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检查安全生产
本溪钢铁公司第二焦化厂重视设备维修工作,从1958年到现在,设备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基本上消灭了重大设备事故,今年以来,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这个事实,充分说明了做好安全生产的工作,是确保生产正常进行,并且持续上升的一个重要措施。
1960年只剩下最后的二十几天了,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战线的广大职工,都在加倍努力地力争在这个全年最后一段时间里,夺取更大的生产成果。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做好安全生产的工作,使我们能最有效地利用这二十几天的每一分钟的时间。现在大河南北已经普遍进入严冬。关外地区早已千里冰封,关内的不少地区,也已经下了雪,天时的这些变化,给生产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因素。因此,就更要特别注意抓好安全生产的工作。只有做好了这些工作,才能防止事故发生,为生产持续上升,创造好最必要的条件。我们必须抓紧今年最后的这二十多天,力争提前和超额完成今年的计划,但又绝不能只顾赶生产进度,放松或忽视了安全生产工作。那样,不仅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而且可能给生产带来不应有的损失。
办任何事情,都要“防患于未然”,打有把握的仗。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就提到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国古代军事家孙武子也从实践中总结了一条经验,叫做:“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所有这些,都说的是做事情都要考虑到好与坏、有利与不利的两个方面,并且及早地防止不利因素发生作用,把可能产生的问题消灭在它产生之前。做到了这点,就使自己处于完全主动的“不败之地”,做到“有备无患”,“有恃无恐”。对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来说,安全工作做好了,就能“防患于未然”,就在生产中赢得了主动,争得了时间。
当前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基本建设战线应当从哪些方面来做好安全工作呢?主要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要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一个是要做好冬季设备和物资的防寒、防冻、保暖和防火工作。在设备维护和检修工作方面,首先应当加强领导,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认真检查,抓住重点,一环一环地解决,务求踏实彻底。毛主席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中说过:“什么东西只有抓得很紧,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紧,等于不抓。”要抓好安全生产,做好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就必须一个工序一个工序地认真检查,只有如此,才能发现薄弱环节,集中力量,解决问题,把工作做得扎扎实实。
为了使安全生产的工作,做得又快又好,在不同的企业里,应当根据不同的生产特点,确定不同的重点,建立切实可行的专人专责制度,并且首先做好重点设备的维护和检修。比如,在钢铁厂就一定要做好保护炉子的工作。每座炉子的每个作业班,都要有专门负责护炉的人,做到经常维护,及时检修;在煤矿企业里,就一定要特别抓好井下通风和支架掩护等方面的安全工作。要有专人经常检查通风设备的运转情况,做到一切管线畅通无阻,井下风量充足,杜绝一切可能发生的爆炸和冒顶事故。在防寒、防冻方面,就是要继续认真做好生产设备的防寒、防冻工作,把大风雪可能给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矿山、铁路、轮船和一切露天作业的生产单位,除了应当做好本企业的防寒、防冻工作而外,还要做好生产或运送的物资的防冻保暖工作,要保证使用单位需要的物资,能够得到及时供应,并且合乎使用要求。比如选煤厂就要注意尽量降低精煤的水分,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精煤在车上冻结,卸不下来;火车、轮船运送的物资,就要根据不同需要加以防护掩盖,以免因冰冻而引起物资的变质;在林区或储有易燃物的地方,要妥善地作好防火工作。
除了做好以上的工作而外,还应当组织好供设备维修、防寒、防冻用的各种必需物资的及时供应。比如备品、配件的供应,稻草、石灰、油脂等防寒物资的供应等等。
二十几天,时间虽然不长,却是对今年全年生产建设任务能够超额完成多少具有决定意义的时刻,每个企业都必须认真发动群众,切实做好这项工作,确保今年最后的一个月打一个出色的生产仗,用更好的成就来迎接新的一年。


第3版()
专栏:

本钢第二焦化厂坚持预修制度
机器安全运转生产月月超额
本报沈阳8日电 本溪钢铁公司第二焦化厂重视设备维修,从1958年到现在,设备利用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今年1月至10月,冶金焦炭等十五种主要产品,月月超额完成国家计划。
“要搞好生产,必先管好设备”。这是本钢第二焦化厂领导干部,历年来的深切体会。这个厂不断地向职工进行“安全为生产,生产讲安全”和“人人爱设备,人人管设备”的教育。并确定生产副厂长直接领导设备管理工作,每个月发动群众进行一次设备大检查。每当发生设备事故以后,专职的设备管理部门立即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提出防止类似事故继续发生的措施。
坚持设备预修制度,是这个厂不断提高设备利用率的一条重要措施。工厂领导上组织机修工人和生产工人对所有的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根据查出的设备缺陷以及设备耗损、事故发生的规律,逐项、逐台、逐件地确定设备检修的周期,然后按照计划顺序,逐项、逐台、逐件地进行维护、检修,并且将检修任务落实到每个检修工人,建立检修责任制度。
推行这一措施有三大好处:第一,使机修工人系统地掌握和熟悉了机械设备的性能、缺陷和设备事故发生的规律,能事先消灭隐患,防止事故突然发生。如机修工人对炼焦车间的消火车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测量,发现它的走行轮三十五毫米厚的轮缘,每个月就磨损一毫米,这样,需要一年更换一次。机修工人掌握了这个规律,在消火车运行十一个月的时候就更换走行轮,预先防止了事故的发生。第二,由于各项设备的检修都有计划,检修人员可以事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因此提高了检修效率和质量。第三,有利于机修部门提前预制好设备检修所需要的备件,保证检修计划的顺利完成。这个厂机械设备的主要配件就有二千多种。由于推行预修制度,机修部门事前按计划准备好了配件,因此,主要车间、主要设备从未发生过因配件跟不上而影响检修、影响生产的情况。
他们不仅坚持实行预修,而且做到大部分设备大修不停产。过去,这个厂的六个车间十六个一年一度的大修理项目,都是停产进行的,而现在停产大修的已减少到七项,其余的九项都是在车间不停产的情况下利用生产间隙进行大修,仅这一项,每年就为国家增产价值十三万元的财富。检修不停产的作法是:检修工人把需要检修和更换的机械和配件,提前成组成套地预装好,运到机器设备旁边,利用生产间隙时间进行检修更换。
组织生产工人和机修工人密切合作,共同维护设备、检修设备和管理设备,是这个厂做好设备维护管理工作的又一条重要措施。为此,工厂党委组织生产工人与机修工人签订“互教互学”合同,由生产工人向机修工人传授生产操作知识,机修工人帮助生产工人学会检修设备的技能。这一活动开展后,全厂已有一百八十八名老生产工人学会了一般的设备维护检修技能,自己担负简单的检修和调整设备的工作。这样就使生产工人进一步熟悉了设备的性能,更加精心操作,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长途短途协作调运生铁
河北省铁路、公路部门和各炼铁企业通力协作,长途短途密切配合,集中力量为钢厂调运生铁。各炼铁厂加强了厂内运输的领导,合理地组织厂内运输和装卸力量;各地公路运输部门抽调足够的汽车、马车投入短途运输,及时把生铁运到车站。这样,就保证了十一月份全省铁路运输超额百分之四点二完成生铁调运计划。
炼出多少钢轧成多少材
天津市轧钢行业的职工开展高产红旗竞赛,职工们提出:炼钢工人炼出多少钢,我们就轧多少材,一定要让钢、材并长,比翼双飞。在高产红旗竞赛中,各轧钢厂的领导干部都亲临生产第一线,指挥生产,做到层层抓,时时抓,事事抓,一抓到底。十一月份以来,全市钢材产量普遍上升,钢材合格率也稳步提高。
青岛大造配件支援农业
青岛市五十多个机械、农具制造厂,发动职工全力赶制内燃机、拖拉机、机引农具的备品配件。现在已完成了内燃机、拖拉机等各种配件两万一千多件,手推车配件两千三百多万件。有关商业部门也协助工厂解决急需的零件和工具,从而大大加快了配件生产的进度,供应了农业机械修配的急需。
一万多套阀门支援鞍钢
大连阀门厂职工全力支援鞍钢。这个厂的职工十月下旬接到鞍钢急需一批阀门订货任务。为了尽快满足鞍钢的需要,他们采取大挖原料潜力,大闹技术革命,并集中人力物力打歼灭战的办法。结果比合同要求提前三十五天按质、按套、按品种完成了一万零二百多套阀门任务,有力地支援了鞍钢。
武汉组成修理缝补业务网
武汉市商业系统以分布在全市各区的八大商场为中心,采取固定和流动相结合的办法,组成修理缝补业务网,开办了目前对人民日常生活急需的棉絮重弹、服装翻改、缝补、染色等服务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们通过城市人民公社把国营和社办的缝纫等工厂(站)结合起来,由大厂派出技术工人到小厂(站)去作技术指导,提高小厂(站)修补技术水平。
办食堂的好做法形成制度
大连机车车辆厂车辆车间党总支把办好食堂的一些好的做法用组织制度把它固定下来,使食堂越办越好。这个车间的党总支从食堂建立以来,就把办好食堂列入党委会工作日程,定期开会讨论研究食堂工作。根据党总支的决定,车间干部采取定期与不定期两种形式,经常下伙房劳动,把政治工作带到伙房去。车间并成立有“生活委员会”,发动职工群众人人关心食堂,人人动手办好食堂。这些已经形成了制度。


第3版()
专栏:

以共产主义协作为内容 以完成钢铁生产计划为目标
鞍钢开展协作公约赛促钢增产
据新华社鞍山8日电 鞍钢职工在力争完成今年钢产量计划的斗争中,以党的基层组织为核心,以生产班组为基础,以共产主义协作为内容,以促进完成钢铁生产年计划为目的,开展共产主义协作公约赛。
共产主义协作公约赛,是鞍钢第一炼钢厂创始的。10月初,这个厂的职工为了给国家增产更多的钢,普遍制订了上下工序之间的一条龙协作公约;炉与炉、组与组的同工种互助协作公约;个人与个人相互协作公约;以及有关单位解决生产中关键问题的临时性协作公约。这几种类型的公约,纵横交织,紧密结合,把全厂一百多个工序、三百多个班组串连起来,各个单位都根据国家计划的要求相互提出保证条件,严格执行,定期评比。例如,平炉车间各班组(炉),在协作公约上规定:平炉工人保证认真贯彻“多装、快炼、高温、长寿”的操作方针,维护好炉体,按钢种出钢;原料工人保证炼钢用的原料合格率达到60%以上,每班供应铁水罐七、八个,铁水和废钢料供应及时;铸锭工人作到平炉打响出钢钟后,在十五分钟内挂好钢水罐;整模工人保证在出钢前二十分钟内,把模子准备好,出多少炉钢就供应多少套模子;混铁炉工人“送货上门”,按时兑铁水;运转工人保证作到快装料、配合好平炉快速炼钢。这样,上下工序、左邻右舍,环环扣紧,都按照公约办事,因此大大缩短了每炉钢的熔炼时间。
中共鞍山市委和鞍钢党委及时总结推广了他们的经验,使这一竞赛运动,很快地在鞍钢各厂矿普遍开展起来。现在,这一竞赛,已从一个钢厂内部发展到整个鞍钢各生产系统;从矿石原料生产部门到轧钢部门,从主体车间到辅助部门,从班组之间到厂际之间,从厂矿内各单位之间到工厂和职工家属之间,都订立了共产主义协作公约,使鞍钢这个现代化的联合大企业的各工序、各单位直到各班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共产主义大协作网,使各种生产活动,建立在严密的组织和自觉的思想基础之上。
在共产主义协作公约竞赛运动中,广大职工都主动严格地执行协作公约。炼钢厂的平炉炉长和工人,都严格地执行了公约规定的“上班就动手,下班四不走”(即下班时间赶上出钢、堵炉门、装料、补贴平炉前后墙时不走,留下来帮下班忙)。第一炼钢厂原料工段乙班混铁炉小组长、共产党员魏吉富,为了履行协作公约规定,提高原料合格率,促进快速炼钢,他就临时搬到厂内住,一炉一炉详细查记录,总结大家的经验,亲自检查车上的铁水罐,找到了原料合格率波动的原因之后,又采取了有力的措施,使全组的原料合格率超过了协作公约的规定,被评为红旗小组。各班组、各工序、各车间以至厂际之间,还按着协作公约赛进行了自下而上的层层检查、定期评比,从而促进了这一竞赛运动的发展。
广泛开展共产主义协作公约赛,促使不少单位的生产出现了新气象。第二炼钢厂11月份钢的平均日产量比10月份增长2.1%,每炉钢的熔炼时间,缩短四十一分钟。耐火材料厂的耐火砖产量,10月下半月比上半月猛增20.3%,镁砖一级品率提高12%;11月又超额3.6%完成了全月生产计划。


第3版()
专栏:

上班为下班创造生产条件
马钢二炼钢厂四车间钢产量不断上升
据新华社合肥8日电 马鞍山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四车间的领导干部,通过深入生产、领导生产,摸索出一套加强转炉炼钢生产准备工作的经验。这个车间从9月份推行了这项经验以来,钢的平均日产量比1至8月份平均提高了186%,11月上中旬又比10月份同期提高53.4%;钢锭质量、转炉炉龄、生铁消耗等各项指标,都获得了全面跃进。
这项经验的具体内容是:在一个班里除了保证完成本班产钢任务以外,还要给下一班吊下一只旧转炉、拆除一只旧转炉、清理一个旧炉坑、砌好一只新转炉、装好一只新转炉。并成为人人遵守的制度。第四车间自从推行了这一制度后,保证了每个班都有足够的炉子吹炼,大大提高了转炉的周转率。原来全车间平均每天只能开一个半炉子,现在已经提高到开两只半到三只。而且,由于备用炉子充分,根本消灭了过去的那种“小停产”现象,使转炉作业率提高20%以上。
转炉炼钢的特点是环节多,炉龄短,一只转炉一般只能吹炼八小时就要有一个新炉子来接替。这个车间在未实行新制度以前,各班在抓班作业计划时,往往只顾完成本班产钢任务,忽视进行生产准备工作和为下一班创造生产条件。因此造成了转炉的接替得不到保证,生产受到影响,使工人的干劲和设备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第四车间的党总支书记深入生产第一线发现这一情况后,连续几次召开总支扩大会、工长以上干部会和职工座谈会,认真研究了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大家一致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在生产管理上缺乏“一手抓吹炼,一手抓准备”的有效措施。经过大家讨论,车间领导很快就在生产管理上研究制定了这项措施,并从9月份起就认真贯彻执行。为了保证新制度的贯彻,他们进一步加强了职工的思想教育,通过具体事实,说明加强生产准备工作对确保转炉炼钢连续生产的重要意义。车间党总支还专门指定一名车间副主任和生产调度组长,每天负责督促检查三个班的执行情况,把每天每班的生产任务和吊炉、拆炉、清坑、砌炉、装炉指标张贴出来,使每个工人对当班任务心中有数。
新制度的实行,有效地改善了生产管理工作,使每班生产都做到了一手抓吹炼,一手抓下班生产准备工作,因此进一步促进了三班之间的大协作。各班职工发扬“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共产主义风格,都把为下班创造条件当作自己的光荣职责。由于三班工人互相协作,现在这个车间已经做到班班都有两只到三只炉子在吹炼,另有两只炉子备用。这就确保了全车间班班高产。
目前,马钢第二炼钢厂党委已经全面总结了这个车间的“一五作业制”经验,并且正式纳入生产管理制度在全厂贯彻执行,保证全厂炼钢生产连续不断地获得高产。


第3版()
专栏:

多产钢材(武钢职工美术展览作品)
远方


第3版()
专栏:

上海大力增产耐用纺织品
青岛五和牌胶鞋在高产的同时穿用时间一再延长
据新华社上海8日电 上海纺织工业职工大搞产品改革,生产耐用产品。据最近五个月来的不完全统计,已有一百多种纺织、针织品提高了耐用性能。产品牢度提高,不仅为广大消费者带来了利益,而且可以节约大量社会财富。
运用化学方法处理,是提高纺织、针织产品坚牢程度的重要途径。上海太平洋织造厂生产的毛巾,经过特殊处理,毛圈成螺旋形,送到理发店试用六个月,洗涤一万五千多次,仍然完整无损;而一般毛巾用半个月,洗涤一千三百多次,就会损坏。经过化学处理的花府绸、袜子、球鞋帆布、领衬布等,经过物理试验,牢度都比未经化学处理的产品提高一倍左右。
合理改进织物设计,改变剪裁方法,也是延长织物使用寿命的重要方法。衬衣或棉毛衫,最容易破损的地方是领口、袖头。莹荫针织厂把双纱棉毛衫袖口、领口的罗纹,用尼龙加固,棉毛衫挂肩容易破损,在缝制时就在里面衬块布,事情虽很简单,却可以收到一件双纱棉毛衫抵两件穿的效果。新买一双袜子,穿一个时期,袜筒还很好,但袜头和后跟往往先破。上海许多袜厂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要求,把袜头和后跟用尼龙或股线加固,增加的原料不多,而穿用的时间却可以大大延长。上海统一毛巾厂、上海毛巾二厂等,将毛巾两边两头不大使用的毛圈改为平纹,印上新颖的花型图案,把节省下来的棉纱用来增加毛巾中间的密度,不需增加棉纱,就使毛巾的牢度提高25%。
上海纺织行业试制耐穿耐用的产品,是通过厂内厂外的群众运动来进行的。针织内衣厂的职工在十几天之内就提出了二百多件改进针织品设计与剪裁方法的建议。许多厂成立了有领导干部参加的工人、技术人员与科学研究机关人员组成的“三结合”小组,集中大家智慧,确定改革方向,摸索工艺规律,鉴定产品性能。
目前,上海纺织工业部门的职工正在一面试制试销新的耐用产品,一面陆续小批生产已经初步试验成功的产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
据新华社青岛8日电 青岛橡胶九厂出产的“五和牌”胶鞋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质量不断提高。长球鞋的穿用时间去年上半年是一百二十三天半,去年下半年提高到二百零七天,今年上半年又提高到二百四十八点四天。力士鞋穿用时间去年上半年是一百二十三点九天,去年下半年提高到一百四十一天,今年上半年又提高到一百六十天。下半年两种鞋的穿用时间都进一步延长,外观也都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


第3版()
专栏:

“老管家”的“万宝库”
沈阳第三机床厂有个著名的
“万宝库”。这是“老管家”苏宝元一点一滴地收集废物废料设立的,里面有金属材料、工具、设备、破布、碎纸……真是五光十色。苏宝元以前是个勤务工,现在是厂长助理。他爱护厂里一草一木,十年如一日。
有一回,工厂赶制电站汽轮机,不料铸造车间没有了筛网,市上一时又买不到,大家正着急。在一次全厂的生产调度会上,总务科副科长老魏想起了“老管家”的“万宝库”,建议去查查。他赶到“万宝库”一看:嗬,不仅有,而且多得很哩!
“万宝库”的名声,不仅流传在市内,还远播四郊农村。不久前,铁岭县一个人民公社有一台柴油机因钨金瓦烧坏停止转动了。怎么办呢?社员们想不出一点门路。忽然一个社员建议:咱们进城到第三机床厂去求援,听说那里有个“万宝库”。不久,他们就来到了机床厂。“老管家”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又从库里取出五块钨金瓦,让他们高高兴兴地带了回去。
擦机器用的巴掌大的废砂布,厂里工人们每年不知要扔掉多少。“老管家”一块块地拣起来,几天工夫就积聚了几麻袋。他在处理这批砂布时,先拿凉水泡,不济事,改用热水泡,粘砂子的胶溶化后,砂子统统脱光了,再把砂布一搓洗,全是白净净的好布,这可把“老管家”乐坏了。以后,他每到星期六,就将一周来收集的废砂布洗刷干净,交给工厂增加了收入。(附图片)
启雄插画


第3版()
专栏:

克勤克俭的老师傅
天津棉花机械制造厂老工人王锡侯,常常对学徒们说:“咱们国家是一个大家庭,咱们铁工组就是这个大家庭的一部分。创家立业要克勤克俭,过日子也得精打细算。
有一次,他从外边开会回来,一进车间,看见地上堆着一大块一大块下脚料,就楞住了。原来料是刚到小组不久的徒工曹维城下的。
这天下了班,王师傅把“进花漏斗底节”的图纸找出来,耐心地告诉小曹下这种料应该用两张铁下三个,不该一张铁下一个,甩下大块大块的下脚料,造成浪费。他又检查了自己没有事先告诉小曹的缺点,然后对小曹说:“要记住:一分铁就是一分力量,也就是一分幸福。”
王锡侯有个想法:“当家嘛,就得有个当家的样子。凡是对国家、对工厂有利的事,我能做的一定做,能管的一定管。”
工厂生产飞跃发展,铁工组凭着鎯头和大剪子干活,已经不能满足上下工序的需要。王师傅很着急,当时厂里有人建议买新机器代替手工操作,可是他不这样想。他说:“党和毛主席告诉咱们要勤俭办企业,咱们可不能大手大脚,动不动就买新的。”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他带着学徒们一台一台地试制,第一次制成轧印机,效率比手工操作提高两千五百倍,以后又制造了切铁机、圈管机……现在铁工组有了十一台大机器,90%的活都由机器制造,然而没有半台是花钱买来的。


第3版()
专栏:

缝衣针上做文章
实现材料一顶几的运动在上海市各工厂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以后,在一次党支部会上,中国制针厂党支部书记张志超想到了缝衣针,提出是否可把缝衣针改得细一点。有人听了这意见说:“这个油水不大,没意思。”但是改细缝衣针,究竟能节约多少材料,大家却心中无数。有人提议算一算。支委庞民桀当场拿起算盘劈劈拍拍打一阵,连算两遍,“嗨”的一声,兴高彩烈地说:“每一根缝衣针改细一根头发丝的三分之一,全厂以月产二亿二千万枚针计算,到年底就可节约六十吨钢材,可以一个半月不向国家要原料。”大家听了,顿时振奋起来,有人惊讶地说:“没想到小小缝衣针,竟大有可为!”
缝衣针改细,会不会影响质量?消费者会不会满意?他们又向附近居民征求了意见。有一位妇女说:“早就该改细啦,你们厂出的‘大利华’针身体粗,缝衣时针脚洞眼大,做绸衣服更不相宜,有时我们只好买别的针用。”后来,他们将扎底针到五号针等六个品种都分别改细,不但省材料,而且滑溜好使,受到了消费者欢迎。


第3版()
专栏:

工业“巧裁缝”
沈阳扇风机厂五车间铆工小组,专管号料、切料。全组工人知道自己是全厂下料的咽喉,特别注意节约用料。
这个组的工人李树东切风机涡壳板,一张铁板只能切一个,另一半就不能用。他感到这是个大浪费。一天,他到街道缝纫门市部见到缝纫工人巧裁巧剪,用少量布就做出美观的衣服来,很受启发。他想:切钢板,能不能将部件切开裁然后焊上?他这想法刚一提出,有人说:“人家裁缝用的是布,我们用的是铁板,这怎能行呢?”可是党支部大力支持他,找检查员同他一道研究。李树东连夜改进了样板,将部件分两段裁,裁后再焊接上,结果节约了钢材40%,质量也没受影响。于是这个组出了第一个工业“巧裁缝”。
“巧裁缝”这个名字一传出,立刻在全厂叫响了。人人都感到巧套巧裁的办法好,不管是切什么形状的部件,都想办法巧裁巧剪。老工人吴宝顺过去切涡壳板部件,材料利用率只能达到60%,这次研究出新的裁料方法,一个月就节省二十张钢板。


第3版()
专栏:

灵巧的小工匠
为了节约两分钟,黄光耀又瞪着眼一动不动地在想心事。熟悉他的人一看就知道,这个十八岁的
“灵巧的小工匠”又在搞他的个人每日总结,想办法找窍门了。
8月6日这天,在加工机车的配件“栽丝”时,别人一天干六十二件,黄光耀做了一百三。但是,他仍然感到加工中有四个小的操作过程是不必要的。每车一根,就白白浪费了两分钟。这个漏洞必须堵塞。
8月7日,黄光耀把四个不必要的操作过程去掉了,从每件活上抓回了这两分钟,日产量提高到一百五,得到了党组织和同志们的赞扬。下班吃饭铃响后,他又一动不动地在想心事。他觉得每车一根要停一次车,去推一次顶针,得花四十秒。根数多,浪费就大了,这不符合增产节约的精神。
于是,在8日一上班,他就采用不停车顶顶针的办法,把这四十秒又夺了回来。这天,日产量飞升到二百三十七件,产品质量全部合格。
黄光耀是成都机车车辆工厂的学徒工,技术水平并不高。但是由于他坚持每日总结,今年以来已经实现了一百六十四项革新,半年就完成了一年零八个月的工作量。厂里有些青年工人对他开玩笑地说:
“你真是个总结迷”。黄光耀回答说:“正因为我坚持了班班总结经验,天天革新技术,才实现了日日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