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2月7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事事早动手 处处细打算
魏庄大队巧管生活促进生产
本报讯 河南省许昌市尚集公社魏庄大队(即基本核算单位)党支部认真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队干部带头勤俭,巧管家务,生活安排得好,有效地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
1958年,这个队遭受水灾,口粮严重不足。经过群众艰苦奋战,在1959年连续夺得了夏秋两季丰收。党支部并未因此稍懈斗志,而是及时采取措施,实行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大种蔬菜,不仅妥善地安排了全队全年的生活,而且出卖了余粮两万斤。今年,这个队对以食堂为中心的集体生活福利事业安排得更周到了:口粮、饲料已经落实入仓,蔬菜比去年种的更多更好,存煤足够用到明年4月;对缺棉衣、棉被和自己缝制困难的社员,已分别帮助解决;修补房子工作已接近完成,并且给社员发了铺草和取暖用的柴草。社员的生产情绪很高,秋收干净俐落,秋播面积比去年扩大,质量也好。
干部带头 勤俭成风
搞好生产,是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搞好生活,就能够有力地促进生产。而要安排好生活,就必须从勤俭入手——这是魏庄大队党支部在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体会,也是他们一贯的指导思想。这个队的干部在公社化和取得丰收以后,继续严格地保持了勤俭作风。他们不摆阔气,也不花钱招待客人,1960年的行政管理费开支,只占总收入的0.41%;生产性开支,也要细扣细算,把有限的钱用在刀刃上。
在贯彻执行勤俭办社方针中,支部突出抓紧对干部的教育。严格要求他们以身作则,同自己的父老兄弟共甘苦,帮助干部更好地树立了关心群众生活的好作风。现在,干部们都能作到严格遵守财务制度,不随便开支一文钱,私事再急不借用公款,不吃夜餐等。支部书记黄清章,在有病时也不让食堂给自己做小锅饭,唯恐多占了大家的细面。但是群众关心这位老支书,却情意殷殷地给他送去了鸡蛋。
选举炊事员 培养红管家
他们的集体生活福利事业所以搞得好,还因为在生活战线上有一批成分好、品质好、作风好、工作积极、又有办法的好管家。他们都是经过群众选举出来的。如在二十二个炊事、管理人员中,就有二十一个是贫农出身,一个是下中农。他们关心群众的疾苦和需要,能够自觉地贯彻执行勤俭办社方针。党支部也注意对他们进行教育。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分别包干一个食堂,经常深入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问题;每半个月由抓生活的副支书召开会议一次,每一月评选一次,分等奖励,树立标兵,因而他们的干劲很足。
坚决执行政策 大胆依靠群众
为了搞好集体生活,他们还采取了口粮、饲料、种子、储备粮分别过秤入仓的办法,使全年口粮落实;并且坚持计划用粮、节约用粮,认真贯彻执行了“依人定量、凭票吃饭、节约归己”的制度,节余的要粮给粮,要钱给钱,如数兑现。1959年7月开始实行这个办法时,有些干部还不敢放手,怕形成浪费,因此每顿只按供应标准卖给馍饭,而不是由社员按自己的实际需要灵活购买。党支部研究这种情况后,决定改变,从8月1日起不折不扣地执行了上述政策,社员看到日子真要由自己完全操心了,不但不再随便多买,而且要求退回吃不完的部分。
为了推动节约用粮,这个大队的各个食堂从今年7月起,进一步执行了“五日饭表制”,由社员代表、队干部、炊事员和伙食管理员等组成伙食管理委员会,按照用粮标准和生产队的五日小段生产计划,制定五日饭表。在这五天当中,每顿吃什么饭菜,用什么粮食、什么菜,用多少,列表公布。食堂依据饭表,顿顿称,日日结,旬旬清,月月核算。这不仅丰富了民主管理的内容,加强了社员对伙食管理的监督,提高了伙食质量,推动了计划用粮和节约用粮,而且使生产与生活密切结合起来,根据小段生产计划和天气阴晴,在饭菜的湿干、稀稠方面,灵活地加以调剂,从而更好地促进了生产。
环环抓早 事事主动
魏庄大队在抓集体生活福利方面,像抓生产一样,总是坚持早抓、狠抓、抓紧、抓实,处处打主动仗。
在节约用粮方面,首先做到宣传得早和安排得早。比如今年从收获起,他们就本着瞻前顾后,留有余地的精神,对用粮作了通盘的安排。十二个月的粮食按十三个月用,忙时多吃,闲时少吃,粮菜混吃,从囤尖省起。就是在具体吃法上也有妥善安排,比如秋收以后,就要求“先薯后粮,先鲜后干”。其次,大抓食堂家底生产,主要是蔬菜生产。今年这个队因灾减产,口粮标准比丰产年低,他们就特别注意抓蔬菜的增产。他们采取正种和间种相结合、大田种和零星土地种相结合、固定基地和临时利用空闲地相结合,以及专业队种和群众突击种相结合的办法,到目前止,已种蔬菜二百五十九亩,比去年增加了三倍,每人合二点三五分。由于他们认真贯彻执行了“少扣多分”的精神,虽然今年因灾减产收入略有减少,仍然能够保证90%以上的社员比去年增加收入。此外,为了让社员及时添置棉衣,他们在9月份就提前发放了10月份的工资,对添置、缝补棉衣有困难的社员,也及早组织专人帮助解决。


第4版()
专栏:

湖北浠水县十月公社社长饶兴礼,模范地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一贯与群众坚持“四同”,图为饶兴礼(左二)正和小队长们讨论“三包”方案。 张其军、贾 惠摄(新华社稿)


第4版()
专栏:

坚决执行政策 调动群众积极性
西壤大队各项生产全面发展
本报讯 广西北流县新墟公社西壤大队(即基本核算单位)党支部书记李乙生,严肃地执行党的政策,坚决纠正过去在执行政策中的一些缺点,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今年粮、油、猪各项生产全面增产。
提高干部政策水平
西壤大队去年年景不好,加以大队党支部、管委会没有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群众的生产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起来,水稻、花生的收成都不好,社员的收入受到影响。
去年秋天,李乙生调到这个大队担任党支部书记,他初到这里便感到群众的生产劲头不够高。经过深入访问,发现大队没有严格执行“三包一奖”制度,评工记分不认真,劳力、土地、耕牛、农具没有固定给小队使用,因而社员心里不落实,生产不安心。他想“三包”必须落实,评工记分必须合理,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必须坚持,这一系列政策上级党委不是再三指示过了吗?为什么这里没有很好地执行呢?经过了解,才知道问题在于大队干部对党的政策没有好好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从此,他就下决心领导干部学政策。支部也建立了学习制度。去年下半年,支部结合研究工作,开了二十多次政策学习会议,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都摆出来,对照着政策开展讨论。经过这样学习,许多干部深深体会到要把任务完成得好,必须坚定执行党的政策。
三包必须落实
为了使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李乙生在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中,总是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让政策和广大群众见面,并且常常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办法,发动干部群众反复讨论,使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去年下半年,他发现西壤大队水稻包产指标偏高,社员意见很大。李乙生就领导大队干部大张旗鼓宣传党的“三包”政策,合理调整了包产指标;秋收后,及时使“三包一奖”制兑现,该奖的奖,该罚的罚,通过边处理、边宣传,把群众都发动起来了。群众自己动手核实今年的田亩产量,对大队提出的“三包”方案进行了反复讨论。方案由社员代表会通过以后,李乙生还代表大队与各承包小队签订了“三包”合同书。“三包”落实后,社员发出誓言,一定要争取超产。
正确处理大队和小队关系
去年下半年,大队决定要建猪舍、鹅房和大粪坑。怎样实现这个规划呢?有的干部提出要从生产小队抽调一批劳动力作为大队的常年建筑队,并且要调用生产小队的一些砖瓦、木料和种畜种禽。李乙生想,基本建设应该在农闲的时候搞,调用生产小队的东西,是不符合党的政策的,大队不能这样做。后来,大队拿出了公积金到大容山买了木料,又动手烧石灰、烧砖瓦;根据按劳付酬的原则,在农闲时从生产小队抽调了一部分劳动力,盖了猪场,砌了大粪坑。现在大队生产的小猪、小鹅、小鸭,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小队、食堂和社员私人饲养。
超产一定奖励
今年夏收后有的小队超产较大,应得到较多的奖金。有的干部却主张少奖一些。李乙生不同意这种意见,他说:“三包”方案是经过民主讨论和代表大会通过的,绝对不能朝令夕改。让社员有产可超正符合政策的精神,有什么理由减少超产奖励呢?后来大家又讨论了包产指标是否偏低的问题,大家认为,指标并不算低,小队超了产,正是由于贯彻执行了党的政策,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积极性的结果。于是大队管理委员会立即拿出了现金和一小部分实物,按照“三包”合同的规定,奖给各超产小队。
李乙生在贯彻执行政策中,很注意深入小队解决具体问题。如秋收冬种中,他发动干部、群众修订了十一种工种的劳动定额。因此社员劳动效率显著提高,秋收冬种进度加快。


第4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掌握安排生活的主动权
——河南日报社论摘要
“破费富不足,勤俭贫有余”,这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条富有教益的经验。它不仅适用于过去单门独户的个体生活,而且在今天人民公社制度下的集体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许昌市尚集公社魏庄大队的经验就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毛主席历来教导我们,在战斗中要力争主动,力避被动;而争得主动权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解放以来,特别是人民公社化以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广大群众的生活也有了显著的改善。但是,应该看到,由于旧社会给我们留下的基础太差,我们的国家还没有摆脱“一穷二白”的状况,人民公社的底子也远不够雄厚;还应当看到,虽然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与掌握了自然规律,但是还没有完全控制住自然,农业生产还是不稳定的,因而集体生活也就经常有波动的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是今年丰收想到明年可能歉收,夏季丰收想到秋季可能歉收,本地丰收想到外地可能歉收。也就是说,从全局出发,向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审慎地估计到一切可能性,同时有几手的准备,建立好几道防线,并且充分鼓足干劲,踏踏实实地从各方面努力。这样,才能进可以攻,退可以守,在连续丰收的情况下,使生活过得更舒适;在遇到灾害甚至是连续遭灾的情况下,也能从容度过,始终在生产、生活上居于主动地位,始终保持住跃进的速度。
魏庄大队所以能够坚决贯彻执行勤俭办社的方针,迅速改变了生产和生活的面貌,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有坚持执行党的政策的好传统,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特别可贵的是,那里的干部有着高度关心群众生活的自觉性。魏庄大队的党支部懂得,政策是要依靠干部宣传贯彻到群众中去的,办法也有很大一部分是要依靠干部和群众想出来的。所以,他们在贯彻执行勤俭办社方针、安排群众生活方面,首先突出地抓好了对干部的教育。由于干部作到了与群众同甘共苦,踏踏实实,处处关心人,时时珍惜群众的积极性,因而,那里的政治气氛就特别生动活泼,群众运动也就格外有生气、有力量。试想,在这样的集体面前,还有什么样的困难不能克服呢?
在贯彻勤俭办社方针的时候,还应该十分注意采取踏踏实实的措施。魏庄大队的经验告诉我们,抓好勤俭过日子的关键在于早动手。既要早宣传,又要早安排。要做到一年早知道、心中经常有数。要省在囤尖、留在瓮口。要从夏秋入手、春夏着眼,收获下粮食仍然不放松节约用粮和计划用粮。这样,才有啥可省,并能真正省下来。其次,还要抓紧抓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不能是轻轻一抓,也不能是偶尔一抓,而必须是一抓到底。在制订了踏踏实实的措施后,一定还要经常地深入检查督促,有专人负责。其中,应该特别抓紧对生活战线的领导,使食堂的领导权牢固地掌握在党支部和贫农、下中农的手里。还应该抓紧粮食和蔬菜问题,做到产量落实,口粮落实,过秤入仓,专人保管,而且能够有重点地使用,紧密地服务生产。抓紧抓实的关键,又在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和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没有关于政策的发动教育和及时兑现,就不可能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没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再周到的计划、制度和办法,也不免流于形式。所以,不管采取什么办法,都必须以认真贯彻执行政策为前提。
安排群众生活,是有关生产继续跃进的一项严肃而复杂的工作。只要广大干部和群众一齐行动起来,真正做到克勤克俭,精打细算,瞻前顾后,细水长流,就一定能够掌握安排生活的主动权,在短时间内做出成绩。


第4版()
专栏:

植树种草建立燃料基地
惠安县红旗公社将荒山划归生产队经营充分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随县厉山公社光明生产队有计划造林使燃料由严重不足变有余
本报讯 地处沿海、一向燃料不足的福建省惠安红旗公社锦水大队,利用荒山空地、田埂,大种赤宝草、沙竿、大竿草,已做到食堂燃料自给有余。
锦水大队以往主要用稻草、麦秆、薯藤等作燃料,但是每年还缺少燃料七千多担,社员不得不到处购买,或跋涉五十多里到晋江县去割草。现在全队建立了三千七百多亩燃料基地,每年可收获干柴草一万四千多担,使全队十个食堂自去年起就实现了燃料自给,今年还出售七百七十多担,支援其他大队,增加了近二千元的收入。由于燃料充足,社员不用外出割草,单这一项每年就节省了二万多个劳动日。同时利用荒山、秃山、田埂、溪岸等大种沙竿、赤宝草后,使秃山赤地绿化,既控制了水土流失,又防止了风沙为害,对保护各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促进农业增产起了很大作用。燃料自给后,过去当作柴火烧的麦秆、稻草、花生藤、甘薯藤等已大量用作养猪饲料,大大促进了养猪生产。
锦水大队建立燃料基地,是充分发挥了人民公社优越性的结果。1958年后,公社统一调整土地,将秃山、荒山划归生产队管理,调动了生产队的积极性,使之能因地进行种植。公社还根据等价交换原则,合理调剂了种苗,因此大大加快了燃料基地的发展。
中共惠安县委和红旗公社党委十分重视锦水大队建立燃料基地的先进经验,今年先后在这个大队召开多次现场会议,大力推广这一经验。
本报讯 湖北随县厉山人民公社五凤管理区光明生产队,从长远打算,从眼前下手,解放后年年植树造林,经过十年奋斗,已使全队一万二千八百多亩秃山披上了绿装,其中八千七百多亩已经成林,四千多亩封山育林区的小树也长得很好。
光明生产队是全国林业劳动模范张成新领导的一个生产队,处于丘陵地带。这里原有的部分林木,在抗日战争时期,被日寇砍伐已尽。因此,缺柴便成为群众生活中一个严重问题。每逢十冬腊月、正二三月,每户人家至少要以一个劳动力在外砍茅草、铲草皮,或者远走六七十里路到随南、随北买柴,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1950年冬季,在贫农张成新领导下,七户农民在四百八十亩荒山上栽下第一批松树和橡子树。此后,互助组年年扩大,树也一年比一年栽得多。1953年,他们第一次砍下了松树的脚枝,有了烧柴,给远近农民以很大影响。接着,在初级和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时,就出现了植树造林的群众性运动。在人民公社诞生以后,这里的一万二千八百多亩秃山就全部栽上了树。
光明生产队,三百四十个劳动力,往年冬春两季,总有大约10%左右的劳动力在外砍烧柴。自从解决烧柴问题以后,这批劳动力就投入了农业生产,1955年以来,耕地面积年年扩大,现在全队耕地比刚解放时的二千五百四十亩,增加了53%。同时,他们还改变了以往只有春季植树造林的习惯,大搞冬季植树造林,可以腾出约两千个劳动工日用于春季麦田管理和春耕生产,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这里的山岗多是沙质土壤,过去冲刷现象十分严重。大量植树造林,不仅发挥了保持水土、保护农田的作用,也促进了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目前,这个生产队不仅食堂和社员家庭烧柴充足,而且每月供应本队窑场、粉坊、榨坊五、六万斤烧柴,发展了副业生产。从1955年起,他们就开始向外出卖烧柴,1957年这笔收入是二千零五元,今年截至目前已收入五千多元。最初几年种植的松树,现在已经成材。从1958年以来,他们用自己的木料修建房屋三十八间,还修建了一批猪圈、厕所,制造了七十多辆板车。由于烧柴充足,麦秸和稻草就可以用作耕牛饲料。不用很久时间,他们就可以向国家提供木材,支援国家建设,社员收入也将有更大的增加。
现在,光明生产队还在继续发展果木林和经济林,并向林粮间作的方向发展。


第4版()
专栏:

旺甫公社从落后事物中抓积极因素
一批三类食堂面貌更新
本报南宁6日电 广西苍梧县旺甫公社在落后的食堂中找先进因素,使一批三类食堂改变了面貌。
旺甫公社共有一百八十一个食堂,绝大部分都办得不错,社员吃得好、吃得饱。还有少数食堂由于领导力量较弱,基本制度没有完全建立,办得不够好。这类食堂约有三十六个。今年8月,公社党委为了进一步贯彻“一手抓生产,一手抓生活”的精神,全面检查了食堂工作,决定加强三类食堂的领导,以推进食堂工作平衡开展。
旺甫公社加强三类食堂领导的首要措施,是抽调一批有经验的公社、大队干部,到三类食堂去,充实领导力量,平均每个食堂有一至二个干部包干负责。
干部深入食堂后,积极帮助食堂工作人员从落后的工作中,发现先进因素,热情地总结与表扬他们的好人好事,以增强工作信心。公社党委副书记陀岑祥在山心生产队食堂发现炊事员莫炯贤工作责任心强,服务态度好,被社员称为“五好”干部。他就抓住这个典型人物,在全大队炊事员中进行表扬,树立旗帜,号召大家向他学习。这个食堂的干部深为感动地说:“我们有一点好的方面,陀书记就这样重视;今后一定要把食堂搞好。”目前山心小队食堂亦已跃居为第一类。
胜坡大队党支部书记黄少昌到新兴生产队食堂后,感到这个食堂尽管其他方面较差,但民主管理和财务制度坚持得比较好,他肯定了这个经验,同时指出要把民主管理范围扩大。不久这个食堂就通过社员代表大会,民主讨论了发展“家底”问题,决定由食堂管理委员会分工负责抓,两天一碰头、五天一研究,一月一总结。很快就种上蔬菜十八亩,养猪五头,家禽五十七只,成为全大队发展家底最出色的食堂。
旺甫公社党委还采取了三类食堂与一类食堂挂钩联系的办法,组织三类食堂的管理人员和炊事员到先进食堂吃、看、议,学习各项管理制度,这也收效很大。8月份以来由公社、大队组织的不定期参观共九次,有70%的三类食堂都与先进食堂定期挂钩联系。旺甫大队六石生产队食堂主任莫乃彬曾几次到附近的先进食堂——富民生产队食堂“取经”,虚心学习他们发展“家底”的经验,集体领导方法,现各项制度均已建立,成了一类食堂。
目前,在原有的三十六个“三类食堂”中,有十一个提高为一类水平,有二十五个也比过去办得好了。由于食堂办好了,社员生活得到改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一向生产较落后的三十一个生产队,在秋收冬种中都已赶上先进队水平。


第4版()
专栏:

河北坝县牛驼公社周家务生产队第三小队认真贯彻党的政策,坚持民主办食堂原则,吸收社员代表参预食堂管理,并经常征求社员意见。 黄操惠摄


第4版()
专栏:山西通讯

到前线指挥所去
万荣县贾村公社党委帮助生产队干部提高领导水平的经验
山西万荣县贾村人民公社党委,认定生产队是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就大力帮助生产队干部提高领导水平,搞好农业生产,一年来,取得了很大成绩,也摸索到一些经验。
找到原因
去年,贾村人民公社的小麦生产,在万荣县是落后的。公社党委经过检查总结工作,发现主要原因是各生产队工作不平衡,后进队拉了先进队的“腿”,降低了平均产量。因此认为改进落后队,提高中间队,使它们都赶上先进队是个关键;而提高生产队的领导水平,又是决定的一环。
怎样提高生产队的领导水平呢?队长是一队之长,先得从队长着手。于是,第一书记姚孝先同志就亲自带领生产队长们一块到先进的公社去参观取经。参观了几天,回来一讨论,好些队长对争先进仍然没有信心。吴薛管理区三队队长李正保说:“不行,不行,咱的条件差得多,小麦产量低,也有道理。”
姚孝先觉得李正保思想不通,就发动生产队长们辩论这个问题。李东山也是吴薛管理区的队长,他向李正保说:“咱们两个队的条件差不多,可为啥我们一队每亩产了一百六十六斤,你们三队才产了一百三十二斤,整整少产了20%。这是什么道理?”事实比什么都有力,李东山两句话问得李正保一时答不上来。他认真地想了一会,说:“你当队长干劲大,两只脚踩在田里;我当队长干劲小,两只脚踩在零杂事里,没狠抓生产,这是个大缺点。”停了一会,他又说:“领导上帮助也要紧,副支书李耀先常下队帮助你们谋划;我这队没人帮助,自己的办法实在不多。”队长们把队与队对比了一下,大家也觉得李正保说的那两点有普遍意义,今后当队长要学李东山,先得把脚踩在田里;社、区干部要学李耀先下队领导生产,那就不愁粮食不增产了。
健全制度
公社党委接受了队长们的建议,立即实行了社、区干部一律下队当“参谋”的办法。全公社一百四十五个生产队,就派了一百四十五个干部当参谋。队长们满心高兴,生产也就抓得更紧了。可是问题又发生了:北薛管理区一队队长薛敬义,几乎每天都是一只手推碗,一只手就打钟催人下地。犁地嫌牛慢,鞭上使劲打;见了社员又常批评他们光顾说话,忘了干活。他心想:只要自己出力,再把社员们抓紧,就定能把生产搞好。没料到光抓生产不解决与生产有关的各种具体问题,不关心社员们的思想和生活,还是不行。结果,有的社员跟不上来,生产工作还是落在后头。他心里着急,打牛打的更凶,批评人也批评的更重。社员不满意,当面给他提意见。他气得没法,说:“这个队长真难当呀!”
驻队干部谢恒发看出了薛敬义的难处,公社党委也发现了只管生产、不顾全面的领导方法,是当时多数生产队领导上的通病。就总结了王亚庄管理区第三生产队抓生产、抓生活、抓政治思想教育的“三抓”经验,要求生产队长们都要学会三套本领,生产队都要有三套制度,并专门集训了队长。在训练中,一面传授具体经验,介绍具体办法,一面又组织大家学习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文章。此后,各生产队就很快地针对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实行了十天一计划、五天一检查的管理生产制度;又根据生活上存在的问题,订出了民主管理生活的制度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等制度。制度一健全,队长们的领导方法一改进,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不等队长说话,就抢在前头干活。薛敬义领导的生产队,工作也有了起色,他高兴的说:“个人发狠,力有限,‘三抓’制度土变金,要大家都发狠才行。”
早抓准备
社员们的劲头鼓起来了。劳动出勤率大大提高了,干活的人多了,需要的工具也就多,这一点生产队又没有防住。结果好些生产队在重要的农活上,又出现了“临阵找枪”和“临阵磨枪”的现象。通爱管理区第六队,组织了60%的劳力上阵整地,可是一出工社员们一个个都来向队长要锄要镢头。队长牛角一时发急,就大声责问:“手头用的家具,还叫队长给你们预备。”队长批评的有理,社员们反映的情况也是实情,社员刘锁同说:“往年下地干活的多是男女全劳力,现在大伙的觉悟都提高了,全、半劳力都出了阵,工具又一时买不到,你说这事该叫社员找谁去?”牛角队长一听确实有理。
公社党委第一书记姚孝先兼着六队副队长,他了解了这种情况,觉得工业生产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准备,农业生产为什么就不早抓准备呢?只订计划、订制度,而不准备实现计划所需要的一切物质资料,工作怎能不被动呢?他说:“一定要抓住准备这一环。”
姚孝先接着对牛角队长说:“我寻思除了十天的短安排,还得有长计划,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下是生产工具挡了手,过几天还不定又冒出什么问题来呢!”他说出了一套长计划,并提出早准备的意见,社员们当场就合计起来。先从生产上算起,根据全年的跃进指标,需要做那些工作,需要增添多少生产资料,什么时候用,用多少。从饲养工作上也合计了一番,认为这方面虽不需要常添东西,可也得“屯土积草”;不屯土,天阴下雨垫不了圈,牲口卧不下,歇不好,又影响积肥;草也得多铡一些,以防农忙时空了槽。另外,对食堂的烧炭和成品粮,社员个人的生活用品,诸如鞋袜衣服等等,也要早备好,做到闲时置下忙时用。为了全面做好准备,队里又增添了后勤副队长,专门领导这项工作。
公社党委推广了牛角队长的做法,领导一百四十五个生产队都订了这样的长计划,增设了后勤队长。为了保证生产队后勤供应计划的实现,公社党委还召开了供销总店、社办工业和生产队的联系会议,把生产队需要购买的东西一一落实下来。今年春天,生产队需要耱八十扇,供销总店采购不来,社办工业就上山割荆条,迅速编制,及时供应。社办工业生产夏收镰刀,缺乏生铁,供销总店就收购了废铜废铁,保证了八千张镰刀按时供应。 农田为主
不久,又发现了多种经营和农田为主的矛盾。生产队是人民公社实现五业并举,全面组织生产和生活的最前线,行行业业或大或小样样俱全。平时,劳动力分兵把口,各管一行,还能对付,可农忙时却显得田间人少,赶不上节令。公社党委知道这个问题重要,每逢春种、夏管和秋收秋种的重要节令上,就根据毛主席“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向生产队提出“添兵添将”或“全力以赴”的号召。生产队长们也觉得领导说得对。王亚庄管理区四个生产队统计了一下,非田间生产的精壮男全劳力差不多和田间一样多,可是要抽这些人下田生产,又十分难办,总觉得行行业业虽不一样,可哪个也少不了呀!后来,仔细一分析,摸清了非田间生产的各行各业,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有些能暂时停办,有些能众人捎办,还有些是全面“屯粮积草”以后,用弱劳动力也能代办。根据这种分析,在杨郭管理区第八生产队先进行了试验,果然能行。在整修土地赶下种节令时,就暂时停办了工作已经赶前一步的缝纫、磨面和铡草组的工作,调出了八个人;又用以弱换强的办法,从屯了粮(已成面粉)积了草(切碎的草)的食堂和饲养组里,换出了四个强劳力;又用大家动手捎带干的办法,腾出了担水的、割草的等三个劳动力。这一来,田间生产除去以弱换强的四个人不计外,还净增加了33%多,如果单以精壮劳动力来计算,差不多就增添了一半。因此,原计划十天完成的活计,五天就全部完成。公社党委觉得这是一种正确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方针的好办法,便根据农时季节小忙、大忙和特忙等几种不同情况,全面推广了这种办法。这就是小忙时全面发展多种经营,并积极“屯粮积草”,把工作赶前一步;大忙时,则捎办一些,停办一些,支援农田生产;特忙时则全力以赴,保证农田生产。这制度执行了半年,生产队长们都说是“好法子”。
集体领导
生产队工作越来越细,需要队长具体计划安排的工作也越来越多,对社员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生产队长一人全拿,就常常顾此失彼。下队的社、区干部也不能“参谋”的很周全。公社党委为了进一步加强党对生产队的领导,进一步提高生产队的领导水平,从今年3月开始,就有计划地给各生产队调整了党员干部,加强了发展党员和团员的工作。并以队为单位,建立了党小组和团小组。通过地头读报,党团员广交知心朋友,个别访问串联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思想。同时,各生产队以正副队长为核心,吸收有经验的老农参加,建立与健全了队委会的集体领导,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生产队的领导水平。一年来,二十八个落后队已完全升级,并有六个跃为先进队;中间状态的生产队也有二十个升为先进队。现下,全公社的先进生产队,已由年初的40%,提高到66%。
(高峰、家兴、子宽、培谦、志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