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8月29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开展群众选种运动
张林池
做好选种工作,能保证作物品质的提高和产量的增加,也能减少病虫害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侵袭,稳定收成。同时精细的选种,能选得在同样自然条件下生长的种子,给与作物的栽培管理与收获上以许多便利。群众性的选种运动,是依靠群众的智慧和经验,选择适应我们要求的品种及健全的种子,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一环。
一、选种运动是全面性、群众性的技术改良运动,是繁杂而又精细的组织工作。进行此工作应该动员并集结各方面的力量。各级农业行政及技术干部,专业机构及农村干部,劳动模范,积极分子都应紧密地组织起来,结合具体的技术指导进行工作。为要使广大群众掌握熟练的选种技术,应在县区设立训练班,推广群众性的选种教育。
二、在条件较好,选种工作有基础的地区,应由县召集各区生产助理员、各村生产委员、技术小组长、生产能手及积极分子研讨选种换种,组成种子评选委员会,搜集县内优良种子,加以评选,以确定其有无推广价值及商定推广方法。对育成优良种子的农民,应评定等级予以奖励。
三、在群众对选种工作没有认识的地区,要结合各种集会,利用各种方式,展开广泛而深入的宣传,并要组织技术干部下乡,实际指导农民选种,做典型示范,使群众认识选种的好处。发动劳模和积极分子作核心,以推动选种工作。
四、要建立繁殖推广奖励制度:制定各种奖励办法,分发各地,展开广泛的宣传,以掀起群众的选种热潮。有组织的进行选种工作,对选种工作有成绩的农民应该予以表扬和物质的奖励,并要求棉粮收购机构贯彻好棉好价,好粮好价的政策,以使群众认识到选种的利益,为开展选种运动造成有利条件。


第5版()
专栏:

  开展群众性的棉花选种运动
中央农业部工业原料司
棉花是常异交作物,容易混杂,群众过去没有棉花选种习惯,因而目前棉种混杂退化,生长不齐,影响产量和品质。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进行选种工作。对这一工作,各地棉花试验场、繁殖场都要进行,但更重要的是在群众中进行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及基层干部了解棉花选种的意义,掌握选种技术,全面地开展群众性的选种运动。
一、今年棉花选种运动的任务:1、今年全国主要棉区,对于群众选种,应进行全面性的宣传号召。全部的良种管理区,老区应严格的实施选种工作,贯彻保种要求;新区亦必须配合保种需要,发动群众选种,做出一定成绩。在良种推广区和一般棉田,新区和没有选种基础的老区,有重点地推进此项工作,打下群众选种留种的基础。2、各省区应根据上述原则,和有关部门联系制订今年棉花选种运动的计划和具体实施办法,准备好各项宣传指导的材料,配备重点实施的指导人员和组织选种工作队。以上的各项工作,要争取在八月底以前准备好并布置下去。九月内农业领导机关须以开展棉花选种运动作为中心任务之一,掀起一个有组织有领导的热烈的群众选种运动。3、在选种运动中,要结合下年棉花生产、良种繁殖推广、减少中棉比重等计划,要求区以上都订出选种具体计划,按照需要,有计划的组织留种换种和进行必要的调配,妥当地解决下年棉种的准备问题。
二、棉花的选种工作。
1、田间挑选:群众的选种工作必须建立在田间选种的基础上。于棉花吐絮前以棉棵株式,形状合乎品种特性,生育健壮等条件,在田间进行选种。因棉田优劣,混杂程度不同可采用不同的办法。在优良棉种繁殖区,杂株、劣株很少的田内,可用拔除杂株、劣株和病虫株的办法实行全田留种(或于收获时分摘杂株和劣株之花)。在过去推广过优良棉种的地区,但田内已相当混杂,或有部分是良种的棉田,则根据良种的性状及生育的情况在田内挑选一部分较好的区域,进行去杂去劣,实行局部留种(或称片选)或采用选良分摘的办法。为了收摘时容易辨认,应将已选好之良棉区或棉株,作出简单明显的界限或标志;在一般普通棉区而现无良种推广者,以乡或村为单位组织群众进行田间评选,根据生长健壮、整齐无病虫害、早熟、丰产等条件评选出较好的棉田,进行选良分摘,这样也可以就原有基础提高一步,并可能找出适应当地风土的地方良种。在此种普通棉区内,也可广泛组织动员群众采取棵选的办法。
2、分摘分轧:选定的棉田、棉区、或棉株收花时,除脚花和霜花外,要注意和其他棉株分别摘收(或用两个口袋,或分先后次序以及其他有效的办法,以能省工而又达到分摘之目的为最好)。摘收后并要分别晒干,分别保存。全田留种或片选的还应进行一次籽花挑选工作,检出黄花或僵瓣等。选种花的轧花也必须分别进行,这是棉花选种工作的重要环节,必须组织加工设备,严格执行选种花分轧的工作。在乡村尚有不少人力轧花车的地方,可以很好的组织起来担当这一任务,而在无此种条件地区则应由公营的或特约的轧花厂专拨出一部分轧花机替群众分别轧花。出卖籽棉也应分别出售,收购机构应对此种好棉,给以较高的价格,使棉农选种分收多花的工本及剔除僵瓣等所受的损失得到补偿,并实行分存分轧,再将此良种贷放或调剂给群众种植。
3、自留互换:群众分别棵选少数棉花自留种,比较简便易行。选自留种要实行田间选单株,并采摘其中喷花,分存分轧。凡已有良种基础的地区,可普遍的实行自留种,这是巩固推广基础和保持良种提高良种的重要环节。此外,在设有改进机构进行收购和贷发良种的地区,要广泛组织群众调换选出的好棉种。 4、筛选粒选:棉种选好留好或换好以后,在播种前还要利用农闲时间,将所准备好的棉种进行筛选和粒选。经过细密的检查,将一些不饱满的、破坏的、虫蛀的、以及各种杂色、杂型籽筛除和挑选出去,以增加棉种的整齐度和饱满度。这对于提高棉种的规格和发芽能力上是很必要的工作。


第5版()
专栏:

  场上选种与田间选种
王迅
我家在选种工作上下过不少工夫,用过场上选种,也用过田间选种,我把这些年来试用两种选种法的收获介绍一下。
场上选种法:最初不论是高粱选种、棉花选种或者是小麦选种,都用的是场上选种法。我们知道,庄稼长得有肥有瘦,有的有病,有的没病,棵棵各不相同。堆到场上后,有病和无病的就混起来了,没病的粒子也粘染上了病。场上选种,试了多年,终没有达到病株少、收成多的目的,并且发生过一次严重的黑穗病。因黑穗病的发生,麦子的产量减收了百分之十,每亩地只收二百二十五市斤,没选种的田内反收到二百五十斤。这是我们场上选种的结果。得到这个教训后,舍弃了场上选种,试行了田间选种的方法。
田间选种法:田间选种法,是一九四一年开始试行的,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第一种是全田选种(或叫区域选种),选的过程共分三次:(一)在预备留着做种的区域里,在庄稼抽穗前,到田里去拔除病株或受过虫害的株;(二)出穗后拔除第一次剩下的病株;(三)将收割的时候,将生长瘦弱、有病害嫌疑的株连根拔去;成熟迟和成熟早的只把穗剪去;余下的生长好的作为品种用(单打)。这样我们连续选了两年,种子比以前纯了,病害也减少了。但因选时不够认真,有小孩子参加选种工作,黑穗病仍然没绝种,还有约百分之零点五的黑穗病;白麦种中还有少数的红粒,因此后来又试行了穗选法。
第二是穗选法:穗选法是一九四三年试行的,选时比全田选种严格,主要的条件:一、生长健壮;二、成熟齐一;三、没有病害和虫蚀。根据这几个条件选,比全田选省去两道手续,只是在庄稼成熟时到田间一穗一穗的选。凡是四周有病株的就不要。选中的穗放在口袋里(为了避免黑穗病菌飞上,所以用口袋不用篮子)。为了防止菌类传染,拿回去在屋内单打,并单藏起来。在实行选穗的第三年(一九四五年),产量增加,一亩地最高产量四百五十市斤,平均每亩三百五十斤,比不选种的田里(地的土质和其他条件相同)每亩地多收六十斤。黑穗病几乎绝迹。


第5版()
专栏:

  黑龙江省试用苏联新式农具成功的经验
金浪白
今年黑龙江省共有成套的苏联新式农具十八套,贷到了克山、讷河等十县典型互助小组集中试用外;另有单件的九百七十台,绝大部分贷给了各县示范农场试用;另有农林部三套,贷给了克山、肇源二个互助小组,其余则放在克山、讷河二处耕作站为农民出租使用。在一九五○年展开这一工作以来,首先是从省县领导上重视了这一工作,抓紧对互助小组的领导。因此在这些小组中,摸到了一些经验,获得了初步成功。经过实地试用,克服了思想上和操作上的困难。这些经验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集中试用,获利突出,便于掌握与领导。1、新农具集中试用才能发挥它的作用,群众获利才能突出。显而易见的,经过初步计算,如克山县北兴区、北联十三个组,由于分配的集中,每组平均能开荒二十七垧,能多收入二亿五千多万元,每个劳动力能多收十石九斗五升粮食,使农民明确的看到了新农具的好处。2、便于领导和照顾。如克山现有二十四个整套和半套的新农具,已有重点的发到四个区八个村的农民手里。西河两村是邻村,北兴、北联两区的村也都相靠很近,最多不超过十九里路,在领导上也就便于掌握。3、农具必须联系使用,但有些县份,一种是光贷出双轮一铧犁,一种是光贷双轮一铧犁和钉齿耙,另一种是光贷收割机,播种机没贷下去,或有的退回来,这是不适合的。因为这三件农具必须联系使用,没有前两种农具,播种机就成了废物。
从上面的集中使用取得的经验来看,证实了东北人民政府提出的“重点试用”是完全正确的。
(二)要有坚决推行的态度,掌握技术,具体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做出样子。
目前农民怀疑新农具效用,留恋旧农具。各地群众对新农具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在没看到和没试用之前,就说播种机不好使,如说:“还不如旧农具保准!”还有的人嫌麻烦说:“这一个螺丝,那一个消,还不如旧农具顺手呢!”有的没看见过就说:“这玩艺张牙舞爪的咋按呀?一见就花大眼啦!”“一块红一块绿,马一套上马还不得毛啦!”还有群众顾虑新农具价钱贵,怕买不起,因之也就发生空喊“能用”实际不用,甚至把农具退回来的情况,或以一个小组的名义贷回分散给二、三个小组或全屯分散使用,大伙平摊价钱,这样就使得新农具的突出作用不能发挥出来。因此对新农具的使用,在领导思想上应具有坚强的信心。如克山把这一工作视为“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政治任务。提高认识,克服疑虑,大胆试用,肯定新农具好使,提高干部群众信心。克山县五个县委同志亲自摸经验,两个农业科长着重具体领导,并初步学到了技术,背着钳子、锤子下乡帮助群众按装拆卸,分配了四名技术干部经常住在新农具组里。就这样的在县区亲自下手的领导方式下,解决了一联串的问题,逐渐摸索到了经验,提高了干群的思想认识,发挥了农具的效能。如在试用搂草机时,每台已达到了日搂八——十一车的纪录。影响了农民争着多要。收割机在试用中也收到了成效,提高了群众信心。如北兴区太平村刘老头起初想退出新农具组,一看好使了,马上就非参加不可。他怕弄坏了新农具,告诉小伙子们说:“好使就赶回去吧,割柴火倒是小事,留着秋天割地是大事。”看见沾上泥,他还拿柳条往下“卡擦”呢。双轮一铧犁亦已试用成功,农民使用非常顺手。此外,苞米脱粒机、手摇铡草机……等,也都经过试用收到了效果。苏联农具中的播种机,是被认为“不好使”的,但经过了大胆使用后,也在讷河县的富源村,克山的复兴村、民立村,洮安的齐文组,以及绥化的何副县长的亲自试用下,取得了应有的作用。
此外,对新农具的效果上也要有足够的认识:(1)新式农具能使农民们从旧农具下解放出来,农民能从痛苦的劳动体会中,接受使用新式农具。如克山北兴区太平村赶搂草机的刘有林从草甸子回来说:“这家伙真好使,坐在上头可得劲啦,人没觉累,马还没出汗”。该区干部李永太也看出门道,他说:“将来新农具多了,连不能下地的妇女都能坐着赶啦!”另如在克山召开新农具组长座谈会时,北兴太平村王广财介绍搂草机效能之后,当时另一个老乡马上脱下衣服指着肩膀说:“你看我他妈搂大耙,把膀子都搂烂啦!”(2)新农具能提高生产力,多打粮、多收入。从克山北兴、北联十三个组的计划来看,使用新农具开荒三五四垧,占熟地面积百分之四二点三五,打粮一、六八六石,值三十二亿五千一百一十万元,平均每组开荒二十七垧,每组平均可收入两亿五千万元,每个劳力可多收十石九斗五升粮食。(3)新农具本身有增产性能,如双轮一铧犁地翻得匀而深,播种机在两根半垅的面积上就能增五个苗眼,发挥地力作用。在熟地耕作,播种机四个马、二个人,一天能种六垧小麦,比对犁每六垧地省人工十个,马工两个;比单镬子省十二个人工,八个马工。收割机四个马、七个人一天能割五垧小麦,用镰刀须五个人一天割一垧,五垧中省十二个人工。此外如搂草机一天搂八车到十一车,顶人工八个到十一个。从全年来看,利用新农具不但能做到不违农时,迅速完成耕作任务,而且还能余下很多劳动力参加副业生产,增加更多的收入。
新农具是苏联使用多年已经成功了的,是苏联很早就已经推广了的,在苏联已不是新农具了,在我们这里因为才用,所以叫做新农具。
事实证明,要想搞好这一工作,就必须要干部掌握技术,亲自动手,具体指导,做出样子,这乃是试用苏联新式农具成功与失败的关键问题。在县府及农业科及区村的领导干部,都应学会使用新农具的技术,深入生产过程中学习与摸索经验和问题,这是避免听到群众一喊“不好使”就束手无策的最好办法,如讷河县在县长县书、农业科长亲自指导下的王治俭、庄明生新农具组,就是在劳动模范王治俭、支书张树清和组织委员宋德福亲自领导,坚持试用下提高了群众信心。特别是在讷河县长县书支持下,把十二台播种机的划沟器改按小铧,解决了垅作问题。绥化何副县长的亲自动手,克山有五个县委同志的掌握技术,都获得成绩,海伦拜泉也是在县书、县长的动手下,做出了成绩。因此这些地区不但领导上摸出了办法,即小组的群众也增强了试用信心。与此相反的,有些干部既不懂技术,又不深入研究,遇到困难便束手无策,工作就搞不好。
试用新式农具,这是一件新的事物,是要经过一个艰巨的斗争过程的,不下苦工夫,就很难吸收经验和成功的。有的县份以为轻而易举,没抓紧及时亲自领导,因而就随着群众乱跑,听到群众说:“不好使”,也就说“我看也不能好使!”另外也有些县份虽然想搞好,但由于缺乏技术,苦无具体指导办法,因而受到农民保守思想和天旱影响,也就动摇了使用新农具的信心,以至于不敢大胆试用。
(三)根据农具的作用确定小组形式。组的大小不能以领导愿望或群众情绪来决定。组太大、人太多,思想不一致,意见不统一,不易领导,并且新旧农具交杂,旧农具影响新农具,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同时,组大,土地太多,就要超过新农具的效能范围,所得好处不多,就不易成功。因此在克山县北兴区杨显庭的二十八户三十多人马劳力的大组,经过了改造才适合,杨显庭也增加了领导信心。但组太小,则劳力、土地等条件就限制了新农具的效能不能充分发挥,而且负担过多,就可能赔本,更不易成功。
一般的经验,以十二、三个劳力,十三、四匹马力,百十垧地左右的组较为合适。
(四)必须在私有基础上确立两利制度。谨防模糊私有政策,防止平均主义现象的发生。由于使用新农具,逐渐改变着生产关系与组织形式,因此有的地方发生了准备组织合伙组,伙打伙分、强并大组的现象。对于消费与财权上,严重的模糊了私有政策,甚至出组入组都失掉了个人自由,这是违犯“在私有基础上发展生产”政策的。这样的组织形式,应彻底说服纠正,并应制定一套合理的两利制度。从克山、讷河、海伦、拜泉等县的经验来看,以下的做法比较合适:
1、明确新农具的所有权是私有的;是全套农具做成若干股份,全组成员按股份的私有。就目前看,不可能把整套的新农具归于那一个人所有,同时也不可能把整套的分开确定那一件归那一个人所有。因为新农具本身的性能必须是联系使用的,任何一件都不能单独拿走使用。如用播种机种地,脱离开铲趟机就不能铲,少了一个双轮一铧犁,播种机就种不好。其中如开荒犁、钉齿耙之类,虽能拿走单独使用,但也不会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而且还会影响整套农具的不能使用。其次在目前农民经济负担能力,劳力数量及强度、土地、牲口等条件下,也不能把全套的新式农具的效能发挥。出组是应有自由的,但要拿走其农具,便会影响这一组的生产,而他自己也生产不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农具就须要在私有的基础上做成股份归全组成员共同使用。这里面应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因农具的所有权是全组成员的,而整个的限制了个人出进组的自由。对出组的应按在组内时期的长短而退还以适当的农具资金,对入组的也应该按农具使用期间的长短,投入适当的农具资金。另方面,对新农具的爱护上,应由全组人员共同做,确定盖农具库,确定专人保管,谁故意弄坏谁修理,生产弄坏由全组负责修理。
2、开荒地必须分归私有,按所费人马劳力均分,或按个人所需分配,然后找出人马工价,初次试种熟地也不使吃亏。如少打了粮食,由全组荒地填补。
3、各种消费应合理负担。如新农具浇油、修理、配零件等,不应一律均摊,应由那一台农具用于那些土地来摊款。
4、农具出租必须由全组同意。每件定出工价,因为头一年试种熟地少,农具效能有余,应该提倡出租,除能增加组内收入外,尚能起推广作用。
(五)必须选择好小组,加强小组政治上的领导。
1、选择基础较好的组,首先应着重于干部、党员、团员多的、有骨干有领导的组,并应以人强马壮,有发展可能为基本条件。一般的则以模范组较为合适,在小组领导上,要有政治工作,因为新式农具的试用还是开头,在群众中或多或少的会存在着一些疑虑。这样,在小组内就必须有骨干分子,采取坚决的态度带头与说服一般组员,把新式农具试用成功。如讷河县的庄明生组有支书张树清,组织委员宋福德在里面起了作用;克山的杨显廷组,增加了副支书吕凤彩任副组长,小组就能巩固;拜泉的仲维富组,仲维富本身是副村长、又是支委,小组就比较健全。
2、订好小组全年生产计划,周密的考虑到使用新式农具在全年生产中的收益,使小组内每一个成员明确的认识到使用新式农具有好处,提高其使用的信心。克山杨显廷、陈延绪、马龙庆,拜泉的仲维富、王富,讷河的王治俭、庄明生等组,在领导干部帮助订了具体的增产计划后,他们便清楚的看到了使用新农具省工多出活,能精耕细作,多开荒一定能多打粮食,每垧熟地能多打四、五斗粮,每组开荒二十垧到三十垧,平均每垧打四石粮,这样一计算,比平常组每个劳力要增加收入九石到十二石粮食。
总起来看,目前几个使用新式农具的组,在农业生产上显著的表现出的特点有三:甲、扩大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生产力。如克山县北兴区,全区开荒八一四垧,而仅九个新农具组就开了三百五十四垧,占全区百分之四三。如讷河王治俭组,王治俭本人就种九垧多地,超过平常劳力效能一倍多。全组每劳力今年可收五十五石粮食。乙、突出的做到了精耕细作。一般的新农具组,由于试用成功,认识到节省人工、马力,有信心在今年的铲趟工作上做到四铲四垧,如讷河王治俭组提出了五铲五趟的计划,这样就远超于一般旧犁组的三铲三趟了。丙、增加了商品粮食的耕种面积。据克山杨显庭、陈延绪、马龙庆,讷河庄明生,拜泉仲维富五个组的情况,今年共种小麦、大豆二百五十九垧八亩,占总耕地面积三百五十五垧的百分之七十三。甚至像拜泉仲维富组,商品粮占原有熟地面积的百分之一○三·六。
从新农具的三个特点来看,新农具战胜旧农具,多打粮食,多打好粮食是完全有把握的。


第5版()
专栏:

  粮食作物如何选种?
中央农业部粮食生产司
一、群众选种留种:1、如何组织?县可招集区实业助理员、选种委员会委员,选种模范等,开一天到三天的选种训练班,讨论和讲述选种办法和领导等问题。区或中心乡招集各村选种会议,研究选种方法,分组讨论,具体组织选种工作,并利用各种机会,进行选种宣传,以便逐渐养成群众自觉的选种习惯。2、如何选种?以田间选种为主。粟、高粱、玉米、水稻等,选穗大、无病、不倒伏、成熟一致的穗子;大豆、花生、甘薯选好的单株作种(如作不到田间选,最低要作到场选)。除单收单打留种外,并注意去掉小的粒子,如玉米不要尖端和下部的粒子。3、设留种田:选好穗(株)繁殖,应先由技术小组、积极分子,或对选种有经验的农民开始,即将选出的种子单留出来另种在一块地上,专做为选种田。
二、评选办法:1、地区范围:老区今年可有重点地进行评选工作,创造经验,至一九五一年大秋,主要作物完成评选六分之一的地区,一九五二年完成六分之三,一九五三年全部完成评选,至一九五五年选出决定品种。新区按工作基础和具体情况进行,可暂不规定任务与时间。2、如何评选?以行政村为单位,组织选种委员会(生产委员、劳模、技术小组及对选种有经验农民参加),评定本村各种作物最优良品种。在评定时,应根据当地需要、条件及近几年情况决定,并应到田间检查,发动农民比庄稼、比产量,确定那些庄稼是最优良的,并说明好的条件、理由,研究他为什么好。在一村如有几种主要作物,可一齐评出,被评为优良种田,即动员本户至成熟前去杂去劣,拔除病株,单打单存,及采集标本参加评选。县选种委员会召集各乡当选的选种模范,进行评选。评选办法首先根据各种条件,把全县主要作物在当地种植最多,且群众公认为良好的品种定为标准种,然后发动大家评选产量高品质好,抵抗当地的灾害及病虫害能力强的,为本县的初选种。其次,评选工作应根据早熟、晚熟、水地、旱地、红皮、白皮等同样条件分组进行;第三、在同样条件下,评选原则以产量高品质好,抗灾抗病力强三个条件为主。三个条件都在标准种以上者为甲等。第一条件和其余两条件中之一在标准种以上为乙等。第一条件在标准种以上,其余两条件相当于标准种者为丙等。
三、建立品种改良制度:加强并健全各级农场工作。省农场负全省品种改良之责,每年要在评选地区充分调查研究,了解初选种特性及栽培方法,及时组织初选种到省农场参加试验,并结合本场育成新品种及现有的外区引进的优良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品种比较试验,不仅在省场进行,必要时可委托支场或繁殖场进行。决选种产生后,即按照计划分配各专县农场进行繁殖,同时进行区域试验,决定确属优良而适于当地栽培,即可向留种地推广。这就是说,在现阶段农场的育种工作,一定要建立在群众选种基础上。农场培育出的品种,无疑的要高于一般初选种,将来并要用科学方法育成的新品种,不断的参加品种比较试验。这样不断的选种育种和推广,上下交流,各种作物就可不断的得到继续提高与普及。因此,每省需有一个健全的省农场,省农场负责指挥各专区农场的繁殖试验工作。专区农场指导所属县农场工作,县农场指导各村留种地工作。各级农场必需向上级农场作经常报告。各上级农场需时常派员指导工作。这样,农场有上下级的连系,对各地试验示范情况省场有全面了解,可相互供给试验材料和情况。
四、繁殖推广制度和留种田:1、繁殖制度:省场繁殖种子供各专区场种植,专区场繁殖种子供各县场繁殖,县场繁殖种子供留种田用种子。各级农场如感繁殖地不足时,须组织特约农户繁殖,所产种子必须经过去杂去劣,经检定合格。专县农场在现阶段的任务,主要是繁殖良种,要在当地起示范作用。因此,要求繁殖场种植的作物,一定要超过当地一般农民种植的作物。2、推广制度:各县推广场,在决选种未分配下来以前,可用本县初选种或经省场检定推广的优良品种进行繁殖与推广。在一县范围以内,其繁殖推广工作由县政府负责。良种收获后以农户好公粮加成收换,并组织群众按加成数换出。收换之间以不赔不赚为原则。在各乡及几个行政村之内以群众互换为原则,但需由村选委会组织,保证良种户得到一定好处和不受损失。在一县范围以外,由种子机构负责,以收购决选种为原则。在决选种未产生前,可收购经过检定的改良品种或初选种中最优良者。收购数量以不超过各农场所需数量为原则,只有已经示范或群众已有种植,对良种有了信仰,要求推广才可以向留种地作示范推广。在一省范围以外,优良种子调剂需呈请中央农业部及大区农林部批准,以免随便调运种子传播病虫害。3,设置村留种地:村留种地是推广的基础,设置数量应根据种子数量作物繁殖能力及本村作物栽培面积来决定。一村留种地数量以产生种子能在二年内普及为原则,即五○年初选种要供一九五一年留种田用,一九五一年留种田产生种子推广到本村二分之一面积,再一年可达到普及。留种田在村有示范作用,因此必须组织劳动生产,改进技术的积极分子来担任,并一定做到精耕细作,继续精选以达到品种不断提高与改良。但留种地设置,须根据群众觉悟程度及工作基础建立,在未实行土改的新区一般不能普遍建立。为作好留种地,必须保证留种地农民不吃亏,并予以加成收购、优先享受农贷、成绩优良者参加评选等适当奖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