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苍松”颂
梅原
你见过暴风雨之夜的松树吗?在西岳华山上,我见过这样的松树。黑夜,高山上狂风猛吹,雨沥沥拉拉下起来,在风声雨声里,只听得一片哗——哗的声浪,如海啸,如群狮怒吼。这是什么声音?是松树林抗击暴风雨的呐喊。第二天,风雨过去了,只见那些娇嫩的小树,经不住昨晚风雨的打击,已经狼狈不堪,或折或弯,显不出它们平素的神气了。而松树,经过对暴风雨的抗击,显示出无比强劲的生命力,依旧屹立在高山之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不雕”,这是一点不错的。但,松树只在寒冬和暴力进袭中才显出它独立支持的风格的吗?不!在没有风雨的日子里,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虽然百花开放得如此鲜艳夺目,松树总是挺然拔立,指向云空,使人感到它永不衰退的勃勃生气!
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在大批老共产党员的身上,我看到这种松树的风格。这些老共产党员,爬过雪山,走过草地,出入过敌人的枪林弹雨,为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然而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依然对人民忠心耿耿,为明天而进行着辛勤的耕耘。他们是常青的苍松!
举一个例子吧:
河南林县元康公社秦家岗大队下园生产队食堂管理员顾贵山,1928年参加革命,曾任红军团长,参加过长征,负过五次伤。解放后,参加农业生产。1958年建立公共食堂时,很多人不愿当管理员,顾贵山挺身而出,自愿担任,还带头把家里存粮全部交出,腾出两间住房当饭厅。顾贵山虽然年已六十二,负过重伤,不能担负过重的劳动,但还带动炊事员开了三十多亩荒地,种上蔬菜。七十多岁的社员郭王氏病了,他翻山越岭去请医生。顾贵山处处关心社员生活,社员们说:“老顾一颗心,长在万人身!”今春,他担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总是吃苦在前,毫不特殊,一件棉大衣穿了七、八年,补上加补。社员们说:“讲朴素,数老顾,三十多年的老八路。”人们称赞他,他却谦逊地说:“我不过作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作的事。”……
这样的老共产党员,我们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在这里,虽只摘引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事迹的一部分,已经可以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了。
我国旧社会里有过一句“格言”:“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那些有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人看来,参加过长征、当过红军团长、对革命有过贡献的顾贵山,在革命胜利了的今天,该享点“红福”或“清福”,当个“人上人”了。然而不然,顾贵山今天又回到农村,作一个普通劳动者!从另一种意义上说,顾贵山也确是“人上人”,那就是,那种高尚的共产主义思想,坚韧不拔的松树风格,为常人所不及;至于那些利己主义者呢?不过是匍匐在他脚下的一个渺小的爬虫。
坚强的革命战士,不忘过去,始终保持着革命的优良传统,勤恳、朴素、踏实、苦干、谦逊、忠于党、忠于革命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电影《以革命的名义》的最后,列宁说:“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不,只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人才会忘记,而那些,我们为他们而生活的人,是绝对不会忘记的……因为忘记,那就意味着背叛!”多么深刻的话!在顾贵山等大批老共产党员的身上,我们看到了这种不忘过去的革命精神。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当然不是为了向后看,而是不忘过去的艰苦斗争,永远以革命的风格,照亮我们的现在与将来;而且永远以共产主义的思想教育我们青年的一代。你看:在党的教育下,如今大批青年——革命的第二代,正在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他们将像他们的革命前辈们一样,在人民中生根、开花、结果。老松不老,幼松破土而出,茁强地生长着,两相辉映,祖国的大地啊,充满青春的活力!
永不褪色的共产主义战士,巍然屹立的常青的苍松,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8版()
专栏:

星海在延安
李凌
星海在延安的生活,是他短短的一生中最有意义、创作最活跃的几年。
他很早就向往这个抗日根据地,向往党,向往毛主席。直至1938年底,他才真正达到这个愿望,来到了延安。
在这个自由的天地里,他学到许多革命的理论,也从心所欲地施展他的才能。他常常把当时的大后方(国民党统治区)和革命的圣地相比较,他说:“在大后方,许多音乐家(指上层的——作者)都是勾心斗角,而这里是如此温暖、活跃,互相关切,互相支持,你有多少能力,就能够做多少事情。”的确,星海在国民党统治区所遭到的当时上层的同行的倾轧、排挤、打击是使他难堪的。他在后来的创作札记中还谈到这些不愉快的事情。
他一到延安,就被分配到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去工作。他看到年青的同学们所缺少的东西(音乐知识)不少,等不及安定下来就给大家上课。他上指挥课,讲作曲,排练合唱,谈他的创作经验。他是那样热心,想一下把什么东西都往这群革命青年的肚子里塞。
很快,他就接受了创作歌剧的任务。学院给了他一个窑洞作为创作室,并且每天给他几斤取暖的木炭。他知道,许多干部都没有得到这样的优待。他说:“我将用我的心血来报答党的关心。”在这个窑洞里,他完成了他第一个歌剧《军民进行曲》和其他许多作品。
当时延安正开始谈论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这阕歌剧有它成功的地方,也还有它的不足;他虽然已经注意到使歌剧的音调和民间音乐发生关系,但还没有做到有机的结合。他后来把这个新的尝试称之为新的“中西合璧”。由于《军民进行曲》的出现,引起了一番讨论。星海在这次讨论中对民族形式的要求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939年春天,延安展开了一个自力更生的生产运动,这是毛主席巩固根据地的革命思想的具体实施。星海很快就投到这个运动里来,他最先创作了有名的《生产大合唱》。这首大合唱,可以说是星海的音乐作风变化的新起点。他用新的音乐语言,活跃、鲜明、热情而又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的曲调来歌颂这个运动。这首大合唱还没有正式演出,而《二月里来》、《酸枣子》等歌曲就响遍了每一个山头
(那时主要是在山上开荒)。这里一群,那里一堆,一边劳动,一边唱歌,此起彼落,歌声像浪潮一样激动每个劳动者的心。
《生产大合唱》受到延安人民的喜爱,他非常高兴,他看到他第一次对民族形式的尝试初步获得了效果,就确定不移地向这个方向进军了。
那时抗敌演剧第三队正到延安来休整,他很快就和光未然同志合作起《黄河大合唱》来了。
《黄河大合唱》是在五、六天中赶出来的。这首震撼全国的作品,表现了中国人民在无产阶级、党的领导下的革命意志,它的光辉一直照耀到现在,以至久远的将来。
星海是一个特别勤勉的革命者,这首作品写完了,他又在捉摸一个新的念头。他觉得在党的直接领导下,要进一步为革命写作更多有意义的东西,但如何根据党所提出的艺术大众化、民族化的目标,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有所建树,仍然还需要不断的努力。他希望在下一个作品来实践他的企图,而在开始之前需要多方面的给养,如研究民间音乐等。这下一个作品就是《九一八大合唱》。
创作《九一八大合唱》,他有两个企图。一是他认为应该用乐观的音调来纪念这沉痛的节日,他说:“过去东北流行的关于‘九一八’的歌曲,多半带有过分伤感的情调,不能对群众起很大的鼓舞作用。”
其次是,他要在这首新作中,尝试创造出更统一的民族风格。他在设计前和我们谈到这个企图,并且在写作中把一些段落念给我们听,看看这个作品是不是不管在旋律、节奏、乐器(特别是打击乐器)的应用,和声、对位的探索,转调的安排……都带有大胆的尝试性质。他要使这个作品的曲与曲之间比《黄河大合唱》更富变化而又更为统一。
这两点,他认为是达到了;即使后来在莫斯科回忆起这首作品时,他也认为这种探索是很有意义的。他在札记中也提到“或许比《黄河大合唱》更统一些”,“这首大合唱在旋律、节奏和和声方面作者谨以尝试的态度去探索,不敢说有什么贡献,只是尽了抗战的一点微小的责任。”
他在延安还写了《牺盟大合唱》、《梁红玉》、《反攻》、《打倒汪精卫》等优秀歌曲。他念念不忘于他正在完成的第一交响乐
(《民族解放交响乐》)。他几次和我们谈起他的计划,给我们看他的草稿。他非常珍视这部作品,东奔西走,一直带在身边。但是,在延安,他只来得及把它写成钢琴谱。在他看来,这部交响乐是他那时候最心爱的,也是最能包括他的思想、意志的结晶品。后来他写成以后(在苏联完成),特别把它献给毛主席。他在札记中写着:“这作品我恳求贡献给伟大的毛泽东同志,他是我最崇拜的一位真正的民族救星,他的道路是正确的,只有这样才可以救中国,拯救整个民族的危亡。”


第8版()
专栏:

杰出的丰富多彩的艺术
——朝鲜人民军协奏团的演出
时乐蒙 文 阿老速写
我们在热烈欢腾的友好气氛中,怀着十分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朝鲜人民军协奏团的演出。这是一次非常出色、非常成功的演出。
朝鲜人民军协奏团是在朝鲜劳动党和金日成元帅的关怀下,在革命的斗争中诞生,在战斗的锻炼中成长壮大的。他们以千里马的姿态飞快前进,提高业务水平,掌握艺术技巧,很快地使这一支由士兵组织起来的文艺队伍,一变而成为具有高度政治素养和艺术修养的艺术团体,成为朝鲜劳动党在部队中对革命战士进行教育的有力助手。他们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和艺术成就不仅受到国内军民的欢迎和热爱,也受到了苏联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及世界各国进步青年的热烈欢迎。
他们的节目有着深刻鲜明的政治内容和动人的国际主义精神,有着强烈的部队特点和民族风格。如合唱《风雪》、《志愿军战歌》、《走向决战场》、《炊事车在奔驰》、《老大娘和战士》,舞蹈《战友》、《果园丰收》、《密林中的勇士》、《怀念祖国》、《高地相逢》等许多节目,都反映了朝鲜军民对祖国的热爱,对美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憎恨,反映了朝鲜人民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反映了反侵略的伟大胜利和建设祖国的光辉成就,反映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中朝军民之间可歌可泣的战斗友谊。
他们的演出不但丰富多彩,而且表现出了高度的艺术造诣。合唱队不仅具有完美全面的技巧训练,而且有着丰富的艺术想像,这些都充分地表现在男声合唱中,如《走向决战场》,抒情的高音衬腔与中、低音的节奏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炊事车在奔驰》,通过活泼有风趣的节奏表现出了生动的生活形象。此曲渐弱的假声结束与《风雪》的从极弱的假声开始到极强的处理都表现得极为完美成功。他们的合唱不仅熟练地掌握了一般西欧的传统方法,而且更将其与民族传统的声乐方法、风格成功地结合了起来,发展了传统。如混声合唱《鹰峰山谣》《龙江金啊里》,尤其是《工地上的休息》,不仅从艺术表现上充分显示了合唱队的才能,而且也表现了作曲家的才能。此曲所体现出来的跳荡的节奏,欢乐情绪,好像使听众看到了“千里马运动”中的生活情景和英雄人物。
管弦乐队明朗的音色,统一细致的艺术手法,对合唱、舞蹈的表演更如锦上添花,极出色地完成了完整的艺术创造。
民族乐队的新的手法,丰富的织体,都丝毫没有破坏传统,而是创造性地丰富、发展了传统,给人们留下极深刻的记忆,这点在舞蹈《凤扇舞》中达到了高峰。这个节目音乐、舞蹈、布景的协和一致性,以有声有色的抒情诗的气质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其它如舞蹈《欢喜》、《分配的日子》,歌唱如伽倻琴弹唱、男中音独唱、女高音独唱、男声小合唱、女声小合唱等节目,也都由于作家与演员的高度艺术才能而得到了观众极热烈的欢迎。
看了他们的演出,不仅是一次极为满足的艺术享受,而且更是一次很好的学习。
祝朝鲜人民军协奏团在我国的演出获得更大的成就!
祝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永远巩固发展!(附图片)
《欢喜》
《分配的日子》


第8版()
专栏:

读书札记
阿英
关于天津教案的新材料
最近看了一些有关1870年天津教案的历史记载和文学作品,都没有提到反映此案真实情况的一个主要文献:《同治庚午(1870)年津案始末》。
《津案始末》的作者张光藻,是当时天津府的知府。教案发生后,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他是指使者,要挟直隶总督曾国藩杀他谢罪。由于群情激愤,清廷不敢这样做,改判他流刑,充军到黑龙江,以“曲全和好”。十年后,他刻印在流放期间写的《北戍草》二卷
(内收《龙江纪事七绝一百二十首》),也把《津案始末》和倭仁关于此案的“密疏”(《遗集》未收)公开了,附印在书末。大概由于印本薄,流传不广,就很少有人知道。
这一文献叙述了天津教案所以发生的一些基本原因。回溯到天津从通商以后,百货都用外国轮船装载,原来的海船营业一蹶不振,造成了大批的失业,引起人民的仇恨。还回溯了自从海禁开后,帝国主义者及汉奸便有残暴无理行为,如轮船进口,碰伤民船,官府不敢查究,民船偶碰轮船,就立刻擒拿船户,关到黑舱里,还得赔偿修价。汉奸往往倚靠洋势,霸占平民妇女,不从,就诬指其夫为强盗,百计陷害。本地商人,如欠洋人债项,被拘到官,并限三日必还,洋商欠本处账目,被控也抗不到案,官府不能追究。至于洋人乘马疾驰,践踏人命一类的案件,更时常发生。文中还提到“城东北一带教民,尤多倚势欺人”。这些,都如作者所说:“民心积不能平久矣!”
对于1870年天津教案发生的前后经过,《津案纪事》叙述得也比其他书详尽。只要把作者曲解人民及回护同官的部分加以斟别,可以疏理出这样一篇梗概。就是这一年春天,时时有小孩被拐骗事件发生。4月,有人不止一次看见洋人抬小棺,埋葬在东关义冢地内,有的被群犬刨出,竟是一棺数尸,于是“津民哗然”。嗣后,又见官厅捉到拐匪,并不惩处,就更怀疑这类案件和教会有关,所以“县官莫敢查究”。“群情汹汹,将烧天主堂以泄愤”。官厅这时也怕发生大变,不得已重行审问,并将拐匪正法,“群情乃始帖然”。那知继续捉到的匪徒,供词仍然牵连教会中人。于是,“街谈巷议,几有刻不能忍之势”。官厅在这样情况下,就故意在5月23日晨,押解拐匪到教堂内查对指认,“其意盖欲借此以释众疑,借以含糊了事”。
那知查教堂并无结果,聚集在教堂外面的群众不肯散,官厅也不敢“驱逐”。法国领事丰大业大为震怒,和他的仆人各携刀枪,跑到通商衙门,砍破两道门,又进入书房,打毁什物器皿。见到通商大臣崇绮,先是放枪恐吓,接着又叫号怒骂,署中人畏不敢近。一路跟来的群众,目击这样情况,已忍无可忍,就击铜盆聚众,各处人民亦鸣锣相应。后丰大业出署,过西辕门,一眼看见知县刘杰,又对他打枪,没有击中,打死了他的仆人高姓。群众的愤怒,这时已达到了极点,“动了公愤,万眦齐裂,顿时潮涌纷集,一拥而上,把丰大业扯倒,拳脚交下,白挺如雨,不到半刻,竟将这声势赫奕的法领事殴毙道旁。又乘势闯入教堂,放火焚烧,一把火将教堂、仁慈堂、三岔河口洋楼全行烧毁”(《消闲演义》第四十七回)。
这里所谓“三岔河口洋楼”,就是有名的“望海楼”。据吴大廷《津门纪事诗叙》,教会办的学校,也同时给烧掉了。民气这样的旺盛,清廷竟不能用,相反的,还是“坚意求和”,曾国藩、李鸿章、崇厚等把已捕获的凶犯复送还教会,这禀承帝国主义意旨,毫无理由的判处了二十五个人的罪,其中有十六名死刑,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都判了流刑,又赔偿了法国军费四十万,派崇厚赴法国道歉,制《教务章程》以利各国在华教会,等等。
《津案始末》所叙述、所透露的这些帝国主义横行不法的残暴行为,以及各方面的情况及其发展,都非常有说服力的证实了毛主席所阐明的一个真理,就是中国革命之所以发生,“不是什么西方思想的输入引起了‘骚动和不安’,而是帝国主义的侵略引起了反抗”(《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一五一七页)。


第8版()
专栏:诗画配

贬值
天马诗 方成画
报载:黄金上涨,美元贬值,资本主义世界正掀起一股抢购黄金的风潮。
你争我抢,
闹闹嚷嚷,
黄金成热货,
美元不吃香!
恨只恨西欧伙伴不识相,
不管我美国老板受凄凉!
说什么难兄难弟情谊重,
见死不救反举当头棒!
想当初牛皮胡乱吹,
夸什么经济繁荣是天堂!
看而今:
失业增加,
生产下降,
一片萧条景象!
左思右想没主张,
焦头烂额独徬徨!
怕只怕祸不单行,
威信继续降,
这前途也,
不堪设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