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如期交货的红旗生产单位
辽宁大连钢厂职工今年以来,连续三个季度实现了开门红、月月红、季季红,做到了按品种组织生产,按合同完成发货任务,满足了全国二千二百六十九个单位的生产需要。1至9月份优质钢完成合同计划99.59%,普通碳素钢完成合同计划99.74%,总计钢材合同已完成99.63%,荣获了全国按合同交货的红旗单位。
用四分材料完成十分任务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四工地李德华木工大队千方百计节约木材,用四分材料完成十分任务。9个月来,共节约木材四百三十多立方米。这个队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们积极推广了用秫秸模板代替木模板的先进经验,并且创造性地运用了土模板、定型模板、快速脱模等经验。一块木材的使用次数已从四次提高到十二次或二十次。他们还加强了材料管理,开展了上下班不空手的废料回收活动,做到了寸材不废。
太钢九号转炉创双盘接渣
太原钢铁公司第二炼钢厂九号转炉工人在开展学七号炉“三班为一炉,团结协作好”的竞赛中,全炉各班紧密协作,抓住生产关键,大搞清渣机械化,创造性地试验成功了双盘接渣,将清渣时间由十至十六小时缩短为三至四小时,使转炉的运转时间缩短60%多,利用系数猛增两吨。推行双盘接渣所需要增加的设备很简单,操作技术也很容易掌握。
天一印染厂积极节约工业用粮
湖北武汉天一印染厂职工千方百计节约工业用粮,取得显著成绩。工程师季兑和工人一起,利用棉布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制成果胶浆,能代替浆料用粮50%左右。这种新的代用品对产品质量不仅没有影响,而且还提高了着色率。工程师于衍和老工人刘彩堂等集体研究,利用烧碱淀粉浆代替纯淀粉浆,能节约淀粉二分之一以上。此外,这个厂还用硅酸钠代替部分粮食制成硅酸钠浆,浆料用粮消耗由每天一千公斤降低到五百公斤左右,而且还能节约染料。
革新焦窑节约大量精煤
四川北碚区大祥煤矿二井职工将萍乡式焦窑改为拉风式独火门炼焦窑,并采取一套先进的操作方法,试验成功用淘渣煤(劣质煤)做炼焦燃料,节约了大量精煤,同时还节省了三分之二的人力。改革后的炼焦窑每月所产生的炼焦油比萍乡窑提高了两倍,焦窑所产生的余热还可烧砖,多余的煤气可带动五千瓩的发电机和碎煤机,解决了全井照明、碎煤需要的动力。
购、销、存“三不出队”
吉林省双阳县财贸部门,为了更好地支援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送货上门的经验,提出了“三不出队(生产小队)”的口号。三不出队就是以生产小队的食堂为基点,队队建立购、销、存服务站,办理代购、代销、代存等业务。做到生产和生活资料供应不出队,社员交售农副产品和废品不出队,社员存款取款不出队。现在全县一千多个生产队很快普遍建立了服务站,而且已有70%的生产资料是通过服务站供应的,这样不仅使“后勤部”的工作更主动,而且为农业生产节省了大量的劳动日。


第3版()
专栏:

情况摸得透 关键抓得准 问题解决快
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转炉车间日产水平猛增45%,铁耗下降29%以上
本报合肥29日电 中共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转炉炼钢车间的领导同志,深入各个生产环节,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找出了生产关键问题,大闹技术革新,促进钢产量大幅度增长。这个厂9月份的平均日产水平比8月份提高了75%,10月前半月的平均日产水平又比9月同期提高45.65%,钢锭合格率在96%以上,每吨钢的生铁消耗比过去降低29.55%,成为目前全省炼钢厂厂际竞赛中优质、高产、低耗全面跃进的一面红旗。
阻碍钢产量提高的关键究竟在哪里?
增产节约运动初期,这个车间钢产量并没有显著增加。工人和干部都用心寻找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纷纷向下放车间的厂党委副书记周敖成和车间的领导同志反映;有人说,转炉炉衬砖质量不好,炉帽被铁水冲刷侵蚀损坏快,需要经常补炉,影响产量;有人说化铁炉的炉砖不能及时供应,转炉等铁水的时间过长;有人说炉帽损坏快,是由于铁水装得过多……。
不是炉砖供应不及时也不是铁水供应不上
这些现象都存在,但究竟是不是产量提不高的关键问题?周敖成和车间的领导干部分头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工作。他们亲自检查了砖的质量,观察工人操作情况,并召开会议研究。结果证明:砖的产量和质量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基本上是可以满足需要的。第二天他们又到化铁炉旁找原因。化铁炉的生产情况证明,影响钢产量的也不是化铁炉供应不上转炉铁水。第三天下午两点到深夜两点,他们一直待在转炉旁,看到小夜班、大夜班的炼钢、浇钢工人个个生龙活虎,在高温下扒渣、上料、浇钢……,生产中人人争先恐后。但这天小夜班的成绩却是:炼九炉钢,用了二十四吨铁水,只出了十七吨钢。转炉喷溅量大、铁水损耗多、炉帽侵蚀快,这样就影响了产量的提高。后来发现大夜班也出现同样情况。经过仔细研究,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转炉工人想多出钢,把铁水装的过多而引起的。但为什么要过装铁水?原来转炉炉型设计不合理,单纯追求炉龄,把炉衬加得过厚,缩小了容积。一个新砌好的转炉,在吹炼初期只能装一吨多铁水,后期炉衬变薄以后才装到三吨多铁水,每炉钢的平均产量为二点二吨。三吨转炉实际只起两吨转炉的作用。工人们想多产钢,只好过装。
问题就在这里:三吨转炉只起两吨的作用
周敖成和车间其他领导同志抓住了这个问题,便立即和车间干部、技术员、工人进行研究,他们检查了转炉炉型设计和生产记录,参考上海中心试验厂炉型设计资料和其他有关炉型设计的材料,又请教了冶金厅的工程师等,都说明了转炉炉衬过厚。要多产钢,使三吨转炉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改革炉型设计。
炉衬能不能薄一些,容积能不能扩大?
他们召开了全车间各工段的基层干部和工人代表会议,来研究这个问题,大部分的人都同意改革炉型设计,少数人也提出怕改革设计后,因为炉衬变薄了会降低炉龄。周敖成和车间领导干部认为这是技术问题,必须通过试验,先搞个试验炉来看看。
增产的关键终于找到了
当天下午周敖成和车间领导干部、技术员、工人会师炉旁,根据炉衬侵蚀情况,精密计算研究新炉型,把炉衬由原来五百五十毫米厚减到三百六十毫米薄,扩大容积50%以上,并立即砌炉试验。试验炉吹炼的结果是:吹了三十六炉,出了一百一十二吨钢。炼钢工人个个喜笑颜开,争相传颂,他们说:“这才是找到了增产的关键,过去一个炉子最高炉龄五十二炉,只出了七十二吨钢,一般三十多炉,钢产量更少;现在一个炉子吹三十六炉,就出一百一十二吨钢。”他们主动提出要认真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控制铁水装入温度和铁水装入量,实行勤摇少动面吹为主的操作方法,消灭后吹,延长炉龄,增产更多的优质钢。制砖工人说:“过去砌一个炉子要九百多块砖,现在改薄以后只要六百多块。”他们决心把少做三分之一砖的时间用在提高质量上,并规定压砖机压一块砖的次数要由原来的五至六次提高到十次以上,试验炉吹炼的结果证明,改革后的炉型并没有降低炉龄,它解除了人们的顾虑。
现在,新的炉型已日臻完善,工人们精心操作,全车间钢的产量质量不断提高,转炉炉龄也达到了四十二炉。由于改革炉型使产量比过去猛增一倍。前一时期因为技术革新,全车间工人已由五百五十九名减少到四百四十七名,现在产量增加一倍后,仍然应付裕如。(附图片)
鞍钢各级领导干部采用扎扎实实的领导方法,深入生产过程,一个一个解决问题,推动了生产持续跃进。这是东鞍山铁矿党委副书记胡继尧(中)下到烧结车间后,和群众一起解决重大关键,消除设备隐患      本报记者 白林材摄


第3版()
专栏:

抓关键
王瑞
抓关键,这句话,大家听来并不生疏。可是在工作里要真能做到这点,却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所以,不能把它看成是老生常谈,要严肃地重视这个领导思想和领导方法。今天本报发表安徽省委机关钢铁厂和云南一平浪煤矿的两条消息,就以生产跃进的事实,说明了抓关键的重要性。
在我们生产中,不断遇到很多问题,要我们去解决。解决得及时、彻底,生产就能跃进,相反,生产的发展就要受到阻碍。可是摆在面前的问题这样多,怎么下手呢?这就要看你能不能抓住关键问题,抓住主要矛盾。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说:“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捉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抓关键,就要抓得准,真能找到关键性的问题,就非深入实际认真作一番调查研究不可,单靠一时的“灵感”是办不到的。上述两个厂的消息中就讲到,为了生产跃进,大家都去找关键。可是你说这个,他说那个,究竟关键何在呢?要到生产现场里去找。但深入了现场,也不是一眼就能看到关键的。主要是要依靠群众,发动大家来找,才能找出关键来。周敖成和其他车间领导同志下决心进行调查研究,找关键。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关键终于被他们找出来了。
抓住关键,就要一抓到底,迅速、彻底地解决问题,不能只是一般地安排安排就算了。周敖成等同志抓住关键问题后,先研究了有关的技术资料,把问题进一步弄清楚,作了科学的判断,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又为了集思广益召集了全车间代表会议研究这个问题,做到这里,还没落实,他们又先搞起个炉子来进行试验。结果,生产给了他们圆满的回答,事实证明,他们是抓住了生产的关键,解决了发展生产的问题。
另一方面,从这同一个事例里,我们还能看到,简单地解决问题和主观片面的作法,一定会事与愿违,不能促进生产,反而造成生产上的损失。这就是为延长炉龄,任意把炉衬加厚,和为追求产量就超过限度的多装铁水。客观事实对人是毫不客气的,谁符合它的规律就走得通,谁违反了规律,就会失败。所以,人们从实践中学来的,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总之,要抓关键,就必须深入生产第一线;深入生产第一线,首要的任务也必须抓关键。今年只有两个月了,要保证和超额完成国家计划,就要狠抓增产的关键,迅速、彻底地解决问题,生产就一定能持续跃进。


第3版()
专栏:

深入现场掌握生产关键
一平浪煤矿一个工作面日产量大幅度上升
本报昆明29日电 云南省一平浪煤矿二矿2501工作面,在干部深入小组细致做思想工作的基础上,用“测定写实”的工作方法,寻找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推动生产大幅度增长。6月份平均日产量是五百二十一吨;8月份上升至六百一十四吨;9月下旬平均日产量为八百零八吨,最高达一千零六十一吨。
这个矿的领导干部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后,进一步发动群众解决生产上的关键问题。什么是生产关键,当时各说不一。有的说是电溜子不好;有的说是电机车跳道、车皮不够周转、大巷运输跟不上;有的说是采煤跟不上运输。到底关键在哪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二矿和2501工作面的领导上专门组织了六个人,由副矿长带队。到坑内从采煤、电溜子到电机车等各项工序进行测定写实。经过几天的测定写实,证明当时主要的问题,第一是运输不能适应需要,而运输的主要问题是电机车不能正常运转和车皮调度周转不好;第二是采煤工作面上顶板管理不好,电溜子事故多,采煤与运输不能很好地衔接。找到了这些关键问题以后,他们又进一步进行分析,认为当时比较突出的矛盾是运输跟不上采煤,因此他们就发动群众出主意、想办法,首先解决电机车正常运转问题。在2501工作面使用电机车是一场先进与落后思想的斗争,过去有些干部曾经认为电机车不如手推车,因为电机车经常跳道,效率不高。经过反复讨论,群众从多方面找原因,一致认为电机车不能正常运转是由于大巷原设计是以人工推车,所以部分地方的弯道过小,坡道过大,高度和宽度不够,铁轨的安设不够稳固。因此,容易造成跳道等事故。领导上分析了这一系列问题,认为在现有条件下解决这些问题,唯一办法就是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当群众被发动起来,并且认识了主攻方向以后,立即清理了大巷,加宽了弯道,调整了坡道,加固了轨道,并在电机车上加上刹车板、信号灯,千方百计自制电瓶和保险丝,这样就使问题一一迎刃而解。
运输问题初步得到解决后,矛盾又在采煤方面突出了。当时每班约有两小时以上不能出煤。要使采煤跟上运输,必须解决采煤工作面上的顶板管理、电溜子事故及储煤仓等问题。经群众讨论,决定在顶板管理上推广双排密集支柱的先进经验,用以代替现有的单排支柱,这样既方便操作,又能保证安全。他们总结了一些先进小组的操作经验,使电溜子的事故大为减少。在储煤设备方面,他们通过工人自己设计,修建了煤仓,能储煤三十多吨,一定时间内没有车子,工作面上也可以出煤,工作面上不出煤,车子也有煤可拉。这样就解决了采煤与运输的衔接问题,大大促进了生产。


第3版()
专栏:

指导消费 改善服务
天津东六经路综合商店帮助全区居民节约用煤节约粮食
本报天津29日电 天津市东六经路地区综合商店,在以粮钢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中,售货员采取分片包干的办法,深入居民群众,把指导消费、帮助居民安排好生活和推动社会节约紧密结合起来,获得显著成绩。从8月下旬以来,全地区粮食消费量一般都节约了10%左右;集体食堂的煤耗一般都由过去每人每天平均一斤至一斤半降低到六两到九两,居民每户每月烧的煤球数量一般降低40%左右,全地区每月节煤近百万斤;普遍推广新法剪裁和拆旧翻新、各种物品整修再用,节约了大批日用商品。由于居民生活安排得好,开支有计划,95%以上的居民月月有储蓄,存款逐月上升。9月中旬比8月中旬居民储蓄总额增加了四千多元,10月15日又比9月中旬增加了三万多元。
这个商店设有粮食、副食、饮食、百货、煤建、修配服务等行业的六个综合商店和一百零六个门市部,担负着全公社一万三千多户居民、六万多人口的生活消费品的供应任务。商店党组织根据客观形势的要求,决定把推动社会节约作为商店的中心任务之一,于是将原来副食业分片包干送蔬菜上门的售货员固定下来,长期驻片,和街道居民委员会的有关人员一起,组成了社会节约推动组。
售货员实行分片包干固定下来后,他们在公社党委的领导下,经常深入居民家中,宣传当前大好的政治经济形势,介绍有关吃、穿、烧、用等方面像晚升火、早落火,乏煤回烧,旧衣拆大改小,拆旧翻新等节煤、省布的方法。为了帮助居民解决技术上的各种具体问题,这个商店还从副食、饮食、粮食、煤建、修配服务等行业,抽出技术较好的职工,成立六个机动服务队,与驻片人员对口,给居民改装节煤炉子,传授节约棉布的剪裁方法等,有力地推动了社会节约。
勤俭之风越兴越盛,群众处处节约,这就给商业部门的修配服务带来了新任务。这个商店除积极传授技术外,还调整和延长了修配服务行业的营业时间,增添服务项目,并且挖掘劳动潜力,抽调八十八名会缝补和修配的技术人员,增设了各种服务网点二十六处,还组织了一个服务网点集中、修配项目齐全的修配服务一条街,便利群众。此外,还和社办修配服务组织结合,组成流动服务大队,定期轮流在东六经路、陈家沟子、二经路等居民聚居的地方举办修配服务“庙会”,有活就收,交件及时,既便利群众,又推动社会节约。许多居民看到修配服务人员能修各种损坏的物件,纷纷把原来打算扔掉的东西都拿来修理。书安里有位老大娘只花六分钱就把六个断了丝的电灯泡给修复了,于是她逢人就讲:“修配真是整旧如新又省钱,又好。”仅据最近组织的七次庙会和服务一条街的统计,共为群众修理了各种废旧物品一万五千多件。


第3版()
专栏:

事事往前赶 以班保日,以日保旬,以旬保月
桂林毛巾厂二十多个月生产日日红
本报南宁29日电 广西桂林毛巾厂坚持采取机保班、班保日、日保旬,旬保月,月保季的有效措施,从去年1月到目前止,连续获得生产日日红的优异成绩。
大抓企业管理,建立一整套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是这个厂取得生产日日红的重要保证。这个厂的每个生产班组做到每旬开门红,每日产量高于平均日计划,每月头旬产量要高于平均旬计划,并把日、旬、月计划落实到组、到人。同时,还改进了编制计划的方法,订出了计划管理的新制度。他们规定,每月20日至23日为厂部编制下月计划的时间,24日至25日为各级领导干部和群众讨论计划的时间,27日至28日为厂领导审查批准和正式下达计划的时间。这样就有充裕的时间把计划管理工作作细作好。
其次,在抓计划中,做到赶前不赶后,紧紧抓开头。要求头一旬、头一天、头一班都要超过旬、日、班的平均计划数字。这样,就打破了生产前松后紧和时高时低的老常规,建立了“上旬高、中旬超、下旬包”的均衡生产的新常规。


第3版()
专栏:北京街头

翻新补旧 又快又好
贵阳三十九个服装门市部提高工作质量便利群众
本报贵阳29日电 贵阳市服装行业扩大拆旧翻新、缝补业务,为群众改制和缝补秋冬服装。
为了适应人民群众改制和缝补秋冬服装的需要,贵阳市服装行业入秋以来就进一步扩大翻新补旧业务,增设服务组织,目前全市城区已有八个专营和三十一个兼营翻新补旧的门市部,同时,各工矿区、人民公社也增设了许多缝补服务站、店。市区新设的棉衣翻改门市部,不仅为顾客补好旧破棉衣,旧棉花也可以代为翻弹。今年7至9月,仅市区三十九个门市部的统计,就为群众翻改毛呢、丝绸、棉布的秋冬衣物共四万多件。
为了提高工作质量,缩短取货时间,改进服务态度,服装行业普遍开展了红旗竞赛。富水南路小十字翻新补旧门市部,原来翻改棉衣需要十五天,翻改单衣需要七天到十天才能取件。开展红旗竞赛后,棉衣只需五天就能取件。
市属服装部门为了提高从事翻新补旧业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方便群众,还积极帮助城市人民公社和工矿区的缝纫服务站解决设备问题,并派出技术人员,巡回传授裁剪技术。南明区商业部门从今年8月起,抽调了服装行业的优秀工人三十六名,分别下到小河、甘荫塘、油榨街等工矿区去设立缝补服务点。到目前为止,他们已协助这些地区的商店,新设了五个以翻新改旧为主要业务的服装门市部,并培养了能剪裁、能使用缝纫机的工人一百二十多名,为这些地区的职工翻改、缝补了大量冬衣、单衣。(附图片)
天津市一万多名修配服务职工,掀起了以提高服务质量为中心的“五好”竞赛,增加了许多新服务项目和便利群众的新措施。这是大沽路“修配服务一条街”新增加的旧木盆上油的服务项目
新华社记者 蒋先凡摄


第3版()
专栏:北京街头

下街串巷修火炉
一天下午,崇文区一巷黑白铁修理门市部王文安老师傅,在珠市口刷子市给居民修好了几个火炉后,已经是下午六点了,王师傅收拾好用具,刚推起流动车走了不远,就听到后边有人喊:王师傅,王师傅!王文安以为车上掉了什么东西,回头一看,是甲29号翟老太太要修炉子。王文安走近一看,火炉子盘已经不能用了。他把火炉搬到车上对翟老太太说:活挺费事,今天晚了,明天修好后给你送来吧。老太太着急地说:那可不行。上班的人晚上回来还要吃饭啊!王师傅看到翟老太太很为难,随手搬下炉子说:好吧!我晚回去一会,保证让你们吃上饭。说着就在翟老太太的家门口,钉钉当当干起来了。两个钟头以后,炉子修理好了。王文安老师傅把炉子给翟老太太搬进院里说:生火时先用软柴烧,后用木柴烧,保险你半年坏不了。翟老太太十分感激地说:你们真好啊!


第3版()
专栏:北京街头

上门修补绒衣裤
北京市百货批发公司样品厂修补绒衣绒裤流动服务组,按照事先约定好的日期(9月21日)携带机器来到了市人民委员会范家胡同大楼之后,不一会就来了许多干部,有的换绒衣袖口,有的换绒衣领子,有的缝开线。一位干部花了六角钱换好了两件绒衣袖口,满意地对服务员说:你们这种办法太好了,又省时间又便利。这个服务组不仅换绒衣袖口,换绒衣领子,还修补棉毛衫裤、缝开线、补破洞等项目。他们采取这种上门当场接活,当场修补的办法,光在这一个机关就修补了各种针棉织品二千多件。


第3版()
专栏:北京街头

“商品医院”
东四人民市场每天从早到晚熙熙攘攘的人川流不息,有的提着修好的物品往外走,有的拿着废旧物品送来修理。一位顾客抱着两大包袱废旧物品走到修理部问:都是修理什么?服务员回答说:你需要修理什么我们就修理什么。顾客把一堆破皮鞋、破袜子、旧棉衣、破绒衣交给了服务员。过了几天,这位顾客来取东西了,拿出来一看,都修理好了。
这个市场的修理项目多达三百三十五种,每天接修七百余件。无论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还是某些生产机具,他们都是来者不拒,一概承修。仅7、8两月,他们就为和平公社修理了铁铣、镐头、手锄等工具一千二百八十件,顾客称这个商场是“商品医院”。


第3版()
专栏:北京街头

卖什么修什么
最近几天,八面槽利生体育用品商店里挤满了一群群来自机关、企业、学校、团体和体育爱好者,有的手里拿着一大堆篮球足球和各种球拍喜笑颜开地往外走。有的提着一大包运动衣和各种球类急匆匆地往里走。他们大部分都是来修理的。
北京市十五中一位同学,两手抱着修理好的九个篮、排球,这些球有的护胆皮掉了,有的胆破了,这些东西几年来一直搁在俱乐部的角落里。现在,只花了很少的钱,就全部修好了。一位姓关的运动员,提着一大包绒衣向售货员同志说:我的四件绒衣全坏了,有的破了领口、袖口,还有两件从半节袖子坏了,不知道能否再修补一下?售货员老陈打开一看,满有把握地说:没有问题。两天后,这位顾客满意地取得修补好的四件绒衣。
这个商店的修理项目可多,有球打气,补球胆,各种跳绳和球类的修理,有标枪的换杆、网球、羽毛球拍的换弦,还有各种运动衣服的换袖换领……真可以说是卖什么修什么。仅仅一个月,他们就为顾客们修理了各种体育用具七百九十余件,受到了广大顾客的热烈赞扬。(这个专栏是本报北京记者采写的)(附图片)
刘勃舒 插图
刘勃舒 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