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抽调劳动力是当前支援农业的首要任务
哈尔滨基建职工大搞“四化”升级 节约二万多劳动力支援工农业生产
本报讯 哈尔滨市基本建设战线广大职工,在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中,大搞“四化”升级,配套成龙,现在已经创制出土洋机械四千八百多台,自动化单机一千多台,各种先进工具五千四百七十多件。经过五次整理、鉴定、定型和配套,全市基本建设战线,已拥有三百七十多条自动化生产线和联动线,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到目前为止,已节约出二万六千八百多个劳动力,充实了农业生产第一线和其它生产建设岗位。华岭煤矿革新技术
生产增加人力减少
本报讯 广东省华岭煤矿10月下旬抽调了二百五十个劳动力支援农业生产,但11月上旬的平均日产量却比10月份增加36.6%,平均工效比10月份增加31.45%,实现了减人增产,持续跃进。
为了做到减人增产,华岭煤矿党委发动群众大搞“四化”项目的巩固、提高、推广;实行定员、定额,进一步改善了劳动组织。在这期间,全矿共实现了三十一项革新项目,使很多人工操作实现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例如,第十六号小煤窑安装了电动绞车,劳动生产率比人力肩挑提高五倍;小煤窑的巷道运输,用铁轨代替木轨,节省劳动力二十多人。
南京基建部门广泛运用革新成果 抽调近万个劳动力加强农业战线
本报讯 今年以来,南京市基本建设部门已抽调九千八百多人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在这期间,全市完成的基本建设投资额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9%,其中建筑安装工作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9.3%,劳动生产率(全员)比去年同期提高66%,建成的工程项目和竣工的面积比去年同期也都有显著增长。
南京市基本建设部门职工为了实现增产不增人,增产又减人的要求,今年上半年,开展了一个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在这个运动中,广大职工创造和试制成功了成千上万件先进施工机具。在十三个主要工种中,配套成三百八十多条施工龙,建成了六十多条自动化和半自动化的生产联动线以及三百六十多条生产流水线。有十个生产小组四百多台单机实现了自动化,全部取消了外脚手架,使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如全体瓦工开展了“每人每日砌万块砖”的运动,创造出了电动铺灰器、电动铺灰砌砖机等许多先进砌砖机具,使砌砖效率提高一倍多,最高提高到十多倍。有一百多名瓦工突破了日砌万块砖的指标。广大土方工人在短短时间内创造了二十九种土方施工机械,并搭配成龙,平均每人每日的施工效率由两立方米提高到三十五立方米以上。仅这两个工种,就节约出一千八百多劳力支援了农业生产。
为了实现增产又减人的要求,他们普遍将三级管理制改为公司、工地两级管理制,以工地为基层施工单位,成立以瓦工、木工、混凝土工、抹灰工等为主体的专业工作队。专业队根据新机具、新工艺和新生产流水线的施工需要,实行按龙编组,定机、定人、定效率。这样不仅减少了层次,加强了基层的领导,而且大大精简了附属工和非生产人员。
宜丰大办牛拉板车 人力减少运效提高
新华社南昌20日电 江西宜丰县根据山区特点大办牛拉板车运输,提高了运输效率。全县已从短途运输中节约出一万五千多个劳动力加强了农业第一线,并提前三个月完成了全年的短途运输计划。
宜丰县原来没有牛拉板车,历史上一向靠人挑人背运输。现在,全县各公社、大队都有了牛拉板车运输队,大部分工厂、企业也广泛地使用了牛拉板车。
由于工农业生产大跃进,宜丰县原来从事短途运输的劳动力几乎占了农村总劳动力的三分之一,还有不少物资长期积压待运。中共宜丰县委认为,短途运输工具落后,是农村劳力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迅速解决这个问题,既不能很好完成运输任务,又不能集中更多劳动力用于农业生产。因此,从去年以来,县委决心大办牛拉板车运输,提高运输能力。
牛拉或马拉板车,在我国北部和中部地区早已是民间日常运输的主要工具,但在南方的一些山区还是一项新东西。宜丰县在推广牛拉板车过程中,曾做了许多细致的组织工作。县委第一书记费庆章亲自在堂浦公社使用了第一辆牛拉板车做试点,效果很好。接着,各公社党委也进行了使用试验,又组织了参观、评比,全面推广。经过不断改革,现在宜丰县的一辆牛拉板车的载重量等于十五个劳动力的运量。日行由三十多华里增加到了五、六十华里。
遂宁工业部门扩大革新成果四百多劳力奔赴农业第一线
本报讯 四川省遂宁县城区工厂企业在增产节约运动中,积极巩固、推广和提高革新成果,9、10两月节约出四百八十个劳动力投入农业第一线。10月份还派出一千五百多人参加支援“四秋”战斗,但1至25日的工业总产值仍比9月同期上升了16.84%。全区有十九个厂已经提前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二十二个厂的产量、质量、品种等各项指标实现了全面持续跃进,荣获县、区党委“减人增产”的奖状。
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人力支援农业第一线,县、区党委决定进一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对需要巩固、推广和提高的革新项目,分别轻重缓急,组织专门力量,采取现场“会诊”的办法,限期解决。如针织行业印染车间,原来使用的木架圆盘手摇染纱机,用起来费力大,工效低,染的纱颜色单调,工人都不愿意使用。10月中旬,党支部组织老工人、技术员进行复查、整理,自己动手制造配件,只花了三天时间就改制成了一台脚踏自动染纱机,与原来木架圆盘手摇染纱机比较,节约了一个人,工效还提高50%以上,染出的各色纱支颜色鲜艳均匀,花色品种也增多了。
在深入开展技术革新运动中,许多领导干部都亲自到车间、小组、大抓关键。县委工业书记了解到棉纺业在制造快速织布机机架中,缺乏木工和铁件,便组织农具厂、五金厂、机械厂的职工支援。经半月突击,就安装好了快速织布机十二台。目前已正式投入生产的八台,每台日产量提高20%—30%。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两个月来,各厂共推广和改良新工具八百六十七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海原调整合并社办工厂 腾出大批人手加强农业
本报讯 宁夏自治区海原县十三个人民公社,原有二十七个工厂。在增产节约运动中,中共海原县委和海原县各公社党委,将二十七个社办工厂,按不同性质合并为十三个联合工厂,充分发挥了人力、财力、物力的潜力,实现了一厂多用、一机多用、一物多用、一人多能。这样,十三个公社的社办工业共腾出占原有人数35.16%的一百八十个劳动力直接参加了农业生产。人员减少了,生产效率却大大提高了,全县社办工业已提前三个月超额26%完成了全年生产计划,实现了增产又减人。(附图片)
辽宁省本溪市许多工厂积极挖掘生产潜力,为明年农业增产提供机具。这是本溪市电机制造厂党总支书记邢杰(中)深入车间,和职工一起用普通铸铁片代替矽钢片,制造农村用的“土电动机”。 新华社记者 贾承滨摄
无锡机床厂七级技工、共产党员万玉钦积极支援安钲公社农机厂的建设,他到金工车间后,热心培养徒工,四个多月的时间,个个徒工都能独立操作,绝大部分徒工已达到了二级技工水平。
新华社稿 毕玥年摄


第3版()
专栏:

增产减人周柏生小组一马当先
一年间,全组从三十二人减为七人,劳动生产率提高十二倍
共青团广东省委号召全省青年职工开展学赶超周柏生小组竞赛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省开平县三埠电厂电机车间周柏生小组(铁芯组),一年间从三十二人减为七人,生产计划月月超额完成,并提前四个月完成了今年全年的生产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十二倍,产品成品率提高到98%。从今年5月以来,全组基本上不领原料材料,利用废旧料和边角碎料生产,仅第三季度就为国家节约了六吨矽钢片。
周柏生小组能够减人增产,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一股发愤改变“一穷二白”面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的雄心壮志。这个小组在1958年8月成立时,只有三把手剪、三个圆规和两台又旧又小的手摇冲床,全组三十二人没有一人懂得电机制造技术,90%以上是学徒(其中新学徒占80%)。初制电动机时,由于全部是手工操作,产品质量不好,当时曾发生“上马”还是“下马”的争论,主张“下马”的人认为“没有五吨冲床,休想制造电动机”。但是这群青年人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说:“我们能够用土法制出电动机来,也一定能够过好质量关”。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他们全用废旧料制成了万能剪床、各式冲床、铡床等十台“土”的或简易的机械,使89%的操作用上了机械,并且生产出质量良好的电动机、发电机。这个小组实现减人增产的另一个方法是:人人一专多能,实行劳动力的综合利用。他们以能者为师,分工辅导,以车间当课堂,设备当教材,经常进行技术学习,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经过两年来生产实践、革新、学习,全组现有的七个工人都成了技术多面手,生产电机铁芯,大小共二十三道工序,他们七个人都能应付自如。
由于机械化程度和工人技术水平的提高,全组生产面貌根本改观。过去全组三十二人,劳动力还感觉不足,生产任务较多的时候,除了动员全车间工人、职工家属协助以外,还要送一部分活到厂外加工。从去年4月开始,先后抽调了二十五人支援新建企业、农村和本厂薄弱环节,现在全组只七个工人,还能经常支援别的小组,生产从被动变成了主动。
共青团广东省委于11月3日作出决定,要求全省工矿企业的共青团组织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领导地组织青年职工学习周柏生小组的先进思想和模范事迹,进一步深入开展以“四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掀起学、赶、超周柏生小组的劳动竞赛,使这个学习成为推动增产节约运动、节约劳动力支援农业的强大动力。


第3版()
专栏:

把农业机械配件列为重点产品
昆明拖拉机厂固定设备固定工人增产配件
本报讯 云南省昆明拖拉机厂树立主动当“配角”的思想,把农业机械配件列为重点产品进行生产,使三季度的农业机械配件的实际供应量,比二季度增长83.5%。
今年以来,由于农村农业机械的增加,配件需要量也大大增加,成批生产农业机械配件就成为一项迫切任务。为了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这个厂确定把全厂主要产品的生产,由过去的以试制拖拉机、制造煤气机为主,改为试制、制造和生产配件三项任务并举,并把配件生产纳入生产计划,成立了两个配件工段,配备了必需的机床和一定数量的人力,专门制造厂内、厂外需要的各种配件。同时,赶制了一批工模夹具,以提高配件的产量和质量。
这个厂开始成批生产配件以后,遇到的突出问题是制造配件的材料要求规格多,质量高,一时不能满足需要。党总支及时抓住这个薄弱环节,加强了化验工作,实行严格配料,并指派一名有经验的老工人,专门负责配料。当时,及时解决用白口铁制造活塞环的技术问题,是保证立即增产活塞环的关键,于是领导干部深入车间,和工人一道进行白口铁脱硫、脱磷的试验。经过数次试验,终于用白口铁造出了活塞环,大大增加了活塞环的产量。
职工群众在制造配件中,大搞技术革新,利用闲置和废旧材料,自制设备,适应成批生产配件的需要。热处理缺乏高频电炉,热处理工们就自己动手,砌筑了气体掺炭炉,代替高频电炉。不但满足了配件淬火的需要,而且效率比高频电炉高几倍。
为了提高配件产量,一车间职工还自己制造了钢套炉,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五倍。


第3版()
专栏:

赶制农具
铁牛下地 扬州剪纸艺人 张永寿


第3版()
专栏:

钙镁磷肥制造容易肥效大
新华社郑州20日电 河南省巩县化工厂职工用土高炉生产钙镁磷肥,到10月底已经生产出一千五百四十吨。
钙镁磷肥肥效高,同过磷酸钙不相上下,但生产过程比过磷酸钙简易,而且可以不用硫酸,是增产磷肥的一个重要途径。
为了使所产钙镁磷肥能及时用在农田上,这个厂还派出七名技术员到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边宣传、边供应、边传授施肥技术。回郭镇公社镇西大队九十亩棉田施用钙镁磷肥以后,原来的三类棉迅速变为一类棉,平均单位面积产量比未施的棉田增产17%左右。孝义镇公社孝南大队二亩玉米地施肥结果,比未施肥的玉米每亩多打粮食七十五斤。


第3版()
专栏:

提前为春耕做好准备
云南力争年底以前生产一千套排灌机械
据新华社昆明20日电 云南省机械工业部门已经提前赶制原定在明年第一季度生产的一千套左右的排灌机械。目前,许多工厂已经按照新的计划浇铸出一批水泵体壳和部件,其中有的正在进行加工和装配。
为保证在今年年底把这一千套左右的排灌机械全部赶制出来,全省机械工业部门根据各厂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条件进行了合理分工。大型的、电动的水泵由昆明的机械工厂制造;中小型、煤气带动的水泵由专区和县的机械厂生产。省、市、专区机械厂生产水泵、电动机、煤气机等主机,县、社机械厂生产水管、螺丝等配件。这样既可缩短生产时间,又能保证产品配套。
为使这批排灌机械精益求精,各机械工厂认真发动群众检查了今年的生产情况,向群众进行了重视产品质量的思想教育。水泵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的昆明水泵厂,经过质量检查,发动群众改造化铁炉,增添了烤窑和退火炉,使铸件的废品率大大下降。金工车间职工自己动手制造出三台专用镗床,使水泵体壳的镗孔完全达到设计要求。这个厂的职工还对图纸资料进行了审查修改,作到图纸资料同工、模、夹具完全一致。采取上述措施以后,水泵的加工质量和成品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第3版()
专栏:

沁县为每个农业劳动力配齐五件生产工具 北京五金机械公司组织工厂拿出存余配件
据新华社太原20日电 山西省沁县的县、社工业职工热烈展开以明年春耕工具为中心的突击生产农事机具活动。中共沁县县委提出为每个农业劳动力配齐锹、镢、锄、镰、车五件工具,给每个管理区改革加速磨和双滚碾两件东西,给每个公共食堂制出压面、切菜、吹风用三部土机械,作为突击生产的目标。
在这些机具的生产中,各县、社工厂广泛开展了比造得多、比造得快、比质量高、比用料省的“四比”竞赛。县农业机械厂在突击制造各种机具的同时,还加速赶制出三十部皮带车床,武装社办工业。由于各县、社工厂的通力协作,到本月7日统计,全县已经制造出各种农具一万二千五百四十六件,加工工具三百十九件;并且修补了大批旧有农具,改革了很多加工工具。
据新华社20日讯 北京市五金机械公司组织工厂把存余的部件、配件,供应农村修配农具,有力地支援了郊区明年的生产准备工作。
在进行这项工作以前,这个公司抽调了四十多名供销干部分赴郊区农村进行调查,把公社需要的部件、配件,按规格品种、轻重缓急,分类排队,制成货单。然后带上货单,组织工厂把多余的部件、配件供应农村。经过这种细致的组织工作,在一周左右就解决了公社急需的部件、配件一万六千多件。到11月上旬,各公社已经修配好拖拉机、锅驼机、播种机等大型农业机械和新式农具两千二百多台、件,还组装了正在等配件的播种机、平地机等一千八百多台。公社工厂的一百五十台刨床、钻床,也因得到配件,全部修复,立即用来修配农具。


第3版()
专栏:

更切实更有效地支援农业
中共扬州地委书记处书记 杨易林
自从去年党中央发出了加速农业技术改造的号召以后,一年来,我们扬州专区城市支援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无论在规模上、形式上、内容上都比以往任何一年有了发展。随着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深入人心,广大干部和群众支援农业的自觉性、主动性大大提高了,不仅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单位积极行动起来,那些本来认为“支援农业与自己关系不大的”单位也参加了运动,各行各业千方百计地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出力,掀起了一个“比谁支援农业贡献大”的竞赛热潮。
工业战线上的广大职工,紧紧围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增产粮食,在修配制造中小农具、农业机械和生产化肥农药等方面,切实支援了农业技术改造。十个月来,新制了各种农具六百四十一万件,整修了各种农具二百五十万件,比去年增加了30%左右;试制推广了新式农具二十多种三十多万件,使花费劳力较多的水稻脱粒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同时,提前一个季度完成了抽水机的修理任务,新制了动力设备六千多马力,扩建了农田电灌网,使全区近60%的水稻田实现了机电灌溉。特别是今年以来工厂企业通过技术革命,抽调了大批的干部、工人、技术力量、机器设备送往农村,在全区各县各公社基本上建成了农具农机修配网。
所有这一切,都为节约劳动力,战胜自然灾害,增产粮食,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技术条件。在这个新形势下,实际工作又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急待解决的新问题,这就是如何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更切实、更有效地发挥工业支援农业的重要作用,使工业的支援能够在发展农业生产上取得更大的实际效果。最近我们在总结一年支援农业工作,制订今冬明春规划的过程中,以生产农机农具为中心,就这个问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根据各地的实践,有如下几点体会:
集中力量先抓关键
要充分发挥工业支援农业的作用,必须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根据需要和可能,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在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步骤上,首先要集中力量解决对农业增产作用最大,而花费劳力最多的关键问题;其二是在制造和推广新农业机具时,必须注意本地区的自然条件、作物品种、耕作制度、群众习惯等特点。这两个问题如果解决得好,就能取得显著效果。
在推进农业机械步骤上,以我们专区解决农田排灌的问题为例。我们专区的农作物主要是三麦和水稻。在自然条件上,有丘陵山区、有杂谷平原、有水网地区,不论是那一种地区,增产粮食的第一个关键都是“水”。里下河地区地势低洼,经常受水多成涝的影响;仪扬山区地势高,年年受无水干旱的威胁;杂谷地区既要防旱又要防涝。解放几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虽然全区排灌机械设备逐年增加,但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因此,我们工业在支援农业方面,首先就是支援农业解决排灌问题。从去年到今年,我们集中力量,兴建了一座两台一点二万瓩电机的电厂,制造了大批的机电排灌设备,普遍改革了人、畜、风力水车。使今年的排灌机械动力达到七万多马力左右,机电灌面积占到水稻田面积的60%左右。加上风车和自流灌溉,有80%左右的三麦、水稻田,在排灌方面摆脱了手工劳动,节约了十多万个劳动力,保证了三麦、水稻播种及时,排灌正常,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赞扬。农民歌颂说:“没有机电灌,稻麦望天收,有了机电灌,水旱都不愁,工业支农好事多,这件事要算头一个。”
在制造和推广新式农具上,以排灌机械为例,我们也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注意各个地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在里下河地区,由于河网纵横,岸埂狭窄,耕地成圩成垛,若用大型座机,则不便安装、不便移动、不能充分发挥机器的效率。我们就推广了抽水机船和小型的十马力的排灌机械,在水上能沿河岸入港口流动排灌,在岸上能两个人拖了就跑,便于移动,充分发挥了机器效率。在平原和山区,由于地高水低,耕地成片,我们就推广了三十到五十马力以上的大型抽水机,建立了抽水机站,使排灌机械能供应大面积排灌需要,能吸低下的河水引到高田来。这样就保证了不同地区的需要。在其他新农具的推广方面,我们也坚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分水田、山区、平原,生产了各种不同规格型号的工具,单犁头全区就有三十多种不同的规格。
切合当前农村需要与可能
衡量工业支援农业实际效果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看工业所支援的工具设备,是否真正切合当前农村条件的可能和农业生产的需要。这就必须认真地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实行土洋结合、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大中小结合,反对一切片面的思想和作法。几年来,我们专区工业生产虽然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工业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新建的农业机械和农具工厂虽然制造了大批的农业机具,但还没有配套成龙;现在生产的农业机具,不论在数量上、品种上、规格上都还远远不能满足农业技术改造的需要。同时,加速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实现农业机械化,必然还有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因此只有实行“三个结合”,大走群众路线,才能一方面切实有效地促进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又能逐步加快农业机械化的过程。
认真贯彻“由土到洋,土洋并举”的方针,是多快好省地支援农业技术改造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提倡能土则土,能洋则洋,发动群众,就地取材,大搞各种土机械,由土到洋。这样做的结果,使许多工业部门不能解决的或者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解决了。例如我们大搞机械脱粒工具时,首先碰到是机具的动力问题,不可能全部都用电力和机械。我们根据各地条件,有电力的就用电,有机器的用机器,没有机器和电的就用风力、水力和畜力,因而使全区在机电动力不足的情况下,基本上实现了脱粒工具半机械化和机械化。太州县今年秋收脱粒中,共使用了三千七百零六部脱粒机,80%以上的水稻脱粒都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了。在这三千七百零六部脱粒机当中,脚踏的二千五百六十部,风力的五百三十三部,由脚踏发展为机动的四百九十五部,发展为电动的一百一十八部,无论那种脱粒机都提高了工效。脚踏提高工效一倍,牛拉提高工效一倍半,机动提高工效三倍,电动提高工效五倍,不仅节约了九十四万个劳动日,而且使秋收秋播进度分别提前十天,这就充分地显示了由土到洋,土洋结合的威力。
在专业队伍和群众运动相结合的问题上,我们主要是抓住两点:一是工厂本身把自己制造的和仿制外地的新式农具,首先拿到群众中去进行试验,根据群众的意见进行改进,改进后再试验,再改进,直到群众鉴定合格才推广。另一点是,及时总结群众发明创造的萌芽,帮助改进、提高和推广。凡是这样做的地区,由于依靠了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改良农具就搞得很好,创造了用材少、工效高、构制简易的农业机械。江都县今年来由工人和农民结合,发明创造的工具就有二十多种,推广使用的有十九种。正在制造推广的水田拖拉机,就是这个县小纪公社一个巧农民和县通用机械厂工人一起试制成功的。这部开始由农民制造的水田拖拉机,原来是用脚踏,不够灵活。县通用机械厂和农具厂工人发现这个萌芽之后,随即主动和农民一道研究,反复试验,搞了一百多天,试验八十多次,先解决了拖拉机的前进、后退、转弯等技术问题,又进一步由人工脚踏改为机器做动力,使拖拉机不仅具有轻便灵活、结构简单、容易制造等特点,而且日耕效率比人工提高二十多倍,解除了几千年来农民涉水冬耕、冰寒刺骨的痛苦,并为水田实现农业耕作机械化创造了良好的开端。
农业生产的过程复杂,项目多样化,地区条件不同,不仅需要大型农具,更需要大量的中小农具,因此对中小农具的修配生产不能放松。今年以来,我们根据大中小并举和新旧并举的原则,确定公社工业主要生产和修配中小农具和原有农具,市和县的农业机械厂主要生产大型农具和大中型农业机械。根据季节的需要,统筹规划,统一安排,在生产大批新农具和大型农具的同时,生产了足够的中小农具,基本上满足了农时季节的要求,特别是镰刀、锄头等铁制小农具和水车用的拂榷等木制小农具,做到了供应及时,有一定备货,保证了农业生产上最普遍的需要。
负责到底
进一步加强工业部门负责到底的观点,是不断提高支援农业的效果,不断提高农机具使用效率的关键,同时也是衡量工业部门支援农业自觉性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所谓负责到底,就是修、制、用、管全面抓起来,工业部门不单是负责生产,还要积极负责修理、传授技术,保证正常使用,帮助建立保管制度。这是在新的情况下,对工业部门更有效地支援农业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首先在修的方面,近两年来,生产的农具机械逐年有所增加,由于农业精耕细作程度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利用率也大大提高,随之而来的损耗率也相应加大。及时进行修理,就可以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使大批的农业机具充分发挥效用。其次,在使用和管理方面,特别是新式农具和农业机械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工业部门就必须管造又管用,包教包学。不仅使农民懂得使用,而且懂得维修和保管,这样才能延长农机农具寿命,提高效率。这些任务,都是在农业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村的大集体、大生产的新形势下提出来的。但是有些单位却认为“工业部门任务就是制造。推广、使用、保管,是农业部门的事”。有些似乎还颇有道理的提出“工业部门再抓使用、保管,就会分散力量,影响生产计划的完成。”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面通过算账、对比,反复讲清道理;一方面在工厂中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和健全经济核算制度,降低成本,狠抓规格质量,不合规格质量的坚决不准出厂,做到工人满意,工厂满意,农民满意。为了加强农机具的修配工作,工业部门经常组织技术力量下乡,深入田头、场头,帮助检修农机具,帮助建立维修管理制度,使损坏率减少,使用率提高。我们还抽调了一千九百余名技术工人,一千五百多台机器设备,从技术上、设备上武装了县社工业,帮助农村建立了农机机具修配网。
经过对一年来工作的总结,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工业部门支援农业的根本关键,仍在于不断提高自觉性,不断地加强生产观点,加强群众观点。一切从农业生产出发,从群众的需要与可能出发。符合生产要求和群众需要的支援,就是最切实、最有效的支援。在这个问题上,仍将是一场比较长期的复杂的思想斗争,我们决心坚决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把支援农业的工作继续提高一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