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社论

加速发展城市郊区农业
在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全民运动中,城市担负着极为光荣、重大的任务。一方面,城市要在农业机械、化学肥料、农药、技术人才、科学技术等等方面支援农业;一方面,城市应该加速发展郊区农业,生产更多的粮食和副食品。由于我国的大中城市都有相当大的郊区,都有非常大的潜力,因此,发展城市郊区农业的任务越来越迫切了。
我们的城市是社会主义的新型城市。我们的城市不仅有集中的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事业,而且有较大的郊区农业。城市在发展工业、商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同时,努力发展农业,积极争取副食品和粮食的部分自给、基本自给以至完全自给,这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期间采取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措施。大家知道,城市是粮食和副食品的大消费者。在旧中国,像上海这样的城市所需要的副食品,要许多省区来供应;像重庆这样的城市所需要的猪肉和蔬菜,也要几十个县来供应。当时城市人口不多,城市里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又非常低,在城乡对立、城市剥削农村的情况下,农民被迫把粮食和副食品拿到城市来,比较容易满足城市里少数富有者的需要。解放以来,原有的消费城市变成了生产城市,同时出现了许多新的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消费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以北京市为例。在解放前,这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1949年全市工业、手工业总产值只有一亿七千万元,产业工人只有七万人,就业人口只有四十三万人,失业现象极为严重。到1959年,这个社会主义新型城市的工业、手工业总产值达到六十八亿元,等于1949年的四十倍。失业现象消灭了,每户平均就业人口达到二点三人,从十六岁到六十岁的劳动力、半劳动力,基本上都就业了。大、中、小学学生增加到一百三十五万人。就业人口的大量增加,职工工资的逐步提高,引起社会购买力的大幅度增长。过去只有少数富有者才能享受的东西,现在已经变成广大人民的普遍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城市需要的一切粮食和副食品,还跟过去一样,完全依靠远远近近的农村来供应,不仅短时期内无法满足城市的需要,而且是不经济的,从国家的经济布局来说也是不合理的。发展郊区农业,依靠郊区的优越条件,可以比较迅速地大量地提供副食品,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需要。而让广大农村集中力量,全面安排,为城市提供足够的粮食和工业原料。这对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很大好处,对形成社会主义的合理的经济布局也有极大的作用。
几年以来,我国城市郊区逐步扩大,郊区农业日益发展。据上海、武汉、重庆、沈阳等五十五个大中城市统计,到今年5月末,蔬菜种植面积比去年6月末增加34.1%,生猪存栏数增加32.8%,家禽增长31.5%。北京市1959年生产的蔬菜达到十六亿斤,比1958年增长60%,今年比去年又有大幅度的增长。有些城市不仅作到副食品自给,而且有了储备,并能支援外地。城市郊区农业的发展,对保证城市人民生活和部分工业原料的供应,起了重大作用,又推进了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大力支援郊区实现机械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又推动了郊区农业的发展。郊区农业发展了,人民公社的积累增加了,社员物质、文化生活提高了;通过互相支援,工人和农民的感情更加亲密了。由此可见,发展郊区农业,对促进工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别,巩固工农联盟都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郊区农业能不能更迅速地发展呢?从许多城市在一两年内就作到了蔬菜、猪肉、家禽等主要副食品基本自给或部分自给的情况来看,是能够更迅速发展的。郊区加速发展农业,有许多为一般农村所没有的优越条件。郊区紧靠城市,交通方便,土地肥沃,农田基本建设较有基础;城市具有强大的工业和物质条件,能够以物质力量和技术力量来装备郊区农业;城市郊区商业集中,和工业联系紧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供应更能充分和及时;城市集中着大量科学研究机构和科学技术部门,能更好地帮助郊区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把先进科学技术及时用于生产;城市人口稠密,还能进行必要的劳力支援(如春耕、秋收、抗御自然灾害等);城市肥源丰富,更是郊区农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只要充分地、适当地运用这些优越的条件,郊区农业必然可以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
城市郊区有近郊区和远郊区之分。近郊区应该在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供给城市大量副食品。远郊区除了供给城市副食品外,还要供给城市需要的粮食。因此,郊区农业生产,应以粮食为基础,以副食品为中心环节。搞好郊区农业的标志是粮、菜、猪、油并举,在尽量多地生产粮食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副食品自给。粮食是发展一切副食品生产的基础。有了粮食,就有了饲料;有了牲畜,就有了肉食;有了肥料,就可以用来发展粮、菜、油的生产。另一方面,抓紧副食品生产又可以促进郊区农业全面发展。种植蔬菜是农业,养猪、养牛、养鸡鸭是畜牧业,水产是渔业,生产果品是林业;喂养家畜、家禽和鱼要种植饲料,这又是农业;畜牧业需要草场、林地,这又是林业。由此可见,只要以粮为纲,大抓副食品生产,就能推动五业并举,互相促进。
合理安排劳动力,充分发挥郊区土地潜力,是加速发展郊区农业的两个重要环节。郊区劳动力既要用于工业建设,又要发展农业;在农业内部,既要大搞粮食,又要大搞副食品生产。如果安排不当,分散使用,就会给工农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城市工业应该充分发掘内部潜力,大搞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实行“增产不增人”,“增产还减人”,目前不仅不能从郊区抽调劳动力,而且还要抽调一部分劳动力去支援农业。农业内部也要划分战线,尽一切可能保证第一线需要。郊区人民公社安排劳力的时候,除了注意加强劳动管理以外,还要努力实行工具改革,加快机械化,这是解决劳动力问题的根本途径。郊区妇女劳力多,应该做好劳动保护工作,充分调动她们的积极性。郊区土地集中,面积不大,工农之间、农业内部各业之间合理使用土地,是一个重要问题。在郊区进行基本建设,势必占用一些耕地;主管基本建设的部门,必须精打细算,千方百计节约用地,能晚占就不早占,能少占就不多占,而且要尽量占用坏地,少占平地和好地。在农业内部,要大力发掘潜力,广泛实行套作、间作,并利用零星小块土地大搞“十边”增种,以达到多种多收的目的。
加速发展郊区农业,是郊区广大农民的事情,也是城市各行各业的事情。因此,加速发展郊区农业的关键,在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根据四川一些城市的经验,首先要求城市党委实行全面规划,把工业、农业全面抓起来。一定要在农业战线上配备足够的领导力量和干部力量,建立必要的机构;很好地制订发展郊区农业的计划,坚决贯彻执行。党委要大抓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干部树立雄心大志,争取在短期内把郊区农业推进到先进水平;还要根据郊区的特点,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用城市和郊区工业建设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事实,说明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重要性,号召群众热爱农村人民公社,树立农业劳动光荣的思想,努力发展郊区农业生产。城市工业、商业、交通运输和文化教育事业,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订出支援郊区农业的规划,广泛推广相互挂钩、对口包干、一包到底的作法,以支援郊区机械化、水利化和电气化为中心,从技术、设备、人才、劳力等等方面,参加发展郊区农业。
当前,正是三秋大忙时节,城市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支援郊区的三秋工作。例如,动员一部分城市职工、学生和机关干部下乡帮助郊区秋收,收集更多的城肥下乡,及时供应郊区更多更好的三秋工具,等等。城市郊区要认真收好秋,种好麦,抓紧秋菜田间管理,同时准备冬季蔬菜生产,保证在明春蔬菜淡季有足够的蔬菜供应城市。今年不少城市郊区实行粮菜间作,在小麦地里种了一季蔬菜,既扩大了粮食生产面积,也增加了蔬菜产量,这种办法值得各地参考。关于明年郊区农业生产的安排,更要及早作出规划,动员更多的城市力量支援农村,争取明年郊区农业生产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


第3版()
专栏:

以粮食为基础 以副食为中心
全面迅速发展城郊生产
重庆涂山公社粮油蔬菜样样增产
本报重庆26日电 大城市郊区农村人民公社在土地较少、作物品种复杂、多种作物互相争地、争肥料、争劳力的情况下,如何贯彻执行郊区农业生产以粮食为基础,以副食品为中心环节的方针,合理安排各项作物?重庆市郊区涂山人民公社在这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经验。
这个公社在坚决贯彻执行郊区农业生产的方针中,充分利用农作物的生长规律和特性,大胆改革耕作制度,大搞菜、粮间种、套种,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使菜、粮和多种经营作物,从1959年以来,连续获得全面跃进。特别是今年,在全公社普遍推广这种耕作制度以后,上半年的土地利用率达到370%,比去年同期提高了70%。小春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21%,早稻、早玉米等粮食总产量比去年增加6.9%,利用花果林木地间种的黄豆、绿豆也得到了多收,大春红苕采用间种、套种后,栽种面积比去年扩大了三千多亩;而全年的蔬菜生产仍可比去年增加一倍左右。
涂山人民公社是郊区一个以蔬菜生产为主的公社。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对副食品需要的增多,不仅需要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和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生产,而且粮食生产也要多多益善。但长期以来,菜、粮矛盾没有得到解决。1958年大跃进以来,随着人民公社的成立,为进一步解决这个矛盾创造了有利条件,干部和群众都积极寻求实现菜、粮同时跃进的途径。公社党委领导干部率领工作组到文峰管理区(现在是黄桷垭管理区的文峰耕作区)研究当地农民菜、粮间作的耕作办法,经过干部和群众的分析,认为这种耕作办法是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利用了自然条件和作物的生长特性,提高土地利用率,保证菜、粮增产的一种科学的耕作办法。于是进一步分析了作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把不利的因素变为有利的因素,加以合理组合,大搞菜、粮间种、套种。1959年采取宽行间种的办法,在这个地区的三千一百亩土地上试行了菜、粮间种和套种。一种是以粮为主间种蔬菜;另一种是以菜为主间种粮食。这样做了以后,因为充分利用了土地和空间,使复种指数达到了550%,而不同作物也起到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作用,使全管理区的粮食总产量比1958年增加35.3%,蔬菜增产了一倍。
今年,这个公社在全面总结了这个管区的套种、间种的经验后,在全社普遍试行推广。经过再次的实践和钻研,进一步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这个公社又将间种、套种制度的形式由原来的两、三种发展到了六种:即高秆粮食与匍匐瓜菜相结合;矮茎茄果与叶类蔬菜相结合;深根作物与浅根作物相结合;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相结合;攀缘作物与高秆直立作物相结合;生长期长与生长期短的作物相结合。最近,这个公社又采取这种间种、套种的办法,及早安排了明年的农业生产。安排的结果,不仅明年全社蔬菜种植面积可以继续扩大,粮食种植面积也能增加,复种指数也将相应提高很多。
目前,公社已根据明年生产计划进行具体安排,并狠抓准备工作。全社主要劳动力已投入了深翻土地和积肥等工作,全公社已平整小春地四千多亩。


第3版()
专栏:

利用空地多种蔬菜(木刻) 葛克俭


第3版()
专栏:

多种冬麦多收粮 明年夏收看今秋
新疆人民开展“冬麦超播运动”力争超播再超播
安徽狠抓秋播质量 陕西利用空闲地扩种冬麦
本报乌鲁木齐26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农民在基本上完成冬麦播种计划以后,以不断革命精神开展冬麦超播运动,力争多播再多播。到20日为止,全自治区已实播冬麦一千四百多万亩,比去年扩大冬麦播种面积40%以上。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冬麦超播运动,是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政策深入人心,各人民公社在提前完成播种计划的基础上开展起来的群众运动。今年,新疆播种冬麦的计划大大超过去年,平均每个农村劳动力担负冬麦播种面积在十亩以上,任务大,劳动力少。各人民公社从夏收以来,就从上到下,自下而上认真总结了今年小麦丰产经验,落实了播种计划,大力开垦荒地、积肥和兴修中小型水利,从各方面作好准备。秋播开始以来,各级党委书记和十几万名干部深入生产队加强领导。各公社都集中了80%至90%的劳动力和一切可以集中的畜力、机具投入秋播第一线,实行地块排队,集中力量突击抢播。许多公社还组织突击队,在秋茬地上开展随熟随收、随收随播一条龙竞赛,提高了播种进度。因此,早在9月底、10月初,就有大批公社超额完成冬麦播种计划,半农半牧区的托里县9月底就在开垦出的生荒地上种冬麦八万多亩,超额完成了计划,比去年扩大播种面积三倍多。主要冬麦产区伊犁、巴音郭楞、克孜勒苏、昌吉等自治州和喀什、和田、哈密等专区,都在霜降以前半月左右完成了原订的冬麦播种计划,千军万马地开展起超播运动。
各级党委在冬麦播种中,深入进行不断革命思想的教育,鼓舞群众,使超播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和田专区在“多种更多种、超播再超播”的口号下,二十多万农民在完成原订的播种计划的当天,连夜动员,全力以赴开展超播运动,在最近五天中又连续两次追加了超播任务。喀什专区开展的“队超百亩、大队超千亩、公社超万亩”红旗竞赛运动中,10月上旬日播进度达到十七万亩,比初播时提高了一倍半,许多社、队都是一超再超,红旗单位成批涌现,六天中就超计划播种了二十五万亩。
在冬麦超播运动中,各地区、各人民公社都集中优势兵力千方百计开展高工效运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十个县、市集中了八千四百张洋犁和三万头耕马,大部分播种机都配备了两班人马,轮换播种,轮换休息,既保证了人、畜有充足的休息时间,又充分发挥了机具的效用,许多洋犁达到日犁七十多亩,播种机达到日播一百多亩。
县与县、公社与公社、队与队之间广泛开展的先进帮后进、把方便送给别人的共产主义大协作,使各个地区和每个人民公社在超播竞赛中,都能均衡地完成计划。喀什专区的巴楚县在完成秋播计划以后,就将全县全部用水支援缺水的邻县麦盖提县,使麦盖提县一些缺水的公社也能完成超播计划。
据新华社讯 安徽各地认真执行秋种标准,使秋种质量全面提高,为明年夏收的均衡增产打下了基础。现在全省秋种正以每天一百万亩的速度前进,每天投入秋种的劳力达四百万人,已种的一千多万亩小麦已有50%出苗,苗势都很好。
为了贯彻多种多收和高产多收的方针,使今年秋种质量提高,中共安徽省委曾几次发出有关指示,并要求推行由安徽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提出的“对今年秋播技术的几项意见”。各级党委根据省委指示,都针对当地具体情况制订了秋种技术措施和标准。为了使这些标准进一步具体化,从县、社到队,各级领导干部都亲自动手大搞“指挥田”“样子田”,然后组织干部、群众参观推广。
各地在秋种中着重抓了合理密植。不少公社为了更好地贯彻农业“八字宪法”中的“密”字,总结了过去密植情况,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六安县苏埠公社根据去年的经验,今年以保证每亩有基本苗二十万株为标准,根据品种不同、播种期不同来变更用种量,并进行了精细整地。这就有效地保证了97%以上的出芽率,并且苗色旺绿。
各地抓播种质量的重点,是放在远田薄地等低产地区。很多领导干部的“指挥田”都是建立在低产田中的。各地对一般低产田在作物布局、肥料建设、劳力投放等方面,都作了妥善安排。对一些特别差的薄田瘦地,各地都有重点地进行土壤、排水系统等一系列的改造工作。
据新华社讯 陕西省各地在努力完成原订秋播计划的同时,积极向河滩、荒山和“十边”寻找空闲地,扩大秋播面积。根据延安、商雒两个专区和三原、大荔、渭南、蒲城等十四个县、市的初步统计,已在空闲地里播种了五十万多亩。
陕西省今年秋播计划面积比去年扩大,到10月18日,已播种的面积占计划面积56.9%,其中小麦已完成播种计划65%。目前各地正在抢收秋田,抢时播种,保证超额完成秋播计划。同时,各地又积极寻找空闲地,扩大秋播面积。据调查,在渭河、洛河、泾河、无定河、延河及其它大小河流两岸宜耕的河滩地很多,仅渭河两岸宜耕的河滩地就在百万亩以上;地边、坟边、路边、村边、房边、场边、渠边、井边、塘边、水库边零星土地的潜力也很大,只要每个生产小队增种三、五亩,十来亩,全省就可以增加几十万亩以至更多的秋播面积;至于山区的荒地,那就更多了。
目前,向河滩要粮、向荒山要粮的群众运动,已经在各河流两岸和山区普遍展开。各级干部带头下滩、上山,开垦土地,播种小麦和夏杂粮。广大山区的社员,在不影响山区水土流失的前提下,也积极开荒扩大秋种面积。
各地都十分注意这些土地的播种质量。目前已经下种的土地,绝大部分进行了深翻、土壤消毒和药剂拌种,有的还施了底肥。(附图片)
浙江省黄麻主要产地——萧山县瓜沥公社,大挖士地潜力,千方百计扩大间种粮食作物面积。图为社员们在麻地的沟边,用播麦机播种小麦。 新华社记者 章耕辛摄


第3版()
专栏:

对比检查提高认识 集中劳力搞好生产
百色县掀起秋季生产新高潮
本报南宁26日电 广西百色县各公社检查了当前农业生产,有力地促进了以田间管理和秋种为中心的新高潮。
9月份县委检查生产之后,百色县各公社随即开始全面性的生产大检查。阳圩公社党委在检查中,发现地处一沟之隔的巴部大队和百背大队,自然条件完全一样,但是禾苗生长情况却大不相同。百背大队的禾苗一片油绿,又高又大。巴部大队的禾苗很稀,在苗中间放一个小箩筐还伤不到秧。公社党委连夜在巴部大队召开党支部大会,找出生产差的原因,在于这个大队用于搞农业生产的劳力只达到总劳动力的60%。百背大队则完全相反,农忙时80%的劳动力投入农业生产,干部工作作风也比较深入。阳圩公社党委为进一步促进当前生产,在全公社的干部大会上,介绍了巴部和百背两个大队的情况,号召各生产队进行大评比,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及时改进。
中共百色县委认为阳圩公社的做法很好,决定在各公社、大队和小队之间普遍开展当前农业生产的大评比大检查。各公社通过检查评比,普遍发现第一线的劳动力不足,非农业生产占用的劳动力多了一些。各公社立即进行劳动力大盘点,把非农业生产部门过多占用的劳动力投入农业第一线。四塘公社把全社九十五个食堂的灶都改为连环灶,由主要劳动力磨米改为畜力或半劳动力磨米,取消了食堂打柴专业队,采取假日突击拾柴的办法,规定食堂会计除了记账还要参加食堂劳动。采取这些措施后,全社后勤人员由六百八十三人减少为四百四十六人。目前,全公社投入农业生产的人已占总劳动力的81%。
经过这次大检查,全县投入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由二万五千八百十八人增加到三万零七百五十七人,占总劳动力的80.9%。为了加强生产第一线,百色县直机关、公社、大队共下放了八百六十八人。百色县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全县立即形成扩种晚秋作物突击运动的高潮。目前各公社在搞好以肥为纲的田间管理的同时,大力扩种晚甘薯和三角麦,胜利地完成了扩种计划。现在夏种作物后期管理和秋种工作正紧张进行。


第3版()
专栏:吉林通讯

颗粒归仓 枝叶不丢
吉林蛟河县幸福之路人民公社通讯组
秋分刚过,一场早霜揭开了秋收的序幕。在吉林蛟河县幸福之路人民公社五千七百多公顷土地上,社员们冒着秋寒挥镰上阵,展开了与天争粮的战斗。
太阳扫去了白霜,大地一片金色。在以新站为中心的盆地上,荡漾着一千三百多公顷稻浪;在四周起伏的岗坡上,蔓延着二千多公顷玉米林;在稻海黍林之间,还有一千二百公顷“满仓金”的大豆……,五谷都成熟了。这些占全部耕作面积90%的庄稼,都在等待人们收割。
在这个地多人少、一年一熟的地区,往年由于收获不及时,常常是“雪里扒粮、冰上打场”,粮食耗损相当惊人!今年,全公社耕地扩大了九百多公顷,作物密植程度也增加了,收获量比哪一年都大;但是劳动力却比去年减少了三百多名,而且不出10月,大雪就要来临了。抢时间就是抢粮食,早收才能多收。如何抢在大雪之先,把全部庄稼收到手里?人们都在关心这件事。
千军万马忙收秋
党提出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鼓起了人们夺粮保收的冲天干劲。三千八百多名精壮劳动力迅速涌上第一线,展开了队队、组组、人人之间的对手赛;年逾花甲的老人们争着参加劳动,为多掰一两个玉米而贡献自己的力量;留在后勤岗位上的人,有的一身兼数“员”,全力保证秋收大军无“后顾之忧”;四千多名青少年一齐出动,提篮携筐细心拣拾稻穗;社、区两级下派干部和社办工业职工二百多人早就来到了生产队里;数以千计的城镇支援大军陆续赶来。秋收巨浪一涌千丈,日日高涨。国庆和中秋两个佳节,田间红旗招展,由全公社40%的人口参加的秋收大会战,夜以继日轮番地进行着。
这是一场精心组织的战斗。从苇塘生产队可以看到全公社的缩影。这个由二百口人组成的生产队,劳动力占四分之一,原在生产第一线的只有三十一人,要收割的庄稼却有七十五公顷。在这种情况下,用社员的话说,“就会同大雪照面”。党支部决定充分动员群众,干部会、群众会、标兵会、妇女会、老年会、炊事员会、饲养员会一个接一个地开起来,秋收的潜力好像喷泉一样涌出来。十三个劳动力从果园、菜地、托儿所、缝纫组和饲养场中调换出来,十八位老社员和二十七名学生参加了秋收辅助劳动。秋收第一线的人力猛增到八十九人,占全队人口的44.5%,其中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88%。
潜力挖掘出来了,如何安排好,能充分发挥最大的工效呢?队委会按各种活路的轻重以及社员的年龄、体力和技能,分配了不同的任务。白天,远离村子的稻田里,由青壮年组成的“武松组”,在抢收费工的水稻;“黄忠组”的老农们,在山岗上收割难收的谷子和大豆;“金刚八大娘组”和“三八红旗组”的妇女们,有些人在收割玉米,有些人在掰玉米棒。在村庄附近的地里和玉米楼子旁边,“不老松组”的老弱社员,一边谈笑,一边剥去玉米的包叶;儿童们唱着歌,跳跳蹦蹦地在拣稻穗和土豆。傍晚,只有稻田里还传出沙沙的镰刀声,食堂的灯光下还围坐着一群搓玉米的青年妇女,老年人和孩子们都早早安憩了。大忙的秋收工作被安排得井井有条,做到了人尽其才、有劳有逸。从9月26日开镰,到10月10日的半个月中,全队的庄稼就已割净拣净。
这些日子,在全公社七十四个生产队的田野上,都可以看到像苇塘那样热烈紧张而又踏踏实实的秋收场面。西大姑家子生产队把秋收任务按地块分别落实到水田组、旱田组和妇女组,每一个组又为一、二、三等劳动力规定了割地定额。国庆前一天,虽然秋雨绵绵,七十多名男女社员一直坚持完成当天割地定额才收工。“五四”青年火箭队的秋收对手赛发动得非常深入,出现了夫妻、兄弟、姊妹、姑嫂互相争先的动人事迹,青年“快刀手”们你追我赶,把每人日割一亩二、三分水稻的进度提高到二亩一、二分。
粒粒珍珠拿到手
快收快割的热烈气氛中,闪动着一道强烈的光亮,那就是到处传播的“精打细收、颗粒归仓”的口号。一个细割细拣的群众运动,很快就扩展到了公社每个角落。保安生产队开镰那天,同一群青年割稻能手展开细收快收赛的全国劳动模范韩恩,不断地蹲下去又立起来。他正在细细收割倒伏的稻子。在他身后的地里,哪怕是凹凸不平的地方,看不到高过半寸的稻槎,拣不到一个稻穗。他的青年对手同他一样,都宁可自己多受一点累,也不让一个稻穗丢掉,细心地用镰尖把偶而丢在地上的稻棵勾起来。青年姑娘郑瑞珍,这个第一次割稻的中学生,手生心急,留下了一棵未割净的稻子。韩恩立即停下来,亲手教给她怎样抓稻把,怎样搂镰刀。歇气的时候,韩恩向青年们谈起细收细割的意义:“忙了一春、一夏,劳动果实一定要爱惜。像咱们这个丰收地区,今年更要收得细一些,好多收一些粮食支援灾区同胞。”韩恩的话道出了广大社员的心意。他们在干部的带动下,改变着过去粗收的习惯,想出了许多新的细割细拣的方法,各个生产队都成立了质量检查小组。大甸子生产队六十二岁的于永兴队长,先在队员们面前割出了一片“质量标准田”,作为全队质量验收的“样板”。前同心生产队的社员们,出工和收工的时候,总要分散开从收割过的地里走过,一面互相检查质量,一面顺手拣起遗落的稻穗。
支援大军珍惜粮食的行动受到了社员们的赞扬。由吉林省工农干部学校党委书记亲自带来的二百多名学员,一到田间,就向割稻能手请教,并按照生产队的质量“样板”认真收割。支援农业的一面红旗——河南小学的学生们,先在自己学校的七亩半稻田里练习收割,然后再出发支援生产队割稻子。
全公社的拣粮运动,紧接着开展了起来。由全体小学生组成的拣粮队伍,努力把守着收割的最后一关,八千多只锐利的眼睛到处寻觅着丢落的稻穗。养鱼屯的小学生刘仁,在拣不到稻穗的时候,就把前些日子被冰雹打落在地下的稻粒拾起来。
为了免除雀、禽、兽、畜的危害,大车队员们,尽先把山上、林边、路边、屯边割倒的庄稼抢运回来。他们用新编的草帘铺垫在车底上,轻轻地装卸,防止震落粮食。
一草一叶收回来
以往秋收时,在田间的场园旁,常常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农民们一边打场,一边把刚脱谷的稻草添在火堆中,烧火取暖。在人们眼中,草似乎是不值钱的东西。解放后,烧草的现象没有了,但田里的稻槎还留得高高的。问起原因来,回答是草可以肥田。在这里,对玉米秸,总不够重视,以致每年有不少玉米秸腐烂在地里。
今年秋收,“枝叶不丢”已经成为响亮的口号。每公顷地多收一千斤草和把全部玉米秸收回家的任务提到了社员们的面前。可是,多年的老习惯需要首先从思想上来改变。秋收一开始,“多收一寸草”的口号就提了出来。在新站附近的千亩丰产方上,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张隆峰作完了贴地皮下刀的示范,又向社员群众提出一个问题:“一寸草能值多少钱?”他领导社员算了一笔账:多割一寸,一捆稻子就可以多收八两草;每人一天割一百三十捆稻子,就可以多收一百斤草。每斤草值二分钱,一人一天就可以多为公社创造两块钱的财富。一公顷稻田可以产一千四百多捆草,多割一寸,就可以多得一千多斤。全公社今年可以多收一百三十万斤稻草,多收入二万六千多元。张隆峰最后归结说:“你们看,多一寸和少一寸,都和咱们过社会主义日子有很大的关系啊!”一笔账算得社员心都明白过来。他们说:“只要把镰刀稍微放平些,每公顷地多收一千斤草,是用不着费多大力气的。”这笔账立即从电话会议上传到了各个管理区、各个生产队。
接着,张书记在新站第六生产队,又试验成功了从玉米包叶里提取淀粉。当各管理区的书记和伙食管理员尝到了用这种淀粉掺和粮食制成的干粮以后,全公社收集玉米包叶就形成了群众运动。过去,人们在地里掰下玉米棒,随手就扔掉了包叶;现在连棒连包叶一齐掰回村里,并细心地把包叶捆扎起来,准备风干集中保藏。北安管理区所有生产队还建起了大草栏,存放玉米包叶和稻草。
在这东北的山区,气温虽在不断下降,以秋收为中心的群众性增产节约运动却在一浪高过一浪。收割刚刚接近尾声,打场脱粒和送缴公粮的活动又已展开,细打、细管、细用的口号,正展开翅膀,从这个村庄飞到另一个村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