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警察总监和齐白石的画
米谷
前一时期报上有一条短消息,说西班牙的某报主张禁止苏联电影“唐·吉呵德”入境,因为银幕上的唐·吉呵德是一个赤色“秘密间谍”,有企图渗入西班牙“进行共产主义宣传”的嫌疑。看了,真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也看过这部电影,可是并未发现——例如好莱坞片子中所经常发现那样——无声手枪、降落设备。也没有听到唐·吉呵德喊什么“罢工”的口号。心想:也许这家报社的编辑在美国情报局受过特别训练,另有“诀窍”,也未可知。
最近,偶然又看到了泰国警察总监乃沙怀·沙怀盛耶功的一道命令:禁止中文“齐白石草虫花卉”画集入境和传阅。命令中没有讲明原因,使我们十分纳闷。推想起来,莫非是这位总监老爷也发现了这位老画家原来是由赤色“秘密间谍”化装而成,他的那些“草虫花卉”也是“进行共产主义宣传”。说来真也凑巧,我书房里也挂着齐白石的画,每逢工作之余总要怡然自得地对它们赞叹不已。但从来没有想到其中却有如此一番“奥妙”。
自从警察总监的命令“指点”之后,我就天天琢磨齐白石的草虫花卉,看了又看,有时还要把画翻转来看看背后,或把裱糊的纸一层层撕开来,用放大镜来照。但是,看来看去总看不出一个名堂来。看来他们那些人确乎另有“慧眼”,与众不同。偶然将此事与一朋友谈及,却被他一言道破,他说:唐·吉呵德能把风车看成巨人,虽然弄破了自己脑袋,但毕竟不是“肉眼”凡胎。西班牙的大编辑和泰国的总监老爷,无非是受了他老人家的精神感召。他劝我不妨也用唐·吉呵德的眼光来看看那些画,也许会有所领悟。
第二天,我就自认是唐·吉呵德了。虽然没有盔甲长矛,但眼光、思想、逻辑都尽量按他老人家一套规矩。说来真也奇怪,我居然隐隐听得那小客栈里的两个土娼在封我什么“警察总监”兼“反共骑士”了(这是二十世纪的新封号),而我顿时变得脑筋开朗、目光炯炯,终于把“齐白石草虫花卉”的“恶毒阴谋”洞悉无遗了!
你们看,这是伪称“牡丹”的东西,竟然在白纸上涂了一朵大大的红色牡丹。为什么不画黑牡丹、白牡丹、蓝牡丹而偏偏要画红牡丹?其用意难道还不明白吗?二十年前蒋介石“委员长”就抓过穿红旗袍的人,今天还想来骗我总监老爷?呸!你们再看,这算是“螃蟹”。有人说螃蟹可以下酒,那是着了“共产魔道”的说法。为什么他不画花生米和兰花豆?难道不是借“螃蟹”来指着鼻子骂我们“横行无道”吗?企图煽动无知小民造反是这幅“螃蟹”的真正目的;你们看,这是所谓“瓜果”,茄子白菜什么的,还有这幅“小鱼”,都是共产党“经济侵略”的“宣传品”。内阁总理乃沙立元帅在制宪会议上曾为中国菜籽、鱼苗入口而痛不欲生,我做警察总监者岂能再容这种“宣传品”到处传阅!你们再看这幅所谓“青蛙”,画得不是很有趣、很讨人喜欢吗?告诉你,共产分子坏就坏在这种地方,他故意画得如此生动可爱,使你看了着迷。听说齐白石一向把青蛙画得活龙活现,可见此人是一个“秘密间谍”中的老手;说实话,琢磨来琢磨去只有这幅“虾”最使我伤脑筋,但毕竟在我眼前露了尾巴。我猛然记起山姆叔曾禁止过中国龙虾过境。况且,我曾一度学着唐·吉呵德在山坡上“苦炼”的模样,混身脱得精光(好在现在天气炎热)、头着地脚朝天般细细审查过这个来历不明的“虾”。果然,在乱七八糟的虾须虾脚之间,我发现了隐隐有“镰刀斧头”之类的标记;至于“齐白石”这个名字,虽然故意用一个“白”字来掩护,但图章却是“红色”的,无疑是在向泰国老百姓“打暗号”,要他们举起红旗闹共产革命……
够了,够了,齐白石“草虫花卉”的“罪证”已确凿无疑,而齐白石的身份——一个赤色“秘密间谍”——也犹如我是一个“疯子总监”那样无可争辩。写到这里,我照例高呼:“来人呀,把这份材料存案!”


第8版()
专栏:

新闻纪录影片之窗
吴楠
在这里,介绍给读者几个最近上映的新闻影片:
“风筝魏”
在第三十七号“新闻简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天津市著名的做风筝能手魏元泰。这个老艺人今年已八十七岁了。十六岁他就开始做风筝,至今已有七十一年历史。他精心制作的风筝不计其数,但每一个都经他自己放过。他做的风筝形式多样,精致美观,备受人们赞赏,因此人们都亲切地叫他“风筝魏”。他的后辈继承了他的事业。“风筝魏”不仅是做风筝的能手,也是放风筝的运动健将。
“鱼跃险滩”
在第四十一号“新闻简报”中,摄影师拍下了四川长寿龙溪河狮子滩鱼跃险滩的奇观。自从狮子滩修了电站的人工湖以后,季节适宜的时候奇观就出现了。先是两三条小鱼跳出水面,接着是十条八条在急流处跳起来、越跳越多、越跳越猛,不久便如万箭迸发、群星疾驰。跳过险滩的并不多,跳不过的却不灰心,回头再跳。有些大鱼跳起来以后跌在岩石上,即使跌得血痕斑斑也在所不惜,继续跳。这不但给人们增加眼福,还给附近的长寿农场增加了很大的副业收入。
“牛虻”作者伏尼契
英国女作家伏尼契是小说“牛虻”的作者。今年她已经九十五岁了。现在她住在美国纽约。在第八号“世界见闻”中,观众可以看到正在美国巡回演出的苏联芭蕾舞演员去祝贺伏尼契九十五岁诞辰的情景。“牛虻”在苏联已发行了三百多万册,苏联芭蕾舞演员给伏尼契带去了苏联千百万读者的祝贺。
“艾菲尔铁塔”
第九号“世界见闻”中有一个主题叫“艾菲尔铁塔”。这座铁塔在1889年建于法国巴黎。据说它是工程师艾菲尔倡议修建的,因此,也就用他的名字命名。
艾菲尔铁塔高三百公尺,有一千七百一十级阶梯,是当年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显示出法兰西全盛时期首都建设的宏伟气魄。据说,七十年来有三千五百万旅行者参观过这个铁塔,影片中可以看到马戏演员在那里进行惊险的表演,还可以看到当飞机还没有发明之前,曾经有人在铁塔的洋台上进行飞行试验的情景。
艾菲尔铁塔有它光荣的历史,但也有它耻辱的一页。影片记录下了德国法西斯强盗对它的沾污。现在,它的旁边是北大西洋公约国办事处的洋火盒似的房子,那里住着一小撮战争贩子,这使艾菲尔铁塔又一次蒙受侮辱。
“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我国青年艺术团准备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节目之一。这支乐曲朝气蓬勃,热情洋溢,它流传于舟山一带,在北京演出时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新闻简报”第四十一号中,纪录下了这支乐曲演出时紧张、有趣的情景,同时有乐曲录音。(附图片)
“风筝魏”正在精心制作风筝


第8版()
专栏:

丰沙线上
丁力
过山洞丰沙线有六十五个山洞,列车是爱钻山洞的长龙。我们在长龙的肚皮里,好像是划龙舟的梢公。不!像是驾着一艘快艇,在大山的肚皮里航行。窗外漆黑,茫如夜海,窗内挂着月亮,又圆又明。每出一个山洞我就唱歌,悬岩绝壁在眼前飞过,多么美丽的果林麦田!多么美丽的锦绣山河!每进一个山洞我就想起:我们不仅能穿山的肚皮,不仅能让火车飞过长江,将来还要它通过海底。永定河永定河原名无定河,东奔西窜,多不听说,好似一匹无缰野马,在华北山地平原上奔波。从前流的水太浑浊,简直和泥浆差不多;如今流的是清水,胜过玉液,土地爱喝。玉液撞在岩石上,溅起浪花好像白鹤,白鹤成群飞进稻田,白鹤成群飞下山坡。为啥这么清?这么白?因为官厅安了锁钥,把水锁在水库里,澄清以后,再给大伙。官厅水库官厅湖水如白云,山下一片白云横,白云茫茫似湖水,白云湖水难分清。湖边变成好牧场,牧羊女儿挥鞭唱,湖水清,岸草绿,羊群滚滚如白浪。湖身虽长许多湾,湾湾都有打鱼船。怀来旧城沉湖底,游人指点说从前。胜过瑶池储玉露,能灌良田千万丘。岸边设起扬水站,要叫湖水朝天流。


第8版()
专栏:

越过巴丹吉林沙漠
牟森 孙景明
我们电影摄制组随中国科学院治沙队综合考察队经过了二十几天戈壁滩上的考察工作后,在5月里开始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进行考察。
在沙漠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人们称它为沙漠之舟是有道理的。开始骑骆驼的第一天,全队就有三分之一的同志挨了摔,有的是一上骆驼就掉下来的,有的是在行走中被摔下来的,原因是除了向导和少数的几个同志以外,大家都第一次接触骆驼,还不了解它的脾气,掌握不了它。而骆驼和这些新的主人也是第一次见面,也有些惊慌,所以一路上有趣的场面不断出现。
这一天因为大家对于给骆驼绑鞍子,捆行李,打垛子等工作都不熟悉,所以从下午两点钟开始一直到五点多钟才将六十多峰骆驼弄好出发。再加上路上不断发生事故,又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因此四十华里的路程,一直走到夜里十一点钟还没有走到预定的宿营地——黑城子,因为天黑路不好认,迷了路,最后只得安营下寨,等天亮后再辨别方向。
第二天早晨,吵吵嚷嚷的喜悦声把我们由梦中惊醒,原来我们预计昨晚到达的黑城子就在我们斜后方约五华里,是因为昨晚天黑没有发现而走过了。现在在朝阳的照耀下,很清楚地出现了一片很完整的城堡,城西北角上的圆塔,耸立在沙丘和戈壁之间,显得分外宏伟壮丽。
黑城子方圆有四华里左右,城墙约有六米高,还很完整,只是部分的让沙漠埋没了。城里还有些断墙残壁。在一个已经坍毁了的用泥土修建的小圆塔里满是用黄土烧成的小泥佛和带有经文的图片。在西北角城墙上有一座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相似的土塔,在西南城角外面有一个像北京天文馆的建筑,屋顶是圆的,里面没有木梁也没有木柱,完全是泥土建筑的,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建筑水平是很高的。
据说当时这里守城的将军,人们称他黑将军,所以以后人们才叫它黑城子,大概有四百年到六百年的历史。
这个城市毁灭的原因,传说是当时黑将军守城,敌人屡攻不下,最后敌人由城外改变了流过城下的河道,断绝了这个城市的水源,才使这个城市遭到了毁灭。根据我们在城墙上看到的一堆守城用的雷石,有很多是打碎了的石磨,可以断定这里有过艰苦的战争。遗憾的是我们队里没有考古学家,不能根据这些遗迹来正确推断这个城市的始末。
因为这里没有水,我们只以一天的时间匆匆的拍了一些镜头,又继续前进。
考察队能够顺利的按计划穿过巴丹吉林沙漠,向导同志的作用是不小的。因为这里根本没有路,骆驼走过虽然留下足迹,但是一场大风便什么也看不见了。他们在基本上掌握了方向之后,就凭记忆,凭眼力,看沙山的山头,就可以大致不错的按计划行军和宿营。
在我们过去的想像中或者是在电影里看到的沙漠,大都是一片荒沙,或者是起伏不平像丘陵似的沙丘。但是这次进了巴丹吉林沙漠以后,实在使我们惊奇,完全是连绵不断的大沙山,有高达四百多米的。所以我们每天最多只能走两座沙山,两上两下就是大半天,四五十华里。
沙漠里的气候不但热,而且还干燥得很,有时候滤色镜脏了,想哈一口气擦一擦,但是哈不上,因为嘴里的气不等到玻璃上就蒸发掉了。气温虽达40℃多,但是身上没有汗,也是因为不等凝聚成汗就干了。沙漠里的雨量少也是这个原故。
沙漠里的气候虽然如此干燥,但是也有一些适应这样环境的植物生长。除了在沙漠边缘有索索、柽柳、红柳等植物生长外,在沙漠里的大沙山上也有沙蒿、沙拐枣、霸王等植物生长。它们为了适应干燥缺水的环境,叶子已经退化成针状,根子扎在沙子里几米深。
在巴丹吉林沙漠里,海子(小湖)是很多的,据蒙古族老年人说有三百六十个海子,我们虽没有见到那么多,但是遇到的也不少。因为气候干燥,雨量少,很多海子都干涸了。一些没有干涸的海子是因为地下有泉而保持了一定的水量。海子没有淡水的,大多数是咸的盐池(也有卤池),含盐成分很高,伸下手去就可以捞出雪白的盐来,有的已经成了卤水,阳光一照,一片红色,很好看。
巴丹吉林沙漠的中心——巴丹吉林庙就建筑在两个海子的中间,有山(沙山)有水,风景幽美,可以说是沙漠里的桃源。
这次我们进入沙漠的时间,选择的是初夏,不冷也不太热,而又躲过了风季,所以在沙漠里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没有遇到大风。但是在最后出沙漠的时候,在沙漠的边缘上,老天却和我们开了一个小玩笑。
那天,夜里十点多钟,我们还没有到达预定的宿营地,和进沙漠的第一天一样,天黑迷了路,又饿又渴,正在这个时候,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本来天黑就看不清路,这时连眼睛都睁不开了。骆驼也惊了,乱跑乱窜,有的跑的不知去向,也没有办法找,驮的东西丢的满地都是。我们的一个铁胶片箱子也摔瘪了。我们的导演老白同志不但被惊逃的骆驼摔了下来,而且还被拖了好远,更被踢了一脚。幸亏蹄子是软的,否则就严重了。
在这样的混乱情况下,党组织为了全队的安全,决定停止前进,就地宿营。大家忍着饿渴,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暴风雨之夜。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麦秆上的力学
王燮山
麦秆是很有用的东西。人们利用它中空的特点,把它压扁,编织成很多轻巧而实用的手工艺品,如扇子、凉帽等等。还有人利用它来吸饮料……
但是人们在利用麦秆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此轻轻的空心麦秆,却能承受比它重得多的麦穗,而不倒伏呢?
通常,很多人认为东西在受到压力时,实心杆件的承载能力应当比空心杆件大。在杆件很短的时候,这个常识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当杆件又细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像麦秆那样,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的计算表明,两根长度、面积相同的细长杆,空心杆的承压能力要比实心杆大两倍之多。因此假如设想把直立的空心麦秆用同样断面面积、同样长度和同样材料的实心杆来代替的话,实心杆将受不住麦穗的压力而倒伏。
在自然界里,很多植物都是中空的,常见的如:芦苇、竹等;其他如人和动物的骨头都是中空的。这正如三百多年前的力学奠基人伽利略所说的:“人类的技艺和大自然都在尽情地利用这种空心固体。这种物体可以不增加重量而大大增高它的强度。”
在工程上,人们利用这个道理,把一些高大的柱子和一些杆子都做成空心的;在机器中,人们广泛地用钢管和铁管来制造细长的承压的架子。当然这样做都是在杆件细而长的情况之下;如果杆件既粗且短,空心就没有什么优越性可言了。
麦秆的承载能力不但和断面的形状有关系,而且和秆的长度有关系。一根细而长的受压杆,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它的承压能力和长度的平方成反比;杆的长度增加一倍,那么它的承压能力只及原来的四分之一。因此如果麦秆长得过长,虽然仍是空心的,它也会受不了麦穗的压力而倒伏。有句农谚叫做:“清明淹住狗,一亩打一斗;清明淹住雁,一亩打一石。”这说明农民们很早就懂得麦秆长得过高(“淹住狗”)是不好的。从力学观点说来,麦秆愈短,它的承压能力愈大,愈不会倒伏。要使短而粗的麦秆长出沉甸结实的穗,这就需要农学家们的努力了。
6月22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上登着一篇题为“防倒伏专家——刘应祥”的通讯,这篇通讯中报道了河南农民刘应祥防止小麦倒伏的办法。主要的办法就是在生长的旺季里,把长得过快的麦秆,用人工把它压倒。被压倒的麦子,经过几天以后,又自动地长直,但在受挫折的地方长起了疙瘩,麦秆的长度也就相应地缩短了许多。这样做过两次后,麦秆的长度缩短了约18%,这些麦秆都没有产生倒伏。因此,秘密就在于:麦秆的长度被人为地缩短了,它的承压能力就相应地有了增加。


第8版()
专栏:

归圈(水彩画) 王信


第8版()
专栏:

警察总监和齐白石的画
米谷
前一时期报上有一条短消息,说西班牙的某报主张禁止苏联电影“唐·吉呵德”入境,因为银幕上的唐·吉呵德是一个赤色“秘密间谍”,有企图渗入西班牙“进行共产主义宣传”的嫌疑。看了,真使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也看过这部电影,可是并未发现——例如好莱坞片子中所经常发现那样——无声手枪、降落设备。也没有听到唐·吉呵德喊什么“罢工”的口号。心想:也许这家报社的编辑在美国情报局受过特别训练,另有“诀窍”,也未可知。
最近,偶然又看到了泰国警察总监乃沙怀·沙怀盛耶功的一道命令:禁止中文“齐白石草虫花卉”画集入境和传阅。命令中没有讲明原因,使我们十分纳闷。推想起来,莫非是这位总监老爷也发现了这位老画家原来是由赤色“秘密间谍”化装而成,他的那些“草虫花卉”也是“进行共产主义宣传”。说来真也凑巧,我书房里也挂着齐白石的画,每逢工作之余总要怡然自得地对它们赞叹不已。但从来没有想到其中却有如此一番“奥妙”。
自从警察总监的命令“指点”之后,我就天天琢磨齐白石的草虫花卉,看了又看,有时还要把画翻转来看看背后,或把裱糊的纸一层层撕开来,用放大镜来照。但是,看来看去总看不出一个名堂来。看来他们那些人确乎另有“慧眼”,与众不同。偶然将此事与一朋友谈及,却被他一言道破,他说:唐·吉呵德能把风车看成巨人,虽然弄破了自己脑袋,但毕竟不是“肉眼”凡胎。西班牙的大编辑和泰国的总监老爷,无非是受了他老人家的精神感召。他劝我不妨也用唐·吉呵德的眼光来看看那些画,也许会有所领悟。
第二天,我就自认是唐·吉呵德了。虽然没有盔甲长矛,但眼光、思想、逻辑都尽量按他老人家一套规矩。说来真也奇怪,我居然隐隐听得那小客栈里的两个土娼在封我什么“警察总监”兼“反共骑士”了(这是二十世纪的新封号),而我顿时变得脑筋开朗、目光炯炯,终于把“齐白石草虫花卉”的“恶毒阴谋”洞悉无遗了!
你们看,这是伪称“牡丹”的东西,竟然在白纸上涂了一朵大大的红色牡丹。为什么不画黑牡丹、白牡丹、蓝牡丹而偏偏要画红牡丹?其用意难道还不明白吗?二十年前蒋介石“委员长”就抓过穿红旗袍的人,今天还想来骗我总监老爷?呸!你们再看,这算是“螃蟹”。有人说螃蟹可以下酒,那是着了“共产魔道”的说法。为什么他不画花生米和兰花豆?难道不是借“螃蟹”来指着鼻子骂我们“横行无道”吗?企图煽动无知小民造反是这幅“螃蟹”的真正目的;你们看,这是所谓“瓜果”,茄子白菜什么的,还有这幅“小鱼”,都是共产党“经济侵略”的“宣传品”。内阁总理乃沙立元帅在制宪会议上曾为中国菜籽、鱼苗入口而痛不欲生,我做警察总监者岂能再容这种“宣传品”到处传阅!你们再看这幅所谓“青蛙”,画得不是很有趣、很讨人喜欢吗?告诉你,共产分子坏就坏在这种地方,他故意画得如此生动可爱,使你看了着迷。听说齐白石一向把青蛙画得活龙活现,可见此人是一个“秘密间谍”中的老手;说实话,琢磨来琢磨去只有这幅“虾”最使我伤脑筋,但毕竟在我眼前露了尾巴。我猛然记起山姆叔曾禁止过中国龙虾过境。况且,我曾一度学着唐·吉呵德在山坡上“苦炼”的模样,混身脱得精光(好在现在天气炎热)、头着地脚朝天般细细审查过这个来历不明的“虾”。果然,在乱七八糟的虾须虾脚之间,我发现了隐隐有“镰刀斧头”之类的标记;至于“齐白石”这个名字,虽然故意用一个“白”字来掩护,但图章却是“红色”的,无疑是在向泰国老百姓“打暗号”,要他们举起红旗闹共产革命……
够了,够了,齐白石“草虫花卉”的“罪证”已确凿无疑,而齐白石的身份——一个赤色“秘密间谍”——也犹如我是一个“疯子总监”那样无可争辩。写到这里,我照例高呼:“来人呀,把这份材料存案!”


第8版()
专栏:

新闻纪录影片之窗
吴楠
在这里,介绍给读者几个最近上映的新闻影片:
“风筝魏”
在第三十七号“新闻简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天津市著名的做风筝能手魏元泰。这个老艺人今年已八十七岁了。十六岁他就开始做风筝,至今已有七十一年历史。他精心制作的风筝不计其数,但每一个都经他自己放过。他做的风筝形式多样,精致美观,备受人们赞赏,因此人们都亲切地叫他“风筝魏”。他的后辈继承了他的事业。“风筝魏”不仅是做风筝的能手,也是放风筝的运动健将。
“鱼跃险滩”
在第四十一号“新闻简报”中,摄影师拍下了四川长寿龙溪河狮子滩鱼跃险滩的奇观。自从狮子滩修了电站的人工湖以后,季节适宜的时候奇观就出现了。先是两三条小鱼跳出水面,接着是十条八条在急流处跳起来、越跳越多、越跳越猛,不久便如万箭迸发、群星疾驰。跳过险滩的并不多,跳不过的却不灰心,回头再跳。有些大鱼跳起来以后跌在岩石上,即使跌得血痕斑斑也在所不惜,继续跳。这不但给人们增加眼福,还给附近的长寿农场增加了很大的副业收入。
“牛虻”作者伏尼契
英国女作家伏尼契是小说“牛虻”的作者。今年她已经九十五岁了。现在她住在美国纽约。在第八号“世界见闻”中,观众可以看到正在美国巡回演出的苏联芭蕾舞演员去祝贺伏尼契九十五岁诞辰的情景。“牛虻”在苏联已发行了三百多万册,苏联芭蕾舞演员给伏尼契带去了苏联千百万读者的祝贺。
“艾菲尔铁塔”
第九号“世界见闻”中有一个主题叫“艾菲尔铁塔”。这座铁塔在1889年建于法国巴黎。据说它是工程师艾菲尔倡议修建的,因此,也就用他的名字命名。
艾菲尔铁塔高三百公尺,有一千七百一十级阶梯,是当年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它显示出法兰西全盛时期首都建设的宏伟气魄。据说,七十年来有三千五百万旅行者参观过这个铁塔,影片中可以看到马戏演员在那里进行惊险的表演,还可以看到当飞机还没有发明之前,曾经有人在铁塔的洋台上进行飞行试验的情景。
艾菲尔铁塔有它光荣的历史,但也有它耻辱的一页。影片记录下了德国法西斯强盗对它的沾污。现在,它的旁边是北大西洋公约国办事处的洋火盒似的房子,那里住着一小撮战争贩子,这使艾菲尔铁塔又一次蒙受侮辱。
“舟山锣鼓”
“舟山锣鼓”是我国青年艺术团准备参加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的演出节目之一。这支乐曲朝气蓬勃,热情洋溢,它流传于舟山一带,在北京演出时受到观众热烈欢迎,“新闻简报”第四十一号中,纪录下了这支乐曲演出时紧张、有趣的情景,同时有乐曲录音。(附图片)
“风筝魏”正在精心制作风筝


第8版()
专栏:

丰沙线上
丁力
过山洞丰沙线有六十五个山洞,列车是爱钻山洞的长龙。我们在长龙的肚皮里,好像是划龙舟的梢公。不!像是驾着一艘快艇,在大山的肚皮里航行。窗外漆黑,茫如夜海,窗内挂着月亮,又圆又明。每出一个山洞我就唱歌,悬岩绝壁在眼前飞过,多么美丽的果林麦田!多么美丽的锦绣山河!每进一个山洞我就想起:我们不仅能穿山的肚皮,不仅能让火车飞过长江,将来还要它通过海底。永定河永定河原名无定河,东奔西窜,多不听说,好似一匹无缰野马,在华北山地平原上奔波。从前流的水太浑浊,简直和泥浆差不多;如今流的是清水,胜过玉液,土地爱喝。玉液撞在岩石上,溅起浪花好像白鹤,白鹤成群飞进稻田,白鹤成群飞下山坡。为啥这么清?这么白?因为官厅安了锁钥,把水锁在水库里,澄清以后,再给大伙。官厅水库官厅湖水如白云,山下一片白云横,白云茫茫似湖水,白云湖水难分清。湖边变成好牧场,牧羊女儿挥鞭唱,湖水清,岸草绿,羊群滚滚如白浪。湖身虽长许多湾,湾湾都有打鱼船。怀来旧城沉湖底,游人指点说从前。胜过瑶池储玉露,能灌良田千万丘。岸边设起扬水站,要叫湖水朝天流。


第8版()
专栏:

越过巴丹吉林沙漠
牟森 孙景明
我们电影摄制组随中国科学院治沙队综合考察队经过了二十几天戈壁滩上的考察工作后,在5月里开始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进行考察。
在沙漠里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骆驼,人们称它为沙漠之舟是有道理的。开始骑骆驼的第一天,全队就有三分之一的同志挨了摔,有的是一上骆驼就掉下来的,有的是在行走中被摔下来的,原因是除了向导和少数的几个同志以外,大家都第一次接触骆驼,还不了解它的脾气,掌握不了它。而骆驼和这些新的主人也是第一次见面,也有些惊慌,所以一路上有趣的场面不断出现。
这一天因为大家对于给骆驼绑鞍子,捆行李,打垛子等工作都不熟悉,所以从下午两点钟开始一直到五点多钟才将六十多峰骆驼弄好出发。再加上路上不断发生事故,又耽误了不少的时间,因此四十华里的路程,一直走到夜里十一点钟还没有走到预定的宿营地——黑城子,因为天黑路不好认,迷了路,最后只得安营下寨,等天亮后再辨别方向。
第二天早晨,吵吵嚷嚷的喜悦声把我们由梦中惊醒,原来我们预计昨晚到达的黑城子就在我们斜后方约五华里,是因为昨晚天黑没有发现而走过了。现在在朝阳的照耀下,很清楚地出现了一片很完整的城堡,城西北角上的圆塔,耸立在沙丘和戈壁之间,显得分外宏伟壮丽。
黑城子方圆有四华里左右,城墙约有六米高,还很完整,只是部分的让沙漠埋没了。城里还有些断墙残壁。在一个已经坍毁了的用泥土修建的小圆塔里满是用黄土烧成的小泥佛和带有经文的图片。在西北角城墙上有一座与北京北海公园的白塔相似的土塔,在西南城角外面有一个像北京天文馆的建筑,屋顶是圆的,里面没有木梁也没有木柱,完全是泥土建筑的,这足以说明当时的建筑水平是很高的。
据说当时这里守城的将军,人们称他黑将军,所以以后人们才叫它黑城子,大概有四百年到六百年的历史。
这个城市毁灭的原因,传说是当时黑将军守城,敌人屡攻不下,最后敌人由城外改变了流过城下的河道,断绝了这个城市的水源,才使这个城市遭到了毁灭。根据我们在城墙上看到的一堆守城用的雷石,有很多是打碎了的石磨,可以断定这里有过艰苦的战争。遗憾的是我们队里没有考古学家,不能根据这些遗迹来正确推断这个城市的始末。
因为这里没有水,我们只以一天的时间匆匆的拍了一些镜头,又继续前进。
考察队能够顺利的按计划穿过巴丹吉林沙漠,向导同志的作用是不小的。因为这里根本没有路,骆驼走过虽然留下足迹,但是一场大风便什么也看不见了。他们在基本上掌握了方向之后,就凭记忆,凭眼力,看沙山的山头,就可以大致不错的按计划行军和宿营。
在我们过去的想像中或者是在电影里看到的沙漠,大都是一片荒沙,或者是起伏不平像丘陵似的沙丘。但是这次进了巴丹吉林沙漠以后,实在使我们惊奇,完全是连绵不断的大沙山,有高达四百多米的。所以我们每天最多只能走两座沙山,两上两下就是大半天,四五十华里。
沙漠里的气候不但热,而且还干燥得很,有时候滤色镜脏了,想哈一口气擦一擦,但是哈不上,因为嘴里的气不等到玻璃上就蒸发掉了。气温虽达40℃多,但是身上没有汗,也是因为不等凝聚成汗就干了。沙漠里的雨量少也是这个原故。
沙漠里的气候虽然如此干燥,但是也有一些适应这样环境的植物生长。除了在沙漠边缘有索索、柽柳、红柳等植物生长外,在沙漠里的大沙山上也有沙蒿、沙拐枣、霸王等植物生长。它们为了适应干燥缺水的环境,叶子已经退化成针状,根子扎在沙子里几米深。
在巴丹吉林沙漠里,海子(小湖)是很多的,据蒙古族老年人说有三百六十个海子,我们虽没有见到那么多,但是遇到的也不少。因为气候干燥,雨量少,很多海子都干涸了。一些没有干涸的海子是因为地下有泉而保持了一定的水量。海子没有淡水的,大多数是咸的盐池(也有卤池),含盐成分很高,伸下手去就可以捞出雪白的盐来,有的已经成了卤水,阳光一照,一片红色,很好看。
巴丹吉林沙漠的中心——巴丹吉林庙就建筑在两个海子的中间,有山(沙山)有水,风景幽美,可以说是沙漠里的桃源。
这次我们进入沙漠的时间,选择的是初夏,不冷也不太热,而又躲过了风季,所以在沙漠里一个多月的时间,几乎没有遇到大风。但是在最后出沙漠的时候,在沙漠的边缘上,老天却和我们开了一个小玩笑。
那天,夜里十点多钟,我们还没有到达预定的宿营地,和进沙漠的第一天一样,天黑迷了路,又饿又渴,正在这个时候,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本来天黑就看不清路,这时连眼睛都睁不开了。骆驼也惊了,乱跑乱窜,有的跑的不知去向,也没有办法找,驮的东西丢的满地都是。我们的一个铁胶片箱子也摔瘪了。我们的导演老白同志不但被惊逃的骆驼摔了下来,而且还被拖了好远,更被踢了一脚。幸亏蹄子是软的,否则就严重了。
在这样的混乱情况下,党组织为了全队的安全,决定停止前进,就地宿营。大家忍着饿渴,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暴风雨之夜。


第8版()
专栏:知识小品

麦秆上的力学
王燮山
麦秆是很有用的东西。人们利用它中空的特点,把它压扁,编织成很多轻巧而实用的手工艺品,如扇子、凉帽等等。还有人利用它来吸饮料……
但是人们在利用麦秆的时候,有没有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此轻轻的空心麦秆,却能承受比它重得多的麦穗,而不倒伏呢?
通常,很多人认为东西在受到压力时,实心杆件的承载能力应当比空心杆件大。在杆件很短的时候,这个常识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当杆件又细又长,超过一定的限度时,像麦秆那样,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的计算表明,两根长度、面积相同的细长杆,空心杆的承压能力要比实心杆大两倍之多。因此假如设想把直立的空心麦秆用同样断面面积、同样长度和同样材料的实心杆来代替的话,实心杆将受不住麦穗的压力而倒伏。
在自然界里,很多植物都是中空的,常见的如:芦苇、竹等;其他如人和动物的骨头都是中空的。这正如三百多年前的力学奠基人伽利略所说的:“人类的技艺和大自然都在尽情地利用这种空心固体。这种物体可以不增加重量而大大增高它的强度。”
在工程上,人们利用这个道理,把一些高大的柱子和一些杆子都做成空心的;在机器中,人们广泛地用钢管和铁管来制造细长的承压的架子。当然这样做都是在杆件细而长的情况之下;如果杆件既粗且短,空心就没有什么优越性可言了。
麦秆的承载能力不但和断面的形状有关系,而且和秆的长度有关系。一根细而长的受压杆,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它的承压能力和长度的平方成反比;杆的长度增加一倍,那么它的承压能力只及原来的四分之一。因此如果麦秆长得过长,虽然仍是空心的,它也会受不了麦穗的压力而倒伏。有句农谚叫做:“清明淹住狗,一亩打一斗;清明淹住雁,一亩打一石。”这说明农民们很早就懂得麦秆长得过高(“淹住狗”)是不好的。从力学观点说来,麦秆愈短,它的承压能力愈大,愈不会倒伏。要使短而粗的麦秆长出沉甸结实的穗,这就需要农学家们的努力了。
6月22日人民日报第二版上登着一篇题为“防倒伏专家——刘应祥”的通讯,这篇通讯中报道了河南农民刘应祥防止小麦倒伏的办法。主要的办法就是在生长的旺季里,把长得过快的麦秆,用人工把它压倒。被压倒的麦子,经过几天以后,又自动地长直,但在受挫折的地方长起了疙瘩,麦秆的长度也就相应地缩短了许多。这样做过两次后,麦秆的长度缩短了约18%,这些麦秆都没有产生倒伏。因此,秘密就在于:麦秆的长度被人为地缩短了,它的承压能力就相应地有了增加。


第8版()
专栏:

归圈(水彩画) 王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