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6月1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山东 江西 江苏 河北 山西 四川 贵州 黑龙江 青海九省
广大矿工力争高产 保证高炉吃饱有余
本报济南18日电 山东省进入6月份以来,矿石生产更上一层楼,1至12日,全省矿石平均日产量达到四万一千七百多吨,比5月同期激增13.2%。其中,6月8、9、10三天,还连续突破日产五万吨大关,这是继全省煤炭、焦炭、生铁先后突破日产十万吨、两万吨和一万吨以后的又一空前纪录。
山东各地铁矿山为了保证完成省委提出的“耕三余一”的要求,作到雨季前三个月的矿石产量,不仅能满足高炉冶炼需要,还要使高炉有一个月的储量,各矿掀起了生产和技术改造双高潮,迅速提高了机械化程度,也显著地提高了生产水平。在这双高潮中,各矿领导干部都深入第一线,就地解决关键问题。
本报南昌18日电 江西省发动群众大力增产煤炭、矿石,为高炉准备原料燃料。到本月10日止,全省已储备燃料十五万吨,矿石三十四万吨,足够全省一个多月的炼铁需要。省委要求,到7月上旬以前,全省要储备二至三个月的燃料、矿石,保证三季度钢铁生产持续跃进。
为了增产燃料和矿石,各地都抓紧了早稻插秧后这一农事较闲的有利时机,及时从农业战线上抽调了一批劳动力参加矿石、燃料的生产和运输。
本报南京18日电 江苏铁矿工人掀起生产新高潮,矿石产量节节上升。到6月上旬止,全省铁矿石生产已完成国家全年计划的50%。
各地铁矿党委热烈响应省委关于把6月变为大幅度的高产月、力争上半年完成国家全年计划一半左右的号召,一面在广大职工中大谈形势,大鼓干劲,大搞技术革新;一面组织干部分线作战,上第一线指挥战斗,领导和发动群众猛攻重大关键,使生产水平不断上升。
本报天津18日电 河北省近十万名铁矿工人开展矿石大超产竞赛,决心以最快速度增加矿石产量,夺取钢铁生产大幅度的持续跃进。
中共河北省委为了保证矿石的生产跟上钢铁生产的需要,号召全省铁矿工人分秒必争,保证矿石生产走在钢铁生产前面。目前,全省铁矿一个同时间赛跑,向时间要矿,以矿保铁保钢的大超产竞赛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矿石产量蒸蒸日上。龙烟钢铁公司庞家庄、烟筒山铁矿在竞赛中,6月1日到12日铁矿石平均日产量比5月上旬提高4.83%。
本报太原18日电 山西省各地矿山以技术改造为中心,积极开展“保钢保铁”增产矿石运动,使全省6月上旬的矿石产量比5月同期增长了21%,为钢铁生产企业储备了近五万吨矿石,有力地保证了全省6月上旬生铁产量比5月上旬增长了1.73%。
为了把采出来的矿石及时运送到高炉旁边,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区还动员大批力量加强了矿山和铁厂之间修建土铁路的工作。
本报重庆18日电 四川省钢铁战线各级领导干部深入矿山安营扎寨,大抓生产和运输,使目前雨季期中全省矿石的日产量和日运量保持了雨季前的水平,保证了高炉吃饱吃好。
进入5月份以来,全省二十九个重点产铁县、八十五个重点铁厂中,有二十六个县的县委书记、七十七个厂的党委书记或厂长,都已上山安营扎寨。这些县的工业部门和铁矿中,60%、70%以上的干部也都上了山。各级干部上山以后,都围绕着当前矿山的采、掘、运三大关键,大搞技术改造,使生产和运输工效迅速提高。
本报贵阳18日电 贵州省黑色冶金矿山职工,一面革新采矿方法,一面提高内部运输能力,使冶金矿的产量节节上升。5月份全省铁矿石超额2%完成了国家计划,比4月份实际产量增长了16.7%;6月上旬,产量又比5月同期大为提高。
在矿山改造中,各地有关领导机关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和职工们一道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中共贵州省委钢铁生产指挥部,6月初派出工作组,深入到清镇铁矿,在短时间内,依靠群众将各采矿和十一道转运工具组成了一条作业线,扭转了过去大量矿石运不出去的现象,6月上旬矿石运出量比5月同期提高50%以上。
在开采方法上,许多矿山建立了正规采矿场,整顿了坑道,推广了中型、小型爆破采矿,采取了机械剥离,使生产迅速提高。
本报哈尔滨18日电 黑龙江省坚持土法上马,土洋结合,大抓矿山技术改造和矿山运输改革,不断提高矿石日产水平,5月份比4月份提高25%,6月上旬比5月份同期又提高54.7%。
黑龙江省九座中小矿山,都已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提高了矿石日产水平。目前,全省铁矿正在积极实现一网(运输成网)六化(轨道化、索道化、自动卷化、溜槽化和装卸车漏斗化),加速矿石的运输。
本报西宁18日电 青海省各主要铁矿区大闹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矿石产量显著上升。6月上旬矿石平均日产量较5月份平均日产量增加了58%,矿石的品位也有提高。
各矿区的领导干部深入工地,大走群众路线,有事和群众商量,有困难和群众共同研究解决。这是矿石产量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这些矿区的负责人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根据矿体性质和剥离量的大小,分别采用了大爆破、平硐、露天开采等多种办法,提高了矿石的产量。(附图片)


第2版()
专栏:

厂矿挂钩加速矿山技术改造
南京十七家机械、仪表工厂系统帮助煤矿提高生产
本报讯 南京市十七家机械、仪表工厂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和青龙山、灵山、湖山、官塘等煤矿对口挂钩,支援煤矿加速进行技术改造,促进煤炭增产。
过去,这个市的许多工厂为了帮助煤矿提高生产能力,曾经支援了许多必要的设备。但是,那种支援一般都是从主管局接受生产任务,间接进行的。为了更加及时、更加切合实际、更加全面地进行支援,南京机床厂等十七家工厂,在市委的领导下,和各煤矿直接对口挂钩,各厂派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组成小组,分别深入到各矿制定进一步进行技术改造的规划。按照规划,各厂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为各矿制造矿井提升用的绞车、排水用的水泵、运输用的小矿车等设备,并有计划地帮助各矿建立机修车间和培养一批机修工人等,以加速煤矿的技术改造。
厂矿挂钩虽然只有半个多月的时间,但它已经显示出很大的优越性:首先,进一步提高了各厂职工支援煤矿技术改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各厂代表深入煤矿后,一方面看到煤矿工人干劲冲天,煤产量逐月上升;一方面也看到在不少地方,生产方法还比较落后,深深体会到支援煤矿技术改造的迫切性和重要意义。南京机床厂代表看到湖山煤矿机修力量薄弱,有的设备坏了不能很快修复,影响生产,决定马上送一台车床给这个矿。其次是支援更加及时。过去矿上需要的一些设备,要报请很多单位,经过多道批转手续,才能下达给各厂。现在直接挂钩,干起来就快得多了。过去,支援任务分别下达给各厂,各厂受着条件限制,不能很快完成任务,现在几个厂联合与一个矿挂钩,共同研究,当面分工,互相协作,可以加速完成任务。第三,上门调查,支援更加切合矿山实际需要。南京机床厂等单位代表在湖山煤矿调查,发现矿上使用的电钻震动大,工人劳动强度高,决定设计一种效率更高、使用更方便的钻机。他们说:“如果不下矿,就不可能想得像现在这样全面周到。”第四,便于各厂帮助煤矿检修设备,促进当前生产。


第2版()
专栏:社论

向黄骅盐场看齐
我国广大盐业职工正在开展一场与天争时的百日夺盐大竞赛。在这一场竞赛中,河北省黄骅盐场一马当先,创造了高速度、大面积丰产的纪录,到6月5日为止,已完成全年产量计划的72%。黄骅盐场是现在制盐工业中的一面先进红旗,是海盐区各个盐场学习的榜样。学黄骅、赶黄骅、超黄骅,就可以利用当前制盐的大好时机,为国家生产更多的盐,更好地满足我国化学工业、畜牧、渔业和人民生活对原盐的需要。
黄骅盐场是一个新建盐场,比起规模相当的其他盐场(包括老盐场)来,动力设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去年它的生产落在河北省其他盐场后面。因此,曾经有人认为,像黄骅盐场这样新建单位,国家不给增加动力设备,不给增加技术力量,要在生产上赶上其他老盐场是不行的。现在呢,国家既没有给黄骅盐场增加动力设备,也没有给它增加技术力量,但黄骅盐场却赶到其他盐场的前头去了。黄骅盐场不但没有得天独厚的物质技术力量,而且连别的盐场所拥有的条件它都没有。黄骅盐场所以能一马当先,首先完成全年产量计划的72%,主要是全体职工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治挂帅,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充分发挥职工积极性创造性的结果。
学黄骅盐场,首先要学的是他们坚定的人定胜天的思想。物质生产的发展过程,本来就是人和自然斗争、人征服自然的过程。在原盐生产中,人和自然的斗争更为明显。潮水的大小,浓度的高低,天气的好坏,对原盐产量的高低,都有直接的影响,而这些自然现象,又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呢?完全屈服在自然力的面前,等待天老爷开恩呢?还是鼓起干劲来,积极地认识自然规律,掌握它,利用它,顽强地跟自然作斗争?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前一种是“靠天吃饭”思想,无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后一种是“人定胜天”思想,既充分估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又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黄骅盐场的职工同志就树立了这种人定胜天思想,积极地认识和掌握天时变化的规律。他们考虑到天时有好有坏,在生产上就准备“两只手”,既作好天打算,又作坏天安排。作好天打算,为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天时的作用,防止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作坏天的安排,为的是尽最大的努力缩小不利因素发生作用的范围,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例如,他们为了准备好充裕的制盐原料,早在冬季就组织了千人大军,凿冰纳潮,开展群众性的制卤运动,增加卤水。学黄骅,就是学习他们坚持政治挂帅,放手发动群众,积极认识自然规律,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跟自然作不断斗争的精神。我们必须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只有这样,才能想出战胜自然的办法,取得高速度的大面积丰产。
现在正是海盐生产的旺季。在过去的几个月内,每个盐场的职工,都在百日夺盐大战中,做出了很大的成绩,为完成和超额完成今年制盐计划奠定了基础。只要好好地学习黄骅盐场和其他盐场的先进经验,鼓起更大的干劲,领导深入生产第一线,狠抓、紧抓、细抓生产,一定能够在当前有利的季节,做出更出色的成绩来!“后来者居上”,学黄骅、赶黄骅、超黄骅,是一定可以做到的。


第2版()
专栏:短评

好办法
南京的一些机械工厂和煤矿挂钩,帮助煤矿进行技术改造,这是一个促进原材料生产的好办法。
一般说来,加工部门革新技术、生产翻番,比较容易一些,快一些,而原材料生产部门,特别是矿山,相对地要难一些、慢一些。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对原材料的需要增长得快,而原材料的生产能力上升得慢。在目前,解决这个新的不平衡已成为保证持续跃进的主要任务。
怎样解决这个矛盾呢?除了新建、扩建一批生产原材料的企业外,主要是提高现有企业的生产水平。对矿山来说,就要加速进行技术改造,把手工操作变为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
一个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主要依靠自己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开展技术革新运动。但是,外力的援助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当它已成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共同关心的生产关键时,集中必要的力量来帮助它,加速它的改造进程,就更为必要了。
组织外力协助,有两种做法。一种是行政的办法,由矿山提出申请,领导机关给别的企业下达任务,按合同交货。一种办法是大搞群众运动,像南京那样,组织工厂的职工直接和矿山挂钩、帮助改造,包干到底。无疑的,后一项做法是多快好省的做法,南京市的实践已经提供了有力的证明。
南京的经验在当前很有实际意义。我们建议其他地区也考虑实行这个办法,用大协作的力量来加速矿石、煤炭等原材料的增产。


第2版()
专栏:

树立人定胜天思想 最大限度利用有利的天时条件
黄骅盐场高速度大面积丰产
本报讯 河北省长芦黄骅盐场职工,大战黄金季节,掀起了波澜壮阔的夺盐大战,到6月5日止,原盐产量已完成了全年计划的72%。
黄骅盐场是一个新建单位,基础较差,动力设备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因此去年没有完成国家计划。可是,今年旺季以来,这个盐场由去年占全省末位一跃而为首位。他们取得这样成绩的主要经验,是坚持政治挂帅,树立坚定的人定胜天的思想,积极地认识和掌握天时变化的规律,最大限度地利用有利的天时。早在今年开晒以前,这个场为了夺取高浓度的海水,准备制盐原料,就组成了千人大军,在寒风刺骨的冬天,同严寒坚决搏斗,实行凿冰纳潮,向大海要水。同时,大力压固蒸发池,减少了卤水的渗透损失。进入旺季以后,由于扬水动力不足,水源供应出现紧张,场领导上又紧紧抓住纳潮这一关键,以场长为首,集中了修配、制卤、生产、基建等职能部门的领导和技术力量,昼夜苦战,增加扬水能力。为了突击修建临时扬水站,场长和工人一起苦干,边劳动、边指挥。同时,认真贯彻执行了动力扬水与自然纳潮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了水源统一管理等措施,攻破了难关,供应了制卤的需要。
在制卤和结晶管理等方面,他们通过现场会议,组织参观、表演等办法,认真推广了深水制卤、深卤结晶、适当长期结晶等先进经验,并经常进行检查,因而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有利的天时条件,大大提高了设备利用率。如三分场在4月份结晶面积与去年同期相差无几,而产量却比去年增长49.05%。
领导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狠抓措施,也是这个场产量飞跃上升的一个重要保证。旺季夺盐大战的序幕揭开以后,这个场便把生产指挥部搬到现场,书记、场长、工程师等都亲临第一线指挥作战。同时,还抽调了大批干部深入生产小组与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帮助工作,解决问题。各分场一天一汇报、一检查,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具体措施,马上行动,作到了指挥统一,行动一致,措施落实。因而大大鼓舞了广大职工的革命干劲,有力地保证了生产的持续跃进。


第2版()
专栏:上海通讯

上海在新的生产高潮中
本报驻上海记者
上海的6月,工业战线上的大生产运动,到处热气腾腾。今春以来万紫千红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为生产大幅度跃进开拓了一条康庄大道。一进入6月,上海工业战线上就出现了一派大好景象,黄浦江两岸数千家工厂捷报频传,成千上万的工人实现了“一人顶几人”,许许多多的工厂已经提前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的一半……
往年秋后,生产大幅度增长的形势已经提前到来。
夺高产 干部上前线
从吴淞口进来,几个钢铁厂的上空烟雾滚滚。在熊熊的炉火前,在沸腾的铁水旁,上海十万钢铁工人正在进行着一场夺钢大战。连日来,大批干部来到了战斗的前沿阵地,和工人一起战斗。
1日,下午六点钟,上钢三厂第二转炉车间党总支的办公室里,干部们正在开会。忽然一个消息传来:二号化铁炉采用了新技术以后,铁水化得很快,运料工人快要跟不上了。在这决定一天钢产量的紧要关口,总支书记当场宣布会议暂时停止,参加会议的人们全部去料场运料。
一支突击运料的队伍,几分钟内就组成了。带队的就是车间总支书记。一到料场,干部们有的抢着装铁块,有的推着料车向车间飞奔而去。在烈焰红光中,只见人们奔走如梭。这时时间已经十点多了,有些运料工人晚饭还没有吃,他们看到干部们工作服被汗水浸得湿透,还在运料,大家也不肯休息,都说:“先把化铁炉喂饱,夺得高产以后,再喂我们的肚子。”化铁炉上,出铁时间从五十分钟缩短到四十五分钟,一股股铁水奔腾地注入了铁水包。铁水多了,炼钢炉前更紧张起来了。几个炉长沉着地指挥着装料、鼓风、摇炉。一炉炉钢的吹炼时间从三十分钟缩短到二十八分、二十六分、二十四分……十二点钟一到,广播台马上给全车间送来了令人鼓舞的喜讯:这一天,钢产量突破了千吨大关!
现在,只要哪里有困难,干部们就会在哪里出现。他们不仅和工人一起劳动,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劳动中找到了许多薄弱环节和克服它们的对策。前几天,第二转炉车间铁水老是跟不上转炉,总支书记郭有善接连好几天在这里和工人一起研究措施。他们发现一号化铁炉上有问题。一号炉是车间里出名的老爷炉,同样一只炉子,铁水老是要比别的炉子少出一半左右,拖转炉的后腿它拖得最利害。这一天,郭有善在老爷炉旁边和工人们开了一次又一次会议,采取了一连串措施。第二天,这个炉子每小时熔化率就从原来十吨左右提高到十九吨半,脱掉了“老爷炉”的帽子,换上了“红旗炉”的称号。
干部们和工人们流在一起的汗水,换得了更多的钢水。6月上旬,全市钢的产量比5月同期提高了15%以上。
保钢帅 千里送粮草
呜、呜、呜、……,一列列火车长鸣着驰进上海吴淞车站,送来了各地支援上海各个钢厂的
“粮草”——生铁、煤炭、石灰石……这个专门为上海钢铁生产服务的火车站,进入6月以后显得分外忙碌。
吴淞车站一间办公室的门口,前几天挂了一块新牌子,上面写着:“吴淞一条龙协作办公室”。火车站、交通运输局、冶金局的工作人员,天天在这里一起安排着钢铁“粮草”的运输工作。火车站上调配好卸车的人力,交通运输局的车队及时派来了大卡车,货物什么时候到就什么时候运,冶金局也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他们紧密协作,让各地支援上海的生铁、煤炭、石灰石,不在车站上多耽搁一分钟,尽快地运送到高炉、转炉旁边。
在车站的十一条装卸作业线上,这边长龙似的火车刚刚驶进车站,拿着红、绿旗的调车员石宝生立刻爬上火车,指挥机车解下车辆。另一边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卸生铁的战斗,快速卸车的新纪录不断出现。参加工作不久的职工家属青年组的女工们,创造了半小时卸一车六十吨生铁的新纪录,比规定时间缩短了二十分钟。在线路旁边的汽车运输工人们,开动在技术革命中自制的土吊车,吊起一网兜、一网兜的生铁,装进卡车。卡车满载生铁,离开车站,直奔钢铁厂。
在另一条装卸作业线上,有几层楼高的起重四十六吨的大型起重机吊杆,像巨人的手臂,轻巧地吊起上海工厂生产的十几吨、几十吨重的变压器、破碎机、化肥设备……,放进已经卸空的火车车厢,准备运往各地支援工农业生产。
上海水陆交通运输线上的工人们,都和吴淞车站的工人们一样,把运输钢铁“粮草”的任务放在第一位。从6月1日到8日,通过水陆两路运到上海的生铁比上月同期增加了56.6%,为上海钢铁生产新高潮准备了足够的“粮草”。
抓原料 废物变珍宝
全国各地千里迢迢把原料运来支持上海,上海的工人也千方百计地要每一吨原料,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多的产品。设在上海西郊新工业区的泰山化工厂,便是许多这样的工厂中的一个。
在泰山厂里,到处可以看到工人向废料下脚要原料要产品的战斗场面。阿斯匹灵车间的北边,一个高大的化学反应锅里,一批用下脚糖精做的一种叫酸酐的新产品反应结束了。工人站在高高的操作台上,用一根长长的橡皮管,把锅里的液体通到了下面的冷却器里,只见阵阵热气四下飞散,不多时,液体便结晶成粉末。工人们再把它加了二次工,最后制成了一种有重要用途的化工原料——指示剂。它的价值又比酸酐提高了十七倍。在车间的那一头,又是一番情景。几个工人刚把一个有一人高的反应锅抬了进来,水汀管道还没有完全接好,又有二个工人把几桶原料,用胶轮车拉了进来。这些原料原来也是阿斯匹灵的副产品。它们在这里加工精制后,做成了一种化学试剂,价值比阿斯匹灵还高。合霉素中间体原料车间的化验室里,前几天也传出了一个喜讯。这个车间在生产合霉素中间体原料过程中,有一种副产品,用处不大。几个工人和技术员有一次听人说用它可以制造一种叫吲哚的高级香料,高兴得马上动手。手头一时没有试验设备,他们把一条长凳竖了起来,钉在试验台上,中间填进十几块砖头,凑上一些橡皮管、玻璃管、石棉,搭成了一个土设备。第一批吲哚做出来了,一打听,这种香料竟要一千多元钱一公斤。他们这几天正在把这套土办法扩大到车间里去大量生产。
同样一吨原料,在泰山厂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了。今年头五个月,他们从废料下脚中取得的产品,加起来共有四百多万元,到5月底就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7%。一跨入6月,他们打破了“月初抓主要产品、月底抓综合利用”的常规,采取主副产品月初一起上马的办法,利用主产品设备的生产空隙时间,来综合利用废料下脚。全厂现在努力在6月份一个月内,通过综合利用增加五百多万元的产品,这个数字等于今年1月份全部主副产品的总产值。
产品大开刀 一台顶几台
在大战6月的日子里,上海的工人并不满足前几个月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已取得的成绩,仍在不断革新技术。改革产品设计,这是更能达到多快好省效果的一项重要途径。许多仪表厂、机械厂就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大革老产品的命。把老产品大动手术以后,有的一个要顶几个,有的甚至要顶上十几个。
现在上海,谁提起产品革命,提起一顶几,人们便会想到于志达这个普通工人。前不久,他跳出了原来老产品的圈子,把老产品开刀动手术,创造了一种中国式的六用高温校验仪,和老产品相比较,人工一顶三,材料一顶四,产品一顶六。这件事情很快就轰动了整个上海。共青团上海市委向全市青年工人发出了“学赶于志达、人人都争一顶几”的号召后,6月以来,全市掀起了一个“一顶几”的热潮。成千上万的工人都在考虑着这样一个问题:“我能做到一顶几?”
别的厂不说,单说于志达所在的科培仪器厂,就闹得够热火的了。不论是男工、女工,还是老工人、青年人,每做一件事,他们都在千方百计地考虑怎样学习于志达,赶上于志达。
和于志达同一个车间,同一个团小组,而且是同在1957年进厂的电池小组工人龚锡根,有一天在小组会上说:“于志达能做到的,我为什么做不到?”这个小伙子真是说得到做得到。这时候,他正在生产一种标准电池,他在这个产品上也大动起脑筋来了。经过二天的奋战,结果也创造成功了一种新式的微型标准电池,材料做到了一个顶八个。
在全厂最后一道工序的校验小组里,一批批即将出厂的测温电位差计整齐地排列着,工人们正在用一种精密的仪器进行校验。支部书记对记者说,你们要是早些时候来,还可以看到这种产品的原形。现在这种测温电位差计,已经经过了三次改革,重量从原来的十二公斤减轻到只有一公斤,零件过去要八十六种,现在只有二十二种了。
科培厂人人力争一顶几的运动,在生产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全厂一共生产八种产品,到现在,全都被开过刀,少的开过两次,多的开过了六次。动过手术的产品,都是袖珍式的,超小型的。质量有的完全和过去一样,有的甚至比过去还好。做这些产品,省人工,材料少,加工快,生产当然好。科培厂今年以来,月月提前完成计划,到6月8日止,已经完成了全年计划的59%。和去年同期相比,整个厂做到了一个厂顶三个厂,一个人顶三个人。
战六月 迎接新高潮
技术革命给生产带来了丰硕的果实,生产跃进又使人们产生了更高的愿望。几百个已经提前完成上半年计划和完成全年计划一半的工厂,正在一边大战六月,一边秣马厉兵,迎接下半年更大的生产高潮的到来。在上海电机厂里,就可以感染到这种紧张热烈的气氛。
要在下半年再打一个漂亮仗,眼前就要动手。技术设计科里,虽然听不到车间里那些隆隆的机器声音,看到的只是一百多个设计人员在全神贯注地进行设计工作。一卷卷、一堆堆的图纸告诉人们:下半年的战斗早已在这里打响了。这里的设计人员已经把第三季度制造汽轮发电机所需要的图纸、工艺资料全部设计完成。各个车间里,工人们也在订措施、想办法来解决下半年生产进一步提高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在原来生产小型电机的直流电机车间里,最近出现了一台又高又大、全厂唯一的二百五十吨大压床。生产小型电机何必要用这样大的压床呢?工人们告诉我们:从下半年开始,这里也要生产大型电机了。这台压床便是工人们为了解决加工能力不足,亲自动手做出来的新设备……
看到这些,使人深深感到:六十年代的第一个夏天,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夏天。这个夏天预示着:更热烈、更动人、更大丰收的场面还在后头哩!


第2版()
专栏:

当代英雄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模范邮递员、共产党员艾再孜汗(塔吉克族)从担任邮递员以来,不论冰天雪地还是烈日炎炎,六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帕米尔高原上,想尽办法把邮件迅速地送到群众手里,并且还经常抽空给群众读报和代群众写信。由于他勤勤恳恳地为人民服务,所以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爱。
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