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28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社论

大力开展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在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基本胜利以后,根本问题在于实行机械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为了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展,大力开展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的农具和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了巨大成就。现在全国共有农业机械研究机构六百多个,有半数以上的专区和县建立了农具研究所,数十个农业机械或机械化学院、系,科学技术人员达数千人,在工农群众中还发现了大量的能工巧匠。到1959年底,全国已研究推广了各种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五亿二千多万件。从1956年到1959年四年中,完成了国家科学技术十二年规划中七年农业机械研究项目的近半数。特别是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以后的农村,成了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最肥沃的土壤,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更推动了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去冬以来,各地从城市到农村,掀起了一个规模空前广泛的农具和农业机械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在运动中,各地大量改革农业机械的老产品,创制新产品,使拖拉机由仿制走向改制和创造,联合收割机改进了设计,新的农业机具纷纷出现。现在,在全国范围内,依靠改良农具耕种的土地,已占全部耕地的80%,依靠半机械化农具耕种的占15%,依靠机械化农具耕种的占5%。所有这些成就的取得,有效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作业质量,为保证农业生产继续跃进创造了条件。
根据各地的经验,要又快又好地开展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最中心的问题,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贯彻群众路线,发动农业机械科学技术人员、农业机械企业职工和广大农民,大家动手来搞发明创造,来搞试验、改进和推广,掀起农具和农业机械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新高潮。实行农业机械化,必须使农业机械科学技术人员、农业机械企业职工和农民“三结合”,开展共产主义大协作;使研究、制造和使用农业机械的人很好地结合,使理论和实践结合,使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的普及和提高结合。要搞好“三结合”,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对专业人员的领导,对他们反复地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使专业人员积极自觉地深入到群众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去,向群众学习,发现群众的创造,吸取群众的智慧,帮助群众总结经验,提高研究水平。脱离广大农民群众的作法是行不通的。在浙江嘉兴专区农业机械研究所,一位工程师“闭门造车”,两个月时间创制了一部几百公斤重的插秧机,拿到田里拖也拖不动。后来,在地委的指示下,他把研究工作和群众性的科学技术活动密切结合起来,在原来创造的插秧机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插秧机的优点和特点,试制成了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性能良好的插秧机。事实证明只有紧密联系实际,和群众在一起才能搞出好东西来。还有不少研究单位,把农村中的能工巧匠请到研究所来和科学技术人员一起合作,也收到了巨大的效果。辽宁西丰县的农具研究所研究员老铁匠王文仁就设法使柴油机长了腿,一台柴油机可以随时搬动,得以充分利用。另一个研究员老木工王克仁,就创造了一个打乱稻草机,把脱谷机打完以后的乱稻草再打一次,作到颗粒还家。
为了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领导上必须根据各个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制定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研究的规划,尽先让用劳力最多、体力劳动最重、季节性最强的农活,用上改良农具或机械化半机械化农具;同时要使各种农业机具,逐渐“配套成龙”,以便综合地提高劳动效率。为了使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研究工作更快地取得成效,我们必须土洋并举,以土为主,因地制宜,人尽其才。有些人认为改良农具是土办法、水平低,因此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是不对的。要知道,土造的改良农具和半机械化农具,是具有我国地方特色的。一部分土办法,一时赶不上洋办法,但土办法是土生土长的,不但可以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而且经过提高,也一定能够胜过现有的洋机械。必须把具有我国地方特色的“土”产品和“洋”机械结合起来研究,才能产生适合我国各地特有条件的农具和工具。应当看到在广大群众所创造的改良农具中,孕育着我国农业机械科学技术高、精、尖的胚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服从农业生产需要,采取以研究改良农具、工具为主,研究改良农具、工具和研究农业机械科学技术高、精、尖相结合的两条腿走路的方法,是多快好省的研究方法。结构新颖合乎密植要求的水稻插秧机,就是在改良农具的基础上产生的。可见,改良农具的研究和高、精、尖的研究既要有所侧重,又是不可偏废的。
推广研究成果,把研究工作和推广工作结合起来,这是开展农业机械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推广研究成果,才能使研究成果更好地经受实际的检验,不断地得到改进和提高,更加符合当地的需要。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创制的电机两用绳索牵引机、花生收获机等,原来是取之于群众的经验和创造,在推广过程中,又发动群众试验,大家出主意,共同解决了关键问题,使它在推广过程中不断得到了改进和提高。各地在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中,所采取的对研究成果的评比、选型、定型等会议,就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运用“三结合”的方法进行推广工作的好形式,这些做法能够有效地迅速地提高研究的水平和推广已经定型的农业机具。
目前,为了迎接秋收秋耕秋种,农具和农业机械研究工作,必须抓紧时机,有计划地把已经取得的成果加以推广,对那些接近于成功阶段的研究项目,要加速进行研究工作,尽快地取得成果加以推广,为争取今年秋收秋耕秋种的胜利,和为明年农业生产的继续跃进而努力。


第4版()
专栏:云南通讯

红军战士苟在义在农业战线上
新华社记者 段文慧
在云南南盘江两岸方圆数十里的布沼坝子里,人们到处传颂着红军老战士苟在义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故事。八年前,苟在义是人民解放军某部的管理员,如今是云南省开远县小龙潭人民公社老营管理区老马生产队的副队长。他在革命胜利以后,坚决响应党的号召,到农村安家落户,八年如一日地参加农业劳动,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到农村安家落户
苟在义是四川巴中县人,贫农出身,于1933年参加工农红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中,他历任战士、班长、司务长、管理员等职,曾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过一百多次战斗,负过伤,立过无数次功。1952年,上级考虑到他的年龄(当时已有四十七岁)和身体状况,决定让他转业到地方上工作。他说:“我是农民出身,还是让我回农村吧!现在我身体虽弱,但还可以劳动。”领导同志说他年纪大、身体弱,到农村劳动怕不行。苟在义说:“我是农村来的,回农村比在城市好,到那里我劳动多少算多少。”于是,这位参加革命十九年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的红军老战士,领了一点安家费,带着爱人到开远县布沼坝的老马寨安家落户了。
那时,老马寨的土地改革刚刚结束,当地群众对这位红军老战士到他们村里安家,真是又喜又惊。喜的是,他们村里有了这位红军老战士,工作有了个好领导。惊的是,为什么革命胜利了,这位红军老战士不留在城市里,偏偏要到这山沟里来。一些心直口快的农民问苟在义:“苟同志,你是夺过江山的人哪!过去在山沟里转那是为了革命;如今革命胜利了,你为什么不留在城市里工作?”苟在义笑了笑回答:“革命嘛,总要有个分工的,过去需要我打仗我就去打仗,如今需要我种田,我就来种田。”农民们听了他的话,都点头表示赞同。
苟在义小时候放过牛,田里的活干得少,加上在部队上生活了十九年,所以初到农村时,对农业生产比较生疏。1953年春耕开始时,他同其他农民一样,扛着自己新买的犁赶着耕牛,来到了田里。他学别人的样把牛套起来犁田,但不知怎么的,犁头不是左就是右,总支撑不住。他辛苦了一天,臂膀酸痛酸痛的,可犁出来的地却像狗啃的一样,凸凸凹凹的。乡亲们看到苟在义累的满头大汗,一面把着手教他如何撑犁;一面向他说:“苟同志,这玩艺儿可不好干呀!你还是回去吧,回去找个什么工作也比这强。”苟在义摇摇头说:“干什么都一样,有你们教,这农活我样样都可以学会。”苟在义为了尽快地掌握农业生产技术,拜老农为师,遇到不懂的就问。经过刻苦学习,现在他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农业生产各种技术了。
党指向那里,就奔向那里
1958年党号召农民多养猪,支援国家建设。苟在义觉得养猪是件重要工作,便主动向党支部书记要求让他担任管理区养猪场的饲养员。支部书记说:“养猪是重活,你年纪大了,还是叫年轻人去吧!”苟在义说:“再苦也没有长征苦,让我去吧,我保证把养猪养好。”第二天一早,苟在义便搬上行李到养猪场了。他虽然是场长,但却同饲养员一样,喂猪食、找饲料、垫圈、除圈样样都干。深夜,别人都睡了,他还几次起来掌着灯到圈里看看,有没有猪在打架,大猪是不是压住了小猪……。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便总结出一套养猪经验,建立起了一套饲养管理制度。一年时间,他领导的养猪场除卖给国家三百头肥猪外,存圈的猪由原来的三百多头增加到七百多头。除了增加集体收入改善社员生活外,还为农业生产积了三百多万斤优质圈肥。
今年春天,公社党委为了贯彻执行高产多收和多种多收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决定组织一部分人上山开荒,扩大耕地面积。苟在义听到消息后,立即组织了一部分社员报名参加。公社党委书记说:“苟同志,这可不同喂猪呀,开荒可是要力气的,你已经是五十五岁的人了,还是照料家里吧。”苟在义不同意党委书记的说法,他说:“力量是练出来的,不信咱们上山瞧,要是我顶不上个小伙子,不用你劝我就自动回来。”苟在义领着开荒突击队上山后,他真像小伙子一样,朝气勃勃,干劲冲天。他白天和小伙子们一起干活,晚上还给大家烧洗脚水,讲长征故事,讲南泥湾开荒生产的情况,半夜还起来给大家盖被子。苟在义无微不至地关心社员,更激发了大家的干劲,从开荒第一天起,他们小队的开荒成绩就一直领先。
苟在义从山上开荒回来不几天,就发生了干旱,他们队的二百多亩早稻受到了严重威胁。在“天不下雨人下雨,无雨也要保丰收”的口号下,苟在义又率领群众投入抗旱斗争。社员们把盘江里的水车上岸来抗旱,经过几昼夜的战斗,终于战胜了干旱,保住了禾苗,使粮食获得了丰收。
红军老战士的本色
苟在义参加农业生产以来,一直保持和发扬了红军战士克勤克俭、关心群众的光荣传统。还是在互助组时,组里没有耕畜,他就把自己的一部分安家费拿去买了两头耕牛供大家使用。他复员时带回来的旧棉被、旧军装,现在还盖着、穿着,从来没有叫过困难。去年冬天,民政科的同志看到苟在义一家穿的比较单薄,主动给他送来了四十元救济款,苟在义说啥也不收,他说:“现在国家建设正需要钱,拿去搞建设吧!”后来经过群众再三劝说,才留下二十元。他说:“艰苦奋斗是咱红军的本色,任何时候都不能忘。”
今年9月,苟在义因为劳累病倒了,干部和社员都纷纷去看望他。公社党委给他送去了二斤肉,但是,他坚决不要。他说:“病很快就会好的,肉我不需要。咱们是干部,不论在什么时候都应该同社员一样,绝不能特殊。”社员们听到苟在义这两句话,有许多人感动得落下泪来。
中共开远县委考虑到苟在义年纪大、身体弱的情况,曾几次征求他的意见,要在城里给他安置个工作,但每次都被他拒绝了。他说:“我在农村生活得很好,我愿意在农村干一辈子。”他还说:“现在咱们国家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有一分热就该发一分光,什么时候老的不行了再说吧!”
誉满乡里人人爱戴
苟在义从踏上农业战线第一天起,就对自己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咱是受过毛主席教导的人呀,以后可不能叫人家说咱红军的一个不是!”八年来,苟在义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对自己的愿望,为人们做出了榜样。他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的模范行动,受到群众的衷心敬佩,人们夸奖他:“真不愧是个红军老战士!”
小龙潭人民公社的社员们,在党的教育和苟在义的影响下,个个安心农业生产,把建设美好幸福的农村人民公社当成自己的光荣职责。复员军人陈兴柏,过去曾不愿当农民,听到苟在义的故事后,他主动向政府表示:决心向苟在义学习,好好参加劳动。中学生孙家才原先认为农村没干头,经过苟在义的教育后,认识到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坚决表示要在农村当一辈子农民,像苟在义一样。


第4版()
专栏:

帮助农民总结生产经验研究新的增产技术
科学工作者支援农业成果累累
新华社27日讯 在党中央提出了各行各业支援农业的号召以后,中国科学院及所属机构广泛支援农业的运动达到了高潮。院部已成立了支援农业办公室;很多学科的研究单位都进行着有关农业的研究工作;有四十多个研究单位新增加了有关农业的研究课题;已经作出的有关农业的研究成果中有四十多项现在就可以推广应用。
大跃进以来,我国广大农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帮助农民整理、总结、提高这些经验,并且在这个基础上研究出更好更新的增产技术,是放在科学工作者肩上的重大任务。许多研究单位在这方面已经作出了不少成果。例如土壤研究所总结出了南方小麦丰产经验中土、肥、水方面的几个关键性的措施;在江苏省的“马肝土”(低产田)上采取了一系列改良土壤的技术措施,使稻麦轮作的小麦亩产量达到五百斤,在红壤地上每亩施用适量的石灰,使水稻增产了10%到20%,用硫酸铵或过磷酸钙沾秧根,也使水稻增产10%到20%。为了解决长江以南地区农村中氨水肥料在贮藏和施用时容易挥发损失的问题,土壤研究所同无锡农业学校合作,进行了草塘泥和氨水混合沤肥的试验,初步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可防止氨水挥发损失,并可加速草塘泥的腐烂分解,提高肥效,还可以克服单独施用氨水时作物容易倒伏等缺点。土壤与水土保持研究所在总结河南长葛县老农马同义的深翻经验中,从理论上研究了土肥相融的规律,这项研究对于合理深耕和合理施肥从而加速土壤熟化、提高肥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林业土壤研究所对利用工业废水(含有氮肥)灌溉水稻的研究最近获得了满意的结果。抚顺农民利用工业废水灌溉水稻已有二十年历史,但存在着三个弊病:易发生贪青、倒伏和稻热病。现在这个研究所找出了克服三个弊病的方法,并且研究出了控制工业废水中有害物质浓度的方法,今年在抚顺李石寨公社推广试验,灌溉八千五百亩稻田,都没有发生上述三种毛病,可望获得大面积丰收。据统计,抚顺全年石油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很多,过去只利用了10%来灌溉稻田,如能全部利用,可灌溉二百四十万亩。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优良肥料固氮蓝藻已有多年,实验结果证明它是一种大有发展前途的肥源,每亩施用量只需五斤左右,每斤成本约二角五分,一年之内可以繁殖到一千斤左右,固定的氮素约相当于九十斤到一百斤硫酸铵或三千到四千斤猪粪。亩产量比对照田一般增加10%左右。
在农作物保护方面,科学工作者也作出了贡献。昆虫研究所试制成了一种新的杀虫药剂,对咀嚼式口器的农业害虫毒性很大,而对于人畜的毒性则很小,经田间试验证明,这种药防治棉铃虫的效果很好,特别是对于老龄的棉铃虫,效力超过滴滴涕和其他已有的药剂;田间试验证明对螟虫的防治效果也很好。地理研究所制成了成本只有八元的霜冻预报器,可以在三小时以前自动发出铃声,预报霜冻来临。
为了提高劳动效率、节约劳动力,力学研究所研究了在掘井、筑坝、翻地等工程中应用爆炸代替人力的方法。数学研究所协助山东省总结了山东运用线性规划(运筹学中的一种方法)的经验,并且在北京地区与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学院等十多个单位协作,帮助农村人民公社合理安排打麦场的设置,节省了大量劳动力。
我国是一个植物非常丰富的国家。野生植物的综合利用是一个十分广阔的研究领域。中国科学院在这一方面已经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如昆明植物研究所和华南植物研究所对于繁殖油渣果的研究已有初步结果。油渣果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多年生的野生油料植物,生长迅速,培植容易,种子含油很多,油味酷似猪油,所以很值得在南方推广种植。水生生物研究所在研究培殖小球藻、栅藻的过程中,研究出了一种新的收获方法,可避免尘埃杂质混入,并且手续简单方便。林业土壤研究所、微生物研究所等许多单位在研究综合利用野生植物和农业副产品方面也都作出了新的成就。
用科学成果支援农业在中国科学院所属的许多研究机构中都被当作最重要最光荣的任务之一。生物学部在9月中旬组织了以北京植物生理研究室为主,有土壤、植物、数学、原子能等方面的研究、教学机关参加的一支队伍,长驻在北京朝阳区中德友好人民公社开展小麦丰产经验的总结研究工作。数学研究所在北京近郊通县和九龙山建立了研究基地,正在研究用线性规划为农村人民公社解决劳动力合理安排、运输、水利工程中土方运送、农业统计和农业估产、作物布局和轮种等问题。林业土壤研究所动员了全所四分之三的力量,深入生产实际,与群众密切结合,研究肥料等方面的十个有关农业的问题。土壤研究所组织了一支由二十七个研究、技术人员组成的考察队,已在9月中旬出发参加江苏秋熟作物的考察工作,帮助总结江苏省水稻等作物低产变高产、高产更高产的经验,并且提出明年的增产措施。
中国科学院各地分院也都积极组织当地研究力量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科学技术问题。上海分院制订了包括总结农业丰产经验、肥料、农药等内容的一百多个研究课题,成立了农药、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等六个专题小组;组织了各研究所之间的广泛协作和经验交流。吉林分院和吉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共同组织了一个一百多人的支援农业技术团,包括机械、化工、水电、土木建筑等十五个专业、小组,分赴全省各农村人民公社,帮助公社解决了大小二百多项生产中的科学技术问题。其他各地分院都同样在支援农业方面积极开展着各个学科的研究工作。


第4版()
专栏:

上海音乐、文艺界集会
纪念人民音乐家聂耳和冼星海
新华社上海27日电 上海人民纪念我国伟大的人民音乐家聂耳逝世二十五周年、冼星海逝世十五周年的活动,已从26日开始。这次活动包括纪念大会、音乐会、座谈会和图片展览会,将连续进行六天。
在26日晚上,上海市音乐界、文艺界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三千多人举行的纪念大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其五讲了话。他指出,聂耳、冼星海所指引的方向,就是中国新音乐的方向,就是党和毛主席所提出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革命服务的方向。他们所走的道路,就是一个知识分子在党的教育下,在革命斗争中不断改造自己成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道路,就是一个革命音乐家的道路。
上海市文化局局长孟波在会上作了题为“继承和发扬聂耳、冼星海的革命音乐传统,创造无愧于伟大时代的新音乐”的报告。
纪念大会结束后,举行了有近六百人参加演出的规模宏大的纪念音乐会。上海音乐学院、民族乐团和上海普陀区工人业余艺术团、上海工人文化宫红孩子艺术团、江南造船厂等工人业余合唱团联合演唱了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码头工人”、“大路歌”等十多个群众歌曲,上海合唱团、广播电视艺术团等演奏了冼星海的动人心魄的
“黄河大合唱”。
纪念活动中的图片展览,有近两百幅图片,它们生动而系统地向人们展现了聂耳和冼星海的生平事迹以及他们所经历的革命道路。展览会上还介绍了解放十一年来上海音乐工作者在党和毛主席的教育下,沿着聂耳、冼星海的革命音乐道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上海实验歌剧院和上海交响乐团将分别公演聂耳创作的我国第一部歌颂码头工人在党领导下和帝国主义进行坚决斗争的歌剧“扬子江的暴风雨”,冼星海的反映抗日战争前夕全国人民要求民族解放愿望的“第一交响乐”。


第4版()
专栏:

林彪元帅电唁涅杰林总司令遇难逝世
新华社27日讯 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元帅26日打电报给苏联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电唁苏联国防部副部长、苏联火箭部队总司令涅杰林炮兵主帅不幸遇难逝世。唁电全文如下:苏联国防部长罗·雅·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同志:
惊悉苏联国防部副部长、苏联火箭部队总司令米·伊·涅杰林炮兵主帅同志由于航空事故不幸牺牲。涅杰林同志的牺牲是苏联武装部队的重大损失,谨向您和苏联武装部队全体官兵致以沉痛的哀悼。并请向涅杰林同志的家属转达我的深切慰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林 彪1960年10月26日于北京


第4版()
专栏:

中拉友好协会会长楚图南举行招待会
欢送拉丁美洲各国文化代表团
新华社27日讯 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楚图南今晚在新侨饭店举行招待会,欢送来我国访问并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一周年庆祝活动的拉丁美洲各国文化代表团和代表。
在招待会上,拉丁美洲各国的朋友们,同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楚图南、副会长周而复,友协的理事们以及首都各方面的人士,亲切谈叙,宾主不断举杯,热情祝贺中国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的友谊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日益增进。
楚图南在招待会上讲话说,我们彼此都有促进相互了解、增加友谊的良好愿望。中国人民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中相互支持、相互学习。
楚图南说,中国人民一贯支持拉丁美洲各国人民维护民族独立和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正义斗争。中国人民把拉丁美洲各国人民斗争的胜利看做是自己的胜利。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我们是共命运、同呼吸的。楚图南请各国的朋友们把中国人民的友谊带给拉丁美洲各国人民。
古巴文化代表团团长维森蒂娜·安图尼亚·达维奥博士在讲话中兴奋地讲到了今天下午他们同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会见。她说,我们要向在建设中获得大跃进的中国人民致谢。古巴人民在自己的革命斗争中,得到了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全力支持。
哥伦比亚文化代表团团长尼古拉斯·布埃纳万徒拉代表智利、多米尼加、墨西哥、巴拿马、秘鲁、乌拉圭文化代表团和代表讲话。他说,我们在中国访问之后一致得出一个结论,这就是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不仅应该把压迫我们的美帝国主义赶走,而且我们是一定能够把它赶走的。他在讲话中谴责美帝国主义霸占我国领土台湾。他说,把美帝国主义从中国的这一部分——台湾赶出去的那一天,是一定会到来的。
委内瑞拉文化代表团团长埃克多尔·马尔加诺·古埃约在讲话中,提议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谊,为反对美帝国主义的共同胜利而干杯。他还谴责美帝国主义对古巴的侵略和干涉,指出拉丁美洲各国人民是坚决站在古巴一边的。
巴西文化代表团代表阿东·贝雷拉·努奈斯讲话说,我们都是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斗争中团结起来的。他提议为最后战胜美帝国主义而干杯。
玻利维亚文化代表团团长阿贝拉尔多·维约尔邦多博十在讲话中说,中国的革命和胜利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他祝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阿根廷文化代表团团长伊西特罗·洛佩斯讲话,赞扬中国人民精神焕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光辉成就。他提议为全世界人民的团结,为世界和平,干杯。所有的讲话都激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讲到谴责美帝国主义侵略古巴的时候,人们连续有节奏地高呼:“要古巴,不要美国佬!”招待会进行中,首都文艺工作者演出了中国和古巴的歌舞节目助兴。


第4版()
专栏: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缅方首席代表
昂季准将等到达昆明
新华社昆明27日电 前来昆明出席中缅边界联合勘察队第二次队长会议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缅方首席代表昂季准将,代表吴山伦、苏敏上校、吴昆翁佳,顾问山友准将、拉昂上校、巴丹上校、吴拉觉、丹民尔,以及勘察队队长和工作人员等一行三十五人,今天下午乘飞机从仰光到达昆明。其余先行工作人员十人已于26日下午来到昆明。
云南省副省长刘明辉、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昆明部队首长鲁瑞林少将和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中方首席代表姚仲明、顾问丁荣昌少将,以及其他代表、顾问到机场欢迎贵宾。
到机场欢迎贵宾的还有:云南省人民委员会秘书长张子斋,政协云南省委员会副主席寸树声、张天放、王少岩、刀京版,常务委员胡玉堂,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副州长雷春国、司拉山,临沧专区副专员胡忠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州长裴阿欠、自治州政协副主席茶光周,沪水县副县长段承经等。
贵宾们在机场上同前来欢迎的人们一一握手见面,并且接受了昆明市青年们的献花。
缅甸联邦驻昆明总领事吴茂茂梭今天也前往机场迎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