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把先进水平变成普遍水平
济南炼铁单位学赶红旗炉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天津展开学赶杨德生炼钢红旗小组竞赛
据新华社济南电 山东省济南市炼铁职工开展学赶济南印染厂冶炼车间红旗高炉的运动。9月份以来,全市有三十三座高炉的生产水平已显著提高,其中有十八座高炉初步达到了“红旗炉”的标准。
各炼铁单位都首先学习济南印染厂冶炼车间政治思想工作经验,进一步通过讲形势,摆任务,发动职工大算政治、经济、潜力、时间四笔账,使广大职工提高了政治觉悟,鼓起了更大的干劲。各炼铁单位的领导干部都同印染厂的领导干部比思想,比作风,比政治工作,比管理工作;职工群众同印染厂的职工比干劲,比劳动态度,比工作责任心。济南织布厂第一冶炼车间等单位学习印染厂的经验,出现了全党做思想工作的新局面,使先进思想不断发扬,落后思想迅速克服,有力地促进了生铁产量的增长。
各炼铁单位热烈开展了群众性的竞赛活动,推动红旗炉运动步步深入。全市炼铁战线的对口赛、对手赛,上下工序之间的“一条龙”协作赛和个人标兵赛,你追我赶,热火朝天。天桥区和历下区在区际竞赛中,每天互通情报,9月以来天桥区曾先后三次被历下区超过。天桥区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书记上阵,干部包炉,大搞群众运动,创造了全区高炉平均利用系数的新纪录,终于超过了历下区。印染厂红旗炉和他们的老竞赛对手济南织布厂第一冶炼车间的小高炉,一直是又赛又帮。织布厂第一冶炼车间从炉前工到原料工,经常下了班就跑到印染厂去请教。两座高炉你追我赶,长时间来共同保持了高产、优质、低耗的优异成绩,并且都已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产铁计划。
据新华社天津12日电 天津市钢铁战线红旗小组——天津第二钢厂杨德生转炉炼钢小组,在实现连续
“千炉无废品”以后,继续奋勇前进。截至11月9日,又连续炼出了二百八十炉钢,炉炉合格。
现在,杨德生小组的先进思想和先进经验已经传播到天津全市各炼钢厂,并且在各钢厂职工中展开了学、赶杨德生小组的竞赛活动。
杨德生小组现在进一步订出了实现“全年无废品”和第二个“千炉无废品的”继续跃进计划,并且把虚心学习兄弟小组的先进经验作为实现计划的主要措施。他们在知道了唐山钢厂王益元小组创造的大吃废钢、降低生铁消耗的经验以后,就马上结合本组的具体特点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每吨钢的生铁消耗很快降低了二十多公斤。他们还两次到天津第二钢厂学习孙金琦小组的“单渣操作”、缩短熔炼时间的先进经验,使每炉钢的吹炼时间缩短了十多分钟。(附图片)
帅旗飘飘 鲁迅美术学院集体创作


第3版()
专栏:

万众一心支援重点钢厂
上海赶制炼钢设备和配件
本报讯 上海市机械、电机、仪表等十个局所属二百零三个工厂,集中主要力量,为钢厂赶制各项设备和配件。到10月底止,已完成计划97%以上,有力地支援了钢铁生产。
为了加速完成炼钢设备的制造任务,有关各厂都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前线,一面具体安排计划,一面广泛发动群众突破薄弱环节。为了保证各项设备按时按质按量交货,市委工业生产委员会组织了八十多个工厂开展大协作,集中力量,打歼灭战。负责生产各个主机的工厂,运用各种“三结合”形式,大兴协作之风,生产进度大大加快。
湖南商业职工到厂矿服务
据新华社长沙12日电 湖南省商业部门职工积极组织生产和生活用物资,支援钢铁生产。两个月来,已调下去价值八百多万元的物资,保证了钢铁生产和钢铁工人的需要。
全省商业系统各单位都成立了支援钢铁生产办公室。省商业厅组成两个工作组,分赴重点厂矿检查和协助工作。邵东、桃江、常宁等县和邵阳、冷水江等市的商业部门,都先后几次派人到厂矿召开职工座谈会,全面了解生产和生活上的需要,制订支援规划。在作好物资供应工作的同时,各级商业部门扩大供应、服务网点,加强修理服务和生活用品的供应业务。邵东县在五百人以上的厂矿内增设了供销机构,并组织了货郎担,便利了职工们购买货物。
光复道商店组织驻厂供应
据新华社天津12日电 天津市光复道商店最近组织了一个联合驻厂小组,选派最优秀的售货员常驻轧钢四厂。闻名全国的组织人民经济生活的红旗手张士珍,担任了这个驻厂小组的组长。
他们进厂后,从调查工人生活入手,根据工人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本着省中求好的精神,把工人心想的,确实需要的东西送进了车间。一车间的几个班长,见到张士珍的面就翘起大拇指说:“你真是好样的,家归你们当,生产上的事由我们干。”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江西改造四百多对小煤井
江西省大力改造有焦煤资源的小型煤矿,发展焦煤生产。各地首先集中人力和设备,加强采掘力量。省工业部门调拨出二百多吨提升、运输等设备,近千瓩的发电设备和数百吨钢材,支援这些矿井改造。到十月底止,全省已改造四百多对小型煤井,焦煤产量大大增加,有力地促进了钢铁生产的发展。
石钢广泛开展职工业余教育
石景山钢铁公司紧密结合生产开展职工业余教育。他们根据“结合生产、统一安排、因材施教、灵活多样”的原则,除建立了从扫盲到大学的一整套业余教育体系外,还按各单位的生产特点和需要,开办了短期训练班、技术理论讲座、新工艺学习班,开展了多面手学习、技术表演赛和问答栏等活动,对提高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对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起了很大作用。
向群众交底挖增产潜力
南京农业机械厂采取走群众路线的办法,大搞经济核算,“精耕细作”地管理企业。增产节约运动收到了显著效果。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先向群众交任务底和物资底,使职工对全厂的生产任务,完成任务的人力、物力、财力情况,以及可能的物资来源情况心中有数,经过职工讨论,找出增产节约的途径及增产节约的潜力,然后再通过“梳辫子”、理头绪、抓主要矛盾的方法,以产品为对象,对照规定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核算,找出实现增产节约计划的重大关键,组织专业队,深入关键部门,跟踪追迹,狠抓到底。
一部汽车顶七部用
出席一九五九年全国群英会的山西省交通厅汽车司机刘建爱,在增产节约运动中,驾驶拖着七个拖车的“安全列车第一号”汽车,往返在太(原)军(渡)公路上,运输粮食、钢铁、煤炭和机器。到十月底,他比计划多运了六千四百八十吨物资,一部汽车完成了七部汽车的运输任务,车吨月产平均达到一万三千吨公里,节约了汽车用油五千公升。
黄云清船队创造新式拖载法
贵州省连创木船月产吨公里新纪录的黄云清船队,最近创造了“长龙”式拖载运输方法。他们用这种运输方法创造了木船船吨月产二千五百一十二吨公里的新纪录,比全省三季度木船平均月产吨公里高三倍半,并在十月二十日超额百分之六点六提前完成全年运输计划,获得省“高产标兵”的光荣称号。
“长龙”式运输法是用一只木船作主船,在主船后拖一只木船,船后再用绳索将木排捆在船的尾端,主船、拖船和木排都可装载货物。
陈俊德小组两年完成七年工作量
陕西西安石油仪器仪表制造厂陈俊德小组,高举不断革命的红旗,任务越重,时间越紧,越大搞技术革命。这个小组从成立到今年十月的二十六个月中,共革新了五百二十八项工具和操作方法,使生产过程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工作效率一再提高,因此两年零两个月中,完成了七年零八个月的工作量。产品质量件件优良。
革新技术提高焦油回收率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焦炭产地职工积极改进焦油回收技术,提高焦油产量。渔洞煤矿炼焦工人根据圆形平底炼焦窑煤层装得薄的特点,在窑底开了油沟,用竹管子代替钢管作抽油管,每炼一千吨焦就可收回焦油六吨以上。全州十月份焦油生产能力比九月份提高百分之五十多,焦油回收率达省内先进水平。


第3版()
专栏:

不论产值高低、生产难易,只要订货单位需要,就安排生产
北京汽车厂月月完成合同任务
本报讯 北京汽车制造厂职工把执行生产附件、配件的订货合同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今年以来,这个厂按照合同规定逐月逐季按时提前交货,到10月底,已完成全年订货合同总任务的98%以上,使所有订货单位及时得到了所需要的附件、配件。
北京汽车制造厂是一个主要生产汽车、拖拉机附件和配件的工厂,今年根据国家计划,共接受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等六十多个单位的订货任务,是历年来为外厂配套最多的一年,其中仅各种配件就比去年提高190%。为了按时完成合同任务,这个厂的全体职工按照合同具体安排每月、每旬、每天的生产,千方百计克服各种困难。生产合同产品的自动车床不够用,他们就派出干部和老工人,带着材料和工具,到本市和外地等六个单位借用设备,进行加工或组织协作。汽车附件大都是冲压、压铸活,但这个工厂的压铸能力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全厂职工组织了许多个“三结合”小组,分工协作,大搞技术革新,猛攻这个薄弱环节,经过二十天奋战,设计制造成功了新型的压铸模,使化油器的压铸班产量由五百五十份迅速提高到九百三十份,基本上满足了合同产品的加工需要。
为使合同产品合乎用户的质量要求,这个厂的领导干部经常带着技术人员和工人到使用单位,征求对产品的意见,回厂后广泛发动群众逐条进行讨论,并责成专人负责解决。这个工厂著名的全国先进集体“双化突击队”的工人,为了提高汽车附件喷漆的质量,曾进行了一百多次试验,采用喷、浇、蘸和其他许多先进技术,由手工喷漆变为自动化喷漆,使汽车附件喷漆质量大大提高,返修率由33%下降到8%。全厂严格执行质量检查制度,各个工序都建立和健全了合同产品质量监督岗、检查站。由于全厂职工的重视,合同产品都达到了质量要求。
只要订货单位需要,不论产品大小,产值高低和生产难易,这个厂的职工都认真地安排生产。弯管接头产值低,工作量大,废品率也高,第三季度工厂原没有安排生产这种产品的合同任务。但是长春汽车配件厂很需要这种零件,他们就按时完成了任务。汽车配件油封产值高,一分钟可做一个,化油器虽比油封贵十倍,却要两个多小时才做一个,因此,有的人主张多生产油封,少生产化油器。针对这种思想,工厂党委和附件车间党总支发动群众进行务虚,职工们严肃地批判了这种只看自己利益不顾大局的片面观点,按照合同安排了化油器的生产,制造工人并千方百计改进化油器的产品设计,缩短工时,提高了化油器的性能,保证了订货单位对化油器的需要。
为了确保合同任务按时按质按量的完成,这个厂由党委书记挂帅,成立了全面抓生产的指挥部,天天检查完成合同的数量、质量、品种和规格,发现问题立即调集各方面的力量突击解决。
不断地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经常以“全国一盘棋”的精神教育职工,是这个工厂合同任务完成好的根本原因。工厂党委随时表扬执行合同好的先进单位和人物,向忽视合同生产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使全厂职工明确地树立起了局部服从整体,以当“配角”为荣的思想,因此,人人都把执行合同任务作为自己完成国家计划的神圣职责。(附图片)
四川省运输红旗——乐山运输公司的钢铁运输车队全勤满载,把矿石、焦炭等快速运送到高炉旁,支援钢铁高产。这是沿岷江江岸奔驰的乐山运输公司钢铁运输车队 新华社记者 游云谷摄


第3版()
专栏:

吉林调煤 一吨不少
据新华社长春12日电 吉林省煤炭、运输战线职工,发扬先人后己、先外后内的精神,既保证了外调计划的完成,又采取措施满足了省内钢铁增产的需要。
10月份全省超额完成了煤炭外运计划,调运量比9月提高34.8%;11月1日到6日,比10月同期又有提高。供应省内重点钢铁企业的焦煤、原煤量10月比9月提高6.8%。
中共吉林省各级党委一向重视煤炭外运工作。省委第二书记赵林亲自掌握煤炭外运工作,每天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并亲到省内通化、辽源两大矿务局组织煤炭高产高运,具体帮助重点站、矿安排运输线路的总体改造,来保证快速运出煤炭。煤炭外运较多的地区,还由煤炭、冶金、运输三个单位组成联合办公室,专门抓煤炭外运工作。各煤炭、运输部门党委和职工,都把煤炭外调任务摆在首位。吉林铁路局,从局党委到各车站,都以第一把手抓煤炭外运。局党委书记、局长一天抓两次煤炭外运工作,在调配车辆,装卸力量,检修等方面,首先保证外运需要。他们对外调煤炭用的车辆,以安排“两道防线”的办法,保证不使外调煤炭拖欠一车一吨,晚开一点一分。
今年吉林省钢铁生产所用焦煤是基本够用的。由于全国重点钢铁企业增产速度很快,焦煤外调任务不断增加,因而吉林省内焦煤显著不足。中共吉林省委本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精神,坚决接受了国家外调任务,并保证车吨不欠的完成任务。省内焦煤不足,就大挖内部潜力,9月末,省运输委员会副主任王家桐亲自组织一千多名劳动力抢修了杉松岗矿通铁路线的二十九公里的土铁路,现在正在把杉松岗煤矿存的十万多吨焦煤赶运出来。9月以来,全省还用煤泥炼出二万五千多吨焦炭。同时,全省钢铁职工还大力降低焦比,节约焦煤。由于采取这些措施,在优先完成外调煤炭任务的情况下,也保证了本省重点钢铁企业的用煤。


第3版()
专栏:短评

算大账看全局
北京汽车制造厂以当“配角”为荣,不计产品大小,不计产值高低,算大账,看全局,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现在,他们已经完成了全年生产汽车和拖拉机附件、配件合同任务的98%。看来,提前完成全年任务,是肯定无疑的了。
履行合同,特别是履行各种主机附件、配件的产品合同,是生产持续跃进中的一件大事,每个年度和新的季度开始之前,几乎所有的工厂企业都和有关的生产单位签订订货合同。通过千万条订货合同,各个生产单位就纵横交错的紧密地联系起来。例如长春汽车制造厂有上千种汽车零件,在全国几十个省、市的几百个生产单位加工定货。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单位合同任务完成得好,就可以促使许多企业生产大跃进;一个单位不能完成合同任务,就势必影响很多企业的正常生产。这种链锁影响,显然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是社会主义企业间的互助协作问题,是生产中的全局观点问题。
一只手表由一百三十九个部件组成,据钟表工人说,就是有了一百三十八件,仅仅缺个齿轮也不能转动,表还是死的,不能用。因此可以看到:按时、按质、按量完成那些为主机配套的零件、配件等小产品,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一个零件、配件虽小,但一台机器设备离开它,就不能组装成套运往使用单位,使它迅速发挥在国家建设事业中应有的作用,这样也就等于使很多人的劳动在一定时期内成为浪费。所以,生产小产品的意义一点也不次于大产品。当然,从一个企业来说,生产成批的大型的产品比较容易,也比较合算;生产批量小的小产品,就比较困难,比较不够合算。但是我们必须算大账,看全局,全局的利益是最大的利益,一个企业的利益只是全局中一个小小的部分。北京汽车制造厂的同志们,就是因为算了大账,弄清楚了局部和整体的正确关系,所以对每一项产品合同都采取了极其严肃认真的态度,这正是他们能很好完成合同任务的根本原因。
现在是第四季度,离年底只剩一个多月了,每个企业的合同任务完成得如何,应该主动地检查一番,从全局出发,抓紧今年的有限时间,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完成各项合同的生产任务。


第3版()
专栏:上海通讯

老红旗重放光芒
上钢一厂一转炉车间群策群力保红旗的故事
本报记者 周永康
“第一转炉车间也完成计划啦!”10月1日早晨,上钢一厂第一转炉车间的工人刚把一张超额完成9月份生产计划的大红喜报,送给厂党委会,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听到这个喜讯,厂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为他们高兴啊!这个消息所以这样鼓舞人心,里面有着一个曲折的故事。
“好邻居”的启示
两个多月前的一个下午,第一转炉车间旁边的平炉车间,因为重新举起了全国小型平炉的红旗,全厂各个车间、科室都纷纷敲锣打鼓前去祝贺。第一转炉车间工人们贺喜回来坐在门口,车间党总支书记卢凤尧看见好几个工人都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就问道:“你们在想什么?”
丁庆和等几个老工人马上把卢凤尧围了起来,指指隔壁平炉车间的两个高烟囱,激动地说:“卢书记,他们平炉车间把丢了两年多的红旗重新夺回,我们丢了红旗,只要领导上说一句话,红旗就是飞到天边,我们也要追回来。”
卢凤尧回到办公室,工人们的话一直在他耳边响着。
上钢一厂第一转炉车间原来是上海闻名的红旗车间。可是从去年春天开始到现在的一年多时间内,生产一直上不去。今年头七个月,都没有完成计划。
一个出色的红旗车间,怎么会一下子变成这个样子呢?老卢也听到过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说,转炉酸性改为碱性改坏了;有的认为,新工人太多了,操作技术不熟练。这些意见老卢都想过。用碱性转炉炼钢,上海又不光是自己一个车间,用的原料现在谁都一样;新工人吧,和上海几个主要转炉车间比较起来,自己还算是少的哩!
卢凤尧想到最后,觉得根本的原因还在干部,还在领导。
翻身前夜
第二天,厂党委开会,休息的时候,卢凤尧把这件事情向厂党委副书记陈林作了汇报。陈林问卢凤尧:“你是怎么看的?”
“群众保红旗热情很高,只要发动一下,再举红旗是有把握的。”
陈林忽然想起一件事:“你们车间在1958年哪一天评为全市八面红旗之一的?”
“8月15日。”老卢一回答,两个人都向墙上的日历望了一下。
“后天正好是两周年,我建议你们把当时上海各报介绍你们先进事迹的文章,拿出来读一读,回忆一下过去,对比一下今天,会有好处。”
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卢凤尧当夜把文章翻了出来。
15日这一天,整个车间空气大变。车间内外,到处三五成群,在议论着红旗。党总支办公室里,干部们也在讨论那篇文章。大家一边读过去的文章,一边谈今天的问题。会议结束的时候,总支书记卢凤尧站起来作了一个简短的结论:“过去有人说我们车间落后,是客观困难造成的,现在看来是我们干部主观努力不够;以前有人说工人的红旗观念不强,实际上是我们干部对红旗的感情不深。”
最后,卢凤尧说:“不要光检查过去了,还是谈谈今后怎样夺红旗吧!”
一谈到夺红旗,空气顿时活跃了起来。
工人们异口同声地说:“大家争口气,加把劲,团结起来,把红旗再举起来。”后来不知谁又把这句话归纳为“四个一”:一口气、一股劲、一条心、一面旗。
干部工人六次过江
夺红旗的高潮掀起来了,三班的工人你追我赶。可是化铁炉溶化速度慢,是三个班的共同困难。第一转炉车间虽然化铁炉能力比转炉大,可是化铁炉的本身远远不如上海其他转炉车间。十二吨的炉子,一个钟头,只能出十吨铁水。有时开三只化铁炉,还满足不了四只转炉的需要。他们也曾经派人渡过黄浦江到先进工厂上钢三厂一号化铁炉去学习过,仅7月份一个月,他们就先后去了四次。去是去了,化铁炉还是老样子。
“为什么化铁炉产量一直上不去?”党总支把这个问题交给了群众,叫大家出主意找原因。一天晚上,七、八个化铁炉工人在车间旁边的更衣室里,开会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一个青年工人手里还拿着一份“解放日报”,在读报上介绍的三厂一号化铁炉的经验。
“光读不行,最好到现场去看看。”一个化铁工建议。
“看也未必有用,我们不是已经去过四次了吗。再去也等于吃白开水。”也有人不同意。
七、八个人,有的主张再去,有的表示反对,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坐在一旁半天没有发言、一直在深思中的工长汪万忠站了起来。
“不要吵,听听老汪的意见。”有人喊道。
老汪肯定地说:“还要去学。过去学了四次,没解决问题,毛病不在三厂,而在我们思想上有毛病”。
这几句话说得大家口服又心服。因为前几次学习,有的人就抱着“看看再说”的态度去的。到了三厂,只看到三厂一号化铁炉式样好、料场宽。有一次回来,还趁炉子大修,把化铁炉的式样改得和三厂的完全一样,可是炉子一升火,铁水仍然溶化得很慢。
“不虚心的学习,跑得次数再多,也没有用呀!”工人们自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再去,这次去,不能走马看花,要下马操作。”
在车间的统一领导下,三个班各抽出五个化铁工,第五次过江去取经了。这一次大不相同,十五个工人大家穿上操作服,分日夜三班,跟班学习。学习时,兵对兵,将对将,大家紧紧盯住三厂一号炉工人,寸步不离,一边操作,一边仔细观察,一有空就掏出本子做记录。
学了三天,大家满载而归。在黄浦江的摆渡轮上,有人却又说了一句话:“三厂的经验,也不单是操作技术经验,他们还有政治上炉前,发动群众等许多好经验。这些经验,干部们也来学学多好,他们学一个钟头,比我们学一天的作用还大。”
这句话传到总支书记卢凤尧那里,老卢一听有道理,又马上组织一批车间主任,总工长,第六次过江。干部们回来以后,政治工作上了炉前,化铁炉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9月份的溶化率比上半年平均提高了20%多,现在三个化铁炉的铁水有时对付五个转炉还有余。
再次高举红旗
10月7日早晨,丙班是早班,一上班生产就很正常,二号转炉正在“壮年”,不到二十分钟就出一炉钢,进度很快。
一次,炉子上钢水刚刚放完,工人们正准备把化铁炉上送来的一包铁水倒进转炉去。不料,隔壁一号转炉也刚好放钢。顶上行车工人不知这包铁水给谁才好,地上的领行车的工人想:按理应该给二号转炉,不过一号转炉是老炉子,产量较高,从整个班来看,可以先给一号炉。领行车工人正在为难,二号炉炉长孙廷雨跑了过来:“我们可以等一等,这包铁水先给一号炉。”既然如此,领行车工人就举手,指挥行车把铁水送给一号转炉。但是一号炉炉长王兆国也赶了过来:“二号炉先放钢,应该他们先用。”最后,为了全班高产,还是把铁水给了一号炉。化铁炉工人看到二号炉工人风格高,马上设法给他们也送来了一包铁水。结果丙班这一天又创造了班产二百零三吨的新纪录。
丙班一马当先,甲班紧紧跟上。经过前六小时的战斗,出了一百八十吨钢,看情况超过丙班问题不大。这时候,值班副主任潘长荣发现有几个转炉“老了”,可能在交接班时会垮下来,如果不在本班上把转炉换好,让下面乙班工人去换,他们的产量就会大受影响。
“大家注意,我们在下班以前,一定要把四号炉子换好,好让乙班一上班就高产。”潘长荣在扩大器面前指挥大家准备换炉。
“四号炉产量很高,而且要在一个多小时内换好,时间怕来不及吧!而且今天还要赶丙班。”有人担心换炉子会影响本班生产,在下面纷纷议论着。
共产党员吉友发挺胸而出:“我们不能光考虑自己。大家都是为了钢。不怕困难的跟我来……”话音未落,共青团员陈志明几个小伙子立即响应,几个人冒着出钢后的高温,抢除炉坑里的残渣。在不到一个小时内,他们就把四号转炉换好,时间比过去缩短了一半左右。在加速换炉时,炉前炼钢工人也抓紧一分一秒,缩短每炉钢的吹炼时间,结果炉子换好,班产量仍以二百一十二吨这个新纪录,刷新了上一班的纪录。接着,乙班就因为甲班工人给他们创造了高产条件,又创造了二百一十三吨的更高纪录。三班满堂红,冲出六百吨大关,创造了一年多来一昼夜钢产量的最高纪录。
两个月的苦战,第一转炉车间这面老红旗,又继续高歌猛进,放出了新的光芒。8月份动手虽晚,可是钢的产量比前七个月的平均产量提高了23.26%。9月份一开始就抓紧,又比8月份提高了30%多,今年以来,第一个月完成了计划。但工人们并不满足,10月份的钢产量又比9月份提高了11%以上,成为上海十个主要炼钢车间中,钢产量上升幅度最大的车间之一。今年,工人们望着车间门口“永保红旗车间”这六个大字,发出了胜利的微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