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提前完成重点单位钢材订货
鞍钢按质按量按品种实现万余份合同
据新华社鞍山24日电 鞍山钢铁公司到12月20日止,已经按质量、按品种、按数量地完成一万一千多份合同的钢材订货任务,并且已经先后把这些钢材交给全国三千多个订货单位。现在只有几百份合同的尾数尚未交货,职工们正在利用年底的最后几天完成任务。
鞍钢职工把完满地实现订货合同,看成是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一个具体内容;看成是与订货单位能否完成生产计划和工作任务有直接关系的大事。他们在安排每月、每季的生产计划时,都根据订货合同以及国家对订货单位的要求,首先集中力量确保重点订货任务的提前完成,以便争取时间使一般订货合同也能如期完成。今年鞍钢承担的支援农业、煤炭工业、轻工业等部门的四十多项重要订货任务,都提前完成了。早在今年2月冰雪还覆盖着大地的时候,他们就动手轧制做锹、镐、犁铧尖等春耕农具用的钢材,在雨季到来之前,他们又在赶轧排涝、抗旱所需钢材的订货。到9月底止的前后四批农业订货,都按照季节全部提前交给了订户。供应生产日用工业品的钢材的交货时间,也比合同要求提前一个月。
今年鞍钢供应各单位的钢材,品种和规格达到四千零八十多种。其中有些钢材订货批量很小,一次只要十几吨甚至三两吨,也有不少是稀缺品种钢材。但是,鞍钢职工不嫌规格杂,不嫌批量小,不怕麻烦多,勇往直前地克服生产中的许多困难。比如中型轧钢厂,过去最多一天生产一两个品种,今年有的班一班就生产一两个品种;而每换一次品种,过去都要停止生产两三个小时,不仅影响产品数量,而且影响产品质量。这个厂的轧钢工人们为了消除品种多带来的不利因素,每次换品种时,都事先准备好必要的配件和小工具,采取固定分工的办法,平行交叉作业,从而使每次更换品种的停产时间缩短了一个多小时。
为了满足许多订货单位的特殊需要,鞍钢今年还试制成功了四十五种新型钢材。中型轧钢厂职工专门为淮南煤矿、鸡西煤矿、抚顺煤矿等单位试制成功一种高强度角钢,可以用来代替木材做煤矿巷道支柱。大型轧钢厂职工试制成功一种高强度大型槽钢,供洛阳拖拉机厂做拖拉机的大梁,从而结束了这种钢材过去依靠进口的历史。今年7月间,鞍钢接受长春第一汽车厂的一项订货任务,要求在短短十二天内试制出一批宽面、耐深冲的低炭镇静薄钢板。这也是一种过去我国不能生产的产品。鞍钢接到这项订货任务后,有关部门和工厂立即组成试制协作网。技术部门参考有关技术资料,在两天之内草拟出了试制技术规范。试制工作一开始,炼铁厂和贮矿场职工就按照需要,给炼钢厂送来了含锰最低的铁水和矿石。炼钢厂、初轧厂、轧板厂也都挑选最有经验的工人,负责炼钢、开坯和轧板工作。终于,他们成功地轧出了合乎要求的薄钢板。
交给订户的各种钢材的质量,也都合乎标准。据鞍钢技术监督处的鉴定,11月份在九十四种可比的钢材中,有锅炉钢管、石油钢管、大型槽钢、中型圆钢、锅炉钢板、矽钢片、鱼尾板等七十种钢材的一级品率,创造鞍钢历史上最高水平。
12月中旬,鞍钢职工又展开了保证合同不过年的竞赛。从公司销售部门到各轧钢厂,都在清查尚未完成的合同所欠的尾数,编制生产和发运订货的日计划,那怕一份合同还欠几百公斤,也坚决按品种规格生产补齐。(附图片)
鞍钢第二薄板厂为农业和轻工业轧出十几种不同规格的钢板。这是精整工段工人正在包装制造农具用的钢板准备外运
新华社记者 苗明摄


第1版()
专栏:

河北冬季造林
营造防护林和经济林二十万亩;所栽树中,核桃、黑枣等占很大比重
据新华社天津24日电 河北省已超额4%完成冬季造林计划,共营造防护林和各种经济林二十万零八千多亩。
在永定河、滹沱河、滦河等河下游,以及长城以北的坝上草原,今年冬季都积极营造防护林。安平县在风沙为害的地区营造起二十二条林带,全长两万四千多米。藁[gǎo]城县奉化公社六个生产大队,在风害严重的老磁河两岸,营造起宽三十六米、长一万四千多米的防护林带,林带长成后可以防护农田一千五百多亩。
各地冬季栽的树中,核桃、黑枣等占很大比重。正定县团泊口、陈庄等山区人民公社,栽了四十多万株核桃、黑枣等。平山县石盆峪村的社员,利用山沟缓坡和梯田边缘,栽了三百多亩核桃树。


第1版()
专栏:

上海外调钢材计划即将全部完成
据新华社上海24日电 上海钢铁工业职工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品种和质量标准,生产和外调钢材。到12月20日止,国家下达给他们的全年外调钢材计划已经完成99.6%,其中支援农业、煤炭工业等重点部门需要的钢材的外调计划,都已经提前超额完成。目前,除少数工厂尚在继续完成今年的计划以外,许多工厂已经在提前生产1962年的订货。
上海这个我国中小型钢材的生产基地,今年为全国各地生产的供农业、煤炭工业、森林工业制造设备和维修配件用的各种钢材,以及供应轻工业部门生产各种日用品所需的钢材,品种、规格更加复杂,质量要求更高。各钢铁厂职工在执行国家计划的过程中,强调国家需要什么品种,就生产什么品种;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给。尤其是支援农业、轻工业、煤矿、森林采伐等重点部门的任务,完成得更为出色,无论整批任务和临时追加任务,都能很好地完成。
上海今年承担的农业用钢材轧制任务,共有二十五万多吨。年初计划下达以后,市冶金工业局和各厂都十分重视,按月、按旬地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和产品的品种、质量情况。职工群众展开了争取全面超额完成支援农业钢材的劳动竞赛。结果,全年的任务在第三季度便超额完成了。
10月底,各钢铁厂提前完成今年供应煤矿需要的钢材任务以后,国家又临时增加了一万三千多吨的新任务,要求在年内完成。任务接到以后,市的有关部门马上组织力量进行生产,到11月底止,这批临时追加的任务也已基本上完成。
今年,上海为各地生产的钢材,不仅规格复杂,有些钢材订货批量也很小,组织生产很麻烦。上海各钢铁厂职工总是尽力克服这些困难,千方百计地完成任务。比如,上海机械工业部门今年第一次试制年产二万五千吨合成氨的大型化肥设备,试制中缺少各种能耐高压、耐高热、又能防腐防锈的无缝钢管。过去上海的钢铁厂只轧过一般低压的无缝钢管,轧制这种技术要求高的钢管有困难。但是,钢铁工人们知道合成氨设备是支援农业增产的重要设备,表示一定要克服困难,轧出这种无缝钢管来。担负冶炼化肥设备钢管钢的上钢一厂平炉车间,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一起,每天炼一炉做一次试验,并且专门改建了原有的浇钢场,增加了浇注优质钢的设备,以减少钢锭的夹杂等疵病;担负轧管任务的上海钢管厂职工,也是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检验钢管的质量。这样,第三季度以来,这种无缝钢管的质量就有了比较显著的提高。今年各钢铁厂还生产了一些特薄、特厚或规格奇特的钢材品种。(附图片)
上海冷轧带钢厂锯条厂加工的钢材,又硬又脆,冷轧困难,工人们就采取两次退火的轧制办法,使合格率大大提高。这是工人正在将钢材装包准备退火 新华社记者 卢鸣摄


第1版()
专栏:

陈毅外长和博尔茨外长
互贺中德友好条约签订六周年
新华社24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陈毅就中德友好合作条约签订六周年给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博尔茨的贺电,电文如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洛塔·博尔茨博士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签订六周年的时候,我谨向你表示衷心的祝贺。
这个条约的签订对我们两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维护世界和平的共同斗争和发展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国人民一贯认为,维护和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十二个国家的团结,是自己的神圣的国际义务。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德国人民反对西德军国主义的斗争。中国人民将继续为发展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为加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和维护世界和平作不懈的努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 陈毅
1961年12月23日
新华社24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陈毅在中德友好合作条约签订六周年的时候,收到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博尔茨的贺电,电文如下: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长陈毅同志
值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合作条约签订六周年之际,我谨向您致以衷心的祝贺。
此条约体现了社会主义国际主义和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之间的互助和合作。它的重大意义正在于不断地发展和加深我们两国间的友好关系。
我谨向您保证,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来年也将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来发展和加深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为加强和巩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一致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社会主义各国兄弟般的帮助和紧密合作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日益清晰可见的优越性,也是解决我们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正当的民族要求的最可靠的保障。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 洛·博尔茨博士


第1版()
专栏:

章汉夫等回到北京
陈毅副总理等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24日讯 出席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的中国代表团代理团长章汉夫、代表团团员乔冠华和部分工作人员,今天中午乘专机回到北京。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外交部副部长曾涌泉、耿飚、黄镇,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孔原等到机场迎接。先行回国的中国代表团团员: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张彦,国务院副秘书长冯铉,新华通讯社社长吴冷西,今天也到机场迎接。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陈子平,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苏达利柯夫也到机场欢迎。


第1版()
专栏:

黄文欢等回越途中到北京
陈毅副总理等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24日讯 出席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的越南民主共和国代表团特别顾问黄文欢、代表团团员陈公祥和部分工作人员在回国途中,今天中午乘飞机到达北京。
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陈毅,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曾涌泉、耿飚、黄镇,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孔原、张彦,国务院副秘书长冯铉,新华通讯社社长吴冷西等到机场欢迎。越南民主共和国驻中国大使陈子平,苏联驻中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苏达利柯夫也到机场欢迎。


第1版()
专栏:

节约坑木
推广多种代用品
淮南矿节约大量坑木
本报讯 安徽淮南煤矿积极推广使用混凝土支架、金属支柱等多种代用品,节约了大量坑木。据今年十个月的统计,利用这些代用品就为国家节约了坑木六千四百四十八立方米。
淮南煤矿今年派了一些技术员到井下,对各种形式的代用品进行了科学鉴定和总结,对一些经过长期试验、效果良好的代用品,根据生产条件和实际需要,作出了制造和普遍推广的计划,对原有制造坑木代用品的工厂也相应地进行了整顿。现在,在维护时间达一年以上的回风道、皮带机道和主要运输大巷里,已普遍推广了混凝土支架、混凝土掩护支架等八种代用品。今年前十个月,全矿采用的混凝土支架和混凝土掩护支架就有二万七千八百多根,代替了坑木一千八百多立方米。


第1版()
专栏:小常识

平顶山十二矿加强教育工作严格领发制度
坑木消耗连续下降
本报讯 河南平顶山矿务局十二矿,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严格坑木领发手续,建立坑木回收奖励制度,1至10月份每千吨煤消耗坑木比计划降低三点二立方米,11月上半月又比10月份下降三立方米。
这个矿一面提高职工节约坑木的自觉性,一面严格坑木领发手续,实行定量供应,建立坑木管理分工负责制度。各区材料员每日下班后到坑木厂汇报本班坑木消耗情况,并申请次日坑木所需数量、规格,由供应科将坑木运到井口,经运输区班长验收盖章,再按各区申请数和规格运到各区料场交区材料员验收。如遇超耗,第二天就扣回。另外,这个矿开展节约坑木竞赛,建立节约坑木奖励制度,也激发了职工节约坑木的积极性。工人为节约坑木,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架棚、放顶,保证不压坏棚子,不发生冒顶事故,下班后还自动把回收的旧坑木捎回材料场,加工成小板、木楔等材料。


第1版()
专栏:

河南平顶山矿务局擂鼓台矿二采区赵成安小组,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还节约了大量坑木。这是工人们在搬运备用坑木
 新华社记者 赵金城摄


第1版()
专栏:小常识

金属支柱
金属支柱是用在煤矿回采面上代替坑木用的,适用于缓倾斜煤层。一般木支柱可复用二至三次,而金属支柱可用一百次以上。一根金属支柱需用钢材四十到六十公斤,按复用一百次计算,约可代替坑木一立方米,成本比坑木低10%左右,并可节省运输力。
钢筋混凝土支架
钢筋混凝土支架是用在煤矿巷道中代替坑木支架的,它适用于服务在三年以上、顶板压力比较稳定的巷道。使用木支架,平均一年要更换一次,钢筋混凝土支架可用十年到二十年。


第1版()
专栏:

回收坑木标兵袁传荣
在山东枣庄煤矿,只要提起袁传荣,工人们没有不伸大拇指的。袁传荣是回柱组组长,在回收坑木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总是千方百计地去战胜它,把坑木收回来,并且采用许多办法把回收的坑木尽量复用于生产。他工作时,随身带有轮锯、斧子,把回收出来的旧料就地加工改锯,拼凑使用。工作面顶板压力大小不同,回收出来的旧料损毁程度各不相同,他就根据每根旧料损坏程度,挑选加工制成不同规格的柱子,长料用于高煤层,短料用于低煤层;高煤层回收出来后再拿到低煤层去用;长短不合规格的就拼凑绑扎使用;最后剩下的小坑木,改锯成木片或砍成木楔。袁传荣确实做到了一木多用、寸材不丢。有人对他说:“现成好料你不用,又锯又砍多麻烦。”袁传荣答道:“一根坑木由小到大要长几十年,国家还要千里遥远地给运来,多不容易!如果咱们贪图省事,丢旧用新,那是多么大的浪费!”
袁传荣在这种爱护国家资财的思想指导下,在生产中节省了大批坑木。今年以来,他带领全组使坑木复用率一直保持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袁传荣还注意安全生产,从一九五七年作回柱工作到现在,从没有发生过一次微伤事故。他曾光荣地被评为全国回柱二级标兵。


第1版()
专栏:

喜一代新苗茁壮
在党的哺育下,一个没有上过正规中学的
徒工进了大学,写出了有价值的数学论文
蔡耀祖刻苦学习成绩好
新华社23日讯 学徒工出身的大学五年级学生蔡耀祖不久前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数学力学系的一次学术报告会上,宣读了他的一篇数学论文——《二次型判别定理的推广及其应用》。这篇论文用一种新颖简捷的方法,对高等代数中的一条著名的定理作出了新的证明,并且通过推演得出了新的结论:这条定理并不像历来所认为的那样只能应用在狭窄的范围,而是可以有更广泛的用途。
蔡耀祖的这篇论文是他在三年半以前开始探索,今年花了近十个月的时间,经过三次修改以后写成的。早在他读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学到了高等代数的一门基础知识——“二次型判别”原理,同学们都感到这条定理不好证明,并且使人难以理解,不容易应用。蔡耀祖便考虑要找出一种更完善的方法来证明这条定理。老师鼓励了他的这个想法。从那以后,他对这个疑问不断进行探索,每有新的发现,都记下来。今年年初,在学“计算程序”课的时候,教师又提到这条定理,四年前的疑问重新浮现在他的眼前。他翻出了小本子上的疑难题,找班上的党支部书记刘衍庆同学商量,刘衍庆给他介绍了一些参考书。他经过一番钻研,觉得有些收获。从此,他便利用业余时间重新翻阅多年来积累的资料,费尽心思寻找答案,终于得出了一种新的证明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比书本上的简便一些,但仍然没有脱去原来的繁琐。后来,在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他又看了大量的参考书,经过八个月的苦心钻研,终于在今年9月份得出了“二次型判别”定理的简捷证明方法,以及关于这条定理的推广和应用的理论。老师又鼓励他把这个发现写成论文,并帮助他修改。经过几次的整理和校验,蔡耀祖终于在今年10月底把这篇论文写成了。
共青团员蔡耀祖是1952年到杭州的一家酿造厂做学徒工的,那时他刚刚十四岁。在工厂里,他参加了业余中学的学习,开始对数学发生了兴趣。在业余初中毕业以后,他自修了《平面三角》和《三S平面几何》这两本书。后来,他被调到浙江省公安厅做办事员,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花在学习上。这期间,他还自修了《高等代数》,订阅了《数学通报》和《数学通讯》等杂志。对数学的兴趣更浓了。在1956年元旦时,他给机关墙报写了一篇数学稿,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因为他想出了一个公式,把任何人的年龄代入这个公式的未知数,其答案都等于“1956”年。后来,他还应征解答了《数学通报》征求解答的难题,在杂志上刊登出来,这给了他很大的鼓励。党组织注意到他对数学的兴趣,鼓励他好好学习,准备考大学。这样,1956年,他报考了浙江大学数学系,第一次没有考取,他并没有灰心,经过组织上和同志们的帮助,以及自己的努力,终于在第二年被录取了。他在浙江大学学习三年以后,被选送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来学习新专业——计算数学。
蔡耀祖上了大学以后,在学习中,对于没有解决或解决得不够满意的问题,永远也不肯放过。他衣服口袋里,总是装着几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满了数学疑难题。四年多来,他一共记下了三百九十一道,现在已经有二百八十道难题被他攻破了。最近他写的这篇论文,就是其中的一个。现在,蔡耀祖除了认真学习本专业的课程外,外文也赶上了班上同学的水平。另外,他还利用业余时间自修地理、历史和达尔文学说等中学课程,以弥补没有上过正规中学而产生的知识上的缺陷。
蔡耀祖在党的精心培养下,经过将近十年的刻苦学习,从一个没有上过正规中学的酿造工人成长为学习成绩优良的大学生。从他上大学以后的四年多来,他已经写成了各种数学专题研究和学习心得三十五篇。现在,他除了根据在学术报告会上老师们提出的意见修改他新近写成的这篇论文外,又正在着手写第二篇论文——《论高次代数方程的新解法——“间接叠代法”》,这是探求能够概括大科学家牛顿和罗巴切夫斯基叠代法的一个简便适用的新方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