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希望作家们创作更多更好的儿童文学作品
编者按:本报编辑部在最近邀请了一部分儿童文学工作者、儿童报刊和出版社的编辑、中小学教师、儿童剧院的导演和少年宫的工作同志,就当前儿童文艺作品阅读和欣赏情况进行座谈。他们根据自己的工作需要和对于儿童阅读和欣赏情况的了解,提出了不少要求、希望和意见。为了引起各方面对儿童读物的注意,在这里,我们摘要发表了其中一部分意见。
少年儿童们比较喜欢和不喜欢哪些作品?贾玉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少年儿童部):
我们每天对少年儿童广播的节目要占七十分钟的时间。一个星期还有三次对少年儿童的电视广播,其中文艺节目都比较多。《星星火炬》一周有三期文艺,《向日葵》一周中有四天是文艺;《小喇叭》的主要内容也是采用文艺形式。从儿童听众的反映看,他们喜欢的多是革命英雄人物故事、童话以及与孩子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寓言故事等。孩子们特别喜欢革命英雄故事,因为这些故事斗争尖锐,立场鲜明,孩子们爱憎分明,一听就判断出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立刻决定自己站在好人那一边。他们很爱听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不过,也很惋惜这些英雄人物都是牺牲的结局。所以最好还能写一些现在还活着的英雄人物的故事讲给他们听,教育效果就会更好。
在童话方面,大家都熟悉的《小熊请客》、《灰姑娘》,很受小听众的欢迎。孩子们对《十万火急的一封信》的反应也很强烈。这个节目的主题是要孩子爱护树木。一个小听众听了广播后就来信说,有一次他在百货公司买了一把小刀,他一走出商店,就在路旁的树上试了一刀,现在他感到那种不爱护树木的行为是不对的。又有一个孩子说,他听了这个故事后,现在一听到有人用剥下来的树皮作成口哨吹,就觉得这不是愉快的口笛声,而是小柳树在那里哭。
我们在《小喇叭》节目里广播过一个叫《百事不管的小兰》的节目。播出后发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我们收到一位母亲的来信说,她的孩子李小兰恰巧跟诗里的主人公的名字相同。生活习惯也很像故事里的小兰,十分娇气。李小兰听了《百事不管的小兰》后,就说:“那是在说我呢,我以后再也不那么娇气啦!”果然她很快就改正了自己的缺点。过两天又听《小喇叭》节目时她就问妈妈:“我现在改好了,为什么广播里不说小兰改好了呢?”我们根据这位母亲的来信,重编了《小兰变好了》的故事,效果很好。我们觉得,这些作品所以受到小听众的欢迎,反应强烈,是因为它们抓住了孩子生活当中经常碰到的一些问题。韩淑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根据近几年来出版的书籍看,孩子们比较喜欢《在烈火中永生》《边区一小学》、《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空军英雄杜凤瑞》、《海防少年》、《刘胡兰》等以及关于方志敏烈士、安业民烈士的故事。总之,只要是革命斗争故事,不管是小说、回忆录、或几千字的短文,孩子们都很喜欢。其他如揭露旧社会的罪恶的书也很爱看,如《高玉宝》、《小黑马的故事》等。最近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微山湖上》是反映儿童生活的,很受欢迎。童话故事一向都是受到小读者欢迎的,孩子们喜欢张天翼同志的《宝葫芦的秘密》。在古典作品方面,他们也爱读《水浒》和《三国演义》,特别是《西游记》。他们说,《西游记》很逗。
孩子们不大喜欢那些内容单薄、缺乏情节和文字枯燥的作品,如童话中缺乏幻想色彩的故事,讲因果报应的民间故事,或者写当代英雄人物只简单地交代事件没有刻划人物,不能引起孩子们回味的作品。李廷(北京市少年宫):
在我们的图书馆里,《海防少年》借阅的流动量大。孩子们借《夜奔长白山》、《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的也很多。他们对《海防少年》一书中的吴连长、周金水等人的形象印象很深刻。他们说:吴连长救了两个孩子,可是他一直没有对人宣扬这件事;周金水学吴连长学得好,自己偷偷地帮着解放军叔叔接通了十一个电线头也没告诉人,我们应该向吴连长和周金水学习,作了好事不要挂在嘴上。
孩子们很喜欢连环画,特别是描写革命战斗故事和英雄人物的。《志愿军画库》中的人物形象鲜明的,孩子们就很爱看。画得比较细致生动的古装画也受欢迎。罗麦(中国少年报):
我们报纸上发表的《伟大的转折》(毛主席在陕北战争中的故事)、《母子闹革命》(老工人施小妹的回忆录)等革命故事,孩子们很喜欢看,要求继续登。《一本小字典》也很受欢迎。这个故事是讲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小学校的老师被敌人抓去了,学校被封锁了,孩子们很有革命志气,依靠小字典顽强地学习。不少少先队员在队会上朗读了这篇文章,孩子们都表示要向故事里的主人公学习。朱漪(中国儿童剧院):
我们剧院上演的《刘文学》、《以革命的名义》、《革命一家》、《马兰花》、《小白兔》等剧目最受小观众的欢迎。他们喜欢看童话神话剧,更喜欢看思想性强、教育意义大的戏。如《刘文学》演出后,曾在一些学校里开展了学习刘文学的活动;小观众爱看的好戏不仅思想要明确,而且情节要紧张动人,人物性格鲜明,语言生动有趣。《以革命的名义》的剧本在这几方面都比较成功。开始还担心孩子们看不懂这个戏。其实他们完全看懂了。结果不仅高年级孩子看懂了,他们把“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当作自己生活中的警句,连低年级的孩子们也明白戏的思想内容。他们说:“列宁爱孩子;孩子爱列宁;坏蛋却在破坏。”
小观众也喜欢看活泼多样的小戏,如快板剧《双双和姥姥》、《彼得和狼》以及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音乐节目。周大康(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
最近出版的《新同桌》比较受欢迎。这是一个写小学生彼此团结的故事,对孩子们如何过好学校生活很有教育作用。
少年儿童对文学读物有些什么意见和要求?韩振东(北京市第四中学):
孩子们说看了英雄故事后,知道了当解放军、工人应该怎样做,才是好解放军、好工人。可还是不知道当学生要怎样做,才能算一个好学生。他们要求读到一些与他们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作品。现在在学校中对孩子们进行品德教育和尊师教育都很重要。我们对孩子们讲了毛主席给徐老的信的故事后,很受感动。因此,对老师和同学来说,都希望有一些反映学生生活的作品,这些作品对我们进行教学确有帮助。韩淑锦:
孩子们希望能更多地看到革命领袖的故事。写空军、海军等英雄人物的作品,也很需要。孩子们很喜欢《科学文艺》,对加加林飞到宇宙空间去的事很感兴趣,如果能及时写一些这方面的书,一定会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我们很希望科学家和文学家能够合作,多给孩子们写些科学文艺。李廷:
孩子们说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尽是一些找宝贝的故事。这些故事又常常是一个好人找到宝贝后被坏人抢了去,经过一番波折又被好人夺了回来,“找宝贝”的太多了,没有意思。孩子们的兴趣非常广泛,有些孩子来借书点名要科学技术方面的。许多孩子都看过《科学家谈二十一世纪》。《我们爱科学》第三集的广告一出来,大家就争先预约。他们很爱看无线电技术方面的书,《我们爱科学》第三集就是讲无线电技术的。只是用文艺形式来写科学知识的书,还是太少。刘曼华(景山学校):
孩子们看了革命斗争故事后,如何把所受到的教育与当前的生活联系起来呢?平时他们只能在游戏里把书中的故事表演一番,不知道在实际生活中应该怎样作。他们要求多写一些同他们的生活有密切联系的作品。
当前儿童文学创作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刘厚明(儿童文学作家):
儿童文学作品形式不够多样化,散文、故事、诗歌多,童话、谜语、相声、剧本少。同时,题材也比较单调,孩子在发育成长时期,兴趣是很广泛的,我们不但应该多反映他们生活中常碰到的一系列的问题,反映城市和农村的儿童们所关心的问题,而且还要善于通过多种题材告诉他们关于过去、现在、将来以及天上地下甚至宇宙空间的事,来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与志愿,让他们懂得地球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以及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开扩他们的眼界和胸襟。刘文学在生前很喜欢读关于黄继光的故事,这对他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
在儿童文学创作中,应该多听听孩子们的意见和要求。成年人容易把孩子们看得小于他们的实际。孩子的思想已经很复杂了,还把他们看成玩具似的。不熟悉儿童心理,所以有时候我们以为很符合儿童特点的东西,孩子们反而不感兴趣。把孩子们看“小”了,容易把作品写得肤浅。写生活故事不注意刻划人物性格和精神状态,或者只写英雄人物作了一件了不起的事,不写为什么他会作这件事;写革命斗争故事多侧重于描绘打仗的场面和紧张的气氛,而不写人物的内心活动,挖得不深,也就不生动。怎样把故事性和深刻地向小读者揭示生活的意义结合起来,是需要我们努力解决的一个课题。
连环画的问题也需要很好的重视起来。连环画是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通俗读物,影响很大。我们必须防止粗制滥造、宣扬封建道德等坏作品的传播和出版,推荐和表扬那些思想、艺术水平较高的作品,鼓励严肃负责的编绘者。
我们有一亿多少年儿童,目前儿童文学创作的情况同这个数字很不相称。希望作家们多为儿童写一些作品,同时也要积极鼓励和帮助业余作者,这就需要加强评论工作。韩淑锦:
我觉得儿童读物的题材不广泛,注意革命传统教育和当前工农业生产中先进事迹的题材是很好的,但是其他方面写得比较少,显得不够丰富多采。
报刊杂志很少发表评论儿童文学作品的文章。不但儿童文学作家希望了解文艺界对作品的反应,而且对于读者来说,也希望得到指导。当然,儿童读者平时可以依靠老师的帮助,而老师往往是从辅助教学的角度来考虑,把业余读物作为正课的补充。虽然这也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更应该从多方面来培养儿童的兴趣。何况老师也是需要依靠社会上的评论来帮助孩子选择作品!韩振东:
目前儿童文学作品的花色品种比较单调,少年儿童们有时只好看青年和成年人看的书。实际上可以写的题材是很多的,比如孩子们很喜欢文体活动,现在“乒乓热”很厉害,我们可以写一写我国优秀乒乓运动员如何勤学苦练的故事,其他如足球、登山……等体育活动,都是些可写的好题材。再如十四五岁的孩子都要求加入共青团,如果有一本《当我十四五岁的时候》的书,针对孩子们思想上的要求和问题,对孩子进行教育,一定会受到孩子们的欢迎。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的生产斗争任务是很艰巨的。应当写一些书告诉孩子,党是如何领导人民同自然、同落后的经济情况进行斗争的。如王国藩所领导的“建明人民公社”里的情况等,都可以写许多故事。听这些故事,对孩子们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发愤图强,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经济面貌,就亲切、具体得多。
孩子们很喜欢曲艺和戏剧,可是,儿童文学创作很少利用这些形式。老师和孩子们有时候只好自己动手编剧、编相声。如何利用儿童们所喜闻乐见的、民族化的形式,如相声、笑话和短剧等来写儿童文学作品,是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刘曼华:
我们从教育工作的实际体验中深深感到作品的出版赶不上形势的发展。例如我们在对儿童进行“以农业为基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教育时,需要他们懂得爱农村、立志建设农村,发扬革命传统,艰苦朴实等道理,这时就感到向他们讲一些这方面的故事要比干巴巴地讲道理的效果好。可是,关于这方面主题的作品却很少。
在低年级的孩子中间,需要对他们进行过集体生活的教育,但作品里很少反映这方面的情况。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与老师的教学经验有关,但是如果能通过一两本故事书来帮助老师的教学,那就更好了。
作品的形式方面,儿歌、诗歌还比较多,优秀的散文就很少。孩子们很少读到好的散文,写起文章来往往语汇贫乏,句子没有主语,还常用一些什么“我一定坚决……”等等的大人腔。


第7版()
专栏:

游击队员的后代及其伙伴们
——漫谈《微山湖上》
杨扬
我的童年早已在战争的年代中过去了,可是我却不由得带着浓厚的兴趣读着这本给少年儿童看的《微山湖上》。书中的生活场景与人物,使我觉得亲切有味,这些孩子们生活的小浪花还激荡起我那遥远的童年的记忆。我想这本书在小读者那里,感染力一定比对我要更强烈。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杏花庄有三个男孩子,跟上一个老爷爷到微山湖边去放牛。……就是这样的开篇却吸引人一直看下去。
湖光波影里,一个孩子的眼睛发着刚毅的光,他有“宽宽的前额、硬硬的头发、微微朝内收缩的下巴,笔直的像用钻子刻出来的鼻子。”这是一个游击队员的儿子,我们的勇敢的小驹子。这位想当海军的“小伙子”,刚进微山湖,因为不会划船,困在湖里,差点让小船碰在大船身上撞个稀烂。可是,革命的家庭培育了他坚强的性格,困难,没有吓倒他,他向本地小朋友学,自己练。在告别微山湖时,他不仅是一个敢和风浪搏斗的“小英雄”,还成了一个熟练的划船手。另一个结实的小圆脸出现了,这是“倔强的甚至有点粗鲁的小家伙”二牛。小驹子的这个伙伴有时又猛又愣,叫人想笑。为了小黄犍吃了人家麦苗,他有意保护村子荣誉,宁肯把小褂和鞋都扔出去“赔”,过后又把小黄犍捆起让它“承认错误”。他有时还不懂得耐心帮助胆小的伙伴,可他是那么好强好胜要学着作好一切。又有一个有点羞怯和胆小的小脸伸出来了。这是小驹子另一个伙伴丫头,一个为母亲娇惯出来的取了女孩子名字的男孩。他怕事、爱哭,可在这湖上的磨炼中,他也打开了“勇气、力量、智慧的仓库”,在风浪中保护了牛群,受到了大人们的赞扬。他终于也说出:“往后我自己就能赶牛,哪里也敢去!”这三个孩子,各具音容笑貌,使我想起多少年前的童年伙伴们。还有那个机灵又淳厚的荷花,这是小驹子父亲的战友赵大叔的小女儿,和那个爱护小队鱼场的小鹰,也都能给人以较深的印象。
孩子们的形象在想像中活起来了。我似乎能看见他们在“撒鸭子”快跑,在水里打扑腾,在往干草堆里钻,在一起吵吵笑笑。我觉得这里不像有的儿童文学作品那样让孩子净说大人话。这里的孩子是富有孩子气味的孩子,真正以孩子那样想事情、交朋友和认识事物。而且,又恰正是农村孩子那样在充满泥土味、庄稼气息的生活里,欢蹦乱跳地成长。你瞧,咱们小驹子和他的伙伴们多么热中于当《铁道游击队》里的老洪,听了革命故事以后抓起被子就想用来当麻袋学“装俘虏”。他们也勾手指头立誓言;遇着人家说“谁家跟前的?”还颇有不满之意;小驹子错抓了人家鱼箔里的鱼,吵了嘴,宁肯把人家送的鱼摔了,自己赌气摸鱼给老爷爷。他们也免不了要互相吵吵闹闹,互相用泥水泼得满头满身。这些孩子真正是孩子式的对待事物,看了使人不由得发出会心的微笑。写孩子,不像孩子,是达不到这样效果的。
写孩子像孩子,这是重要的。更重要的却是这本书写出了在这闻名的游击水泊微山湖上,游击队员的后代及其伙伴们是那样快的成长着。我们大一点的人在童年的记忆中载上战争年代的血与火,而对这些生活在和平阳光下的孩子们,这已是过去了。小驹子没有经过吃苦味水草的游击生活,不知道“庙台上大伯”过去怎样生活。他们知道的是公社的丰收、少先队接收了新队员、强大的海军、山那边满载旅客的火车、肥美的水草和牛群……。可是,战斗的微山湖也绝不会使自己的水抛去革命的汁液。这里,有的是抗日岛,有的是传说为刘少奇主席亲手栽种的柳树而长成的大柳林,有数说不完的英雄故事,还有当年战斗的参加者赵大叔和老爷爷……这些都在影响和滋润着新的一代。小驹子及其伙伴们在少先队里受教育、在劳动中学习,到处都是他们成长的宽广的天地,也到处都受到革命传统的培育。他们在党的阳光照耀下,踏着父辈的足迹前进,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以父辈的斗争精神来鼓舞自己:“真正的游击队员,比如赵大叔他们,遇到的困难比这大多啦!但他们都不害怕,都能克服!”在微山湖的风浪与劳动生活的磨炼中,他们的小肩膀和胳膊不是越来越坚实和粗壮起来了么?小驹子记着父亲说的“有什么可怕的!”记着赵大叔说的“不要害怕!”他和赵大叔一齐大胆地站在抗日岛最高的柳枝杈上望着远方,他还庄重地伸出双手,把赵大叔送的柳枝接过来准备栽在自己庄上。其实不如说,这是小驹子们接过革命传统的柳枝来,栽在自己心上了!
孩子们欢跃的形象在吸引我们,他们的眼睛望向父辈。我们来想想他们的父辈吧!这里,我们眼前出现了赵大叔,还有更老的老爷爷。他们和孩子们一齐进入我们的想像。不过,应当说,他们的样子总显得有点儿模糊。本来,在小驹子们面前,赵大叔是微山湖游击斗争的参加者和活教材,可惜,他过去的光采是被说明出来的,他现实的本人却没有丰满地更活起来。他没有以更清晰的形象出现在我们面前。老爷爷,这位游击队员的老保护人,为什么在他身上突出的是怕闯乱子等一般老年人的特征,他的老一代革命农民的光采却还不能更强烈照人呢?他可以踏过水草向小读者走的更近一些的啊!我这样想,小驹子们的前辈如果写的更好些,小驹子们的成长就会更有说服力,就会更淋漓尽致。另外,在一些可以具体地让孩子们认识革命历史的地方,作者反而令人不满足地避过了。比方在赵大叔要说吃苦味水草的事情时而又闭了口,要向孩子们作区别勇敢与冒险的教育却又停住等等,总觉得在该酣畅地挥笔的地方,作者多少有些拘束地停下来了。也许,作者觉得这是难于处理的地方,因而这样作的吧。不过,恰好是突破这难处,以新颖之笔写出深沉之意,才会更使作品生色的。
话又说回来,虽然有不足处,这却是一本好书。我觉得它值得推荐给更多的孩子和大人去读。我又想,既然,书是写游击队员的后代及其伙伴在成长,那末,这本书也可算是我们革命儿童文学这“游击队员”的一个新的可喜的“后代”吧!我希望这本书能改得更好,希望作者写出更好的书,并且也希望儿童文学有更多更好的“后代”,并有更多的好“伙伴”,再去帮助我们的更广大的少年儿童们迅速成长!


第7版()
专栏:

在革命的队伍里成长
——读《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
江之水
有一次,抗联的一个大队打完鬼子走进了深山密林,突然他们在冰天雪地上发现了一种特别的脚印,像野兽的也像是人的;接着在一棵老松树上又发现了黑糊糊的一团东西,忽地那个东西又像猴子似的飞快地窜到另一棵树上去了。战士们正要持枪瞄准射击,树上却飞下一块石子正打中持枪人的手腕,人们更奇怪了:“好枪法啊——别伤着他!”战士们终于上前围捕住这个活东西,想不到却是一个姓江的生来连名字也没有的苦孩子。
颜一烟同志写的《小马倌和“大皮靴”叔叔》一书,就是这样让我们的小主人公和东北抗日联军第一次见面的。这样的安排很有意趣,也很吸引人,作者巧妙地把这个长期生活在大山林里的、充满了野性的少年的性格极富色彩地烘托出来了。
小马倌不过十岁出头,爸爸被抓了“劳工”,妈妈被鬼子踢死了,他被卖到地主家当小长工,成年地在山里牧马放羊,最后不堪地主的虐待,只身逃入深山。按说这样一个出身的孩子见到了自己的部队正是找到了亲人,但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兵的不会有好人,特别是看到那个穿鬼子皮靴的人,他一下子就想起被抓走的父亲,和就是被穿这样皮靴的人踢死的母亲,不管他们待他再好,他还是逃了。这少年心里的仇恨有多深啊!
隔了许久,当小马倌在一次被野兽袭击的危险时刻里,抗联的战士解救了他,他才半信半疑地跟上了队伍。到这时,书中的人物才逐渐铺展开来,我们的小主人公也开始经历了一段不平凡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紧紧抓住了这个少年的带有一点野性的性格特征,通过他和部队的严格纪律之间的格格不入,有节有序地展示了人物的行动,刻划了人物,并且极有说服力的写出了党对这个少年的培养、教育,以及他的不断成长,这些也正是这部书对少年读者特别有教育意义的所在。
描写这位小主人公的变化,有这样四处给人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头一次是实地打靶那一回,小马倌不请假也不报告,他独自背着枪进山打兽食去了。归来以后,他满以为会受到奖励,不想竟受到“禁闭”处分。他怎么受得了这个“委屈”,当时甚至又想走掉,去找别的抗日军。
第二次是他被派往四合镇送“情况”,混进了伪警的队部,当他有机会接触铮明铮亮的那支小马枪时,他真想举起那支马枪……甚至想到了这也是替父母报仇的好机会,但是伸出的小手又缩了回来,因为他想到了纪律,他想到那次“禁闭”了。
第三次是攻打四合镇,队伍得胜归来以后发现又少了小马倌,难道他的野性子又上来了?我们真替他担心!队伍星夜去寻他,半路上,看他带着十几辆大车正往回走,听听他是怎样向“大皮靴”叔叔汇报的吧:“老乡们叫我回去搬粮食去,我真是不知道怎么才好了!……队伍都撤走了,我一个人还回去弄粮食么,谁也不知道,也没有请假,这不算违反纪律吗?……请示也来不及了,这时候我就想起了你跟我说过的话——你不是跟我说过吗?万一要是……遇见情况,来不及报告请示的时候,那就又必须要有主动性了。……我这大概能算是主动性吧?”你听,这时他讲的满带孩子气的话里,不是已经很像个样了吗?受过一定锻炼的小马倌是越来越老练了。
到了他只身碰到鬼子的“讨伐队”,被迫给鬼子带路上山的第四次,他已经是一个勇敢果断、聪明机智的小战士了。这也是书中描写最动人的部分。他设法把敌人带上了一条绝路,待敌人发现他的阴谋开枪追击他的时候,他纵身跳下了悬崖。党的教育在这个孩子的心底生根开花,即或是当他独自一个面对着八九百敌人的严重时刻,他也知道怎么处理个人的行动了。从第一次关禁闭时想脱离部队,到第四次跳崖的壮烈行动,小马倌已经走上他成长路程的最高度,到这时,人物的身上闪着耀眼的光彩。本书的结尾是我们的小主人公,历经艰难曲折,终而得救,并光荣地立功,加入了共青团。
书中的小马倌写得亲切爱人,通过他的行动,作者也反映出东北抗日联军的战斗生活,不过读后也有不够满足的地方,例如书中前半部写得有些松散,对于当时的时代气氛和长白山的自然景色都缺少必要的渲染和描绘。在人物方面,小马倌的对话还缺少鲜明特征的儿童语言,几个成人的形象也嫌不够丰满有力。


第7版()
专栏:

一面通向世界的小窗
——介绍《小仆人》
陈沛
无产阶级的最高理想,是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我们要建设的,是共产主义的明天。因而要教育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关心各国人民的命运,支持各国人民争取美好生活的斗争,树立起改造世界、解放全人类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叶君健同志的短篇集《小仆人》,包括了描写外国儿童生活的五个故事。这些作品,通过孩子们不同的遭遇,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们不同的生活命运。它为少年儿童读者打开一面通向世界的小窗。帮助他们形象地认识世界、认识我们的时代,从而开眼界、广见闻、增信心,长志气。
集子里的《小画家》和《未来的建筑师》两篇,表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中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党和人民为他们的成长开辟了无限宽广的道路,他们怀着美好理想,勇敢坚定地走向未来。他们的父辈,经受了战争的灾难和斗争的艰苦,流血牺牲,才缔造了和平与幸福的新世界。孩子们时刻准备着为和平、为更幸福的明天去劳动、去斗争。《未来的建筑师》里的那个波兰少年,立志要建筑一座宏伟的“友谊团结馆”,用以象征全世界人民的友谊和团结。他说:“我希望将来不仅建筑房子,还要建筑人民之间的友谊与和平。”这些社会主义的小公民身上,体现着人类光辉的未来!《‘天堂’外边的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里孩子们的不幸遭遇。亚贝尔托,是罗马一座咖啡馆门前擦皮鞋的孩子。爸爸在资本家和反动政府的压榨、迫害下死去,为了生活,他只得辍学去擦鞋。他梦想“将来做个电磁学家”,但穷困窒息着理想。他的顾客中,有位“绅士”很慷慨,常多给他小费,积了一点钱,竟装起一架小收音机。亚贝尔托多么高兴啊!然而,当他知道这“绅士”原来是个特务、给小费是要收买自己时,他愤怒地把收音机摔在地上。生活教育了他:这是敌人!为了掩护革命者逃脱,亚贝尔托更勇敢地和特务面对面展开斗争,并因此被捕。当他“昂着头、挺着胸,在警察‘护送’下走去”的倔强身影出现的时候,人们高兴地看到,这个孩子在阶级斗争的风浪里成长起来,和父辈一起走上了艰苦却光明的斗争道路。
另外两篇,《小厮辛格》和《小仆人》,则描绘出殖民地儿童身为奴隶的悲惨生活。他们没有自由,饱受摧残和凌辱;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积聚着仇恨,酝酿着斗争。小厮辛格的形象,感人至深。这个被罪恶的殖民战争夺去亲人的孤儿,在一家英国老板的旅馆里作小厮,身穿汗污的小厮制服,从清早到深夜,站在门边听使唤。他没有伙伴能在一起玩,黝黑的小脸上终日没有笑容。……但紧身的小厮制服,缚不住孩子的心,小辛格渴望冲出这囚笼。
作者的笔,饱含着对孩子的爱,写下如此动人的故事。由于爱得深切,对造成孩子们不同生活命运的两种社会,歌颂得热情洋溢,控诉得也沉痛有力。对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孩子,作者不是简单地给予爱怜的同情和美好的祝愿,而是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在他们身上茁长的斗争力量,满怀信心地预示了他们光明的斗争前景。
在作品中,没有抽象的议论和空泛的说教,作者通过娓娓动听的故事、以形象本身所具有的感染力量,深深打动了小读者的心。从鲜明的对比中,他们会受到一次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更加热爱我们美好的社会主义制度,痛恨万恶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制度。为了从亚贝尔托生活的社会里消灭“绅士”那样的坏家伙及其美国主子,使亚贝尔托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从辛格的国家里赶走英国老板那样的吸血鬼,使辛格能够在“天刚刚亮”时走向学校;为了让全世界的小朋友能够在那波兰少年建成的和平宫殿里尽情联欢,……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应该把波澜壮澜的反帝国主义、反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自由的各国人民的生活斗争告诉给孩子们。告诉他们:古巴的小民兵怎样誓死保卫自由的国土,南朝鲜的孩子怎样英勇地包围敌人的坦克,日本的儿童怎样在反美斗争中挥拳怒吼,刚果的黑孩子怎样踏着烈士的血迹投入战斗;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又是怎样在党和社会的培育下幸福茁壮地成长,并为社会主义祖国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在这方面,我们的作家们做了一些工作,但光靠作家的努力是不够的,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人拿起笔来。尤其是那些经常有机会出国的文艺工作者和新闻工作者,应该把目见耳闻的各国人民各国儿童的生活斗争情况,写给小读者,向他们进行生动的阶级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