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江河源头大办农业 青藏高原喜收秋粮
玉树藏族自治州贯彻农牧结合方针粮食完全自给
本报讯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各族人民,高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红旗,在拔海四千米左右的长江、黄河源头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取得了很大成绩。今年,全自治州各类作物播种面积较去年猛增四倍多,比解放前增长二十多倍。由于粮食获得丰产,有史以来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结束了长期依靠外地供应粮食的局面。
目前,草原上广大藏族农牧民笑逐颜开,喜收大办农业第一年的庄稼。昂欠县各族群众今年种植的二十二万多亩庄稼普遍生长良好。位于黄河发源地、从未种过庄稼的曲麻莱县,藏族社员还在海拔四千八百多米的高原上种出了大白菜、萝卜、洋芋。为了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各公社都集中了80%以上的劳力突击抢收,并开展了满勤、优质、高工效运动,工效普遍达到一人一天收割一亩以上。目前,全自治州的庄稼已基本收割完毕。
玉树藏族自治州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宜牧、宜农的好地方。但是解放前除了玉树、称多、昂欠三县经营少量农业外,全州几乎是单一的牧业经济,广大牧民不得温饱,有时不得不过着吃莞根、草籽的原始生活。解放后,农业生产逐年得到发展,特别是1958年牧区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成立了人民公社,农业生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59年农业生产比1957年有了飞跃发展:播种面积比1957年增加一倍多。昂欠、玉树、称多三个县基本上达到粮食自给。
在以农业为国民经济基础的方针指导下,中共玉树州委根据“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1960年在自治州掀起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热潮,展开了向荒地进军、向大地要粮的垦荒造田运动,县县社社开荒种地。广大国营农场职工、公社社员和机关干部,三支大军奋战农业战线,去冬今春一举开荒百万多亩。春分土地解冻后,各族人民又掀起了防旱抗旱和突击春播的春季生产热潮,大兴水利,扩大灌溉面积三十多万亩,杂多、治多两县以及玉树县红星公社等十多个公社,并实现了河网化。为了夺取1960年的丰收,中共玉树州委加强了对农业的领导,各级党委都由第一书记挂帅抓农业,从州到生产队各级干部深入田间,采取住队办公、组织工作组巡回检查等办法,大批县、社领导干部到基层兼职,有效地加强了对农业生产的领导。州委第一书记沈岭和其他党政负责同志经常深入第一线,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极大地鼓舞了广大群众的劳动热情。
玉树地区各族人民在大办农业中,遇到了劳动力少、工具缺、技术差的困难,许多牧民都是第一次开荒种地。但是由于人民公社充分发挥了优越性,妥善地安排了劳力,终于战胜了重重困难。第一次种庄稼的曲麻莱、治多、杂多等县许多公社的牧民,在汉族干部和有农业生产经验的社员的帮助下,边学边干,迅速成为一支新的农业生力军。在向工具要劳力,向技术要时间的口号下,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共同研究,改革二牛抬杠等原始落后农具,推广山地步犁、马拉收割机、脱粒机等新式农具。随着大办农业而成长的为农牧业生产服务的五十多个工厂,在推广和革新农具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今年以来,全州推广和革新农具二万多件,生产效率成倍成十倍地提高。在克服开荒种地的困难中,党和人民政府还远从千里之外运来大批新式农具和几百万斤种子,供应各人民公社播种需要。当地人民解放军多次帮助各族人民开荒、播种和收割。为了实现多种高产多收,全州各人民公社大力改进耕作技术,大搞精耕细作,建立起三十多万亩丰产方,全面推广了合理密植、勤锄草、适时、适量浇水、追肥等一系列管理措施。
针对高原地区气候多变,经常有霜冻、冰雹危害的情况,广大社员以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采取地头挖防霜洞,用烟火熏,设立老农天气观测洞,组织县、社联防等办法,向自然灾害作斗争。今年,昂欠县扎吉地区的国营农场、人民公社和机关干部齐心协力,三次战胜霜冻,使八万多亩青稞、小麦获得了大面积丰收。
(傅智树、邢克忠)(附图片)
过去的荒滩,现在变成了良田。图为种植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郊区的青稞。 本报记者 班智远摄
图为青海农业展览馆展出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一年种出的各种蔬菜
本报记者 红影摄


第7版()
专栏:

推广先进经验 开展竞赛运动
珍秦公社畜牧业高速度发展
本报讯 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公社领导干部深入生产小队和畜群,开展群众性的高额丰产运动,畜牧业生产获得了高速度的发展。由于贯彻了以壮为纲的方针,今年羊羔成活率高达97.7%,牛犊成活率达99.5%,马驹成活率达100%。目前,各类牲畜已发展到四万七千多头,比去年增殖34%多,成为全州畜牧业生产上的标兵。
珍秦公社位于巴颜喀拉山南麓的四千三百多米的高原上,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公社,共有九百二十七户,三千八百六十八人,社员均系藏族。为了实现畜牧业的高速度发展,早在今年2月接羔季节前,公社党委和各级领导干部就深入基层,结合学习青海省畜牧业生产标兵——贵南县过马营公社直核大队一年两生、一胎多羔的先进经验,在全社范围内组织放牧员展开讨论。通过多次大小型会议,大摆有利条件,使广大社员认清虽然高原气候多变,自然条件不很好,但有公社制度优越,牧草丰富等有利条件,只要加强党的领导,像直核大队一样高速度发展畜牧业是完全可以办到的。在增强信心、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掀起了学直核、赶直核、超直核的竞赛热潮,队队、人人提指标、订措施。经过群众的充分讨论,公社党委制订出常年抓膘的规划,合理使用草原,延长放牧时间,分群放牧,加强种畜、幼畜饲养管理,积极推广人工授精、催情和热胎配种,防治疫病,以及逐步建立牲畜档案制等十二项畜牧业增产措施。
为了使增产措施条条兑现,公社党委根据畜群流动放牧的特点,深入生产小队和畜群大搞群众运动,开展队与队、群与群之间的红旗评比竞赛。公社党委书记任广学亲自跟群放牧,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推广先进放牧经验。各大队、生产队领导干部在深入畜群中,开展定期检查评比,生产队三至五天评比一次,每个畜群之间利用早晨放牧前或晚上评比检查,交流经验。第三大队的第十一生产队原来认为畜膘抓得很好,但经过评比检查后发现还有三类膘。这时大队党总支代理书记汪怀美立即和放牧员一起座谈研究,采取延长放牧时间,推行夜牧等办法,很快消灭了三类膘。红旗评比竞赛的开展,激发了放牧员的积极性,在放牧中都紧紧抓住母畜膘肥体壮是牲畜增殖的关键,积极推行夜牧和延长放牧时间,精心饲养,做到了春季复膘,夏季增膘,秋季满膘,冬季保膘,一年四季常壮。目前,全社各类牲畜一类膘达95%,二类膘5%,消灭了三类膘。通过红旗评比竞赛,今年全公社共涌现出三个先进生产队、七个先进生产小队和一百三十多名十好社员。公社还贯彻执行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合理安排劳力,播种四万多亩土地,其中粮食作物五千五百多亩,不仅公社的两个农业队七百多人实现了粮食自给,并为牲畜提供了大量饲草和饲料。
(赵益航、李启平)


第7版()
专栏:

江河源头永远争上游
中共玉树州委第一书记 沈岭
玉树藏族自治州今年粮食获得增产,首次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这是我们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和中共青海省委提出的在牧业区“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取得的伟大胜利,它为开发和加速玉树地区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的西南部,面积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85%以上的居民为藏族,其余为汉、回、土等民族。1952年2月就正式成立了玉树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自治州),是青海省最早建立的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地区。这里地处青藏高原的中部,虽然地势平均在海拔四千米左右,但境内江河纵横,湖泊密布,雨量充沛,土质肥沃,特别是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澜沧江等沿岸,一般气候温和,宜于开垦种植,在发展农业上有着广阔的前途。据史料记载,玉树地区在五百多年以前就开始经营农业。但是,由于广大群众长期受着封建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生产发展极为缓慢。到解放时,只在玉树、昂欠、称多等县有少量耕地,而且耕作粗糙,粮食亩产量不过七、八十斤,广大贫苦牧民经常依靠莞根、草籽及少许肉食充饥。解放后,为了改善牧民群众的生活,党和人民政府远从千里之外运进大批粮食,并在领导群众发展畜牧业生产的同时,大力提倡开荒造田,发展农业。可是,在没有完成民主改革以前,反动阶级利用各种封建特权,千方百计地进行阻挠破坏,加之当时牧民群众没有组织起来,力量单薄,到1957年底,耕地面积才增加到十五万亩左右。
为了迅速改变玉树地区面貌,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全州人民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在1958年牧区社会主义大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实现人民公社化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执行了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经过全党全民两年多的努力,播种面积较解放前增加二十多倍。各族人民在海拔四千米的江河源头种植了小麦、大麦、油菜、甜菜、洋芋等数十种农作物,并获得了丰收。实践证明,玉树地区不仅可以发展农业,而且大有可为。今年,玉树藏族自治州农业生产种得多,管得好。全州人民在获得开荒和春播大捷之后,又乘胜大搞以丰产方为纲,以除草为中心的田间管理,并且千方百计与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作斗争,整个玉树草原出现了一片丰收的景象。社员们高兴地唱道:“人民公社力量大,什么困难都不怕;辛勤劳动一年整,今年开放幸福花。”广大群众满怀喜悦地进行秋收打碾,开展满勤优质高工效竞赛,同时进行秋翻、积肥和积极准备冬播,为争取明年的更大丰收而奋战。
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对加速玉树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由于大量开垦荒地,大兴农业,使农业分布于全州各地,社社队队都种庄稼,因而改变了过去西部广大地区单一经营畜牧业的状况,创造了发展多种经营的物质基础。“高原上不能发展农业”的迷信已被破除,在海拔高达四千米以上的曲麻莱、扎多等地,不仅种出了庄稼,而且获得丰产,这就大大鼓舞了人们改变自然的斗志。由于社社队队种庄稼,保证了人有粮畜有草,逐步改变了畜牧业单纯依靠自然放牧的方式,有力地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今年,草原上各类牲畜膘肥体壮,母畜受胎率高,仔畜成活率高。许多羊一胎产双羔、三羔,牛一胎双犊,并大力推行了人工催情和热胎配种等新技术;有些羊群实现了一年两产,一胎多羔,出现了许多繁殖成活率超过100%的高额丰产羊群。到目前为止,全州牲畜净增率达到18.8%,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打破了历年平均净增10.86%的水平,夺得了空前未有的大丰收。适应农牧业发展的要求,州、县、公社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如今,以自治州首府结古为中心的公路网已经形成,达到县县通汽车,并有很多人民公社通汽车,州运输公司不少单车还创造了高原行车车吨月产万吨公里以上的多拉快跑纪录。商业、卫生事业也得到相应发展,做到了社社有中心商店和卫生所,大队有保健站。农业生产的发展,促使大批牧民定居下来,全州出现了二百多个新的居民点,很多人住上了温暖的房屋,结束了长期以来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定居后,文化教育事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定居点上普遍建立了学校,公共食堂、敬老院、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也先后建立起来了。
生产关系的彻底变革,充分发挥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是高速度发展农业生产的根本保证。过去,玉树地区是一个还带着奴隶制色彩的封建社会,生产力受到严重的束缚。尽管全州有着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天然资源,但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不仅农业发展缓慢,就是人们赖以为生的畜牧业生产,好年成也不过净增3%;一遇自然灾害,则无力抵抗,牲畜大量死亡。工业方面更是一张“白纸”,从割草用的镰刀到生活用的一针一线都靠外地供给。交通运输全靠牦牛、马等。1958年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结束了封建部落割据状态,成立了人民公社,破除了“开荒是破坏草原”、
“草山是神山”等迷信思想和各种封建陈规陋习,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政治上彻底翻了身的广大藏族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要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人民公社统一规划生产,合理安排劳力,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抽出大批劳力大量开荒造田,兴修农田水利,大办粮食,因而取得了以农牧业为中心的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全面跃进。现在,由于加强了党的领导和坚持了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加强了经营管理,实行了按劳分配,妥善安排人民生活,人民公社已经走上了日益巩固和健全发展的道路,为实现今后的持续跃进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加强党的领导,大搞群众运动是一切事业取得胜利的关键。玉树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能随着祖国大跃进的步伐阔步向前,是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和省委提出的“以牧为主,农牧结合,发展多种经营”的正确方针的结果。从州委到每个基层党组织,都是第一书记挂帅,大抓农业生产。各级党组织抽调了大批干部,深入开荒现场、深入田间地头,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全面帮助生产队组织劳力,搞好生产和安排好群众生活。在各项生产运动中,大插红旗,广树标兵,深入广泛地开展劳动竞赛,并召开现场会议,推广先进经验,有效地调动了群众的劳动积极性。广大群众干劲十足,他们想出了许多巧干的办法,如开荒中实行先浇水后开荒,先烧草皮后开荒等办法,并且革新工具二万多件,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在大办农业中,还实行了常年开荒与突击开荒并举、机械开荒与人畜力开荒并举、开荒造田与兴修水利相结合的方针;在耕地面积扩大以后,又认真贯彻执行了农业“八字宪法”,开一亩,种一亩,狠抓田间管理,把开荒与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因而保证了粮食增产。
党的关怀和兄弟民族的大力支援,是玉树农业生产获得高速度发展的重要原因。我们在大办农业的过程中,中央和省委在各方面都给予我们以大力支援。几年来,上级政府从千里之外给我们运来九百多万斤种子,调来了包括几十台拖拉机在内的数以万件计的新式农具,汉族干部更是手把手地教藏族牧民从开荒造田、耕耘耙耱到下种、收割打碾一整套农业生产技术,使大批牧民迅速学会了农业生产。
玉树藏族自治州农业生产尽管获得了高速度的发展,但还有许多可垦地等待着开发。我们地处江河上游的人民将以永争上游的雄心,乘胜前进,继续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争取在不长的时间内,把玉树地区变成米粮川,使藏族人民同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样,过着更加无比幸福的生活。


第7版()
专栏:

玉树文化教育事业欣欣向荣
藏族社会主义建设人材迅速成长
本报讯 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化教育事业获得空前的发展。目前,全州已建起中等学校十五所,在校学生数达一千三百多人,比1958年增长二点七倍;小学已达到一百六十多所,在校学生一万多人,比1958年增长二点四倍,基本上普及了小学教育。与此同时,群众性的业余文化学习运动也取得很大成绩。现在,已有一万一千多名公社社员在二百一十五个识字班学习,职工业余学校共建五十二所(班),85%以上的职工都参加了业余文化学习。
解放前,玉树地区文化教育十分落后,当时由于反动统治残酷剥削,饥寒交迫的藏族人民过着没有文化的原始生活。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极为重视少数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领导,增加文化教育经费,大力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材。特别是人民公社的红旗在草原上升起以后,全州掀起了大办学校的热潮,先后建起了培养藏族专门人材的师范、农牧、卫生、邮电、财经等中等学校。几年来,这些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先后共培养出八百名干部输送各个战线,他们成为藏族人民第一代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贫苦牧民出身的七兴元经过党的培养,如今已成为中共江南县委书记。昂欠县的放羊娃乌金才仁经过在中共玉树州委干部学校四年多的学习和培养,如今已成为州委党校的副校长兼理论教员。
随着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自治州各地现已办起文化馆、文化站、俱乐部、电影放映站、有线广播站等。自治州的文艺工作者还创作出大型舞剧“宝刀与珊瑚串”等舞蹈音乐作品一百一十多件。 (刘苹)(附图片)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青海皮毛产地之一。去年,这里秋膘抓得好,今年羊毛又多又白,获得了大丰收。图为歇武公社赛巴生产队的社员在剪羊毛。 本报记者 班智远摄


第7版()
专栏:

民歌
麦浪翻滚点头笑,
今年庄稼实在好;
秆子长得如人高,
穗头重把秆压倒。
清清渠水绕山流,
层层梯田接云头,
片片草原变良田,
滚滚麦浪织锦绣;
是谁带来好光景?
人民领袖毛泽东!
你看见过巴颜喀喇山的峰顶吗?
共产党的恩情比它还高还大;
你看见过长江黄河的水源头吗?
毛主席的恩情比它还深还长。
青稞长得项珠般大,
我们没有看错;
粮食堆得盖过山头,
我们没有说错。
哎咿呀,不靠神仙不靠佛爷,全靠太阳毛主席,
指引踏上幸福路——人民公社!


第7版()
专栏:资料

富饶美丽的玉树自治州
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部,与四川、新疆、西藏接壤。全州辖玉树、称多、昂欠、杂多、治多、曲麻莱、天河、江南八县,面积二十六万九千多平方公里,居住着藏、汉、回、土等民族,其中藏族占人口总数85%以上。这里地处青藏高原中部,有全国闻名的昆仑山、唐古拉山、巴颜喀拉山等大山。境内大小河流纵横,为我国最大的河流——长江和黄河的发源地。全州水源丰富,雨量充沛,牧草丰美,土地肥沃,是宜农宜牧的好地方。
“玉树处处宝,看你找不找”,这是对玉树藏族自治州资源富饶的最好写照。境内矿藏丰富。这里又是青海省的主要皮毛产地之一。羊毛纤维细长、柔韧有弹性,在国内外市场上能称“西宁毛”。这里盛产鹿茸、麝香、冬虫草、贝母、大黄、熊胆等名贵药材,是青海省药材的主要产地之一,每年收购总值约占全省的一半左右,其中贝母、冬虫草占90%以上。境内珍禽异兽种类繁多,野生植物遍地皆是,是一个天然的动物园和植物园。名贵禽兽有扫雪、金钱豹、雪豹、猞猁、水獭、旱獭、雪鸡、马鸡等。治多、玉树、称多等地已建起饲养场,驯养了猞猁、狐、鹿、雪鸡等。野生植物已广为利用,到处都有“人参果”(蕨麻)、金边蘑菇,每年可挖采几百万斤,是当地人民喜爱的副食品。玄麻、浪麻、罗布麻等野生纤维植物是很好的工业原料。昂欠等地山区古木参天,盛产红松、柳树、白桦、云杉等,许多树木直径粗达一米以上。
解放前,这里几乎是一片未开发的处女地,加上国民党马步芳匪帮和藏汉族中的反动势力的残酷剥削,人民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解放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后,玉树藏族自治州各项建设事业飞跃发展,丰富资源得到初步开发和利用,全州改变了过去单一经营畜牧业的状态,县县开荒种地,耕地面积比解放前增长了二十多倍,高原上破天荒地收获小麦、洋芋、菠菜和白菜等作物。交通闭塞的面貌已根本改变,如今县县可以通汽车。地方工业和社办工业也有很大发展。


第7版()
专栏:

藏族女红旗手——卓玛青措
本报记者
在玉树草原,藏族人民总是把“粮食”这个字眼同幸福联系在一起。多少年来,藏族牧民总想着有那么一天,再不会为一把糌粑弯腰折背给牧主当奴隶,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今天,当人民公社这面红旗在草原上升起不过二年,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红旗公社的社员不仅吃上了自己种植的粮食,而且还喜气洋洋地送交公粮,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
一谈起这些翻天复地的变化,全国“三八”红旗手、红旗公社党委副书记兼社长卓玛青措,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1958年秋季,玉树藏族自治州第一个人民公社——结古红旗公社诞生了。二十四岁的藏族女共产党员卓玛青措被选为副社长兼妇联主任。11月,她光荣地去北京出席了全国妇女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在会上她听到了各个战线上妇女的英雄事迹,看到了刘胡兰和黄继光的妈妈,更使她激动的是看到了我们敬爱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这终生难忘的幸福时刻里,她兴奋得热泪盈眶,往事一幕幕地涌上心头。旧社会的日子真难熬呀!年老的父亲被逼着给马匪缝衣服,厂主不给工资还把他打成残废,最后贫病交迫而死;她的两个弟弟也因饥寒疾病早死。生活的重担无情地压在这个才十几岁的姑娘背上,母亲含着泪水把她送去当长工。有一次给马匪修桥,她倒错了土,被监工毒打一顿。乌云遮不住太阳,1950年,玉树草原升起了五星红旗。她,一个过去被当做牛马驱使的穷姑娘,第一次获得了做人的权利。她在机关里做勤杂工人,汉族干部都亲热地称她为同志,给她讲解革命的道理,夜晚还帮助她学习文化。她的家里有困难,政府发给救济粮食、衣物。她第一次感到生活是这样美好。她全心全意地忘我地工作。1956年卓玛青措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互助合作化运动中,她带头领导六户贫苦牧民组织起互助组,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时,反动牧主威胁她说:“跟共产党跑,小心你的脑袋!”她正义凛然地回答:“豁出命,也要按党和毛主席指引的路走!”在会见领袖的幸福时刻里,她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要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丽,让藏族人民过着丰衣足食的幸福生活。”
从北京回到故乡,卓玛青措感到浑身都是劲,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劳动的激流里。她东奔西跑到处宣传全国妇女英雄人物的先进事迹,领导社员开荒积肥,组织妇女搞丰产试验田。经过全体社员的努力,1959年全公社的播种面积扩大到一万九千多亩,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长60%多,她亲自经营的妇女丰产田,二亩多青稞亩产高达九百八十斤,这一年全公社第一次实现了粮食自给。
1959年冬季,党中央和毛主席提出国民经济要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卓玛青措立下了更大的雄心壮志:“乘胜前进,打下更多的粮食支援国家建设”。这时,中共青海省委发出向荒地进军、向大地要粮的战斗号召,根据公社党委的决定,卓玛青措率领八百多社员组成垦荒大军,到二十多里外的山塘滩、禅古沟开垦荒地。荒地尽是多年未动过的坚硬的黑草皮,镢头刨几下才松动拳头般大小一块土地。后来天上飘着鹅毛大雪,镢头下去只留几道白印。这时少数社员说:“挖不动啊,这样开下去,几时才能开完!”天寒地冻吓不倒共产党人,卓玛在中共玉树县委工作组的帮助下,组织社员进行深入讨论,使大伙认清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意义,提出“天冻冻不了我们的决心,地硬硬不过我们的干劲”的豪迈口号。随后,她深入工地发动社员夜里烧牛粪烘地,白天就组织队与队、人与人之间的红旗竞赛。经过鏖战一冬春,全公社垦荒二万七千多亩,播种面积扩大到四万六千多亩,比去年又增加一倍多,打响了1960年农业继续跃进的第一炮。
卓玛青措的出色劳动和忘我工作,赢得了全体社员的爱戴。今年,她又被选为社长,并担任了公社党委副书记。她的工作更繁忙了。这时党鼓励她:只要记住革命领袖的话,不自满,不骄傲,时时刻刻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就永远能做一个人民的好勤务员。她牢记着党的教诲,以更加旺盛的革命热情投入到夺取农业大丰收的战斗中。今年4、5月,突击抢种任务很紧,她身体有些不大好,照样和社员一起扶犁播种,夜里还到各队检查工作。她按照党的深入第一线的指示,搬到后进队第三大队,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不仅她自己坚持“四同”,而且经常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基层干部。最初,第三大队御古生产队队长索昂兰措的工作作风不深入,参加劳动少。卓玛青措发现这种情况就主动找索昂兰措谈话,找他一起下地劳动,还对他说:“群众选我们当干部是信任我们,我们就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工作做不好,能对得起党和群众吗?”在卓玛青措的帮助下,索昂兰措改变了工作作风,这个队的生产也很快上去了。在领导工作中,卓玛青措经常挨户登门访问社员,关心和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同时还经常深入灶房,帮助办好食堂。卓玛青措对男女社员的劳逸结合很注意,对产妇、老人也给以适当的照顾。她经常说:“按党的指示办事,什么工作都能做好;群众干劲越大,党就越要关心群众生活。”为了群众的利益,她常常忘掉了自己。今年年初,公社为了改善社员生活,决定组织打猎远征队。卓玛青措就挺身而出,向党保证说:“我熟悉情况,把任务交给我吧!”她领着二十多个社员,冒着严寒,骑马远到几十里以外的海拔四千多米的雪山中狩猎。经过两个多月,打猎队共猎获黄羊、野驴等野牲肉几十万斤。当社员们吃上香喷喷的野味时,都感动地说:“卓玛青措真是我们的好书记,自己身体不好还为大家操心!”
最近,我们去访问卓玛青措的时候,她正领着几十个妇女在地里收获庄稼。青稞穗长得狼尾巴似的,散发着诱人的芳香。结古山巅白雪皑皑,坡下的庄稼一望无际,仿佛天工织就的天丝绣锦缎。卓玛青措指着庄稼说:“难得的好收成啊!”她还兴奋地告诉我们,今年红旗公社除了留足口粮、籽种、饲料外,还可以拿出一百多万斤粮食支援国家建设。她信心十足地对我们说:“今年好,明年更好。我要永远听党和毛主席的话,把人民公社这面红旗越举越高,做党和人民的出色的红旗手!”(附图片)
徐启雄 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