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3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干部包干办食堂搞好生活推进生产
庐江下放干部和社员同桌吃饭,带头建立家底,培养炊事队伍
松江城北公社采取多种方法组织后勤人员积极支援三秋战线
本报合肥30日电 安徽庐江县、社、大队三级下放干部,在参加劳动领导生产的同时,大抓食堂工作,全面细致地安排社员生活,大大地促进了当前的三秋工作。
中共庐江县委十分重视农村食堂的巩固和提高工作。今春,县委总结了去年书记下厨房、大办食堂试验田的经验,组织大队以上各级干部一千五百多人,分批到食堂去当管理员或炊事员,对办好食堂曾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最近,县委针对当前大批干部下放到生产第一线的新形势,决定把改进食堂工作的任务交给下放干部,要求干部在哪一个队劳动,就在哪个食堂吃饭,包干把食堂办好。现在全县下放干部二千三百三十九名,都各自包了食堂。与此同时,八个公社的机关食堂和一百八十五个大队食堂,也都全部撤消。
由于各级下放干部坚持和社员同桌吃饭,社员都能随时向干部反映情况和提出意见,有利于及时解决问题。县监委副书记李福堂下放在乐桥公社桂元大队担任总支书记,他在牙岗食堂吃饭,发现食堂菜种得不多,就亲自带领炊事员下地抗旱种菜。乐桥公社财贸部长邓英善在三桥大队新村食堂吃饭,根据社员的要求,实行了“用饭挂牌法”,有效地促进了计划用粮节约用粮。
各级下放干部还帮助食堂发展家底生产。柯坦公社党委副书记江兴法,包干负责大屯大队共和食堂以后,积极帮助食堂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带头苦干,大搞种菜养猪,因而使食堂家底日益雄厚起来。现已种菜九十二亩,养猪二十二头,养家禽五百八十四只,养鱼两万二千尾。现在,全县一千九百八十一个农村食堂,共种蔬菜八万九千四百六十三亩,养猪二万七千三百头,90%以上的食堂达到了
“计划用粮好,家底生产好,清洁卫生好,经营管理好,以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福利事业办得好”的“五好”标准。广大社员热情地叫干部为“好管家”,称赞食堂是“幸福堂”、“如意灶”。
下放干部还不断加强对食堂管理员、炊事员的政治思想教育。下放在圣桥公社东岳大队大孙庄食堂的县委常委、副县长张先信,每天都帮助炊事员秤米、洗菜、打饭、种菜,并通过谈心、交朋友等方式,对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进行思想教育,使食堂工作人员深受感动。现在全县农村食堂有了一支两万多人的心红手巧的炊事队伍。
食堂工作不断改进,使社员人人满意,三秋运动中,出勤率平均比原来提高20%,工效提高35%,晚秋作物管理和秋种工作都跃居全县第一位。
据新华社上海29日电 上海市松江县秋收、秋耕、秋种已经进入大忙阶段。这个县城北人民公社党委在狠抓三秋生产的同时,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办好食堂,保证饭热菜足、开水充分供应,使社员们吃好、休息好,有力地支援了生产。
城北公社党委在领导生产中,一贯关心社员生活,把安排好社员生活作为调动群众劳动积极性,发展生产和推进公社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三秋”开始前,公社党委和各生产队党支部就先后召开了食堂干部会议和炊事员座谈会,讲解了做好后勤工作对于加强农业生产第一线的巨大作用;为了帮助食堂工作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公社帮助食堂建立了定期检查评比制度,数次举行现场会议,交流办好食堂和做饭、烧菜的先进经验。通过以上工作,食堂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都有了普遍提高,积极为三秋战线服务。
“三秋”前夕,全社各级干部都在党委领导下,带头深入食堂,认真贯彻党委抓好生活的措施,切切实实地解决一个个的具体问题。公社党委副书记陈国藩在抓食堂蔬菜田间管理,为“三秋”备菜过程中,发现浇水、施肥、除虫分三次进行有泥土硬结、肥效不高、除虫不彻底等缺点,就与繁荣生产队干部一起试验,把这三道工序合并为一道,结果节约了人力和工时,还使蔬菜长得又快又好。这个生产队的青菜本来要三十天才能吃,现在二十五天可吃,而且由于除虫彻底,青菜的味道也好。领导干部深入食堂,也大大激发了炊事员的干劲,鼓舞社员们更加热爱食堂。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江苏力争晚茬不晚种
江苏省截至二十六日统计,已种晚茬麦六百多万亩,一般都做到施足基肥,深耕细耙,合理密植。目前,各地都在继续抢种,力争晚茬不晚种,晚茬赶早茬,适时地完成秋种计划,夺取秋种全胜。
河南推广粮菜间作麦豆混作
河南各地在秋种中积极推广“粮菜间作”和“麦豆混作”。到二十一日统计,全省已经播种的越冬粮食作物中,已有百分之三十四以上实行了间作、混作。
麦田实行间作、混作,需要更多的豆种、菜种和肥料。为了满足这个需要,各地都在积极地积肥、造肥,互换和采购种子。
黑龙江大秋作物收割结束
黑龙江省大秋作物收割已经结束,各地正在突击拉地、打场和进行秋耕。今年全省秋收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快都好。在收割工作进入扫尾阶段时,各地还组织了一百三十多万人下地突击拣粮,现在已拣回大批粮食,并收回各种蔬菜和甜菜的叶子、缨子七万一千多吨。
青海开始收割水稻
青海省种植的水稻已经开始收割。从各地收割和脱粒的情况看,今年水稻一般收成良好。今年水稻生产的情况说明水稻在青海高原很有发展前途。
今年青海省种植水稻的地区和面积都比往年扩大。为了帮助青海农民较快地掌握水稻种植技术,同青海条件类似的黑龙江省,曾派了十位农民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
吉林河北大选良种
吉林、河北在秋收中大选良种。部分受灾地区良种不足,各地发扬了协作精神,在队与队、社与社、县与县之间进行了良种调剂、串换。
根据“自繁、自选、自留、自用”的方针,河北今年普遍建立了良种繁育基地,吉林农村共建立良种繁殖场四百一十处,种子田二十一万多公顷,基本上实现了社社有场,队队有基地。这为选种留种提供了有利条件。
为了妥善保存种子,各地公社和生产队实行了专库专放、专人保管、定期检查等制度。
辽东半岛喜收苹果
今年辽宁苹果产区的人民公社,在党的领导下,战胜了风、冻、病、虫等严重自然灾害,夺得了较好的收成。一、二级苹果的比例比去年显著提高。现在,盖平、复县等主要产区苹果采收工作已基本结束。
汕头专区扩种稻底薯
广东省汕头专区积极推广当地农民种植稻底薯的经验。现在,全区已种稻底薯三十万亩,比去年扩大一倍多。
种植稻底薯有很多好处。稻底薯比收晚稻后才种的冬薯多了一个多月的生长期,到当年十二月和次年一月间下霜的时节,它已经结了薯块,它耐寒力强,不易冻死,因此产量一般要比秋后种植的高一倍以上。


第3版()
专栏:

处处精打细算 事事合理安排
荷叶作业组劳动管理有方经验成套
社员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今年所做工分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
本报长沙30日电 湖南浏阳县城郊公社青草大队荷叶生产队荷叶作业组,由于劳力安排得好,今年社员做的劳动工分比去年同期增加近一倍。
荷叶作业组男女全、半劳力二十二个,折合十分底分劳动力为十二点二个。耕地面积一百四十八亩
(其中旱土八亩),每十分底分平均负担十二点一亩。在田多劳力少的情况下,这个作业组除了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外,特别注意在使用劳力上,处处精打细算,事事合理安排,因而大大地提高了劳动利用率。
这个作业组在劳力的使用和管理上,有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看事派人和看人派事。什么样的农活,需要什么样的技术;什么样的劳力适合做什么工夫,恰如其分地调配使用。这对发挥每个社员的特长和提高工效与质量,效果都很显著。如社员胡春先,生产技术好,但体力不强,去年没注意按特长派工夫,一年只作了一千三百多个工分。今年安排他专门搞扶犁掌耙、撒子育秧及插秧扯秧等技术性较强的工夫,经常一天作到十四、五分以上,到目前止,他已作工分三千多分,超过去年的一倍。又如社员张听法,年轻力壮,但缺少生产技术,去年安排他作手头工夫多,全年只作了二千二百工分。今年安排他多做体力强的工夫,一天可做二十多个工分,顶得上两个全劳力,目前已作了三千九百多分,超过去年全年工分数的80%。全组像这样有技术或体力特别强的劳力共十个,预计今年可多做工分一万二千多分。
第二,在安排农活时,对每项农活需要的劳动量实行定员定额。在排工中,要先算出完成每项农活所需的劳动量,再分派适当劳力去作,这样可以避免窝工浪费现象。如“双抢”后全组油洗大小农具一百多件,去年安排四个人,搞了四天,今年同样多的农具,安排二个人,三天就完成了。
第三,充分发挥辅助劳力的作用。过去,全组有七个老人和八个小学生很少参加生产,通过合理安排,让小学生利用早晚积肥看牛,老年人作些扯秧、割禾、晒谷、整米或生活福利上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年以来,这些辅助劳力共作工分一万四千分左右,相当七个劳动力。
第四,改革不合理的操作制度。有些农活本来一道工序就可以完成的,过去分成了几道工序,现在合起来就可大大节约劳力。如田间除稗,过去通常是专门安排劳力除稗,一年除两次,每亩田花工三至四分,今年把除稗与中耕合并进行,即节省了四百二十多个工分。另外,充分利用劳动时间和出工收工走路的时间,安排可以稍带作完的农活。如耕田,一天之中牛要歇三至四次,用牛的社员便利用这个空隙挖田角、搭耙头,一天至少可多作工分二分左右。农业生产上挑进挑出的东西很多,花工不少,他们今年提出“出门一担粪,进门一担草”的办法,光出工收工送到田间的家粪便有四千多担,带回的草皮五千多担,“双抢”中带回稻谷、稻草五百多担,算这几大项即省工五百多个。他们还充分利用雨天,把农副业生产结合起来。如春季放田索、铲田塍、夏季中耕除稗、秋季开荒、挖禾兜,冬季整修农具等副业生产,安排在雨天做,把雨天利用起来了。
第五,把工夫做在骨节眼上,既能提高工效,又能提高质量。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许多工夫由于自然条件的影响,早做迟做所花费的劳动量有显著的差别。如水稻中耕,去年他们一般在插秧后半个月才?头道,二、三道中耕时间相隔十天,结果泥巴硬,草多,每亩水稻平均花?田工二个。今年插秧七天后?头道,二、三道之间也只隔七、八天,结果工效高,质量好,每亩田只花工一个半左右。红薯锄草翻藤,抢晴天作,一亩薯只需工十来分;如雨后去作,薯藤在地面上布满了小根,同样一亩面积,要花工两至三个以上。
有些工夫虽然不受自然条件的严重影响,但有着强烈的季节性,做得及时与不及时,严重影响劳动工效与质量。
最后,这个作业组认真贯彻了党的劳逸结合的指示,社员干劲越干越足。他们发动群众讨论,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劳逸结合的制度。


第3版()
专栏:

以师带徒 以老带新 以强带弱
帮助农业新军掌握技术
赖店公社大批新社员初步掌握农业生产技术
据福建日报消息 福建省仙游赖店公社积极帮助到第一线的新社员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使他们迅速掌握生产技术,发挥力量。
这次回到农业第一线的新社员,都迫切要求迅速熟悉农业知识,掌握农业技术。公社党委针对这一情况,决定加强对这支农业新军进行技术训练。具体作法是:
一、以师带徒。全社组织六百多个富有经验的老农担任技术指导,每人都收一批不熟悉农业技术的社员为学徒,使他们迅速学会最迫切需要掌握的农业技术。赖店大队党支部组织了四十一个贫农、下中农出身的老农收带了七十四个刚到第一线的青年为徒弟,做到包教包学包到底。锦田大队第一生产队老农陈春思已有三十多年种田务农的丰富经验,对农时和各项生产技术都比较熟悉,是生产队有名的生产能手,这一次他负责包教学徒九人,集中培训,分头操练,一天一检查,十天一总评,使这些刚到第一线的社员很快学会了最基本的农业技术,不到二十天,已有四个社员会犁田,七个社员学会烧火土和其他农活。
二、以老带新。除由老农包教外,还广泛运用老手帮新手,下放久的带新下放的。如锦田大队有四个职工是前两个月下放到农业第一线的,他们早一步熟悉了农业技术,并且经过了一段实际锻炼,于是就请他们介绍经验,介绍自己怎样学会农业技术的,通过他们带动新下放的社员。社员陈良油是前一阶段下放到农业第一线的,已经学会耙田、挑土、烧肥、田间管理等农业技术,他就带领新下放的社员陈国忠,帮助他很快学会了不少农业技术。
三、以强带弱。就是由强劳力来带弱劳力,各个生产队都按劳力强弱、技术高低,互相搭配,由他们在劳动中互相带动,互相帮助,保证各项农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在帮助刚到农业第一线的新农民提高农业技术中,还做到教的人耐心地教,学的人虚心地学。传授技术的方法从易到难,从粗到细,从重点到全面,从基础到整体,步步深入,步步提高。采用这些办法后,全社农业生产第一线学习农业技术的气氛十分浓厚。无论在山上、田里、走路、吃饭、收工前后以及休息的时候,勤学苦练的情景,到处可见。七十多岁的老社员陈忠门看到这种情景,大受鼓舞,他说:“看到今天这样新气象,我也闲不住了。”他不听大家劝说,一连三天出工拾粪,已拾到九十斤。在新老社员一致努力下,全社提前二十天完成了冬种积肥任务;秋收准备也大大加快,秋田后期管理搞得很好。(附图片)
河南七里营公社摘棉能手吕印茹(中),向前来支援的北京机械学院的学生介绍双手快速摘花经验。新华社记者 唐茂林摄


第3版()
专栏:编后

耐心教虚心学
党中央提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以后,我们国家有千百万干部和群众,争先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去。这是一件十分可喜的事,人们可以相信,我们的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不久又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局面。
许多新到农村参加生产的人,迫切要求早一些熟悉农业生产,掌握农业技术,这种心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们相信,有了这种上进的志气,加上勤奋的努力,他们会很快地由生手变成熟手,由外行变成内行。
大批农业新军参加生产以后,给各地公社党委也带来一项新的任务:帮助新手更快地熟悉农业生产和掌握操作技术。仙游县赖店公社在这个工作上就做得很出色。这个公社在新老社员中不断地加强了政治思想工作,教育他们加强团结、相互尊重,保证了教的人耐心教,学的人虚心学;同时采取了“以师带徒、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办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从不熟悉到熟悉,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耐心教,虚心学,正是缩短由不熟悉到熟悉这个过程的重要条件。


第3版()
专栏:

心里有底干活有劲
——黄土岗公社坚持劳动定额管理制度促进了生产
金岚 成林
北京丰台区黄土岗人民公社盆东生产队,推行定额管理制度,搞好劳动管理,保证了生产、收入连年增长。公社党委以这个队作为标兵,在全公社开展了一个“学盆东队,赶盆东队”的生产竞赛运动,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人民公社建立以来,盆东队一直坚持执行了定额管理制度,而且逐步做到了样样农活有定额,人人干活按定额,劳动定额合理,劳动报酬公平,因此充分发挥了社员的积极性,使全队社员始终保持着“出工不用找,下地不候齐,地头没大歇,干活争头份”的劳动热情,保证了生产的连年跃进。全队1958年总收入比1957年增加了12.8%,1959年在遭受严重雨涝灾害的情况下,收入仍然比1958年增加33%。今年虽然又遇到了严重的干旱,可是已经收获的农产品,样样超额完成计划,到9月底,全队已经完成全年包产任务的68.4%。目前,全队九百六十亩秋菜,水足肥丰秧棵壮。
几年来,盆东生产队执行定额管理制度,加强劳动管理的主要经验是:
制订定额 逐段检查 落实到组
全面合理地制订劳动定额,是顺利推行定额管理制度的先决条件。每年春耕以前,盆东队根据上一年劳动定额的执行情况,逐项地检查和提出修订定额的具体方案,交社员充分讨论,提出意见;再由队委会根据群众的意见,把全年各项农活的劳动定额一次修订、定案,并油印成劳动定额手册,发给每个生产小组。没有队委会修改劳动定额的通知单,小组不得随意更改定额。在全面修订定额的时候,主要注意两件事:一是尽量使每项农活都按其所需要的劳动量大小、技术高低和操作难易确定合理的工分;一是力求使前后左右同类农活的劳动定额大体平衡。由于几年来不断地采取广泛发动群众制订、修订劳动定额的方法,现在这个队已经有了一整套劳动定额。全队五十二种农作物的四百多项活茬,样样有定额,并且做到了大体公平合理,社员满意。
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是多变的,因此按照一般正常条件制订的劳动定额,常常会发生不尽合理的现象。盆东生产队在每隔七八天安排下一个阶段农活的时候,就将全部农活的劳动定额审查一遍,遇有较大的自然条件变化,就及时修改定额,并把定额落实到组。例如,年初制订的花生播种定额是每亩十点三个工分,今年花生播种时正赶上天旱地干,一百亩中有七十亩需要抗旱挑水播种,队委会就根据每块地离水源远近等条件,把挑水点种花生的劳动定额分别修订为八十五分、九十分、九十五分、一百零五分一亩。
采取这种发动群众把全年定额一次定下来,然后逐段审查、修订的办法,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干部掌握定额,工作主动;二是社员对全年和每一阶段的劳动定额心里有底,干活有劲;三是便于前后左右互相照应和适应自然条件的变化,把定额订得更合理些。
固定地段 灵活派活 平衡工分
盆东生产队把二百几十个劳动力,按照居住地点、劳力强弱,划分了六个生产小组,相应地配备了领导骨干和技术力量,每个组都有固定的责任地段,日常的派工派活都由组长负责。实行这种小组固定地段的责任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小组长的积极性,合理地使用每一个劳动力,避免窝工,便于开展队内的生产竞赛;加强了小组的集体责任感,有效地保证了农活质量。今年7月份,第五生产组的十四亩半盖菜,因为播种以后遇上了雨和播种质量不太好,出苗不齐,许多社员主张改种,经过队里批准,把这块地改种了大白菜。现在白菜长得刷齐,是全队最好的一块大白菜地。
保证组与组之间的工分大体平衡,是顺利推行定额管理制度,合理分配社员收入的重要条件之一。盆东生产队在各种作物实行大面积连片种植的条件下,各个小组的农活种类、生产任务仍然不同。他们采取固定责任地段与灵活调配农活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了各组之间劳动工分不平衡的问题。他们一方面在安排每一段农活时,队里都要衡量一下各个小组的生产任务,尽量做到大体相等;另一方面在每月小组汇总上报劳动报表单时,队里要逐项地检查各组是否认真执行了劳动定额,并且按出勤的劳动人数,计算一下各组的劳动工分是否大体平衡,一旦发现相差悬殊的现象,就及时采取调整农活的办法加以解决。例如今年6月初,第一生产组既要抢栽二十五亩夏菜,又要抢收洋白菜,任务较大,而第六生产组生产任务却比较小,队干部在平衡各组生产任务和工分的时候,及时发现了这个问题,立即把第一组十亩洋白菜的抢收上市任务拨给了第六组,既保证了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又平衡了组与组之间的劳动工分,做到了一举两得。
天天计工 月月公布
工分直接体现着社员的劳动收入。所以,社员们对计工、登记劳动手册、公布工分账都十分关心。盆东队由于这些工作做得及时,就使得每个社员对自己的劳动心中有数,促使社员踊跃出勤、积极劳动。今年7月,六组女社员刘近荣因事歇了四五天工。月底队里公布工分账的时候,她看见经常和自己比着劲儿干活的女社员苏学珍一天工没歇,比自己多得三十多个工分,当场就表示:“8月份我一定出全勤,赶上苏学珍!”结果,刘近荣和苏学珍两个人8月份都出了全勤。像这样在工分榜前提名道姓地开展你追我赶的出勤竞赛,几乎月月、组组都有。近两年来,盆东生产队一直坚持执行了“天天按成计工,逐段登记手册,月月公布工分”的制度。为了避免小组天天按人派工派活的麻烦,这个队一般是把两三天或三五天才能干完的活按定额包给几个人,实行集体包工。这样就不便于天天清工记账,于是记工员们就创造了一种按天计成、逐段登记手册的办法——就是把几个人包的活算作十成活,每天按每个人干活多少记下成数,整个包工活干完以后,再按照定额表把成数折算成工分数,登记在每个人的劳动手册上。每月月初,各组都要把上个月社员的劳动报告单和每人所得工分数报到生产队,队里一方面给每个社员登记工分账,一方面张榜公布。
由于记工清楚,手续齐全,公布及时,今年以来没有差过工分账。
加强政治工作 保证制度执行
要坚持推行定额管理制度,必须政治挂帅,思想先行。首先,要解决队、组干部的思想问题。盆东队在刚开始实行定额管理制度的时候,曾经因为少数干部嫌麻烦,有的组就推行不开。当时正值秋天,队里规定的薅萝卜的劳动定额是每一亩九分半,三组的一些社员干了一天没有达到定额,就吵嚷“定额太高了!”当时的生产组长也随声附和地说:“搞这玩艺真麻烦,定额高了低了找不平,不是你多就是他少,干完活还得算半宿账,干脆算了。”就这样,这个组又走了回头路,继续实行了按天计工的“卯子工”。党支部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一方面组织了一个定额管理委员会来核定劳动定额,一方面批评了干部怕麻烦的思想,这个组又重新推行劳动定额制度。
实行定额管理以后,重要问题是教育少数社员不要挑肥拣瘦,重视质量。盆东队采取了正面讲道理、插红旗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生产队在每一次布置、总结工作的社员大会上,都要表扬积极劳动、不挑活、不争分的模范社员,向社员进行勤劳生产、爱社如家的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盆东队的全体党员、团员、干部“苦活争着干,质量当模范”的实际行动,也有效地影响和带动了全体社员积极劳动。


第3版()
专栏:

颗粒归仓 慈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