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必须对帝国主义进行坚决的斗争
——为话剧《甲午海战》公演而作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政治部主任 段德新
海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创作并演出的八场历史话剧《甲午海战》,已经和首都广大观众见面了。这个剧是根据中日甲午战争的史实,参考电影文学剧本《甲午风云》集体编写成的。创作和演出这样的历史剧作,对海政文工团来说,还是第一次。因此,一定会有不少缺点甚至错误。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公演,得到各界观众的热情指导和宝贵的批评,使这个尚未成熟的剧作得到进一步提高,使我们的文工团的工作得到改进。
1894年的中日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在英美帝国主义的直接帮助下,对中国发动的一次罪恶的侵略战争;是继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和中法战争之后,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又一次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英勇的爱国正义战争。这次战争虽因腐朽反动的清朝政府实行妥协投降的政策,英美帝国主义与日本相互勾结狼狈为奸,而以中国失败告终,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这个反面教员却使中国人民从这次战争中又一次地得到了教训,受到了锻炼。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华民族敲了警钟,从此,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斗争进一步高涨起来了。
《甲午海战》这个剧作着重地反映了以邓世昌为代表的北洋水师内部大多数爱国的中下层官兵和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反对投降派的妥协投降政策,英勇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英雄事迹。表现了中国人民“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奋起,誓死保卫祖国,英勇奋战,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国人民誓与帝国主义不共戴天的深仇大恨。说明帝国主义的战争政策只能恐吓那些屈辱卖国害怕战争的民族败类,而广大的中国人民则是真正的硬骨头,是任何人也吓不倒的。尽管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曾经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猖狂一时,但他们并没有把中国人民压服。相反的,中国人民经过失败,斗争,再失败,再斗争,逐步地认清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本质,最后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用人民大革命怒涛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淹没了。
《甲午海战》反映了清朝政府和李鸿章的昏庸腐败,显出他们在帝国主义战争恐吓、军事进攻面前一味屈膝投降的丑相。李鸿章办海军是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为了替外国的军火商人开辟市场,而自己则从军火买卖中渔利自肥。他们没有准备对外抗击帝国主义侵略。因此,在甲午战争爆发以前,他们既毫无准备而在战争爆发以后又采取了妥协投降的政策,把希望完全寄托在外国的“干涉”、“谈判”、“调停”上,幻想依靠帝国主义列强的“干涉”和“谈判调停”,“劝阻”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保持屈辱的和平。但事情的发展,清朝政府和李鸿章一味妥协退让的结果,非但没有能够阻止日本的侵略,相反地却助长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经过这次战争不仅李鸿章自称“训练有素”的北洋海军全部复没了,并且招来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进一步的大举侵略,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这段历史又一次地教育了我们,不是我们不愿意和平,是帝国主义不让我们有和平。中国人民从来就是热爱和平的,但是,和平绝不是向帝国主义哀求所能得到的。在帝国主义侵略面前必须坚决地进行斗争。对帝国主义既不能抱任何不切实际的幻想,也不能有丝毫的示弱,而必须和它进行针锋相对的坚决的斗争。否则就会上帝国主义的当,就会助长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就会使人民陷于苦难的深渊,葬送人民的革命事业。
《甲午海战》告诉我们,英、美等帝国主义从来就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危险、最狡猾的敌人,它们为了瓜分中国,和日本帝国主义暗中合谋打败中国。从中日战争来看,英帝国主义(也有当时在中国势力还不够雄厚的美帝国主义)所以那样积极支持日本,是由于它们想用日本的侵略遏止帝俄在朝鲜和中国东北势力的扩张。就是在英美帝国主义的这种直接帮助和精心策划下,中国和日本缔结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吃尽了帝国主义的苦头,同时也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是不会改变的,不管帝国主义玩弄甚么花招,中国人民再也不会上它的圈套了。《甲午海战》的上演,对中国人民海军的官兵是一个激励。我们一定要继承中国人民英勇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革命传统,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树雄心,立大志,发愤图强,为保卫祖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斗争到底。


第7版()
专栏:

爱国主义者的光辉形象
马铁丁
《甲午海战》中塑造了邓世昌这个动人的形象,是一个极大的胜利和成功。
毛主席在谈到鲁迅的时候写道: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当然不能与鲁迅相比,邓世昌不是共产主义者、也不是彻底的民主主义者,但是,他在勇于和民族敌人斗争这一点上,坚持民族气节这一点上,他是一个硬骨头。
应该说,塑造一个优美的硬骨头形象,在今天有着它的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
这是因为我们有着两亿人口的非洲、两亿人口的拉丁美洲、八亿人口的亚洲,共十二亿人口正在进行着反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民族民主革命斗争;
这是因为有着包括上述十二亿人口在内的人民,正进行着人民革命斗争;
这是因为在共产党、工人阶级内部还存在着修正主义思潮。
帝国主义者对革命、对人民、对被压迫民族惯用两套手法:一套是用硬的压,一套是软的骗。由于前者,就可能产生屈服于帝国主义者压力的软甲虫;由于后者就可能产生对帝国主义者的小恩小惠感恩戴德的奴才思想。
就这样,勇于斗争,永不屈服,坚持真理,坚持正义的英雄,也就特别可贵,特别具有感人的力量。没有这样的硬骨头、铁打的硬汉,民族没有翻身的日子,人民没有翻身的日子!
在邓世昌面前摆着这样两条路:向帝国主义者、向投降派屈服,可以立刻得到高官厚爵、锦衣玉帛;向帝国主义者、向投降派斗争,有抛掉乌纱帽、抛掉脑袋的危险。好个邓世昌!为坚持正义,为坚持民族气节,把个人的得失、生死置之度外。
在第四场里,邓世昌的几段对话,确是精彩之作,邓世昌的精神境界,塑造得异常丰满。
“福岛(即伪装为美国领事随员的罗皮尔):是呵!北洋舰队要是再轻举妄动,开出来惹是生非,日本人就会说中国肆意挑衅,我们‘中立国’就难以说话!
邓世昌:胡说八道!难道中国人保卫自己的江山是轻举妄动?难道北洋水师出海抗击日寇的侵略是惹是生非?难道日本鬼子卑鄙偷袭不宣而战反是中国在肆意挑衅?难道我们只有任人宰割坐以待毙,你们才好说话?简直是颠倒黑白,一派胡言!”
舌剑唇枪,痛快淋漓,邓世昌伸张了正义,坚持了立场,讲出了千万人所想说、所要说的话,狠狠地给予侵略者一棒子!
问题还不在福岛,问题在于,邓世昌与福岛针锋相对的斗争处在这样一个环境,其时李鸿章正热中于国际调停,这个买办官僚,正与列强们的使节打得火热,邓世昌这些话传到李鸿章的耳朵里,就不是一件小事。如果邓世昌没有一点骨气、一点胆量,那是万万不敢讲的。
福岛说:“本人是不在意,不过如今李鸿章先生既然是主张国际调停,我想一个水师官员不应采用这样激烈的言词来破坏和谈的气氛。”这固然是对邓世昌的一种威胁,然而这又是实情,“破坏和谈”这个罪名加在邓世昌的身上,那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果然加到他的身上,他被革职了。由于丁汝昌的担保,他才起用。
邓世昌对李鸿章的卖国行为怀着很大的愤懑,他对丁汝昌说:“中堂大人这是祸国殃民哪!”他对慈禧同样是“出言不逊”:“恕标下直言,大敌当前,水师军费不用于备置军火粮秣,而拿去修建万寿山颐和园,加添什么宝塔、湖景、彩亭、戏台,这简直是……”他对方仁启,一句话点出了他的丑恶的灵魂:“在外国人面前你没有了骨头!”
在这场戏里,一方面是没有出场的李鸿章杯酒言欢之间在幕后进行卖国活动,另一方面是爱国者与侵略者,正义的力量与非正义的力量,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尽管侵略者与卖国贼加在一起,在表面上似乎占着优势,但是,邓世昌那种闪闪发光的爱国主义思想,显示出一种正必胜邪的神威!
邓世昌在李鸿章面前揭发方仁启卖国投敌。被直接揭发的固然是方仁启,而同时,英帝国主义者、美帝国主义者、日帝国主义者、李鸿章这一大群丑类一个个被剥去了画皮。
福岛是间谍,方仁启是奸细,人证物证俱在,不必去说了。美国人被迫脱下自己“公正”的外衣,公开袒护福岛。英国人与美国人之间可以在究竟和谁做生意这点上,发生争吵,可是把中国当作俎上之肉,则又是一致的。
贝登说:“……罗皮尔先生既有犯罪嫌疑,的确应该追究。不过中日争端期间,在华日本侨民已委美国公使代管,我认为罗皮尔先生应作为有罪的日本侨民,交美国公使处置才是。”这是几句平常的话,却刻划得好,很确当地体现了英帝国主义者这个老狐狸的本色。既庇护了日本人、美国人,又替李鸿章的下台,搭了一个楼梯。所谓应该追究,不过是在《治外法权》下面的不予追究,也无法追究罢了。李鸿章在许多中国人、外国人面前得到了“应该追究”的面子,而日本人、美国人收到不加追究的实惠。中外反动派“皆大欢喜”!
福岛、方仁启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李鸿章自己自然心里明白,但是,他不好追究下去,也不敢追究下去,追下去很可能追到自己的头上。于是只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在李鸿章到贝登、到汉伦、到福岛、到方仁启这一群牛鬼蛇神面前,两相对照,黑白分明,邓世昌也就显得特别高大。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七场戏里达到了高潮的顶点。邓世昌是那么勇敢、机智、坚定、忠贞,从多方面展示了作为一个爱国者的精神境界。
邓世昌与丘少龙有这末一段对话:
“丘:管带,军门大人不在我们船上,我们怎么能随便升起帅旗?
邓:军门是不在我们船上,但是没有帅旗就没有指挥,你没有看见船队已经开始混乱了吗?升起来!
丘:邓管带,擅自升起帅旗,这是篡夺兵舰!
邓:你说什么!!
丘:管带,我们升起帅旗,日本兵舰就会集中炮火打我们呀!
邓:大副,我们就是要分散敌人的炮火,让军门督舰突出重围,快升起来!……”
一个考虑的是个人的安危,是权位之类的欲望;另一个考虑的是:把危险吸引到自己头上来,在一个危急的关头,当仁不让,为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千方百计地去夺取战争的胜利。
越是在危急的关头,就越是可以检验出一个人品质的优劣。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谁是真金?谁是冒牌?判若泾渭,清清楚楚。邓世昌是君子,邓世昌是真金!
最后,邓世昌在开高速撞敌舰的过程中英勇牺牲了。
致远号沉没了,邓世昌的躯壳也沉没了。但是,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革命骨气,却因此而新生,因此而青春永驻!
不错,结局是一个悲剧。可是,从这悲剧中却产生了积极的力量。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的子子孙孙将永远看到:像邓管带、林管带那样大义凛然的民族英雄,他们是社会的榜样,民族的脊骨,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在致远号加快航速撞击敌舰之前,那甲板上肃静庄严的水兵行列,那邓世昌眼神面对着前方的塑像,对我们是一个进军的号角,战斗的鼓舞!
邓世昌的勇气从何而来?
爱国主义的传统,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是支持他的一个力量;
他比较接近群众,同情人民的疾苦,比较接近下层士兵,深知“民心不可欺,士志不可辱”,他从李仕茂、王国成他们那种勇敢、豪迈的实战经验中懂得:侵略者并不是那么可怕,必须打败,也是能够打败的。这又是支持他的另一个力量。
关于邓世昌的生平,史书上的记载,只不过是只言片语,就是这只言片语,也从中闪耀着不灭的光辉:
“致远舰接战既久,受伤欹侧,而子弹垂尽。管带邓世昌,念己舰即不能全,亦当与敌共碎,乃鼓轮向吉野猛冲。未至,过定远前,适撞敌方射攻定远之鱼雷,锅炉迸裂、舰左倾顷刻沉没。始致远前冲时,世昌大呼曰:我辈从公卫国早置生命于度外,今日有死而已”(《甲午中国海军战绩考》)
宁为玉碎,勿为瓦全,其景其情,栩栩如生。
艺术家们根据有限的史料,塑造出舞台上这样一个光辉的形象来,极其难能可贵。
邓世昌这个舞台形象,虽然很大部分出于艺术家们的想像与虚构,然而,仍然是反映了生活的真实。邓世昌这个形象,在当时条件下,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里,不仅是可能有的,而且必然会有的。
客观的事实难道不正是这样吗?人们遭受大风大雪、大旱大涝的自然暴君的为害,也就一定产生征服自然暴君的志士、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硬骨头,因此有夸父追日、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等等传说和故事;
同样的,人们遭受民族压迫、封建压迫,也就一定产生反民族压迫、反封建压迫的志士和至死不屈的硬骨头。中国劳动人民轰轰烈烈,风起云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就从没有一天停止过。就是剥削阶级内部,也分化出一部分有民族、民主意识的人,对民族压迫,封建压迫进行了英勇的战斗。邓世昌是其中可贵的一例,但并不是唯一的,与他同时牺牲的有林永升,在他前五十四年的鸦片战争中有过关天培,在他后四年的戊戌变法中,有过忠实于自己维新事业的谭嗣同。……真是英勇牺牲,前仆后继。
邓世昌毕竟是清政府的海军军官,他所处的时代又远在1894年。这当然也就产生了他的阶级局限性、历史局限性。他并不想根本消灭封建制度,他并不想推翻清政府王朝,他也并不想否定李鸿章对华北海军的统率,然而,他坚持了民族气节,昂扬了爱国主义精神,仍然是可歌可泣的。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它反映到艺术中来,舞台上来,仍然会起着、并继续不断地起着教育作用。
邓世昌的对立面——方仁启也塑造得相当成功。
一个是忠,一个是奸;一个是民族的正气,一个是国家的败类;一个是革命的硬骨头,一个是反动的软甲虫。
方仁启是帝国主义的压力和诱骗下的产物。这个产物也同样是生活真实的反映。屈服于帝国主义压力和诱骗的奴才,历史上有过,在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一直到现在,也还没有绝种。
就是这个方仁启,在两军对垒中,企图向敌人鸣炮敬礼的是他,竖起白旗向敌人投降的是他,见友舰被围、友船沉没,坐视不救,掉头便走的也是他。他的灵魂早就不是中国人,早就向敌人投降了。从灵魂到肉体,一并在福岛手里拍卖,那不过是完成最后一道工序而已。
这个舞台形象,对观众来说,是个良好的反面教员,为保证在与帝国主义者的斗争中取得胜利,必须时时刻刻谨防这类奸细蟊贼,他们决不会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他们是什么都会干得出来的。
在这个戏里,李鸿章仅仅出来一场,然而,相当深刻地刻划了他的昏庸腐朽。
李鸿章不仅对外丧权辱国,而且是搞淮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的,他的双手沾满人民的鲜血。
李鸿章是个官僚买办。官僚买办这个阶层,是中国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的前身,蒋介石、汪精卫等等的许多反动特性,就是继承了这个阶层的衣钵。
李鸿章的办海军,虽然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加强海防,防备洋人侵犯。实质上,一则当作镇压人民的武器,二则当作自己争权夺利的工具,三则是为外国的军火商人开辟市场。他的海军就是替洋人服务的,当然谈不上抵御外侮。
李鸿章轻重不等地同时与许多帝国主义勾搭,其中与日本的关系也是不清不楚的。
黄海战后,翰林院联名奏参李鸿章,列举罪状,其中有:“倭米船则放之,倭运开平煤则听之,倭谍被获,非明纵则私放。……军械所历年所储枪炮,多被监守盗卖。及东事已起,犹检出不合用之前膛枪子,卖与日本,得银十四万两,局员朋分,而李鸿章为之补给领字。外间并有传闻,李鸿章有银数百万,寄存日本茶山煤矿公司,伊子又在日本各岛开设洋行三所。”
在这种情况下,要李鸿章坚决抵抗侵略,乃是不可能的。
“甲午海战”非常巧妙地通过李鸿章至威海检阅这场戏,不仅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昏庸,而且揭露了办洋务出名的李鸿章其实无非是许多帝国主义者所共有的奴才。
画龙点睛,李鸿章这一段话可算是点睛之谈,他说:“社稷保不保,不在于外患,对日本人大不了让出朝鲜,赔点银子,就可以讲和的。而动用重兵去对付外患,倘日后兵穷马尽,流民起来造反,闹开了内乱,那才是大祸害。”
宁可对外一切屈服,以维持其对内的统治,难道还不是明明白白吗?蒋介石的安内攘外,外即是内(与帝国主义者原是一家),难道不也是在李鸿章的字典里找到根据吗?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由于李鸿章、方仁启之流的卖国,甲午海战中,中国方面彻底失败了。一方面进一步地引来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另一方面,却也从中国人民、中国的爱国人士英勇抗敌中看到了希望:中华民族或迟或早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或迟或早会推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统治,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的。《甲午海战》形象地、生动地、准确地反映了这个历史发展趋势!
整个戏的演出,气势蓬勃,激动人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教材,是对坚持民族气节的硬骨头的颂歌!(附图片)
邓世昌痛斥帝国主义分子
刘公岛群众奋起抗击日寇


第7版()
专栏:资料

什么是甲午战争
知非
甲午战争又称中日战争,由1894年7月,日本在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开始,至1895年4月,卖国贼李鸿章赴日签订马关条约为止,历时十个月,因1894年是甲午年,所以在历史书上称为“甲午之战”。
就甲午战争来说,它主要是英帝国主义和帝俄在中国瓜分势力范围的冲突所导致的结果。英帝国主义(也有当时在中国势力还不够雄厚的美帝国主义)所以在军事上、外交上大力支持日本,就是为了借用日本的侵略势力遏止帝俄在朝鲜和中国东北的扩张,从中渔利。从甲午战争开始以至彻底失败,跟随着严重局面的加剧,使中国人民清楚地认识了帝国主义者的本来面目,打破了某些糊涂观念和幻想,坚定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志。在战争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正义的斗争,发扬了反抗侵略、保卫祖国的英勇正气。
八十年前即十九世纪的后期,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日本则正经过资本主义化的明治维新逐渐强盛起来,力图对外侵略,扩张势力。当时日本所订的侵略性的“大陆政策”的主要侵略目标就是中国和朝鲜。
1875年清光绪元年,日舰侵入朝鲜江华岛;炮台开炮示警,日舰就乘机攻毁炮台,屠杀军民,并以此为借口,强迫朝鲜政府订立江华条约。从此以后,日本根据江华条约,在朝鲜扶植亲日势力。当时朝鲜的封建统治者的政治和清政府一样,内政腐败,外患交迫,1894年3月,朝鲜人民响应东学党起兵反对政府,朝鲜政府请求清政府出兵,李鸿章即派叶志超率陆军二千五百人到朝鲜镇压人民起义。日本也借此立即派兵入朝,占据了汉城、仁川等最重要的军事地区。日本的侵略阴谋已完全暴露,而李鸿章却并不备战,专盼外国出面干涉。
这时中国军队驻在牙山(在汉城西南)。1894年7月,日军在汉城闯入朝鲜王宫,掳朝鲜国王,另组织以大院君李昰应为首的政府,迫令其废除与中国历年所订的条约,并佯由朝鲜政府出面,请求日军驱逐牙山清军,中日战争从此开始。叶志超军孤立无援。这时李鸿章仍然不想反抗,只是迫于舆论才调动援军,作表面上的军事布置。
当派遣援军渡海时,李鸿章又使用其洋奴外交的故智,用重价雇用英国商轮高升、爱仁、飞鲸三艘轮船运兵,另派济远、威远、广乙三支军舰护送,由天津出发开赴牙山。当舰只开到丰岛附近的时候,日舰吉野等对中国海军进行海盗式的袭击;济远是铁甲快舰,是中国海军的主力,它本来应该掩护广乙舰,但管带(舰长)方柏谦贪生怕死,丢弃广乙,下令逃跑,自己躲在铁甲最厚的地方,甚至无耻地挂起白旗。日舰吉野尾追不放,济远水手王国成、李仕茂等爱国士兵“违抗”方柏谦的逃跑命令,自动发尾炮轰击吉野。吉野受伤,不敢再追,方柏谦逃回威海卫,却隐瞒了自己的罪恶,得到清廷的奖赏。广乙舰受伤很重,弹尽援绝,舰上的官兵不肯把军舰留给日寇作俘虏,只好毁船登岸。护送的军舰既已毁坏逃跑,日舰就强迫满载军队和军火的高升轮上的中国士兵投降,中国士兵严词拒绝,表现了“甘死不愿降”的爱国主义精神;日舰开炮轰击,英勇的中国士兵用步枪还击,最后被鱼雷击沉,中国军队约一千人壮烈殉国。这一次没有完成增援牙山的任务,李鸿章要负全部责任,而中国士兵的英勇机智,表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大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李鸿章海上增援失败,又由陆上派卫汝贵、马玉昆、左宝贵、丰升阿率领约一万五千人从辽东分批进入朝鲜,驻扎平壤,与牙山守军南北呼应。
渡海援军没有完全达到,牙山已完全处于日寇的包围之中,日寇在海上偷袭的同时也出动陆军,进攻牙山。聂士成战败,叶志超率军逃到平壤。叶志超是李鸿章的亲信,这次战败,不但没有被追究责任,李鸿章反而保举他作平壤各军的总指挥,这就决定了平壤大战的溃败。
日寇并不以侵略朝鲜为满足,它要进一步控制黄海渤海,侵略中国内地,这就爆发了甲午海战。
甲午海战中最激烈的一次,是黄海大战。1894年9月,李鸿章派轮船五艘运兵十二营援平壤,丁汝昌率海军全队兵舰十三艘护送。中途遭到了悬挂美国旗的日寇军舰的偷袭,丁汝昌下令应战,而贪生怕死的总兵刘步蟾却违反议定阵势,命令舰队横列主力舰居中,企图躲避炮火。丁汝昌在飞桥上虽受重伤,仍坐甲板上督战,日舰专攻左右两翼小船,阵脚混乱。致远舰英勇作战,击沉了一艘日舰,自己也受了伤,而且弹药已尽。当时,管带邓世昌对大副陈金揆说:“倭舰专持吉野,苟沉此舰,足以夺其气而成事”,就命令致远舰开足马力撞击敌舰,在向吉野撞击途中,被敌舰鱼雷击沉,全船二百五十人壮烈牺牲。经远舰也由于英勇作战而受伤,管带林永升也鼓轮撞日舰,亦中敌鱼雷沉没,全船二百七十人同时殉难。他们坚决作战、全体英勇牺牲的爱国精神,不只照耀史册,永垂不朽,而且给反抗侵略的爱国官兵作出了光辉的榜样。
这次黄海大战,因中国士兵奋勇杀敌,中日双方均有损伤,日舰向南退去,中国舰队退回旅顺。经修理后开回威海。
旅顺、大连有坚固的炮台和大量的军械储藏,由陆军六个军驻守,共三十余营,李鸿章命令他的同乡龚照璵统率指挥,实际是各不相属。其中只徐邦道一军与日军大战,伤亡极重,各军不肯救援,日寇就此轻易地占领了大连和旅顺。号称北洋精华的旅大,全部送给了日本侵略者。卖国贼李鸿章是把北洋的陆海军看成是他个人的私物,所以在军事上主张避战自保。当旅顺危急时,丁汝昌曾经请求率全部海军往援,与日本决一死战,李鸿章却严令丁汝昌在威海卫守船。
威海和附近的刘公岛形势非常险要,南北两岸都有炮台,口外布设水雷,日本海盗想从正面进攻是极端困难的,日舰曾经两度窥探,都被击伤逃去。日寇就采取了抄袭后路的老法。1895年1月,日寇用一部分兵力佯攻登州,而用主力在成山登陆,抄袭威海后路。驻守士兵英勇抗击,杀伤敌人很多,并击沉敌舰数艘。中国守军先后牺牲两千余人,南北两岸相继失守,残余的北洋舰队,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英勇的炮台守军伤亡殆尽,主力舰定远也受了伤,只好自行凿沉。日寇海陆军猛攻北洋舰队,有些将领勾结洋员乘机劝丁汝昌“姑许乞降以安众心”。汝昌说:“我必先死,断不能坐睹此事”。他就下令各舰管带同时沉船,可是,这群懦夫没有执行。汝昌又令余船十艘猛撞突围,各将领又反抗命令。汝昌见大势已去,服毒自杀。丁汝昌死后,美籍洋员浩威勾结一小部分卖国的管带,竟自冒名丁汝昌写了投降书,将港内十一艘军舰和军资器械完全缴给了日寇。
接着,清朝陆军又在东北溃败。
腐朽的清政府在海军复没、陆军溃败下,惊慌万状,派了卖国贼李鸿章渡海向日寇乞降,签订了马关条约。这个条约除了承认朝鲜独立,赔款和开商埠外,还割让了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清政府虽然对敌屈服,但台湾人民则坚持反侵略反卖国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为中国历史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第7版()
专栏:

海军战士谈《甲午海战》
八场历史话剧《甲午海战》在海军驻京机关、部队演出后,受到广大干部和战士的热烈欢迎。很多人都兴奋地谈到自己的感受,在这里,我们摘要发表其中一部分意见:
列兵 王德禄:
看了这出戏,很受感动,也受到很大的教育。戏里那个只出来过一回的白胡子老头(指李鸿章),是清朝的大官,他组织北洋水师,练海军,按说应该好好地保卫祖国。可是帝国主义打来了,邓管带和水兵们坚决要求打,老百姓也上“万民折”,请求打鬼子,他统统不准。姓方的管带叫鬼子吓破了胆,在战斗中打死爱国的舵手,挂起白旗,临阵脱逃,回来却受了清朝政府和李鸿章的奖赏,穿起了黄马褂。后来这家伙干脆当了汉奸卖国贼。爱国的邓管带同情老百姓的苦难处境,战斗中又那么勇敢,却两次差点儿被李鸿章革职。这真是“倒行逆施”,怎么能不受日本帝国主义欺侮!
看了这出戏,对帝国主义的认识也更清楚了。日本鬼子想靠侵略发财,英、美等帝国主义也是这样,就互相勾结起来,侵略中国。它们耍两面派,表面上装成中国的朋友,明帮中国,暗帮鬼子,又坑人又发财,还装好人,一手捕仨雀,里外里都是他的,真卑鄙!
我是个警卫战士。戏里那个日本特务福岛,一会儿装商人,一会儿装洋鬼子的随员,到处刺探军情,搞破坏活动。这使我认识到敌人的阴谋是很多的,今后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好警卫工作,防止敌人的任何破坏活动!
五好战士、上士 宋成福:
现在全世界人民掀起了反帝国主义高潮,演这出戏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面目,告诉人当帝国主义打来的时候,战就生,降就死,很有教育意义。看了这出戏,知道六十六年前帝国主义,就千方百计地欺负我们,掩护日本特务的破坏活动,美帝国主义连美国旗都卖给日本鬼子,叫鬼子的兵舰打着,偷袭我们。联系现在美国搞的侵略活动看,证明它的本性没有一点儿改变,谁要是对帝国主义还有半点儿幻想,就是上了天大的当!
在和平的日子里,必须警惕和平麻痹思想,帝国主义不侵略还算什么帝国主义!看了这出戏,进一步认识这种麻痹思想万万要不得!
这出戏揭露出清朝政府可真是腐败透了,反动透了!吸人民的血汗,用海军军费修颐和园,养了些兵,只为装门面,欺压人民,见了帝国主义就磕头作揖。北洋水师不是士兵不能打,是反动的统治阶级不让他们打,战争就是这样失败的。旧社会反动的统治阶级造下的孽,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这个戏还使我联想到,帝国主义常常从海上来侵略我们,我们的海防线那么长,没有坚强的海防还了得。我进一步认识到海军建设事业的重要,也就更加热爱海军建设事业。因此,我决心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海军建设事业,誓把我们的海防建设成铜墙铁壁,不管谁来侵略,都让它死在这铜墙铁壁下!
下士 王增海:
这出戏不光教育意义大,也很感动人,特别受感动的是汉奸方仁启临阵脱逃的那场,有人向方仁启报告说广乙号被敌人包围,水兵们要求支援兄弟舰,他坚决不准开炮。水兵们急得给他跪下请求,他还是不准。后来竟亲手打死爱国的舵手,升起白旗,转舵逃跑了。看到这里,我真叫这个无耻的家伙气坏了!
从戏里看出,人民群众是爱国的,大多数下层官兵也是爱国的,但北洋水师内部也出了像方仁启这样的叛徒,吃了大亏。现在国家当然和那时的封建国家完全不同了,广大的人民觉悟很高,军队更是人民的。但国家大,军队多,在斗争激烈的时候,也难免有立场不坚定的分子,甚至会出坏分子。我是个警卫战士,这个戏教育我要提高警惕,做好自己的工作,严防坏分子乘机破坏。
工程师、上尉 封家超:
这个戏使我受了很大的感动。有的场面使我感到义愤填膺。如以邓世昌为代表的下层官兵和广大的人民群众,见帝国主义的侵略使得民不聊生,坚决要求抗击帝国主义,而清政府和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投降派却百般阻挠,并且两次企图革邓世昌的职。使得邓世昌空有爱国热情,而不能如愿以偿。看到这些,真是气愤极了,这简直是爱国有罪嘛!李鸿章连日本鬼子的海盗活动都不准提起,真是岂有此理!解放前我在学校读书,回想起那时的反动政府就是这个样子,美军强奸中国女学生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连个屁也不敢放,还不准学生提反对美国帝国主义,提了就有罪,可见蒋介石、李鸿章是一类货。由此,我就更加深刻地体会到1949年毛主席在天安门上庄严地宣布: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话的意义是多么深刻啊!是的,我们是站起来了,任何帝国主义再也休想欺侮我们了!
上尉 张仁君:
这个戏对正面人物的刻划很成功,最突出的是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他的英雄行为很感人。如海战中当舰队面临全军复没的危险时,他毅然升起帅旗,把敌舰的火力吸引到自己的舰上来,以拯救兄弟舰。最后在没有弹药时,并以舰身撞击敌舰。这种爱国的英雄行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一个海军干部,我一定要学习前人的这种光荣的战斗传统,为保卫祖国海防贡献全部力量。
少校 杨兆瑞:
这出戏的教育意义很大。看后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真理:决定战争胜败的不是武器装备,而是人。日本帝国主义打来了,清朝政府不仅毫无准备,还压制人民的抗敌要求,幻想其他帝国主义所谓“调停”。与统治阶级的妥协投降政策相反,下层官兵和广大的人民群众则坚决抗击帝国主义的侵略,终于给了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以沉重的打击。这说明只要依靠人民,祖国的领土就不会被沾污。即便敌人暂时胜利,最终也要失败。
这出戏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六十六年前,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时,英美帝国主义是帮凶,如今日本垮了,美帝国主义成了我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头号敌人。帮凶也好,头号敌人也好,反正都是一样的,帝国主义还是帝国主义,敌人还是敌人,本质没有改变,也永远不会改变。任何幻想都要丢掉,只有坚决斗争到底才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