乙巳年(一六○五)刻的。在宗吾的“滇程记跋”中说:“大言言山川,小言言花鸟,余言言风物。曾不及羁[jī]逐侘傺[chà-chì]之状……”可见杨慎并没有因被逐而想自己的仕途失去,他把功名置之度外,在游记中所记载的所关心的是云南的山川、花鸟、风物。这部书一开始,先详细地写了从中原到云南的三条道路。还叙说了一路上山水、古迹、名胜、土质、草树、花鸟、路程、风俗、传说……描写得有声有色。
杨慎以他那支“不忘性习”的笔,写了“滇程记”。他自己在跋中说:“余窜永昌,去都门陆走万余三千里,……江陵以西,山川益穷以遐,目益以旷,……壮趾朅[qiè]来,梦想未到。岂诗人之登高,史氐[dī]之足迹耶?”我们读着这本游记,的确可以窥见诗人的壮志与史家的足迹,“滇程记”是诗与史相溶合的一部出色的游记。


第4版()
专栏:

绿处红叶江山多娇〔水彩画〕 周韶华


第4版()
专栏:

爷爷和孙子
事与愿违 苗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