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农业战线
吉林市增强大办农业的技术力量
本报讯 吉林市工业和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进一步增强了农业技术改造的力量。
在工业和各行各业的支援下,吉林市农村已初步建成农业机械修造网。各县机械厂,在技术、设备上进一步得到完善;占80%以上的公社,在原有铁木农具厂的基础上,建立了具备二台到九台机床和各种工具的农业机械修造厂;将近70%的管理区建立了具备各种工具的铁木农具厂。使农村机械工业从技术、设备、动力等各方面搭配成套。半年多来,吉林市农村共新建小型电站七十处,架设线路近二百公里,一百一十多个管理区实现了低标准电气化。为公社培养出来的农村机械、电气工人共达三千多名,进一步壮大了农村技术队伍。
吉林市的工业和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从去年冬季开始,适应农业生产季节,已经历了三个高潮;目前又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大的以支援秋收为中心的第四次高潮。今年3月,中共吉林市委总结了第一次高潮中的经验,组织全市一百零八个工矿企业,分别和吉林市所属郊区和五个县的七十二个人民公社建立了“挂钩”关系。并确定从解决当前农村劳力不足和促进农业生产出发、“治急”和“治本”紧密相结合,以支援农业技术改造为重点的方针,使工业支援农业的运动目标明确,全面持久地开展起来。据初步统计,全市在今年头七个月里,除了按照国家计划下拨农村大量农业生产资料外,又赶制出一万七千多台各种农业机械和一千多吨化肥,九十多吨农药,动员一百七十多万个工日,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全市还积极帮助农村建立了县、社机械工业,特别是全面帮助公社武装了“三床”(车、钻、刨床)“五具”(丝锥板牙、老虎钳子、钢锯、钢锉、手摇钻)。
吉林市原有机械工业基础较薄弱,支援农村武装机械工业的条件并不优越。但是,各厂矿在中共吉林市委的统一领导下,将薄弱和分散的力量组织起来,实现了“厂厂有支援,班班有贡献,人人出力量”的口号。机械工业部门将废旧的机械设备重新修配起来,并大挖潜力,特地赶制简易机械设备,大力支援农业。非机械工业部门,如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等单位,也以本部门的机修人员为骨干,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千方百计地支援农业。该公司已经支援农村的机床、设备共达一百四十多台。蛟河县原来只有一个公社机械厂具备“三床五具”,但不久以后,即有十二个公社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各工厂的全面帮助下,迅速建立了“三床五具”。在支援农业的过程中,“没有材料自己找,没有工具自己造,没有时间工余搞”和“力所能及,有求必应”,已成为全市广大职工的行动口号。在以工业为主的各行各业的支援下,吉林市农村人民公社从春耕到夏锄期间,共改革制造了二百四十多种、九万七千一百多件田间生产新工具,增添了许多播种、插秧、铲趟和后勤等中、小型新式农业机具。这些新工具,不仅在种类和数量上空前增多,而且由于充分结合当地耕作特点,使用效率较高。全市农村通过工具改革,约节省了五万个劳动力。
目前,全市农村人民公社正在大办水动力站和大造脱谷工具。他们充分利用城市支援农村的有利条件,发愤图强,决心争取今年秋收中实现脱谷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现在,已经制成的大批水轮机、万能脱谷机、动力打稻机、玉米脱粒机、扬场机、乱草机等,效率提高十几倍。使分布在各个生产队的动力站配合成套,使脱谷作业,大大缩短时间,提高了质量。由于各公社增强了农业机械的制造和维修能力,因此节省出大批劳动力,更好地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方针。永吉县岔路河公社,在春播和夏锄期间,通过工具改革所节省的三十二万多个劳动日,除扩大粮食作物一万二千五百多亩外,还新建养猪场一百六十多个,养鸡场一百四十三个,果木园七千五百多亩。
公社有了机械工业后,发展其他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工业也更方便。今年以来,吉林市农村生产化肥、农药和加工农副产品的社办工厂发展更快。磐石、永吉等县有些公社修造厂,还自制车床和刨床,供管理区武装机械修配站。农村机械修造网的形成和它在农业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促进了农村人民公社更加巩固健全地向前发展,使农民更具体地看到现代化农业的前途,增强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支援国家建设的决心和力量。(附图片)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派出一批技术工人帮助蛟河县各人民公社机械厂培养技术人员 本报记者 刘忠摄


第7版()
专栏:

不断提高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
中共吉林市委第一书记 刘慈恺
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是党一贯的方针。早在1934年毛主席就指出:“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此后,党中央和毛主席又一再指示我们要特别重视农业,尤其要重视粮食生产的发展,把国民经济建筑在巩固的基础之上。我们吉林地区各级党的组织和广大干部,遵循党的这一方针,几年来,在支援农业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党提出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之后,我们的体会更深刻了,支援农业的积极性也更高涨。“厂社挂钩”、“条条对口”的制度全面推行;全力支援、主动服务的风气普遍树立。许多工厂把支援农业当成一项最光荣的任务。在支援农业生产中,没有材料,就发动群众节约和利用废旧材料,没有时间,工人们就自动在业余时间突击。一些生产任务特别繁重的国营大企业,也挤出一部分力量为公社生产农业机具、设备和培训技术工人。一些设备简陋的小企业,也尽其所能地努力支援农业。
 去年10月以前,全区只有30%的农村人民公社有机械修造厂。现在,80%以上的公社建立了具有两台到九台机床的农业机械修造厂,机床总数增加了两倍。同时,还有将近70%的管理区建立了铁木农具厂,县营机械厂也扩大了规模,农业机械的修造网已初步形成。新建小型电站七十处,架设线路一百九十二公里,实现低标准电气化的管理区比过去增加了一倍多。与此同时,还为公社培养了机械、电气等技术工人三千七百多名,适应农事季节,生产了大量的农机具和化肥、农药。由于全市各行各业的大力支援和农村工具改革运动的蓬勃开展,农业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程度大大提高,有力地克服了劳动力不足的困难,从而使全区今年的播种面积比去年增加了三十多万亩,旱田播种和水田插秧比往年提前了半个多月。虽然,从春天到现在气温低、日照少,发生了严重的草荒、涝灾、虫害,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粮食仍可望获得好收成。
但是,有些同志对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和工业在农业技术改造中的重大责任认识不足,对支援农业还存在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去年11月间,在党的吉林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认真地讨论了党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检查和批判了与这一方针相违背的各种不正确的思想,提高了领导骨干的认识。随后,各级党的组织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深入地传达和宣传了市党代表大会的精神,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了有关文件,不少单位并且以“要不要支援农业”、
“能不能支援农业”、“是主动支援还是消极等待”、“是长期支援还是权宜之计”为题,展开了大辩论。经过这一系列的工作,使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更加深入人心,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便迅速地开展起来。在运动发展过程中,我们又围绕各个时期的任务和针对干部与群众的思想情况,反复地进行了有关支援农业的宣传教育,保证了这一运动步步深入。特别是在党中央发出全党动手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以后,通过对有关文件的深入学习,全体干部对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的认识更加提高了,从而掀起了一个更大规模的城市支援农村、工业支援农业的高潮。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内,仅两个区、五个企业就制造各种脱谷机九百五十五台,仅两个区九个企业就支援公社二十八台机床、一千三百多件工具。现在,以支援秋收为中心的“百厂、千台、万具”的群众运动正在轰轰烈烈地开展着。
市党代表大会以后,各工矿企业和其他支援农业的单位,都组织了访问团,到被支援的县、社进行参观访问。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及所属单位,组织下乡访问的次数有十五次之多。中共吉林市船营区委和所属工厂的绝大多数领导同志,都到农村访问过。城市的干部到农村参观访问,不仅了解了农村的情况和需要,使支援工作更加切合农村的实际情况,而且也受到了一次实际的、生动的以农业为基础的教育。许多同志反映,访问农村的次数越多,对农村的感情越深厚,支援农业的劲头越足。每访问一次农村,支援工作就深入一步。市木器厂原来以为自己是生产木器家具的工厂,对农业没有什么可支援的,到公社访问以后,他们认识到可以支援的事情太多了,于是就帮助公社盖了十五间房子,帮助盘石县木器厂实现了锯木机械化,并且抽出四十名木工支援公社制造脱谷工具。最近,他们还准备生产各种木农具,使工厂的生产面向农村。某工厂机械制造场主任,过去认为自己的生产任务已经很重,再支援农业就会打乱生产计划,对工厂布置的支援农业任务,迟迟不做安排。工人在业余时间生产了一些农具,他还批评工人“随便揽活”,所以工人管他叫“绊脚主任”。他参加工厂组织的访问团到挂钩公社访问时,看到农村迫切需要机械设备和新式农具,态度就完全转变了,回厂后把支援农业的任务列入作业计划,仅用两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积压一个多月的农业机械修配任务。由于到农村访问对提高干部的思想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因此,许多单位把到农村访问定为固定的制度。比如,船营区委就规定区一级和厂一级的领导干部,如无特殊情况,每月都要到挂钩公社访问一次。广大干部也把农村人民公社看成是最好的“学校”,积极要求到挂钩公社去“走亲戚”、受教育。
吉林地区工业比重很大,目前,工业人口和农业人口的比例已达一比零点九四。工业的飞跃发展要求农业必须相应地发展,而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有工业和各行各业的全力支援。因此,我们今后必须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不断地提高全体干部和广大群众对这一方针的认识,把支援农业的群众运动不断地推向前进,以便在一个比较短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农业的技术改造,促进农业生产更迅速地向前发展。


第7版()
专栏:

跋山涉水访问公社 真心实意支援农业
扇风机厂制造农业机械热情装备农村
本报讯 在支援农业运动中,吉林市扇风机厂的工人们跋山涉水,访问相隔近三百华里的大勃吉公社,千方百计支援该社农业机械设备和工具百种以上,并帮助该社建立了一个农业机械修造厂,成为吉林市支援农业的一面红旗。
吉林市扇风机厂原来是一个洋铁手工业生产合作社,从1958年起发展成为地方国营工厂。目前工人不到三百人,绝大部分工人来自农村,和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当党提出支援农业的号召后,很快得到了职工的热烈响应。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这个厂的党支部一面组织全体职工学习文件,树立“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一面派干部和工人组成访问组,跋山涉水,到远离城市近三百华里、地处大山沟中的大勃吉公社参观访问。工人们亲眼看到农民兄弟为争取农业大丰收与自然搏斗的冲天干劲,和与此不相适应的笨重而落后的劳动工具,进一步认识到加速农业技术改造对发展国民经济的重大意义。访问组回厂向全体职工汇报后,大家一致表示要为帮助农村技术改造出力,并当场决定要马上抽调一台车床,用机械来武装农村。当时全厂共有七台车床,两台是新型“闷罐”式的齿轮车床,五台是旧式的皮带车床。支援哪一台为好呢?皮带车床操纵比较麻烦,拿到农村不一定马上就能使用;“闷罐”式车床虽好,全厂只有两台。党支部认为:这不仅是支援哪一台床子的问题,而是考验工人们支援农业是否自觉自愿真心实意的问题。于是专门组织工人展开了一场大辩论,结果真心实意支援农业的思想得胜。车工组长苗润强不仅高兴地把自己使用的“闷罐”式车床拿出来,还亲自到公社帮助安装。接着,工人们又把厂内五台皮带车床都改造成“闷罐”式车床。一次访问,一场辩论,使全心全意为农业服务的思想在职工中扎下坚实的根子。
半年多来,全厂曾经七次组织工人到公社“走亲戚”,主动了解需要,满足需要。由于经常“走亲戚”,这个工厂对大勃吉公社感情越来越深。虽然自己的人力、物力都感到不足,但他们对农村提出的要求,却是千方百计予以解决。半年多来,共支援大勃吉公社车床、大摇臂钻、套丝床、锯床等十五台机械设备和上百种工具,等于工厂原有设备的四分之一还多。另外,还为公社培训了三名青年技术员。最近工厂又派出一名多面手技工到公社安家落户,长期帮助农村建设。
由于吉林市扇风机厂的无私援助,大山沟里的大勃吉公社已经建立了一个具有车、钳、铆、焊全套机械设备的农业机械修造厂。今年这个公社秋收所用的犁、镰刀、动力打稻机等已全部由自己制造。扇风机厂的职工们也通过支援农业,提高了认识,意气风发,干劲十足,生产蒸蒸日上。他们深入开展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制造设备,拿出一部分设备支援农村后,本厂的设备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长了31.1%,生产月月全面超额完成了国家计划。 (蒋光宜)


第7版()
专栏:

我们共同的愿望
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幸福之路公社党委书记、社长 韩恩
记得,那是1954年,全国工业劳动模范孟泰同志,率领一个代表团到我们社里来访问。工人农民像亲兄弟一般欢天喜地的相会。我和孟泰同志畅谈了一个通宵。那时,我们就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要用先进的工业技术来支援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又要大力促进工业的增长。
人民公社化以后,我们的农业生产得到工业方面更多的支援,我们的农业生产也连续地实现了大跃进。去年冬天,吉林市三大化工厂主动同我们公社来“挂钩”。工人老大哥热情地支援我们机床、电动机、变压器以及其他工业器材,而且派了四个技术工人,帮助我们建立了松根油厂和木材加工厂。现在我们的农业机械修造厂能够制造打稻机、耘锄、洋犁等新式农具,从技术上装备了我们的农业,推进了农业的技术改造。因此,今年我们公社多种了一千四百多亩土地。吉林化学工业公司还支援了我们六万斤化肥,使四千五百多亩水田增产三十多万斤粮食。今年,我们又增添了五台拖拉机和不少插秧机。工业对农业加强技术支援,真使工农之间的联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我们全体社员,要在党的领导下,在工业技术的援助下,更好地推进农业技术的改造,我们要发愤图强,贯彻勤俭办社的精神,开展以增产粮食为中心的轰轰烈烈而又踏踏实实的增产节约运动。在大力争取今年秋收多收粮食的同时,切实准备明年更多的增产粮食,来大力促进我们社会主义工业的发展。


第7版()
专栏:

工人送来“宝”庄稼长得好
蛟河县松江公社社员 吴金贵
今年夏锄时节,正是三伏天,铲趟、薅水稻都得紧跟着追肥。就在这时候,吉林电石厂给我们公社送来了七万多斤硫铵,我们大放牛沟生产队得了这个“宝”以后,起早贪黑地往地里追。追硫铵的谷子长得秆粗穗大,尺八长的穗头沉甸甸搭拉着,真着人稀罕。十多公顷追硫铵的水稻,那金黄色沉甸甸的穗头就要开镰了。
我吴金贵已经是个五十来岁的老庄稼汉了,在松江这地方种了二十多年地,像今年这样的好庄稼可真是少见哪!这是哪来的呢?我们都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是在党的领导下,工业支援农业得来的。
工人大哥这么支援我们,我们决心增产更多的粮食。社员们说,粮食不到手管理不停!一定叫工人送来的“宝”在庄稼地里开花结果。


第7版()
专栏:

一斤硝铵五斤粮食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十好标兵
吉林肥料厂煤气发生炉操作工 孙树山
我是一个生产化学肥料的工人。党一再教育我们:工人农民是一家人,支援农业是工人阶级的光荣责任。今年,我们厂职工提出一厂变三厂的雄心壮志,下定决心要多多地生产化肥,支援农业大跃进。最近,厂党委又发动群众,制订增产节约计划。大伙的干劲可足啦,决心在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基础上,多增产化肥,为农业生产出力。
在我们肥料厂,煤气发生炉是个关键,我们都把这个岗位叫作全厂的命脉。我是一号煤气发生炉的操作工,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1956年我进厂那一天,老师傅就告诉我:“小伙子,这可不是个平常的岗位啊,咱要稍一马虎,几千斤粮食就没有了。”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怎不知粮食的宝贵。一斤硝铵,可以增产五斤粮,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从那以后,我就用心向老师傅学习操作经验,精心操作,四年来,没有发生任何事故。大家叫我是保险操作工,其实,没有党的教育和大家的协同操作,我自己能干个啥。就拿三班操作来说吧,上一班要不给我创造条件,我有天大的本事也会出毛病。咱们工人阶级就是有这个风格。我上班后,也就特别留心给下班创造条件,叫接班的同志能省心省力,稳定高产。有一回可真紧张,由于煤的活性不好,一连几天生产不正常,二号和三号炉结了疤,我操作的一号炉也很吃力。我想:为了支援农业,说啥也不能马虎。一连几天,我都集中精力操作,一号炉到底没有结疤,闯过了难关。
现在,我们厂正在开展套氨大会战,我决心进一步稳定操作,仔细检查,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证不出任何事故,把守好全厂生产的第一大关,生产出更多更好的肥料,支援农民兄弟,多打粮食。


第7版()
专栏:

工农心连心工人农民心连心,火车头来火车身。车头车身不可分,工人农民一家人。互相支援团结紧,工农生产双跃进。工厂矿山面貌新,穷沟变成新农村。


第7版()
专栏:

银珠到田间银珠粒粒亮又圆,(注)电灯光下射银线。银珠堆积如山大,火车穿梭运不完。银珠源源到田间,田间禾苗笑开颜。银珠撒下禾苗壮,今年又是丰收年。注:化学肥料硝铵呈白色颗粒状,俗称银珠。


第7版()
专栏:

松花江畔的工农友谊
本报记者 赵玉庆
9月中旬,我们穿过松辽平原,来到松花江上游,看到了这里轰轰烈烈的工业支援农业运动。
松花江上游最大的城市吉林,被当地农民称作“宝葫芦”。在这个城市里,巧妙的化工们用最常见的原料,造出白色颗粒状的肥料硝铵。在农田上,每施用一斤硝铵,可以增产水稻五斤至六斤,棉花三斤至四斤,马铃薯三十斤至三十五斤。吉林电石厂的工人们用石灰石炼制电石,又用电石制造氰氨化钙,氰氨化钙可以消除棉田的莠草;在棉桃成熟期间,撒到棉田里,可以使棉叶脱落,便于机器收获。吉林市还拥有强大的电力工业和一些机械工业。这一切,使这个城市成为松花江流域工业支援农业运动的中心。
我们来到吉林市的时候,这个城市的支援农业运动已经进入第四个高潮了。每当一个农忙季节将要到来的时候,吉林市就掀起一个支援农业高潮。去年冬季是第一次高潮,今年春耕和夏锄是第二次和第三次高潮。现在收获季节来到了松花江两岸,又一次支援高潮开始了。浪潮起伏,使我们亲眼看到了这一带城乡人民的亲密关系。
吉林市的大部分工人来自农村,他们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体验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根子”。去年11月,中共吉林市委发出了支援农业技术改造的号召以后,全市每一家工厂、每一个工人,都把支援农业当成头等要事。工厂制定生产计划时,把支援农业的产品列为重要一项;工人安排生活时,也念念不忘支援农业。吉林造纸厂有几名工人,每天在厂区附近拣废铁钉,积累起来,装成几箱,送到农村。在全市人民纷纷前往公社访问的时候,吉林造纸厂托儿所的保育员十分焦急,她们无法离开孩子到公社去,几个保育员开个会,想个办法,每人回家搜集一些花布边和碎木块,做了几十个布娃娃和木制玩具,送给公社托儿所。食堂炊事员知道这件事以后,也立刻行动起来,连夜赶制了一台切菜机,第二天装到访问团的车上,让访问团的同志带给公社食堂。
一次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如同一场猛烈的风暴。在吉林地区的工业支援农业运动中,如果说,铁钉、粪肥、玩具、切菜机的事情是微波细浪的话,那么,工业战线为了给农村生产更多的产品而掀起的增产热潮,就是巨波大浪了。我们在吉林化工区的巨大厂区里,就看到了一场震人心弦的增产肥料的热潮。
为了给农民兄弟生产更多的优质化肥,吉林肥料厂今年以来开展了十三次大会战。每一次会战都增产出成千上万吨硝铵肥料,都把肥料生产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在我们访问吉林期间,肥料厂又掀起了第十四次大会战。为了创造历史上最高的生产纪录,在这次会战中,全厂把五百多名老将和精兵派到第一线。车间主任、工段长、值班长们脱下干部服,穿上操作服,去操纵高大黝黑的造气炉和庞大复杂的空气分离装置。巨大的厂区,俨然如一个神奇的世界。化工们操纵着各种炉、塔、泵、罐,把空气中的氧和氮分离开来,把固体的煤炭燃成炽热的气体,把水中的氢取出来。最后,雪白晶莹的硝铵肥料,像浓密的雪花一样,永不停歇地从高耸入云的造粒塔顶飘然而下。
响彻肥料厂的口号是:“一斤硝铵,五斤粮食”;“时间就是硝铵,硝铵就是粮食”。在厂内,随便走进哪个车间,都看到走廊上贴满工人们支援农业的决心书和歌颂工农友谊的诗歌。其中一首诗写道:
支援农业大跃进,
一把硝铵一把银;
掀起麦海千层浪,
飘出万里稻花香。
在吉林,农具的制造别有一番动人的景象。过去,吉林市几乎没有一个成型的农业机械制造厂。但是,在支援农业的口号家喻户晓之后,吉林全城就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农业机械“制造厂”。你走遍全城,几乎找不到一个没有制造过农具的工厂。吉林化工区建筑工地的木匠们,在工作之余,用架设房梁和安装门窗剩下的废木料,制造了播种机和打稻机。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吉林造纸厂工人出身的工程师秦士亮领着一批石匠,制造了玉米脱粒机。在今年春耕期间和眼前的收获季节,从管道纵横的吉林化工区的车间里,从江南钢铁厂高炉下的机修间里,从吉林市粮谷加工厂的稻壳堆旁,从社办工业的矮小民房里,生产出数以万计的插秧机、播种机、双轮双铧犁、铲趟机、打谷机和扬场机。吉林铁路局工人出身的老工程师姚永田,是一位六十二岁的老人,去年已经退休了。在制造秋收工具的高潮中,他在家闲不住,从箱子里翻出刀具和计算尺,跟随技术服务队,来到桦甸县城郊人民公社,找了二十多名青年社员做徒弟,指导他们修造农具。吉林电石厂离山区远,找不到木材,就制造了许多轴承、轴杠、瓦套、螺丝等铁制部件,派工人坐汽船送到松花湖畔的天南人民公社。天南公社是山区,有取之不尽的木材,公社社员自己作木件,和电石厂作的铁件装配在一起,制成一百多部打稻机、脱谷机、乱草机、水轮机、扬场机。社员丘聚霖望着一台打稻机,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兴奋地说:“工厂的铁活,公社的木活,这是工农联盟的产物,应该起个名,叫‘联盟牌’”。
吉林,这座工农之间满怀深情厚谊的城市,得到周围几百里农村农民的赞扬。今年6月,天南公社的五百多亩高粱、玉米和稻田,由于缺肥,秧苗矮小。吉林电石厂的工人们知道以后,从生产焦炭的废气中提炼出七万斤硫铵肥料,派人星夜乘船送到天南,撒到地里,七天以后,秧苗好转。现在,这片庄稼秧棵高大,穗大粒饱,就要开镰收割了。社员们把电石厂的工人请到地里,拨开金黄色的稻浪,掰开一尺来长的玉米棒,分析今年丰收的原因说:今年的丰收,第一条应该归功于党的领导,第二条应该归功于工人老大哥的支援。
我们迎着五光十色的秋季原野,走出吉林市区,跨过松花江、鳌龙河、牦牛河,越过一个山峦又一个山峦,从一个公社走到另一个公社,到处都看到许多工业支援农业的工作成果。松花湖畔的美丽渔村,在丰满电站的帮助下,建立了水电站和水动力站。偏僻的蛟河山区,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的帮助下,建立了机械厂、木器厂、化工厂和化肥厂。现在,吉林地区80%以上的人民公社,装备了“两床”或“三床”(车床、刨床、钻床)“五具”(丝锥板牙、老虎钳子、钢锯、钢锉、手摇钻),有的公社甚至装备了九台车床。全地区有一百一十个管理区实现了低标准电气化,开始用电力打场、脱谷、碾米,社员家里点上了电灯。离吉林市一百二十里的岔路河人民公社,过去修理农具,要半夜套车进城,现在,有了五台车床的机械厂,不仅可以修理小农具,还可以修理拖拉机,制造播种机、万能?耙、新式水田锄草机、脱谷机、动力打稻机。松花江上游的五百里平原和山区,正在朝着农业现代化的方向阔步前进。(附图片)
幸福之路人民公社利用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支援的废料制出一批电动打稻机,这是正往生产队运送,准备打稻。
本报记者 刘忠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