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31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党委关怀体贴入微 战友支援情意深厚
钢铁英雄奋战高温夺取高产
炎夏七月,上海、重庆、大冶钢厂赢得三季度的第一个胜利
新华社上海29日电 上海钢铁工人7月战胜炎夏高温,不断取得高产的新成绩,二十几天来产量逐步上升。7月中旬全市钢的平均日产量比上旬增加五百二十五吨,下旬前七天的平均日产量又比中旬上升二百三十九吨。这二十七天来的平均日产量比上月同期增长5%,比去年7月平均日产量增长72%以上。
进入7月以来,室外温度经常在摄氏三十五度到三十七度之间。各炼钢车间尽管各种降温设备一齐开动,仍然是酷热炙人。炼钢工人们艰苦地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千方百计地制服高温,力争高产。上钢一厂一号平炉的工人采用了五分钟小调班的加料方法,把原来开三个炉门、三批工人加料改为开一个炉门、由一批工人突击加料。另外两批工人轮流休息、轮流上阵,既使工人们的体力得到恢复,又保证了加料时间不拖长。上钢三厂平炉加料工人也分成两队,一队上去,另一队休息。上钢六厂的搬运工人们快装快运,把一车车高热的钢锭和钢渣迅速运出车间,减轻了高温对转炉炉前炼钢工人的压力。
在炎热的日子里,班与班、炉与炉之间的竞赛仍然十分热烈。炼钢工人们不仅赛高产、赛优质、赛节约,还赛维护设备和遵守操作规程,以延长转炉炉龄,争取有更多的炉子炼钢。最近时期,各转炉车间为了提高砌炉技术,发动工人订出一套打砖的操作要点和严格的检验制度,使转炉炉龄普遍延长到三、四十炉。上钢三厂第一转炉车间工人针对风眼易坏这一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转炉风眼的维护,炼几炉钢就测量一次风眼,使炉龄平均延长到四十几炉。各钢铁厂今年新添的降温设备达三千七百多台。进入7月以来,炼钢炉前、浇钢场上,喷雾风扇、空气淋浴、隔热水箱等各种降温设备,都已开动。有些行车上装置了冷气机,驾驶室里的气温下降了近十度。有些车间还设立了冷气休息室,工人们放好一炉钢或加完一次料以后,就轮流去休息,恢复体力。
钢铁工人向高温的战斗,得到中共上海市委和全市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市委早就指示各钢铁厂要进一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要求各厂领导干部和科室人员必须到最紧张、最炎热、最困难的地方去,同工人一起劳动,共同作战。市委书记处书记马天水、市工会联合会主席钟民,以及市冶金局的负责人,都曾下到制砖车间,同工人们一起烘砂、挑砂、担砖。市委还从市区两级机关抽调了七百多名强壮的干部,从各行业抽调了四千多名工人,支援上钢一厂、三厂等重点钢厂。冷饮工厂的工人日夜为钢铁工人赶制汽水、棒冰等。商业工作人员积极组织副食品供应,保证钢铁工人吃好。上海合唱团、越剧团、淮剧团等,也纷纷下厂演出,慰问同高温作战的钢铁工人。全市钢铁工人在市委和各方面的关怀和支援下,意气风发,决心继续向高温作战,保证在第三季度创造更大的成绩。
新华社重庆30日电 重庆钢铁公司7月1日到28日的钢产量,比6月份同期增加了10.31%,钢的合格率提高了5.67%。
这个新的成绩是在战胜高温的情况下获得的。重庆是一个著名的“热城”,夏季室内气温经常达到华氏一百度以上。重庆钢铁公司根据这一情况,在平炉、转炉、轧钢等重点车间增加了风扇等降温设备,建立了许多空气淋浴、水凉亭等,仅小平炉车间就安装了空气淋浴十四个;每天准备了足够的酸梅汤、绿豆汤、咸汽水、冰豆浆等清凉饮料。同时,在全公司掀起了群众性的防暑降温竞赛。大平炉厂党委书记、厂长亲自参加劳动,行政职能干部组织了服务队,向高温车间工人送清凉饮料和菜饭。辅助车间的职工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纷纷组成突击队来支援炼钢工人,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休息。全公司从7月10日以来,尽管车间的温度很高,生产还是正常进行。
这个公司7月份积极加强了生产管理工作,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大平炉厂和另一个转炉车间建设了一座中性热风化铁炉,投入生产以后脱硫效果很好。在生产管理方面,这个公司7月份普遍建立和健全了炉长、车长和机长负责制度,加强了班、组工作,使生产组织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工人们的生产劲头因此越来越大。
新华社武汉30日电 大冶钢厂四号平炉职工战胜盛夏高温,提前三天超额完成7月份钢的生产计划。7月1日到28日生产的钢比6月份全月的产量还多七百七十九吨,钢的质量也比6月份提高了。
7月,长江中游酷热,虽然车间采取了许多防暑降温措施,温度仍然有摄氏四十多度。在高温下,职工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优质高产多品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20日,早班王友胜班改善劳动组织,并与化铁炉、煤气车间加强联系,创造了六点五十九分炼一炉钢的新纪录。金益元班和罗永发班学习了他们的经验以后,当天就以六点五十五分、六点三十六分炼一炉钢的成绩打破了王友胜班的纪录。这三个班7月份炼一炉钢的平均时间都比6月份大大缩短。职工们还总结了上半年的生产经验,加强炉体维护工作和认真贯彻执行操作规程,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片)
天津第三炼钢厂职工提前四天多完成7月份生产计划。钢锭合格率达到97.49%。工人们正在浇铸钢锭。 新华社记者 田明摄


第1版()
专栏:

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平炉和轧钢系统
武钢二十八项炼钢工程全面施工
炼铁的工程已有一百二十项基本建成
新华社武汉30日电 武汉钢铁公司第一期工程的基本建设,已进入为钢为材而战的新阶段。
以一号平炉为中心的二十八个炼钢工程项目已经全面施工了。几十根银灰色的厂房钢柱巍然屹立在工地上。两台巨型塔式吊车日夜挥动巨臂,吊装着钢梁和金属屋架。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耐火砖源源运到现场,供砌筑一号平炉炉体使用。一号平炉的各项辅助设施的土建工程都已基本完成,即将安装金属构件和设备。被称为轧钢系统的“咽喉”的初轧厂,已在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不久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担负建设平炉的八个工程公司,目前都已纷纷调集优秀的施工力量前往工地。武钢负责干部和苏联专家们都不断前往平炉工地了解情况,解决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工人们也由两班制改为三班制,歇人不歇机械,日夜施工。各施工单位的职工正在热烈讨论施工计划,拟订具体措施,即将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潮。
武汉钢铁公司从1957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到今年7月14日二号高炉出铁为止,第一期工程中炼铁系统的一百二十五个工程项目,除了一座焦炉和选矿厂、烧结厂等五个项目正在建设以外,其他一百二十个项目已经建成或基本建成,绝大部分投入了生产。这一百二十个项目,包括大冶铁矿、灵乡铁矿、鸟龙泉石灰石白云石矿、选矿厂、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七大主体厂矿,和动力、供水排水、铁路、公路等等。建设工人们目前正在安装炼铁系统的两列浮选机和两台烧结机,第三列浮选机和三、四号烧结机也将陆续安装。他们决心在最短时期内,将第一期炼铁系统的烧结厂和选矿厂全部建成,确保两座高炉实现优质高产。
武钢党委最近全面分析了基本建设情况,决定今年下半年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平炉,开始建设轧钢系统,同时以一部分力量将炼铁系统第一期未完工程建成。下半年施工任务十分繁重,武钢党委号召建设工人们继续开展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不仅要使各项工程按期和提前投入生产,而且要坚决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质量达到优等。此外,要大力节约建筑材料,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定期清理仓库,使物尽其用。


第1版()
专栏:

黑龙江三大煤矿产量上升
淮南毕家岗水采矿井提前完成七月份采煤计划
新华社哈尔滨30日电 黑龙江省鹤岗、双鸭山、鸡西三大煤矿原煤产量稳步上升。7月中旬,三个矿的平均日产量比上旬增加六千吨,下旬前七天的平均产量,又比中旬增多五千一百二十一吨。鹤岗兴山矿二井等十对矿井、四个露天煤矿和双鸭山四方台煤矿都已提前完成了7月份原煤生产计划,全月将给国家增产好几万吨煤炭。
7月份,各矿区职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开展了以大面积丰产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鹤岗南山矿一井的职工们在竞赛中解决了运输、机电等生产关键问题,7月15日以后,原煤日产量由一千一百多吨提高到一千五百多吨以上,五井、三井一些主要采煤工作面在竞赛中解决了压力大、顶板不好的问题,日产量也比前半月提高20%到50%。鹤岗兴山矿二井一二一采煤工作面,过去生产一直不大好,没有达到月产万吨煤的水平。7月份,矿工们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实行了专人专职维护和定期检修康拜因、运输机械的制度,推广了快速挪刮板运输机等经验。从7月1日到28日,比6月份全月增产了二千一百吨煤,达到了月产万吨煤的生产水平。黑龙江省的党政领导干部7月上旬组成工作组,深入鸡西、鹤岗、双鸭山检查生产。各矿务局从局一级直到各坑口的干部,都分别下矿下井,一面跟班劳动,一面指挥生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新华社合肥30日电 淮南煤矿毕家岗水采矿井提前四天超额完成了7月份的产煤计划。7月1日到28日,平均日产量比计划提高了24%以上。目前,这个矿井的职工们正争取在月底以前,再为国家多生产几千吨煤炭。并决心使8月份的产煤量比7月份再有提高。
7月份一开始,这个矿的职工就掀起了新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高潮。他们普遍制订了增产节约计划,提出了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这个矿的党委书记、矿长、总工程师也深入井下和机电运输等重点单位,及时地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大大鼓舞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挖掘设备潜力,开展技术革新,努力提高生产。水枪司机胡长典改进了开采程序,使一台水枪每班的采煤量由原来的五百吨上下提高到八百零五吨。
保证各种运输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转,也是这个矿井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去由于机械设备事故多,影响了生产水平的提高。7月份他们抽调三十多名机电工人和管理干部组成煤水泵检修大队,专门负责运输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同时定期检修所有机械设备,贯彻责任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验收制度等,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附图片)
阜新平安矿七采煤段推广边采(煤)边充(填)的平行作业后,7月上半月超产煤五百多吨。图为大批煤出坑。 新华社记者 李福德摄


第1版()
专栏:

八字宪法字字千金
贯彻程度不同增产效果两样
郴州市郊公社两个生产大队总结早稻生产得出宝贵经验
本报长沙30日电 湖南郴县郴州市郊公社梨树山和城前岭两个生产大队都在山区,肥源多、水利好、阳光充足,土质也差不多,城前岭大队每一个劳力平均负担耕地面积只六亩三分三厘,而梨树山大队每一个劳力平均负担达十一亩。历年来城前岭的早稻产量一般都比梨树山稍高,1958年城前岭大队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斤,而梨树山大队只有三百三十一斤,平均每亩比梨树山高二十六斤。但是,今年这两个大队由于对农业“八字宪法”贯彻程度不同,早稻的增产也就截然两样。今年梨树山大队的六百零二亩早稻,平均亩产达五百零七斤六两,比1958年增产53.2%;而城前岭大队的二百九十一点五八亩早稻,平均产量只有三百七十斤,仅比1958年增产3.6%。
梨树山大队今年早稻大丰收的主要经验,是认真贯彻执行“八字宪法”。他们全部早稻田都深翻七至九寸,比1958年深三至四寸,并且全是使用套犁的深耕办法,没有打乱土层;同时,他们全部选用产量高而又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白脚杆南特号,还根据各个丘的水利、土质、阳光等不同条件,做到了合理密植。城前岭大队虽然根据公社党委会的要求,做到了合理密植,但在深翻方面却做得不好,二百九十一点五八亩早稻田只深翻八十多亩,而且是采用一次犁的办法,打乱了土层。在品种方面,也不是全部选用白脚杆南特号,有一百二十多亩是用的红脚杆南特号,一般平均每亩要比白脚杆南特号低四十到五十斤,有一百七十一亩多是插的全未试验过的原子二号,不适合当地种植,平均每亩产量只有一百二十多斤。
梨树山大队为了保证早稻有足够的肥料,先后开展了三至四次突击积肥运动,并成立了积肥专业队,插秧前平均每亩施足了底肥四百担,精肥占60%左右,插秧后,又根据禾苗生长的需要,中耕追肥二至三次。他们还特别注意了禾苗生长的平衡。一百一十亩三类苗,经过逐丘检查,逐丘鉴定,每丘都建立了田间管理卡片,加工管理,普遍中耕三至四次,追肥五十至六十担。半个月时间内,这些三类苗就全部升级为一、二类苗。但是城前岭大队在春耕前没有抓住积肥、追肥的好机会,把过多劳力安排在其它工作方面,以致平均每亩只施底肥八十多担,精肥仅占25%,中耕追肥,每亩也不到二十担,禾苗生长不好,二百九十一亩中就有三类苗九十六亩,他们并没有根据各丘田的具体情况,采取加工管理的措施,因此,一直到收割时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改变过来。这些三类禾产量都不高,每亩只二百来斤。
梨树山大队所以能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关键是大队党总支委员会善于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同谋共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生产积极性。比如深翻,开始他们也是采取一次犁的办法,打乱了土层,群众有意见,说:“把黄泥底都翻到外面来了,只有减产。”党总支书记杨兴炎即召开了两三次老农座谈会,研究解决办法,老农提出犁套犁和结合深翻分层施肥的建议。总支接受了这些意见,重点试验以后,全面推广。早稻品种,总支早在去年收割早稻时,就发动群众对各种早稻品种进行了总结鉴定,选定了产量高、又适宜本队生长的白脚杆南特号,穗选、块选、单打、单晒、单藏。特别是在消灭三类苗这件事情上,更是紧密依靠了群众,采取领导、群众和技术员三结合,临田会诊,找出每一丘禾的病因,对症下药,因而保证了早稻的全面大丰收。而城前岭大队就没有很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反的还有些简单从事。深翻时,大队党总支没有与群众很好商量,就提出所有稻田全部深翻一尺以上,后来群众看到打乱土层,提出了意见,但大队领导上没有很好听取这些意见,结果深翻数量、质量都没有达到公社党委提出的要求。种子,他们既没有在去年收割早稻时对品种进行总结鉴定,留下优良品种;今年又把从未试种过的原子二号在全大队大量推广,有些社员到收割时还不知道这种早稻品种叫什么名字。
梨树山和城前岭两个大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程度不同,增产幅度悬殊很大的事实,对干部、群众的教育作用很大。大家都认识到“八字宪法”字字值千金。梨树山大队决心把早稻的丰产经验,用来指导晚稻和秋杂作物的生产,再接再厉,乘胜前进,争取粮食生产全面大丰收。城前岭大队也认真总结了早稻生产经验教训,决定改变工作作风,大队干部除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并在大队、生产队设立了老农技术顾问小组,每个作业组也聘请了一个老农作技术顾问。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仅十二天左右时间,就消灭了中稻三类苗三百七十亩(共有三百九十五亩),二百九十二亩晚稻全部确定了专人管理,部分田已进行第一次中耕追肥,他们决心叫晚稻产量赶上中稻,大大超过早稻。


第1版()
专栏:

安排劳力 加强管理 抗旱除虫 积肥追肥
湖北促进中稻灌浆晚稻分蘖
本报武汉30日电 湖北各地农民在紧张的抗旱和“双抢”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加强中稻和一季晚稻的田间管理,力争秋季丰收。
今年湖北省种植的中稻和一季晚稻总共二千多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特别是中稻面积大、产量高,历年来在全省粮食产量中占很大比重。目前,正是中稻扬花灌浆和一季晚稻分蘖发育的时期。可是,这时全省遭到了干旱,加上各地又要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因而劳动力更加显得不足。为了争取中稻和一季晚稻的丰收,各地虽处在活路多、时间紧、劳力少的情况下,仍然对中稻和一季晚稻的田间管理作了安排。许多地区在全面组织劳动力的基础上,采取了边抗旱、边双抢、边田间管理的三管齐下的方法。咸宁县为了彻底消灭中稻和一季晚稻三类苗,最近成立了七百多个由老农、技术人员和干部三结合的顾问小组,深入田间会诊,摸清特点,因田因苗对症下药,收效极好。
为了战胜干旱确保丰收,湖北各地还在干旱露头的时候,便紧紧地抓住了抗旱保苗,不顾炎热地拦河筑坝,挖井掘泉,车水灌田,以保证中稻、一季晚稻有足够的用水。到目前止,仅孝感、黄冈、襄阳三个专区即有三百五十多万亩受旱的中稻、一季晚稻,已经灌上了一次到两次水,灌溉面积达到这几个专区水稻受旱面积的80%以上。公安县原有四十多万亩水稻受旱,其中严重的已经开始枯萎,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县已有三十多万亩田里灌满了水,开始黄枯的中稻、一季晚稻现又转呈葱绿。
与抗旱同时,各地对防治水稻病虫害也十分注意。孝感、荆州等专区有些县对中稻、一季晚稻普遍防虫二次到三次。各地还组织了专门力量开展了积肥运动,以解决追肥不足的困难。荆州专区最近已建立田头粪垱三十九万多个,黄冈、宜都等地区一周内就积了杂肥几千万担。许多地区已不仅基本上满足了中稻、一季晚稻的追肥需要,还为晚秋和冬播作物准备了部分底肥。
由于上述各种努力,湖北各地中稻、一季晚稻原来因旱或缺肥而造成的三类苗,现在大都有了好转。以黄冈专区为例,这个专区原有中稻三类苗三十七万多亩,经过车水抗旱,突击追肥,现在大部分都已转为一、二类苗。


第1版()
专栏:

广东晚造生产进入大忙
福建抢收早稻抢插晚稻
据新华社广州29日电 广东省晚造生产由南到北开始全面大忙。在刚刚收获了早稻的田野上,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又紧张地抢插晚稻。全省有一千万亩左右的水田已经栽上了嫩绿的晚稻秧苗,还有三百多万亩旱地种下了番薯和各种杂粮作物。
各地在晚造备耕和转入插秧的过程中,都认真地总结各项丰产经验,以夏促秋。海南岛各县总结了
“十年早,九年好”的经验后,普遍实行了早插。插秧质量也比去年好,大都做到了合理密植。
各地为了抢季节,争取“立秋”前插完秧,使晚稻有足够的生长期,避过“寒露风”和虫害的威胁,都结合夏收,边刈、边犁、边耙、边送肥,整田进度比去年快。夏收后的稻田,大部分已及时犁翻,施的肥料质量也比去年好。潮汕平原各县大部分稻田都经过二犁十耙。据统计,全省每亩晚稻平均已有基肥六十多担。积肥较多的汕头专区,准备好的基肥三分之一以上已经送到田里。夏收前由于特大洪水和风雨的侵袭,全省有不少秧苗被洪水或渍水淹坏,没有受浸的长得也比较黄弱;但是洪水一过,各地迅速排涝补播,追施肥料,除治虫害,现在秧苗已普遍转壮。
插秧一开始,各地人民公社都合理安排劳力,开展以插秧为中心的高工效竞赛,插秧效率大为提高。
晚造粮食生产向来占广东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今年全省计划种植晚稻三千五百万亩,番薯一千万亩。各地通过群众性的讨论,因地制宜地订出了晚造生产的计划、指标和各项技术措施。全省各人民公社都千方百计挖掘土地潜力,扩大晚造生产面积。许多公社组织了远征开荒队,力争多种多收。各地在晚造生产中,普遍分兵两路,一路细致经营大面积高产田,一路专责改造低产田,要晚造全面平衡增产。
据新华社福州29日电 福建省三百多万夏收大军镰刀起处,每天都有几十万亩稻谷登场。目前闽南、闽中等沿海地区早稻收获工作已基本结束,闽东、闽北等山区收割面积也都超过半数以上,因气候影响、开镰较迟的闽西山区,也正以日割近十万亩的速度进行抢收。
今年福建省的早稻生产,由于大部分土地经过深翻、种植适时、密植合理,一般生长良好。全省七百多万亩早稻中,除了一部分田在扬花灌浆和黄熟时遭受连绵阴雨和暴风雨等损害而减产以外,其余大部分产量都比去年增加。在偏僻山区的平和县,山格公社宝丰大队全队早稻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四成多。仙游县榜头公社南溪大队已收割和晒干扬净的六百一十八亩早稻,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五成多,其中有一百零二亩七厘丰产田亩产达一千零三十八斤十两。
在夏收大忙的同时,各地夏种大忙也陆续开始。全省目前已插下的连作晚稻已占计划种植面积六分之一。为了保证夏收夏种两不误,各公社生产队都有计划地安排夏收夏种劳力,开展工具改革和高工效竞赛运动,广泛推广边收、边打、边犁、边施基肥、边溶田、边插秧等流水作业法,从而使夏收夏种大多作得又快又好,大部分晚稻田也比去年犁得深、耙得细。


第1版()
专栏:

党委关怀体贴入微 战友支援情意深厚
钢铁英雄奋战高温夺取高产
炎夏七月,上海、重庆、大冶钢厂赢得三季度的第一个胜利
新华社上海29日电 上海钢铁工人7月战胜炎夏高温,不断取得高产的新成绩,二十几天来产量逐步上升。7月中旬全市钢的平均日产量比上旬增加五百二十五吨,下旬前七天的平均日产量又比中旬上升二百三十九吨。这二十七天来的平均日产量比上月同期增长5%,比去年7月平均日产量增长72%以上。
进入7月以来,室外温度经常在摄氏三十五度到三十七度之间。各炼钢车间尽管各种降温设备一齐开动,仍然是酷热炙人。炼钢工人们艰苦地坚持在工作岗位上,千方百计地制服高温,力争高产。上钢一厂一号平炉的工人采用了五分钟小调班的加料方法,把原来开三个炉门、三批工人加料改为开一个炉门、由一批工人突击加料。另外两批工人轮流休息、轮流上阵,既使工人们的体力得到恢复,又保证了加料时间不拖长。上钢三厂平炉加料工人也分成两队,一队上去,另一队休息。上钢六厂的搬运工人们快装快运,把一车车高热的钢锭和钢渣迅速运出车间,减轻了高温对转炉炉前炼钢工人的压力。
在炎热的日子里,班与班、炉与炉之间的竞赛仍然十分热烈。炼钢工人们不仅赛高产、赛优质、赛节约,还赛维护设备和遵守操作规程,以延长转炉炉龄,争取有更多的炉子炼钢。最近时期,各转炉车间为了提高砌炉技术,发动工人订出一套打砖的操作要点和严格的检验制度,使转炉炉龄普遍延长到三、四十炉。上钢三厂第一转炉车间工人针对风眼易坏这一薄弱环节,加强了对转炉风眼的维护,炼几炉钢就测量一次风眼,使炉龄平均延长到四十几炉。各钢铁厂今年新添的降温设备达三千七百多台。进入7月以来,炼钢炉前、浇钢场上,喷雾风扇、空气淋浴、隔热水箱等各种降温设备,都已开动。有些行车上装置了冷气机,驾驶室里的气温下降了近十度。有些车间还设立了冷气休息室,工人们放好一炉钢或加完一次料以后,就轮流去休息,恢复体力。
钢铁工人向高温的战斗,得到中共上海市委和全市人民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市委早就指示各钢铁厂要进一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要求各厂领导干部和科室人员必须到最紧张、最炎热、最困难的地方去,同工人一起劳动,共同作战。市委书记处书记马天水、市工会联合会主席钟民,以及市冶金局的负责人,都曾下到制砖车间,同工人们一起烘砂、挑砂、担砖。市委还从市区两级机关抽调了七百多名强壮的干部,从各行业抽调了四千多名工人,支援上钢一厂、三厂等重点钢厂。冷饮工厂的工人日夜为钢铁工人赶制汽水、棒冰等。商业工作人员积极组织副食品供应,保证钢铁工人吃好。上海合唱团、越剧团、淮剧团等,也纷纷下厂演出,慰问同高温作战的钢铁工人。全市钢铁工人在市委和各方面的关怀和支援下,意气风发,决心继续向高温作战,保证在第三季度创造更大的成绩。
新华社重庆30日电 重庆钢铁公司7月1日到28日的钢产量,比6月份同期增加了10.31%,钢的合格率提高了5.67%。
这个新的成绩是在战胜高温的情况下获得的。重庆是一个著名的“热城”,夏季室内气温经常达到华氏一百度以上。重庆钢铁公司根据这一情况,在平炉、转炉、轧钢等重点车间增加了风扇等降温设备,建立了许多空气淋浴、水凉亭等,仅小平炉车间就安装了空气淋浴十四个;每天准备了足够的酸梅汤、绿豆汤、咸汽水、冰豆浆等清凉饮料。同时,在全公司掀起了群众性的防暑降温竞赛。大平炉厂党委书记、厂长亲自参加劳动,行政职能干部组织了服务队,向高温车间工人送清凉饮料和菜饭。辅助车间的职工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纷纷组成突击队来支援炼钢工人,使他们有充裕的时间休息。全公司从7月10日以来,尽管车间的温度很高,生产还是正常进行。
这个公司7月份积极加强了生产管理工作,采取了许多技术措施。大平炉厂和另一个转炉车间建设了一座中性热风化铁炉,投入生产以后脱硫效果很好。在生产管理方面,这个公司7月份普遍建立和健全了炉长、车长和机长负责制度,加强了班、组工作,使生产组织领导和政治思想工作更加深入细致,工人们的生产劲头因此越来越大。
新华社武汉30日电 大冶钢厂四号平炉职工战胜盛夏高温,提前三天超额完成7月份钢的生产计划。7月1日到28日生产的钢比6月份全月的产量还多七百七十九吨,钢的质量也比6月份提高了。
7月,长江中游酷热,虽然车间采取了许多防暑降温措施,温度仍然有摄氏四十多度。在高温下,职工们开展了热火朝天的“优质高产多品种”社会主义劳动竞赛。20日,早班王友胜班改善劳动组织,并与化铁炉、煤气车间加强联系,创造了六点五十九分炼一炉钢的新纪录。金益元班和罗永发班学习了他们的经验以后,当天就以六点五十五分、六点三十六分炼一炉钢的成绩打破了王友胜班的纪录。这三个班7月份炼一炉钢的平均时间都比6月份大大缩短。职工们还总结了上半年的生产经验,加强炉体维护工作和认真贯彻执行操作规程,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片)
天津第三炼钢厂职工提前四天多完成7月份生产计划。钢锭合格率达到97.49%。工人们正在浇铸钢锭。 新华社记者 田明摄


第1版()
专栏:

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平炉和轧钢系统
武钢二十八项炼钢工程全面施工
炼铁的工程已有一百二十项基本建成
新华社武汉30日电 武汉钢铁公司第一期工程的基本建设,已进入为钢为材而战的新阶段。
以一号平炉为中心的二十八个炼钢工程项目已经全面施工了。几十根银灰色的厂房钢柱巍然屹立在工地上。两台巨型塔式吊车日夜挥动巨臂,吊装着钢梁和金属屋架。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种耐火砖源源运到现场,供砌筑一号平炉炉体使用。一号平炉的各项辅助设施的土建工程都已基本完成,即将安装金属构件和设备。被称为轧钢系统的“咽喉”的初轧厂,已在7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不久将进入全面施工阶段。
担负建设平炉的八个工程公司,目前都已纷纷调集优秀的施工力量前往工地。武钢负责干部和苏联专家们都不断前往平炉工地了解情况,解决施工中的关键问题。工人们也由两班制改为三班制,歇人不歇机械,日夜施工。各施工单位的职工正在热烈讨论施工计划,拟订具体措施,即将掀起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热潮。
武汉钢铁公司从1957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到今年7月14日二号高炉出铁为止,第一期工程中炼铁系统的一百二十五个工程项目,除了一座焦炉和选矿厂、烧结厂等五个项目正在建设以外,其他一百二十个项目已经建成或基本建成,绝大部分投入了生产。这一百二十个项目,包括大冶铁矿、灵乡铁矿、鸟龙泉石灰石白云石矿、选矿厂、烧结厂、焦化厂、炼铁厂七大主体厂矿,和动力、供水排水、铁路、公路等等。建设工人们目前正在安装炼铁系统的两列浮选机和两台烧结机,第三列浮选机和三、四号烧结机也将陆续安装。他们决心在最短时期内,将第一期炼铁系统的烧结厂和选矿厂全部建成,确保两座高炉实现优质高产。
武钢党委最近全面分析了基本建设情况,决定今年下半年集中优势力量建设平炉,开始建设轧钢系统,同时以一部分力量将炼铁系统第一期未完工程建成。下半年施工任务十分繁重,武钢党委号召建设工人们继续开展以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为中心的增产节约运动,不仅要使各项工程按期和提前投入生产,而且要坚决贯彻“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质量达到优等。此外,要大力节约建筑材料,做好材料的管理工作,定期清理仓库,使物尽其用。


第1版()
专栏:

黑龙江三大煤矿产量上升
淮南毕家岗水采矿井提前完成七月份采煤计划
新华社哈尔滨30日电 黑龙江省鹤岗、双鸭山、鸡西三大煤矿原煤产量稳步上升。7月中旬,三个矿的平均日产量比上旬增加六千吨,下旬前七天的平均产量,又比中旬增多五千一百二十一吨。鹤岗兴山矿二井等十对矿井、四个露天煤矿和双鸭山四方台煤矿都已提前完成了7月份原煤生产计划,全月将给国家增产好几万吨煤炭。
7月份,各矿区职工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深入开展了以大面积丰产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鹤岗南山矿一井的职工们在竞赛中解决了运输、机电等生产关键问题,7月15日以后,原煤日产量由一千一百多吨提高到一千五百多吨以上,五井、三井一些主要采煤工作面在竞赛中解决了压力大、顶板不好的问题,日产量也比前半月提高20%到50%。鹤岗兴山矿二井一二一采煤工作面,过去生产一直不大好,没有达到月产万吨煤的水平。7月份,矿工们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实行了专人专职维护和定期检修康拜因、运输机械的制度,推广了快速挪刮板运输机等经验。从7月1日到28日,比6月份全月增产了二千一百吨煤,达到了月产万吨煤的生产水平。黑龙江省的党政领导干部7月上旬组成工作组,深入鸡西、鹤岗、双鸭山检查生产。各矿务局从局一级直到各坑口的干部,都分别下矿下井,一面跟班劳动,一面指挥生产,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新华社合肥30日电 淮南煤矿毕家岗水采矿井提前四天超额完成了7月份的产煤计划。7月1日到28日,平均日产量比计划提高了24%以上。目前,这个矿井的职工们正争取在月底以前,再为国家多生产几千吨煤炭。并决心使8月份的产煤量比7月份再有提高。
7月份一开始,这个矿的职工就掀起了新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高潮。他们普遍制订了增产节约计划,提出了完成计划的具体措施。这个矿的党委书记、矿长、总工程师也深入井下和机电运输等重点单位,及时地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大大鼓舞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他们挖掘设备潜力,开展技术革新,努力提高生产。水枪司机胡长典改进了开采程序,使一台水枪每班的采煤量由原来的五百吨上下提高到八百零五吨。
保证各种运输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转,也是这个矿井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去由于机械设备事故多,影响了生产水平的提高。7月份他们抽调三十多名机电工人和管理干部组成煤水泵检修大队,专门负责运输机械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同时定期检修所有机械设备,贯彻责任制度,严格执行交接班验收制度等,保证了生产正常进行。(附图片)
阜新平安矿七采煤段推广边采(煤)边充(填)的平行作业后,7月上半月超产煤五百多吨。图为大批煤出坑。 新华社记者 李福德摄


第1版()
专栏:

八字宪法字字千金
贯彻程度不同增产效果两样
郴州市郊公社两个生产大队总结早稻生产得出宝贵经验
本报长沙30日电 湖南郴县郴州市郊公社梨树山和城前岭两个生产大队都在山区,肥源多、水利好、阳光充足,土质也差不多,城前岭大队每一个劳力平均负担耕地面积只六亩三分三厘,而梨树山大队每一个劳力平均负担达十一亩。历年来城前岭的早稻产量一般都比梨树山稍高,1958年城前岭大队平均亩产三百五十七斤,而梨树山大队只有三百三十一斤,平均每亩比梨树山高二十六斤。但是,今年这两个大队由于对农业“八字宪法”贯彻程度不同,早稻的增产也就截然两样。今年梨树山大队的六百零二亩早稻,平均亩产达五百零七斤六两,比1958年增产53.2%;而城前岭大队的二百九十一点五八亩早稻,平均产量只有三百七十斤,仅比1958年增产3.6%。
梨树山大队今年早稻大丰收的主要经验,是认真贯彻执行“八字宪法”。他们全部早稻田都深翻七至九寸,比1958年深三至四寸,并且全是使用套犁的深耕办法,没有打乱土层;同时,他们全部选用产量高而又适合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白脚杆南特号,还根据各个丘的水利、土质、阳光等不同条件,做到了合理密植。城前岭大队虽然根据公社党委会的要求,做到了合理密植,但在深翻方面却做得不好,二百九十一点五八亩早稻田只深翻八十多亩,而且是采用一次犁的办法,打乱了土层。在品种方面,也不是全部选用白脚杆南特号,有一百二十多亩是用的红脚杆南特号,一般平均每亩要比白脚杆南特号低四十到五十斤,有一百七十一亩多是插的全未试验过的原子二号,不适合当地种植,平均每亩产量只有一百二十多斤。
梨树山大队为了保证早稻有足够的肥料,先后开展了三至四次突击积肥运动,并成立了积肥专业队,插秧前平均每亩施足了底肥四百担,精肥占60%左右,插秧后,又根据禾苗生长的需要,中耕追肥二至三次。他们还特别注意了禾苗生长的平衡。一百一十亩三类苗,经过逐丘检查,逐丘鉴定,每丘都建立了田间管理卡片,加工管理,普遍中耕三至四次,追肥五十至六十担。半个月时间内,这些三类苗就全部升级为一、二类苗。但是城前岭大队在春耕前没有抓住积肥、追肥的好机会,把过多劳力安排在其它工作方面,以致平均每亩只施底肥八十多担,精肥仅占25%,中耕追肥,每亩也不到二十担,禾苗生长不好,二百九十一亩中就有三类苗九十六亩,他们并没有根据各丘田的具体情况,采取加工管理的措施,因此,一直到收割时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改变过来。这些三类禾产量都不高,每亩只二百来斤。
梨树山大队所以能认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关键是大队党总支委员会善于走群众路线,与群众同谋共断,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生产积极性。比如深翻,开始他们也是采取一次犁的办法,打乱了土层,群众有意见,说:“把黄泥底都翻到外面来了,只有减产。”党总支书记杨兴炎即召开了两三次老农座谈会,研究解决办法,老农提出犁套犁和结合深翻分层施肥的建议。总支接受了这些意见,重点试验以后,全面推广。早稻品种,总支早在去年收割早稻时,就发动群众对各种早稻品种进行了总结鉴定,选定了产量高、又适宜本队生长的白脚杆南特号,穗选、块选、单打、单晒、单藏。特别是在消灭三类苗这件事情上,更是紧密依靠了群众,采取领导、群众和技术员三结合,临田会诊,找出每一丘禾的病因,对症下药,因而保证了早稻的全面大丰收。而城前岭大队就没有很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相反的还有些简单从事。深翻时,大队党总支没有与群众很好商量,就提出所有稻田全部深翻一尺以上,后来群众看到打乱土层,提出了意见,但大队领导上没有很好听取这些意见,结果深翻数量、质量都没有达到公社党委提出的要求。种子,他们既没有在去年收割早稻时对品种进行总结鉴定,留下优良品种;今年又把从未试种过的原子二号在全大队大量推广,有些社员到收割时还不知道这种早稻品种叫什么名字。
梨树山和城前岭两个大队贯彻农业“八字宪法”的程度不同,增产幅度悬殊很大的事实,对干部、群众的教育作用很大。大家都认识到“八字宪法”字字值千金。梨树山大队决心把早稻的丰产经验,用来指导晚稻和秋杂作物的生产,再接再厉,乘胜前进,争取粮食生产全面大丰收。城前岭大队也认真总结了早稻生产经验教训,决定改变工作作风,大队干部除经常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并在大队、生产队设立了老农技术顾问小组,每个作业组也聘请了一个老农作技术顾问。这样,就大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仅十二天左右时间,就消灭了中稻三类苗三百七十亩(共有三百九十五亩),二百九十二亩晚稻全部确定了专人管理,部分田已进行第一次中耕追肥,他们决心叫晚稻产量赶上中稻,大大超过早稻。


第1版()
专栏:

安排劳力 加强管理 抗旱除虫 积肥追肥
湖北促进中稻灌浆晚稻分蘖
本报武汉30日电 湖北各地农民在紧张的抗旱和“双抢”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加强中稻和一季晚稻的田间管理,力争秋季丰收。
今年湖北省种植的中稻和一季晚稻总共二千多万亩,占全省水稻面积的三分之二左右。特别是中稻面积大、产量高,历年来在全省粮食产量中占很大比重。目前,正是中稻扬花灌浆和一季晚稻分蘖发育的时期。可是,这时全省遭到了干旱,加上各地又要抢收早稻抢插晚稻,因而劳动力更加显得不足。为了争取中稻和一季晚稻的丰收,各地虽处在活路多、时间紧、劳力少的情况下,仍然对中稻和一季晚稻的田间管理作了安排。许多地区在全面组织劳动力的基础上,采取了边抗旱、边双抢、边田间管理的三管齐下的方法。咸宁县为了彻底消灭中稻和一季晚稻三类苗,最近成立了七百多个由老农、技术人员和干部三结合的顾问小组,深入田间会诊,摸清特点,因田因苗对症下药,收效极好。
为了战胜干旱确保丰收,湖北各地还在干旱露头的时候,便紧紧地抓住了抗旱保苗,不顾炎热地拦河筑坝,挖井掘泉,车水灌田,以保证中稻、一季晚稻有足够的用水。到目前止,仅孝感、黄冈、襄阳三个专区即有三百五十多万亩受旱的中稻、一季晚稻,已经灌上了一次到两次水,灌溉面积达到这几个专区水稻受旱面积的80%以上。公安县原有四十多万亩水稻受旱,其中严重的已经开始枯萎,经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县已有三十多万亩田里灌满了水,开始黄枯的中稻、一季晚稻现又转呈葱绿。
与抗旱同时,各地对防治水稻病虫害也十分注意。孝感、荆州等专区有些县对中稻、一季晚稻普遍防虫二次到三次。各地还组织了专门力量开展了积肥运动,以解决追肥不足的困难。荆州专区最近已建立田头粪垱三十九万多个,黄冈、宜都等地区一周内就积了杂肥几千万担。许多地区已不仅基本上满足了中稻、一季晚稻的追肥需要,还为晚秋和冬播作物准备了部分底肥。
由于上述各种努力,湖北各地中稻、一季晚稻原来因旱或缺肥而造成的三类苗,现在大都有了好转。以黄冈专区为例,这个专区原有中稻三类苗三十七万多亩,经过车水抗旱,突击追肥,现在大部分都已转为一、二类苗。


第1版()
专栏:

广东晚造生产进入大忙
福建抢收早稻抢插晚稻
据新华社广州29日电 广东省晚造生产由南到北开始全面大忙。在刚刚收获了早稻的田野上,数以百万计的农民又紧张地抢插晚稻。全省有一千万亩左右的水田已经栽上了嫩绿的晚稻秧苗,还有三百多万亩旱地种下了番薯和各种杂粮作物。
各地在晚造备耕和转入插秧的过程中,都认真地总结各项丰产经验,以夏促秋。海南岛各县总结了
“十年早,九年好”的经验后,普遍实行了早插。插秧质量也比去年好,大都做到了合理密植。
各地为了抢季节,争取“立秋”前插完秧,使晚稻有足够的生长期,避过“寒露风”和虫害的威胁,都结合夏收,边刈、边犁、边耙、边送肥,整田进度比去年快。夏收后的稻田,大部分已及时犁翻,施的肥料质量也比去年好。潮汕平原各县大部分稻田都经过二犁十耙。据统计,全省每亩晚稻平均已有基肥六十多担。积肥较多的汕头专区,准备好的基肥三分之一以上已经送到田里。夏收前由于特大洪水和风雨的侵袭,全省有不少秧苗被洪水或渍水淹坏,没有受浸的长得也比较黄弱;但是洪水一过,各地迅速排涝补播,追施肥料,除治虫害,现在秧苗已普遍转壮。
插秧一开始,各地人民公社都合理安排劳力,开展以插秧为中心的高工效竞赛,插秧效率大为提高。
晚造粮食生产向来占广东全年粮食总产量的六成以上。今年全省计划种植晚稻三千五百万亩,番薯一千万亩。各地通过群众性的讨论,因地制宜地订出了晚造生产的计划、指标和各项技术措施。全省各人民公社都千方百计挖掘土地潜力,扩大晚造生产面积。许多公社组织了远征开荒队,力争多种多收。各地在晚造生产中,普遍分兵两路,一路细致经营大面积高产田,一路专责改造低产田,要晚造全面平衡增产。
据新华社福州29日电 福建省三百多万夏收大军镰刀起处,每天都有几十万亩稻谷登场。目前闽南、闽中等沿海地区早稻收获工作已基本结束,闽东、闽北等山区收割面积也都超过半数以上,因气候影响、开镰较迟的闽西山区,也正以日割近十万亩的速度进行抢收。
今年福建省的早稻生产,由于大部分土地经过深翻、种植适时、密植合理,一般生长良好。全省七百多万亩早稻中,除了一部分田在扬花灌浆和黄熟时遭受连绵阴雨和暴风雨等损害而减产以外,其余大部分产量都比去年增加。在偏僻山区的平和县,山格公社宝丰大队全队早稻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四成多。仙游县榜头公社南溪大队已收割和晒干扬净的六百一十八亩早稻,平均亩产量比去年增加五成多,其中有一百零二亩七厘丰产田亩产达一千零三十八斤十两。
在夏收大忙的同时,各地夏种大忙也陆续开始。全省目前已插下的连作晚稻已占计划种植面积六分之一。为了保证夏收夏种两不误,各公社生产队都有计划地安排夏收夏种劳力,开展工具改革和高工效竞赛运动,广泛推广边收、边打、边犁、边施基肥、边溶田、边插秧等流水作业法,从而使夏收夏种大多作得又快又好,大部分晚稻田也比去年犁得深、耙得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