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3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财经工作的新时期
追记二月全国财政会议
长江
二月全国财政会议是新中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历史性的会议。从此以后,我们的财经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即由分散经营到基本上集中统一的新时期。去年十月一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后,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所属各单位曾经举行过一系列的专业会议,使中央人民政府对于全国财政经济各方面的情况有了基本的了解,二月会议则是这一系列专业会议的总结,照陈云同志的话,则是“画龙点睛”。
今年一月的金融物价情势,比去年同期为好。但是,这一月的财政支出,却超过了一九五○年概算中所预定的数字,而这一月的财政收入则未能按概算收齐。由于这种情况,加以国家收入大部掌握在各级地方政府手中,支付不便,国家通货的发行不能不增加起来。如果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财政赤字就会大量增加,金融物价就会发生新的大波动,我们的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都会遭受极端不利的影响。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决定采取严重的步骤来转变这种局面。从二月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财经委员会召集了全国财政会议,来讨论如何解决这一财政困难问题。三月三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的“关于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及其他有关决定,即是二月全国财政会议的结果。
这次财政会议的决定,是完全符合于全国人民最大利益的,因为,它在财政经济上保证满足全国人民在一九五○年最主要的要求。全国人民在一九五○年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呢?首先是解放台湾、海南岛和西藏,以完成全国的解放,实现全国的和平。台湾的解放,对东南沿海各省及长江一带的经济恢复关系很大。会议对于这一项作战费决定给以充足的保证。第二是保证全国大约九百万军政人员的生活与工作费用。军政人员之所以有这样多,是因为这里面包括了由旧军队旧机关过来的一个不小的数目。对于旧军队旧人员一概包下来,逐步加以教育改造,使之逐步转入生产,这是毛主席的英明政策,是完全正确和必须坚决执行的。毫无疑义,九百万人吃饭是一个巨大的财政负担,然而这是非有不可的负担。全国财政所必须负担的。第三个迫切任务是运粮救灾,与充分保证各大城市粮食的供给。第四个任务是有重点地恢复经济与文化事业。会议对于这几项任务都作了足够的筹划。完成上述四项任务的方法,不是采取敌人所盼望的“恶性通货膨涨”的道路,而是以力争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与金融物价大体稳定为条件的。会议曾经反复讨论如何解决平衡财政收支、平衡通货吐纳、平衡物资供求的问题,而研究的结果认为这三种平衡都可能作到。
达到这三种平衡的可能性存在在什么地方呢?存在于支出还可能节约,收入还可能整顿,而保障上述两者的基本条件——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也已经有可能实现。
支出方面还有什么可以节约呢?如果把虚估与虚报的人数核实了,能够不脱离生产的人尽可能回到生产中去,而且把可以缓办的事尽可能缓办,减少相当大的开支是完全可能的。在收入方面,还有什么可以整顿呢?如果公粮保证收齐,而占全国财政现金支出一半以上的税收,能认真办理,公营企业一律收工商业税,并收回一定利润,公营工厂一律收回折旧费,又仔细清理全国的仓库,这就可以超过一九五○年财政概算的岁入预计。要实行上面两条,必须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能不能办到呢?大家觉得可以办到的:第一,我们的国家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国家,在政治上不会有封建割据,各个地方人民政府都是无条件拥护中央人民政府的;第二,我们已有相当便利的交通条件,足以把绝大部分地方比较密切地联系起来;第三,我们的财经工作已经在政策、币制、税法等方面统一起来了,所以现在进一步把收支统一起来是有基础的。
会议曾经充分估计到实行统一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困难。困难可能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有些地方和部门可能要求多开支,因为他们想办很多事,就是想“百废俱兴”,这就与节约支出的要求相矛盾。第二,有些人主张不收税或少收税,原因是他们有抽象的“仁政”观点,因而与整顿收入相矛盾。第三,有些地方和有些部门要求自己在经济上多“机动”,因而与集中统一的要求相矛盾。而且从长期分散立刻转到统一,在工作进度上的确存在一些小困难的。因此,有些熟悉旧中国财政历史的人,怀疑我们能否在短期内战胜这些困难,来贯彻统一的方案。会议响亮地回答了他们的疑问:共产党领导的中央与地方人民政府是完全可以实现这种统一的;所有与中央新财政政策不相符合的意见,都是完全可以说服的。
二月会议的决定是很郑重的,在未作最后决定前,代表们仔细地研究了全国的财政收支、贸易、粮食、金融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与此有关的政治军事情况。不仅研究了大体的情况,而且研究了每一个地区、每一个主要问题、以至于每一季每一月的现金收支情况。会议的决定,是以这些基本上确实的计算为基础的。
会议代表们,各大行政区的财政负责人,是和交易所成交一样“拍”了“板”回去的。不过,他们虽然“拍”了“板”,谁也知道,事情并不是轻而易举的,跟着来的将是一场斗争,一场变可能性为现实性的紧张的斗争。然而,各地财经负责同志对会议决定都很有信心。他们说:“只有这样做,才能彻底地解决问题。”
代表们对于会议的结果是负责的。半个月来的事实是:全国各地已经在纷纷为实现二月会议的正确决议而行动起来了。


第2版()
专栏:

  初步加固增强行车时速及载重力
黄河铁桥面目一新悲观论调一扫而空
护桥工人工作信心普遍高涨
【本报郑州特讯】记者陈迹报导:年久失修的京汉路黄河大铁桥,经过初步加固,行车时速及载重力均显著增加,有力地打破了“黄河铁桥已经无可救药,不能继续使用”的悲观论调。黄河大铁桥已经超过保固期限三十年。过去在国民党腐败统治时期,黄河桥从无养护修检工作。致桥基、桥脚、桥梁受到严重损毁,桥面轨道歪曲,枕木腐朽,行车时速降至五公里。该桥早被公认为“不可救药”的了。火车通过黄河桥时,乘客亦提心吊胆,视为畏途。一般桥梁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该桥的工人们也说:“这样旧的东西,用它干啥?修它干吗?”都把希望寄托在“修建新桥”上面。对黄河桥的养护工作,采取轻视和消极的态度。去年底,京汉路即将全线修复通车时,中央人民政府铁道部为保证行车安全,提高行车速率,曾聘请苏联专家实地周详勘查黄河铁桥。苏联专家认为该桥经过适当加固后,仍可继续使用。郑州路局乃于今年二月正式成立黄河铁桥工程段,专门负责该桥保养工作。同时发动员工铺设护轮轨,更换枕木,以避免行车事故;抛投一千余立方公尺片石,以护桥基桥脚。经过初步加固后,该桥行车时速即由五公里提高到十五公里,牵引力提高一倍。全桥面目一新。认为黄河桥不能继续使用,不能增加载重力的悲观论调,亦一扫而空。记者访问桥工段南岸中共支部书记许玉恩,他回忆去年桥梁的情形时说:“那时候,大家都以为黄河桥不能再用了,大家对于黄河桥的保养工作也就没有重视。”现在工人们的工作情绪普遍高涨,正积极成立包检组和包修组,负责进行经常的养护工作。他们说桥就是自己的家,自己的财产,决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不关心它了。列车通过黄河桥时,工人们都紧张地守候在桥上,周详地检查桥梁状况。黄河桥附近的农民们也说,三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黄河桥变了样了。记者访问郑州铁路员工和工程师时,他们一致表示:“只要好好养护,注意加固工作,黄河桥再使用八九年也没有关系。”郑州路局为进一步改善黄河桥状况,最近又拟定了大修黄河桥的计划,以便在铁道部的加固工程设计未到之前,修理黄河铁桥。该项计划共提出十七项修理工作,如储藏片石一万立方公尺,保护黄河两岸岸堤,抽换腐朽木排架,改单层军用梁为双层军用梁,加增军用梁各排各层间的螺栓,抽换钢轨,油漆钢梁,整理桥面等等。黄河桥桥工段工会,现正组织员工力量,保证完成该项加固计划。


第2版()
专栏:

  上海五百万市民坚定顽强进行反轰炸的斗争
团结一致粉碎残匪垂死挣扎
【新华社上海九日电】上海市五百万市民,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展开了坚定而顽强的反轰炸斗争,一个月来,已获得显著的成效。自二月六日国民党残匪在美帝国主义指示下疯狂滥炸市区后,上海市军管会和市政府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号召全市市民紧急动员起来,展开反轰炸斗争;同时颁布了各种防空紧急法令和指示。全市防空治安委员会于二月十一日成立,统一领导全市的防空工作。市区各机关、工厂、学校、里弄普遍组织了防空委员会和防空小组,积极展开反轰炸的工作。全市各公、私工厂都已将主要机件作必要的防护,堆集沙包或作适当的隐蔽。密集于黄浦江两岸的船只也已分散停泊。在医药救护方面,全市各公私医院和医师,组织了三百个以上的救护队和一百一十个手术组;医务工会还举办了急救训练班,教授市民关于止血、消毒、包扎等一般急救常识,各机关、工厂、学校都踊跃派人参加学习。现市内每一个较大的里弄都已经有了救护队的组织。各单位的消防组织和里弄的消防小组,都积极作贮沙贮水的准备;卢家湾区和黄浦区曾举行大规模的消防演习。
市人民政府所属各单位,为了很好地展开反轰炸工作,特别成立了各种为市民服务的组织。公用局将技术人员组织起来成立“水电抢修队”;房地产管理处成立了“工程救护队”,负责抢救和修理被炸的公共房屋。此外,为了临时紧急救济被炸灾民,市政府并组织了“救济工作队”,全市分设二十个工作站和六个互助区,已有五万左右的灾民得到临时救济。
在反轰炸斗争中,工人阶级表现了高度的英勇精神和主人翁气概。
工人阶级在反轰炸斗争中,表现了高度的英勇精神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主人翁气概。上海电力公司遭匪机轰炸后,工人们不去抢救自己被炸的家,连夜组织了一百多个抢救突击队,抢修被损的机件,使市内部分地区供电迅速恢复。中纺印染厂和私营达丰、振华等厂工人,为了抢救堆在染缸中因停电而即将遭到霉烂的布匹,不顾毒气刺戟肺部和烧碱腐蚀皮肤等危险,用人力冲洗、烘制,四天中救出了十一万多匹布。中纺十一厂的工人们自动订定护厂公约,在旧历除夕和年节时,该厂工友不但坚持巡夜站岗,而且在旧历腊月二十九、三十两天,将方棚间、车间都用沙包保护好。各工厂工人们曾想尽办法解决因停电而发生的困难,在极艰难的情况下,仍努力完成生产任务。如私营荣丰纱厂的工人,将卡车竖起来,发动马达,使车轮转动,这样来带动烘筒,迅速地完成二千七百匹布的烘制手续。华东军区被服厂的工人们,将机器搬到窗口,以日光代电光来维持生产。该厂职工提出“坚决完成夏服生产,支援大军解放台湾”的口号。裁剪部在电剪不能使用时,就用手工来裁剪。电力部分恢复后,工人们每日自动加工五小时,两天内剪裁了三万套服装。很多私营工厂的工人们并说服了少数资方想停业的打算,他们自动借出年奖、工资给资方添置发电机,并且自动延长工作时间来修整机器。为了解决停电的困难,许多工厂纷纷自行装置发电设备,据初步估计,自“二六”轰炸后,各厂自备的发电机已达千部以下;一时没有自备发电设备的工厂、作坊,也都用人工来生产,渡过停电的时期。
上海各阶层的市民,热烈地拥护政府的各种反轰炸措施和号召,自觉地遵守政府的各项防空和治安规定。为了克服轰炸带来的水、电供应的困难,市民们积极从事挖井、贮水的工作。杨树浦市民在三天内挖出已经闭塞多年的废井二百多个;河间路市民挖了一个可供五百家用水的大水塘。各机关、工厂、学校都订出节省水电的具体办法。各住户也自觉地减小灯泡的度数,减少电量,尽量在白天办事。商店的霓虹灯和耗电甚大的广告灯都已停用;不必要的路灯也尽量减少或取消。
在防止特务破坏方面,各业工会都组织了纠察队,各大里弄也有防范特务的组织,协助治安当局镇压破坏分子的活动。
匪机丧失人性的疯狂轰炸,更加激发了上海市民协助政府解决当前财经困难的爱国热情,从“二六”轰炸后的一个月中,上海市公债的销数增加了一千多万分。
上海市民认识到匪机轰炸带来的困难是暂时的,五百万市民用镇定、沉着、不屈的反轰炸斗争,来答复匪帮的垂死前的挣扎。


第2版()
专栏:

  苏南全区及蚌埠市推销公债超过任务
【新华社上海八日电】苏南全区和皖北区的蚌埠市推销公债任务都已超额完成。至上月底止,苏南全区已认购公债四百四十万分,超过原定推销任务四百万分的百分之十。蚌埠市各界认购数已达三十六万零五百七十五分,超过配销额五百余分。


第2版()
专栏:

  天津中纺三厂提供民主管理新经验
生产量正布率显著提高
【新华社北京九日电】据此间工人日报载,天津中纺公司第三厂已在如何做好管理民主化工作方面提供了值得重视的经验。该厂近一年来逐渐健全和充实了工厂管理委员会的组织和工作,使管委会真正成为有效地集中工人群众意见和解决工厂中重大问题的机构。天津中纺三厂一年以来已成立了两届工厂管理委员会。第一届工厂管委会系于去年四月二十五日成立。在此以前,该厂曾先后进行了处理伪工会和合作社人员的贪污事件,改革和调整了旧的人事机构以及建立职工代表会与工会筹备委员会等工作,初步提高了工人的觉悟程度,给建立工厂管理委员会做了一定程度的准备工作。但是由于当时工厂接管组领导干部缺乏经验,行政方面对依靠工人阶级办工厂的方针和工厂管理委员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第一届的管委会是不够健全的。选举管委会委员时,没有进行深入普遍的宣传解释工作,选出的代表多系小工,没有技术;有的在会上不敢发言,怕负责;有的则是提了很多琐碎问题。行政方面对管委会的有些决议也不认真实行,在某些工作上也和工会不够协调。尽管这样,第一届管委会仍做了许多重要工作,如举办训练班,轮训了六百多个工人;通过工会组织了二百多个免检小组,废除侮辱工人的搜身制度;提拔了老技工于世惠做钢丝保全部领班,改进了该部的生产等。在这期间,工人在生产中表现了自己的积极性,职员在工作中又受到了反对官僚主义作风和走群众路线的教育,行政方面不大相信工人力量的思想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这些都给第二届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打下了相当的基础。
成立了健全的管委会,集中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第二届的管委会于去年九月初成立。由于接受了上届的教训,经过有准备有酝酿的普选,有经验有技术的老工人和忠实、有能力的工人被选为管委会委员。因此,管委会在工人中的威信大为提高,工人对改进生产管理的积极性亦大增。在第二届管委会成立后的十二次会议中,最突出的工作是集中了工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一百三十件,并经过工程人员研究,把这些建议规定为正式的工作法。在去年九月到十二月的九次管理委员会会议中,共讨论了九十九件提案,其中有关工厂管理和技术改进的六十三件,关于工人福利的十三件。被否决的提案仅有四件,其中三件是会议讨论后否决,一件是提案人撤消了原议。厂长都和管委会其他委员取得了一致的意见,完全没有使用厂长负责制中所赋予的否决权。
该厂管委会已建立了一套工作制度和方法。管委会举行会议时,厂长任主席,首先由厂长报告上次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和上级新的指示,然后讨论议案。每次管委会的召开是经过很好的准备。在管委会开会以前,各委员定期将搜集的提案交给管委会秘书,由其整理后分发各委员,然后再到工人中征求意见,使管委会对各项提案的讨论能经过充分的准备。由于准备较充分,讨论亦较深刻。管委会的每次决议,一方面作为行政命令公布全厂,一方面由工会系统向工人传达。管委会的常委会由参加管委会的行政、中共支部与工会的负责人组成,每天接头一次,及时交换各车间生产情况和工作步调以及解决临时性的问题。
建立了定期的车间检讨会议和职工代表会议,这是管理民主化的重要组织形式。
除了管委会外,该厂还建立了定期的车间检讨会议和职工代表会议,这两种会议都是工厂管理民主化的重要组织形式。车间检讨会议每两周举行一次,开始时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向工厂领导上提意见,以后已逐渐转为生产会议,定期讨论解决车间生产中的一些问题。该厂的职工代表会议是每月举行一次,主要内容是工会报告工作,厂长报告生产情况,布置下月工作。
管理民主化对于改进生产的效果是极显著的。以布厂为例,国民党统治时每机每日生产四十三码左右,正布率最多不到百分之八十九;现在每机每日平均产量为四十五码左右,最高有近四十九码的,正布率则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去年九月到十二月工人节约总值达二亿八千多万元。这就使该厂产品成本大大减低。
中纺三厂管理民主化工作中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主精神还待进一步深入贯彻。如对女工注意即很不够。全厂工人中女工占百分之四十,管委会中只有一个女工代表,还是后来补选的,女工的提案也不多,管委会征求工人意见也不够广泛,管委会决议的传达也有过迟和不深入的现象。职工代表会议没有时间讨论厂长报告和工会工作报告。此外,有计划地培养提拔工人干部、加强工人职员间的团结以及在可能范围内主动地办好工人福利事业等问题,特别是如何依靠工人群众逐渐地改造原来的不合理的和实行科学的管理生产制度问题,尚有待于该厂在今后努力改进。


第2版()
专栏:

  全总通知各工厂企业
立即讨论“学会管理企业”规定具体办法贯彻指导方针
【新华社北京九日电】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贯彻北京人民日报社论“学会管理企业”指导方针的通知,全文如下:
北京人民日报今年二月六日发表的“学会管理企业”的社论,是目前管理企业、提高生产的指导方针,也是目前工人运动、工会工作在一切国营、公营与公私合营工厂企业中的指导方针。各级工会组织的领导机关,应立即将此社论加以讨论,组织工会干部学习这一文件,并与行政管理方面召集共同的会议,根据“学会管理企业”一文的基本精神,对本工厂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与工会工作,加以切实的检讨;根据企业情况,定出具体执行办法与步骤;工会组织尤应根据这一社论的基本精神,发动全体工人、职员群众,监督与贯彻这些具体办法的切实执行。全国各产业、各地区的工会组织,应在三月底以前,将各工厂企业的状况及执行本通知的情形,做一总结,报告全国总工会。


第2版()
专栏:

  黄河大铁桥巡礼
本报记者 陈迹
年久失修的黄河桥
乘火车从郑州北行二十五公里,即到达黄河南岸车站。在这里,就可以看见水从“天上来”的滚滚黄河,和横跨黄河南北的大铁桥。这座桥从一九○○年开始修建,至一九○五年完成。保固期限为十五年。该桥长三公里,是闻名世界的长桥,有桥孔一百零二个。军阀混战时代,北岸两个桥孔被毁,全桥现仅一百孔。桥梁分两种:两端因河水较深,采用三十公尺长的钢桁梁;中部则用二十公尺长的钢板梁。桥墩为螺旋形钢柱所构成,钢柱直径为三十五公分,柱底之螺旋直径为一点二零公尺。抗日战争初期,南端的钢梁曾被拆卸四十五孔,运至湘桂黔铁路;其余各孔任人拆卸,并遭多次轰炸,有的桥墩亦被损坏。日寇侵占该桥,曾以军用梁修复通车。国民党反动政府接收该桥后,从未加以养护,任其损害。因之桥基、桥脚、桥梁和桥面,遍是缺陷和创伤。去年该桥获得解放后,因战争正在大规模进行,各铁路干线极待修复,对黄河铁桥的养护工作,领导上一时无法顾到。而管理该桥的职工和旧的工程技术人员都认为这座铁桥已经超过保固期限三十年之久,早就不能使用了,养护它只是白费力量。因此,桥基、桥脚和水流的变化情况,没有人精心研究;桥梁应力和挠度,也没人去试验。桥面上的钢轨杂乱无章,枕木腐朽歪斜。在去年十二月郑州路局实行初步加固工作以前,该桥一直保持着多少年来的破烂状态。
打破了保守主义
军阀战争时代,黄河桥因超过保固年限,改为时速五公里徐行。列车过桥时,要用小型机车分两次运送,需时三小时,影响南北交通极大。去年底京汉路快要修复通车时,为保证行车安全,铁道部组织了包括苏联专家在内的桥梁视察团到现场勘察该桥,经过详细检查研究,苏联专家发现了该桥各种缺陷,但认为经过加固,随时注意养护,这座铁桥仍然可以继续使用。当时,有些工程师对于这个看法,并不完全同意。苏联专家又将钢料加以试验,判定钢质很好。同时,计算桥梁应力的结果,认为最弱的部分日本军用梁可承受约相当于古柏氏三十级的机车荷重,下承桁梁的横梁可承受约相当于古柏氏二十四级的机车荷重,因此肯定黄河铁桥不仅能够继续使用,而且在加固以后,可以增加载重力,提高行车速度。根据这种实际的科学的试验和计算,铁道部制定了初步加固计划,在去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命令郑州铁路管理局完成此项加固计划。郑州局接到命令以后,自十二月二十七日动工,到今年一月四日九天当中,就完成了投片石保卫桥脚,重铆下承横梁,增加临时排架,整理桥面,更换钢轨等项工作。当时铁道部派人试车三次:第一次用二——六——二小型机车两台重联,隔离空车两辆过桥,运行时间十二分半,合时速十五公里;第二次两台机车重联,未隔离空车运行,运行时间九分半,合时速二十公里弱;最后一次两台机车重联,牵引一千二百七十吨,以十三分钟过桥,合时速十五公里弱,桥梁无异状。这样,列车自黄河北岸至南岸只需二十二分钟,比过去需要三小时的效率提高了七、八倍。这个试验有力地推翻了以往几十年来五公里徐行的规定,打破了过去技术上的保守主义,证明了改善与加固该桥的办法是正确的。为了进一步加强黄河铁桥,铁道部已决定设计全面的加固工程,今年二月并在黄河铁桥成立了桥工段,负责该桥的改善补强、养护等工作。
黄河桥的新生
当记者访问该桥时,桥工段的工人正紧张地工作。他们曾经利用春节的假期,把护轮轨整个铺设完备,防止车轮出轨的不幸事故。他们编了四百四十三个铁丝笼,以一百六十一个铁丝笼网着桥桩周围的片石,预防急流冲散片石破坏桥脚。他们连续投下了一千多立方公尺的片石,保卫桥桩。他们矫正了桥梁的偏向,更换了不匀的钢轨,清除了桥墩积草,以巩固两端的堤岸。现在桥工正在大量更换新的枕木,随时注意螺丝松动和道钉浮起的现象。在每个桥墩附近,都派了一两个人经常检查钢梁以防出毛病。桥工段并准备实行新型养路护桥方法,已成立包检组,计划实行包修组,贯彻负责制。工人们说:“我们的眼睛一刻不停地看着桥,我们的手时时保养桥;桥是我们的家,我们的财产,我们决不再像过去那样不关心它了。”当记者看见一辆辆列车以十五分钟驶过该桥的时候,守候桥面的工人就仔细地检查桥轨状况。当机车准备过桥时,工人们都躺在机车下面小心地检视机车零件。桥工段工会主任余宝亭说,他们在这里工作了四十来年,从来就没有今天这样良好的劳动态度。最近,郑州局商讨加强黄河桥的工作,决定了修理的计划。准备配合着铁道部即将拟就的加固计划,把个别军用梁加强,更换不正常杆件。为了避免列车的摇摆,并将增加军用梁各排间的螺栓,使它成为整体。为了防止洪水,准备储藏片石一万立方尺,以便在大水时护卫桥基,在桥的两端抛片石四千立方尺,以护堤岸。此外,还要油漆钢梁,修补桁梁,增长桥梁的寿命。黄河桥桥工段根据这个修理计划,正组织力量日内即可动工。这样,黄河铁桥将会更加坚固,增加载重能力,提高运输效率。
目前的问题
在记者访问黄河铁桥的同时,并访问了几位工程师。郑州路局局长吴士恩,是一个总工程师,他认为黄河铁桥经过加固后,像今天这样行车是没有问题的。王度工程师觉得桥面、桥梁都还可以使用,但桥脚不够坚实,没有桥墩,仅是螺旋形钢柱支撑着桥梁,所以他说根本解决的问题,是加强桥脚。吴士恩局长也有这种看法。不过他们都一致以为只要时时刻刻注意养护,经常加固,黄河铁桥再使用八九年,是没有很大问题的。
记者和工人们谈到最近的工作时,他们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一)希望铁道部赶快拟定加固计划,以便在洪水之前完成加固工作;(二)修理工作的计划不够周到,突击性的任务忽然布置下来,使得员工忙于突击,经常性的工作不能和突击工作配合起来;(三)材料供应不及时,还没有完全把黄河桥的工作放在最重要的地位;(四)列车过桥时,改用小型机车,往往因机车调配不快,影响过桥时间。有些员工还在怀疑黄河桥可以继续使用,他们觉得:“几十年来,就没走过十五公里的时速;今天桥更旧了,为什么还要提高行车速度?”这种没有科学根据的猜度,没有加以澄清。当地工会没有把铁道部检查和试验该桥的情形和结果详细地告诉员工,这将会影响黄河桥进一步加固的工作。该桥桥工段段长张铭基告诉记者,该段员工大多有四五十岁,年轻力壮的人不很多。在该桥工作多年的桥工所主任汤应关,是一个非技术人员,他说,在他负责领导该桥工作时,碰到许多技术工作没能很好的解决。由于该桥技术人员缺乏,工程师又不常来现场,这些技术工作往往拖延很久,影响铁桥工作。这些现象,在今天是急需解决的,决不能继续任其存在了。
三月二日于郑州


返回顶部