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以下脚菜饲羊 以羊粪肥菜田
笕桥公社绵羊蔬菜双丰收
本报杭州12日电 浙江省杭州市郊主要蔬菜产区笕[jiǎn]桥人民公社,采取以下脚菜养羊、羊粪肥菜的方法,迅速发展了绵羊生产,又促进了蔬菜生产,每年出售大量绵羊、蔬菜,支援城市人民需要,增加社员收入。
笕桥人民公社以生产蔬菜为主,并一向有饲养绵羊的习惯。据今年9月底统计,全社存栏绵羊已有九千五百多头,每户平均二点五头,比公社化前有了显著增加,比解放初期全年饲养数增加近一倍。
养羊生产发展以后,为蔬菜生产提供了大批优质羊肥。一般每头羊每年能积二十多担,羊肥增多,今年蔬菜施肥量比去年增加30%左右。这就有力地促进了蔬菜生产的发展。这个公社1960年蔬菜平均亩产达八千七百多斤,比1957年增加25%以上,今年根据已经上市的数量和当前生产情况看,要比去年显著增产。养羊生产的迅速发展,还出产大批羊肉、羊毛、羊皮。今年1到9月份,这个公社先后卖给国家的活羊四百八十多头,羊毛二万七千六百多斤,各种羊皮二千五百多张,既增加了社员收入,又支援了国家建设。据1960年的统计,全社每户平均纯收入达六百八十多元,比1957年增加53%。很多社员说这里是羊多肥多,肥多菜多,菜多收入多。
目前,广大社员正积极修建羊圈,贮[zhù]藏羊草,抓紧配种,力争进一步发展绵羊生产。


第2版()
专栏:编后

条件在于运用
广丰县和杭州市郊笕桥人民公社是发展羊只生产的两个榜样。
广丰县是“一根羊桩、一片草”,加上老人或小孩兼管一下,就解决了喂羊的问题。笕桥公社是把蔬菜生产和养羊密切联系起来,用下脚菜喂羊、以羊粪肥菜田,得到了绵羊蔬菜双丰收。
提到养羊,有些人总以为只有山区和草多的地方,才有条件发展。看了广丰县和笕桥公社的报道,就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就是:只要善于充分运用现有条件,许多地方都能养羊。


第2版()
专栏:

广丰县鼓励社员养山羊
全县存栏羊三万多只,比公社化前增加一倍多
本报讯 养羊是江西广丰县群众普遍喜爱的一项重要副业。到今年9月底止,全县山羊存栏数已达到三万一千一百七十二只,比公社化前增加了一点一三倍。
这个县没有大草坪、大牧场,集体养羊有困难。因此,鼓励社员养羊,就能把一切小块草地利用起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即使在寒冬,只需储备一些薯藤、豆壳、玉米叶和野生的杂草,就可以保羊健壮过冬。群众说:“一根羊桩、一片草”。就是说,一户养两三只羊,只需一根绳子,把羊拴[shuān]在一小块草地的木桩上就可以了;至多是要个小孩或老人兼看一下,花工极少。但是,养羊却为社员增加了一笔可观的收入,去年全县社员养羊的收入,就达到三十四万元,占全县副产品总值的10%。
羊多了,还为社会增加了肉食供应,活跃了市场。在广丰境内各集镇,遇到赶集都有大批山羊上市,任顾客挑选。三年来,商业部门收购的山羊即达一万五千零六十只。冬天一到,全县各地就有大批羊肉上市,仅永丰一个集镇的菜馆,去年冬天就宰杀了二百多只。
目前,社员们正乘秋收冬种的大好时机,在收好农作物的同时,千方百计收好农作物的副产品,为山羊备足过冬饲料。


第2版()
专栏:

羊群——山区一宝
中共石楼县委第一书记 刘宝玉
石楼县县长 李梦熊
山西石楼县地处吕梁山区。境内有广阔的荒山草坡,有无数的沟泉小溪,是一个放牧羊群的好地方。
在这收秋的大好季节里,人们称赞着粮食的好收成,也称赞羊群的大发展。今年8月底,石楼全县的集体羊群已经圈存到九万四千一百七十一只,平均每户七只。还有不少羊只陆续在产秋羔。
石楼羊群的发展,有它衰败和兴盛的历史。1946年解放前夕,全县只有五千多只羊,和现在的九万多只比起来简直少得可怜。
解放以后的十五年当中,在党的全面发展山区经济的方针指导下,石楼的羊群,是连年上升,每年平均递增率为32.8%。特别是1958年公社化以来,羊群便由六万五千只,发展到目前的九万多只。
养羊生产上取得这个成绩,除认真贯彻执行了党的方针政策以外,那些可敬可爱的刻苦勤劳的牧工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他们不避烈日,不怕严寒,常年出没在深沟高山,一颗心全操在羊群身上。驰名全县的出色的牧工张炳孝,就是一位优秀代表。1959年他创造了“一母多羔、一胎多羔”的羊群繁殖最高纪录,二十五只适龄母羊,繁殖成活五十五只羊羔,其中有一胎两羔的、三羔的,还有四羔的。去年,他又站在改良羊种的最前列,一群细毛羊中有二十只适龄母羊产羔二十五只。
羊多了,肥也多了。在1953年以前,全县有两三万只羊,施肥的面积从来没有超过耕地的三分之一。1956年以后,由于羊群的增长,施肥情况也随着大大好转。过去,只有棉花、玉米两种作物施肥;现在,小麦、高粱、谷子、油料等作物,都有肥料。1957年,羊群五万七千只,羊粪占到总肥料的53%,施肥面积达到47%,平均每亩施肥十五担。到今年,羊粪已经占到67%,施肥面积上升到70%,平均每亩施肥达到十八担。
养羊积肥,还能克服山区运肥的困难。到现在,全县在远地旁边,已经修成小圈三千五百多个,每年开春到霜冻,至少有七个月羊群不回村,一面放牧,一面就地积肥。群众把这种作法称为“肥料长腿”,把羊群叫作“活肥车”。
羊群不仅是“粮囤子”,而且在增加社员收入,供应国家轻工业原料,支援城市肉食等等方面,都有极大好处。据不完全统计,从1954年以来,全县共供给国家羊肉六千九百零八担(一担百斤),羊皮五万六千六百多张,羊毛羊绒一千七百六十担,除完成了国家畜产品收购任务外,社员们还织制了许多毛衣、毛毡、大皮袄。


第2版()
专栏:

摸清客观规律 按实际情况办事
油榨湾大队因地种植甘薯连年增产
缺粮队变成余粮队超额完成粮食征购任务
本报讯 湖南邵阳县大田公社油榨湾大队,已经由每年要供应粮食二三万斤的缺粮队,变成了上交国家粮食征购任务十五万二千斤的余粮队,社员们还准备多卖二万五千斤余粮支援社会主义建设。
这个大队每人平均只有一亩七分多耕地,为什么能产这么多粮食呢?在增产措施上,主要的一条是因地制宜大种红薯。全队今年共种红薯二百六十九亩,每亩平均产薯二千二百五十六斤,红薯产量折谷占全年总产量的34.4%。从这个大队的石灰窑冲生产队来看,种红薯的收益更大,今年仅红薯一项的总产量(折谷)即超过“三包”产量将近52%。
这个大队为什么大种红薯呢?他们是因地种植,按实际情况办事。这里是一个半丘陵半山区地带,茶山多,地势高,到处是小山冲,土质差,水利条件不好。有的地方不仅田里缺水,就是群众的生活用水也很困难。由于水利条件不好,不是天旱,就是起虫,稻田的产量很低。生产不好,年年要靠政府统销和救济粮食。大队党支部为了改变这里的生产条件,公社化后领导社员修了三口山塘和一座水库,增加灌溉面积三百六十多亩。但是还有一百三十来亩没有水源。怎么办?1958年,螃蟹嘴生产队把“十有九不收”的八亩稻田改成旱土,种上红薯。结果,这一年红薯获得丰收,每亩产红薯折谷六百斤,比种稻谷的田多收四倍。这个意外的成就,引起了社员和干部的莫大兴趣。1959年,各生产队都把一部分收成没有保证的天水田改种了红薯,全队的红薯种植面积,由1957年的八十亩扩大到一百八十亩,产量也由五万斤(折谷)提高到八万斤(折谷)。
1960年,扩种红薯是全大队的一项主要增产措施。经过老农、技术员和干部多次座谈,确定了三条水田改旱土、水稻改红薯的原则:一是无水源的天水田;二是土质差的漏水田;三是适宜种红薯的“蚂蚁土”田。这年全队红薯种植面积扩大到二百二十亩。由于因地种植,去年虽然遭受了比较严重的旱灾,平均每亩折谷五百斤。今年,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红薯种植面积继续扩大到二百六十九亩。既种稻谷,又因地制宜大种红薯,这个大队就是这样获得粮食大丰收。


第2版()
专栏:

妥善安排营业时间 合理设置供应网点
厦门商业职工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本报讯 据福建日报消息:福建厦门市商业部门妥善安排营业时间和商业网点,改进供应方法,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
厦门市许多零售、服务商店都灵活地安排了作息时间,如饮食、理发、旅社等行业职工,采取轮休的办法;百货等行业职工采取交叉轮休的办法。同一条街上如有几家同类的商店,他们的办法是两头的商店开门,中间一家休息,或者中间的商店开门,两头的商店休息;有的早开,有的晚开。这样既便利消费者,又使职工得到适当的休息。有些营业性质比较特殊的商店,如煤球店,往往中午顾客特别多,职工们便把午饭拿来店里吃,随时照应顾客。粮店每逢月初就多安排一些业务熟悉的人接待顾客。旅客食堂则与班车时间紧紧配合,保证旅客随到随吃。
商业部门还采取增设网点送货上门等办法便利群众。在工厂、机关、旅社、车站、托儿所、偏僻街道和居民委员会,增设了一批代销店、供应点,并组织货郎担和合作商店的销货员串街走巷,流动售货。仅百货、食品杂货两个公司就增设了一百六十三个代销店、供应点。百货公司为了照顾离市区较远的市民,把有些商品主动送上门去。粮店职工到居民区巡回预约售粮。鹭江粮店和鼓浪屿粮店为烈军属、孕妇、病人和缺乏劳动力的居民送粮上门,还代顾客缝补粮袋。此外,许多零售、服务商店还扩大服务项目,为群众更好地服务,如旅社为旅客代挂长途电话,托运行李、买早班三轮车票等;从市郊来的农民自己带干粮,旅客食堂可以代为他们做饭。许多百货、棉布、文具、玻璃等零售商店普遍开展修配业务,受到了群众欢迎。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各单位一方面加强销货员、服务员的思想教育,一方面积极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如帮助销货员熟悉商品价格和放置地点,做到拿货利落,算账迅速准确,介绍商品流利。


第2版()
专栏:

哈尔滨市香坊人民公社三八理发馆的理发员在儿童理发座位前面设置了一个“小戏台”,以便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他们在理发时能安详地坐着
新华社记者 李日宣 摄


第2版()
专栏:

岱崮山的一个收购员
本报记者 赵昌春
一天,山东蒙阴县岱崮[gù]公社于家堂子村社员李洪山,从台头供销社门市部回家,刚翻过一道山梁,就听背后有人喊:“李大爷!停住歇歇,有点事跟你啦啦。”
李大爷回头一看,“咦!是台头门市部的营业员姚洪范!“老姚有什么急事,连喊带跑的?”姚洪范同志抱歉地说:“李大爷,刚刚你卖的十二斤半山楂片,因人多心慌,一时马虎,少点给你两角二分钱。送还你。”
李大爷一听,四指来长的花白胡子颤巍巍地,笑道:“嗨!一两角钱,稀松寥寥,你还花得着跑三里山路吗?”姚洪范说:“那可不对劲,一分钱也是个账啊,该谁的归谁,李大爷,你快收下呗!”
在供销社工作,不是买,就是卖,整天和票子打交道;买卖的东西又多,物又杂,有时稍有疏忽,就会出些差错。可是姚洪范同志在供销社干了七年多,却很少出差错。就是出点差错,也因为再三仔细复核账目,都及时被他发现和纠正了。所以他连续三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岱崮公社处在沂蒙山里,多种经济发展很快。供销部门收购的农、副、土、特产品,真是五花八门,各种各样。在繁重的购销任务面前,姚洪范同志经常依靠群众,做到公平交易,好货好价钱,孬[nāo]货孬价钱,使国家、群众都不吃亏。
不久前,他挑着一副百十斤的担子串乡做买卖。刚在西台头村放下,社员张化然就端出来五斤花椒。姚洪范同志抓起一把一看,皮不红,有些发黑,他以为是青椒,就说:“大爷,你这种花椒次一些,两元八角一斤。”张化然大爷说:“两元八角就两元八角吧,反正国家买卖挺实在,不过俺这个花椒品种,听人说可怪好啊!”
花椒,是这个地区近几年新发展的一种经济树,很多社员还不大会辨别花椒的品种,姚洪范也才收过几回,有时也认不清。这次听张化然大爷一说,他的心不安了,恐怕一旦看错了,叫社员吃了亏,想找别的社员认认,可这个庄仅十多户,群众都不大懂,就对张大爷说:“暂按两元八角一斤收下吧,等我叫些明白人认认,是什么品种,就给什么价。”
他到了茶家峪[yù]北山庄,正巧碰到几位老社员,就问道:“老大爷,您看这是什么椒啊?”年过六旬的刘守成大爷一看,说:“这是川椒、好品种。”张怀珠大爷也说:“是川椒,川椒粒小,里头起泡。”刘守成大爷说:“上午摘的,晒出来红;下午摘的,要是当时晒不好,再晒就发暗。”姚洪范回门市部往上一转账,一点也不差,就给张化然大爷补送去两元钱。
要做到秤平、斗满、尺码足,价钱公平,除了工作细心,依靠群众外,姚洪范还特别注意学习。他不但积极参加门市部规定的政治、业务学习,还利用站柜台和串乡的机会,随时留心,向群众学习。他初收中药时,因中药品种多,认不全,经过苦心向群众学习后,现在一般中药都认个不大离了。
“光有一片为人民服务的热心,没有一套为人民服务的本领,那是不容易办好事的。”姚洪范总是这样来鞭策自己。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上的读者来信

保护运河堤岸
编者按:下面发表的是选自地方报纸上的两封读者来信。这两封来信提出了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值得重视。编辑同志:
最近,我沿着京杭大运河走了一趟,看到河的两边堤岸毁坏了不少,甚感可惜。
这个大运河全国驰名,旱时灌溉良田,涝时排除水患,来往运输极为方便,应当很好保护。
我曾几次参加治理运河的工程,上级拨下了大量的款子、物资和粮食,社员出了很大力气,花费了几年的时间,才把这浩大工程完成了一段。在治理时期,一再强调工程质量,“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清基拔毛,层层上土,坯坯打夯[hāng],六线一律,六角一致。竣工后有些地方栽果树,有些栽竹子,有些地方插了柳。这既可以巩固堤防,增加社员收入,将来建设河堤又可就地取材。
自从去年开展“寸土不闲,见缝插针,广种多收”的活动以来,各地社员发挥了生产的积极性,路旁宅旁一些长久没有种植的荒地都被利用起来。多打了粮食,增加了社员的收入,这是很好的。但在开荒的同时,有的地方没有按照上级政策办事,随意挖刨一些比较重要的河流和湖泊的堤堰。我看到济宁市这一段京杭大运河两岸,社员们都在种小麦。有的用耩[jiǎng]子耠[huō],有的用锨挖,有的用镢刨。任意取土,甚至把已经成活的树木挖掉,也无人过问。这样,把人们千辛万苦从河槽里一筐一筐抬到堤岸上的土随意挖翻,被雨水冲刷,是多么可惜呀。不光这个河堤是这样,别处也有这种现象存在。
我希望各地有关部门即刻检查重要河湖堤堰,教育社员保护堤堰。在不影响固堤的原则下,可以让社员在明春种些蓖麻子、向日葵和树木等。
倪德仲
(原载山东《大众日报》)


第2版()
专栏:地方报纸上的读者来信

重视评选好社员工作编辑同志:
经验证明:领导农业生产也和其它工作一样,必须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到首要地位。我们大队就是通过定期评选优秀社员的办法,向社员进行活的思想教育,使群众的觉悟不断提高,生产越搞越好的。
评选优秀社员的条件是:劳动出勤好,干活质量好,互敬互爱团结好,爱护公共财产好,政治思想好。全大队从春耕到现在共选出了一百二十五名优秀社员,约占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定期评选优秀社员,生动活泼,是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好办法。今年秋播前,第四生产队积肥不多,有些社员想把家庭积的肥料都留着供自留地用,而优秀社员张坡主动找队长说:“我家有十多车肥料,队里要使,可以全部拉去。”队长抓住这件事,向群众进行了教育,影响很大,几天就收购了一百多车家肥。
优秀社员是生产队进行工作的得力助手,在领导和群众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应该重视这项工作。
商水县姚集公社姚集大队
张玉良
(原载《河南日报》)


第2版()
专栏:

养鹅
本报记者 李峰
在苏南苏北乘长途公共汽车,常常遇到同车的农民手提一两只大白鹅,赶集或走亲;向车外望去,河道或湖塘里,群鹅昂首浮游;在割完稻谷的田里,群鹅俯首觅食……养鹅在这一带成了新兴的风气。
养鹅的好处,说法不一。有人说鹅能除草和深翻地;也有人对养鹅兴趣不大,说它的肉有青草味,蛋有腥味。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先后访问了放鹅的老人、做鹅肉罐头的工厂负责人、有名的厨师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饲养管理研究室负责人。
吃粮少 长肉快
养鹅最大的好处,是它吃粮少,长肉快,长肉多。鹅出蛋壳七八天,就可以到野外放牧。在它出生后的二十天左右的时间内,吃一斤到二斤粮食,以后就能靠青草长大长肥。江苏地区的大白鹅(也称太湖白鹅)两个月可以长到四斤重,三个月可以长到六到八斤。这样,喂一、二斤粮食,两三个月以后就能换取到三斤以上的鹅肉。大白鹅产蛋也多。一年一般产蛋四十个到六十个,最多可产七八十个。四个鹅蛋就有一斤重。
营养价值并不低
鹅肉鹅蛋的营养价值,并不比鸡鸭的肉和蛋差。根据中国科学院家禽研究所的资料,鹅肉的水分占77.1%,比鸡鸭肉分别多2%、3%;蛋白质占10.8%,比鸡鸭分别少12.5%、5.9%。但鹅肉的脂肪很多,占11.2%,比鸡鸭分别多10%、9.7%。鹅蛋的水分比鸡蛋鸭蛋少得多,蛋白质和脂肪略多于鸡蛋,和鸭蛋大体相等,醣分比鸡蛋鸭蛋多七倍以上。所以从化学成分来说,鹅肉与鸡鸭肉各有千秋,鹅蛋还优于鸡鸭蛋。但是鹅肉鹅蛋的物理构造比鸡鸭粗,因此没有鸡鸭的肉和蛋好吃。
还能除草翻地
鹅还能除草和翻地。高邮县司徒公社曹张大队曹店村,有一块一百七十八亩撂荒田,五年没有种过庄稼。田里长满了獐猞草。这种草,根深难拔,根多难耕。即使耕了,翻在地下,它还会长出来,而且繁殖极快,群众叫它“翻筋斗”草。公社党委书记说:獐猞草和水稻是“对抗性的矛盾”,养鹅则有助于解决这个矛盾。鹅在秋后没有青草吃的时候,最喜欢挖这种草的根吃,而且挖得坚决彻底。一棵草的根,它挖不净不走,一块田的草根,它吃不光不走。那块一百七十多亩荒了五年的田,就是由于近千只鹅在那里放了三个月(又耕过一次),今年才插上了早稻,每亩收稻三百一十二斤。这个公社的另一块三十六亩荒了几年的田,也是借助于二百五十只鹅的帮助,今年变成了良田。所以这里的社员说,鹅群是“除草大军”。
“娇鹅”并不娇
鹅好养不好养,说法也不同。有的说“娇鹅娇鹅”,难养。有的说,鹅适水宜陆,自寻食,灾病小,好养。说鹅娇难养,主要是指鹅出蛋壳以后的十五天左右,这期间它最怕受凉,又不能受挤受热,消化能力也比较差,一定要给它吃切碎的嫩草和泡过的碎米或小米,精心护理过这一段时间,鹅就相当泼辣了。
发展养鹅事业的关键,是冬季保护好种鹅。冬季在南方一米以内的浅水湖泊、池沼上,虽然仍可破冰放鹅,但一个种鹅还需要几十斤精饲料作补充。这点本钱不能少,值得花,今冬花这点本钱,来年生上几十个蛋,孵出并养成三几十只鹅,就能够获得百斤以上的鹅肉。(附图片)
浙江德清县新市公社畜牧场饲养了大批的大白鹅,繁殖鹅苗
新华社记者 吴元柳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