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阿保
马真划
在长涂岛上,人们都亲热地叫他“阿保”,同他商量社里和家里的事情;
他熟悉长涂,热爱长涂,在长涂深深地扎下了根;
他是公社的干部吗?不!他是长涂人吗?也不!他是谁呢……
我登上长涂岛,就碰到一个地方干部。他的左眼蒙着一块纱布,像害着眼病,身上穿着一件打了补丁的旧制服,挑着一对箩筐,像是往食堂送粮食的。他听我在问路,看了看我,说:“到四连?走,我领你去!”
长涂岛的军民关系好,这是谁都知道的,尤其是四连,去年还因为军民团结好,立过集体二等功。看来这位向导,跟部队也很熟。这样的事,他一定知道。我打算从他这里了解点侧面材料,就一面走一面跟他闲谈。
还没说上两句,一个老大娘拦住了我们的去路。
“阿保,放下歇歇!”她拿块手巾给我的向导擦汗,还埋怨地说:“这孩子就是不听话,连熬好几夜,什么眼睛能抗得了!”阿保刚放下担子,几个青年妇女又跑过来:
“阿保,你眼睛怎么啦!”
“嘻嘻,眼睛瞎啦,好当算命先生啦!”她们关心地看着,嘻嘻哈哈地笑着。一个青年妇女从阿保手里夺过担子,对另一个姑娘说:
“阿秀,你给阿保送到食堂,我找阿保谈个事儿!”
“什么事呵!”阿保看了看我,好像怕我着急似的,又对这个妇女说:“是不是算账的事?我们搞了几个通宵,早算清啦!”
“不是,”这个妇女着急地说:“食堂的房子没修好,玻璃还没买来,你得想办法呵!”她一面说,一面在路边蹲下来,在地上画着食堂窗户的图样。阿保也蹲下来,比划着,研究着。我在一旁听不出头绪,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候,太阳快落山了,一片晚霞映照着这个葱绿的海岛,显得非常美丽。
等阿保和这个妇女谈完了话,我们才继续往前走。拐过一个弯,过了一道小桥,走到一所小学校的门。小学生们正散学,看见我们走过来,就一齐围到阿保跟前说:“阿保叔叔,你眼睛怎么啦!上我家吧,大军的卫生员叔叔在我家开医院哩!”阿保给这一群孩子围着,拍拍这个,抱抱那个,不断地说:“不要紧,叔叔的眼睛明天就好,还来看你们赛球哩!”这么热闹了一阵子,一刻钟又过去了。
我很着急,到了连队赶不上晚饭,多麻烦!看见阿保打发了小学生,心想这回可该赶快走了。那知道,前面赶来了一个挑渔网的老大爷。他挑着一担煮好了的渔网,费力地挪动着脚步。阿保赶上去一看,扯住担子说:“贵林大爷,给我,咱们一路走!”没等老大爷说话,他转头对我说:“不多走路,到渔业队拐一拐,就到四连。”
一路上,我又听到不少喊阿保的声音。阿保应着,招呼着,挑着渔网轻快地走着。到了渔业社,又给主任、会计拉住说了一阵子,这才领着我上路。这时候,太阳早落了,海面上已经闪着渔船的灯光。不过,虽然耽误了时间,可是我心里很满意这个干部:他联系群众的作风,他和群众亲密的关系,使我深深地感动!
到了连部,向指导员说明了来意,正想请阿保一起吃晚饭,却找不见他了。问指导员认不认识他,指导员说:“怎么不认识,这是我们五排长呀!”
“什么?你们的五排长?”
“是呀!我们五排长王安保!”
“怎么?他不是地方干部?”
“不是!是我们的少尉排长,是下放到社里去工作的!”
指导员看我楞在那里,就把事情简单地告诉了我。
1951年初,一支小小的以“建阳七中队”为代号的侦察班,第一次踏上这个荒凉的小岛。这个班里有个粗粗胖胖的山东籍侦察员,名叫王安保。刚来的时候,当地人不懂他的山东话,老在他身后指手划脚地笑他;他也听不惯那些“阿拉阿拉”的,有空就到海边上看海,根本不想接触群众。有一天夜里,王安保正在站岗,忽然看见一片红光:乡公所那五间大房子着火了!王安保立刻叫醒全班,第一个冲进着火的房子,背出了一个老大娘。第二次再冲进去时,一块粗大的木头坍下来,把他的腿打伤了。第二天,几乎全村的居民都来看他,有的拿着鸡蛋,有的拿着鲜鱼,有的老大娘还到庙里为他祈祷。从这以后,阿保这个名字就跟“建阳七中队”这个代号一起,飞遍了长涂岛。王安保开始觉得这儿的人民跟老解放区人民一样可爱可亲,他也就慢慢地学起“阿拉”来了。
“你看,”我访问王安保的时候,他把我领到长西水库的大坝上指着信用社那幢房子对我说:“那就是原来的乡公所,那五间大房烧了后,我们又用废料帮助盖了这三间房子。房子盖成后,我们改编成现在的第四连。那时的老战友都先后调走了,只剩了我一个人,到现在快九年啦!”
“你来这里已经九年啦!”
“时间不算长,可这岛上的变化大啦!”王安保指着我们面前的水库说:“这是去年大跃进时我们和人民群众一起修的。那边的海塘,也是我们修起来的。”他又指着我们昨天经过的那座小学校说:“盖那座学校时,我们白天训练,晚上帮助搬石头,干的可欢哩!后来我们盖营房,群众也来帮助搬石头,怎么劝说也不行。当时我们的口号是‘保卫长涂不怕流血’,人民群众的口号是‘建设长涂不怕流汗’,就这样,我们在这里扎下根了。”
当天晚上,王安保给我看一首诗,这是他最近写的。诗的题目是“长涂是我家”:
“我来岛整九年,
亲手参加了海岛的建设,
海岛的变化多么大呀,
这一切使我难舍,使我依恋。
长涂是我家,人民是靠山,
为保卫长涂,建设长涂,
我愿流尽自己的血汗!”
我把这首诗读了好几遍。它的热爱海岛的感情强烈地感染了我,我对王安保说:“你‘以岛为家’的思想可真明确呵!”
他笑了笑:“你那天把我当成地方干部,其实连我自己有时也分不清楚。连队是我的家,公社也是我的家。再过几年你再来看看吧!那时候,长涂将变得更加富饶更加美好了!”
在我们漫长的海防线上,有多少这样忠心耿耿、以岛为家的好战士呵!(附图片)
高宗英插图


第8版()
专栏:

新颖可爱的幼儿画册“数数看看”
黄碧云
帮助幼童领会数和数的关系,形成儿童最初步的数的观念,对发展儿童的智力,有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接触周围环境时,对事物的多少、时间的长短等等的认识,都是从数的观念的蓄积和发展来的。但数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前儿童对数的概念是含有直觉性质的,他们对数的领悟是跟物体形状、大小和空间的关系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直观的图画书往往是很好的教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数数看看”就是一本帮助幼儿学习从1至10以内数字的好读物。这本书设计得新颖可爱,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色彩鲜妍、形象美丽的图画来表达每一个具体的数字和数的关系,使孩子从中领悟具体数字的概念,掌握每一个数目和数的顺序的排列、计算。如书中关于“4”的数目,画面上是四台拖拉机,四个可爱的小司机,下面是四块不同颜色的小方块,还有四个小圆点,旁边有一个彩色的大“4”字。其他每个数都用有趣而多样的画来集中表达,使孩子对数的概念和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易于领悟和记忆。关于教孩子按顺序数数和计算的加法部分,也同样是以生动有趣的画面来设计的。它能使孩子们知道每一个按顺序数下去的新数是由前一个数加一构成的。
因为每幅图画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大人可以根据每幅画的内容,像讲短故事一样讲给孩子听,孩子也会从画面上得到启发。其他还能使孩子正确地掌握方、圆、三角、四方形等几何形状,分辨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


第8版()
专栏:

谈“秀才养猪”
刘丰
我在盛产猪只的江苏泗阳的陈圩大街上,看到了用白石灰写的“种田不养猪,如同秀才不讲书”的大字标语。在另外一个地方,我又看到了一个对联式的口号:“种庄稼要养猪,学文化要讲书。”
最近一些时候,全国各地许多机关、学校、企业、部队等都在养猪、种菜,大搞副食品生产。这样一来,就不仅仅是种田的人养猪了,“秀才”们也养起猪来了。
一般地说,秀才大多是不会养猪的,可是却都爱吃猪肉。孔老夫子就是一个很爱吃肉的人,他曾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就是成捆的肉干,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腊肉、火腿之类。如果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只要是谁送我几只火腿,不管是谁我都教他。”自此以后,送老师火腿、腊肉就成了一个规矩,再后来,即使送老师现金,也称之为“束修”了。这样,猪肉就和秀才之类的知识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是,他们从来就不养猪,他们只知道吃,或议论议论味道如何,营养怎样等等。直到党领导了中国革命,才改变了秀才只吃猪不养猪的情况。远在十五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号召根据地的机关、部队、学校养猪种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生产事业。延安及其他一些解放区的秀才,很多人都成为养猪的能手。最近在党的号召下,一些机关纷纷建立了农场、猪场,许多秀才也做起了“猪倌”,这是好现象。这件事大大鼓舞了农村的养猪热情。可惜,有少数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反应,他们在听到城市近郊发展养猪种菜事业的消息后,就如释重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说:农村这下子可不要再养那么些猪了。我看,这种松劲的想法要不得。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养猪事业中也不例外。秀才养猪,种田人就更要养猪。因为养猪不只是为了供应市场的肉食,最主要是为了增加肥料,这是粮食丰产的宝贝,也为了增加社员的收入。再说,目前在城市和集镇实行自立更生为主的养猪种菜方针的同时,丝毫也不能削弱广大农村的养猪种菜等副食品生产,相反的,还要继续加强生产,并且应当按照计划出售,按照计划外调供应城市。农村的副食品供应城市,不仅符合城市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农民以农、副产品换取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要求。解决城市副食品的供应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城乡并举,积极发展副食品生产。这里显然有主次之别,绝不等于平分秋色。在广大农村继续执行大力发展养猪等副业生产,积极支持城市,这是主要的;另方面在城市里,也要坚决实行“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的方针。虽然如此,但由于我们机关、部队、工厂、学校,养猪、种菜只是业余性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不能影响工作、生产和学习,……所以也不能不有所限制。
“种庄稼要养猪,学文化要读书”,现在不种庄稼的“秀才”们也养起猪来,在养猪事业中增加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以养猪为业的公社社员看了这消息,不用说是会受到鼓舞的。让大家互相督促互相砥砺,看谁把猪养得更好。


第8版()
专栏:

“八一”厂的新影片
今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所摄制的影片,其特点是以军事题材为主。其中大部分艺术片、纪录片着重描写和反映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地依靠广大人民,在历年来的革命战争中所进行的英勇斗争的故事。在今年还摄制了转业复员军人在祖国边疆上进行农业建设的纪录片。科学教育片也在摄制当中。
“回民支队”,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摄制的影片。影片描写1938年,在华北冀中有一支回族兄弟自发组成的抗日义勇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建成了。这支部队虽然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中曾获得一些微小的胜利,但由于没有巩固的群众基础,在与装备优良,兵力强大的敌人一次战斗中,几乎陷于击溃的危险境地。当时八路军参加了战斗,给他们解了围,从此这支自发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在党的领导下成为人民的军队——八路军“回民支队”。
接近完成的故事片“江山多娇”是描写某山区人民在大跃进中,在党的领导下和共青团员岳仙英雄行为带领下根治荒山的斗争故事。
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是纪录我人民解放军转业复员军人在黑龙江省的广大土地上从事农垦劳动的情景。这影片比较成功地反映了我人民军队战胜自然困难和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影片中的一些镜头是很能激动人心的,北大荒的美好景色和丰富的资源,也在影片中作了介绍。“绿色的原野”是纪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十三个兄弟民族的复员军人在边疆建设农场的情景,影片也介绍了新疆的富饶和秀丽的风光。
正在拍摄中的彩色宽银幕影片“红军万岁”这个摄制组,经过三个多月的外景拍摄工作,已由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四川地区返回北京,这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影片,预计在9月初即可全部完成。这部影片是根据著名的舞台剧“万水千山”四、五两幕改编而成,片中叙述了当年红军的一些普通战士和指挥员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英勇而艰苦的经历。影片是感动人的,它那气壮山河的雄伟图景,高尚的无产阶级的感情,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较成功的体现了当年红军长征中的伟大主题思想。
最近在上海拍完外景的“战上海”是一部彩色故事片。这部影片是描写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役中进行了极为复杂的艰苦斗争。“海鹰”这部彩色故事片,是描写我人民海军某英雄鱼雷艇队在一次海战中,击沉了蒋贼军舰以后,其中一只快艇负伤沉艇,全体艇员泅水“返航”中所发生的事迹。
彩色故事片“英雄岛”是描写海防前线某一个岛屿上的英雄人民,十年来坚持对敌斗争,在去年台湾海峡风云紧急时期,全民皆兵、军民联防,英勇打击敌人,在敌人多般的打击下,仍至英雄地屹立不动的斗争故事。
前线炮战中被烧伤的英勇战士胡德安的英雄事迹,也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影片中表现了英雄战士的伟大品质,和人民对战士的伟大情谊。这部影片叫“烈火真金”,在7月初已开拍。
这些影片,在今年或明年年初,就能同观众见面了。 (江水)


第8版()
专栏:

爱国者之歌
匈牙利 裴多菲·山陀尔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我的胸膛恰似一座教堂,你的形象是神坛,只要你存在:这教堂为了你毁坏,我也十分情愿;这毁坏了的胸膛,它的最后的祷告依然是:“我的上帝,给祖国祝福吧,祝福它,我的上帝!”但是,我不告诉任何人,也不大叫大嚷:“只有你才是我的最亲爱的,在全世界上。”我暗暗地跟着你的脚步,永远也不变心;不像影子一样,它只在阳光下跟着过路人。但是,黄昏越来越近了,影子也越来越长:我的祖国,你头上的天空越黑暗,我的心也越凄凉。我到那里去了,那里忠心的人们举起了酒杯,请求着命运:给你的神圣的生命加上新的光辉;纵使我的眼泪把瓶里的美酒变成了苦汁,我还是把这一瓶酒都喝了,喝完最后的一滴!
(1844年)
(孙用译)


第8版()
专栏:在今天的日历上

裴多菲的作品在中国
今天是匈牙利伟大诗人、革命民主主义者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逝世110周年纪念日。裴多菲和他的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是从半个世纪以前开始的。第一个介绍裴多菲的是鲁迅先生。鲁迅在1907年写成的“摩罗诗力说”的最后一节,以精辟生动的文笔,为裴多菲写了评传。几个月后,鲁迅先生翻译的“裴彖飞诗论”,也在“河南”杂志上发表。随后,又有1923年1月的“小说月报”发表了茅盾的“匈牙利爱国诗人裴都菲的百年纪念”。
我国第一个翻译裴多菲诗篇的也是鲁迅,在“野草”的第七篇:“希望”里引用的裴多菲的“希望”之歌(见“鲁迅全集”第二卷,第一百七十一页),就是裴多菲作品最早的中文译文。1925年1月间“语丝”周刊发表了鲁迅翻译的裴多菲诗五首,其中“我的父亲的和我的手艺”一首,最为著名。接着,由于鲁迅的提议,白莽又译了九首裴多菲的短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名诗出自殷夫的译笔。
1931年,孙用根据世界语译本迻译了裴多菲的长诗“勇敢的约翰”,鲁迅先生用很多的精力为这一译本校定字句,并介绍出版。1951年,孙用又译出了“裴多菲诗四十首”,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裴多菲诗选”。 (黄培熙)


第8版()
专栏:

鼓楼广场
赵瑞蕻五华山前红色的鼓楼高高竖起,如今现出从未有过的壮丽——你如在鼓楼上石栏边眺望,新的广场和花园就在你眼底。这里已成了南京最大的中心,青山茂林是现代化建筑的背景;大路上的梧桐直绿到天边红色的街车日夜川流不停。紫金山撑起翠绿的屏风,广场上华灯闪耀,犹如星空;一条新修的大道直通到江边,去迎接那将飞过大江的彩虹。这一带风光胜过世界上许多名城,巴黎没有山色,伦敦没有它的幽静……这么宽长的林荫道实在少见!国际朋友说这里真像一幅画景。十年来南京的面貌日日在变化,鼓楼广场只是一朵最大的红花;从一个城市的改建看党的领导!人人感谢党,要说千句话,万句话!


第8版()
专栏:

边寨公路(国画) 宗其香


第8版()
专栏:

阿保
马真划
在长涂岛上,人们都亲热地叫他“阿保”,同他商量社里和家里的事情;
他熟悉长涂,热爱长涂,在长涂深深地扎下了根;
他是公社的干部吗?不!他是长涂人吗?也不!他是谁呢……
我登上长涂岛,就碰到一个地方干部。他的左眼蒙着一块纱布,像害着眼病,身上穿着一件打了补丁的旧制服,挑着一对箩筐,像是往食堂送粮食的。他听我在问路,看了看我,说:“到四连?走,我领你去!”
长涂岛的军民关系好,这是谁都知道的,尤其是四连,去年还因为军民团结好,立过集体二等功。看来这位向导,跟部队也很熟。这样的事,他一定知道。我打算从他这里了解点侧面材料,就一面走一面跟他闲谈。
还没说上两句,一个老大娘拦住了我们的去路。
“阿保,放下歇歇!”她拿块手巾给我的向导擦汗,还埋怨地说:“这孩子就是不听话,连熬好几夜,什么眼睛能抗得了!”阿保刚放下担子,几个青年妇女又跑过来:
“阿保,你眼睛怎么啦!”
“嘻嘻,眼睛瞎啦,好当算命先生啦!”她们关心地看着,嘻嘻哈哈地笑着。一个青年妇女从阿保手里夺过担子,对另一个姑娘说:
“阿秀,你给阿保送到食堂,我找阿保谈个事儿!”
“什么事呵!”阿保看了看我,好像怕我着急似的,又对这个妇女说:“是不是算账的事?我们搞了几个通宵,早算清啦!”
“不是,”这个妇女着急地说:“食堂的房子没修好,玻璃还没买来,你得想办法呵!”她一面说,一面在路边蹲下来,在地上画着食堂窗户的图样。阿保也蹲下来,比划着,研究着。我在一旁听不出头绪,就坐下来休息。这时候,太阳快落山了,一片晚霞映照着这个葱绿的海岛,显得非常美丽。
等阿保和这个妇女谈完了话,我们才继续往前走。拐过一个弯,过了一道小桥,走到一所小学校的门。小学生们正散学,看见我们走过来,就一齐围到阿保跟前说:“阿保叔叔,你眼睛怎么啦!上我家吧,大军的卫生员叔叔在我家开医院哩!”阿保给这一群孩子围着,拍拍这个,抱抱那个,不断地说:“不要紧,叔叔的眼睛明天就好,还来看你们赛球哩!”这么热闹了一阵子,一刻钟又过去了。
我很着急,到了连队赶不上晚饭,多麻烦!看见阿保打发了小学生,心想这回可该赶快走了。那知道,前面赶来了一个挑渔网的老大爷。他挑着一担煮好了的渔网,费力地挪动着脚步。阿保赶上去一看,扯住担子说:“贵林大爷,给我,咱们一路走!”没等老大爷说话,他转头对我说:“不多走路,到渔业队拐一拐,就到四连。”
一路上,我又听到不少喊阿保的声音。阿保应着,招呼着,挑着渔网轻快地走着。到了渔业社,又给主任、会计拉住说了一阵子,这才领着我上路。这时候,太阳早落了,海面上已经闪着渔船的灯光。不过,虽然耽误了时间,可是我心里很满意这个干部:他联系群众的作风,他和群众亲密的关系,使我深深地感动!
到了连部,向指导员说明了来意,正想请阿保一起吃晚饭,却找不见他了。问指导员认不认识他,指导员说:“怎么不认识,这是我们五排长呀!”
“什么?你们的五排长?”
“是呀!我们五排长王安保!”
“怎么?他不是地方干部?”
“不是!是我们的少尉排长,是下放到社里去工作的!”
指导员看我楞在那里,就把事情简单地告诉了我。
1951年初,一支小小的以“建阳七中队”为代号的侦察班,第一次踏上这个荒凉的小岛。这个班里有个粗粗胖胖的山东籍侦察员,名叫王安保。刚来的时候,当地人不懂他的山东话,老在他身后指手划脚地笑他;他也听不惯那些“阿拉阿拉”的,有空就到海边上看海,根本不想接触群众。有一天夜里,王安保正在站岗,忽然看见一片红光:乡公所那五间大房子着火了!王安保立刻叫醒全班,第一个冲进着火的房子,背出了一个老大娘。第二次再冲进去时,一块粗大的木头坍下来,把他的腿打伤了。第二天,几乎全村的居民都来看他,有的拿着鸡蛋,有的拿着鲜鱼,有的老大娘还到庙里为他祈祷。从这以后,阿保这个名字就跟“建阳七中队”这个代号一起,飞遍了长涂岛。王安保开始觉得这儿的人民跟老解放区人民一样可爱可亲,他也就慢慢地学起“阿拉”来了。
“你看,”我访问王安保的时候,他把我领到长西水库的大坝上指着信用社那幢房子对我说:“那就是原来的乡公所,那五间大房烧了后,我们又用废料帮助盖了这三间房子。房子盖成后,我们改编成现在的第四连。那时的老战友都先后调走了,只剩了我一个人,到现在快九年啦!”
“你来这里已经九年啦!”
“时间不算长,可这岛上的变化大啦!”王安保指着我们面前的水库说:“这是去年大跃进时我们和人民群众一起修的。那边的海塘,也是我们修起来的。”他又指着我们昨天经过的那座小学校说:“盖那座学校时,我们白天训练,晚上帮助搬石头,干的可欢哩!后来我们盖营房,群众也来帮助搬石头,怎么劝说也不行。当时我们的口号是‘保卫长涂不怕流血’,人民群众的口号是‘建设长涂不怕流汗’,就这样,我们在这里扎下根了。”
当天晚上,王安保给我看一首诗,这是他最近写的。诗的题目是“长涂是我家”:
“我来岛整九年,
亲手参加了海岛的建设,
海岛的变化多么大呀,
这一切使我难舍,使我依恋。
长涂是我家,人民是靠山,
为保卫长涂,建设长涂,
我愿流尽自己的血汗!”
我把这首诗读了好几遍。它的热爱海岛的感情强烈地感染了我,我对王安保说:“你‘以岛为家’的思想可真明确呵!”
他笑了笑:“你那天把我当成地方干部,其实连我自己有时也分不清楚。连队是我的家,公社也是我的家。再过几年你再来看看吧!那时候,长涂将变得更加富饶更加美好了!”
在我们漫长的海防线上,有多少这样忠心耿耿、以岛为家的好战士呵!(附图片)
高宗英插图


第8版()
专栏:

新颖可爱的幼儿画册“数数看看”
黄碧云
帮助幼童领会数和数的关系,形成儿童最初步的数的观念,对发展儿童的智力,有重要的作用。孩子在接触周围环境时,对事物的多少、时间的长短等等的认识,都是从数的观念的蓄积和发展来的。但数本身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前儿童对数的概念是含有直觉性质的,他们对数的领悟是跟物体形状、大小和空间的关系等联系在一起的。因此直观的图画书往往是很好的教材。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数数看看”就是一本帮助幼儿学习从1至10以内数字的好读物。这本书设计得新颖可爱,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色彩鲜妍、形象美丽的图画来表达每一个具体的数字和数的关系,使孩子从中领悟具体数字的概念,掌握每一个数目和数的顺序的排列、计算。如书中关于“4”的数目,画面上是四台拖拉机,四个可爱的小司机,下面是四块不同颜色的小方块,还有四个小圆点,旁边有一个彩色的大“4”字。其他每个数都用有趣而多样的画来集中表达,使孩子对数的概念和具体形象联系起来,易于领悟和记忆。关于教孩子按顺序数数和计算的加法部分,也同样是以生动有趣的画面来设计的。它能使孩子们知道每一个按顺序数下去的新数是由前一个数加一构成的。
因为每幅图画都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大人可以根据每幅画的内容,像讲短故事一样讲给孩子听,孩子也会从画面上得到启发。其他还能使孩子正确地掌握方、圆、三角、四方形等几何形状,分辨红、黄、蓝、绿等基本颜色。


第8版()
专栏:

谈“秀才养猪”
刘丰
我在盛产猪只的江苏泗阳的陈圩大街上,看到了用白石灰写的“种田不养猪,如同秀才不讲书”的大字标语。在另外一个地方,我又看到了一个对联式的口号:“种庄稼要养猪,学文化要讲书。”
最近一些时候,全国各地许多机关、学校、企业、部队等都在养猪、种菜,大搞副食品生产。这样一来,就不仅仅是种田的人养猪了,“秀才”们也养起猪来了。
一般地说,秀才大多是不会养猪的,可是却都爱吃猪肉。孔老夫子就是一个很爱吃肉的人,他曾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束修就是成捆的肉干,大概相当于今天的腊肉、火腿之类。如果翻译成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只要是谁送我几只火腿,不管是谁我都教他。”自此以后,送老师火腿、腊肉就成了一个规矩,再后来,即使送老师现金,也称之为“束修”了。这样,猪肉就和秀才之类的知识分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可是,他们从来就不养猪,他们只知道吃,或议论议论味道如何,营养怎样等等。直到党领导了中国革命,才改变了秀才只吃猪不养猪的情况。远在十五年前,毛泽东同志就号召根据地的机关、部队、学校养猪种菜,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举办了各种各样的生产事业。延安及其他一些解放区的秀才,很多人都成为养猪的能手。最近在党的号召下,一些机关纷纷建立了农场、猪场,许多秀才也做起了“猪倌”,这是好现象。这件事大大鼓舞了农村的养猪热情。可惜,有少数人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反应,他们在听到城市近郊发展养猪种菜事业的消息后,就如释重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说:农村这下子可不要再养那么些猪了。我看,这种松劲的想法要不得。
我们做任何工作,都要贯彻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在养猪事业中也不例外。秀才养猪,种田人就更要养猪。因为养猪不只是为了供应市场的肉食,最主要是为了增加肥料,这是粮食丰产的宝贝,也为了增加社员的收入。再说,目前在城市和集镇实行自立更生为主的养猪种菜方针的同时,丝毫也不能削弱广大农村的养猪种菜等副食品生产,相反的,还要继续加强生产,并且应当按照计划出售,按照计划外调供应城市。农村的副食品供应城市,不仅符合城市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且也符合农民以农、副产品换取日用工业品和生产资料的要求。解决城市副食品的供应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城乡并举,积极发展副食品生产。这里显然有主次之别,绝不等于平分秋色。在广大农村继续执行大力发展养猪等副业生产,积极支持城市,这是主要的;另方面在城市里,也要坚决实行“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的方针。虽然如此,但由于我们机关、部队、工厂、学校,养猪、种菜只是业余性质,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不能影响工作、生产和学习,……所以也不能不有所限制。
“种庄稼要养猪,学文化要读书”,现在不种庄稼的“秀才”们也养起猪来,在养猪事业中增加了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这是一件大大的好事,以养猪为业的公社社员看了这消息,不用说是会受到鼓舞的。让大家互相督促互相砥砺,看谁把猪养得更好。


第8版()
专栏:

“八一”厂的新影片
今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所摄制的影片,其特点是以军事题材为主。其中大部分艺术片、纪录片着重描写和反映我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党的领导下,紧密地依靠广大人民,在历年来的革命战争中所进行的英勇斗争的故事。在今年还摄制了转业复员军人在祖国边疆上进行农业建设的纪录片。科学教育片也在摄制当中。
“回民支队”,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一个真实的故事而摄制的影片。影片描写1938年,在华北冀中有一支回族兄弟自发组成的抗日义勇队在马本斋的率领下建成了。这支部队虽然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战斗中曾获得一些微小的胜利,但由于没有巩固的群众基础,在与装备优良,兵力强大的敌人一次战斗中,几乎陷于击溃的危险境地。当时八路军参加了战斗,给他们解了围,从此这支自发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在党的领导下成为人民的军队——八路军“回民支队”。
接近完成的故事片“江山多娇”是描写某山区人民在大跃进中,在党的领导下和共青团员岳仙英雄行为带领下根治荒山的斗争故事。
纪录片“英雄战胜北大荒”是纪录我人民解放军转业复员军人在黑龙江省的广大土地上从事农垦劳动的情景。这影片比较成功地反映了我人民军队战胜自然困难和坚韧不拔的英雄气概。影片中的一些镜头是很能激动人心的,北大荒的美好景色和丰富的资源,也在影片中作了介绍。“绿色的原野”是纪录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十三个兄弟民族的复员军人在边疆建设农场的情景,影片也介绍了新疆的富饶和秀丽的风光。
正在拍摄中的彩色宽银幕影片“红军万岁”这个摄制组,经过三个多月的外景拍摄工作,已由当年红军走过的草地四川地区返回北京,这部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电影制片厂合拍的影片,预计在9月初即可全部完成。这部影片是根据著名的舞台剧“万水千山”四、五两幕改编而成,片中叙述了当年红军的一些普通战士和指挥员在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的英勇而艰苦的经历。影片是感动人的,它那气壮山河的雄伟图景,高尚的无产阶级的感情,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战斗精神,较成功的体现了当年红军长征中的伟大主题思想。
最近在上海拍完外景的“战上海”是一部彩色故事片。这部影片是描写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在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役中进行了极为复杂的艰苦斗争。“海鹰”这部彩色故事片,是描写我人民海军某英雄鱼雷艇队在一次海战中,击沉了蒋贼军舰以后,其中一只快艇负伤沉艇,全体艇员泅水“返航”中所发生的事迹。
彩色故事片“英雄岛”是描写海防前线某一个岛屿上的英雄人民,十年来坚持对敌斗争,在去年台湾海峡风云紧急时期,全民皆兵、军民联防,英勇打击敌人,在敌人多般的打击下,仍至英雄地屹立不动的斗争故事。
前线炮战中被烧伤的英勇战士胡德安的英雄事迹,也由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成影片,影片中表现了英雄战士的伟大品质,和人民对战士的伟大情谊。这部影片叫“烈火真金”,在7月初已开拍。
这些影片,在今年或明年年初,就能同观众见面了。 (江水)


第8版()
专栏:

爱国者之歌
匈牙利 裴多菲·山陀尔我是你的,我的祖国!都是你的,我的这心、这灵魂;假如我不爱你,我的祖国,我能爱哪一个人?我的胸膛恰似一座教堂,你的形象是神坛,只要你存在:这教堂为了你毁坏,我也十分情愿;这毁坏了的胸膛,它的最后的祷告依然是:“我的上帝,给祖国祝福吧,祝福它,我的上帝!”但是,我不告诉任何人,也不大叫大嚷:“只有你才是我的最亲爱的,在全世界上。”我暗暗地跟着你的脚步,永远也不变心;不像影子一样,它只在阳光下跟着过路人。但是,黄昏越来越近了,影子也越来越长:我的祖国,你头上的天空越黑暗,我的心也越凄凉。我到那里去了,那里忠心的人们举起了酒杯,请求着命运:给你的神圣的生命加上新的光辉;纵使我的眼泪把瓶里的美酒变成了苦汁,我还是把这一瓶酒都喝了,喝完最后的一滴!
(1844年)
(孙用译)


第8版()
专栏:在今天的日历上

裴多菲的作品在中国
今天是匈牙利伟大诗人、革命民主主义者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逝世110周年纪念日。裴多菲和他的作品被介绍到中国来,是从半个世纪以前开始的。第一个介绍裴多菲的是鲁迅先生。鲁迅在1907年写成的“摩罗诗力说”的最后一节,以精辟生动的文笔,为裴多菲写了评传。几个月后,鲁迅先生翻译的“裴彖飞诗论”,也在“河南”杂志上发表。随后,又有1923年1月的“小说月报”发表了茅盾的“匈牙利爱国诗人裴都菲的百年纪念”。
我国第一个翻译裴多菲诗篇的也是鲁迅,在“野草”的第七篇:“希望”里引用的裴多菲的“希望”之歌(见“鲁迅全集”第二卷,第一百七十一页),就是裴多菲作品最早的中文译文。1925年1月间“语丝”周刊发表了鲁迅翻译的裴多菲诗五首,其中“我的父亲的和我的手艺”一首,最为著名。接着,由于鲁迅的提议,白莽又译了九首裴多菲的短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首名诗出自殷夫的译笔。
1931年,孙用根据世界语译本迻译了裴多菲的长诗“勇敢的约翰”,鲁迅先生用很多的精力为这一译本校定字句,并介绍出版。1951年,孙用又译出了“裴多菲诗四十首”,195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裴多菲诗选”。 (黄培熙)


第8版()
专栏:

鼓楼广场
赵瑞蕻五华山前红色的鼓楼高高竖起,如今现出从未有过的壮丽——你如在鼓楼上石栏边眺望,新的广场和花园就在你眼底。这里已成了南京最大的中心,青山茂林是现代化建筑的背景;大路上的梧桐直绿到天边红色的街车日夜川流不停。紫金山撑起翠绿的屏风,广场上华灯闪耀,犹如星空;一条新修的大道直通到江边,去迎接那将飞过大江的彩虹。这一带风光胜过世界上许多名城,巴黎没有山色,伦敦没有它的幽静……这么宽长的林荫道实在少见!国际朋友说这里真像一幅画景。十年来南京的面貌日日在变化,鼓楼广场只是一朵最大的红花;从一个城市的改建看党的领导!人人感谢党,要说千句话,万句话!


第8版()
专栏:

边寨公路(国画) 宗其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