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革命回忆录

地下交通线
——大革命时期地下交通的片断回忆
王凯
1926年初春的一天晚上,我在上海党中央机关见到了党中央秘书长王若飞同志,若飞同志对我说,目前全国各地反帝反军阀的革命力量正在猛力发展,中央为了加强同各地的联系,确定调我到中央专搞地下交通工作。
当时,从中央到大区,有三条交通线,一条由上海到北方局(北京),一条到南方局(广州),一条到长江局(汉口)。除了北方局的交通是由上而下之外,其余两条都是由下而上。这样,中央专职的长途交通员就我一个人。
接受了新的工作任务,我就着手做各种准备工作。
首先,我必须找一门社会职业掩护自己。我伪装的社会身份是商人。我是绣花工人出身,生意经一窍不通,为了掌握上海和北京两地相互经商的手续和行情,我化装成市民,每天到市场上转了又转。经过一周的时间,对日用百货的花色品种、批发价和零售价等等行情,特别是对上海五马路的“鸿兴洋货店”老板的姓名及经营范围,都摸得烂熟的。
其次,必须摸熟上海到北京这条交通线,和熟悉北京的商业行情。4月间,我化装成商人,去了一趟北方局。这一趟,不仅了解了北京市场经商情况,而且和崇文门外“祥生小洋货店”也拉上了生意。同时,对北方局的秘密接头站,接头暗记,都作了了解。更重要的是研究了沿途敌人盘查规律,发现敌人特别注意检查旅客携带的箱子。
搞秘密交通要有个稳妥的落脚处,当时在上海,租房子必须有家眷,无家眷的,租不到房子。那时我还没有结婚,为了便于工作,便在4月底去南京和李素英结了婚,婚后即带着素英赶回上海,住在闸北区宝山路正兴里的一座独院里。从此,这里既是我和市内交通的秘密接头站,又是中央一些同志谈话的地点。
一天,党中央秘书处任作民处长要我给北方局送几本《向导周刊》和中央给北方局的重要指示。我接过他递给的文件,只见是部《三国演义》,原来中央的指示就抄写在书页反面的行间里。
隔了一天,我把六本《向导周刊》塞进裤腿,扎好腿带,将《三国演义》夹在算盘和经商账簿的中间,穿上黑长褂,背上洋货包出发了。到了北京,是个麻阴阴的早晨。走到崇文门外下头条口一看,不妙!北方局交通周振东住房窗台上没有接头暗记——花盆,我想一定是出事了,未敢停脚就拐向崇外大街。走了一阵,听到后面开来了一部小汽车,我装作让路的样子回首睬了一眼,噢!有个身穿黑马褂的包打听(侦探)跟上我了。
“你是哪来的?”那家伙厉声厉色问我。
“从上海来做生意的。”我指着搭在肩上的洋货包说。
“胡说!”他一把揪下我的洋货包就检查,把《三国演义》也打开看了,又搜查了我的身上,但他什么也没有发现。这家伙不死心。接着就盘问我在上海哪个店办货,到北京哪个店卖货,店老板都叫什么名字,我回答的很干脆。他没查出什么证据,只好放我走了。我深深地松了口气。想起上次来时,周振东同志向我说过,如果他的窗台上没有花盆,就到大栅栏或东安市场去找他。于是我拐了方向奔大栅栏。在大栅栏转了半天,没有找见周振东,又折到东安市场,这时已是半后晌了,一天一夜没有吃东西,肚子饿得咕咕叫,可是接头要紧呀,那能顾得上肚子?我注视着东安市场里来往的人流,直到黄昏,仍没见周振东的影子。正想往外走,不料和一个公寓打杂模样儿的人撞个满怀,他就是周振东。我们打了个照面,他前我后,两人装作不相识的样子走进了公共厕所,幸喜里边没有人,我们就解手的时刻放低嗓门说了两句话。
当晚九时,我和周振东在御河桥接了头。他把我带到原苏联大使馆隔壁的东方贸易公司,这就是我党北方局机关。我马上将《三国演义》——中央的指示和《向导周刊》亲手交给了李大钊同志,任务完成了。见到大钊同志那种坚定、乐观、严肃、热情的神态,我真有难以抑制的兴奋。
第三天晚上,我带着李大钊同志给中央的两封信回到了上海。刚回上海,任处长又交给了我一个任务。他说,最近中央要开会研究对时局的主张,要我协助市内交通掩护开会。开会的房子是租赁的,地点在闸北区横滨桥附近的一个弄堂里。掩护办法是装成亲戚朋友庆贺主人“乔迁之喜”。
市内交通张宝泉负责通知开会的时间、地点,我专管购买打掩护用的东西。6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我把大嫂——党中央王荷波同志的爱人和素英领到会场,见任处长和其他几个同志已来到了。任处长和大家商议一番,我们就化装成市民,按上海风俗分头准备。
第二天早晨,会议开幕了。参加会的大部分是中央负责人,我当时认识的有项英、王若飞、王荷波、李维汉等同志。他们围坐在楼上的正房内,每人跟前摆了盒火柴,准备一遇到坏情况,就急速焚毁文件。
楼梯上的亭子间内由张宝泉放哨,楼下边的正门半敞开,大嫂在那里当“娘姨”,后门有素英了哨,我在院里当“机动”。客厅正壁上高挂着的玻璃镜框内写着“乔迁志喜”四个大字,往下是一张玲珑的长桌,桌面上端端正正的供着个财神龛,跟前摆设着各式糕点、糖果等祭品,厅中央放一张八仙桌,市内交通石琼和白戴昆等四个同志面对面坐着假装打麻将,以掩护开会。
这次会议要进行五天,已经平安地过去了四天。然而,就在最后一天,使人吃惊的事发生了。
下午三点钟的样子,大嫂突然跑来对我说:“老五,不妙,有两个身着巡捕服装的家伙朝正门来了!”我还没来得及说什么,一眨眼的功夫,就见那两人一声不吭,直往里冲。我稳了稳心,三步并一步地朝他俩迎去,大声笑说:“来客啦!”这声暗号,惊醒了楼上楼下的人们。
会场内被寂静笼罩着,在客厅里打麻将的几个市内交通人人心情紧张,但又很从容地走出来把两个家伙迎进客厅。这时,我和石琼同志急忙取烟倒茶,笑着探问来意。
原来他们俩是工部局派来检查电表的。因为当时他们和巡捕的服装差不多,所以造成了一场虚惊。
天色黑定以后,出席会议的人散了。我们收拾了祭品走出来,回首一望,热闹了五天的那座小楼沉睡在黑古隆咚的夏夜里。
〔邵新民记录整理〕


第8版()
专栏:

八载重逢话友谊
日本妇女团体联合会副会长 小笠原贞子
今年6月19日,我又来到阔别八载的中国访问。这天,恰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日本共产党国会议员代表团大会,我们下了飞机就急忙赶到旅馆,紧跟着又赶赴人民大会堂。虽然过去曾经听人谈过这一宏伟壮丽的建筑,一经亲眼看到更是惊羡不已。
会场的中央高悬着“欢迎日本共产党国会议员访华代表团大会”的标语,在它下面有二百人的大合唱团齐声演唱。在这种场面下,我终于克制不住自己,热泪夺眶而出,忙用手帕掩住了双目。我之所以流泪,是因为日本共产党国会议员在中国受到如此热情郑重的国宾礼遇,使我深受感动。
从那天起,在我短促的访问期间,我都怀着如饥若渴的心情到处参观。我不仅参观了军事博物馆、历史博物馆、革命博物馆、农业展览馆、体育馆,还参观了能够使人回忆起中国历史的天坛、故宫和北海公园,并且在人民公社同许许多多的人见了面。
八年前我来中国时,使我感动的是这个国家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是一个真正能够过着人的生活的国家。八年后的今天,我更亲眼看到它出色的成果。中国的建设事业不仅表现在北京的十大建筑上,还表现在通向郊区的道路、广大地区的植树造林,以及在人民欢欣鼓舞自觉地参加下建成的十三陵水库上。我在日本时,就看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等参加修建水库劳动时的照片。
当我站立在十三陵水库的堤坝上时,使我深有所感。在日本也曾兴修了一个叫着“爱知用水”的巨大水库。但是这里面有美国资金的渗入,而且在建成水库之前还有五十五个工人因此葬送了生命。这还不算,当水引到田地里的时候,却要农民分担一部分资金,迫使他们缴纳相当多的钱。在日本这类事情是罄竹难书的。我在中国所见所闻的一切都充分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天壤之别。
我对中国的发展由衷地表示敬意,并且真诚地感激中国人民对我们日本人民斗争的巨大关怀和鼓舞。当我一想到中国人民给与我的友谊和援助,我就不知道该怎样表示感谢才好。我想只有把我重访中国所得到的丰富收获不据为己有,而把它分享给所有为和平而斗争的日本人民,使他们日益坚强地斗争下去。我相信日本也必然要获得解放,相信同我们的紧邻的中国共过和平美好的日子为期已经不远了。


第8版()
专栏:

访北京有感
板车、三轮车、大卡车,
车辆和行人在炎阳下挺进,
贯穿市中心的广阔大道
笔直地伸展到郊外,
路旁的绿树
络绎不绝,一泻“百里”。
在这征山降水的国家,
六亿人民紧紧地抱成一团
开辟着新的历史。
“我现在能够做什么?
我现在应该做什么?
我要尽自己的能力,
做我应做的事情。”
六亿人民高举三面红旗,
在大踏步地前进!
纵使人们的衣着尚且简素,
但那颗跃动的心,
却满怀着崇高的理想,
坚持人类的尊严;
燕子在天坛飞舞,
烈士塔面向故宫矗立,
人们一经获得生的喜悦,
就会拥有无穷的力量。
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并拥有伟大文化的国家,
从奴役和屈辱的痛苦中,
获得解放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
为庆祝建国十周年,
在北京筑起人大会堂,
费时仅仅九月。
此刻,在人民大会堂会场上,
高悬着“欢迎日本共产党国会议员访华代表团大会”的标语,
万人鼓掌,欢声雷动。
经历过十八载狱中生活的
志贺义雄同志走在前面,
向鼓掌的人群致意,
五位代表,十只明眸,神采昂扬。
唯其能坚守共产党员的品质,
在斗争中才经得起
长期苦难的磨炼。
今天他们在这里
受到真挚友谊的接待。
〔万征译〕


第8版()
专栏:

听《历史歌曲表演唱》
王进
《历史歌曲表演唱》……这个新颖的题目很吸引人。在进入剧场前,我猜想:采取什么形式,才能在营业演出中既忠实介绍历史歌曲,又能满足观众的艺术欣赏要求呢?……这恐怕是不大好办的事。看了演出后,我觉得空政文工团的同志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节目分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部分,共七场。每场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选择几首富有代表性的歌曲,将它们交织起来,伴奏以管弦乐队,烘托以混声合唱;在场面处理上,演员按歌曲所提示的“规定情景”,进入角色,或则昂首高歌,或则振臂起舞。这样使每场表演都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一定的情节发展吸引力,从而把观众带进了生动的历史环境里去,情绪上受到强烈的感染。
应该感谢演出者的创造性劳动。因为,如果只是以极朴素的形式介绍历史歌曲,也许具有研究价值,却未必能获得现在这样的效果的。对广大观众来说,他们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歌曲所描述的那些历史事件,今天在介绍这些歌曲时,通过舞台形象把当时的一些生活场景再现,是个十分聪明和必要的做法。其次,从演出作为第二度创作这个意义上来说,是应该也必须作一些艺术加工的。这里,从歌曲的选择、编排、到整个的音乐构成,其中所碰到的困难一定不少,但都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因而使我们听来既亲切地回味了历史,又觉得艺术上很和谐、统一。至于那些激奋人心的舞蹈表演,更需要精心设计,重新创作了。
七场节目,各有特点,不同观众也许各有偏爱。我则特别喜欢第四场《长征》和第六场《游击战》。第四场表现大渡河铁索桥上的战斗;表现红军过草地时,在极度疲惫中听到战斗的号角而忘掉一切冲上前去……昂扬的音乐、雄美的舞姿,令人十分激动,不能自已。第六场以冼星海的《游击军》和贺绿汀的《游击队歌》为主题,构成了一个大三部曲式,结合着轻捷的舞蹈旋律,描写游击队神出鬼没的战斗生活,表现他们在艰苦斗争中的乐观主义精神,看了后也使人心胸豁朗,意气奋发。
节目公演后场场客满,说明群众是深深欢迎的。我以为,这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保留节目排在我们的剧场和专业团体的演出计划里。相信在不断演出中,还可以做到更加洗练、更加饱满;或者选择另外的主题歌曲,作别一种演出设计。它虽然不等于排演一部新的创作,但它别开生面的选材和表现手法,不是同样体现出百花齐放的精神么?观众从这里得到的思想教育和艺术享受,是不一定低于欣赏一部新作品的。实际上,这次演出的有些场面,已具有相当完整的艺术性,简直可以当作一部歌剧中的精彩片断来欣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又为我们年轻的歌剧和舞剧创作积累了良好的经验。


第8版()
专栏:诗文小语

两张帖子
夏静岩
书信,古人又叫帖子,是散文的最好的一种形式。从这种简帖文学中可以窥见古人的实际生活及其精神面貌。
唐代颜真卿的《颜鲁公文集》中有一张《与李太保乞米帖》:
拙于生事,举家食粥来已数月。今又罄竭,只益忧煎。辄恃深情,故令投告。惠及少米,实济艰勤,仍恕干烦也。真卿状。这帖子告诉我们颜真卿是如何的清廉,竟至贫困到要向人乞米。在封建社会中正直的人常常要和贫困生活作斗争的。寥寥四十几个字,简明扼要地把所要说的话全都说到了。
又一张帖子见于《峭帆楼丛书》中的《蕙榜杂记》,是转载清初傅青主(山)写的很有乡土气的好文章:
老人家是甚不待动,书两三行,眵如胶矣。倒是那里有唱三倒腔的,和村老汉都坐在板凳上,听甚么飞龙闹勾栏,消遣时光,倒还使得。姚大哥说十九日请看唱,割肉二斤,烧饼煮茄,尽足受用,不知真个请不请?若到眼前无动静,便过红土沟吃两碗大锅粥也好。百来个字包括了许多内容,简直把他晚年的生活面貌全都反映出来了。文章不但有乡土气,而且极萧散有味。可惜这种文章在他的《霜红龛集》中不曾收。帖子中所谓“三倒腔”,大约是山西的地方戏,因他是山西阳曲人。


第8版()
专栏:

《梅兰芳舞台艺术》
我国当代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艺术遗产,戏曲舞台艺术影片《梅兰芳的舞台艺术》(上下集),使我们重新看到他在舞台上精心塑造的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优美形象,得到美好的艺术享受。(附图片)
爱国女英雄梁红玉
仙女洛神
“宇宙锋”中的赵艳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