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凤台坪管理区六年坚持评工记分
山西省委指示各公社学习他们的经验
本报太原29日电 山西省武乡县大有人民公社凤台坪管理区六年来一贯坚持执行了劳动定额、评工记分制度,调动了群众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今年三秋生产中,由于各种农活都有合理的定额,认真坚持评工记分制度,全管理区的秋作物,原计划七天收完,结果只用了五天时间。
凤台坪管理区坚持劳动定额和评工记分制度,六年来取得了丰富经验,中共山西省委已指示全省各公社向他们学习。他们的主要经验,有以下几点:
订好定额标准
怎样制定劳动定额的标准?这个管理区的办法是:首先把全部农活按农事季节顺序排列起来,然后逐项依据一个中常劳力努力劳动一天,做到的数量、质量标准,确定为各项农活的劳动定额标准。制订计酬标准的办法是:根据各种农活的出力大小、技术高低等条件,分别排出技术重活、技术一般重活,以及一般活、一般轻活、轻活等十级。劳动定额标准和计酬标准,都是经过社员大会逐项讨论、修订的。社员们一致认为公道合理,干起活来有劲头。
随后,又规定了修订劳动定额的办法。如凡是由于工具改革,技术提高等,需要新订或修订劳动定额时,由社(管理区)负责;凡是局部性的,由于作物生长不同、草大草小、地硬地软等条件不同,完成定额有难有易,需要调整定额时,由生产队负责在本队总定额工数的范围内进行调整。
改进评工记分办法
制订了劳动定额和计酬标准后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认真进行评工记分。一开始进行评工记分时,不是不啃气,就是吵半夜。有的是老按十分记工分,也有的是按劳力底分记工分;有的是当天评工当天记分,还有的三天、四天以后记一次工分。这时,有的社员说:“评工记分不公道,有定额和没定额一样。”
党支部认为搞好评工记分是认真执行定额管理的一道关,于是在广大社员中展开了讨论。依靠大家讨论出了多种多样的评工记分办法:(一)地头评分。田间集体操作的农活,收工时就地检查,就地评分,就地记分,定期结算。(二)小 包工。凡是可以集体操作的活计,依据定额,包给作业小组,按期完成,验工记分。(三)直接按定额记分。可以固定专人操作的活计,如担粪、赶车、切草等,完成多少定额,直接记多少工分。(四)按时记分。如看场、看羊卧地等,都以时间记分。与此同时,党支部进一步加强了社员中的政治思想工作,社员的劳动自觉性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广大社员有了这种自觉,所以每次评工记分,只用一两分钟,工分就评得公道合理。
严格验收制度
在执行评工记分制度的过程中,有一个时期,因为评工记分工作没有和验收制度结合起来,以致一部分社员做起活来,只管快,不管好。党支部针对这些情况,以具体事实对群众进行了教育,并掀起了群众性的提高农活质量的运动。几年来,行之有效的提高农活质量的根本办法是: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加强验收制度。如做后一道工序的作业小组,检查前一道工序的质量;生产队按包工段落验收作业组的活;定期组织社员与社员、作业组与作业组、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评比竞赛。
反对浪费劳动工
劳动日是实行按劳分配的依据。反对浪费劳动工,合理清理参加分配的劳动日,是促进社员关心生产和关心劳动日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凤台坪管理区,六年来,由每个劳动日分红二角钱,提高到现在除供给部分外,每个劳动日分红七角多钱,这里有一条极为重要的经验,就是严格控制非生产用工,合理地清理劳动日。这个管理区曾经有一个时期,使用劳动日比较混乱,当时有的社员认为,“劳动日不值钱了”,“多做劳动日也是白搭”。党支部发觉这个问题后,及时作了研究,并采取了紧急措施:
(一)干部积极参加劳动,以生产领导生产。今年不到十个月时间,每人平均做到了二百多个劳动日。干部因公误工实行定额补贴劳动日,管理区主要干部的补贴工分不超过同等劳动力全年所做劳动日的五分之一,干部补贴工加管理费不超过总收入的2%。(二)基本建设用工不宜过多,一般以控制到全年劳动日总数的5%到10%为宜,而且主要应用于当年得利的基本建设。(三)县、公社临时调用劳力,要按城镇杂工工资发给管理区,管理区与管理区、生产队与生产队之间的协作工,要按等价交换的原则结算清楚。(四)国家义务工,按服劳力分摊。(五)娱乐、卫生等用工,全部利用休息时间,不记劳动日。(六)义务教员补贴工,由学员分摊;集体福利事业的服务人员用工,由公益金补贴一部分,自己生产自给一部分,有关人员分摊一部分。执行这些办法后,受到广大社员的拥护。
保证分配兑现
一方面合理清理劳动日,一方面保证分配兑现,这是坚持劳动定额评工记分制度的主要保证;同时,也是贯彻执行劳动定额评工记分制度的良好结果。凤台坪管理区不仅劳动日工值逐年提高,而且分配结束后,社员及时分到了现金。这样做了以后,干部经常轻松愉快,每年生产有头尾,工作经常是主动的;同时社员分到了现金,情绪很高,越劳动越有劲。
这个管理区年年分配能兑现的主要经验是:(一)干部不借支款。在他们的影响下社员借支也极少;(二)节约开支,专款专用。公积金、公益金、管理费、生产费等,在制订了开支计划以后,由专人掌握,包干使用。同时,他们还注意安排困难户的收入。


第2版()
专栏:

干部转变作风 认真贯彻政策 反复讨论研究
群众当家三包落实既快又好
群力生产队掀起秋收秋种超包产高潮
本报武汉29日电 湖北省浠水县十月公社云路管理区群力生产队,在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省委生产生活检查总团团长王任重同志亲自指导下,转变干部作风,放手发动群众,认真贯彻政策,自下而上,反复讨论研究,搞好了生产队与小队的“三包”工作。
这个队的党支部遵照王任重同志的指示,把搞好“三包”工作作为当前大搞秋收秋种的动力,贯彻党的各项政策和干部转变作风的关键。这个队把“三包”中碰到的怎样包?总产怎样确定?小队之间如何合理负担等等问题,大胆放手交给群众讨论决定。生产队没有事先确定框框、分配任务、提出方案,真正做到听党的话,听小队干部的话,听贫农和大多数社员的话,使今年的“三包”工作做得又快又好,生产队干部、小队干部、社员三满意,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生产。
根据几年来的经验和群众的要求,包总产是最好的办法。但是总产怎样确定?有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是以各小队1961年各种作物的种植面积乘上今年的单产,得出总产;一种意见是以各小队今年的实际产量包总产;再一种意见是以生产队今年的实际产量作为包产指标。到底哪一种办法好?生产队的干部深入到小队去,虚心听取小队干部、贫农和社员的意见,完全由群众自己决定。大家讨论认为:第一种办法繁琐,一个队二十多种作物,都要分面积、单产、总产,指标太多,而且面积定得过死,往往不切实际;第二种办法突出反映了先进队和落后队的矛盾不好解决,使今年增产多的队吃亏,减产队沾光;大家一致同意第三种办法,具体作法是:以生产队上年 (正常年景)的实际总产作为包产指标,各个小队自报包产数,民主评议落实。生产队对小队全年一次包定,只分粮、棉、油、甘蔗四大项,分季分作物奖或赔。
大家讨论认为这种作法好处很多:一、对小队只包总产,不去项项作物定面积,小队就有权合理地因地制宜地安排好全年作物,既避免主观主义,又充分发挥了小队的积极作用。二、包总产时适当照顾到小队之间的差别,既鼓励先进小队更高产,又促进落后小队赶先进。三、包产定死了,增产不加任务,直接鼓励了生产小队积极扩大面积。四、按今年实产定包产指标,切实可靠,留有余地,生产小队有产可超,积极性大,生产队也便于合理安排资金和粮食的分配。五、办法简单明了,干部便于记住,群众容易接受。这个队今年“三包”分作物、面积、单产、总产共两千多个指标,现在一个小队只七个指标,全生产队十二个小队也只有八十多个指标。确定了怎样包法以后,就接着解决好怎样确定总产。干部和社员一致拥护省委指示的按生产队上一年(正常年景)的实际产量作为包产指标。
包产指标按实产定下来以后,过去在“三包”中生产队与小队因产量高低“顶牛”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剩下来的是小队之间如何
“合理负担”问题。这次没有上面给下面分配任务,而是首先由小队自报。因为生产队的包产总指标是按今年的实产,所以小队自报数也是以今年实产作为基础,但不完全是今年的实产。由小队自报会不会有问题呢?作的结果证明,只要始终依靠群众,并在自报之后来一个互相评议,进行平衡,小队之间的负担是会合理的。平衡不是按中间水平一拉平,而是让大家分析原因,承认差别,合理调整,既使先进队有产可超,又使落后队有奔头,加把劲就不赔产以致得奖。调整的结果要全面促进先进队与落后队的积极性。办法是:中间不动,两头调整,自报互评,协议落实,大家点头。
民主评议,不只是评数字,还议了原因。民主评议的过程,成为一个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过程。如第三小队今年已收的小麦和早、中稻两季都赔产。小麦单产一百七十斤,比全队平均产量低24%,比高产队平均产量低50.5%。是什么原因?第三小队队长徐家才首先发言,他说:“不怕生坏了命,只怕落坏了根,田地四散,土质差,我们那不是跟别队一样干,就是兴不起好东西来。”四小队和三小队是邻队,四小队队长孙功华不同意他的说法,他说:“瘦肉肥肉(土质好坏),个个队有一点,产量高低,就看脚手到不到堂,我们队的小麦田腰深的沟,不渍水,三队的小麦田只脚背深的沟,怎么不渍水,这也要怪土质不好?”生产队的副队长蔡之友最近一段在三小队工作,他说:“三队产量低,确实是条件差些,自己努力也不够,生产队也有责任。上年抽三十个人出去修水利,三小队一个队就去了八个,队上三个干部负责领导三队,没有一个人负责到底。”三种意见碰在一起,大家一讨论,认识慢慢就统一了。原因找出来以后,大家意见是:从自然条件来说,两个低产队的包产指标,不能按先进队定,比平均水平还要稍低一点;按主观努力来说,也不能完全按该队今年实产包,比实产要稍高一点。经过大家讨论以后,三小队干部社员认识到自己的缺点,第二次自报,就由原来的十二万斤增加到十二万六千斤,大家一致通过。
全生产队十二个小队:中间水平的七个队,按今年的实产报,大家没有意见;两个低产队,原来按今年的实产报,没有通过,后来各增加10%左右,就一致通过了;三个高产队原来按低产队水平报,大家也不同意,以后报的比该队今年实产稍低了一点,也通过了。自报互评的结果,十二个队加起来,粮食包产一百零二万五千五百斤,基本符合全队包产总指标。
各个小队向生产队承包的指标定下来以后,以小队为单位,发动群众,总结经验,掌握规律,贯彻改革,因地制宜地安排全年作物,把粮食分三季、油料分两季的产量报给生产队,再来一次民主审定。把小队作物安排、粮食分季的计划汇集起来,就是全生产队的计划。安排的结果,全队生产计划做到了
“四个扩大”:1961年全年复种面积扩大了,夏季、秋季、晚秋面积季季扩大了,粮、棉、油、蔗项项作物面积扩大了,开荒面积扩大四百多亩;“四个提高”:粮、棉、油、蔗样样作物总产指标提高。
贯彻“三包”以后,这个队出现了一个秋收秋种的超包产高潮。社员说是:干部作风大转变,群众积极性大提高,生产一定会再来个大跃进。中共浠水县委正在把这个队的经验向全县推广。(附图片)
“草原如今变了样,麦浪千里闪金光。今朝吃到自种粮,感谢恩人共产党。”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江西沟人民公社牧民唱出了自己心头的喜悦。   白兴元摄(新华社稿)
在秋收季节,云南建水县拖拉机站用拖拉机带动打谷机帮助陈官公社脱粒水稻。 新华社记者 王传国摄


第2版()
专栏:短评

既要坚持,又要发展
生产迅速发展,收入年年增加;干部社员人人心情舒畅,干劲越来越高——这就是山西武乡县大有人民公社凤台坪管理区的生产状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他们为什么能够作到这样呢?
原因可能很多,重要的一条是他们六年来认真贯彻党的政策,坚持执行了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制度。
毛主席在《关于情况的通报》中教导我们说:“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贯彻得好,革命就能胜利;贯彻得不好,革命就会失败。进行阶级斗争,搞人民革命是如此,进行生产斗争,搞发展生产也是如此。凤台坪管理区坚持执行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制度,也就坚持贯彻执行了发展生产的政策。所以,不能以为人民公社已经实行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就不必再搞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了。如果各地人民公社的各个管理区都像凤台坪管理区一样,坚持贯彻政策,坚持评工记分制度,那末,人民公社一定能够迅速巩固发展,而农业生产也就能够蒸蒸日上了。
政策,制度都是属于上层建筑的东西,任何上层建筑都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有了适应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就能使经济基础得到巩固发展。党的历次决议中指出,农村人民公社在现阶段还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因此,它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评工记分正是体现这一原则的好办法。
把评工记分看成仅仅是对社员的经济收入进行合理分配是不全面的,它还有生动的政治内容。所谓“评工”,也就是评定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对社会劳动贡献的多少、好坏。在这个意义上,“评工”就是“评功”,就是评定一个人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功劳的大小。因此,坚持执行评工记分,也就成为我国农民进行自我劳动教育和激发生产积极性的一种良好方式。
凤台坪不只是在坚持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制度方面,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在怎样坚持这个制度方面,也有值得学习之处。我们主张坚持定额管理和评工记分制度,并不是要求像对待“传家宝”那样,把它原封不动地保存下来,而是应该根据事物的发展,不断地发展它,使它适应生产的需要。凤台坪就是这样作的。他们不但创造了各种评工记分的办法,使工评得更合理,分记得更恰当,大大提高了劳动的质量和数量,并且从各方面发挥评工记分制度的作用,促进了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在群众和干部中树立了热爱劳动、勤俭办社和厉行增产节约的优良风气。由此可见,坚持定额管理,坚持执行评工记分制度,就能搞好公社的经营管理工作,就能更好地贯彻党的发展生产的政策。每个公社都应该像凤台坪一样,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和制度。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陕西扩种早熟杂粮作物
陕西各地人民公社在积极扩大小麦播种面积的同时,采取主粮、杂粮一齐抓的办法,充分利用土地,增种早熟夏杂粮作物。截至十月二十一日统计,全省已经播种大麦、青稞、豌豆等三百四十四万六千亩,超过了去年同期的播种面积。目前各地正在抓紧季节,继续抢种。
江西二十万人抢收油茶
盛产油茶的江西省,目前有二十万人登山入林收摘油茶。
遍布全省山区和丘陵区的油茶林,今年虽然在开花期遭到风害,但经过努力培育,仍然到处结实累累。为了保证茶籽增产增收,各地广泛组织劳力上山抢收。结合采收各地还注意了选种留种工作,准备今冬明春扩种新茶林。
四川各地准备收贮秋菜
四川各地及早进行收贮秋菜的准备工作。今年四川秋菜面积大,生长良好,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用两季田增种的,一般在小春播种前就要大量收获,而且收获时间比较集中。各地根据这一情况,对大量秋菜的收藏问题都及早进行了专门研究和部署。各地都以公共食堂(或生产队)为单位,因陋就简地建立了一些小型加工厂。
贵南县畜牧生产成绩显著
青海贵南县深入开展了适龄母畜“万羊万羔、万牛万犊、万马万驹”运动以来,畜牧业生产成绩显著。从去年九月到现在的一年内,社社队队都出现了丰产群。全县共有丰产畜群一百五十二个,各类幼畜平均成活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其中丰产的母绵羊、母山羊、母牛群繁殖成活率都在百分之一百以上;母马的繁殖成活率也在百分之八十六以上。
东丰县大建牲畜地下暖圈
吉林省东丰县大建牲畜地下暖圈。目前全县已修建地下暖圈一千三百多处,每个生产队都有了地下暖圈。据这个县的经验,这种畜圈不仅省工、省料,坚固耐用,而且防寒保暖,特别适于孕畜仔畜过冬。


第2版()
专栏:山西通讯

杨效忠和凤台坪的谷子
本报记者 冯东书
老早就听说山西武乡县凤台坪的谷子好。这次来到凤台坪一看,果真名不虚传:种得多,长得好,那个穗儿也是沉甸甸的。
听凤台坪周围各村的人说,凤台坪的谷子过去并不是很出色的,可是近几年却来了个鹞子大翻身,变出个三大特殊来:第一,从1950年起到现在连年增产。1950年每亩产量一百三十九斤,去年一亩就打成了五百五十二斤,今年要是再增产,那就是十年连捷了;第二,凤台坪的谷子好像种在什么地里也能长好。不论沟下还是梁上,种在哪里哪里长得好!第三,凤台坪的谷子,穗儿一年比一年长。大白谷十年前穗长六寸,现在就平均达到了九寸六;过去穗儿最长的马拖缰谷,穗长九寸,现在平均达到了一尺五、六寸。
凤台坪的谷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大的变化呢?我们和社员扯起这个问题,他们就谈起杨效忠的事情来。杨效忠是这儿党支部的书记,大家管叫他“谷子专家”。
搞试验十年如一日
原来杨效忠早在十年前,就办起了全武乡县的第一座民办试验小农场,开始了他对谷子的研究活动。十年前,杨效忠才二十八岁,是个互助组组长。1949年的7、8月间,杨效忠领着全组的七个人给自己谷地除草,地锄完了,谷苗也剩下不多了。原来他那块地谷子白发病特别严重,一亩竟拔去了四千多株病株。杨效忠又急又气:这样下去怎么得了!当时他们组里数魏旦儿种地最有经验,但是,他也说不出个道理来。其他几个人有的说“庄稼是‘撞家’,闯的是运气,今年大概是该你倒运了!”有的说:“种庄稼,自古以来就是种在地收在天,还能有什么办法!”杨效忠那时候虽没学过什么新的农业科学知识,可总觉得他们说的这一套没个道理。他问大家:“你说是运气不好吧,为什么紧挨着这块地的那块谷地就没白发病呢?这全是自己的地呀!这两块地除了一个是大白谷,一个是大黄谷,其他条件就再没有什么不同,是不是种子有问题?”他这么一提,大家觉得也有道理,有人就提议说:“那咱们把各种谷子都种一些,试验一下不就解决了?”小农场就这样诞生了。
自从有了这个小农场以后,凤台坪的谷子就渐渐地开始发生变化了。杨效忠开始不过是想找出一种产量高、病害少的好谷种,但是有一年他发现同样是经过试验肯定了的优种,种在不同的两块地上,产量竟差了七、八十斤。从这件事他体会到光搞品种试验不行,还得“因地制宜”。于是又把小农场化整为零,在沟地、坡地、圪梁地、向阳地、背阴地、背风地等各类土地上,都设上一块试验田,把各种谷子都给种上,看看到底哪块地种哪种谷最好,找出了哪种谷子适合哪种土地的规律。这以后,他又进行了播种期试验,施肥试验,中耕试验,密植对比试验等等。试验的项目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对谷子的脾气越摸越熟,对土壤的脾气也越摸越熟,谷子的产量也就随着越来越高。
学科学到处拜师傅
杨效忠的不断试验研究,使凤台坪的谷子产量达到了新的水平,但有些问题他怎么也摸不透。就像白发病只有大白谷最爱长,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效忠就再没有办法了。
任何困难,只要你决心克服它,总是有办法的。杨效忠没有被这个困难吓倒,而是知难而进,他开始学科学技术知识了。开始他买了些简单的书,像“植物怎样生活”、“怎样施肥”等等,打算试探试探能不能学下去,可是一沾上就入了迷了,多少老疙瘩,打开书一看都慢慢解开了。解决的问题越多,他学习也越上劲,人们说他“看书简直入了迷”。也真是这样,有一次他拿着书边走边看,没留心差点儿摔到大深沟里去。
互助组时杨效忠是组长,农业社时是主任,人民公社成立以后,他先当管理区主任,现在是管理区党支部书记。担任领导工作,哪有时间学?他的办法是挤。有一回他到晋城、平顺去参观,不几天功夫,参观还没结束,他就挤空把一本二百多页的“怎样选种”看完了。在学习中,凤台坪小学的陈金书老师和县里来的干部都是他的义务教员。据陈金书说,有一次已经半夜十一点,他已经睡了,杨效忠却拿了篇“谷子白发病如何治疗”的文章来找他,整整学了三个钟头,杨效忠才回家睡觉。
凤台坪谷子产量年年提高,杨效忠出外交流经验的机会越来越多,这也都成了杨效忠学习的好机会。今年2月他们到河南参加北方十四省育种会议,会上听说河南有位代表种谷子上很有经验,他就利用休息时间去拜访,第一次语言不通,第二次找了个能翻译他的话的人再去,整整谈了两个小时。谈完了,他还要把钩挂上,以备有问题去信请教。“挂钩”是他拜师傅的好办法,现在他的挂钩对象省内省外已有十四、五处了。
学习,使杨效忠有了新的武器,不少过去没法解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还拿白发病来说,过去他不知道怎么回事,现在他知道它是由病菌引起的,而且知道这种病菌生命力很强,能通过种子、肥料、土壤进行传染。于是他首先把最爱生这种病的大白谷种到远处去“关了禁闭”,然后从种子处理、施肥,一直到收获,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进行了连续治疗,如此三、四年,凤台坪谷子白发病的发病率就由过去的30%左右下降到了现在的1.2%。
有技术还要领导好
这就是杨效忠十年来苦心钻研谷子生长规律的事实。人们要问:凤台坪的谷子只是因为杨效忠钻研技术才连年丰产的吗?“可不是,”社员们会这样回答,他们说,“更重要的原因是杨效忠的领导好。” 好,首先是杨效忠办事稳当彻底。自从他办小农场研究种植谷子的新技术以来,只作过一次没把握的事。1951年他没有经过试验,就推广了一部分白连沙谷,结果效果很不好。从那以后,杨效忠就再不轻易推广他不熟悉的东西了,总是先试验,有了把握再推广;而且只要是经过试验肯定了的经验,就非要把它推广开去不可。今年开春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情:谷子刚要下种,豆子地里却发现了大量黑瓢虫。急得生产队长们纷纷要求推迟种谷,集中力量除虫。迟种谷这里历史上倒是很普遍,但是根据几年来的试验证明,还是适时早种好:一来凤台坪这个地方好发生春旱,种晚了不易捉住苗;二来,气候较寒冷,庄稼成熟晚,容易遭受早霜打。这些,生产队长们也不是不知道,可是怎么办呢?每逢遇这种情况,杨效忠总是怎么保险怎么来,绝不打没把握的仗。他和管理委员们研究了一下,作出了一项决定:谷,生产队一定要按时种好,黑瓢虫也要同时消灭。办法是生产队全力种谷,他和管理区主任魏增旺负责治虫。最初,人们还有点不放心,可是刚过了一天,大家都说:“得赶快种谷,要不就要被治虫的拉在后面了。”原来效忠把一切能捉虫的人,包括小孩、学生都动员出来,把一切能暂时挤出来的人,包括饲养员、炊事员也都挤出来治虫了。
好,还在于他善于发动群众去克服生产中的各种困难。能作到这一点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杨效忠从互助组起就培养了一批“虎将”,他们是:张海明、董朴子、魏更生、魏二则、魏效生。这批虎将现在都是生产队的队长、副队长,都是党、团员。每员虎将又都有那么五、六个他们叫“贴身靠”的积极分子,有了这么一大批觉悟高,干劲足的生龙活虎般的人物,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工作做不好呢!另一个原因是杨效忠带头实干的一贯作风,他总是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说到哪里就能带头作到哪里。今年6月正在谷子寸把高要锄头遍的时候,劳力紧张,眼看着谷子适时间苗发生了困难,杨效忠在社员大会上把困难说清楚以后,第一个报名要同社员开展竞赛,一个人要完成一个半人的活。大家一看支部书记每天有那么多工作还要一个人干一个半人的活,那还有什么话说,干!结果原来说七天还完不成的活,五天半就完成了。
就这样,凤台坪的谷子出了名,成了全晋东南专区在谷子生产上学、赶、超的标兵。杨效忠也因此出了名,成了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成了“谷子专家”。可是杨效忠却从不把凤台坪谷子连年增产的功劳记在自己账上,他说:“要把账算清楚,我算个甚,要不是共产党,我还不是个给老财扛活的;要不是县委常派人来帮助,要不是大家支持,要不是党领导咱们实现了农业合作化,特别是实现了公社化,咱那能到今天?咱凤台坪谷子有今天,原因有几十条,最根本的一条,还是咱们党领导的好。”(附图片)
杨效忠(左)向中共武乡县委第一书记籍希俭介绍他培育出的谷子新品种       新华社记者 花恺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