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谈谈学生读书
李琦涛
近几年来,我国广大学生在毛主席提出的“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学业成绩和政治觉悟都有很大的提高,一批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正在迅速成长。这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支新的后备力量,党和国家正在殷切地期待着他们向着又红又专的方向继续前进,以便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各种人材。为着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为着更符合党和国家对青年学生的要求,目前学生正在这几年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继续前进。他们一方面坚持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一方面把主要的精力和大部分时间用在读书上,努力学好功课。
书本知识是前人在实践中的经验总结,学生的大量知识要在书本中获得
大家都知道,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是党对青年学生的一贯教导。青年时期,是长知识的时期;在学校读书这一阶段,又是比较集中地求知识的时期。为了使知识长得多,长得好,就应该首先把书读好。书是人类伟大智慧的结晶,书本知识是前人在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中的经验总结,我们必须认真读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把一切有用的知识继承下来。世界上一切文化科学事业的新成就,都离不开前人积累知识这一基础。马克思主义这一伟大的科学学说,就是在充分掌握了人类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马克思主义就是共产主义从全部人类知识中产生出来的典范。”(列宁:《青年团的任务》)毛主席在《实践论》一文中也教导我们:“……人不能事事直接经验,事实上多数的知识都是间接经验的东西,这就是一切古代的和外域的知识。”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发展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了“浩如烟海”的知识,这些丰富的知识宝藏,是不可能都经过几次劳动和社会实践而全部取得的,如果事事都要经过自己实践去取得知识,那我们的生活岂不是要回到“钻木取火”、“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生活了吗?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许多知识已为我们祖先和当代的人们所创造所积累,把它记载在书本里成为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认真地去学习和继承这些知识,不必再去暗中摸索。如果我们事事都要经过自己的感官直接去感受才算数,而不重视理性知识或排斥前人积累的知识,那么人的知识水平就不容易提高,得到的知识就不会系统,将会是片面零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
学生之所以要认真读书,学习书本知识,还因为学生正处在学习成长时期,无论是感性知识或理性知识都是贫乏的,都须努力吸收。但是相对来说,一个学生在学校里的读书时间应该多一些,因为他们正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准备,而毕业后参加了工作,那时就要在实践中去学习了,读书的时间就要少了。一个人的一生在学校学习时间是比较短促的,绝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工作中度过。我们要十分珍惜学校生活中这一段短促而又宝贵的学习时间,一定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用在读书上。学校学习是打基础的阶段,在学习期间多读一点书,学好学校所规定的课程,就可以为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学习、钻研和掌握更深的文化科学知识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俗语说得好:“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地基坚实才能兴起万丈高楼。古今许多在学术上有成就的人,都是先打好基础,然后才有创造发明的。例如,我国南北朝大科学家祖冲之,正是由于在青少年时代就下苦功钻研自然科学、文学和哲学,学习我国历代的和外国传来的科学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才能够在天文、历法、数学、机械制造等许多领域内有卓越的贡献。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使他比欧洲人早一千年把圆周率求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而且在距今一千五百年前,就对太阳、月球等天体的运动作了精确的计算。我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在大学学习时十分重视数学运算,演算了大量的习题。这些娴熟的运算技能对他从事京张铁路等工程起了很大作用。一个人根柢浅,那是不可能有所造诣的。我们可以设想:如果一个文科的学生文章写不通,历史系的学生不知道秦汉魏晋以至唐宋元明清的变革,一个工科的学生不能熟练地掌握运算方法和运算技术,怎么可能更好地去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知识,为社会主义作出更大贡献呢?学生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多读一点书,认真学好基础理论和一
些专业知识,努力掌握实际技能,以便使我们能更好地继承和发展前人的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一个有高度政治热情的学生,应当有高度的学习热情
这里还必须指出,学生努力读书、学好功课,牢固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作好准备,这是党交给学生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决不应该看作是个人的事。大家知道,当前摆在我们全国人民面前的主要任务是:彻底改变祖国的“一穷二白”的面貌,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这就需要我们尽快地建立起一支宏大的通晓各行各业专门知识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没有大量的、有文化教养的、掌握科学技术的劳动者和专家,要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那是不可能的。刘少奇同志在北京各界庆祝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四十周年大会上明确地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艰巨复杂的事业,因此,工人阶级必须有一个宏大的知识分子队伍,人少了是不成的。”又说:“培养和壮大这样一支队伍,是我们全党和全国人民共同的历史任务。我们的党员、团员和革命知识分子,都要下苦功学习,认真钻研业务,良好地掌握各种专门技术和科学知识。”这里就可看到,学生学习的好坏是关系到我国科学与技术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的重大问题,是严重的政治任务。不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是无法担负起这个伟大而又艰巨的历史任务的。一个人的政治觉悟高,不但应该表现在思想意识方面,而且应该表现在实际行动中。一个工人农民的觉悟应该体现在对待生产的自觉劳动态度上,一个战士的觉悟应该体现在保卫祖国的责任上,一个学生的政治觉悟应该体现在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努力的学习上,学生是否自觉学习、认真读书、刻苦钻研,应该成为衡量一个学生觉悟高低的主要标志之一。
学习是艰苦的思想劳动,不能认为在政治上进步难,在学习上提高是轻而易举的事,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有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是不可能真正得到一点东西的。我国自古以来,许多有名的人物无不是在学习上下过一番苦功夫的。例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大文学家韩愈的才能是大家所公认的,但是他们的才能是哪里来的呢?白居易自述他年轻时曾经“苦学力文”“不遑寝息”,以致“口舌成疮,手肘成胝”;至于韩愈,也是下了一番“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的苦功夫的。这些古人孜孜不倦、勤学苦读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这种精神一万年也是需要的。我们这一代的青年不仅要继承发扬这种精神,而且应该出现千千万万个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而发愤学习、刻苦钻研的人。而要做到这点,又必须建筑在高度的政治觉悟的基础上,一个学生如果没有冲天的革命干劲,没有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没有和困难作斗争的毅力,要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那是不可能的,伟大的毅力是为伟大的目的所产生的,学生的革命干劲和发愤图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主要应该在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发愤学习、刻苦钻研中表现出来。
有人对主张青年学生要认真读书存有顾虑,认为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会脱离政治,读书多了,会走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道路,其实,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提高政治觉悟是可以辩证地结合起来的,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掌握文化科学知识,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不仅可以使人的知识广博,使人的头脑得到锻炼,使人的思维和语言更加准确,更有条理,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养成科学的共产主义世界观。我国的青年学生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极大部分学生都是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但是,不少人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资产阶级思想及其影响。脱离实际又是他们的固有弱点。因此学生要在任何时候都要自觉地注意自己的思想改造。参加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是学生思想改造的重要途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读书也是知识青年政治进步、改造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在过去民主革命时期和当前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有不少知识青年因为读了进步书籍,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提高了阶级觉悟,走进了革命的行列。我们也可以看到,革命的知识青年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武装自己的头脑、认清了社会发展规律以后,他们会更加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心,成为坚强的无产阶级的战士。因此,那种怕因为努力读书而会脱离政治,走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道路的顾虑是不必要的。一个人是不是脱离政治,会不会走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道路,要从他的立场观点上去考察,而不在于他努力钻研文化科学知识。在旧社会,人们一直把知识作为向上爬的资本,把学习当作猎取个人名利的手段,许多人刻苦读书就是为了升官发财。但是今天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情况就不同了。我们的学习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使自己更好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当然,在部分学生、甚至一些党团员中间,还存在着各种不纯的学习动机和程度不同的资产阶级的个人名利观点,对他们应该进行教育和帮助,但是对他们用功读书还应当鼓励,决不能因为他们思想有毛病,而反对他们读书。
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全面成长
我们说学生应当把主要精力和大部分时间用在读书上,并不是说今后学生就可以不参加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劳动锻炼和社会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是学生改造思想、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途径,又是帮助同学理论联系实践,增加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知识的源泉。毛主席说:“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最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民众相结合。”我们则要教育学生努力做到知识分子劳动化。列宁说:“旧的资本主义社会留给我们的最大祸害之一,就是书本与实践完全脱节”(列宁:《青年团的任务》)。我们则要求在我们培养起来的这一代学生身上,要免除这种祸害。我们党在教育工作中贯彻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将促使学生成为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新型的知识分子,这是教育史上一个伟大的变革。三年来,我们贯彻了这个方针后,学生思想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他们热爱劳动,同工农劳动人民的感情密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学习中更好地贯彻了,他们比过去学得深,学得透,学得踏实,不仅会说,而且会做。知识青年同劳动人民结合,同实际结合,这两条最根本的方向性的改变,将对我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建设事业和知识青年的全面成长,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书本知识的重要,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上海有一个中学毕业生叫浦锦文,在参加生产劳动时,有一位老农民告诉他,在培养番茄秧苗时,要先把温度降低,少浇水。他想番茄怕冷,却偏偏降低了温度;需要吃水,却偏偏少浇水,这不是矛盾吗?后来他根据农民的意见进行了试验,效果真的非常好。他又找出有关生物学的书来研究,就发现其中确是有着科学理论。米丘林说过:“幼小植物的可塑性大,性格容易改变。”这个原理运用到其他品种育苗上都获得很好的效果。这不仅加深了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也使他具体地体会到书本知识是劳动人民实践中的经验总结与对它指导实践的重大作用。所以,学生一方面要认真读书,一方面要根据教育计划积极地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这就能更好地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有高度政治觉悟和真才实学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共产主义接班人。任何忽视读书或者轻视社会实践的倾向都是错误的。
学校共青团组织应该帮助党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学好功课
团是党的助手,是联系群众的纽带。学校共青团的组织应十分重视和关心同学的学习,努力协助党和行政完成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把高度的政治热情贯彻到学习中去,不断提高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促进同学发愤学习、努力读书。共青团员和共青团的干部,一定要以身作则,带头努力学好功课。他们今天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明天是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骨干力量,更应该具有攀登文化科学高峰的雄心壮志和为六亿五千万人民而发愤学习的革命精神。学生努力学习不仅是党和国家的需要,也是学生的切身利益和迫切要求。共青团员和团的干部要密切联系群众,团结同学,共同前进,也必须努力学好功课,如果不带头搞好学习,不关心同学的学习,势必会脱离群众,工作也无法搞好。只有共青团员和团的干部带头学好,为广大同学树立良好的榜样,才能鼓舞广大同学更坚定地向又红又专方向前进。同时,也只有自己认真学习了,才能有条件去帮助同学搞好学习,才能把团的工作深入到学习中去,更深入地了解同学的思想情况,使团的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去促进同学学好功课。应该承认,我们的团员和团的干部绝大部分都是积极热情的,他们埋头苦干,不辞辛劳,非常可爱,他们的觉悟比较高,他们的学习也是努力的。但是,我们也看到部分团员和团的干部,由于对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认识不足,有的还认为:“工作为大家,学习为自己”,而忽视了学习;有的是因为社会工作负担过重,使学习受到了影响。对这部分同学,团组织要关心帮助他们搞好学习,使他们懂得学习的重大意义,适当地减轻工作负担,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实际困难。我们确信,我们的共青团员和团的干部是决不会辜负党的殷切期望,会学习得很好。即使目前有些学习较差的团员和团的干部,一定也会很快地迎头赶上来的,而且会在学习中“推己及人”,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带动和影响全体同学,共同前进的。
共青团组织在帮助同学搞好学习的同时,必须十分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我们学校培养的学生应该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材,关心学生健康是共青团的政治任务。要知道,繁重的祖国的建设任务和长期的刻苦的学习是需要我们有健壮的体魄,只有身体好,才能学习好、工作好。学生如果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仅是难以学好功课,也难以担负将来建设祖国的重任的。共青团在了解同学学习情况、帮助同学学好功课的同时,必须深入地了解同学的健康状况,教育他们注意锻炼身体、讲卫生、好好休息,切实地帮助同学增强体质。要根据同学的健康状况和爱好,在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下妥善安排小型多样的文娱体育活动,吸收同学自愿参加,并避免在学习上开展评比竞赛等简单急躁的做法。要很好地照顾学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要特别注意学生干部和体弱有病的学生的劳逸结合。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做到如毛主席所指示的那样:“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


第7版()
专栏:

最珍贵的友谊
 ——马克思与威廉·沃尔夫
 华芒
在《资本论》第一卷的扉页上,有着这样几行醒目的黑体字:
献给
我的不能忘记的朋友
无产阶级的勇敢的忠实的高贵的前卫战士 威廉·沃尔夫
1809年6月21日生于达尔诺
1864年5月9日殁于孟彻斯德亡命生活中
威廉·沃尔夫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引起马克思如此的怀念?
威廉·沃尔夫,是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早在1846年春天,马克思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组织共产主义者通讯委员会时,沃尔夫就结识了马克思,而且他们之间立即建立了真挚的革命友谊。当时,在布鲁塞尔的革命者中,除恩格斯以外,就要数沃尔夫同马克思的关系最为密切了,因为“我们之中谁也没有他那样的通俗作风,而他又很谦虚”(马克思语)。恩格斯曾经在一篇回忆文字里,这样亲切地追述了他们初次会晤时的动人情景:“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件事大概是在1846年4月底。当时马克思和我住在布鲁塞尔的郊外,我们正在共同从事一件工作,当时有人告诉我们说,从德国来了一位先生很想同我们谈谈。我们会见了一位身材高大,但是长得很健壮的人,面部的表情足以证明他的善良意志和沉着坚定……这个人就是威廉·沃尔夫……没过几天,由于同时流亡,在我们和这个新同志之间,就建立了真挚的知己关系,而且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我们决不是在和一个平常的人相处。他的聪明,在学校中受过良好的古典教育,他那丰富多采的幽默,对艰深的理论问题的清楚了解,他对一切压迫人民群众的人的激烈仇恨,他那坚强而又沉着的性格,——所有这一切,立即展现在我们面前了……”①从这时起,沃尔夫就成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中的忠诚的战友,他们之间的难能可贵的革命友谊,保持了将近二十年之久,一直到沃尔夫逝世的时候。
沃尔夫出身于西里西亚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受尽了艰辛,才进入大学读书。他在青年时代,就是一个反抗他的阶级的压迫者的无畏战士。在大学读书时,沃尔夫作为一个自由主义鼓动者,积极参加了当时的学生运动,竭力反对普鲁士政府的暴政,因而在1834年到1839年间,曾经数度被统治阶级关进西里西亚的普鲁士监牢。获释后,沃尔夫不得不暂时充当家庭教师,以谋取生活,同时却不断地参加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反抗普鲁士政府的武装起义。后来被控告通缉,他才被迫逃亡国外。
1846年春天,沃尔夫来到布鲁塞尔,便立刻加入了马克思直接领导下的共产主义者通讯委员会,投入火热的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由于沃尔夫同西里西亚的社会主义者和先进纺织工人有着密切的联系,马克思便委托他到西里西亚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组织工作。沃尔夫忠实地遵照马克思的指示,在西里西亚迅速地建立了一个同布鲁塞尔保持经常联系的共产主义者小组。
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接受邀请加入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同年夏天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沃尔夫代表布鲁塞尔共产主义者团体出席了这次代表大会。代表大会结束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布鲁塞尔成立了共产主义者同盟支部和区部委员会,沃尔夫当选为同盟区部的委员。他积极地参予了同盟支部和区部领导下的工人教育协会的工作,担任该协会秘书职务。工人教育协会拥有一百多名会员,它的任务是在工人群众中开展共产主义的宣传教育工作,每周的星期日和星期三的晚上,在列别基饭店一楼的大厅里举行公开的集会。星期日的集会是讲演会,由一个会员作一周的政治事件的讲演,差不多每一次讲演总是由沃尔夫来担任。在这些讲演中,他大力宣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对西欧工人运动的一切最重要问题的政纲。星期三的集会则是讨论会,也总是由沃尔夫亲自主持,讨论有关无产阶级利益的重大问题。在工人教育协会的工作中,充分地显示了沃尔夫的惊人的组织天才。他的娓娓动听的言词、准确的分析和幽默的煽动,每一次都激起了听众的强烈反应,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在布鲁塞尔期间,沃尔夫经常为共产主义者同盟机关报《共产主义杂志》和《德意志—布鲁塞尔报》撰稿,《德意志—布鲁塞尔报》的许多文章,大多出自沃尔夫的笔下。从1848年3月起,沃尔夫被选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而成为一个卓越的共产主义政治活动家。
沃尔夫是1848年到1849年欧洲革命的积极参加者。1848年春天巴黎爆发革命后,沃尔夫就跟随马克思和恩格斯从布鲁塞尔来到巴黎,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新的中央委员会,指导当时法国和德国的工人运动。不久沃尔夫回到德国布勒斯劳,后转科伦参加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编辑部的工作。“革命无产阶级的最好的、无可伦比的机关报——《新莱茵报》”(列宁语),于1848年6月1日在科伦创刊,沃尔夫为它撰写了不少的政论时评文章,对当时西欧的工人运动的蓬勃开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新莱茵报》坚贞不屈地捍卫无产阶级利益,遭受了反动派的仇视和迫害,于同年9月27日被迫停刊,沃尔夫也在此时被捕。在马克思的大力营救和社会舆论声援下,反动派不得不把沃尔夫予以释放。沃尔夫获得自由后,立即偷越国境潜逃瑞士普法尔茨。1848年10月12日《新莱茵报》复刊,但是,到次年5月19日,终于被反动派查封,报纸用红色油墨印刷出版了终刊号,以示最后抗议。
1850年年初,一批德国流亡者违背共产主义者同盟坚持成立无产阶级政党独立组织的原则,在瑞士苏黎世组成了一个“革命集中”联合会。沃尔夫——这个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忠实可靠者,受马克思的委派,打入该联合会中央委员会进行秘密活动。5月间,沃尔夫把获得的关于联合会的组织活动情况,和这个组织的代表布龙在德国进行阴谋活动的情报,详尽地报告给马克思;马克思随即又遣派了一名特使到瑞士,同沃尔夫共同工作,并开展在瑞士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组织活动。
1850年9月,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发生分裂后,沃尔夫和恩格斯先后流亡到英国孟彻斯德,而马克思则一直留在伦敦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工作。从此,沃尔夫和马克思的直接合作就告中止了。沃尔夫和马克思虽然异地而居,可是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当年的友好,书信往还不绝,有时在伦敦或者孟彻斯德,当老朋友久别重逢之际,就又滔滔不绝地作彻夜之谈,论今谈古,广泛地讨论政治经济和其他许多有趣的问题。
沃尔夫在孟彻斯德的亡命生活中,又开始了他早年的困苦的教师生涯。他尽管勤奋工作,但却贫病交迫,一直到逝世前不久,才得到他父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1864年春天,沃尔夫身患不治之症,恩格斯在4月29日给马克思的信上一开始就写道:“天狼星(沃尔夫的绰号——引者注)为风湿性的头痛所苦,达到极点,那病是你在这里的时候起的,没有间断过,而且愈来愈坏”②。
不幸的消息终于来到了。马克思在5月2日那天,接连收到恩格斯从孟彻斯德寄来的两封通知沃尔夫病危的快信,马克思即刻停下紧张的《资本论》第一卷的写作工作,急忙地赶到孟彻斯德。1864年5月9日,威廉·沃尔夫与世长辞,享年五十五岁。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沃尔夫的逝世深表痛悼,亲视含殓,并且一同把不朽的月桂冠置放在沃尔夫的墓上。后来,马克思夫人燕妮在《动荡的生活简记》中写道:“鲁普斯(沃尔夫的别号——引者注)逝世了。在他的遗嘱中,除了其他一些人得到不大数目的遗产外,他指定把自己大部分遗产给卡尔、我和孩子们。现在才弄明白,这位俭朴节省度日的人,由于非常勤勉和努力,积存了一千英镑数目庞大的财产;但他并不想在晚年安稳地和无忧无虑地来享受自己劳动的果实。他给了我们帮助,减轻了我们的负担,使我们从生活的烦恼中摆脱出来。”③沃尔夫在临终时的友爱,给予了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第一卷所必需的长期的安宁,这是他对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的更为宝贵的贡献。
对于沃尔夫的革命的战斗的一生,我们可以借用梅林的一段话来予以评价:“沃尔夫具有高贵品质,正如诗人所谓一本真忱付出生活理想的代价。他的坚定的德性,无瑕的忠贞,敏感的良心,始终不变的无我精神,和表里如一的谦逊,使他成为模范的革命斗士,使他得到朋友和敌人的敬重,不论他们是支持或仇视他的政治意见的。”④
1867年,天才的巨著、无产阶级的圣经《资本论》第一卷问世,马克思便把这部伟大的、不朽的著作题名献给这位无产阶级的勇敢的忠实的高贵的战士——威廉·沃尔夫,显然是有着一定的历史意义的。
①康捷尔著:《马克思、恩格斯是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组织者》,三联书店版,第88页。
②《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第三卷,三联书店版,第191页。
③《回忆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版,第264页。
④梅林:《马克思传》,三联书店版,第154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