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7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怎样推行合作社的合同制
一年来东北区的经验总结
臧晓真

合同制在东北区合作社,去夏开始于黑龙江,不久即在不同程度与不同范围内为各省所采用。它在去年冬季副业生产、购粮、生产救灾以及推销百货中,都起了一定的作用。仅黑龙江一省,一九五○年第一季度,合作社与国营商业之间即签订合同一二、二八二次,交易总额达九、二三九亿元,占全省合作社交易总额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一年来采用合同制的过程中,综合起来,有以下特点:
在开始试行当中,大都是从一件具体的事情开始的,并且是由义务履行者——区村社同贸易机关或村社与生产者——直接签订的“直接合同”(或叫执行合同)。县社处于帮助地位,不包括于合同关系以内。在合同内容上看,有采购合同、交换合同、预购合同(有的叫赊欠合同)等,大都为群众急于准备秋收,冬装,又为国家所需之资料。以上合同悉属简而易行之直接合同。这是初期建立合同关系的基本形式。
冬季大规模有组织的发动群众副业生产,与国家大量收购粮食中,亦即商品周转旺盛季节,大量推广了合同制。为了便于掌握市场物价,并引导农民小生产者的副业生产走向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除原有之直接合同外,又出现了富于组织性与计划性的局部合同(或总合同)。黑龙江省社与省营火碱厂签订的土碱产销合同,就是其中之一。该合同规定省社按月供给火碱厂土碱二百万斤,火碱厂付省社九十六度火碱十五万二千斤。省社则根据合同要求,通知土碱产地安广、洮安等县、区、村社,再向生产者签订直接合同。估计全年可使农民增加收入一万吨粮食,火碱厂则可减少十五至二十名采购人员。降低成本百分之七·五。在购粮当中,部分县社也与县粮食公司间签订了分期采购的局部合同。这一时期的合同关系,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了一步,但未超出采购范围,且主要为副业产品与粮食之采购。
随着一九五○年东北区人民政府贸易计划的制定与下达,吉林省商业厅与省社首创百货推销与土副产品采购的计划合同(即总合同)。东北合作总社主动的与东北贸易部协议,草拟全东北国合之间的指示合同,即具有政策指示性的合同,将国家贸易计划,在双方整个系统内,加强其原则性,提高其组织性,使正确的组织供销提高一步,并奠定了国合双方直接执行者——省、市、县、公司与各级社——签订局部合同、直接合同的基础,并加强其对签订合同的责任心。
从一年来的摸索过程,首先是自下而上的逐步扩大着合同的范围,提高着合同的作用,直至指示合同的签订,已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的供销制度。今后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互衔接起来,把合同制巩固的深入到实际供销关系中去。
以上就是一年来推行合同制的梗概。

合作社推行合同制,在经济发展中起了些什么作用呢?
1、合同制是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以及个体经济相互结合的纽带,是城乡间商品周转的新形式。今天我们的农业经济,还是个体经济,有极大的散漫性。克服这种散漫性的最好办法,就是通过合作社把它组织起来。有了合作社还必须再加上合同制,才可能有计划的把国营企业的工业品供给乡村,乡村的农副产品供给国家企业;才可能把个体的农民小生产者在一定生产消费范围内纳入我们的国家计划以内,才可能将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更密切的结合起来。黑龙江省的经验,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该省国营商业,通过合作社推销百货,去年第四季度占总推销额百分之三十五,今年第一季度则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三;采购粮食,去年第四季度占采购总额百分之三十一,今年第一季度则提高到百分之四十五;采购土产,去年第四季度占采购总额百分之三十,今年第一季度则提高到百分之五十。其增涨速度之快,是十分值得注意的。这证明只要掌握了这个新的武器——合同制之后,不仅国家经济与个体农民的联系日益密切,而且同时促进着合作社的发展——扩大了业务,发展了社员,增加了资金,并提高了合作社在组织个体农民经济中所发挥的作用。
2、合同制是为完成国家经济计划而斗争的有力武器,又必须为计划而服务。黑龙江的土碱产销合同,以及普遍实行的土副产品的采购合同与购粮合同等,都是和广大农民小生产者的生产运动相结合、并引导组织个体经济向着计划经济走的具体步骤。吉林省商业厅、省总社签订的一九五○年第一季度购销计划总合同,就是国家贸易计划任务的具体化。它根据国家贸易计划任务,规定了国合各自所应负担采购与推销的比例、品种、数量,并确定了双方义务的履行方法,最后还规定了任何一方不能履行合同义务时所应负担的物质责任,如此则给计划以物质保证。从这些实际经验中告诉我们合同与计划是统一的,不可分的。在目前我们的计划还像初生的婴儿,不是那样健壮,也不可能一下子做出十全十美的计划来。那么在今天多方的实行合同制,就是促进和加强计划的最好办法。但当计划既已制定,那么合同制就变为计划实现的保证书。
3、合同制是组织商品,掌握市场物价,减免中间剥削的物质基础。年来全国内地水陆畅通,市场扩大,不仅发展着城乡互助,而且开始了内外交流。因此农民小生产者的商品生产也就随着市场的需要而增加。什么是农村自给自足的,什么是供给城市及工业的,什么是供给国家对外贸易的,均须分别加以组织。同时由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群众生活日益提高,于是对市场的关系亦日益密切。在此新情况下,合同制在掌握市场,掌握物价,组织商品的周转与保护群众利益,发展公私生产,以及防止投机商人钻空子等实际经济关系中,就成了一支锐利的武器。比如松江省阿城县的购粮,黑龙江绥化的订购大车以及其他省县的采购土副产品等合同,不仅是密切了国合关系,更重要的是公私企业通过合作社,直接同农民小生产者进行了交换,摆脱了市场剥削,解决了群众需要。这就是说,我们不仅同国家企业订合同,与农民小生产者订合同,也要同私人企业订合同,当合同一旦与群众相结合,变为有组织的行动时,就逐渐降低着盲目追逐市场的作用,减免了中间剥削;同时以实际的经济利益教育了群众,并给生产者消费者指出了方向。
4、合同制是促进经济核算制,改善经营方法的有效工具。一年来举凡正确履行了合同的合作社,都在学习着精打细算,主动的对于规格、价格、时间、技术等问题更加重视了,并加强了责任心;同时对资金周转,资金使用上开始有了计划;开始按着群众需要供应与采购,积压冷货的现象基本上绝迹;商品中断的缺陷有改善,解决群众需要比较及时了。比如黑龙江全省合作社的资金总额,今年第一季度较去年底增加了百分之六十三,个别村社的资金周转每月平均达十一次。这一方面是由于国家经济的结合与扶助,另一方面则来自合作社本身经营方法的改善。比如吉林珲春县签订百货推销合同之后,各区村合作社即组织摊床,货郎四十个单位。同时由于合同的履行,干部的经营能力是提高了,并初步有了计划。
5、合同制是保证、刺激、加速国民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年来实行的购粮合同,棉麻烟草的预购合同,生产工具,土副产品的订货合同(或推销合同),粮谷皮革的加工合同等,都显示着保证,刺激生产、发展生产的作用。产品的质量在提高,种类在增加。在农民小生产者来说:“订了合同,领导生产有抓手了”,商品作物有了方向,大豆要种“满仓金”,棉花认准“关农一号”,小麦要种“克华”;手工业副业生产有了比较固定的对象。在合作社的供应上,主要的油盐布等必需品已经不够了。群众的要求是解放布之外需增加细布、色布、花布,修建上用的木材、洋钉,文具品的需要增多,延吉地区的群众甚至要求洋针(缝衣机)洋井头,花绸子等。这些不仅显示出农业与工业的结合,与国际市场结合,更提供给国营生产企业必须与消费者的需要相结合。这就是实际的经济生活指示着生产的方向,发掘着群众潜在的生产能力与国家可能利用的潜在资源。只要有了合同的保证,就能刺激并提高生产情绪,大量去进行生产,在相互监督中又直接促进着产品质量的提高,这就是合同制的伟大组织作用。
由此可见:“计划合同,经济核算制,所有这一切都是统一的。”同时,合同必须服务于计划,服务于经济核算制,服务于为获得产品的优良品质和品种的增加,为确实遵守商品的供应时间,为加速资金周转以及资金积累等而进行斗争。

虽然在年来实行合同制度中体验到以上好处,但在履行过程中尚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
第一是在今天仍有些合作社忽视合同,不订合同。他们“嫌麻烦”,怕“限制”,或者存在着其他顾虑,依然是老一套的盲目供销,守摊子、无起色,甚至赊完吃垮;或则到处乱闯“捞一把”,以致积压冷货,周转不灵。这些不合理现象,仍是合作社工作中,个体农民思想在作祟,还不懂得我们的经济是朝着计划的方向走,不懂得合同制是保证经济计划实现的一个主要方法。
第二是盲目的签订合同,订大合同,内容笼统,责任不明,大而无当,还有什么“一面合同”(不照顾对方),也有的在空喊合同,或为合同而订合同等。这些仅是空具形式,从未发生过任何实际意义。
第三,还有所谓之“任务”合同、“摊派”合同。前者大都发生于灾区,行政与群众签订,然后命令合作社执行,只喊救命,而毫无成本核算,以致合作社“压住了资金,失掉市场”。后者大部是合作社或国营商店急于采购或推销,不宣传、不商量、强迫摊派,或者直接违害了群众利益,或者冻结了合作社的资金。都直接间接的障碍着正常供销业务的发展。
第四、在履行合同中所发生的严重缺点是合同纪律的松弛。中途废约者有之,不履行合同条款者有之,不按期结算者亦有之。这些都是属于合同直接履行者双方或一方有关者,大都带有“有意识”违犯的性质。如此不仅影响了双方关系,给群众留下了很坏的印象,并严重阻碍合同制的推广。
以上种种虽则有的事出偶然。有的是自失信用。但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来自下级社对新鲜事务缺乏敏感,不钻研,不试办,以致未能正常的普遍推行;另一方面主要的是领导社未能及时检查,发现问题,解决困难,对于已经出现的有益的经验,缺乏及时的具体研究,未进行系统的综合总结,以致优点未能得到发扬,缺点未能及时克服。

今后要签订符合于实际的,能够起正确组织供销作用的合同。应认真做到:
1、在签定合同之前,须做极重要的准备工作。即认真的调查研究,确切掌握那里出产什么,那里需要什么,那些产品销路广,应该大量发展,那些产品销路有限或无销路,就少发展或暂时停止生产。掌握产销季节与历史情况,熟悉各项生产的“来龙去脉”。如此则不仅能适应目前,而且能发掘新的潜在资源,增加国家财富与群众财富。这就是签订合同的负责态度与物质准备。
2、合同条款一定要具体、明确,责任分明。比较完整的合同。需要明确规定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包装,保管,减量,运输负担,交货时间,地点,税务负担,结算办法,执行负责人与天灾人祸之损失责任,以及不能履行合同时的物质保证等。同时直接合同的签定与履行者,双方均必须是经济核算单位,并且要建筑在双方的自愿与互利的基础上,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合同的实现。
3、合同既经签订,则立即成为有效的文件,必须互守信用,相互监督,严格履行,把它看成双方必须遵守的法规。单方废约必须负担财产上的法律责任。在目前为了补助经验之不足,仍以签订短期的小型合同为宜。
4、经常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是保证合同实现的最主要任务。年来合同关系上所发生的偏差,关键在于缺少检查。为保证合同的尊严,领导机关应经常检查下列情形:合同中规定条款实际执行的情况怎样?是否按规定期间供应了定量物资?卖主是否保证了质量,品种?买主是否按期付款?在合同履行中碰到什么意外问题等等,并及时解决履行合同过程中的问题。并把已经存在的经验,进行研究,使之尽量合理化。像“黑龙江关于产销合同的简单总结和今后意见”,“珲春县社半年来推行合同制的经验”等,这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领导方法。
5、扩大合同范围,向国营生产企业直接订货,并承担其部分工业原料的采购。年来签订合同的范围已由粮食土副产产品的采购扩大到百货推销,并同私营生产企业订购了生产工具。后一种合同关系使私营企业与农民见了面减少了中间手续,提高了产品质量。此经验应予推广,使合作社与国营生产企业直接签订定货合同,或工业原料与工业产品的交换合同,同样减少中间手续,把群众的要求直接反映给国营生产企业,以提高质量增加品种;将国家对原料的要求告诉农民,以刺激农民生产的改进。
6、年来的教训,确有成立仲裁机构或调停机构之必要,以补双方领导机构协商之不足。在履行与签订合同中,双方发生许多争执,甚至一些重要问题,长期拖延,悬而不决,影响双方财务业务,并严重的障碍着合同的签订,助长了不按合同履行义务。因此无论在加强与巩固合同纪律上,或解决现存问题上,主要在于合同制之积极推广,急须设立有效的仲裁或调停机构。使其运用自己的全部活动,积极的帮助各企业机关为正确组织供销,为完成国家计划而斗争。


第5版()
专栏:

  制定国营工业计划的程序和方法
徐驰
近六十年来,全国工业由开始到具备了今天这一点薄弱的规模,是一直在帝国主义及官僚资本的劫夺与把持之下,因之今天所归于人民的,是原料工业多于制造工业,而粗制的制造工业又多于精制的制造工业。譬如铁矿的开采,大大超过炼铁的需要;而炼铁又多于炼钢,炼钢又多于轧制钢材及钢品,而又只有炼普通钢没有炼特殊钢,至于机器业,在全国没有像样的专业制造厂,却有过多的修配厂,这就足以说明:帝国主义者们不允许我们有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而官僚资本家们只关心于如何掠夺人民,不关心于科学的工厂管理,因之我们过去不但没有而且不可能有整体的计划工作,就是工厂内部管理生产所必需的统计工作,都薄弱得可怜!
现在一切归于人民了,工业生产要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逐渐增加其比重,由恢复走向有重点的按缓急的新建。因之我们的国营工业不但要有计划,而且这种计划是严格而慎密的,因为他是全部计划经济中最重要的一环。
计划工作,对我们管理工业的同志们来说,是全新的,但必须建立,否则无法使我们的工业生产走入正轨,因之学会计划工作和建立起各级的计划工作,已是我们现在工业管理岗位上的同志们的首要任务了。
(一)计划工作体系:为了易于说明,先参看下图
全国国营工业计划
↓ ↑ ↓
××工业部工业经济计划
↓ ↑ ↓
各专业局专业经济计划
↓ ↑ ↓
企业计划
财务计划 基本建设计划 产品推销计划 成本计划
原材料供应计划 劳动计划 产品计划
上图表明了工业计划的体系,它的编制程序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表示上级计划机关对下级计划机关传达编制计划的指示与要求,即是为了编制全国国营的经济计划,中央计划局传达对编制计划的指示与要求给各部,要各部根据国家总的意图,编制该部的具体计划。譬如重工业部,接中央指示后,为编制重工业部的国营工业经济计划,又必须传达指示给各专业局,要各该局编制专业经济计划,当然各局要编制专业经济计划,又须传达指示给其所属企业,编制企业的经济计划。
第二:↓表示各级计划的送呈与逐级综合,即是各企业计划上缴后,由专业局综合审核,编制成各局的专业经济计划,各局的专业经济计划上缴至部,又由部的计划司综合审核,并根据本部需要及与其他经济部门的供求平衡而编制出重工业部的国营工业经济计划,重工业部及其他各部的经济计划上缴至中央人民政府,再由中央计划局综合起来,编制全国的国营工业经济计划。
第三:↓表示计划经批准后,传达执行命令,即是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国营工业经济计划及其组成部分——重工业部的工业经济计划后,即传达执行该计划的命令给重工业部,重工业部则又经专业局至各企业,根据批准的计划,逐级传达执行命令。
如上图这一计划工作的体系中,我们可清楚的看出,企业是编制工业经济计划的基本环节,又是执行计划的基础,因之要把工业经济计划编制得切合实际,且能在推动生产建设上起督促作用,则我们一定要在企业计划方面下工夫。
(二)工业经济计划的主要内容:整个工业经济计划,包括七个部分,所有一切与生产及建设相关的全部经济内容都包括在内。即:
(1)产品计划:这是全部计划的核心,要先订出这一计划来,才能编制下述一系列的其他计划,它包括产量的技术定额,生产设备的运用情况,产品之种类与质量,按月度及季度的产品数量,和完成产品计划的技术条件。
(2)劳动计划:与完成产品计划首先发生关系的就是劳动计划,不注意组织劳动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想完成产品计划,则是不可想像的,这一计划包括产量劳动定额与人员定额,工人工作时间计划,工资计划,员工的分类与增减情况及员工的福利设施。
(3)原材料供应计划:这是完成产品计划的物质基础,它的内容包括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定额,按期的原材料供应计划,补助材料的需用量,半成品需用量,燃料,电及水的需用量,工具及器具的购置和材料的来源计划。
(4)成本计划:这一计划反映了如何组织劳动,利用生产手段,完成生产任务的实际情况。它的内容包括单位产品所需标准量,原材料及工资的费用,补助材料及燃料水电的费用,固定资产的折旧,间接费用的分担,直至单位产品的计划成本。
成本计划既为产品计划,劳动计划及原材料供应计划的总体表现,故计划成本之升降,即该企业生产成绩之指标,因之有人把产品计划,劳动计划及原材料供应计划,总称之为生产计划是有其意义的。
(5)产品推销计划:这是一幅推销产品的蓝图,它的内容包括已生产的成品的类别,数量及价格,产销的平衡,按期拨出商品的计划,企业收入及盈余计划等。
(6)基本建设计划:全部国营工业经济计划的主要组成部分,除上述有关生产的计划外,就是基本建设计划了。所有能增加生产能力的建设,无论新建恢复,改造及扩充,概包括在基本建设范围之内,这一计划,其内容首先是全部工程项目目录,每一工程的预算,每一工程的详细内容与进度计划,直至直接与间接的员工工资,主要材料与补助材料的需用量和其他间接费用都在计划之列。
(7)财务计划:它是有关生产及基本建设的全盘预算,表明了生产的周转和基本建设投资的收支情况及其成果。通过这一计划来掌握生产周转及基本建设,在经济价值上的两个循环的各自平衡。这计划包括:生产支出,销货收入,生产利益计划,企业流动金的需要及其来源,企业基金支出预算,基本建设投资的来源及按期支出计划,这样来构成财务收支的总计划。
(三)编制国营工业经济计划的方法和步序:首先要说明的是编制计划,不是用洋洋万言的报告书的形式,而是通过一系列的,上下有联系的表格来完成的。企业计划是填写在企业用的计划表上,汇交至各专业局,各专业局根据各企业缴来的计划表,研究审定后就填写专业局用计划表,各专业局计划表上缴至部,经部内计划司并会同其他有关各司。研究审定,填写部用综合计划表,这就是部的综合计划了。上缴至中央人民政府,即由中央计划局来编制全国的国营工业经济计划,现在重工业部的情况是:部用的计划表的格式是中央计划局制定发给的,部内各专业局用的计划表格式,则由部计划司根据中央计划局及部的要求而制定,企业用计划表格式,则由部计划司与专业局计划部门,根据重工业部及局的要求而制定。所以编制计划用表格,是由上到下一线穿成,而又是以企业作基础,逐级综合,填写各级用的表,这样编成了各级的计划。
如上所述,企业计划是编制全部计划的基础。每一企业,在制订其计划之先,必须:
第一、建立技术作业规程:企业内部各生产部门,按其设备及作业的要求与正规操作程序及步骤,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所要求之品质规格及数量,在操作过程所应注意格守各项,列为规章。以炼钢厂为例:马丁炉操作规程,必须包括:炉型尺寸,容量,所用耐火材料性质,修筑炉内各部的方法,所需各种原料的性质规格,燃料的性质规格,各岗位操作人员及其职守,热装或冷装原料之入炉时间数量及步骤,配料入炉之时间数量及步序,何时取样,何时出钢及操作上应注意各项,和冷修热修等规定,概载在此规程内。故技术作业规程,对该生产部门,全体人员来说,不但为其共守之生产宪章,且为其业务学习之主要内容。以此为基础,可免除在生产竞赛,新纪录运动及创造新定额等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偏向。
第二、通过各种生产指数的核算,来决定技术经济定额:什么叫生产指数?这里所谓指数,不是数学上的指数,也不只是统计学上的指数意义,而是有关生产的一切设备容量,能力,工作时间,生产效率,消耗情况及品质要求等等的计算与比较。生产指数的核算,包括下列各内容:
甲、根据工程学理计算各设备的生产能力与可能达到的效率,以此作为最高标准。这就是所谓工程学上的经济指数。
乙、工作时间指数。以机器制造厂为例:全部日历时间要除去机床的修理时间及技工的休假,方为指定工作时间,而指定工作时间内,又须除去机床上工作物之装卸时间,方为正式加工时间,这一系列的计算,其目的在研究如何提高正式加工时间在全部日历时间内所占的百分比。
丙、生产设备的利用指数。即是根据生产设备性能和操作成绩来核算生产效率。譬如炼铁炉(高炉)要计算二十四小时内每炼一吨生铁所需之炉内有效容积,马丁炉则计算其每炼一炉,单位炉底面积之产钢吨数,电力站则计算其在一定时间内之供电度数,机器制造厂之机床,则计算其每单位时间加工工作物的件数。
丁、劳动指数。即是计算每一生产设备,所需操作人员,每一定员在一定质量要求下的产品数量,及整个劳动组织中的机械化程度。
戊、消耗指数。由全部产品的消耗,计算出单位产品的消耗,这个消耗是指生产所需的原材料,补充材料,燃料,电力,水,蒸气,人工都在内,并对各车间各生产设备作计算的比较。
己、品质指数。参考产品的国际标准规格,根据国家法定规格,并通过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检定分析,而计算产品质量之高下,及废品所占比率,并作各车间及历史上的计算比较。
根据上述各指数的核算,研究与比较,我们就可决定出技术经济定额来。譬如乙项,我们可得出工时定额,由丙项并参考甲项,我们可得出每一设备之产量技术定额,由丁则可得出每一设备作业所需之人员定额及每人平均产量之产量劳动定额,由戊可得出每一产品之消耗定额,由己可得出每类产品之品质定额。
第三、根据技术经济定额,来编制企业计划:上述各定额之总称为技术经济定额,这是法定标准,各企业决定定额后,须呈报批准。企业计划即依据这些定额来编制。斯大林同志说的好:“没有技术经济定额,就无法进行计划经济”。这一指示,值得我们深刻注意!
(四)监督与检查计划的执行:各级计划部门的工作,不只编制计划,就算了事,还要监督与检查既定计划之执行。要密切注意,群众执行计划中的成绩,困难及波折,作修正计划的根据,并及时将执行情况提出报告,使执行计划各单位,及时获得上级之适当的帮助与奖惩。此外还须将执行计划过程中,先进分子的创造发明及技术改进,随时传播给他们的同业,使他们互相学习,向新纪录及新定额看齐,这样就会使计划引导着生产向最高水平前进,计划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动员群众力量完成生产任务的向导。
但是通过什么来督促与检查呢?要由
1、健全的统计制度。
2、定期的巡视制度。
事实上,巡视制度,只能补统计制度之不足,主要是依靠统计制度。所谓健全的统计制度是由企业内各车间里的统计员开始,经过各级计划工作机构内的统计单位,把执行计划的各种活动情况,逐级综合汇编,造表上报,直至部计划司内的统计室。各级统计单位要密切配合着计划工作的需要,按期综合所需数字,并随时提出问题。使各级计划部门面对现实,注意已出现及可能出现的潜在力量,不但督促与检查计划的执行,而且弥补既定计划中之缺陷。
以上所讲的只是国营工业的经济计划。中国经济中除国营工业外,还有为数很大的私营工业,和数量更大的分散的农业生产。对于这些私营经济,尤其是分散的群众生产,要制定像前面那样严密的,完整的经济计划尚不可能。但完全没有计划,任其自由发展,盲目竞争,亦对国计民生大大不利。所以我们必须召开公私企业的各种专业会议来商议初步的生产计划和供销计划,并应加强国营经济的领导并通过合作社和国家资本主义等方式,以加强私营经济的计划性,使他们的一切经济活动亦能符合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的要求。在这方面,我们正在开始努力,经验尚不丰富,所以还不可能详细申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