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7月29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同资本主义部分的关系
蒋学模
现在就我个人在学习中的体会,来谈谈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特别是同资本主义部分的关系。
有些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是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都同时存在和同样发生作用的。属于这一类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有劳动、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货币、价格、国民收入、价值规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社会再生产的某些基本规律等等。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这些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它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或是特殊的表现形式。但是,它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性,是其共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假如不首先认识这些范畴和规律的共性,便很难深刻地理解它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性。例如,不懂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一般原理,以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特性的分析,就很难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获得正确的、透彻的认识。我国经济学界目前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争论,意见分歧的关键,是大家对商品和价值这些基本范畴的理解还并不一致。由此也可以证明,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是不能完全抛开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的。
除了上述这一类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以外,大部分经济范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特有的生产关系的,大部分经济规律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经济生活发展的特殊规律性的。例如,像资本、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无产阶级相对贫穷化和绝对贫穷化的规律等等,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范畴和规律。这一类范畴和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了学好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仍然需要对它们有一般的了解。
为什么我们还得花一部分时间去了解这些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呢?这有几方面的理由。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来的。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社会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起了变化。人们的生产关系改变了,反映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也就必然跟着改变。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许多新的经济范畴,正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新的生产关系的。但是,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经济机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夜之间完全摧毁。在某些方面,为了避免伴随着剧烈的变革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混乱和损失,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下,我们仍然在形式上保留着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经济机构和经济制度,利用旧的形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内容。因此,在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中,有些范畴仍然沿用着资本主义部分的名称,如信用、工资、利润、利息等等。如果从表面现象来看,似乎这些资本主义的范畴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同过去一样。其实,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用、工资、利润、利息,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信用、工资、利润、利息,名称虽是一样,却是反映着根本不同的生产关系。我们对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有了一般的了解,就可以在对比之下使我们对社会主义部分的这一类范畴的实质获得更显明和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区别社会主义经济生活某些方面的现象和本质。
第二,经典作家们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的时候,往往还同时论述到同这些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有关的一般原理。例如,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时候,就深刻地阐述了协作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理;在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的时候,同时也分析了生产和流通的一般关系,分析了由于社会分工所决定的商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一般作用,分析了纯粹流通费用一般的性质及其补偿源泉。上述这一类的一般原理,对于我们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同样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第三,经典作家们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分析,原来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但是,其中某些理论,假如我们撇开它与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相联系的部分,往往可以发现对于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若干基本原理或基本论点。例如,在马克思和列宁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中,就包含着对一切社会形态都同样适用的再生产的某些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如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原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占优先地位的原理等等,正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又如,在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地租的理论中,其中关于产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离市场远近的差别)和一般经济条件(以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能按同一个价格出售)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农业中的级差地租的产生,也是完全有效的。
从上面所说的几个方面看来,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社会主义部分的关键,主要当然是要依靠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认真地钻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的论述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有关著作,学习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有关的决议和指示,学习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但是,鉴于社会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有着上述的联系,为了学好社会主义部分,对于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部分,也需要有一般的了解。据我个人在学习中的体会,我们在学习社会主义部分以前,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理论,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的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以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必须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否则无法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部分和准确地获得其全部知识。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报刊文摘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的。大家知道,人要生活,就要生产,要生产,就要交换,就要分配,就要消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人们要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因生产方式与所有制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各个不同社会的支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规律的。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们就有可能进一步从理论上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懂得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懂得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这样,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在全世界必然胜利的信心,就可以建立在牢固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方向明确,立场坚定,即使在大的政治风浪里也不会迷失方向。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们就有可能对经济生活中的错综复杂现象,诸如为什么英美各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都没有我们多,劳动者却找不到工作做,我国有六亿五千多万人,劳动力还这样紧张;为什么英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发展速度并没有我们高,生产的东西总卖不出去,我们的生产发展速度比它们高得多,生产出来的东西却供不应求;等等,从理论上给以回答。我们就有可能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中的丰富经验,不论是生产方面的,分配方面的;是交换方面的,消费方面的;是制定政策方面的,执行政策方面的;是九个指头的,一个指头的;等等,都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我们就有可能更好地运用社会经济规律,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等价交换的规律,按劳分配的规律,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规律的要求,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样,我们想的、说的、做的就可以建立在对于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上,把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思想上的自觉性,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也就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
(摘自山西“前进”杂志第七期评论“学好政治经济学”)
不做经济工作也要学习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规律的科学,它说明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即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原理和苏联以及各兄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性等等,所以它能够使我们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认识经济过程的本质和内部联系,预见经济过程发展的趋向。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但是不能改变和消灭经济规律。如果人们在行动中不顾及这些经济规律,违反了经济规律,就会碰壁,工作就要犯错误。我们共产党人总是根据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经济规律,来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建设方针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就是党根据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干部要能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和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和决议,就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知识,就必须要有经济理论知识,力求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在大跃进中,在我国人民生活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例如: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问题;发展商品生产和利用价值规律问题;按劳分配原则问题;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和按比例发展的关系等等问题。我们学习政治经济学,正是为了从理论上提高我们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促使我国社会生产力高速度的发展。
对于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有的人是了解的,有的人却不很了解。有些人只愿意学哲学,认为哲学是普遍规律,学了哲学到处可以用,似乎不必去学政治经济学,也可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诚然,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我们用以观察一切问题的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但是马克思主义所以战无不胜,也是因为它把自己奠定在对社会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周到和最详细的证实和运用。作为一个革命干部,光有哲学的普遍规律的知识,没有经济规律的知识是很不够的,要知道经济规律,只有去学点政治经济学,哲学是不能代替政治经济学的。而经济规律,也不是只有在经济部门工作的同志才与它打交道,经济生活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党的各项经济政策跟每个人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何况,政治经济学又是研究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所以,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必须要学习,做别的工作的同志,也同样需要学习,正像做经济工作的同志,也需要学习哲学一样。
(摘自上海“解放”杂志第十四期评论“学好政治经济学”)
学了哲学,还要学政治经济学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学习,是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学习空气比较活跃,许多同志都积极学习经济理论,并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少数同志对学习经济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大注意经济理论的学习。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哲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就可以做好经济工作,用不着认真学习经济理论。他们不懂得,虽然唯物辩证法是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普遍规律,因而它也是支配经济现象的规律。要做好经济工作,当然要学好哲学,掌握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可是,在经济现象中,也和在其他各种现象中一样,除了有辩证法的普遍规律而外,还有更多的特殊规律。这些特殊规律,是经济科学所揭示的。不认识这些特殊的经济规律,就无从辨别经济现象和其他各种现象的本质的差别,发现经济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从而也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经济问题。因此,要做好经济工作,不仅应当学好哲学,而且应当学好经济学。在目前我们对经济建设还不很熟悉,经济理论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要做好经济工作,更需要着重致力于经济理论的学习,深刻认识和正确掌握客观经济规律。何况哲学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其他科学成就的概括,哲学是在其他科学的成就里发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规律。认真学习经济理论,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有些人认为,党关于经济问题的政策和决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直接指导我们工作的最好的理论。只要抓紧学习党的这些政策和决议,就可以做好经济工作,不必再花费很多工夫学习有关经济理论的经典著作。不错,党关于经济问题的政策和决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创造性的运用,是直接指导我们工作的最好的理论。我们只有全面理解了党的这些政策和决议,才能在工作中辨清方向,抓住事物的本质,透彻地解决问题。但是,正因为党的这些政策和决议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创造性的运用,所以,要想全面地理解和正确地执行党的这些政策和决议,做好经济工作,就不能仅仅学习党的政策和决议,还必须认真钻研经典著作,特别是有关经济理论的经典著作,深刻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
还有些人认为,不做经济工作的人,可以不必学习经济理论。这些同志不了解,如果不学经济理论,在不同程度上懂得经济建设的规律,就会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很好地满足甚至违背经济建设的需要。学习经济理论,懂得经济建设的规律,才能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获得正确的认识。
客观形势迫切地要求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识水平,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学好经济理论的良好条件。只要我们肯付出更大的努力,密切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践,就一定能够在经济理论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自陕西“思想战线”杂志第七期评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第7版()
专栏:书刊评介

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
——介绍“狄德罗哲学选集”
朱德生
法国唯物主义者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们在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中,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了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又为空想社会主义所继承。但是,长期以来,资产阶级的哲学家们,总想抹杀他们的成就,在他们的哲学史中,很少提到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名字和理论,即使有一点,也是曲解得面目全非了。只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恢复了法国唯物主义者们的应有的荣誉。同样,在我国也只是在解放后,法国唯物主义者才受到了重视,开始在出版他们的著作,研究他们的理论。
在已经出版的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重要哲学著作中,有“狄德罗哲学选集”、拉·梅特利的“人是机器”。“狄德罗哲学选集”收集了狄德罗的大小八篇作品。狄德罗的某些重要著作——如“为告诫睁眼人而谈盲人的信”、“对爱尔维修‘论人’一书的系统反驳”、“生理学基础”等等——中的思想,本集没有选入。因此,这本选集还不能说是对狄德罗哲学思想的全面的介绍。但是对于我国的广大读者来说,这本选集仍然是十分有用的,通过选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狄德罗作为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者的许多光辉成就。
狄德罗在早期是一个自然神论者(见本书“哲学思想录”),还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但在当时,他也不是一个坚定的有神论者,相反,对于他来说,自然神论不过是为摆脱宗教神学而铺设的方便道路而已。所以,在我们翻开“对自然的解释”时,就能发现他已经开始走上无神论者的道路了。从此以后,他就一往直前,发挥了很多深刻的唯物主义思想。
狄德罗毫不犹豫地肯定了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即物质的实体。设想所谓超越物质的实体,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种制造混乱的假设。他说:物质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我们的感官能够感知得到的。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由一种最小的微粒——分子(或称元素)所组成的。这里清楚地表明他继承了古代原子论者的唯物主义传统。但是他把原子论的思想大大地向前发展了。首先,在物质的分割有没有限度的问题上,从德谟克里特到伽桑狄,都认为原子就是分割的最后限度了,不能再分割了。狄德罗也肯定了这点:分子是物质的东西的自然分割的限度。但是他却作了一点保留,说由于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人为的分割将比自然的分割更进一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猜测,他走近了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的观点。其次,从德谟克利特到伽桑狄都认为:原子的不同,只在于重量、大小、形态而已。而狄德罗则认为:不仅如此,主要的还在于所有的分子在质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客观世界现象的多样性,根源于物质的质的多样性;如果认为所有的分子都是同质的,那就等于说要用同一种颜色去画出五颜六色的画面,这是不能想像的。这样狄德罗就发展和丰富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重要的原理。
同时,在反对神学和二元论的斗争中,他又发挥了运动是物质的本性这一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们经常是被放在对立的地位来考察的。唯心主义和神学经常利用这点来证明上帝的存在:物质是被动的,推动这个世界的是上帝。而狄德罗则指出:把物质和运动置于对立的地位是荒谬的;设想物质是静止的,并企图到物质以外去寻找运动的源泉,是一个可怕的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本性。“那秉有一种适合其本性的性质的分子,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力。它作用于另一个分子,另一个分子也作用于它。”(“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正如物质是永恒的、不灭的,运动也是永恒的、不灭的。所以在狄德罗的理论中,已逻辑地包含有如下的结论: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能的。
不过,在关于物质运动的问题上,狄德罗的特出的成就还在于他第一个颇为正确地探讨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他说:运动是绝对的,和时间、空间一样是实在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的静止只是一个空洞的抽象,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他举了一个例:一只处在暴风雨中的船只,自然全船都在动荡不定中,而且组成这只船和船上的各种物体的分子,也在永不停止的激动着,所以,整个说来,它们是处在绝对的运动中的。但是,如果指船中的某一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关系来说,则它们又处在相对的静止中。这样,狄德罗就猜测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法。不过由于他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还没有能够科学地把这一辩证关系概括出来。
为了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狄德罗详细地论证了思惟是物质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属性。这一原理受到了列宁的特别重视,并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援引了这些材料。思惟是人脑的特性这一点,拉·梅特利就已经提出过了,但是他没有讨论人脑如何获得了这一属性。狄德罗才第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反对莫伯都依的神学的不彻底性时,指出了物质按其本性来说,就具有一种迟钝的感受性。这种感受性,比之“最接近死物质的动物的感受性,还要小一千倍”。不过只要具备了适宜的条件,它就会发展起来,这种迟钝的感受性就会向活跃的感受性过渡。他就是由无机界向有机界的过渡。当然从有机界的出现到能思想的人的出现,距离还很遥远,不过他以为这段距离(困难)比之从无机界到有机界是要小得多了。而且物质的因素既然能说明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的过渡,自然也能说明由低级生物到能思想的人的过渡。所以我们根本用不着因为要详细说明这一问题还有困难,而去假设一个上帝。由此出发,他严厉的驳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和笛卡儿的二元论(“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
在这里,我们发现狄德罗关于发展的思想是十分明确了。在“达朗贝的梦”中,他引伸出了普遍和明确的结论。他说:“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过渡,只有全体是不变的。”这是多么辩证而中肯啊!这种思想,差不多在本集的每一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所以恩格斯在谈到十八世纪哲学家们的辩证思惟的时候,提到了他,并且举出了他的
“拉摩的侄儿”作为例子。在“拉摩的侄儿”中,他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这是和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出发,达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他说:人的自然本性,有好的,也有坏的,但是对那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说:这是必须被禁止的。一个伟大的性格,总是由好些相反的性质之间的自然平衡所造成的。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如果一切都是完美的,那末也就没有任何完美的东西了。不仅对于客观世界,狄德罗把握到了不少辩证的思想,对于主观世界,他也提到了一些辩证的看法。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是“对自然的解释”中所提到的:人的全部认识活动“都归结到从感觉回到思考,又从思考回到感觉”。这是对于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一次猜测。……所以辩证法的思想,是狄德罗的又一个重要的贡献。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说:狄德罗的哲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它对于我们是一个值得继续发掘的宝藏。已经出版的“狄德罗哲学选集”的出版,大概可以说,就标志这项工作的开端。
当然,狄德罗的唯物主义,总的说来,还没有完全突破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他肯定了世界是物质的,但是他还不明白应当怎样从哲学上规定物质的含义。他不是把物质了解为“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我们感觉的东西,即我们感觉到的客观实在,等等”(列宁);而正和以前所有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一样,从物质的结构方面来了解物质。他肯定了思惟是物质的产物,但是他却不了解社会实践在思惟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似乎思惟只是自然的产物。他肯定了人的认识是要反映客观实在,但是他却以为抽象概念只是对于同类事物的一个省略符号而已,不像感觉经验那样,有它类似的对象。……
但是尽管如此,他的著作仍然值得我们研究。


第7版()
专栏: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同资本主义部分的关系
蒋学模
现在就我个人在学习中的体会,来谈谈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特别是同资本主义部分的关系。
有些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是在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都同时存在和同样发生作用的。属于这一类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有劳动、劳动生产率、商品、价值、货币、价格、国民收入、价值规律、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规律、社会再生产的某些基本规律等等。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这些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它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具有特殊的社会属性或是特殊的表现形式。但是,它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性,是其共性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假如不首先认识这些范畴和规律的共性,便很难深刻地理解它们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特殊性。例如,不懂得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一般原理,以及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特性的分析,就很难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获得正确的、透彻的认识。我国经济学界目前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问题的争论,意见分歧的关键,是大家对商品和价值这些基本范畴的理解还并不一致。由此也可以证明,学习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是不能完全抛开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的。
除了上述这一类一切社会形态或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以外,大部分经济范畴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特有的生产关系的,大部分经济规律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下经济生活发展的特殊规律性的。例如,像资本、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无产阶级相对贫穷化和绝对贫穷化的规律等等,都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特有的范畴和规律。这一类范畴和规律,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是不存在的,但是,为了学好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仍然需要对它们有一般的了解。
为什么我们还得花一部分时间去了解这些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生活中根本不存在的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呢?这有几方面的理由。
第一,社会主义社会是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来的。在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经过社会主义革命,社会经济制度从根本上起了变化。人们的生产关系改变了,反映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也就必然跟着改变。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许多新的经济范畴,正是反映社会主义制度下新的生产关系的。但是,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一切经济机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夜之间完全摧毁。在某些方面,为了避免伴随着剧烈的变革所带来的某种程度的混乱和损失,在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前提下,我们仍然在形式上保留着旧社会所遗留下来的经济机构和经济制度,利用旧的形式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新内容。因此,在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中,有些范畴仍然沿用着资本主义部分的名称,如信用、工资、利润、利息等等。如果从表面现象来看,似乎这些资本主义的范畴在我们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同过去一样。其实,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信用、工资、利润、利息,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信用、工资、利润、利息,名称虽是一样,却是反映着根本不同的生产关系。我们对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有了一般的了解,就可以在对比之下使我们对社会主义部分的这一类范畴的实质获得更显明和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区别社会主义经济生活某些方面的现象和本质。
第二,经典作家们在分析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的时候,往往还同时论述到同这些资本主义的经济范畴有关的一般原理。例如,马克思在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的时候,就深刻地阐述了协作可以创造新的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理;在分析资本的流通过程的时候,同时也分析了生产和流通的一般关系,分析了由于社会分工所决定的商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一般作用,分析了纯粹流通费用一般的性质及其补偿源泉。上述这一类的一般原理,对于我们分析社会主义经济同样是具有指导意义的。
第三,经典作家们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论分析,原来的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但是,其中某些理论,假如我们撇开它与资本主义的社会本质相联系的部分,往往可以发现对于分析社会主义经济也同样具有指导意义的若干基本原理或基本论点。例如,在马克思和列宁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中,就包含着对一切社会形态都同样适用的再生产的某些基本原理。这些基本原理,如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唯一源泉的原理,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增长占优先地位的原理等等,正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制订经济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又如,在马克思和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地租的理论中,其中关于产生资本主义级差地租的自然条件(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离市场远近的差别)和一般经济条件(以不同的劳动生产率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只能按同一个价格出售)的分析,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农业中的级差地租的产生,也是完全有效的。
从上面所说的几个方面看来,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学好社会主义部分的关键,主要当然是要依靠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来认真地钻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同志的论述社会主义经济问题的有关著作,学习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党和政府有关的决议和指示,学习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写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三版下册。但是,鉴于社会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有着上述的联系,为了学好社会主义部分,对于社会主义以前的部分,特别是对于资本主义部分,也需要有一般的了解。据我个人在学习中的体会,我们在学习社会主义部分以前,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的理论,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的理论,剩余价值和资本积累的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以及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必须有一个概括的了解。否则无法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部分和准确地获得其全部知识。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报刊文摘
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目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在生产中的社会关系的。大家知道,人要生活,就要生产,要生产,就要交换,就要分配,就要消费。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过程中,人们要发生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因生产方式与所有制形式的不同而不同。政治经济学就是研究各个不同社会的支配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规律的。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们就有可能进一步从理论上懂得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懂得为什么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懂得为什么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这样,我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我们对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共产主义事业在全世界必然胜利的信心,就可以建立在牢固的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方向明确,立场坚定,即使在大的政治风浪里也不会迷失方向。通过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们就有可能对经济生活中的错综复杂现象,诸如为什么英美各资本主义国家人口都没有我们多,劳动者却找不到工作做,我国有六亿五千多万人,劳动力还这样紧张;为什么英美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发展速度并没有我们高,生产的东西总卖不出去,我们的生产发展速度比它们高得多,生产出来的东西却供不应求;等等,从理论上给以回答。我们就有可能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特别是1958年大跃进中的丰富经验,不论是生产方面的,分配方面的;是交换方面的,消费方面的;是制定政策方面的,执行政策方面的;是九个指头的,一个指头的;等等,都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我们就有可能更好地运用社会经济规律,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等价交换的规律,按劳分配的规律,劳动生产力不断提高的规律的要求,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这样,我们想的、说的、做的就可以建立在对于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和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理解上,把革命热情和科学精神更好地结合起来,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思想上的自觉性,改进工作方法和领导作风,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这也就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目的。
(摘自山西“前进”杂志第七期评论“学好政治经济学”)
不做经济工作也要学习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经济规律的科学,它说明人类社会各个不同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即经济规律。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学原理和苏联以及各兄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揭示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规律,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以及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的必然性等等,所以它能够使我们透过复杂的经济现象,认识经济过程的本质和内部联系,预见经济过程发展的趋向。经济规律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能够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但是不能改变和消灭经济规律。如果人们在行动中不顾及这些经济规律,违反了经济规律,就会碰壁,工作就要犯错误。我们共产党人总是根据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经济规律,来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和经济建设方针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就是党根据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而制定出来的。所以,我们的干部要能正确地全面地理解和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和决议,就必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的知识,就必须要有经济理论知识,力求认识和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在大跃进中,在我国人民生活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例如:从集体所有制过渡到全民所有制、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问题;发展商品生产和利用价值规律问题;按劳分配原则问题;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和按比例发展的关系等等问题。我们学习政治经济学,正是为了从理论上提高我们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要求,促使我国社会生产力高速度的发展。
对于学习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有的人是了解的,有的人却不很了解。有些人只愿意学哲学,认为哲学是普遍规律,学了哲学到处可以用,似乎不必去学政治经济学,也可以认识社会经济现象。诚然,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我们用以观察一切问题的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我们应该好好学习。但是马克思主义所以战无不胜,也是因为它把自己奠定在对社会客观经济规律的科学分析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周到和最详细的证实和运用。作为一个革命干部,光有哲学的普遍规律的知识,没有经济规律的知识是很不够的,要知道经济规律,只有去学点政治经济学,哲学是不能代替政治经济学的。而经济规律,也不是只有在经济部门工作的同志才与它打交道,经济生活是跟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党的各项经济政策跟每个人也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何况,政治经济学又是研究社会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的,是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所以,做经济工作的同志必须要学习,做别的工作的同志,也同样需要学习,正像做经济工作的同志,也需要学习哲学一样。
(摘自上海“解放”杂志第十四期评论“学好政治经济学”)
学了哲学,还要学政治经济学
加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学习,是我们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目前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学习空气比较活跃,许多同志都积极学习经济理论,并已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有少数同志对学习经济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大注意经济理论的学习。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哲学,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就可以做好经济工作,用不着认真学习经济理论。他们不懂得,虽然唯物辩证法是一切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普遍规律,因而它也是支配经济现象的规律。要做好经济工作,当然要学好哲学,掌握辩证法的普遍规律。可是,在经济现象中,也和在其他各种现象中一样,除了有辩证法的普遍规律而外,还有更多的特殊规律。这些特殊规律,是经济科学所揭示的。不认识这些特殊的经济规律,就无从辨别经济现象和其他各种现象的本质的差别,发现经济运动发展的特殊的原因,从而也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处理经济问题。因此,要做好经济工作,不仅应当学好哲学,而且应当学好经济学。在目前我们对经济建设还不很熟悉,经济理论水平还不高的情况下,要做好经济工作,更需要着重致力于经济理论的学习,深刻认识和正确掌握客观经济规律。何况哲学是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其他科学成就的概括,哲学是在其他科学的成就里发现了辩证法的普遍规律。认真学习经济理论,也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哲学的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有些人认为,党关于经济问题的政策和决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是直接指导我们工作的最好的理论。只要抓紧学习党的这些政策和决议,就可以做好经济工作,不必再花费很多工夫学习有关经济理论的经典著作。不错,党关于经济问题的政策和决议,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创造性的运用,是直接指导我们工作的最好的理论。我们只有全面理解了党的这些政策和决议,才能在工作中辨清方向,抓住事物的本质,透彻地解决问题。但是,正因为党的这些政策和决议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的指导下制定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原则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创造性的运用,所以,要想全面地理解和正确地执行党的这些政策和决议,做好经济工作,就不能仅仅学习党的政策和决议,还必须认真钻研经典著作,特别是有关经济理论的经典著作,深刻领会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
还有些人认为,不做经济工作的人,可以不必学习经济理论。这些同志不了解,如果不学经济理论,在不同程度上懂得经济建设的规律,就会使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能很好地满足甚至违背经济建设的需要。学习经济理论,懂得经济建设的规律,才能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获得正确的认识。
客观形势迫切地要求我们提高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认识水平,同时,也向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学好经济理论的良好条件。只要我们肯付出更大的努力,密切结合我国经济建设实践,就一定能够在经济理论学习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摘自陕西“思想战线”杂志第七期评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


第7版()
专栏:书刊评介

法国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
——介绍“狄德罗哲学选集”
朱德生
法国唯物主义者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他们在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中,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了无神论和唯物主义的理论,而这一理论又为空想社会主义所继承。但是,长期以来,资产阶级的哲学家们,总想抹杀他们的成就,在他们的哲学史中,很少提到法国唯物主义者的名字和理论,即使有一点,也是曲解得面目全非了。只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才恢复了法国唯物主义者们的应有的荣誉。同样,在我国也只是在解放后,法国唯物主义者才受到了重视,开始在出版他们的著作,研究他们的理论。
在已经出版的法国唯物主义者的重要哲学著作中,有“狄德罗哲学选集”、拉·梅特利的“人是机器”。“狄德罗哲学选集”收集了狄德罗的大小八篇作品。狄德罗的某些重要著作——如“为告诫睁眼人而谈盲人的信”、“对爱尔维修‘论人’一书的系统反驳”、“生理学基础”等等——中的思想,本集没有选入。因此,这本选集还不能说是对狄德罗哲学思想的全面的介绍。但是对于我国的广大读者来说,这本选集仍然是十分有用的,通过选集,我们还是能够看到狄德罗作为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者的许多光辉成就。
狄德罗在早期是一个自然神论者(见本书“哲学思想录”),还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但在当时,他也不是一个坚定的有神论者,相反,对于他来说,自然神论不过是为摆脱宗教神学而铺设的方便道路而已。所以,在我们翻开“对自然的解释”时,就能发现他已经开始走上无神论者的道路了。从此以后,他就一往直前,发挥了很多深刻的唯物主义思想。
狄德罗毫不犹豫地肯定了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即物质的实体。设想所谓超越物质的实体,是没有根据的,只是一种制造混乱的假设。他说:物质并不是抽象的,而是我们的感官能够感知得到的。一切物质的东西都是由一种最小的微粒——分子(或称元素)所组成的。这里清楚地表明他继承了古代原子论者的唯物主义传统。但是他把原子论的思想大大地向前发展了。首先,在物质的分割有没有限度的问题上,从德谟克里特到伽桑狄,都认为原子就是分割的最后限度了,不能再分割了。狄德罗也肯定了这点:分子是物质的东西的自然分割的限度。但是他却作了一点保留,说由于技术的发展,也可能人为的分割将比自然的分割更进一步。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猜测,他走近了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的观点。其次,从德谟克利特到伽桑狄都认为:原子的不同,只在于重量、大小、形态而已。而狄德罗则认为:不仅如此,主要的还在于所有的分子在质上都是各不相同的;客观世界现象的多样性,根源于物质的质的多样性;如果认为所有的分子都是同质的,那就等于说要用同一种颜色去画出五颜六色的画面,这是不能想像的。这样狄德罗就发展和丰富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重要的原理。
同时,在反对神学和二元论的斗争中,他又发挥了运动是物质的本性这一原理。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是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它们经常是被放在对立的地位来考察的。唯心主义和神学经常利用这点来证明上帝的存在:物质是被动的,推动这个世界的是上帝。而狄德罗则指出:把物质和运动置于对立的地位是荒谬的;设想物质是静止的,并企图到物质以外去寻找运动的源泉,是一个可怕的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本性。“那秉有一种适合其本性的性质的分子,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力。它作用于另一个分子,另一个分子也作用于它。”(“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哲学原理”)正如物质是永恒的、不灭的,运动也是永恒的、不灭的。所以在狄德罗的理论中,已逻辑地包含有如下的结论: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可能的。
不过,在关于物质运动的问题上,狄德罗的特出的成就还在于他第一个颇为正确地探讨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他说:运动是绝对的,和时间、空间一样是实在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的静止只是一个空洞的抽象,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他举了一个例:一只处在暴风雨中的船只,自然全船都在动荡不定中,而且组成这只船和船上的各种物体的分子,也在永不停止的激动着,所以,整个说来,它们是处在绝对的运动中的。但是,如果指船中的某一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关系来说,则它们又处在相对的静止中。这样,狄德罗就猜测到了运动和静止的辩证法。不过由于他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还没有能够科学地把这一辩证关系概括出来。
为了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狄德罗详细地论证了思惟是物质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属性。这一原理受到了列宁的特别重视,并在“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援引了这些材料。思惟是人脑的特性这一点,拉·梅特利就已经提出过了,但是他没有讨论人脑如何获得了这一属性。狄德罗才第一次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反对莫伯都依的神学的不彻底性时,指出了物质按其本性来说,就具有一种迟钝的感受性。这种感受性,比之“最接近死物质的动物的感受性,还要小一千倍”。不过只要具备了适宜的条件,它就会发展起来,这种迟钝的感受性就会向活跃的感受性过渡。他就是由无机界向有机界的过渡。当然从有机界的出现到能思想的人的出现,距离还很遥远,不过他以为这段距离(困难)比之从无机界到有机界是要小得多了。而且物质的因素既然能说明从无机界到有机界的过渡,自然也能说明由低级生物到能思想的人的过渡。所以我们根本用不着因为要详细说明这一问题还有困难,而去假设一个上帝。由此出发,他严厉的驳斥了贝克莱的主观唯心论和笛卡儿的二元论(“达朗贝和狄德罗的谈话”)。
在这里,我们发现狄德罗关于发展的思想是十分明确了。在“达朗贝的梦”中,他引伸出了普遍和明确的结论。他说:“一切都在变,一切都在过渡,只有全体是不变的。”这是多么辩证而中肯啊!这种思想,差不多在本集的每一篇文章中都能找到。所以恩格斯在谈到十八世纪哲学家们的辩证思惟的时候,提到了他,并且举出了他的
“拉摩的侄儿”作为例子。在“拉摩的侄儿”中,他从资产阶级的“人性论”——这是和中世纪的禁欲主义相对立的——出发,达到了相反相成的思想。他说:人的自然本性,有好的,也有坏的,但是对那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说:这是必须被禁止的。一个伟大的性格,总是由好些相反的性质之间的自然平衡所造成的。没有什么是绝对完美的;如果一切都是完美的,那末也就没有任何完美的东西了。不仅对于客观世界,狄德罗把握到了不少辩证的思想,对于主观世界,他也提到了一些辩证的看法。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是“对自然的解释”中所提到的:人的全部认识活动“都归结到从感觉回到思考,又从思考回到感觉”。这是对于认识的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一次猜测。……所以辩证法的思想,是狄德罗的又一个重要的贡献。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说:狄德罗的哲学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它对于我们是一个值得继续发掘的宝藏。已经出版的“狄德罗哲学选集”的出版,大概可以说,就标志这项工作的开端。
当然,狄德罗的唯物主义,总的说来,还没有完全突破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他肯定了世界是物质的,但是他还不明白应当怎样从哲学上规定物质的含义。他不是把物质了解为“作用于我们的感官而引起我们感觉的东西,即我们感觉到的客观实在,等等”(列宁);而正和以前所有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一样,从物质的结构方面来了解物质。他肯定了思惟是物质的产物,但是他却不了解社会实践在思惟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似乎思惟只是自然的产物。他肯定了人的认识是要反映客观实在,但是他却以为抽象概念只是对于同类事物的一个省略符号而已,不像感觉经验那样,有它类似的对象。……
但是尽管如此,他的著作仍然值得我们研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