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9月2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人民公社调查

勤俭创大业
——记万年县金星人民公社由穷变富
江西万年县金星人民公社是勤俭办社的好榜样。这个公社的干部和社员,在评人论事中,总是把勤俭作为一条重要准则;克勤克俭的风气,就像红线串珍珠一样,给全社带来了一个丰收又一个丰收。仅仅在两年中,把这个全县最穷的公社变成了著名的富裕公社之一。
  克勤克俭的“管家人”
这个社的巨大变化,是和一伙好当家分不开的。
走到金星公社,就给人一种艰苦朴素的印象。这个公社所在地,原是二幢民房和十几间猪栏屋改修的,中间是一个能坐百把人的小礼堂,两边隔了些简陋的房间。小礼堂被社员称做“万能礼堂”,既是会场,又是膳厅,还是保管室。礼堂两边共有十二个房间,其中有六间是办公室,另外六间是干部寝室。从党委书记、公社社长到一般干部,多是二、三人以至五、六个人共住一间房。还有十五个在基层工作的同志,连个床铺都没有,每次到公社开会就得到炼铁厂或学校里搭铺。这些同志从来没有怨言。
有一次,县委工作组的同志,随便问了一下办公室的文书:“你们的房子这样紧,为啥不想办法盖一幢呢?”文书说:“钱是有的,莫说盖一幢,就是盖三幢、四幢也足够。”那为什么不盖呢?用党委第一书记李宜恕同志的话来说,就是一切为了生产,一切服从生产,用一分一厘钱,都要考虑有利于生产。
全社生产队以上的干部有三百三十九人,他们都全心全意为生产,在一年中,平均每人做了二百四十个劳动日。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中,他们成了克勤克俭的模范。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李宜恕同志,在旧社会打了二十四年长工,他是一个永不褪色的普通劳动者,总是打着赤脚,卷着裤腿,带头参加生产。如果发现路上撒了一点牛粪,他总是自然而然地把它拨到田里去。遇事他都要想一想:是否能少用些人,少花点钱?在兴建桐沅水库的过程中,水利部门两次勘测设计之后,又在他的建议下进行了三次修改,根据水库地形、蓄水面积和蓄水量计算,将坝宽八十七米改为七十四米,里外坡度减少,同样可以保证工程质量。经过这一修改,节省一万二千个工,并保证了水利当年受益。他的勤俭作风,给各级干部树立了榜样。公社副书记胡雪香、社长曹义明在和社员一起车水时,曾车出四条亲鲤鱼,他们都舍不得吃,拿到公社的“七一”水库去放养。现在这个水库里鱼苗满库了,公社里还流传着“四条鲤鱼起家”的故事。
这个社的干部,不仅用勤俭的实际行动来经营着集体事业,而且在个人生活上也是艰苦朴素的榜样。两年来,生产队以上的干部,没有一个向社里借钱的。干部的作风也影响了广大群众,家家都是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社员们还把多余的钱纷纷存到信用部里,全社有一千五百多户参加了储蓄,存款总额比1958年增长两倍。
增产多 花钱少
这个公社年年增产,不仅没有扩大生产投资,而且生产费用还大大节省了。1958年生产费用占全年总收入17.1%,去年年终决算结果,生产费用只占总收入7.7%;收入比1958年增加63%,而开支却下降了43.8%。为什么增产多花钱少?主要是他们处处精打细算。以肥料开支为例,他们始终坚持了这样一条原则:多积农家肥料,少买商品肥料。上丁大队按照上级分配的商品肥料需用一千三百六十元,而实际只买回了八百五十元;大黄大队1958年花在商品肥料上面的钱有二千四百二十二元,去年只用了一千八百元。在农具添修上,他们充分运用了旧有农具,不是万不得已就不添新的,同时,发动群众自己动手修理。上丁大队原来计划修补农具要请木工三百七十一个工,篾工一百七十六个工,铁工九十三个工,开支六百二十二元,经过发动群众做“多面手”之后,开支下降到四百一十四元,比原计划节省了33.4%。大黄大队过去箩绳拿钱买,去年一百八十多担箩绳都是群众自己搓出来的,光这一项,就节约了八十多元。
他们不仅在生产的大宗开支方面注意了勤俭节约,而且在笔墨纸张等细小的办公费用开支上,也做到了精打细算。从大队到小组各级开支都实行了定额包干。如各大队的行政管理费用不能超过总收入0.5%,大队对各生产小队的开支,每月只包干在五角钱以内。公社的办公费用,也严格控制,不当用的就坚决不用。
安排劳力精打细算
金星公社把劳动力视为最宝贵的财产。合理安排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是勤俭办社工作中一项最大的节约。全社所有的整半劳动力,根据每人的技术特长和农事季节,实行了长年或季节的分工,做到人尽其力、家家户户无闲人。他们对劳动力的使用,不仅对经常性的农事活动进行了恰当的安排,而且对临时性突击任务或大型基本建设所需要的劳动力,也是精打细算,需要多少就安排多少,什么时候需要就什么时候上去。譬如兴修“七一”水库,这座水库坝首不宽,施工面不大,劳动力不能上的太多,他们就采取分期安排劳动力的办法:在清基筑核心墙时,只抽了一百人上工地;筑库坝运土工程大,就抽调了四百个劳动力,分为四个取土区工作;这样就避免互相影响,降低工效,最后只留了一百人做收尾护堤工作。由于组织严密,安排合理,三个月的时间,平均只抽了三百个劳动力,就将一座灌溉万亩田以上的水利工程全部竣工。在合理安排劳动力的基础上,他们还特别注意提高劳动效率,做到路不空行,担不空回。这里常常可以看到:人们一担来,一担去,送一担肥上坂,就有一担草皮回家。这个公社还发动了广大群众开展了工具革新运动。群众创造了一种旱地播种机,一天可以播种十二亩,比过去人工播种效率提高六倍。没有深耕犁,他们就在老式犁上安两个犁头,使浅耕犁变为深耕犁,深度由原来四寸提高到八寸。此外由于计划周到,也节省了很多的劳力。这里有个石灰厂和一个煤窑,两地相隔十二华里,每年有几百万斤煤炭运往石灰厂,石灰厂生产出来的石灰又要运送到各个生产队,如果单项运输,就要占用大批劳动力。大黄大队是煤窑的所在地,他们抽调了十多部土车子,担负了这项运输任务,经年累月,都是满载煤炭而去,装运石灰回来,既节省了劳动力,又及时保证了工业用煤和农业需要的石灰。提高劳动效率的巨大意义,正如群众所说的:“过去是这么多劳动力,现在也是这么多劳动力,而过去光种田还嫌不够,现在工、农、林、牧、副、渔样样都要人,不是靠提高劳动效率,怎么能忙得过来呀!”
初展鸿图
在刚成立人民公社的时候,许多人都说金星公社是个“穷窝社”,这是因为全社的穷队特别多(三十五个大队,就有十七个大队是穷队)。全社到处都是荒山秃岭,贫瘠的土地,不是怕旱、就是怕涝。有60%属黄泥田,30%是铁板沙田,这种田在插下秧时,并不逊色,但产量很低。但在人民公社的优越条件下,依靠着人们克勤克俭的努力,一切都变样了。举目一望,到处展现着一幅美丽的景象:山变了,这里的每一块山地,全栽上了松树、杉树、油茶、果木、山竹,简直成了翠绿的林海;水变了,清清的流水,从四十多座水库中下来,通过瓜藤式的渠道,向三万多亩稻田流进去;田也变了,瘦田变成了肥田,一季改成双季,低产跃为高产。
这里1958年以前还是个缺粮地方,去年却卖出余粮五百三十二万五千斤;历年依靠外地供应食油,去年除自给外,还卖给国家油脂一万五千五百斤;工业原来是一张白纸,两年来,积极发展了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社办工业,1959年工业总产值就达四十多万元。
生产在变,社员的生活状况也在变。1959年有98%的社员比1958年增加了收入,赶上了当地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今年上半年,各个大队分别实行按月预支或双月预支的制度,到8月份为止,分给社员的收入达七十七万二千元,每人平均纯收入五十一元三角,又有99%的社员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收入。
(原载江西日报、本报有删节)


第2版()
专栏:

  合理用地
  蜀文
今天本报报道的顺江人民公社本着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的方针,从非农业生产部门清理和压缩出三千多亩土地,用于优先发展粮食生产的作法,是值得重视的。
土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大办农业、大办粮食,首先要有必需的土地。我们的国家虽然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大国,但是目前每人平均仅有耕地三亩左右,南方许多地区每人还不到两亩。如何使这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粮食、经济作物和其它农产品呢?这除了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单位产量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现有的耕地的合理使用,使每一寸土地都能用在刀口上。
我国农民从来就有珍惜土地和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各地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大搞“见缝插针”,实行套种、间种,以及开荒扩种等,在挖掘土地潜力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尽管如此,进一步合理使用耕地和节约用地的问题,在今天还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这从本报今天发表的顺江公社的消息中可以看出,有的生产单位在多种经营、社办工业和一些非生产性的基本建设方面,占用土地过多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我们也应该像顺江公社一样,发动群众,对公社内部土地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这是十分必要的。
人民公社是一个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社会组织,为了发展多种经营、社办工业以及文化教育等事业,都需要占用一定土地,这是肯定无疑的。但是,占用好多?占用哪些?何时占用?必须根据以农业为基础和以粮为纲的方针进行全面的安排,首先保证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土地的需要,同时照顾各行各业的全面发展。违反了这个原则,必然产生使用土地不合理和浪费土地的现象。
在优先保证农业生产用地的方针指导下,各行各业不仅占用土地要力求节约,并且要全力为农业生产服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生产高速度发展了,多种经营才能相应地得到发展。以畜牧业的养猪为例,农业生产和养猪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猪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猪多。但是,发展养猪业就要发展饲料地,这就和农业生产发生了争地的矛盾。怎样解决矛盾?在目前情况下,应该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大力开荒种饲料,同时努力提高单产,并充分利用农副产物来解决饲料不足的问题。当农业生产更高速度地发展了,粮食更丰富了,饲料也就多了,猪只也会更快地发展起来。假若不是优先保证农业耕地面积,而是和农业争地,甚至争劳力、争肥料,其结果不仅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速度,猪的发展速度肯定也不会快的。畜牧业与农业的关系如此,林业、渔业、副业以及社办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也无不如此,它们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归根到底都要取决于农业生产,首先是粮食生产的发展速度。
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勤俭建国、勤俭办社、勤俭办一切事业。这个指示同样是我们在使用土地上的座右铭。寸土如寸金,土地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因此,节约土地,人人有责。为了合理使用土地,在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到:非农业生产用地能少占的绝不多占,能迟占的绝不早占,能占坏的绝不占好的,尽量腾出更多更好的土地来发展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


第2版()
专栏:

以粮为纲全面调整 节约用地寸土必争
  顺江公社腾出三千多亩地扩种粮食
合理安排劳力,切实加强农业战线,今年秋播面积比去年扩大50%以上
本报成都25日电 四川内江县顺江人民公社本着以农业为基础、以粮为纲的精神,高度节约土地,合理使用耕地。最近发动群众检查非农业生产用地情况,从大队以上举办的多种经营、社办工业、基本建设等部门,清理和压缩出三千多亩耕地,用于优先发展粮食生产。
顺江公社地少人多,十二万亩耕地中,每年用于种植经济作物的占三分之一左右。如何精打细算,把这有限的土地按照以粮为纲的精神用于最急需的方面,是这个公社加快发展生产的关键之一。公社党委8月下旬以来,曾专门对全社土地使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许多非农业生产部门可挖的土地潜力不小。因此,决定在清理各部门劳动力同时,对占用土地的情况也进行一次清理和调整。公社党委首先采取算细账的办法,用具体鲜明对比的事例,向干部和社员进行合理用地和节约用地的教育。前进大队与顺江大队使用土地情况所收到的不同效果,给人们很大启发。这两个大队原来都是生产搞得较好的单位,各方面条件大致相同,但是,由于前者切实做到了以农业为基础合理使用土地,大队和公社主办的多种经营、社办工业等非农业生产占地很少,总计不过1%,劳动力抽调也较少,结果连年粮食增产的幅度都较大。顺江大队共有四千三百多亩土地,但大队和公社举办的多种经营、社办工业等非农业生产即占去四百多亩,而且都是上等的好田好地,加上劳力使用也较分散,结果两年来农业单产虽有提高,总产量增长速度却很缓慢。
全社干部和社员经过学习和讨论,积极拥护公社党委作出的把一切劳力、土地、资财优先用于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的决定。各个非农业生产部门广泛发动群众主动地对本部门占用的耕地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调整,滴点不放,寸土必争,尽可能地把更多更好的土地腾出来,保证农业生产的需要。社员代表会议作出的清理原则是:全社农业用地必须保持在这样的水平:每人每年大小春两季粮食播种面积合计最低不少于一亩半,力争种得更多;经济作物面积完成国家下达的种植计划。他们采取的办法是:公社、大队各级和多种经营、社办工业、基本建设、文化教育事业等各部门,逐队、逐场、逐厂地进行清理,凡是多占用的土地,一律退回生产队使用;与农业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非生产性建设占地,该停则停、该缓则缓;与农业生产关系密切但占地较多的多种经营项目,在改善经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基础上,适当缩小占地范围;非农业生产用地,尽量少占好地或不占好地,已占用的好田好地,能调换的加以调换。各部门在清理土地中,不是仅仅消极地少占用地,而是同时采取一系列发展本身生产的积极措施,因此全社林、牧、副、社办工业等重要部门都提出保证:减人、减地、不减产。如全社饲养员献计献策,决定采用提高饲料基地单产、充分利用“五边”地大搞“满山青”,并利用农作物行间大量增种、套种饲料等办法,全社由此可腾出近一千亩饲料地用于农业生产,而青粗饲料的产量还能比过去增加。全社十个林场加强苗圃的管理工作,把过去过于稀植的树苗移栽,提高密植程度,这样做并不影响树苗的正常生长,却能抽出一百四十多亩耕地。公社举办的大型砖瓦场,原来建立在太平坝最好的土地上,这次调整时,迁移到狮子山旁的废地生产,人员减少了七十人,土地压缩了一百三十亩,但是他们加紧改革工具,实现了半机械化,结果砖瓦产量还比过去有所增加。
顺江公社坚决以农业为基础,合理安排劳力和合理使用土地的措施,大大加强了农业生产战线的力量。顺江大队八小队在公社清理劳力和土地后,劳动力由六十四个增加到一百零八个、土地由四百一十亩增加到六百二十亩,队长和社员信心百倍地说:劳力强,土地多,生产保证搞得更好。今年全社晚秋作物实播面积比去年扩大50%以上。


第2版()
专栏:

  经济作物地区大办粮食
  镇桥公社用“插进来”“挤出去”等措施提高复种指数
  粮食播种面积由40%增到70%,经济作物也有增加
本报南昌25日电 江西乐平县镇桥公社十二个经济作物地区的生产大队,采取多种措施大办粮食生产,使粮食播种面积由占原有种植面积的40%增加到70%,经济作物面积也有增加。
镇桥公社十二个经济作物地区的生产大队,共有三万零五百五十多亩耕地,二万一千多人口,每人平均有地一亩四分。在三万多亩耕地中,过去经济作物面积占一万八千多亩,粮食作物仅有一万二千多亩,因此每年需要国家供应的粮食达三百九十多万斤。为了贯彻执行以粮为纲的精神,这些大队开展了全党全民大办粮食的讨论,广大社员提出了既让粮食作物在经济作物地区挂帅,又发展经济作物生产的全面跃进计划。具体办法是:让粮食作物插到经济作物中来,把占用基本农田的一部分非国家计划的经济作物挤到山上去,把粮食作物调整到基本农田里来;此外这些大队还开垦新田增加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面积,解决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争田的矛盾。这样,土地利用率就大大提高,并有一万多亩达到了三种三收,一万五千亩由三种三收变为四种四收,五千五百多亩变为五种五收,从而使缺粮地区变为余粮地区。
这十二个生产大队在经济作物地区大办粮食的措施有以下几条:一是插进来。十二个生产大队在安排秋种粮食时所遇到的困难,是三万多亩地被油菜、萝卜、红花籽等秋播作物和黄粟、红薯、棉花、辣椒等夏种作物占用。所谓插进来,就是在棉花、辣椒等经济作物行间套种小麦。由于小麦在上季作物收割后才出土生长,解决了两季作物生长中的矛盾。经济作物收割后,再在麦子行间套种红花籽、白菜,从而又为经济作物找到了种植面积,使一亩田顶了几亩用。二是挤出去。镇桥公社还有十三个以生产粮食作物为主的大队,因为这些地区只种粮食,经济收入较少。为平衡经济收入,公社决定把经济作物地区未列入国家计划、而技术要求又不太高的红花籽、油菜和夏种辣椒、甜瓜等经济作物挤出去,安排到主产粮的地区,从而既为经济作物地区的粮食作物腾出二千五百多亩面积,又增加了粮食作物地区的经济收入,使这两种地区经济收入得到平衡发展。调整土地与新建粮食生产基地,也是经济作物地区大办粮食的两项重要措施。这十二个生产大队过去都把杂粮甚至一部分水稻种在非基本农田里,相反把瓜类作物种在基本农田内。为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种法,镇桥公社进行了全面规划,根据以粮为纲,兼顾棉、麻、油的原则,把基本农田内种的辣椒调上坟坪,蔬菜调上屋基。通过七项作物的调整,在好田内增种了五百亩粮食作物。这十二个经济作物地区的生产大队,除利用田塍、村前屋后、路旁河滩、干涸池塘和渠道两岸的小块田大种高粱、玉米、豆类等杂粮作物外,还组成一个机耕队伍,到山上和洲地新开了三千三百多亩粮食与经济作物的生产基地。
采用上述措施后,这些生产大队土地利用率大大提高。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大增加,经济作物面积也有扩大,保证了以粮为纲的生产方针全面执行。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安徽力争晚秋作物全面增产
安徽省广大农村人民公社社员,正在继续大抓晚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后期管理,力争粮、棉、油、茶、烟等秋季作物全面增产。主要出产水稻的沿江两岸和淮南地区,在双季晚稻的后期管理中,由于普遍进行了浅水湿润灌溉和追施了磷钾肥,因此,既防止了受旱,又使水稻秸秆健壮,有效地防止了倒伏。今年开荒扩种晚秋作物较多的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在田间管理中,抽调了许多社员,上山安营扎寨,给晚秋作物中耕追肥。
各地在大抓晚秋粮食作物管理的同时,也大抓棉花和其他经济作物的管理。
江西抓最后关头管理秋田
江西各地集中领导、集中劳力,抓住秋田管理最后紧要关头锄草、追肥,力争秋季作物全面多收。
江西省到15日止,双季晚稻已有一半左右三耘三追肥。晚红薯、晚大豆等杂粮作物也已锄草、追肥一遍到两遍。秋季禾苗生长良好。目前,田间管理正处于“秋分”前后的最后紧要关头。各地委、县委除留书记一人照顾机关日常工作外,都由第一书记率领干部深入田间,分片包干,领导群众进一步采取措施为秋季作物加工加肥。
最近以来,江西部分地区的秋田发生不同程度的后期干旱和虫害。这些地区的干部和群众正奋起抗旱、灭虫。
广西掀起低产田赶高产田运动
广西农村人民公社正在开展低产田赶高产田的运动。目前,三类禾较多的低产田经过追肥、灌溉,一类禾所占比例正迅速上升。据桂平、贵县等五县9月10日统计,低产田的一类禾已占一半以上,三类禾下降到12%左右。
这些低产田一般离村子较远,有的分散在山坳之间,还有的是刚由瘠薄的旱地改成的水田,因此禾苗没有近村田长得好。各地在力争高产田多增产的同时,都集中了相应数量的干部、劳力、肥料和工具,促使低产田赶高产田。
内蒙古自治区加强秋收第一线
内蒙古自治区集中领导力量、集中劳力加强秋收第一线。全区投入秋收的四级干部已达十七万人,劳力已由一百六十五万人增加到一百八十多万人。秋收、秋耕进度都比往年加快,已收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70%以上。
广泛动员各行各业支援秋收,也是今年自治区加强秋收战线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全区各地参加秋收的机关干部、工厂职工、部队官兵、学校师生、城市居民已达五十多万人。
北京郊区各人民公社抗旱种麦
北京郊区广大干部和社员,正大鼓干劲,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优越性和历年水利建设的有利条件,抗旱种麦。房山县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干旱,在县委领导下,这个县逐级建立了抗旱指挥部,全县组织两万多人展开抗旱斗争。现已抗旱浇地七万亩,浅锄保墒三十多万亩,种麦四万五千多亩。
为了保证小麦播种后用水的需要。目前暂时未旱能够播种的地区。也在着手挖掘水源,拦流蓄水,整修工程,检修、安装灌溉机具,注意平地作畦,力争块块小麦都能浇上水。
在紧张的抗旱种麦战斗中,郊区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种麦第一线,同广大社员一起寻找水源,研究措施,参加抗旱抢种,具体解决问题,大大鼓舞了群众的干劲。


第2版()
专栏:

  徐州专区大贮干菜
  据新华社南京二十五日电 江苏徐州专区在抓紧时机进行秋菜生产的同时,大搞秋菜贮存和加工。
徐州专区目前已种秋菜五十多万亩,比去年同期多种了十四万多亩。为了满足冬春两季群众吃菜需要,中共徐州地委除要求各地加强菜田管理,力争多收秋菜外,还向全区人民提出了贮存干菜和腌菜的要求。沛县全县每天二、三万人参加收菜、贮菜工作,现在已贮晒干菜五百八十五万斤。
各地大搞贮菜工作,主要是以食堂为中心,建立组织,制订规划,合理确定定额报酬等,充分调动社员贮菜的积极性。沛县采取了突击与经常贮菜相结合的办法,并推广了每个劳力“下湖带筐肥,回来带筐菜”的经验。城镇人民也积极响应号召,大采大贮干菜,赣榆县委组织机关、团体、学校、厂矿等较大的伙食单位两千余人去采菜,十六日、十七日两天突击采贮了七万多斤。


第2版()
专栏:

五常县红旗公社安排过冬准备工作
据新华社讯 黑龙江省五常县红旗人民公社统一规划生产和生活,及早安排社员过冬的准备工作。
公社党委本着既不削弱农业生产的需要,又保证社员作好过冬的充分准备的精神,适当安排劳力,组织了砌炕抹墙专业队和打柴小组,通过生活服务站为社员们准备过冬事项。此外,社员们除集中力量管理秋田和准备秋收工具外,也利用阴雨天扒炕抹墙,修炉改灶。
经过这样周密的统一部署,全社生产和过冬准备工作都做得很好。目前,旱田已有一万七千多亩完成秋锄,稻田都已薅锄,并且割完了田埂上的杂草。秋收准备方面,已备好收打稻机、制米机十六台,修理好大车三十八辆。砌炕完成二千五百多铺,打柴三十万捆,还做出了大批棉衣和棉鞋。


第2版()
专栏: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三江公社林场的社员们,在刚刚收获蔬菜的林地里播种洋芋
新华社记者 陈维钧摄


第2版()
专栏: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李顺达在生产第一线 新华社记者 张瑞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