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要闻快报

整顿好食堂 安排好生活
干部“生活工作日”
今年秋季以来,新疆库车县东风比西巴克人民公社党委实行干部“生活工作日”制度,不断改进食堂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生产。
干部“生活工作日”制度的具体办法是:领导生产的干部必须同时领导生活;下队工作的干部每周要腾出一至两天时间办食堂和福利事业,每月对生活管理工作检查评比一次,以及定期组织访问小组登门了解社员困难和征求对生活方面的意见。这个制度在全公社迅速推广后,干部深入抓生活,很快就形成风气,食堂等福利工作面貌为之一新。
大搞食堂“试验田”
江西省吉安县县、社、队三级干部办的食堂“试验田”已达一千六百七十个。
干部办食堂“试验田”,已经摸索和总结了许多搞好群众生活的经验。如曲赖公社妇联主任彭玉秀,在长明大队庄湖小队食堂帮助管理人员根据以人定量,指标到户,粮食到堂,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原则,对每户社员节约的粮食,采取“一天一公布,五天一小结,十天一兑现”的办法,有效地节约了粮食。
选举社员代表“帮厨”
河南禹县五四人民公社,一百七十七个公共食堂,最近大部分实行了社员代表(由群众民主选举)“帮厨”制度。
社员代表主要是随时了解群众意见,改进食堂工作,同时协助炊事人员合理安排短期内的粮、菜、油、盐和用煤。实行“帮厨”制度以来,食堂工作大有改进,一般都做到了按人做饭,打饭公平合理,饭食多样化等。
粮、菜、燃料落实
山西翼城县城关公社高村管理区在超额完成国家粮食征购任务的同时,组织了有党支部书记、管委会主任、食堂事务长、社员代表、炊事员等参加的工作组,对食堂今后一段时期的口粮、菜蔬、油料、肉食、调料、食盐等物资样样检查过秤,验收落实。
推广新式炊具
贵州水城县米萝公社倮摩管理区干部帮助各食堂大搞炊具改革。这些干部带领炊具改革和仿制、修补小组,到各食堂组织新炊具操作表演,传授使用技术。
由于大改炊具,有些食堂已经实现了土机械化,食堂服务人员由原来的一百九十二人减为现在的六十六人,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第一线。


第4版()
专栏:

采取各项积极措施 坚定群众抗灾信心
东坑大队稻谷减产杂粮增收
本报广州8日电 广东省东莞县横沥公社东坑大队(即基本核算单位),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政策,把小队干部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不仅大大减轻了涝灾的损失,而且实现了粮食和多种经济全面增产增收。
东坑大队地处丘陵地带,易涝、易旱。今年晚造(即晚季)刚插下秧,就一连遇到三次暴雨。社员们坚持抗灾中,插了又浸,浸了又插。但是,全大队二千多亩稻田,受淹的仍有一半。受灾以后,党总支为了坚定群众战胜灾害的信心,分析了夺回受灾损失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埔田的损失从坑田夺回,水田的损失从旱地夺回,主粮的损失从杂粮夺回,农业的损失从副业夺回”的行动口号,领导社员开展生产救灾运动。
为了把小队干部和广大社员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他们采取了四项措施:首先,根据受灾情况,合理调整晚造“三包”指标。大队组织老农、小队干部到田,逐片评定稻田灾情。在受灾的一千一百亩稻田中,除了一百九十亩损失不大,包产指标不再调整以外,有二百亩包产指标降低20%,有四百亩包产指标降低40%;还有三百一十亩禾苗已经全部浸死,如果能够重插,包产指标则降低80%,如果不能重插,不包产量。这些经过合理调整了包产指标后,群众都很满意。其次,大队还及时和各小队落实杂粮“三包”指标,大队按杂粮的常年面积和产量,分给各小队承包,超产提成奖励,超过包种面积的收入,大部分归小队支配。第三,积极办好食堂,安排好社员生活。大队一方面派了干部到东冲、石狗前两个最落后的食堂去,帮助小队把食堂办好;另一方面帮助小队食堂发展家底生产。第四,鼓励社员在搞好集体生产的前提下,经营好自留地和家庭副业。合理安排劳动时间,让社员有一定的时间经营自留地,同时,大队还贷出了五千多只鹅苗给社员饲养。
东坑大队这样做了以后,各小队干部和社员的生产积极性都充分发挥起来,水稻、杂粮、多种经济、食堂生产和家庭副业都有了发展。各小队首先派出四百五十人车水排涝,积极补插受浸田,干一块插一块,争取早种多收;对没有受浸的稻田,全部当作高产田来经营,大加增产措施;对没有受灾的高产田,各小队更是加工管理。各小队扩种杂粮的积极性更高,签订“三包”合同会议一结束,东冲小队当晚就派出社员到松岭岗开荒,一气开垦了十八亩,次日全部栽上薯苗。早种、多种杂粮形成热潮,所有的小山岗、墙边、田头、地角都种满了杂粮,超额一倍完成包种杂粮的任务。在稻田中耕稍闲以后,各小队又集中了60%的劳动力,加强经济作物田间管理,甘蔗、花生全部培了土,除净草。副业生产也立即开展起来。全大队的农、牧、副、渔各业生产都蓬勃地开展了。全大队二百九十亩自留地都种满了番薯、黄豆、狗尾粟与南瓜等各种杂粮,还间种了蔬菜。
东坑大队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不仅减轻了涝灾损失,而且实现了粮食和多种经济全面增产增收。受灾的一千一百亩水稻,除了浸死的三百一十亩无法补插以外,其余平均亩产量在三百斤以上。由于涝灾减少了面积,因而稻谷总产量仍比去年减产6%。今年的番薯、木薯等杂粮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一倍,单位产量也高,获得了丰收。猪除了完成交售任务90%以外,10月的存栏量比今年初增长了五倍多。塘鱼每月都完成上市任务。由于增产增收,社员们都说:“完全不像受过灾的样子!”(附图片)
广东韶关市郊樟市公社在灾后大力发展家禽生产,鸡、鸭、鹅头数比灾前增长了30%。 新华社记者 罗 清摄


第4版()
专栏:

改革工具巧用兵 实行有劳又有逸
周庄公社一大队巧干冬活
庄里公社洪水管理区少用劳力续建配套重点水利工程
本报南京8日电 据中共江阴县委通讯组报道:江苏省江阴县周庄公社第一生产大队党支部发动群众巧干冬季农活,提高了工效,节省了劳动力,各项农活都比往年干得好,还作到了使社员有劳有逸。
在进入冬季以后,党支部为了搞好冬季生产,为争取明年夏熟产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打下基础,发动群众进一步总结了去年冬季生产的巧干经验,从劳动管理、改革工具、革新操作方法等方面,巧干冬季农活。
这个大队首先抓住了巧用兵这一环节,因时、因地、因人、因农活制宜安排和使用劳力。例如第九生产小队先排出冬季生产的项目,按项目分类排出重点的、一般的和技术性较强的等五种农活;然后再排劳力队,分别排出强劳力、半劳力、辅助劳力、男劳力、女劳力,以及各个有劳动能力的社员的不同专长。通过农活、劳力排队,做到根据各个社员不同的劳动能力和技术专长,分配不同农活,一般提高了劳动效率20%左右,七天的小段生产计划五天全部完成,并且做到各项农活井井有条。
开展工具改革,提高工效,是实行巧干的重要环节。这个大队在转入冬季生产时,就采取群众运动的方法,发动人人当“诸葛亮”,想办法,出主意,改革农、林、牧、副、渔各项生产的工具。全队经过二十多天的努力,因地制宜地改制和创制了积肥耙、开沟犁、挖泥锹、加工锄、敲麦器、运肥桶、施肥筛、喂饲桶、铡饲刀等冬季生产工具十一种、一百二十多件,并且从积肥、运肥到锄草、整沟、压麦等田间加工管理主要工序上,基本实现了新工具配套成龙。这些新工具轻巧灵活,一般都提高工效一倍以上,大大节省了劳力。
革新操作方法,也是巧干冬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例如积取河泥,采取了边积、边运一步到田,减少了装肥、卸肥两道工序,平均提高工效一倍以上。在副业生产上,革新了过去用手工绞绳的操作方法,采用摇绳器绞绳,一个人一天可以绞六、七十斤绳子,提高工效一倍多。由于积极革新操作方法,社员们干起活来又快,又好,又比较轻松。
在巧干冬季农活中,这个大队处处讲究实效,力争用最少的劳动力,花最短的时间,收到最大的效益。今年全大队确定冬季整修的两条小型灌溉渠道、两条小型圩岸,整挖一条小河浜,只需用很少的劳力,干上十多天,就可以完工,但是明年凭借这些工程就可以解除一百零二亩高田和一百二十八亩低田的旱涝威胁。
周庄公社第一大队实行巧干冬季农活后,到处出现了人人高工效,个个超定额的新气象。全大队已积肥料五万八千多担,比去年同期增加20%;四百多亩早茬麦子已普遍碎土一次,整好麦沟,并追施了一遍“盘棵”肥,第一次麦田加工比去年提早一个多星期结束,质量也比往年好。同时,冬季多种经营也胜过往年,现已收入现金一万七千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
本报讯 陕西省铜川市庄里公社洪水管区,根据今年冬季生产特点,决定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续建和配套,挖掘地下水源,力争少用劳力,多灌农田。
洪水管区位于当地石川河的最上游。这里,去冬今春连遭两个百日大旱,但由于水利建设的发展,灌溉面积的扩大,灌了水的六千多亩小麦和九十八亩高额丰产玉米,都得到很好的收成。因此,社员们对水利是农业增产的命脉,有了水就有粮食的认识很深。在秋收秋种基本结束后,他们就积极展开了今冬明春水利建设的准备工作。
经过大家讨论分析,各生产队、小队干部、社员都认为,几年来水利建设的发展很快,当地还有一部分水利工程是半成品,有的修了井还没有渠,有的工程还没有配套成龙,不能马上投入灌溉,如果把这些工程赶今冬明春续建完成,就能扩大灌溉面积几千亩。这个管理区根据广大群众的意见,决定冬修水利以续建、配套为主,继续向地下水进军,提出了“整、续、改、配、用、扩、巧、群”八字一条龙的全面安排。“整”,就是按照园田化的高标准要求,把全管区老水地的渠道、道路,截弯取直,这样水的利用率就可以从过去的50%提高到70%。“续”,搞续建工程。把春季筹建的青岗岭抽水站和正在打的几口机井抓紧完成,争取提早投入冬灌。“改”,对原来修建的四座建筑物进行改建,使能发挥水利设施的最大效能。“配”,去冬今春完成的七眼机井中的四眼在冬灌前配套成龙;八十眼缺井台、没有水道的一般水井,尽快配制赶修,争取全部投入冬灌。“用”,就是全部大小水利工程、设施,都在冬季参加灌溉。“扩”,在充分发挥现有机井、抽水站、渠道作用的基础上,再打机井四眼、建立抽水站一处,扩大灌溉面积。“巧”,按照劳逸结合原则,修水利提倡巧干和技术革新。打井采取人工冲击钻的先进工具,遇到顽石用爆破,并且大量推行车子化。“群”,走群众路线,拜能者为师,土法上马,以节俭办水利为前提,争取少花钱,多办事,受益快。
根据这八字一条龙的规划,全管区划分了三个工区:组织机井专业队一个,劳力二十四人;安装配套专业队一个,劳力十五人;修渠平地的任务,由各小队结合麦田管理灵活调配。现在,各地正在积极备料,组织劳力,学习施工技术和具体安排活路。(附图片)
湖北鄂城旭光公社用新造的三行小麦锄草器,管理麦田,提高了工效,节省了劳力。这是社员们在田间传授使用技术。
张其军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合理分布场地畜圈节约劳动力
泾北公社红旗大队山地粮食就地打碾,干草就地饲畜,粪肥就地施用,改良了山地、塬地,提高了单位产量
本报讯 宁夏泾源县泾北公社红旗大队,将川、山、塬地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分布畜圈和打粮场,牲畜就地使役、放牧、饲养,畜粪就地加工、拉运施用,粮食就地打碾,干草就地贮放,无需山上山下往返,不仅能节约大批劳畜力,而且从根本上解决了肥料问题,对改造山、塬瘠薄耕地提供了有利条件。
红旗大队是一个紧靠关山的大队,全队五千四百多亩耕地中,仅有川地一千二百九十二亩,其余都是山地、塬地。离庄一里以上的山地、塬地占60%,最远的有四里多路。过去,圈、场都集中在庄子上和平川地,给生产带来很多不便,劳畜力的浪费很大。从一小队到大山坡上的石头埝子,有二里路,要过一道沟,上一座台,坡度很陡,送粪时一个壮劳力一回只能担四、五十斤,一天担七、八趟才三、四百斤。南梁离庄子最近,只半里路,用三头牛拉一辆车,一天也只能送粪一万斤左右。这样,每年播种前送粪总要拖住大量劳力、畜力,有时拉运不及,有粪也施不到地里;山地、塬地施肥量远不如川地,全大队山地施肥面积只占20%左右,每亩仅施肥两千斤。因此,山地愈种愈薄,不少地种两三年就要歇一年。每到粮食收割完毕,往回拿庄稼又要付出很大力量。四小队东塬的耕地离庄四里,虽是下坡,但坡陡(四十度以上),牛车一车装八百多斤,就有危险,只能慢走,人背一趟也只能背五、六十斤。因而,每年收割后一个月,粮食才能全部拿到场上。
1956年,这里成立高级农业社以后,党支部书记余福贵和群众一起研究:“既然往上担粪,往下拿庄稼那么费力,为什么不把场和圈移上去呢?”第二年春天,他们在塬地上建立了两处场、圈,果然非常方便。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在耕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劳力也日益显得不足。去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党支部根据川、山、塬地的作物布局、生产需要和其他条件,进行了统一规划,把大队的大部分圈、场都迁移山上、塬上。目前,五个小队已在占全队耕地四分之三左右的山、塬地上,建立了五个畜圈、五处场、一所羊圈,一百零八头耕牛已有六十九头上山饲养,还有四头驴、一群羊也在山上饲养。占耕地面积四分之一的川地,以种植高产作物洋麦、洋芋、玉米以及蔬菜为主,需肥量大,务作精细。为了保证种好高产作物,在川地上分布了三所畜圈、三个场、两所羊圈,再加上庄内人粪尿、炕土肥等,可以满足这些地对肥料的需要。经过这样合理布局以后,大大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生产过程和对远山薄地无力上粪的情况。今年,除了离庄太远、还没建立畜圈的南山近五百亩地没有上粪外,三千六百多亩塬地、山地全部上了粪,一般每亩增施到三千斤左右。山地施了优质圈粪,逐步培养了地力,提高了产量。原来洋芋只种在川地上,今年一小队在山上种的七十八亩洋芋由于底肥和苗肥施的足,今年山地洋芋亩产六百一十九斤。目前,山上畜圈、羊圈又已经为明年积下好粪一万一千多车,另外,还有沤制的大量绿肥和杂粪。再经今年一冬的积攒,就可以满足明年塬地每亩施肥四千斤、山地亩施三千斤的需要。今年山、塬地好几十万斤干草,由于就地喂了牲畜,不需往下搬运。今年的七万多斤公粮,从场上直接送交国家粮库,节约了大批运输力。
红旗大队新建的圈、场,都从长远着想,由简单到完备,逐步提高。五处畜圈都选择了地点适中、向阳避风、便于取土垫圈的地方,共盖了二十五间房屋。每一个点上都有“三场、一圈、一棚”,除了畜圈、粮食场外,并有干土场、粪场和干草棚。干土场晾土垫圈;粪场压存粪土;干草棚贮放干草和一些较重的农具。饲养员有宿舍、暖炕。为了解决用水问题,自从畜圈上山以后,又新建涝坝两座,修泉两处。


第4版()
专栏:

从“巧”字上多下功夫
姜韦才
冬季生产任务是相当繁重的,但还要注意实行劳逸结合,使广大社员有足够的时间休息,以便养精蓄锐,准备力量,兵强马壮地投入明年的春耕生产,力争明年全年农业大丰收。
巧干冬季农活,提高工效,就是既能搞好冬季生产,又能搞好劳逸结合的一条很好的办法。
周庄公社第一生产队的党支部在领导冬季生产中,紧紧依靠群众,全面开展了群众性的巧干冬活运动,不仅冬季各项农活比往年干得更好,而且使社员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这是一条很好的经验。这条经验告诉我们,巧干大有可为,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比如从劳动管理、工具改革、操作方法,以至各道工序上,都大有巧法可想,都大有窍门可挖。问题是要发动群众,把各个生产项目、各道工序、各项生产措施一个一个地加以研究,找出巧干的办法。他们这样作了,不但搞好了冬季生产,又保证了社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就做到了有劳有逸,善劳善逸,生产好、休息好。
许多地区的经验都是这样:越是巧干,劳动效率越高;劳动效率越高,也越能搞好劳逸结合。而劳逸结合搞得越好,社员越是心情舒畅、精力充沛,也就越能搞好生产。我们要在“巧”字上多下功夫,才能把冬季生产搞得更好,把我们的生活和休息也安排得更好!


第4版()
专栏:青海通讯

满西塔和他的万羊万羔群
本报记者 江河沅
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青海省畜牧业战线上的标兵、著名的藏族放牧能手、共产党员满西塔,今年领导放牧的一万只母羊又达到全配满怀。目前这些母羊膘肥体壮,一个个鼓崩崩地垂下了肚子,有些已开始产羔。
10月下旬,当我们冒着漫天大雪,赶到祁连山中满西塔羊群的秋季牧场时,他正把羊挡在一个很大的崖坡上。尽管大雪淹没了整个草原,羊只却仍然可以从崖坡的横断面上,用嘴掀掉积雪,津津有味地吃着牧草。今年,祁连山的雪下得特别早,10月就大雪封山了。但是,由于全体放牧员采取了这样的雪后放牧方法,坚持白天跟群,夜晚轮流守圈、查圈,严格执行各种保胎措施,到现在还没有一只母羊流产、掉膘。满西塔满怀信心地告诉我们说:全配、全怀、全生、全活、全壮,是保证羊只高速度繁殖的五个关键,有了全配、全怀的基础,争取全生、全活、全壮就不难了。
大家争学先进经验
满西塔是门源回族自治县苏吉滩公社第一生产队一个杰出的放牧员,现在又是公社党委会的委员、副社长和公社团委书记。以前,在青海草原上,每百只适龄母羊,一年能够繁殖成活六、七十只羊羔,就算是丰收的年景了。可是,他放牧的母羊,不管气候条件如何恶劣、多变,繁殖成活率总是超过100%(包括一部分母羊产双羔)。1958年,他放牧的七百只母羊,繁殖成活率达到110%;1959年,由他领导放牧的三千只母羊,繁殖成活率又超过了100%。有的放牧员用民歌赞扬满西塔说:“苏吉滩公社有个满西塔,牧羊的本领谁也比不上他:羊群好比他的连心肉,腿勤手巧一心爱社如家。”
起初,有些人认为满西塔羊群的繁殖成活率高,是由于他“走运”。也有些人认为满西塔的羊好、草多,繁殖成活率当然高。今年春季产羔结束以后,当满西塔领导放牧的三千只母羊在同其他羊群一样的条件下,又创造了产羔成活三千一百只的大群丰产纪录的时候,就不得不使这些人口服心服了。
满西塔这一新的成就,也启发了更多的放牧员,他们说:同样在党的领导下,满西塔能做的,自己为什么做不到?许多放牧员交流经验,研究措施,提出了响亮的“学、赶、超满西塔”的行动口号。“参加满西塔的队伍!”“让满西塔领导我们的丰产群!”成了广大放牧员的共同愿望。趁着羊羔离乳、调整羊群的时机,全队一共建立起三十三个绵羊高额丰产群,共有适龄母羊一万只。在大家的迫切要求下,生产队党支部决定把这些丰产群交由满西塔领导,并命名为共产主义青年丰产羊队。
依靠群众智慧无穷
满西塔经常对人说:“我没有什么,经验是大家创造的。我不过是根据党的指示,把大家的经验集中起来,然后再贯彻下去。”他就是这样处处依靠党的领导,依靠群众的智慧,胜利地执行着党交给他的任务。
要使成万只母羊获得高额丰产,根本的关键在于如何使这些母羊达到膘肥体壮,全配满怀。“羊靠人放,膘靠草长”。满西塔经常这样想:夏、秋是母羊抓膘的大好时机,应该有大片的草场;冬、春是母羊产羔哺乳的季节,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冬春草场。如何在保证留足冬、春草场的基础上,尽量扩大夏、秋草场,这又是关键中的关键。草场就是这么大,草就是那么多,羊只不断在繁殖增长,夏、秋草场往哪里去扩大呢?这是满西塔首先狠抓的一个问题。但是,“千难万难,依靠群众就不难”。满西塔几次召集小队长和放牧员开会,通过群众献计,一下就提出了一百多处过去从来没有利用过的大小草场。经过派人实地勘察,这些草场的面积,足足相当于去年夏、秋草场面积的五分之一。但是,这些草场分布得比较零散,大小不一,有的在山沟里,有的在山顶上,有的在半山腰,为了能够充分利用上,又便于羊群经常转移,灵活运用,大家又提出了划小羊群的措施,由过去的每群四、五百只,缩小到三百只左右。
在扩大夏、秋草场的同时,大家又进一步研究了如何提高草原利用率的问题。这时,大家进一步认真学习了满西塔的经验;这就是:在四季轮牧的基础上,采取按月划块、按周划片、逐日轮牧的措施;上午,羊只比较饿,不管草好、草坏都愿意吃,因而在上午先让羊吃前一天吃剩的残草,到下午再吃新草;在进入每块新的草场时,采取由边缘到中心逐步“蚕食”的扇形放牧法。通过以上措施,不但可以防止牧草被任意践踏形成浪费,也可以保证羊只经常吃到鲜草。这样,既使今年的冬、春草场比去年扩大三分之一以上,也使今年进入夏季草场的时间比去年提前一个月,进入冬季草场的时间推迟一个月,有力地保证了冬、春草场的需要。
以点带面领导全队
满西塔身为公社副社长和公社团委书记,又是这个丰产羊队的队长,但他始终保持着劳动牧民的本色,长年累月地工作在羊群里。他每到一个羊群,总是同放牧员一起挡羊,发现问题就和放牧员共同商量解决,然后把解决的办法在其他羊群中推广。通过这种“以群带队,以点带面”的方法领导着全队。
“多吃草、多长膘”,在夏、秋草场扩大以后,他又经常琢磨着如何才能使羊吃得多,吃得好,快长膘。因此,他每到一个群,总要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母羊吃草的情况。有一次,他来到一个羊群,发现这个羊群在上午就有“打热群”的情况(“打热群”就是在中午烈日当空的时候,羊只因热卧在地上不吃草)。他奇怪,为什么在上午就有这种现象呢?他想起了老牧民的一句经验之谈:“羊朝日头走,吃草晒着头,吃得慢来懒得走。”他又发现,同样在一个群里,背着太阳站的几只母羊,就吃得很欢。经过了解,其他羊群也有类似的情况。于是,他和大家研究,提出了“上午挡羊头朝西,中午挡羊头朝北,下午挡羊头朝东”,果然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羊群不好好吃草的问题。今年,不少夏季草场都在没有放牧过的高山地区,气候变化较快;有时天气一变,羊又不好好吃草了。为了在气候多变的情况下,保证母羊能够舒畅地吃草,他又和大家研究提出了“天气凉了放阳山,连阴下雨放沟川,晴天烈日放高山”的措施,既保证了母羊吃饱吃好,也充分利用了所有的草场。
此外,他还随时注意总结放牧员中行之有效的经验,及时给予表扬,并在全队推广。有一次,他到蒋发旺小队去了解母羊增膘情况,发现有群母羊挡在一座高山的半山坡上,在这片牧草茂密、面积又不小的草坡的四周,密密麻麻地长着灌木,很难看出羊群进入的通道。他想,要是在过去,谁也不会把羊挡到这里。究竟怎样把羊赶到里面去的呢?原来在这座山的背面,有条小路可以通往这片草场。放牧员就是通过这条小道,采取“边放边赶、迂回而入”的办法,使羊只吃到了好草,充分利用了这片草场。他想,类似这样的草场还不少,如果各队都能这样做,夏、秋草场的面积,不是更可以扩大了吗?经过向各队推广,果然受到了全体放牧员的欢迎。
千方百计全配满怀
经过以上一系列的措施,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到8月间,这一万只母羊就彻底消灭三类膘,全部达到了一类膘。母羊膘肥体壮,发情又多又旺;每天发情的羊数,最高达到九百只。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新情况。
生产队决定这一万只母羊全部用新疆羊采取人工授精的办法,杂交改良,但种公羊一共只有二十五只,精液供应不上。这时,满西塔抽出全队最好的配种员,一面加强对种公羊的补充饲料,一面严格采精、储精以及鉴定精液等作好充分准备,这样就保证了发情一头配一头,发情一群配一群。还由于采取定时连续输精、配后复查补配等措施,终于使一万只母羊达到全配满怀。
×××现在,各群早配的母羊已经开始产羔。满西塔又把自己的领导精力放到了对母羊的保胎、保膘以及接羔育羔的准备上来。广大放牧员在他的领导下,已经作好了接羔、育羔的充分准备:母羊有了圈,羊羔有了暖棚。他们一个个干劲充沛地说:闯过了全配、全怀关,誓夺全生、全活、全壮关。
满西塔就是这样,依靠了党的领导和广大放牧员的智慧,抓住了一个一个关键问题,解决了一个一个矛盾,从胜利走向胜利。


第4版()
专栏:

上山采“宝”(木刻)
鹏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